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赤壁赋*登泰山记目标导航目标导航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这两篇文章。2.重点掌握古今异义现象、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3.赏析两文不同的行文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1、体味苏轼人生观中的辩证、达观成分和姚鼐隐藏在景物背后的情怀。2、多角度赏析景物描写语段。3、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知识精讲知识精讲【01知识常识】赤壁赋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想象丰富,成就卓越。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他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2.写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及因所写《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此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3.文体知识赋赋是中国古代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登泰山记1.作者简介姚鼐(1732—1815),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主要作品:《惜抱轩文集》《古文辞类纂》《五七言今体诗钞》等。《登泰山记》是其代表作。2.写作背景乾隆三十九年,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途经泰安时,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同登泰山,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3.文体知识记和游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记”在唐代进入文苑,宋代其内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稳固,明清时主体性色彩更加浓厚,逐渐成熟稳固。“游记”是“记”的一种。它是通过叙述游览过程、描写游览见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散文体裁,形式灵活自由。【作家金句】1.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2.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5.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1.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2.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3.松杉上接瀑布落,藤萝下拂云光低。——姚鼐【02自读自悟】赤壁赋(1)壬戌(rénxū)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兴起,产生)。举酒属(zhǔ)(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tiǎo)之章(《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有“舒窈纠兮”的句子,所以称为“窈窕之章”)。少焉,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横(笼罩)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往),②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ɡ)虚(太空)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指飞升成仙)而登仙。(2)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桂木做的棹)兮兰桨(木兰做的桨),击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兮溯(sù)流光(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①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而和(hè)之((用箫)随着歌声伴奏)。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niǎo)(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细丝)。②舞(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使……落泪)孤舟之嫠(lí)妇(寡妇)。(3)苏子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坐)而问客曰:“何为(为什么)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同“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草木茂盛,一片苍翠),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l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斟酒)临江,横槊赋诗,固(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捕鱼砍柴)于江渚(zhǔ)之上,侣(以……为伴)鱼虾而友(以……为友)麋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小船),举匏(pá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以相属。②寄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③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实现),托遗响(余音,指箫声)于悲风。”(4)苏子曰:“客亦知夫(fú)(那)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满)虚(缺)者如彼,而卒(终究)莫消长(消减和增长)也。①盖将(如果,表假设)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连……都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如果)非吾之所有,虽(即使)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ɡ)(宝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5)客喜而笑,洗盏更(ɡènɡ)(再)酌。肴核(菜肴和果品)既尽,杯盘狼籍(即“狼藉”,凌乱)。相与(互相)枕藉(jiè)(枕着垫着)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天明)。结合左栏提供的注音诵读文本,并根据教材注释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点评,并概括段意。