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统编版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论语十二章一、文言知识1、通假字知者不惑(“知”同“智”)2、一词多义兴《诗》可以兴,可以观(动词,激发人的感情)从者病,莫能兴(动词,起身)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动词,兴办,举办)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动词,发生,产生)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勤勉)回虽不敏(形容词,聪慧)天之应人,敏于景响(形容词,快,疾速)居居无求安(名词,居住的环境)佛印居左,鲁直居右(动词,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动词,处于)昂其直,居为奇货(动词,囤积,储存)欲居之以为利(动词,占,占有)居有顷,倚柱弹其剑(用在时间词语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动词,停留,止息)胜质胜文则野(动词,超过)驴不胜怒,蹄之(动词,经得住,能承受)百战百胜(动词,胜利)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何可胜道也哉(动词,尽,完)正就有道而正焉(动词,匡正)名不正,则言不顺(形容词,正当,合适)其冠不正(形容词,不偏,不斜)心术不正(形容词,正直)正中下怀(副词,恰好)为正副二本(形容词,正式的,为主的,和“副”相对)日月正相望(副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和持续,正在)克
克己复礼为仁(动词,约束)然操遂能克绍(动词,战胜,攻破)何功不克(动词,完成,成功)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助动词,能够)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假设,如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连词,表顺承,就)死而后已(连词,表顺承,才)其请问其目(代词,它的)其“恕”乎(副词,表推测,大概,也许)3、古今异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文质兼备的样子。今义: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譬如平地,(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土地。)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含轻蔑意)。]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朝闻道,夕死可矣(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名词作状语,在内心)质胜文则野(名词作形容词,粗野、鄙俗)(2)形容词的活用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见贤思齐焉(形容词作动词,向……看齐)5、句式积累(1)倒装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定语后置句,即“有一可以终身行之之言乎”)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应为“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状语后置句,应为“已所不欲,勿于人施”)(2)判断句止,吾止也(“也”表判断)进,吾往也(“也”表判断)克己复礼为仁(“为”表判断)二、常识积累文学常识《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其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一仁,社会政治范畴一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一中庸。“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孔子确立了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大学之道一、文学常识关于《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是“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之一、“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十三经”(《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之一。东汉郑玄作“注”位居“三礼”之首。关于《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其他知识:①天子指古代臣民对帝王的尊称。②庶人指平民百姓。二、文言知识归纳(一)古今异义1.大学之道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二)词类活用1.在明明德(形作动,弘扬)2.先齐其家(使动,使……整齐)(三)一词多义
1.明(1)在明明德(动词,彰明)(2)在明明德(形容词,美好的)2.道(1)则近道矣(名词,规律、道理)(2)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3)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4)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3.修(1)先修其身(动词,修养)(2)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3)邹忌修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四)状语后置1.在止于至善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文学常识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王道”,反对“霸道”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2、《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写而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辩、民本、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孟子》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宗旨宏远、逻辑清晰、气势磅礴、语言生动,不仅使孟子在当时即享有雄辩家的盛誉,而且对后世政论、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等几个有名的帝王。二、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交纳)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烧)(二)古今异义1.自贼者多古义:伤害今义:偷东西的人(三)一词多义1.所以
(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2.是(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词,此)(2)斯是陋室(判断词,同今义)3.事(1)不足以事父母(动词,侍奉)(2)今日之事何如(名词,事情)(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3)无辞让之心,非人也;(4)无是非之心,非人也。(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6)羞恶之心,义之端也;(7)辞让之心,礼之端也;(8)是非之心,智之端也。2.状语后置(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老子四章一、文化常识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二、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曰余食赘行(通“形”,形体)2.其脆易泮(通“判”,分离)3.起于累土(通“蔂”,土筐)(二)一词多义1.用(1)当其无,有车之用(用途,作用)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因为) 2.立(1)企者不立(站立) (2)三十而立(成就) 3.伐(1)自伐者无功(夸耀) (2)齐师伐我(攻打) 4.处(1)故有道者不处(为,做) (2)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享有,具有)(3)严加查处(处理,制裁) (4)藏身之处(处所) (5)只因未到伤心处(时候) (6)设身处地(处在,处于) 五石之瓠一、文化常识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伟大的思想寥、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庄子》一书博大精深,集庄子的哲学、政治、伦理、文艺理论及思维方式于一体,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二、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2.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同“纩”,丝绵絮)3.客得之,以说吴王(同“悦”,取悦)
(二)词类活用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名作动,种植;名动,结实)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作名,大的东西)3.吴王使之将(名动,领兵)4.其坚不能自举也(形作名,坚固程度)5.能不龟手一也(一样)(三)一词多义1.固:(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本来)(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牢固)(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4)君子固穷(安于)(5)蔺相如固止之(一再)(四)句型1.省略句(1)以(之)盛水浆(2)请买其方(以)百金2.定语后置(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3.状语后置(1)请买其方(以)百金兼爱一、文化常识1、《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2、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3、①子。“墨子”中的“子”是对墨子的尊称。在文言文中,“子”指“您”,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②家、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诸侯的封地叫国。③大夫。本文中指职官等级名。周代官爵分公、卿、大夫、士四等;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④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二、文言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当察乱何自起(通“尝”,尝试)2.