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上第6单元第13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上第6单元第13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上第6单元第13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上第6单元第13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上第6单元第13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3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袁世凯复辟与北洋军阀的统治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斗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对外卖国(1)对内独裁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其次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915年10月参政院以“敬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2)对外卖国: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同等的“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条件(1)从主观来看,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的利益,专制独裁是其阶级特点,袁世凯驾驭政权和军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2)从客观来看,辛亥革命不彻底,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资产阶级力气涣散。2.护国斗争(1)背景: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于1913年掀起二次革命,最终失败。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2)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斗争,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3)结果: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复原中华民国年号。二、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割据的局面。2.统治表现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护清废帝溥仪复辟,但很快失败。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就任国务总理护法运动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复原国会。1917年8月,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了特别会议,确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进行护法运动,1918年失败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8月,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随即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中国劳工为协约国取得成功作出了贡献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缘由和统治特点(1)缘由①根本缘由:社会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②干脆缘由: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北洋各派及地方实力派失去了中心,段祺瑞、冯国璋等都不具备凝合各派力气、形成统一局面的实力。(2)统治特点①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社会基础。②军阀们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服务的军队,并采纳近代兵制。③军阀们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刮和统治的地盘,割据称雄,拥兵自重。④各派军阀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⑤北洋军阀的统治方法都极端残暴而且愚昧。各派军阀依恃武力,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与新文化运动一、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族工业的发展(1)条件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激励民间兴办实业。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殊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2)表现: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果。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3)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行忽视的社会力气。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肯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2.社会生活(1)背景:建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民众日常生活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相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俗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晚清至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和习俗中出现新风尚的表现及缘由(1)表现:生活习俗(照相、饮啤酒和吃火锅、看西医、购买西方商品等)受西方影响;以洋为尚(如住洋楼、挂洋灯等);陈规陋俗逐步革除,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得文明、开化(如剪发辫、婚礼变得简约文明、见面改行握手礼等);近代科技走近人们生活(如电话、汽车等)。(2)缘由:伴随西方列强侵略,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生活习俗传入中国;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和人们思想的解放;社会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发展趋势等。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背景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共和政体遭到破坏,人们对失败缘由的反思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思想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及新文化运动的目的(1)内涵: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特性解放、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同等、共和、宪政等,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包括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反对迷信武断、愚昧盲从、偶像崇拜等封建落后思想。(2)目的:宣扬民主与科学,旨在开启民智,扫除封建思想,为国家富强创建条件。2.兴起(1)标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北京高校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3.内容(1)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2)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见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4)提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的关系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新道德让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化人心,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如下图所示:4.影响: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图解史实】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考点一北洋军阀时期的统治及特点考向1|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材料革命行动,欠缺人民心力,无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吾人欲证明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实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待全国农夫、工人之参与,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也。--《孙中山选集》下卷解读:经验一系列革命的挫折,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同盟军有了清楚的相识,这源于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的变更及孙中山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问题:依据材料,指出护法运动后到国共合作之前,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相识有何重大进步?试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进步缘由。提示:重大进步:相识到南北军阀都是革命的对象;相识到反帝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大敌);国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气。进步缘由:对保卫民主共和革命的总结与反思;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影响和启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侵华加剧,北洋军阀统治更加黑暗;五四运动以来,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不断高涨,使孙中山看到人民力气的巨大;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帮助。考向2|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材料1913-1918年英、德两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19175198918553.6--19184989029351.5----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读:英德两国对华商品出口大幅削减,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短暂放松。问题:依据材料,指出1913-1918年英、德两国输华货物总值变更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提示:趋势:英、德两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缘由:欧洲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减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削减了对外国商品的依靠;提倡国货运动有力地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一、北洋军阀时期的主要特点1.政治(1)实行军阀官僚的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2)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2.经济:实行了一些措施,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3.思想(1)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扬封建伦理纲常。(2)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化、新式学校起先出现、推广。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更,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及评价1.发展特点(1)发展“短暂”。帝国主义斗争的时辰表确定了中国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时辰表。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兴盛似昙花一现,只能是“短暂的春天”。(2)发展不平衡。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快速,重工业发展缓慢。(3)地区分布不合理,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阔的内地分布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沿海一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自然经济较早瓦解,地理条件较优越等。(4)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受帝国主义侵略,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相比,力气特别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肯定优势。2.评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气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肯定程度上遭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不变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不仅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考点二新文化运动与世纪之交的思想激荡考向1|新文化运动材料本志同人原来无罪,只因为拥有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慢慢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解读:读出处陈独秀《〈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找关键“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提素养通过陈独秀对“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描述,理解其含义和意义(历史说明、唯物史观)问题:阅读材料,指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各自的内涵是什么?陈独秀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有何重大意义?提示:内涵:德先生,即“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赛先生,即“科学”,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近代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科学学问等内容。意义: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广泛宣扬,激发了广阔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忱,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考向2|思想激荡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材料年份大事记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发刊词《敬告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了“民主”“科学”两条主线1918年1月,《新青年》改版,采纳白话文,运用新式标点,掀起白话文运动;5月15日,《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10月,发表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1919年1月,《新青年》刊登李大钊的《庶民的成功》一文;1月15日,《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第一次将科学与民主称为“赛先生”与“德先生”;9月,《新青年》发表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12月,胡适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提倡“整理国故”1920年3月,北京高校成立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探讨会;8月,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建立,《新青年》成为其机关刊物解读:找关键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演化看史料“科学与民主”“整理国故”“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抓核心五四运动前后,思想界各种潮流激荡,其主流思想经验了由“民主、科学”到马克思主义的变迁问题:依据材料指出1915-1920年的中国有哪些主要社会思潮?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当时社会思潮涌动的显著特点。提示:思潮:民主科学、改良、复古(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特点:交织层叠,跌宕起伏(同时并存,但特定时期有其主流)。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1.意义(1)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各种新思想不行遏制地涌流、传播。(3)中国的学问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建了条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2.局限性(1)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肯定化倾向。(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肯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需向新的阶段发展。【真题展示】(2024·全国卷Ⅰ·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同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更可以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学问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发生变更【命题人揭秘】提取信息:“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同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转换信息:以五四运动为界,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民主”“科学”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后期则以宣扬马克思主义为主。⇓明确答案:联系所学学问,可知本题选A项。【阅卷人点评】[失分1]时空观念的错位。本题涉及1919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演化,而国民革命运动是在1924-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时空观念的错位导致易误选B项。[失分2]对历史说明等学科素养欠缺。材料“‘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失分3]对相关历史阶段特征认知模糊。材料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变更,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并没有发生变更,若认知模糊易误选D项。1.(2024·山东高考·8)下图为1906-1921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更示意图。其中①是()A.日本 B.英国C.德国 D.俄国A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