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申论31申论二、给定资料1.2011年1月1日,以“游中华,品文化”及“中华文化,魅力之旅”为主题口号的“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全面启动。记者从国家旅游局获悉,“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启动仪式于2011年1月1日分别在江苏苏州、贵州贵阳、福建武夷山、山东曲阜、河南登封五地同时举行。在江苏省苏州市,除了举行“全球华人同听寒山钟声,祈福世界和平”活动外,还有枫桥古街夜游、梵呗音乐会、游客敲新年幸运钟声、年越面等各种精彩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青岩古镇举行了“2011中华文化游”活动并向西南六省(区、市)自驾游首发团授旗、“多彩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精品展演等活动;福建省武夷山启动仪式现场举行“中华文化游海西行”大型广场文化演出等系列活动;山东省在曲阜明故城万仞宫墙广场举行开城迎宾、启户和祭孔乐舞等传统仪式;河南省在登封市少林寺举行中华文化展演、“2011中华文化游”河南精品文化旅游产品推介考察等活动,并推出“2011中华文化游”河南产品册、形象册、招贴画系列宣传品。“中华文化游”这一主题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旅游与文化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是外国游客游览、认识、体验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游客学习传承我们珍贵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教材。同时,旅游也是增进中外了解的重要手段。2.文化旅游既不是一种产品,又与旅游文化大不相同,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文化旅游之“文化”应解释为对旅游之效用及旅游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文化旅游的概念明晰之后,“创意”是文化旅游的核心便顺理成章了。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与旅游的本质一致。一般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不管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亦即创意。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已经兴起。其中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较为典型,由政府亲自出面来推动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建筑设计等众多方面。与文化旅游较为密切的创意产业有演艺娱乐、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会议展览、文化节庆等。因此,文化旅游其实也在创意产业范畴之内。创意产业也叫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谈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文化旅游业可以划入文化产业范畴,其一在于它们同以创意为核心;其二在于它们的概念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来界定的。文化产业源自创意,并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业亦是如此。3.2012年2月,陕西省西安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门领导齐聚寒窑遗址公园,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寒窑·故事”授牌。至此,一段传颂千年的爱情经典,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中华传统价值观传承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与此同时,作为该项目的保护单位,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也通过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探索出一种以历史文化旅游景区为基盘的“旅游文创产业集群”的模式。该模式强调,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景区内涵,创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持续开发文化旅游溢出效应,不断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今天,一个以文化为灵魂、以景区为依托、以创意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为触角的曲江旅游文创产业集群已经蓄势待发。“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十七届六中全会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蓝图,更为文化企业明确了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历史使命。“寒窑·故事”以王宝钏忠贞不渝的爱情传奇为主线,讲述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最终夫妻团圆的故事,是中国传统爱情观的重要体现,在中国民间、世界华人文化圈中具有广泛的影响。西安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秉承曲江“文化立区、旅游兴区”的发展战略,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以遗址保护为核心,以真爱体验为主题,以幸福产业为方向,先后推出七夕相亲、汉服婚礼、情人节锐舞派对等品牌活动,积极推广由西安秦腔剧院出品戏曲电影《寒窑记》,重点打造金缘阁酒店为西安首屈一指的主题婚庆典礼基地,正在孵化以爱情纪念、爱情教育、爱情咨询与婚庆定制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爱情主题文创产业基地。此次,寒窑遗址公园“寒窑·故事”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坚定了曲江文旅“演绎经典故事、整合幸福产业”的信心与决心,也进一步夯实了寒窑“爱情主题文创产业基地”的发展道路。在众人还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消失感到遗憾时,曲江文旅已经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现代文化遗产观,科学保护、传承文化遗产,避免城市改造中传统文化的边缘化和消解,推动陕西文化复兴事业”作为行动指南,以实际行动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挽救和保护。4.茶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最早提出文化旅游定义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认为“文化旅游包括旅游的各个方面,旅游者从中学到他人的历史和遗产,以及他们的生活和思想”,这是从广义上对文化旅游的定义。国外学者任冠文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外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可见茶文化和文化旅游都属于文化范畴,都具有文化的属性,并且都处于行为文化层面。而茶文化旅游不只是茶文化与旅游的简单相接,它既是茶文化外涵的延伸,又是文化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茶文化旅游产业普遍存在重视茶产业发展、轻视旅游产业发展的现象。由于我国茶文化旅游是在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下产生的,又加之以茶为主的旅游收入没有茶产业收入高,导致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历程中旅游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再者,我国的茶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都是政府导向性,在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模式中,政府在开发的历程中只重视茶产业发展,轻视与茶有关的旅游发展,有的地方政府之所以发展茶文化旅游无非是为了丰富茶产业的内容,这种发展模式势必影响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我国茶文化的知名度举世闻名,但是与此相关的茶文化旅游知名度却不高,如很多旅游者只知道杭州的西湖龙井很有名,却很少有人知道与龙井相关的旅游产品。纵观国内的茶文化旅游市场,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非常不足,产品不但稀少而且形式太单一,没有形成一条与茶有关的旅游产业链条。这说明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非常不足,还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要想发展我国茶文化旅游,必须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大力开发适合我国茶文化旅游的产品。茶文化旅游作为当今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它的经济性特点呈现得非常明显,这是由茶文化旅游的市场化和企业化所决定的。茶文化旅游企业在开展旅游的历程中追求经济利益,这是首要的目标,也是无可非议的做法。