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广西玉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广西玉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广西玉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广西玉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八)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饭:温老师好!最近刚读了您的短篇小说《假发》。我想问一下,您的小说更多是来源于生活经验,还是某种精神生活体验?温亚军:您还是叫我“哥”更亲切些。我的小说大多来自精神生活体验,《假发》却是个例外。这篇小说里“父亲”病情的误诊,有我父亲的经历。有一天,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想写一个探望重症父亲的中年男人时,我父亲误诊的那段经历突然跳了出来,我就顺手把它用上了。于我的创作,这种概率是非常小的。写小说是为了塑造人物,虚构的成分更多一些。如果一定要具体化,那么生活经验只占有百分之二十,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想象能力。小饭:好的,温哥。我想问问您写作这么多年来,对“好看的故事”,尤其是“好看”两字的理解。在您的小说审美上,有什么是更重要的吗?温亚军:小说不是讲故事那么简单,故事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存在的。至于“好看”也要看怎么理解了,如果对塑造人物帮助很大,“好看的故事”未尝不可。只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不一定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小说是要写出一种人生状态,写出人的生活态度。我认为好的小说,应该叫人读后,过了很久还能记住其中的某一个人物,或者是某个细节,哪怕记住其中的一句话也行。小饭:如果涉及一些具体而明确的信息和知识,您是怎么去找自己所需要的这些资料的呢?这个过程有趣,或者说艰苦吗?温亚军:无论小说怎么虚构,永远离不开生活的逻辑。常识性的知识和信息,基本上来自生活的积累,至于小说中涉及的一些陌生领域的知识,我过去要到图书馆查找这方面的资料,现在大多来自网络。可以说,这个过程一点趣味都没有,而且有些信息用在小说里,把握不准时也会舍弃。小饭:如果让您编选一本您最喜欢的短篇小说集,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会入选?温亚军:我钟情的作家很多,像艾特玛托夫,他的《一日长于百年》《白轮船》《查密莉娅》,那冷静而温暖的表达,曾经改变了我的小说观;巴尔加斯·略萨,他的《酒吧长谈》与《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那新颖的小说结构曾使我非常着迷。小饭:说起略萨,他的标签人尽皆知。不过我想问的是,“现实主义”这四个字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写作中,您会时时刻刻想到这四个字吗?温亚军:对于小说来说,“现实主义”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小说无法回避现实主义,只能尽量地去创造凌驾于生活之上的作品,而不是迎合。在创作过程中,“现实主义”这四个字肯定会闪现,但不会一直在大脑里萦绕,因为写进去了,脑子根本顾不上。小饭:在某次访谈中,您说您虚构了一些地方,在这种时候,给它们命名困难吗?给人物命名呢?温亚军:我小说里的地方,是我想象的另一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能够任意翱翔,自由自在。命名是有些困难,包括给人物取名字,总想着能起一个朗朗上口、又能叫人记住的名字,可太费劲了,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后来,我在中短篇小说里,大多人物干脆不起名字,就称呼“他”或者“她”,倒也省事不少。我印象深刻的小说人物名字,像前期作品中的“秋琴”“石泽新”,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我小说里的人物名字反而记不住了。小饭:温哥在生活和写作上都是一个有计划的人吗?您是一个讲纪律性的写作者吗?温亚军:每个作家的写作动机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想象和写作完全是两回事。想得再好,一旦动起笔来,有时可能会写得一点都不生动,有时会偏离整个主题,写成另外一个东西,这可能是生活的经验在作祟。所以,我在写小说之前,一般不列提纲,不把自己困在既定的框子里,那样放不开手脚。小饭:每个阶段的写作,对自己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吗?在您的写作之路上,文学和写作一直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温亚军:……现当代小说,有很多好的小说作家,基本上摆脱了靠经历写作的途径,他们对现实的态度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创造了一种在生活之上的另外一种现实,这是作家用心灵体验了现实后,另一种真实的艺术写照,它往往关怀的是一些持久性的话题,比如人生命运,还有感情。文学给予了我很多,不光改变了我的命运,也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充实。文学对我来说,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感谢文学!小饭:嗯,其实身边大部分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触。温哥这些年来,对自己认识意义上的写作,有怎样的变化?现在回忆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是什么体验?