第(1)段:语句点评①:状语后置,“徘徊”生动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语句点评②: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段意概括:写作者与友人夜游赤壁的情景。感悟·质疑:沐清风白露,赏月色天光。情感自然流泻,文句一气呵成,作者泛舟畅游之乐自笔下泉涌而出。以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俱佳。第(2)段:语句点评①:谓语前置,突出情思的悠远。语句点评②:侧面表现出箫声感染力之强。段意概括:写作者饮酒纵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感悟·质疑:作者歌中的“美人”是指人吗?(是个人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箫声悲凉,使苏子的感情陡转,由乐入悲,文气随之跌宕。第(3)段:语句点评①:语气上是反问句,内容上是否定判断句,结构上是状语后置,从“于”的意思看是被动句。语句点评②:两个比喻,一个是时间角度的“短”,一个是空间角度的“小”。人生的短暂,个体生命的渺小,自然使人悲从中来。语句点评③: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很美好,很浪漫,却不现实。段意概括:写客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感悟·质疑:本段由景入事,主问客答。该如何认识、评价客的回答呢?(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这也是苏轼借客之口表露自己思想中消极的方面)这一段的主客问答,使文章的思想情感跌入低谷。第(4)段:语句点评①:观察、认识的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心态也不同。语句点评②:这里的“物”,指的是不应有、不必有的功名利禄之类。段意概括:苏子针对客之人生短促无常的感慨表达自己的见解。感悟·质疑:苏子这段话集中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且不把问题绝对化。这也是他身处逆境却仍豁达超脱、随缘自适的原因所在。第(5)段:语句点评:主客心意合一,物我两忘。与开头照应,将读者引入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段意概括:写客听了作者的观点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大家在舟中饮酒尽欢,兴尽睡去,竟不知天色渐明。感悟·质疑:由开头的“乐”,到中间的“悲”,再到结尾的“喜”,是情感的变化,也是对历史、人生、宇宙一番思辨后的彻悟与圆通。登泰山记(1)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汶水西流;其阴(山的北面),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2)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①自京师乘(冒)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到达)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ɡ)(石阶),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suì)(于是,就)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门槛)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照)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lái)(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如画,②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3)戊申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稍(逐渐)见云中①白若樗蒱(chūpú)(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蒱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数十立者,山也。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同“彩”)。②日上,正赤如丹(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大红色和白色)驳色,而皆若偻(lǚ)(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4)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5)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缝隙),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6)桐城姚鼐记。结合左栏提供的注音诵读文本,并根据教材注释及所学文言知识完成下面问题。1.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含义。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点评,并概括段意。第(1)段:语句点评:“……者,……也。”典型的判断句。段意概括:介绍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感悟·质疑:描写对象一句一换,粗笔勾勒山、水、古长城、日观峰,富有层次感地描摹出泰山的概貌,为下文介绍登山路线和观日出做铺垫。第(2)段:语句点评①:作者用“乘”“历”“穿”“越”几个动词领起的短句记录旅程路线,突出了动作和地点,一气呵成,简练传神。语句点评②:把纵与横、静与动、实与虚、端庄凝重与飘逸轻盈结合了起来,烘托了泰山的高峻。段意概括:写登泰山的经过。感悟·质疑:本段为什么没有写途中所见的景物?作者没有像寻常游记那样写途中所见景物,而是重点写登山的艰难和登上山顶之后所见的雄浑开阔,目的是突出泰山的高峻,亦暗含历经艰难后“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之情。第(3)段:语句点评①:因是远眺所见,所以以小喻大,以常喻奇。语句点评②:有实有虚,气势磅礴,雄浑壮丽。段意概括:描写观日出的情景。感悟·质疑: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写了待日出、日将出、日正出和日出后,衬以云天、东海、群峰,写出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第(4)段:语句点评: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段意概括:介绍泰山的名胜古迹。感悟·质疑:由此段可见泰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第(5)、(6)段:语句点评:把作者雪中赏景的形象与风雪弥漫的泰山融为一体,煞住全篇,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回味悠长。且照应第二段开头,可以想见当时风雪之大,行程之艰。段意概括:介绍泰山冬季的景色。文言知识归类整理赤壁赋1.记字音①壬戌之秋(rénxū)②举酒属客(zhǔ)③少焉(shǎo)④斗牛之间(dǒu)⑤冯虚御风(píng)⑥桂棹(zhào)⑦嫠妇(lí)⑧愀然(qiǎo)⑨山川相缪(liáo)⑩舳舻千里(zhúlú)⑪旌旗蔽空(jīng)⑫酾酒临江(shī)⑬横槊赋诗(shuò)⑭渔樵(qiáo)⑮江渚(zhǔ)⑯麋鹿(mí)⑰匏樽(páo)⑱蜉蝣(fúyóu)⑲无尽藏(zàng)⑳枕藉(jiè)2.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乘(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同“缭”,盘绕、围绕3.