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_第1页
龋病(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_第2页
龋病(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_第3页
龋病(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_第4页
龋病(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龋病的病因和分类龋病

Dentalcaries学习要求釉质龋和牙本质龋的病理变化龋病的病因龋病的分类一、概述龋病(dentalcaries)

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第一节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龋的发病机制一、化学细菌学说二、蛋白溶解学说三、蛋白溶解-螯合学说四、四联因素学说三联因素学说20世纪60年代四、四联因素学说

20世纪70年代(一)细菌与菌斑1.致龋菌链球菌属变形链球菌的致龋力最强乳杆菌属放线菌属A.变形链球菌

B.黏性放线菌

C.内氏放线菌

D.乳杆菌

E.梭形菌人类口腔正常菌群中的主要致龋菌不包括A.变形链球菌B.乳杆菌C.放线菌D.葡萄球菌E.普氏菌目前公认的主要致龋菌是

致龋菌特性龋患者口腔中数量较无龋者多能导致动物的实验性龋损具有产酸和耐酸性能合成细胞内多糖和细胞外多糖具有牙面粘附能力2.菌斑(bacterilplaque)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其基质由细菌、唾液糖蛋白、细胞外多糖所构成,并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3.临界pH值5.5左右的意义菌斑中可积聚酸,酸可使釉质脱矿当pH值下降至临界值以下时,可造成羟磷灰石中钙的丢失,晶体溶解以后由于酸的消耗和唾液的缓冲作用,pH值上升,釉质发生再矿化脱矿大于再矿化时,导致釉质脱矿即龋病的开始(二)食物

全身途径底物1.化学组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氟碳水化合物细菌的生存提供营养代谢产物为龋病的发生提供条件蔗糖磷酸盐类食物脂肪维生素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B、C、D、K,均能降低牙齿的抗龋能力

矿物质影响牙的结构细菌代谢钙、磷牙发育期缺乏钙、磷,则减弱牙齿的抗龋力氟促进再矿化抑制致龋菌的代谢菌斑中的浓度高于唾液,倾向于从溶液中沉淀钙、磷离子,当在菌斑——釉质界面出现再矿化时,可有氟磷灰石形成其它钡、锶、钼、钒能减少龋的发生硒可促进龋的发生2.物理性状粗糙或纤维性粘性(三)宿主

牙体组织唾液免疫体系遗传与环境小结细菌和菌斑——变形链球菌食物——蔗糖宿主——易感牙时间龋病病因龋病的分类病变进展速度急性、慢性、静止受侵袭部位窝沟、平滑面、根、颈部、邻面与治疗的关系原发、继发病变深度浅、中、深累及的组织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本质龋二、牙本质龋(dentinecaries)特点无机晶体溶解,有机物的分解破坏沿着牙本质小管进展快牙本质牙髓复合体,出现系列防御性反应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一)透明层

(硬化层)最深层的改变光镜下呈均质透明状,小管结构不明显(二)脱矿层位于透明层病变的表面在细菌侵入前,酸已扩散至该区域所引起的脱矿改变特点小管结构完整,管内无细菌管周和管间牙本质的磷灰石晶体数量减少,胶原纤维结构基本完好管周再矿化色素沉着呈淡黄色临床意义窝洞预备中可保留碱性品红染色不易被着色(三)细菌侵入层

特点细菌侵入小管并繁殖,可被细菌充满牙本质小管扩张排列呈串珠状脱矿加剧,坏死灶(四)坏死崩解层最表层牙本质完全破坏崩解,残留的坏死崩解组织+细菌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刺激强烈

牙本质深龋成牙本质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局限性的牙髓炎症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刺激温和

修复性牙本质,以增加牙本质的厚度,封闭部分牙本质小管,防御有害物质侵入牙髓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

病损形态呈三角形,顶部朝向髓腔,底部朝向釉牙本质界,其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层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translucentzone)脱矿层(zoneofthedemineralization)细菌侵入层(zoneofbacterialinvasion)坏死崩解层(zoneofdestruction)

透明层脱矿层细菌侵入层坏死崩解层牙骨质龋三、牙骨质龋

cementumcaries过程早期病变为表层下脱矿细菌及其产物向深层进展,蛋白溶解酶溶解有机质无机和有机物进一步破坏,造成牙骨质剥脱特点早期扫描电镜可见表面凹陷内有大量的细菌及菌斑病变较釉质、牙本质进展快龋进展缓慢时,在相应的髓腔侧可见修复性牙本质牙釉质龋第二节龋的组织病理学一、牙釉质龋平滑面龋窝沟龋

(一)平滑面龋

邻面接触点下方颊舌面近龈缘牙颈部(一)平滑面龋

早期表现为牙表面白垩色不透明区(釉质脱矿)色素沉着平滑面龋由深层到表层分为

-透明层(translucentzone)-暗层(darkzone)-病损体部(bodyofthelesion)-表层(surfacezone)透明层

病损的前沿最早发生组织学改变2.暗层

结构混浊、模糊不清3.病损体部

范围最广病损体部-孔隙均较大,能为树胶分子所进入,故该层较为透明-釉质生长线和横纹也更为清晰-脱矿最严重4.表层在龋损区表面有一相对完整的表层,一般厚约20-100μm唾液和菌斑中的矿物离子深部病损区无机晶体溶解后释放出来的矿物离子在表层的重新沉积各层出现率透明层的出现率约为50%暗层为85%-90%病损体部1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