温亚军:写小说久了,不敢说自己的想象力有多么丰富,但只要放开想象的翅膀,小说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普遍性多于异质性,再有特质的小说人物也难逃脱正常人的基本情感和日常生活,相信每个小说家都在努力书写具有异质性的作品。我刚开始写小说时,总想着写得真实一些、有生活气息,后来就不那么写了。我现在比较排斥那些太贴近生活的小说,我觉得,过分强调小说的“真实性”,强调生活气息,就缺乏足够的创造力,失去了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小饭:当有人评价您,“简单、单纯”(我有相关证据),您感觉是不是很准确,并欣然接受?温亚军:“简单”是指我这个人在生活、写作中没有过多的追求,这个还算准确。“单纯”可不一定,这么多年走过来,许许多多的事情需要你去应对,比如生存,那可要复杂多了。困顿、迷茫、消沉,反正都经历过。现在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生活给予我的太多,我很知足了。小饭:可是社会、人心、人性,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小说家必须深入其中。您怎么自洽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说法?温亚军:社会本来就很丰富,意想不到的变故非常多,有时候让人根本无暇应对。事实上,小说家更应该接受多变,这个“变”并不存在对错,不要用道德去衡量,才能免去束缚,只当它们是素材而已。要将这些事实转换成作品,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笔下的人物所扮演的人生角色也就不同。大多时候我对自己所写的人物不满意,对自己的艺术表现力持怀疑态度。直到现在,每写一篇小说时我都不自信,我觉着,一个写作者,还是不自信的好,不然,会昏头的。(摘编自温亚军、小饭《一个写作者,还是不自信的好》)1.下列对温亚军谈话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小说是为了塑造人物,温亚军主要依靠精神层面的想象能力虚构人物,借助生活经验的比例相对较小。B.小说要以写出人生状态与生活态度为目标,不一定非得追求故事的好看,但对塑造人物形象帮助很大的“好看”除外。C.温亚军从生活的逻辑、常识性的知识信息、陌生领域的知识等不同的三个方面对小说的虚构提出了限制和要求。D.现当代很多优秀的小说作家,用心灵体验了现实后,往往关怀持久性话题,创造超出生活真实的艺术真实。2.根据温亚军的谈话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不应刻意迎合现实主义,应尽量地去创造凌驾于生活之上的作品,一直被“现实主义”左右,往往会缺乏创造力。B.为想象的世界中的地方、人物取好的名字比较困难,直接称呼“他”或者“她”不仅省事,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C.生活经验可能导致作家的预先想象和实际写作出现偏差甚至面目全非,可见有时候列提纲作用不大,甚至起反作用。D.“这么多年走过来⋯⋯困顿、迷茫、消沉,反正都经历过”,可见他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可能有利于他的创作。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一个写作者,还是不自信的好”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任翻(人名)题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苦思,行数十里,乃得“半”字,回易之。B.作家残雪说:“不可否认,八十年代,大家都写过一些好东西。但拿到今天来看,那种好是有限的,无论是情感积累还是文化积累都很稀薄。”C.“我对解释自己的作品一直缺乏自信。”铁凝笑着说,“我更相信这样一句话:面对一部作品,不要相信作者对它的解读,而是要相信作品本身。”D.小记者对话莫言,问:“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什么感受?心情怎么样?”答:“我很开心,但其实有很多作家的作品也很好,他们应该得到这个奖。”4.下列是对小饭言论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饭对温亚军的称呼由“温老师”变为“温哥”,有利于拉近二人的心理距离,创设一种温馨的谈话氛围,使交流更加放松顺畅。B.“在某次访谈中,您说您虚构了一些地方”“当有人评价您,‘简单、单纯’(我有相关证据)”等语言说明,在访问前小饭对受访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了解。C.“嗯,其实身边大部分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触”是小饭对温亚军发言的回应,可使受访者受到肯定后更积极地配合谈话。D.“可是社会、人心、人性,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是小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目的是彰显他的独立思考,同受访者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态势。5.请从温亚军的言论中,梳理出他关于小说中“塑造人物”的观点。【答案】1.C2.B3.A4.D5.①塑造人物是写小说的目的,小说中的故事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②塑造人物时应尽量写出其人生状态和生活态度。③塑造人物既要尽量写出其特质性,也要写出其普遍性。④塑造人物时,不同作者是根据对事实的不同理解来决定笔下人物的人生角色的。【解析】【导语】本文是小饭与温亚军的访谈记录,文章通过二人的对话,详细探讨了温亚军对小说创作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具体涵盖了创作来源、小说审美、资料查找、现实主义、命名困难、写作计划、写作意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展现了温亚军对小说创作的深刻见解。