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女子。4.一词多义(1)歌①歌窈窕之章(歌唱)②歌曰:“桂棹兮兰桨……”(歌词)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韵律)④诗言志,歌永言(能唱的诗)(2)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③日夜望将军至(盼望)④德高望重(名望,声望)⑤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念头)(3)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往)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同,好像)③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表假设,如果)④突如其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⑤自以为不如(及,比得上)(4)属①举酒属客(劝请)②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④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辈)⑥有情人终成眷属(家属,亲属)(5)于①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②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表被动)④强于百万之师(介词,比)⑤告之于帝(介词,向)5.词类活用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②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③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④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歌唱)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⑦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⑧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⑨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⑩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6.文言句式①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③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④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⑤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⑥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⑦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7.积成语①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容很丰富,用不完。③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④遗世独立:超自然独自生活于现实社会之外。⑤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⑥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登泰山记1.记字音①姚鼐(nài)②汶水(wèn)③南麓(lù)④石磴(dèng)⑤几不可登(jī)⑥徂徕(cúlái)⑦晦(huì)⑧樗蒱(chūpú)⑨绛皓(jiàng)⑩若偻(lǚ)⑪岱祠(dài)⑫少圜(yuán)⑬石罅(xià)2.通假字(1)须臾成五采“采”同“彩”(2)多平方,少圜“圜”同“圆”3.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古义: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2)多平方古义:平的方形的,指山石的形状。今义:数学用语。4.一词多义(1)阴①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没有阳光)③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④树林阴翳,鸣声上下(阴影,树荫)⑤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冷,寒冷)⑥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光阴,时间)(2)坐①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同“座”,座位)③王曰:“何坐?”曰:“坐盗。”(因……而获罪)④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3)及①及既上(等到)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③其贤不及孔子(比得上)(4)道①循东谷入,道有天门(道路)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③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政策,方法)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⑤万户侯岂足道哉(称道)(5)以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②余始循以入(连词,表顺承关系)③回视日观以西峰(助词,表方位)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⑥以刀劈狼首(介词,拿、用)⑦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用来)⑧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以为)5.词类活用(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用作动词,照)(3)山多石,少土(形容词用作动词,多有;少有)6.文言句式(1)崖限当道者定语后置句(2)此东海也判断句7.古代农历日期的别称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1.朔——农历每月初一。2.既朔——农历每月初二。3.蛾眉——农历每月初三、初四。4.小望——农历每月十四。5.望——农历每月十五。6.既望——农历每月十六。7.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重点梳理【重点01】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赤壁赋》全文共五段,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各段内容。【明确】夜游情景歌声箫声客人感慨苏子之论更酌入睡2.《赤壁赋》中,苏子与客的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答案:围绕“变与不变”的问题展开。3.《登泰山记》中作者是沿怎样的路线登山的?答案: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重点02】探寻景物特点《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富有层次地写了赤壁所见、历史之中、哲理感悟的江(水)月。