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三)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反馈调节都能使生态系统维持稳态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A正确;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C正确;负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B.食物网中生物的种间关系都为捕食
C.食物网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是一成不变的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答案D
解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食物网中生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捕食
或种间竞争,B错误;在不同食物链中,同一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错误。
3.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属于不同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A
解析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B错误;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C错误;
生产者(硅藻)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D错误。
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B.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答案C
5.(2022•北京101中学高二期末)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i〜N6表示能量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蜕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B.最高营养级同化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分解者
C.草食动物N5/N4的比值大于肉食动物的这一比值
D.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X100%
答案D
解析蜕螂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错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
量包括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不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量与摄入量的比值无法判断,C
错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N2,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N5,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
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D正确。
6.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1/2来自乙,1/4来自丙,1/4来自丁,且能量从生产者
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o若戊体重增加20g,
需要消耗植物()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甲为生产者,若戊体重增加20g,在食物链甲一乙一戊中,需要消耗
甲为(20X1/2)70%+20%=500(g);在食物链甲一丙一戊中,需要消耗甲(20又1/4)勺0%+20%
=250(g);在食物链甲f丙一丁一戊中,需要消耗甲(20Xl/4)+10%+20%+20%=l250(g);综
上所述,共需要消耗甲:500+250+1250=2000(g),C正确。
7.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
B.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只能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非生物环境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
D.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答案D
解析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植物或光合细菌等的光合作用或者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
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A错误;生物群落中的物质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
的分解作用返回非生物环境,B错误;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
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
8.如图1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了生物群落;图2为相
关食物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缺少两个箭头,分别是“非生物环境一丁”以及“甲一丙”
B.图1中的丁、丙分别和图2中的a、e相对应
C.图1中的甲对应图2中的d、c、b
D.图示中Pb、Hg等有害物质在乙和e中积累相对较多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丁是生产者,甲和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因此图中还缺
少非生物环境一丁和甲一丙的过程,A正确;图1中的丁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图2中的
a是生产者、e是消费者,丁、丙与a、e不相对应,B错误;图1中的甲是初级消费者,对
应图2中的初级消费者d、c、b,C正确;Pb、Hg等有害物质在最高营养级积累最多,所以
在图示中乙和e中积累相对较多,D正确。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传递食物的关系构成了食物链
B.DDT沿食物链聚集,对位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物种会造成灾难性影响
C.食物网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D.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都会出现上宽下窄的倒置金字塔形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由于存在捕食关系构成了食物链,A错误;物种越少,食物网结
构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弱,C错误;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不会倒置,数量金字塔有可能会出现倒置,生物量金字塔也
可能会出现倒置,D错误。
10.(2022•北京顺义高二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信息的来源只有生物
B.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需要媒介
C.生物通过信息传递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调节种间关系
D.人可以模拟动物的信息控制昆虫繁殖,提高农作物产量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可来源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A错误。
11.(2022•江苏南通高二月考)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兔种群与植物种群的相互关系。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一兔数量增加
兔数量减少、
兔的食兔机饿兔咫植物兔吃大
物增多死C的堇减少量植物
植物减少
'植物增多'
A.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B.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C.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D.能够保证生态系统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干扰而失衡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D错误。
12.(2023•河北石家庄高二期末)某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展示了水稻被利用的多种形式,如图所