【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生活的逻辑、常识性的知识信息、陌生领域的知识等不同的三个方面”分析有误,根据“无论小说怎么虚构,永远离不开生活的逻辑。常识性的知识和信息,基本上来自生活的积累,至于小说中涉及的一些陌生领域的知识,我过去要到图书馆查找这方面的资料,现在大多来自网络”,可知“常识性的知识信息”和“陌生领域的知识”都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它们并不是并列的不同的三个方面。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分析访谈内容的能力。B.“还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错,于文无据,根据“后来,我在中短篇小说里,大多人物干脆不起名字,就称呼‘他’或者‘她’,倒也省事不少”,可知接称呼“他”或者“她”,只能说明“省事不少”,没有体现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原文最后一段“对自己所写的人物不满意,对自己的艺术表现力持怀疑态度”,可知“一个写作者,还是不自信的好”,主要是谈创作者应对自己的作品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在内容或艺术表现力方面精益求精。A.适合。任翻作诗后,一直在思索如何修改,可见他对自己的作品是“不自信”的,希望能找到更有艺术表现力的字,他的修改是为了精益求精。B.不适合。是对他人的作品进行评价。C.不适合。是“对解释自己的作品”不自信,而非创作的不自信。D.不适合。是在表扬其他作家的作品也写得很好,不能直接证明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目的是彰显他的独立思考,同受访者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态势”分析错误,根据“小饭:可是社会、人心、人性,可以说是非常复杂的,小说家必须深入其中。您怎么自洽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说法”,以及后面温亚军回答的“社会本来就很丰富,意想不到的变故非常多,有时候让人根本无暇应对。事实上,小说家更应该接受多变,这个‘变’并不存在对错,不要用道德去衡量,才能免去束缚,只当它们是素材而已”等内容,可知目的应是引导谈话进入更深的层面,而不是彰显他的独立思考,同受访者形成一种平等交流的态势。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①由“写小说是为了塑造人物,虚构的成分更多一些。如果一定要具体化,那么生活经验只占有百分之二十,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想象能力”“故事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存在的”,可概括:塑造人物是写小说的目的,小说中的故事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②由“只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不一定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小说是要写出一种人生状态,写出人的生活态度。我认为好的小说,应该叫人读后,过了很久还能记住其中的某一个人物,或者是某个细节,哪怕记住其中的一句话也行”,可概括:塑造人物时应尽量写出其人生状态和生活态度。③由“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普遍性多于异质性,再有特质的小说人物也难逃脱正常人的基本情感和日常生活,相信每个小说家都在努力书写具有异质性的作品”,可概括:塑造人物既要尽量写出其特质性,也要写出其普遍性。④由“小说家更应该接受多变,这个‘变’并不存在对错,不要用道德去衡量,才能免去束缚,只当它们是素材而已。要将这些事实转换成作品,每个人的理解不同,笔下的人物所扮演的人生角色也就不同”,可概括:塑造人物时,不同作者是根据对事实的不同理解来决定笔下人物的人生角色的。(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水的传奇肖复兴(1)我一直以为,如果看水,有两个地方的水最值得看,一个是九寨沟的水,一个是尼亚加拉大瀑布。(2)如果看水的柔韧劲、可塑性,看水是如何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流动化为宁静,将一时融于永恒,那一定要去看九寨沟的水。①那里的水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将浩瀚的水天女散花成一个个珍珠般串联的湖泊。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将水本来的无色透明,幻化成孔雀蓝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如同听到教堂里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的俗尘杂念,懂得并真真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和透彻的净,就在这里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3)如果看水的激扬、水的冲动、水的澎湃,看水是如何将平常琐碎的嘈杂的泡沫般的一切变为顶天立地的世界,将千年的积蓄爆发于瞬间的一时,将压抑的心情冲出胸膛,将万马齐喑的场面搅成冲天怒吼,那一定要去看尼亚加拉大瀑布。(4)我终于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尼亚加拉大瀑布。(5)晚上,夜色和灯光双重作用下的瀑布,以那样轩豁而宽阔的幅度和面积,从你的身旁直直地坠落下去,不惜粉身碎骨,也要“举身赴清池”一般决绝地直冲而下,真的是烈性得可以。而就在刚刚,就在一步之遥,它的水还是平静地流淌着,和我们平常见到的水没有什么两样。