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没有)3.故盗贼有亡(通“又”)(二)古今异义1.起不相爱古义:互相亲爱、友好;今义:互相爱慕(三)词类活用1.故亏父而自利(使动,使……亏损;使动,使……受益)2.虽父之不慈子(形作动,慈爱)3.故贼人以利其身(名作动,劫夺财物)(四)一词多义1.爱(1)诸侯各爱其国(动词,爱护)(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2)此所谓乱也。(3)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2.宾语前置(1)父自爱也(2)兄自爱也(3)君自爱也(4)当察乱何自起(5)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6)视人身若其身,谁贼?(7)视人家若其家,谁乱?(8)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屈原列传1.通假字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2)屈平既绌(“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3)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4)厚币委质事楚(“质”同“贽”,见面礼)(5)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假装)(6)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泥”同“涅”,染黑)2.相关成语怀瑾握瑜: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博闻强志: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随波逐流: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与世推移: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3.一词多义(1)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志趣)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司,意愿)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示志)(3)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正直)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与“横”相对)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通“值”,价值)④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对的)(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4.词类活用(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名词用作动词,为祖,继承)(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内、外,名词用作弋语,在内;在外)
(3)正道直行(正、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正;使……直)(4)其后楚日以削(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地)(5)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形容词用动词,诋毁,说坏话)(6)悲其志(悲,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悲伤)(7)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邪曲、方正,容词用作名词,邪恶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8)明道德之广崇(明,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5.古今异义(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明年,古义:第年,指楚怀王十八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诡辩,古义:骗人假话;今义:无理狡辩,动词)(3)颜色憔悴(颜色,古义:指人的容貌,脸上的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4)形容枯槁(形容,古义:人的形体,容貌;今.: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人教版)适度、得体;今义: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用事,古义:执政,掌权;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6.文言句式(1)“离骚”者,犹离忧也。(判断句)(2)秦,虎狼之国。(判断句)(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4)为天下笑。(被动句)(5)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6)不凝滞于物。(被动句)(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句)(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状语后置句、省略句)(9)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句)(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句)苏武传1.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同“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同“毡”,毛织的毡毯)(3)与武决去(“决”同“诀”,辞别、告别)(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同“无”)
(5)蹈其背以出血(“蹈”同“掐”,叩击,拍打。一说当作“焰”,熏)(6)前以降及物故(“以”同“已”)2.词类活用(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得夜见汉使(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天雨雪,武卧啮雪(雨,名词作动词,下)(4)瓶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子)(5)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执、拄)(6)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名词作动词,祭祀)(7)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作动词,用车载送)(8)因泣下沾衿(泣,动词作名词,眼泪)(9)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10)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11)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屈、辱,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辱)(1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动用法,使⋯⋯回去)(13)兄弟亲近(亲近,形容词作名词,亲近的人)(14)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1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16)单于壮其节(壮,意动用法,认为⋯⋯豪壮)(17)诚甘乐之(乐,意动用法,以⋯⋯为乐)3.古今异义(1)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2)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连词,因为这个,所以)(3)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活着;今义: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4)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指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6)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指年龄;今义:春季和秋季)4.文言句式(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2)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3)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4)见犯乃死。(被动句)(5)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6)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8)覆武其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9)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10)匈奴以为神。(省略句)(11)使牧瓶。(省略句)(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被动句)过秦论一、通假字1、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通“横”2、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亡3、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通“纵”4、威振四海。通“震”,震动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6、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7、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8、百有余年矣。通“又”二、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从散约败古,在这种情况下;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2、以致天下之士古,来招致;今,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3、宽厚而爱人古,爱护人民;今,丈夫或妻子。4、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古,在这时;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5、秦人开关延敌古,打开函谷关;今,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6、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古,划分;今,整体的事物分开。7、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古,这样以后;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8、才能不及中人古,平常的人;今,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山东省。