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I—••精米出售
~►糙米加工成米汁、米酒
水稻一J~►米糠、数皮生产米糠油
—1"秸秆、稻壳燃烧发电,灰分还田
।►用秸秆、稻壳培养食用菌,菌渣还田
A.灰分还田、菌渣还田实现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精米、糙米、米糠、秸秆等含有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秸秆、稻壳培养食用菌能被人利用,提高了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需要人工管理和干预才能维持稳定
答案D
解析灰分还田、菌渣还田实现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的循环利用,但不能实现能量的循环
利用,A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输入能量的总和,B
错误;秸秆、稻壳培养食用菌能被人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错误;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需要人工管理和干预才能维持
稳定,D正确。
13.(2023•江西抚州高二质检)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高于冬季
B.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实现碳循环
C.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等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Ch量
D.只需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该图即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答案B
解析d表示大气中的CCh,由于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强于冬季等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
季低于冬季,A错误;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往返,
即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可实现碳循环,B正确;若
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常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
放的CCh量,C错误;由于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植物不能利用热能,所以即使
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题图也不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D错误。
14.(2023•山西晋中高二期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现象的规律总结,下列相关
说法错误的是()
A.“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生长的现象,狗尾草与农作物之间是种
间竞争关系
B.“菜花黄,蜂闹房”体现消费者对农作物传粉具有重要作用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描述的是捕食关系,“呦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
D.“去其螟媵,及其蠡贼,无害我田稚”描述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
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答案C
解析狗尾草与农作物之间竞争阳光、养料,二者是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消费者对农作
物传粉具有重要作用,传粉后可形成受精卵,进而形成种子和果实,B正确;“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描述的是捕食关系,“呦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而非行为信息,C错
、口
沃。
15.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
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Ch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O?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B.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举措
C.群落中的碳元素只能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重返非生物环境
D.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
答案C
解析大气中的CO2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有助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
收更多的CO2,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B正确;群落中的碳可以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分
解者的呼吸作用返回非生物环境,C错误;非生物环境中的碳以CCh的形式被生产者吸收利
用,生物体内的碳通过呼吸作用等再以CO2的形式释放到非生物环境,即碳元素在生物群落
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循环,D正确。
16.(2023•河北保定高二期末)持续的过度放牧导致某草场退化,进而为布氏田鼠的繁殖提供
适宜的环境条件,鼠害加剧,致使草场进一步退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在草场放牧后,草场恢复的过程体现其恢复力稳定性
B.布氏田鼠的繁殖导致草场进一步退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C.草场退化即草场的结构、功能、收支平衡被打破
D.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才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
答案B
解析草场恢复过程体现其恢复力稳定性,A正确;布氏田鼠的繁殖使鼠害加剧、草场进一
步退化,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草场退化是草场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打破的过程,而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收支平衡的特点,因此草场退化也就是
草场的结构、功能、收支平衡被打破,C正确;合理确定草场的载畜量,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能保持畜产品的持续高产,D正确。
17.某豆田群落中,大豆鲂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具有趋嫩性,多集中在大豆植株生长点、
嫩叶上,其利用口器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发黄,还能够在大豆植株间传播病毒,影响大
豆的产量;大豆蜘虫分泌的蜜露(含有糖分的黏液粪便)涂在叶子表面,吸引蚂蚁取食蜜露;
蚂蚁会驱赶走大豆虫牙虫的天敌。高温、少雨、干旱等气象条件会导致大豆蜘虫数量急剧增加。
为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植保员深入田间开展生物防治工作。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大豆农田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存在垂直结构
B.影响大豆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嫩叶、蜜露等信息,调节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最终维持了该豆田群落的稳定性
D.保护大豆蜘虫的天敌来治理害虫,既能控制害虫的数量又能保证大豆的产量
答案C
解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态,该大豆农田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存在
大豆和杂草等植物,存在垂直结构,A正确;依题意可知,虾虫种群数量受生物因素(食物、
天敌等)和非生物因素(温度等)的综合影响,B正确;嫩叶和蜜露等本身不作为生态系统中的
信息,应是嫩叶和蜜露的特征作为信息调节了生物之间的关系,最终维持了该豆田群落的稳
定性,C错误。
18.(2023•陕西汉中高二月考)如图表示某湖泊中各生物间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有关数值用