突然间,一跃而起,冲天一怒,将平静庸常的水迸发出另一种形态,崩落成一天飞溅四溢的雪浪花,②宛若“千树万树梨花开”,宛若欢蹦乱跳着、拥挤着互不相让赶赴约会的夜精灵,宛若义无反顾的高空蹦极的无畏勇士。(6)看尼亚加拉大瀑布,白天比夜晚更要精彩、更要真实。夜色下的大瀑布,有些像是王尔德笔下穿戴着朦胧的七层纱跳舞的魔女莎乐美,带有拉美的魔幻色彩,却也多少让大瀑布变形,让大瀑布变得亦真亦幻、似是而非,变得加入了夜色迷离的色泽,还有灯光闪烁的科技元素。白天看大瀑布,大瀑布才是本色的、原装的,未经化妆和加色的。水花如雪,是那样地洁白;激流如歌,是那样地壮烈;排阵如兵,是那样地气势雄伟,如同看到了一场古罗马冷兵器时代的战争。(7)第二天上午,我又去看了大瀑布。大瀑布从山崖跌落下去,虽然只是瞬间的事情,却是经历了从平缓到崩落到激流到云雾到彩虹这样几个步骤,层次是那样地鲜明清晰,衔接又是那样地天衣无缝,贯穿又是那样地一气呵成。特别是彩虹,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瀑布跌落时被天光映射出来的七色虹霓,如同从水中钻出来的彩色蜥蜴或珊瑚,柔若无骨,袅袅婷婷,在和气势不凡、旁若无人的瀑布调情。(8)我又想起了九寨沟的水,和尼亚加拉大瀑布相比的话,那像是一部温馨浪漫的生活影片,荡漾着的是属于东方的审美情调;尼亚加拉大瀑布则是一部桀骜不驯的西部牛仔影片,每一滴水珠里都仿佛有一个神灵在横刀跃马,仰天长啸。(9)如果说九寨沟的水是上天留给人间的一个童话,那么,尼亚加拉大瀑布则是上天留给我们的一个神话。如果九寨沟的水是一首诗,尼亚加拉大瀑布则是一段传奇。(有删改)文本二:梦幻的自然(节选)刘晓丽(1)九寨沟的叠瀑堪称一大奇观。俗话说,“金打的九寨山,银炼的九寨水”。水是九寨沟景观的主角。三条沟谷,由高而低,层层梯式平台地形,给流水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表演舞台。(2)九寨沟的水是充满灵性的,它从雪山之巅轻灵而下,注入阶梯形的高山湖泊中,再漫溢出来,以千军万马的气概奔泻而来,跌落深谷,将一匹匹华美的银缎编织成了千万颗珠玉,再汇聚成溪水,涓涓流去。(3)它穿过绿树红花、苇蔓泽石,柔情中再次积蓄起跌宕的力量,如此往复,构成了珠连玉串的河中湖群、断断续续的激流飞湍和层层叠叠的群瀑奇观。(4)九寨沟是水的世界、瀑布的王国。这里几乎所有的瀑布全都从密林里狂奔出来,就像一台台绿色的织布机永不停息地织造着各种规格的白色丝绸。这里有宽度居全国之冠的诺日朗瀑布,它在高高的翠岩上急泻倾挂,仿佛巨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③有的瀑布从山岩上腾越呼啸,几经跌宕,形成叠瀑,似一群银龙竞跃,声若滚雷,激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雾。朝阳照射时,常常出现奇丽的彩虹,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5)珍珠滩位于九寨沟景区的花石海下游。日则沟和南日沟的交界处,有一片坡度平缓、长满了各种灌木丛的浅滩,长约100米的水流在此经过多级跌落河谷,激流在倾斜而凹凸不平的乳黄色钙华滩面上溅起无数水珠,④阳光下,点点水珠就像巨型扇贝里的粒粒珍珠,远看河中流动着一河洁白的珍珠,这就是珍珠滩。(6)珍珠滩是一片巨大扇形钙华流,清澈的水流在浅黄色的钙华滩上湍泄。珍珠滩布满了坑洞,沿坡而下的激流在坑洞中撞击,溅起无数朵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点点水珠似珍珠洒落。(7)横跨珍珠滩有一道栈桥,栈桥的南侧水滩上布满了灌木丛,激流从桥下通过后,在北侧的浅滩上激起了一串串、一片片滚动跳跃的珍珠。迅猛的激流在斜滩上前行200米,就到了斜滩的悬崖尽头,冲出悬崖跌落在深谷之中,形成了雄伟壮观的珍珠滩瀑布。(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第(3)段以排山倒海之势展现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激扬澎湃和波澜壮阔的气势,宣泄了作者内心的压抑。B.文本一第(9)段中,作者将九寨沟比作“童话”和“诗”,将尼亚加拉大瀑布比作“神话”和“传奇”,使读者在比照中产生广泛联想。C.文本二第(7)段写到珍珠滩上的栈桥,但它只是作为参照物或观察点出现的,展现栈桥下的激流冲崖跌落才是本段的重点。D.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写了九寨沟的水的“柔”,都将它的“柔”与“刚”结合起来,凸显了九寨沟的水柔中带刚的特质。7.下列对文本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的“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在文本二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得到具体生动的体现。B.句子②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从动态等角度描绘出夜间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独特魅力。C.句子③中写叠瀑“银龙竞跃,声若滚雷”,与诗句“飞湍瀑流争喧豗”所描写的景象很相似。D.句子④运用远近结合的写景手法,表现出珍珠滩在阳光下泛着点点波光的优美景象。8.同样是九寨沟的水,但在文本一和文本二中的地位和描写角度并不相同,请简要说明。9.同学们准备拍一个关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提纲,请根据文本一的(5)(6)段内容,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尼亚加拉大瀑布分镜头脚本(时长:30秒)时间镜头画面内容夜晚①__________突出尼亚加拉大瀑布与灯光相互交融的魔幻色彩②_________以远镜头为主③_____________【答案】6.A7.D8.(1)地位:①文本一将九寨沟的水置于陪衬的地位,用以衬托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壮;②文本二将九寨沟的水置于主体地位,围绕它展开描写。(2)描写角度:①文本一着眼于对九寨沟水的总体印象,属于面的描写;②文本二点面结合,既有对九寨沟水的整体描写,又从具体观察入手加以表现。