三、重点实词:1、蒙:继承。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2、相与:一道,共同。相与为一3、延:迎接,引进。秦人开关延敌4、橹:盾牌。流血漂橹5、奋:振作。余烈:遗留下来的功业。奋六世之余烈6、隳:毁坏。隳名城,杀豪杰7、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地方。余威震于殊俗8、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蹑足行伍之间9、揭:举。揭竿为旗10、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抗:匹敌,相当。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1、度、絜:用尺量,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12、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致万乘之势13、作难:起事,首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14、固据崤函之固/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坚固,特指险要的地势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形容词,牢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防御15、举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动词,并吞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动词,攻取16、度内立法度。名词,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动词,用尺量17、因因遗策。动词,沿袭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因河为池。介词,凭借,依据18、遗因遗策。动词,遗留下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遗失,丢失19、策蒙故业,因遗策。名词,策略、计策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马鞭子20、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宽厚而爱人。动词,爱护,尊重21、致以致天下之士。动词,招纳,招致致万乘之势。动词,达到、获得22、制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控制,制服;履至尊而制六合。动词,控制,统治23、兵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名词,军队收天下之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名词,兵器24、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损失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亡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25、北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溃败的军队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词作状语,在北方26、及及至始皇介词,等到……时候;才能不及中人/非及向时之士动词,比得上四、重点虚词1、而外连衡而斗诸侯/会盟而谋弱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表目的,来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赢粮而景从/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表修饰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序八州而朝同列。表并列叩关而攻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表承接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表转折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表因果2、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以致天下之士/以愚黔首/以弱天下之民。连词,表目的,来尝以十倍之地。介词,用然秦以区区之地。介词,凭借以为桂林、象郡/铸以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为固。以之为,把……当作自以为关中之固。动词,认为?然后以六合为家。把……当作3、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并吞八荒之心/修守战之具/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兼韩、魏……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九国之师/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奋六世之余烈/百越之君/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收天下之兵/据亿仗之城,临不测之渊/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始皇之心/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雍州之地,崤函之固/陈涉之位,……之君也/谪戍之众,……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试使山东之国/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助词,的
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自以为关中之固。指示代词,这样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代词,他们商君佐之。代词,代秦孝公聚之咸阳。代词,代天下之兵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一样;像布包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在国内,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向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2、名词作动词过秦论。过:指摘过失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做;绳:用绳子系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3、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4、形容词作名词据崤函之固/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要的地势/坚固的防御尊贤而重士。贤:贤者,贤能的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贤、富:贤能;财富5、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北:逃跑的军队;溃败的军队6、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约从离衡。使……离散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以愚黔首。使……愚昧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7、为动用法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为……做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2、被动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意念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省略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之)以(之)为金人十二/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聚之(于)咸阳/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身死(于)人手4、宾语前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崤函之固,自若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定语后置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城千里6、状语后置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7、固定句式试使……则,表假设,如果……那么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八、文化常识1、天下的别称:宇内、四海、八荒,六合(天地四方)。2、合纵、连横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3、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4、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5、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则都巩,史称东西二周。6、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7、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古代表示百姓的称呼还有:氓隶,民,匹夫,布衣,黎民,庶人,黎庶,苍生,白衣,白丁,丁口,白身,褐夫,闾左,野人等。以愚黔首氓隶之人8、金城汤池:金属造的城,滚水的护城河,形容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9、陶朱、猗顿:陶朱,就是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跑到陶(今山东省定陶县的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善于经营生计,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猗顿,春秋时鲁国人。他向陶朱公学致富之术,大畜牛羊于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的南部,积累了很多的财物。10、行伍:我国古代兵制,5人为伍,25人为行,100人为卒。泛指军队。阡陌,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也指田野。南北走向的田埂为阡,东西走向的土埂为陌。11、山东:指崤山以东。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12、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13、七庙:天子的宗庙。国家的代称。《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昭穆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即宗庙、坟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在住处的厅堂中祭祀祖先)。”