《登泰山记》按照时间顺序写登泰山全程,先写登临景象,而后浓墨重彩写日出景象,之后写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试从文中找出重点语句并概括景物的各自特点。【明确】《赤壁赋》赤壁之水月历史之水月哲理之水月重点语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各自特点平静,美好,广阔,明朗曾烜赫一时,终灰飞烟灭亦变亦不变,瞬间与永恒辩证统一《登泰山记》登泰山经过观日出景象沿途自然与人文景观重点语句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山多石,少土;少杂树,多松;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各自特点历经长路,一路艰险奇观异景,无比壮丽古老,厚重;坚强,寂静2.《登泰山记》重点朗读第3段。五幅画面富有层次地写泰山日出,请从以下角度赏读,也可自选角度赏读。【明确】画面远望与俯视动态与静态全景与特写待日出坐待日出图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足下皆云漫:俯视动态全景稍见云雾弥漫图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远望①静态特写须臾云天一线图②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远望动态特写日上壮观日出图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远望动态特写回视诸峰回视图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远望,俯视静态③全景自选角度:①色彩变化:白-五采-赤-红-绛皓驳色。②感觉变化:触觉-视觉。③虚实变化:实-虚-实。【重点03】赏析语言艺术《赤壁赋》为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登泰山记》用笔俭省,精练雅洁,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仿照示例,从两篇中各选精要传神文字加以品评。示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点评:写出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的超然之感,仿佛遗世独立,与万物化为一体。从中可以感受到“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快乐、适意,还有在广阔天地之间超脱世俗羁绊的自由、从容。示例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点评:写出初至山头一刹那的感受: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冰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动感,一个“负”字,赋予“苍山”生命,使之人性化,新颖传神,境界全出;而苍山上的积雪反照的日光照亮着天南,形象生动地写出积雪的光彩。【明确】①“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点评:以拟声词摹其声,以人的思绪声口传其情,又以“袅袅”“缕(细丝)”激发读者的想象。把对声音的感觉写得准确、细腻而形象。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点评:写完日出景象,视线一转写山峰,见出作者视野之开阔、心情之愉悦。诸峰有高有低,相互遮掩,所以阳光分布不均,故“或得日或否”。峰上有积雪,初阳映照,红装素裹,故“绛皓驳色”。因作者置身高点,故日观以西峰“皆若偻”,这里隐含着“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喜悦。不过20字,可谓简洁之极,却包含着丰富的景、情信息,无愧“清代古文第一人”手笔。【考点链接】掌握文言文中的重要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的称谓、历法、节气、官职、军制、地理、礼仪、习俗、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像“三军可夺帅也”中的“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对镜帖花黄”中的“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封建社会官吏降职或远调)”就都属文化常识的范围。古诗文里出现的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是重要文化常识之一,一般包括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拿纪年来说,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是最常见的两种方法,前者如“壬戌之秋”,后者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纪日,除了常见的干支纪日(如“是月丁未”),有些日子在古代还有特殊的名称,如农历每月的第一天称“朔”、十五日称“望”、最后一天称“晦”等。了解这些记录时间的方法对于准确把握古诗文情境及理解文意都有重要意义,平时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整理积累。从2015年起高考试题新增了对古代文化常识考查的题型,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将近年来的文化常识题汇编在一起进行分析,发现有关“皇帝、京都、官职、礼仪、称谓”的内容占比最大,这是因为文言文选段多为史传类文本,几乎每一篇都会与这些内容相关,自然成为命题的首选内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常见设问方式:“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文化常识推断两方法1.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如果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一般就不难解答此类题目。2.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境有密切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加以推断。文化常识解题三步骤能力拓展能力拓展1.《赤壁赋》:主客问答,儒道对话。“主客问答”是赋体文章的特色,在文中也是儒道的对话,是苏轼内心两个自我的辩论。找出体现儒与道思想的语句,并体会苏轼的复杂情思。思想语句情思儒家思想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以美人比君,可见忠君之殷切;情怀悠远,思为世用,建功立业,成就人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当年的曹操,气魄何其雄壮,气势何其凌人!这里言辞间洋溢着对曹孟德的羡慕和敬仰,流露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感慨人生短暂,个人渺小,正是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反证。