9.①.以近镜头为主②.白天③.突出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澎湃激荡【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对九寨沟和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描写,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水的美感。九寨沟的水柔美、宁静,宛如一首诗或童话,充满东方的审美情调;而尼亚加拉大瀑布则激扬、澎湃,犹如一段传奇或神话,具有西方的豪放气质。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将两地的水描绘得栩栩如生,既有视觉的冲击力,又有情感的共鸣,突显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宣泄了作者内心的压抑”错,文中第(3)段“将压抑的心情冲出胸膛”是对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描述。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D.“运用远近结合的写景手法”错,句子④中只有远观的视角。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描写角度的能力。地位:①结合文本一“如果看水的柔韧劲、可塑性,看水……那一定要去看九寨沟的水”“如果看水的激扬……那一定要去看尼亚加拉大瀑布”“我终于看到了心仪已久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可知,文本一将九寨沟的水置于陪衬的地位,目的是引出对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描写;②结合文本二“九寨沟的叠瀑堪称一大奇观”“九寨沟的水是充满灵性的”“九寨沟是水的世界、瀑布的王国”等内容可知,文本二就是围绕围绕九寨沟的水展开描写的,是描写的主体。描写角度:①结合文本一“那里的水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将浩瀚的水天女散花成一个个珍珠般串联的湖泊。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将水本来的无色透明,幻化成孔雀蓝的蓝色,蓝得让人心醉”中“每一个湖泊都是……”可知,文本一从整体描写九寨沟水的特点,属于面的描写。文本二“九寨沟的水是充满灵性的”“九寨沟是水的世界、瀑布的王国”是从整体描写其特点,“激流在倾斜而凹凸不平的乳黄色钙华滩面上溅起无数水珠,阳光下,点点水珠就像巨型扇贝里的粒粒珍珠”“珍珠滩布满了坑洞,沿坡而下的激流在坑洞中撞击,溅起无数朵水花”属于点的描写,文本二点面结合,既有宏观描写,又从具体观察入手加以表现。【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提纲的能力。①结合“晚上,夜色和灯光双重作用下的瀑布,以那样轩豁而宽阔的幅度和面积,从你的身旁直直地坠落下去”可知,晚上的瀑布从你的身旁直直地坠落下去,又要突出尼亚加拉大瀑布与灯光相互交融的魔幻色彩,这需用近镜头去展现,故①处应填“以近镜头为主”。②结合“看尼亚加拉大瀑布,白天比夜晚更要精彩、更要真实”可知,②处,在时间上,应选取“白天”,故此处应填“白天”。③结合“水花如雪,是那样地洁白;激流如歌,是那样地壮烈;排阵如兵,是那样地气势雄伟,如同看到了一场古罗马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可知,白天的瀑布在远镜头下展现的画面应该是澎湃激荡、气势雄伟的特点,故③处应填“突出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澎湃激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桓公元年春,齐君无知游于雍林。雍林人尝有怨无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袭杀无知,告齐大夫曰:“无知弑襄公自立臣谨行诛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桓公之立,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鲍叔牙曰:“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于是桓公从之。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四十一年,管仲、隰朋皆卒。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赢,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宦者竖刁以厚献于桓公,亦有宠,桓公许之立无诡。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赴。辛巳夜,敛殡。(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材料二: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节选自曹操《求贤令》)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无知A弑襄B公自立C臣谨D行诛E唯大夫更立F公子之当G立者H唯命是听。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指最终,与《过秦论》“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的“卒”意思不同。B.属,同“嘱”,嘱托,与《赤壁赋》“举酒属客”中的“属”意思相同。C.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孔雀东南飞》“及时相遣归”中的“相”用法相同。D.被,指穿着,与《屈原列传》“被发行吟泽畔”中的“被”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桓公继位之初本来想杀死管夷吾,但他听从鲍叔牙的举荐而任用管夷吾治理政事,使得齐国日益强大,百姓安居乐业。