劝学一、古今异义: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二、通假字: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三、词类活用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四、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二)定语后置句: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三)判断句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xx者xx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者”“也”是语气词,“者”用在结果分句后,表示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示解释的原因。)2.臂非加长也。3.声非加疾也。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四)省略句1.輮(之)以(之)为轮。2.輮(之)使之然也。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六、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七、一词多义1.于青,取之于蓝。(从,介词)而青于蓝(比,介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2.而《劝学》(节选)一文中共有16个“而”,弄清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对研读课文很有帮助,并且“而”是高考必考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重点,《劝学》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归类如下:(1)连词,表转折,可翻译成“却”“但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⑥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连词,表递进,可翻译成“而且”“并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连词,表因果,可翻译成“因而”。此句也可表顺承。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连词,表修饰,可翻译成“地”。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5)连词,表假设,可翻译成“如果”“假如”。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6)连词,表并列,可翻译成“和”“与”。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焉(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2)圣心备焉(语气词)
4.利:(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5.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取独)(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鳝之穴(的)6.假(1)善假于物也(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4)因求假暂归(假期,休假)(5)假以雄权?(授予,给予)7.绝(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师说一、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三、一词多义1.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③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
①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③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5.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6.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7.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8.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10.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2.名词作动词①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名词的意动用法①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②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动词的使动用法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使……学习)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二)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三)倒装句1.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2.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3.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3)(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4)(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4.固定格式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赤壁赋一、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赤壁赋》即是他此时所作。在词的创作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书法上,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三、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5.而(1)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而不知其所止。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2)连词,表修饰译为“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连词,表承接译为“就”“然后”:正襟危坐而问客。(4)连词,表并列译为“和”“与”或不译:侣鱼虾而友麋鹿。(5)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6.乎(1)语气词,表疑问译为“吗”“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郁乎苍苍。浩浩乎。飘飘乎。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
(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倒装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
五、其他重点字词
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2、白露横江(笼罩)
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4、凌万顷之茫然(越过)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7、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9、而卒莫消长也(增长)10、方其破荆州(方,当)11、固一世之雄也(本来)12、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13、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1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1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享用)六、成语积累1.遗世独立:超脱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2.如泣如诉:像哭泣,像诉说,形容声音悲切。3.余音袅袅:袅袅,声音婉转悠长。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4.一世之雄:一代的英雄。