正是这种积极入世思想最终使苏轼成就了功业,美名永流传道家思想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渴望冯虚御风,超尘出世,顺乎自然,获得精神的超脱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超凡脱俗,自由浪漫,光明美好,长寿永恒——正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里反映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老子说“道法自然”,庄子强调“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理念使得苏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总结:苏轼用儒家思想做事,养浩然气,造苍生福;用道家思想做人,以出世之心,入世行走,自解自慰,得失无碍。于困境中思悟,于低回处升华,完成了一个人精神上的自给自足。2.《登泰山记》:学者游记,丰赡博雅。姚鼐在《惜抱轩尺牍·与陈硕士书》中说:“以考证累其文,则是弊耳;以考证助文之境,正有佳处。”桐城派的文章有“重学问和考据”的特色。这是一篇学者游记,请找出文中的考证文字,并说明其作用。考证文字作用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交代地理位置,科学、准确。从整体上、宏观上介绍泰山及其周边的地理概貌,为下文写自己的行程及登山路线做好铺垫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说明“中谷”的历史沿革,泰山的沧桑古老可窥一斑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由“古谓之”可见作者查阅了典籍资料,由“世皆谓之”可见世人以讹传讹。作者的求实精神难能可贵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作者对石刻观察仔细,注意了其年代。“远古刻尽漫失”,可见泰山底蕴深厚,饱经沧桑,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洗礼,多少岁月打磨实践飞跃《永州八记》的作者柳宗元曾在《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中指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堙,是贻林涧之愧。”山水之美,需要审美化的眼光才能彰显。请试着发现你周边的山水之美,并用文字记录下来。答:
参考示例:家乡的山水绿莹莹的水,清澈见底,绿油油的山,巍峨峻拔,在这山与水恰到好处的融合中,博山,这个美妙的地方诞生了,博山是我的家乡,他用山水熏陶着我,让我迷恋山与水,迷恋大自然。博山最著名的河非孝妇河莫属,孝妇河全长135.9千米,河水清澈无比,散发着绿莹莹的光,上游的水最清,掬一捧清水,喝一口,砸下嘴,冰凉爽口,好不痛快。河上共有12座桥,最古老的一座桥被命名为七孔桥,建于清朝,每座桥都各不相同,别具特色,既美观又坚固。关于孝妇河,是多少出游在外的博山人思愁的牵挂,提起孝妇河,便会娓娓道来,博山人的血脉中,流淌着一条母亲河,源源不断,永不干涸,博山人与孝妇河,如亲人一样,有着浓厚的感情,小桥,流水,人家,似一条亲情的纽带,把博山人与孝妇河的感情紧紧相扣。关于孝妇河,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女子,名叫颜文姜,加入姓郭的一户人家,婆婆姑姑都故意刁难她,但她很善良,毫无怨言。有一天,她提着婆婆给她的尖底水桶去打水,遇到一位神仙,神仙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她一根鞭子,只要抽一下这个鞭子,桶里就会装满水。婆婆见文姜不再去挑水,起了疑心,趁文姜出门时提出了桶中的神鞭,顷刻间,大水从桶中涌出,幸好文姜还未走远,闻声回家相救,舍身堵住桶口,避免了一场大难。博山先民为纪念颜文姜,把她尊之为“颜神”;把颜文姜堵的泉源称为“灵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孝妇河”;这就是孝妇河的由来,清澈之水中还流淌着一个孝的故事,赏水,听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家乡的山也有很多,重重叠叠,无一例外,全都是绿油油的,巍峨挺拔,郁郁葱葱。家乡的鲁山,让我引以为傲,山上泉水丁冬,怪石嶙峋,树木众多,远看,一座座山峦连成片,高大峻拔,让人心生震撼。家乡的原山也是一重要景点,树木成荫,微风清凉,那齐长城架在云海边,石海在微风中疑似涌动,掀起一波波微妙的感觉。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家乡的美,是多元素的,山怀抱着水,水映衬着山,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即可呈现,家乡的山水,是最美的风景。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赤壁赋一、文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舳舻千里,旌旗蔽空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B解析“冯”,同“凭”,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答案C解析A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B项古义: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女子。D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顺流而东也C.侣鱼虾而友麋鹿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答案C解析“侣”“友”均为意动用法,以……为伙伴;以……为朋友。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D项为被动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另外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答案C解析“司马光”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应为“曾巩”。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020·全国Ⅱ)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__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_________”。(2)(2019·全国Ⅱ)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3)(2018·全国Ⅱ)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寡妇听到箫声的表现和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4)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7.翻译下面的句子。(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得分点:西、东、缪,被动句式)(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一位盖世英雄,可现在又在哪里呢?(得分点:酾、赋、固、安在)(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伙伴,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里举杯来互相劝酒。(得分点:渔樵、侣、友、属)8.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的性情和天赋做了很认真的分析和推断,作《名二子说》,以勉励二兄弟:“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根据文意阐明苏洵为二子命名的用意。(1)取“轼”,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辙”,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要过于外露(不要锋芒毕露)。