B.齐桓公宠幸姬妾,在立孝公昭为太子后又暗中答应立无诡为太子;在齐桓公患病期间,五位公子结党,争夺太子之位。C.曹操认为开国和中兴的君主都非常重视人才,人才不是侥幸遇到的,是需要当政的人积极寻访的,而当前正是特别需要访求人才的时候。D.孟公绰做赵国、魏国两家的家臣是好的,但却当不了滕国、薛国的行政长官,是因为孟公绰主观上不愿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设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2)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14.请概括齐桓公和曹操人才观的异同点。【答案】10.CEH11.B12.D13.(1)设定捕鱼,煮盐的富民政策,用以救济贫民,奖励贤明有才能之士,齐国百姓都很高兴。(2)桓公问:”开方这个人怎么样?”管夷吾回答说:”他背弃双亲来迎合国君,不符合人情,难以亲近。”14.相同点:早年的齐桓公和曹操一样,唯才是举。不同点:晚年的齐桓公,任人唯亲,却亲用佞。【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和曹操的《求贤令》,通过齐桓公和曹操的事迹,展现了古代君主对人才的重视。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建议下任用管仲,使齐国强盛,但晚年因宠信小人导致内乱。曹操则强调贤才的重要性,认为贤才是治国的关键,需积极寻访。两者都体现了对人才的渴求,但齐桓公的晚年失策也警示了用人不当的危害。文章通过对比,突显了贤才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无知杀死襄公自立为国君,我慎重地把他处死了。请大夫们改立其他公子中应当立的人,我绝对服从您的命令。“臣”为后句主语,其前C处应断开;“臣谨行诛”是说“我慎重地把他处死了”,主谓完整,其后E处应断开;“公子之当立者”是定语后置句,作为“更立”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唯命是听”为宾语前置句,单独成句,其前H处应断开。故选C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卒”,最终;/士兵。句意:最终还是亲近任用这三人。/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B.“意思相同”错,“属”,同“嘱”,嘱托;/劝请。句意:桓公和管夷吾曾把孝公昭托付给宋襄公。/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C.“相”,均为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句意:难道是侥幸遇到吗?/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D.“被”,穿着;/同“披”,披散。句意:当今天下难道没有(像姜尚那样)身穿粗衣、怀有真才在渭水岸边钓鱼的吗?/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是因为孟公绰主观上不愿意”错,应是因为孟公绰寡欲廉洁却缺乏才能,曹操举孟公绰的例子是为了强调选才时应该人尽其才。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赡”,救济;“禄”,奖励;“说”,通“悦”,高兴。(2)“倍”,通“背”,背弃;“适”,迎合;“非”,不符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相同点:由材料一“于是桓公从之。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和材料二“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可见,早年的齐桓公和曹操一样,唯才是举。不同点:由材料一说到“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可见,晚年的齐桓公,任人唯亲,却亲用佞。参考译文:材料一:桓公元年(前685年)春天,齐国国君无知到雍林游玩。雍林人曾经对无知有怨恨,等到无知去那里游玩时,雍林人就偷袭杀死了无知,向齐国大夫宣告说:“无知杀死襄公自立为国君,我慎重地把他处死了。请大夫们改立其他公子中应当立的人,我绝对服从您的命令。”桓公即位时,发兵攻打鲁国,内心想要杀死管夷吾。鲍叔牙说:“您如果只想治理齐国,有高侯和我就够了。您如果还想成就霸王之业,没有管夷吾的辅佐是不行的。管夷吾所在国家的国力一定强大,不能失去这个人才。”于是桓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桓公得到管夷吾后,与鲍叔牙、隰朋、高侯共同修治齐国的政事,制定以五家相连的各种军事组织,设定捕鱼、煮盐的富民政策,用以救济贫民,奖励贤明有才能之士,齐国百姓都很高兴。四十一年(前645年),管夷吾、隰朋都去世了。管夷吾病重时,桓公问他:“(你去世后)群臣之中谁可以做相国呢?”管夷吾说:“没有比国君更了解臣子的。”桓公问:“易牙这个人怎么样?”管夷吾回答说,“他杀死自己的儿子来迎合国君,不符合人情,不能任用。“桓公问:“开方这个人怎么样?”管夷吾回答说:他背弃双亲来迎合国君,不符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问:“竖刁这个人怎么样?”管夷吾回答说:“他阉割自己来迎合国君,不符合人情,难以亲信。”管夷吾去世后,桓公没有听从管夷吾的言论,最终还是亲近任用这三人,使得三人独揽齐国大权。桓公喜欢美色,有很多宠幸的姬妾,其中地位等同于夫人的就有六个:长卫姬,生子无诡;少卫姬,生子惠公元;郑姬,生子孝公昭;葛嬴,生子昭公潘;密姬,生子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子公子雍。桓公和管夷吾曾把孝公昭托付给宋襄公,立为太子。雍巫受到桓公的妾夫人卫共姬的宠爱,又通过宦者竖刁给桓公送厚礼,所以也受到了桓公的宠爱,桓公答应他们立无诡为太子。桓公病重时,五位公子各自结党争立太子。等到桓公去世后,就互相攻打,因此宫中空虚无子,也没人敢去把桓公装尸入棺。