5.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米粒,比喻非常渺小。6.杯盘狼籍: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7.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登泰山记一、文体“记”(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分类: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说明,描写,抒情。(2)游记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二、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2.通假字(1)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少圜(“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3.词类活用(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4.一词多义(1)当:①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②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③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2)余: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②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3)以: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②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4)限:①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②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5)道:①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②道少半(走,走路,动词)(6)有:①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②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7)及: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②及既上(等到,介词)③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8)云:①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②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9)日:①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②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③是日(天,名词)(10)漫:
①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②其远古刻尽漫灭(磨灭,动词)5.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②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判断句)③此东海也。(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判断句)④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词“皆”表示判断,“皆”相当于“都是”。判断句)(2)定语后置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崖限当道者”一句中,“限当道”为“崖”的定语。定语后置句)(3)省略句①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②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③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石刻。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④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⑤复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
⑥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⑦中谷绕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水”)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如会同,端章甫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2、加之以师旅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三、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注:鼓瑟希,铿尔:鼓,在金文中鼓的写法中本身就有动词“弹奏”的意思,所以不算活用。)四、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状语后置2、毋吾以也宾语前置3、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5、摄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7、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8、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状语后置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宾语前置10、为国以礼状语后置五、重点实词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4、比及三年:比及,到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9、咏而归:咏,唱歌10、吾与点也:与,赞成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
六、重点虚词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3)则何以哉:动词,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2、如(1)如或知尔:假如(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5、而(1)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2)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七、一词多义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3、如(1)如或知尔(假如)(2)如五六十(或者)(3)如其礼乐(至于)4.为(1)由也为之(管理,治理)(2)愿为小相焉(做)(3)赤也为之小(替)八、文化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六艺:(1)《诗》《书》《礼》《易》《乐》《春秋》。(2)指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六义:《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4.名:长辈对晚辈说话//晚辈自称→姓名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5.乘: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骖乘居右),共七十二人。春秋时期,万乘为大国,千乘为中等国家,百乘为小国。万乘也指天子、皇帝。(一人一马为骑,二马为骈,三马为骖,四马为驷/乘。)6.师旅:军队;五人为伍,(五伍)为行,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师(一万两千五百人)为军。7.饥馑/凶年/歉岁:泛指荒年。《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8.(1)宗庙制度:宗庙制度,简称庙制。是指儒家为已故祖先建立灵魂依归之所设立的次序和祭祀制度。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其次序是: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2)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3)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私谥是士大夫或其他有名望的人死后,由其亲友、门人等为之议立的谥号,如陶渊明谥“靖节”就是由南朝宋时的诗人颜延之私定的(4)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即位的那年(公元前140年),称为建元元年。新君即位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9.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统称。会,诸侯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后来两君相见也叫会。同,众诸侯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春季朝见天子曰朝,秋季曰觐(jìn)。10.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盥guàn:洗(手、脸)11.相:在祭祀或盟会时主持礼赞和司仪的人,主持礼赞的有分为大相和小相,卿大夫主持礼赞,称为大相,士主持礼赞,称为小相。12.莫春:莫,通"暮",暮春,指农历三月。农历年分十二月份,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每三个月为一季,即孟、仲、季。春季三月,农历一月为孟春,农历二月为仲春,农历三月为季春/暮春。13.冠者/弱冠/及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童子:未成年男子。
齐桓晋文之事一、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乎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2、以小易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牲畜,大牲畜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1)吾老(2),以及人之老(2)老(1):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2):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1)吾幼(2),以及人之幼(2)幼(1):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2):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通“型”)名词作动词,做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香甜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权,然后知轻重权,名词作动词,称一称1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4、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5、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6、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7、以一服八服:使动,使……降服18、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9、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用网捕捉,引申为陷害20、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21、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22、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二、特殊句式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5、是罔民也被动句1、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2、将以(之)衅钟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4、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宾语前置1、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之2、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之3、何由知吾可也(由何知吾可也)何4、牛何之(牛之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然则不举一羽)之6、舆薪之不见不见舆薪7、何以异以何异8、未之有也未有之也主谓倒装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状语后置