(2)要善于避祸为福(要学会免于灾祸)。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注唱黄鸡:因黄鸡可以报晓,故表示时光流逝。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B.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C.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D.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答案B解析“以纸画字”中,“字”是“画”的宾语,应在“字”后断开,排除A项;“书不数字”中,“字”是“书”的宾语,应在“字”后断开,排除C项;“皆一时异人也”中,“皆”往往置于句首,排除D项。故选B。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望”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B.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宿和牛宿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二宿。C.羽化,古代道教徒认为成仙能飞升变化,故把道士成仙或人死叫作羽化。D.舳舻,“舳”是船尾,“舻”是船头,舳舻连称则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答案A解析“农历每月十五的前一天”错,应该是“农历每月十五的后一天”。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在月明之夜与友人们泛舟赤壁矶下的长江,他们享受着江天美景,饮酒放歌,快乐似神仙,暂时忘却了人世间一切不顺心的事。B.苏轼乐极之后情绪变得低落,原因是有人倚歌吹着悲凉的洞箫应和,那洞箫声似乎有让深渊里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哭泣的魔力。C.苏轼询问朋友为何感伤,朋友回答是英雄曹操及其业绩尚且消失不见,更何况你我凡夫俗子,平凡的生命难得像长江、明月般永恒。D.苏轼被聋医庞安常治好病之后,与他一起游玩清泉寺和兰溪,看着兰芽浸溪、溪水向西流逝,听着子规鸟啼叫,作歌时悲从中来。答案D解析“悲从中来”错,根据苏轼歌词的后三句可知,苏轼乐观旷达。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白茫茫的水汽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2)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13.《游沙湖》是如何从侧面表现苏轼对庞安常的欣赏的?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听闻庞安常大名后,主动前去求治;②治病时称赞庞安常是一时异人;③病愈后陪同庞安常游清泉寺与兰溪;④游玩后和庞安常痛饮。参考译文乙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前去查看田地的好坏而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往西流淌。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啼唱。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您看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晚年的时光中一味地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登泰山记一、文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京师乘风雪 乘:这里是“冒”的意思。极天云一线异色 极天:天边。B.道皆砌石为磴 蹬:石阶。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C.世皆谓之天门云 云:云气。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负:背。多松,生石罅 石罅:石缝。答案C解析C项,云:助词,无实义。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A.余始循以入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中的“以”相同,表示“在”某个时间;A项的“以”相当于连词“而”,表顺承;B项的“以”表示原因;C项的“以”表修饰。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C解析A项,“采”同“彩”。B项,“圜”同“圆”。D项,“受”同“授”。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回视日观以西峰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答案C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照。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约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阳谷皆入汶 B.至于泰安C.多平方 D.至日观数里内无树答案D解析A项,阳,古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今义:一般用于阳光、表面等。B项,至于,古义:“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其义是到,到达;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C项,平方,古义:平的方形的,形容词;今义:数学名词。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答案D解析D项,“桐城”为籍贯。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1)《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2)《登泰山记》中“,”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答案(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8~12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历:经过。B.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C.越长城之限限:界限。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弥漫。答案D解析D项,漫:磨灭。9.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B.阴,山北水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答案A解析A项,应为“北岳恒山,南岳衡山”。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风雪、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答案A解析A项,“朱孝纯之子朱颍”错,应该是:朱孝纯,字子颍。