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J-knT2.a-i)。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浮游动物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B.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都来自浮游动物
C.捕捞强度过大,不会导致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有机碎屑能被浮游动物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以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是消费者,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浮游动物是分解
者,A正确;题图为某湖泊中各生物间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而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
点,由浮游动物输入到小型鱼虾类的能量小于由小型鱼虾类输入到食鱼性鱼类的能量,说明
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来自浮游动物,B错误;捕捞强度过大,易导致该湖泊生态
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抵抗力稳定性下降,C错误;有机碎屑能被浮
游动物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能循环利用,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12分)(2022•江苏苏州高二期末)鱼类的食物组成是鱼类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科
研人员对富营养化条件下太湖主要鱼类的食物组成进行取样研究,绘制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
(微囊藻属于蓝细菌,能产生毒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翘嘴红蛇(白鱼)
鲤鱼I*鱼鳏鱼
、浮游植物等/
水生植物
(以微囊藻为主)
(1)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
构是指=
(2)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蓝细菌大量繁殖,鱼类喜食的浮游植物如鱼鳞藻、脆杆藻逐渐减少,可
能原因是蓝细菌竞争等生存资源的能力强,以及蓝细菌产生_______抑制了鱼鳞藻、
脆杆藻的生长繁殖。
(3)就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跻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上层,鲤鱼、鲫鱼主要生活在水
体底层,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其主要意义是,鳏
鱼主要摄食枝角类浮游动物,银鱼主要摄食模足类浮游动物,这有利于减弱两者之间的
________强度。
(4)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俗称“太湖三白”,由于过度捕捞,1995年后太湖鱼类的优势种由
白鱼替换成了鳏鱼,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o这一变化更容易
引发藻类爆发,是因为鳏鱼数量的增长会增加对的摄食,有利于蓝细菌的繁殖。
(5)对鲫鱼取样后发现,其消化道中浮游植物的体积平均约占93.99%,以此作出了“维持鲫鱼
生命活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浮游植物”的结论。你认为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2)阳光毒素(3)垂直可充分
利用空间、食物等环境资源种间竞争(4)速度和方向(枝角类)浮游动物(5)可靠。食物
中少量的浮游动物及水生植物所含的能量不足以维持鲫鱼的各项生命活动(或不可靠。未分析
鲫鱼对不同来源食物消化利用能力的强弱)(答案合理即可)
20.(13分)(2022•四川绵阳高二质检)图1为某地区苹果种植户发展生态果园的模式图,图2
是该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单位为kJ/(m2.a)]。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果树、杂草
料%”废
沼
渣料渣
图1
⑴该生态果园中的所有生物构成,食用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图1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鸡和害虫的种间关系
是O
(2)果园中花天牛以果树的花和叶为食,肿腿蜂可以将卵产在花天牛幼虫的体表,吸取幼虫的
营养,肿腿蜂和花天牛的种间关系是O
(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的形式传递,碳元素从生物群
落到非生物环境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图2中的A代表,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kJ/(m2.a),能量从生产者传
递到植食性动物的效率为o
⑸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
答案(1)群落分解者害虫、鸡、鸭捕食和种间竞争(2)寄生(3)有机物呼吸作用
(4)呼吸作用7.512.73%(5)森林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比农业生态系统复杂
21.(10分)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
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
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又能驱赶乙昆虫。请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现象中,物质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和o影响乙昆虫
活动的信息种类是。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数量________,乙昆
虫天敌数量______o
(4)上述例子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的作
用。
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非生物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物理信息(3)增加减少(4)调节生物的种
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2.(11分)在对某湖泊环境问题的研究中,某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生物A、
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
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千克重污染物含量/mg
生物种类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汞某种杀虫剂
A鱼(甲)鱼(乙)7896
B河蚌水蚤、小球藻2557
C小球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酒杯(酒具)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西乐器制造市场发展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岳西事业编招聘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事业单位真题
-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区域分析方法计量地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甘肃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环保与安全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城市经济职业学院《第二语言教学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操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汕头大学《财政与金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公共部门绩效评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肾性高血压的护理
- 2024年时事政治热点题库200道附完整答案【必刷】
- 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2024年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关于办理物业管理交接事宜告知函
- 《电解富氢水机》课件
- 教学能力大赛-教学实施报告《大学英语2c》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三年级上册脱式计算100题及答案
- 2024年青海省旅游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金属冶炼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