茶文化旅游的经济性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现今世界是市场经济世界,追寻经济性就能用经济手段更好地保护茶文化艺术,丰富茶文化外涵;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地追求经济性,有些茶文化旅游企业偏离茶文化的传统形式,甚至把一些糟粕带进茶文化旅游中去。因此,鉴于茶文化旅游的经济性特点,在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历程中不但要追寻经济利益,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一方山水,一方人文。文化是自然环境孕育的,离开文化尤其是离开本土文化的旅游是大有缺憾的。那些说唱艺术、表演艺术、工艺品、美术品等都融和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是时间的经年锻造,是具有垄断性、无法被复制的旅游资源,最受游客青睐和钟情,最有实力做乡村旅游的支撑。不少地方的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和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10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乡村旅游论坛上,一项由联合国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世界旅游景气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大约有3%的国际游客是乡村旅游者,乡村旅游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攀升,高于旅游市场总体4%的发展速度。到乡下享受大自然的精髓,是人们在传统都市旅游、海滨度假、人造景区以外的又一种旅游选择。世界旅游组织把乡村旅游解释为“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构成乡村旅游最核心的三部分是自然、人和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进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近年来,乡村旅游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已经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泛认为,乡村良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的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度假过程中,游客有机会体验当地文化遗产和传统,购买当地产品和手工艺品,享受当地美食,参与村民们的活动。因此她建议,乡村旅游产品包装的关键是当地化和特色化;住宿设施要有一定的闲居性,提供真实而质朴的旅游服务,防止过度商业化对文化和村民的侵蚀。调查显示,在一些乡村,由于受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价值的影响,村民对以服务为导向的旅游业非常陌生,他们缺乏组织旅游业的专业技能,不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兴趣,不理解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关系,不清楚村落发展的承载力,导致盲目破坏性开发,牺牲了村庄的原生态环境,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经营对象,破坏了“农”的环境,失去了“家”的氛围。专家认为,乡村旅游开发,要坚持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地强调经济性。据了解,目前相当多的乡村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目前,整个国际乡村旅游实践都表现出某些定位不准、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等偏差。乡村旅游存在的“城市化”倾向,降低了“乡村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研究显示,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文化和历史传统鲜为人知,处于逐渐衰微的状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加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护、开发。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四川农民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并意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6.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国”,但却是一个观光度假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其发展观光度假业的经验,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文化立业。新加坡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它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兼收并蓄的特点。新加坡注重保存历史和发扬自身特色。汉文化、马来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都有其代表性的观光景点。新加坡政府还以观光度假为取向,倾力打造了总统府、飞禽公园、植物园、鱼尾狮公园等令人叹为观止的现代文化景区,大大增加了旅游看点。创新发展。新加坡以富有创意的旅游营销策略闻名世界。一是发展新景点,利用四面环海的条件,开辟了许多新旅游区,让新加坡的旅游景点永远保持其特色,吸引游客。二是拿出新创意,新加坡细分市场,以山水风光游、休闲度假游、亲水探险游、婚庆赛事游、禅修体验游等多种旅游方式吸引游客。三是扩展新空间,利用其交通中心和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会议旅游,把新加坡定位于区域旅游的中心门户,亚洲地区会议、论坛、展览和休闲的首选地,以及世界海上旅游的主要基地。重视管理。新加坡政府和有关行业协会一直注重旅游资源的整合管理,避免了各投资主体的单打独斗和无序竞争,使优质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实现了效能、效益最大化。强化服务。新加坡有非常完善的观光度假服务体系,交通要道旁设置了5处面积约200平方米的观光咨询站,里面分别配有以中、英、日、韩、法等文字刊印的导游图和景点资料图册,供游客免费取阅,并有两至三名工作人员随时向游客提供咨询服务。7.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强国。中国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文化成就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近几百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呈现严重的逆差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状况日益改观,但文化交流严重逆差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而与此同时,外国文化向中国的输入却一直在不断强化,使得形势更为严峻。毫无疑问,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必须要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强大。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同时在传播中也得到发展。人们常常说文化艺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实没有有效的跨文化传播,再优秀的民族艺术也不会成为世界的。世界文化是丰富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文化正是由于差异而精彩纷呈,每种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大观园中的奇葩。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是让彼此相互理解、共同繁荣的重要过程。中华文化需要在对外传播中增强生命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特别是尊重其中的精华,进而形成不同文化间的互补。比如,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吸收外来文化,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最为典型的包括佛教的传入、明朝以来的“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的输入等。忽略文化间的差异,就可能形成交流障碍;歧视异文化,难免产生冲突,甚至发生战争。这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事实。由此可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文明,是促成世界和平、和谐的最高阶段的文明。在中国,儒、释、道长久以来的和谐共处就是这方面的典范。8.2011年1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提升旅游业的文化精神,努力配合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并提出了旅游文化建设的基础研究、产品建设、产业融合、人员培训等重点工作。《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旅游文化精品,包括重点支持一批全国性的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继续提升一批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精品、支持和规范文化旅游名街、名镇发展等。