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4分)(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4分)答案(1)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时,(我)和子颍(或朱孝纯)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2)这一天(我们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石刻)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12.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写到了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和道中石刻,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了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题组B能力提升练语言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受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________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1.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行云流水矫揉造作随遇而安解析第一空,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结合“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分析,语境主要讲创作,应选用“行云流水”。第二空,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结合“反对”“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分析,语境指反对不自然的,应选用“矫揉造作”。第三空,,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结合“乐观情绪”分析,应选用“随遇而安”。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的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B.但他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C.但他通过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D.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答案D解析结合上文“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和下文“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分析,此处话题应为“人生空漠之感”,排除A、C两项;结合下文可知话题重点是“人生空漠之感”,而不是强调其表达方式,据此排除B。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B.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C.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D.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答案B解析画横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陶诗”应放在“在极平淡朴质”前;二是结构混乱,“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应是指“所表达出来的美”,前一句主语为“苏轼”,保持主语一致,后一句改为“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__①__,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的追求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使艺术追求与人格信仰完美地融合。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魏晋风度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这和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息息相关。王羲之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世说新语》记载,郗太傅派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__②__,唯有王羲之“坦腹卧,如不闻”,却获郗太傅赞赏,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东床快婿”一词的来源。它启示我们,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拥有高出俗流的人格。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①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构建(关键词:倒不如、审美人格)②王家男儿们个个表现矜持解析第一处和前面的连词“与其说”相搭配的连词为“倒不如说”,而后文强调的是身后的艺术修养对构建审美人格的重要性,所以第一处可填“倒不如说是审美人格的构建”。第二处通过后文“唯有王羲之‘坦腹卧,如不闻’”可知,这里应填王家的其他男儿们的所作所为,王家其他男儿们和王羲之的率性形成对比,所以第二处可填“王家男儿们个个表现矜持”。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为:“创作中,艺术与人格上的高雅追求完美融合。”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①原句中用“旨趣淡远”“含蓄蕴藉”“本真高洁”等词语描述艺术追求与人格追求的具体内容,突出强调两者完美相融之处;②艺术追求上与人格上的追求两句句式对称,“淡远”“蕴藉”等词语用词典雅,富有文采,与全文风格和谐统一。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游千山记程启充①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东引瓯脱②,南抱辽阳,蓊郁而时有佳气。予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南折入山,数里,抵祖越寺。路颇峻,稍憩于寺之禅堂,乃登万佛阁。阁在山半,缘崖旋转,越飞梁而入。凭栏四望,天风泠然,因宿于寺。时戊子日也,循东山,望螺峰,附太极石,入岩涧。俯看万佛阁,已在下方矣。自一览亭迤西而北,入龙泉寺。晡时,往香岩寺,乱溪而东,岩壑窈窕。明晨,寺僧设斋,乃行,憩大树下。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③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自龙泉至此,二十余里,陡绝洿陷,悬崖怪石,后先相倚,抚孤山,瞰深壑,奇花异卉,杂然如绣。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有石枰,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坐石上,一老进麦饼。值饥,食之厌,问其姓氏,笑而不答,乃至寺。行几二十里,因惫,坐僧房。久之,乃自中会反祖越。回望诸峰,如在天上矣。兹山之胜,弘润秀丽,磅礴盘结,不可殚述。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物理之幸不幸,何如也?昔柳州山水以子厚显,予之劣陋,弗克传其胜,姑撮其大概如此。