桓公尸体在床上停留了六十七天,尸体的蛆虫爬出了门。十二月乙亥日这天,无诡即位,才装棺并向各国报丧。辛已日这天夜里,才穿衣入殓。(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材料二:自古以来接受天命开国登基和中兴的君主,哪个不是得到贤德的能人和他一起治理国家的呢!等到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竟没有走出里巷,难道是侥幸遇到的吗?是当政的人寻求发现的啊。如今天下尚未安定,这是特别需要访求贤才的时候。“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是好的,但却当不了滕国、薛国的行政长官。”假如非得是廉洁的人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怎么能称霸于世呢!当今天下难道没有(像姜尚那样)身穿粗衣、怀有真才在渭水岸边钓鱼的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私通嫂子、接受贿赂的骂名而没有遇到魏无知推荐的吗?诸位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使我能得到而任用他们。(节选自曹操《求贤令》)(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江南·石屏老①戴复古石屏老,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千首富,不救一生贫。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②?【注】①《望江南》序:“仆既为宋壶山说其自说未尽处,壶山必有答语,仆自嘲三解。”②西昆:宋初诗坛上以杨亿为首的十七位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流派,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二句语言平实,点明住处,词人对自己隐居故里、生活清贫感到安然自得B.“千首富,不救一生贫”是上片的注脚,是下片的起始,承上启下,合情合理。C.贾岛诗风瘦硬,杜甫言语俚俗,西昆诗辞藻华丽,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效法的。D.这首词以自我解嘲的笔触抒写自己的情怀、见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气质。16.施补华《岘佣说诗》中提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词也如此。本词乍看非常浅显,实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婉转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深刻的见地。请结合本词进行分析。【答案】15.C16.①“田舍子”与“诗人”对比。这是自我解嘲,一则表现了自己的懊恼心境,二则流露了对自己被唤作“诗人”的自负。运用对比进行反说,似直而实曲。②“富”与“贫”对比。“贫”说的是词人自己的物质生活贫穷“富”包含着词人对自己写作诗词的自负感。“富”“贫”并用,互相映照,似浅显,含意却深远。③贾岛的“瘦”杜甫的“村”与西昆形成对比。西昆体诗歌,内容空虚,形式上追求对仗与华美,不过摭拾典故,堆砌词藻而已。对西昆体的否定,就包含了对贾岛、杜甫的肯定。造语平直,含义却是曲折婉转,耐人寻味。【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效法的”说法错误。“谁解学西昆”说的是没有人去学西昆诗。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①首先,“田舍子”与“诗人”对比。“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点明自己的住处和出身;“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是说自己却被唤作“诗人”。“田舍子”与“诗人”对比,自己出身田舍、生活清贫,作诗是“无益费精神”的事,表面体现了自己的一种懊恼心境,却是运用对比反说,流露了对自己被唤作“诗人”的自负。②其次,“富”“贫”对比。“千首富,不救一生贫”,是上片的注脚,是下文的起始,承上启下,合情合理。物质贫乏,精神富有,是自己处境的写照,“贫”是对自身境况的感叹,“富”又包含着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富”“贫”并用,互相映照,似浅显,含意却深远,富有深意。③再次,贾岛、杜甫的“瘦”“村”与西昆并提,形成对比。贾岛一生凄苦寂寞,以苦吟著称,杜甫也一生贫穷困顿,漂泊转徙,诗以沉郁顿挫的风格受人赞赏,而西昆体诗人杨亿却贬他是“村夫子”。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一“瘦”一“村”,其间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瘦”“村”既是贾岛,杜甫在形模、言语上的特点,也是他们诗作的突出风格,“元自”“不妨”二字显示出作者对这两种风格的肯定。诗人固穷,穷是诗人的生存状况,正是“穷”,成就了诗名。“谁解学西昆”,为什么不去学呢?原来西昆体诗歌,内容空虚,形式上追求对仗与华美,不过摭拾典故、堆积词藻而已。似乎是不“瘦”不“村”,其实是华而不实。虽然作者没有明说,而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个反问句,构成了对比,对西昆体的否定,就包含了对贾岛、杜甫的肯定。造语平直含义却是曲折婉转,耐人寻思。(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李密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2)《诗经·小雅》中有《鹿鸣》诗篇来表达宴客之意,而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鹿的鸣声来表示渴求贤才的愿望。