1、王坐于堂上(王于堂上坐)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5、树之以桑三、一词多义1、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行军用兵之道(方法)得道者多助(道义、道德)2、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牛何之(动词,往)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之间,取独)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夫子之谓也(宾语前置标志词)3、舍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建房)4、爱:①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②吴广素爱人(爱护)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喜爱,喜欢)5、明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形容词做名词,视力)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形,清楚、明白)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事父母(形,贤明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形,明亮)四、古今异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2、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地区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五、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2.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通"型",作榜样)
4.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到)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罔:通"网")6.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确定语气)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8.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申诉)9.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花白)六、文化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孟子》共七篇,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庖丁解牛一、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砉然向然向通“响”2、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3、批大郤郤通“隙”,空隙4、技经肯綮之未尝技通“枝”,支脉
5、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擦拭)(二)古今异义1、依乎天理(古义:牛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2、因其固然(古义:牛体本来的结构今义:连词)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关系连词)(古义:到今义:连词)4、吾见其难为(古义:难解今义:使人为难)5、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副词,只,不外乎)6、视为止,行为迟(古义:举止行动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三)词类活用1、足之所履(名作动,踩)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名作状,每年,每月)3、而刀刃者无厚(形作名,厚度)4、视为之止(动作名,目光)(四)特殊句式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3、如土委地(省略句)4、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5、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五)一词多义会
1、会天大雨(动词,恰逢)2、会盟而谋弱秦(动词,集会)3、乃中《经首》之会(名词,节奏)善1、善哉(应答词,好的)2、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与‥‥‥友好)3、积善成德(形作名,善行)4、善万物之得时(形作动,喜爱)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动词,擅长,善于)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动,做好)7、善刀而藏之(动词,修治(擦拭))8、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名词,琵琶师)族1、族庖月更刀(形容词,一般的)2、每至于族(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3、士大夫之族(名词,指一类人)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名作动,灭族)委1、如土委地(动词,卸落)2、曷不委心任去留(动词,顺,随)3、委身为贾人妇(动词,托付,交托)
解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剖开,分解肢体)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释,解答)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动词,解决)4、天下土崩瓦解(动词,涣散,分裂)5、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动词,消除,免除)6、好读书,不求甚解(动词,理解,明白)道1、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词,天道,自然规律)2、于是费先王之道(名词,主张,学说)3、得道多助(名词,道义,正义)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名作动,取道,经过)间1、间不容发(名词,中间)2、奉命于危难之间(名词,期间)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名词,顷刻,片刻)4、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5、彼节者有间(名词,空隙)6、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7、肉食者谋,又何间焉(动词,参与)8、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9、谗人间之(动词,离间)
10、间或一轮(副词,偶尔,有时)11、侯生乃屏人间语(副词,秘密地)(六)重要虚词为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①解;②作为)3、视为(之)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介词,因为)5、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替、给)(动词,制定)6、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动词,是)(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介词,被)8、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然1、砉然向然(象声词词尾,……的样子)2、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3、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转折关系连词,但是)5、火未及然(动词,燃烧)6、輮使之然也(代词,这样)而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表并列)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表递进关系)
3、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表转折)4、提刀而立(表修饰关系)5、善刀而藏之(表顺承关系)乎1、技盖至此乎(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呢)2、依乎天理(同“于”,引出对象,不译)3、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同“然”,形容词词尾)(七)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开发课程设计 英文
- 理财学堂课程设计模板
- 非冷暴力沟通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思想与目标
- 校园助手app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师工资多少
- 2025年度地下水监测与打水井施工一体化合同3篇
- 2024版月饼代销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环保设备研发与制造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资源开发地质勘探合同
- DB33T 2570-2023 营商环境无感监测规范 指标体系
- 上海市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海报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画册
- 垃圾车驾驶员聘用合同
- 2025年道路运输企业客运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线性代数(理工)》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机床维护保养服务合同3篇
- 《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执行能力”之认定》
- 工程融资分红合同范例
- 202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