(选自《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有删改)【注】①程启充:明代正德进士,曾任御史、江西按察使,后被人诬告,贬戍抚顺、盖州等处十六年。②瓯脱:泛指边界。③浮白:满饮。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B.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C.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D.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答案B解析原文停顿为“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袁宏道的《满井游记》。B晡时: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晡时即申时,上午九时整至上午十一时整。C.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在汉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现凄怆、哀怨的情感,富有悠远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边远游牧民族英勇剽悍的个性及牧马吹奏的特色。D.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答案B解析B项,申时指下午三时整至下午五时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山毗邻辽阳城,地处边界,山中草木繁盛,作者携下属徐、刘二人取道辽阳上山。B.位于龙泉寺的万佛阁,从半山腾空而出,气势磅礴,游人凭栏远望,顿觉寒风四起。C.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述游览千山的全过程,突出了千山“险峻秀丽”的特点。D.作者运用平实质朴的笔法,细致地描绘了千山的自然之美,抒发了个人的豪情壮志。答案C解析A项,徐、刘二人非作者“下属”。B项,万佛阁在“祖越寺”而不是“龙泉寺”。D项,本文抒发的并非豪情壮志。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4分)(2)使在中州,当与五岳等;僻在东隅,高人、游士罕至焉。(4分)答案(1)这时候正好有吹胡笳的人,胡笳的声音震动林木,听起来让人感到忧愁。(2)(千山)假使在中原地区,应该与五岳齐名;(现在)(它)处在僻远的东部角落,志趣高雅、游历四方的人极少来到这里。10.作者在文末举五岳相比千山,有何深意?(3分)答案作者举五岳比千山,又惋惜千山“僻在东隅”,暗含有对自己不遇的不平之气,寄寓了作者直而被贬的身世之慨。【参考译文】千山位于辽阳城南面六十里,秀丽的山峰重重叠叠,延绵数百里。东边与边界接壤,南边环绕辽阳城,草木茂盛并且常常有好景致。我在丙申年间被贬盖州,取道辽阳,于是和志趣相投的徐、刘二人游览千山。从南边迂回上山,走了几里,抵达祖越寺。路途颇为险峻,在寺庙的禅堂稍作休息,然后登上万佛阁。该阁处于半山,沿着悬崖顺势而建,穿过悬空的横梁而入。靠着栏杆放眼四周,寒风阵阵,于是在祖越寺过夜。当天是戊子日,我们顺着东山远望螺峰,沿着太极石攀登,走进岩石中的山涧。(从山涧)俯看万佛阁,已经在下方。从一览亭走弯弯曲曲的路由西向北而行,到达龙泉寺。晡时,前往香岩寺,一路上溪水曲折向东流,岩穴沟壑幽美深邃。第二天早上,寺庙的僧人设斋宴,(我们用过斋宴)然后起行,(路上)在一棵大树下面休息。此处空旷寂静自由自在,(不禁)产生远离尘世的想法。东峰山势高险,徐、刘二人满饮后再斟满,这时候正好有吹胡笳的人,胡笳的声音震动林木,听起来让人感到忧愁。从龙泉到这,一共二十多里,山崖、深池到处都有,悬崖、怪石接连出现,靠着突出的山石,俯瞰幽深的沟壑,奇花异草,如绣锦一般到处都是。第二天清晨,天刚放晴,(我们)登上中峰,回头看京城,远望荒凉的边界,山海浩瀚无边。多次休息后,到达仙人台,到处是陡峭险峻的石壁山崖,(在山崖)北边的角落用木梯登顶眺望,两腿战栗。强壮的人都要匍匐地爬上去,看到石头做的棋盘,(相传)九仙在这里围观,下棋。从仙人台往中会寺方向出发,绕过溪涧,穿过乱石,荆棘塞满去路,不能容下拐杖,路仅容双脚。一人(在前面)用布绑住前胸,让人从后面拉着,攀附着藤枝,侧着身子,在路上缓慢前行,非常危险。刘子先走,徐子和我相距几步,摘下山花赠诗给我,我也按照音律应和他。(我们)坐在石头上,一位老人请我们吃麦饼。刚好肚子饿了,我们吃得心满意足,问老人的姓名,他笑而不答,然后我们就到达中会寺。(到这)走了大约二十里路,因为疲惫,坐在僧人房间休息。过了很久,才从中会寺返回祖越寺。回望各座山峰,(它们)都像在天上一样。这座千山的美景,温润秀丽,磅礴曲折,不可说尽。(千山)假使在中原地区,应该与五岳齐名;(现在)(它)处在僻远的东部角落,志趣高雅、游历四方的人极少来到这里。世间万物的规律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又是怎样的呢?以前柳州的山水因为柳宗元而显扬,而我地位低下、学识浅陋,不能使千山的胜景留传,姑且像这样粗略叙述它的概貌。题组C培优拔尖练(2022年全国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刑赏忠厚之至论【宋】苏辙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召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如此,然后知吾之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无刑,刑之,而伤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肤、保其首领,而无憾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望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盖欲其思而得之也。故夫尧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无以见于民矣。(选自《苏辙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自为而召之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宠物用品销售及养护服务外包协议4篇
- 2025年度厂房租赁合同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协议4篇
- 旅游部门半年回顾
- 专用借款协议:2024年版详尽协议版A版
- 2025年度智能家居产品定制生产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四三方国际贸易融资借款协议2篇
- 2025年度拆除项目环保验收合同模板4篇
- 二手房交易代签合同范本2024年版版
- 个性化服务型酒店房间租赁协议版A版
- 二零二五版船艇交易环保与安全协议3篇
- 施工现场水电费协议
- 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正式版)
- 2024年海口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1套
- 六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 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卡打印
- 真人cs基于信号发射的激光武器设计
- 【阅读提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要素解析 类文阅读课外阅读过关(含答案)
- 四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练习200题及答案
- 法院后勤部门述职报告
- 2024年国信证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道医馆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