(3)小刚得到了一幅画,画中主体是古代的酒杯,并特别注明:“‘樽’者”,小刚想在画上题写两句唐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②.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③.呦呦鹿鸣④.食野之苹⑤.人生得意须尽欢⑥.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如下:僮、呦、苹、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次地磁暴期间,北京和黑龙江出现的极光有着不一样的色彩。北京以红色为主,黑龙江则是红绿相互辉映。为什么A?科学家认为,极光的颜色主要与受到激发的气体分子以及海拔高度有关。韩大洋指出,①绿色极光大多出现于100至150千米以上的较低海拔处,②这里碰撞粒子频繁,③受激发的氮分子通过碰撞将能量传递给氧原子,④此时跃迁的微观粒子会发射波长为557.7纳米的光,⑤光呈现绿色。⑥跃迁较为平缓时,⑦受到激发的氮分子发射的光波长仅为428纳米,⑧会呈现蓝色。⑨而红色极光一般是高空的氧原子产生,⑩其波长为630纳米。人眼对这个波长并不敏感,只有在太阳活动引发强烈地磁暴、红光足够时,才能看到。“绿色的极光B,因为需要足够强的太阳风暴才能轰击到100千米左右的大气,产生绿色极光,我国的地理情况很难满足这样的条件。”他说。从这个角度来看,黑龙江地区的人们是幸运的。这次地磁暴给黑龙江地区同时带来了红色和绿色极光,绚丽多彩。回顾我国以往资料可知,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被观测并拍摄到。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极光会有不同的颜色呢B.在我国更难看到19.语句①,可修改为:绿色极光大多出现于100至150千米的较低海拔处。语句②,可修改为:这里粒子碰撞频繁。语句⑨,可修改为:而红色极光一般是由高空氧原子产生。【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此句为一二段的过渡句,根据第一段“北京和黑龙江出现的极光有着不一样的色彩。北京以红色为主,黑龙江则是红绿相互辉映”可知,主要是阐述极光有不同的颜色,而第二段后文是在阐述极光的颜色与什么有关,由此可推断此空问的问题是极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故此处可填“极光会有不同的颜色呢?”B处,根据“因为需要足够强的太阳风暴才能轰击到100千米左右的大气,产生绿色极光,我国的地理情况很难满足这样的条件”可知,绿色的极光在我国很难看到,因为很难有看到的条件。故此处可填“在我国更难看到”。【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一是语句①句式杂糅。“100至150千米”与“以上”句式杂糅,应删掉“以上”,故可修改为:绿色极光大多出现于100至150千米的较低海拔处。二是语句②语序不当。“频繁”的应是“碰撞”,可将“碰撞”与“粒子”应互换位置,可修改为:这里粒子碰撞频繁。三是语句⑨成分残缺,缺介词,应该是“由高空的氧原子产生”,可修改为:而红色极光一般是由高空的氧原子产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才认真打听去过的人。有的说住潭柘好,有的说住戒坛好。有的人说路太难走,走到了筋疲力尽,再没兴致玩儿;有人说走路有意思;又有人说,去时坐了轿子,半路上前后两个轿夫吵起来,把轿子搁下,直说不抬了。于是心中暗自决定,不坐轿,也不走路;取中道,骑驴子。这一段路可够瞧的,像是河床,怎么也挑不出没有石子的地方,脚底下老是绊来绊去的,教人心烦。又没有树木,①没有一根草。这一带原是煤窑,拉煤的大车络绎不绝,尘土里饱和着煤屑,变成黯淡的深灰色,教人看了透不出气来。走一点钟光景,自己就觉得太累了,怕没有走到便筋疲力尽;②山上下来一条驴,如获至宝似的雇下,骑上去。这一天东风特别大。平常骑驴就不稳,风一大更是摇摇晃晃。有一回还几乎让风将驴吹倒;若走西边,没有准儿会驴我同归哪。想起前人画“风雪骑驴图”,极是雅事;大概那不是上潭柘寺去的。驴背上照例该有些诗意,但是我,下有驴子,上有帽子眼镜,都要照管;又有迎风下泪的毛病,常要掏手巾擦干。当其时真恨不得生出第三只手才好。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1.下列句子中的“大概”和文中加点的“大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老王嘴上不说,心里却捉摸了个大概。 B.丽丽对目前的情况做了个大概的分析。C.从这里到购物商场,大概有四五百米。 D.我见过小明一次,对他有个大概的印象。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类列举、大量铺排,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①甚至(已至/乃至)②幸而(幸亏/多亏/好在/幸好)21.C22.①从住宿地,如何前往的角度分两组依次排列各个说法,说明自己打听得认真仔细,表现出对此次出行的重视;②散句中用整句,使句式显得活泼而又流畅。【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第①空,“又没有树木”“没有一根草”,两分句间是递进关系,故①处可填写“甚至”或“已至”“乃至”。第②空,结合“走一点钟光景,自己就觉得太累了,怕没有走到便筋疲力尽;②山上下来一条驴,如获至宝似的雇下,骑上去”可知,此处表示因某事而变好的意思,表示一种庆幸的心理,故②处可填“幸而”或“幸亏/多亏/好在/幸好”。【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原文中的“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A.“大概“指大致内容或情况。B.“大概“指不十分精确的或不十分详尽的。C.“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D.“大概“指不十分精确的。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①从内容上看,分类列举和大量铺排的写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