民生证券分析师李振飞认为,从市场来看,文化作为旅游需求重要的驱动因素,越来越得到市场的关注。在我国百强景区中,文化类景区的比重极大,而且消费升级带来的文化诉求越来越明显,旅游业开拓文化内涵是必然趋势。总体来看,旅游业发展文化已是多方共识,《意见》将会促进旅游文化产业更快发展。“我国文化旅游业目前进入重要的战略提升期。”某文化传媒行业分析师表示,“随着老百姓对于旅游和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未来将有更多资金投入进去。内需是启动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各个重要的主导型产业中,旅游行业未来或将承担起拉动内需的重任。再者,国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在多因素推动下,文化旅游产业投资的前景和潜力巨大。”对于文化旅游产业,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看好,虽然受益文化新政的程度目前还无法估量,但是可以看到的是,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仍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9.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国长达五千年的封建时代中,河南占据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置的时间就长达三千年,众多的历史遗存,积淀了河南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兼具南雄北秀特点的中原山水。在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中原城市群规划发展情况》中,因独特的资源优势,有七个城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发展定位和旅游有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曾使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遍地开花,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和游客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旅游景区点规划与开发前期存在的低层次重复、粗放式经营等问题日益凸显,旅游产品单一、老化,差异化不明显,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形不成特色和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差,使众多旅游景区点面临着从产品数量到产品质量的转型。在国内外稍有影响的“三点一线”(即郑州、开封、洛阳三地和沿黄河旅游线)旅游产品,在营销过程中,多多少少还要依托西安的品牌和名气。以项城市旅游产业来看,该市的文化旅游产业仍停留在出售门票获取收入的低层次状态,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基本处于空白,前来参观的游客大部分属于散客,旅游团队则较少。南顿故城主要以香客为主,游客单一,消费能力不强。文物景点内容比较单调,缺乏文化底蕴和内涵。文化旅游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地政府只有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独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才能促进这一个永不枯竭的项目成为一个可持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三、申论要求第1题、“给定资料1”讲述了有关“中华文化游”的相关概念,请结合所有资料,对“中华文化游”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并分析指出发展“中华文化游”的首要工作。[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中华文化游”的基本特征涵盖以下几点:(1)以“游中华,品文化”为主题口号,旨在通过旅游弘扬文化,通过文化促进旅游发展。(2)通过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巧妙结合,让游客深度认识中华文化内涵并达到传承珍贵文化传统的效果。(3)创意是其核心,文化是其灵魂。(4)最终目的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游”的首要工作是传承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其内涵。文化是有生命的,要弘扬中华文化精髓,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必须加强对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要加强文化内涵的开发,让其生命力永不褪色。答案解析:第2题、“给定资料6”介绍了新加坡文化旅游的成功案例,请归纳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要求]语言简洁,每条一句话。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一是注重保存历史和发扬自身特色;二是利用当地有利资源有利条件,发展新景点、创新旅游方式、发展会议旅游;三是重视旅游资源的整合管理;四是加强和完善观光度假服务体系。答案解析:第3题、“给定资料5”提到了乡村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假如你是该市旅游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总结归纳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400字。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旅游业及相关产业部门各自为政,资源和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联系不够紧密,欠缺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旅游行业内部人员的品牌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不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盲目开发普遍存在,环境破坏严重;“城市化”倾向严重,“农”的优势不突出。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积极引导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在良性竞争中谋发展,同时倡导其他部门与旅游业部门开展通力合作,共赢发展。第二,深入调研本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在调研的基础上,挖掘分析和总结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并将其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第三,提升文化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开展文化旅游立市的宣传力度,引导形成全民积极支持旅游、自觉爱护环境、养成文明行为、尊重外地游客的氛围。第四,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依托,规范旅游接待和产品提供,开展适度规模的乡村旅游。答案解析:第4题、请根据“给定资料”,紧扣“旅游和文化”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不能另立话题,不要照搬资料;②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论证有力;③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表达准确;④字数在1000字左右。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发展文化旅游,传承优秀文化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旅游和文化的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旅游是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代签房地产项目投资合同2篇
- 2025年度宠物用品店铺分包合作协议模板
- 2025年度供应链金融利润分红共享协议
- 2025年度个人家居维修工程合同样本
- 2025年度变压器改造升级项目转让及工程合同
- 2025年度产品原型保密外包合同3篇
- 2025年度儿童绘本图文设计制作合同2篇
- 2025年度高端摩托车发动机大修终身保修协议
-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体育(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永城职业学院《经济数学(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PS平面设计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 混合云架构整体设计及应用场景介绍
- 2024 潮玩行业专题报告:一文读懂潮流玩具消费新趋势
-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300题带答案
-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导论I》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8.1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值得借鉴)
- 小王子-英文原版
- 学校老师打孩子处理协议书(2篇)
- 垫付协议合同范例
- 2024年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