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8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生版)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8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生版)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8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生版)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8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生版)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讲义第8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单元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语言家园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目标导航目标导航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能从词语的“家族”和“系统”出发,不断积累丰富词语,关注生活中出现的新词语,自觉积累词语。2.了解常见古今异义词词义的不同,能结合典型例句理解词义演变的常见类型和常用多义词词义之间的关系。3.学会从词义、色彩等角度辨析具体语境中词义的细微差异。词语的积累方法。古今异义词。3.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知识精讲知识精讲任务一丰富词语积累一、语言知识1.语素(1)定义:最小的语音、语义结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2)构词方式:2.词语(1)定义: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是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2)分类:3.熟语(1)定义: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能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2)分类:4.成语(1)来源:(2)特征:5.新词语二、关键能力(一)正确理解、积累和使用成语正确理解成语是有效积累、正确使用成语的前提,正确理解成语,要做到以下方面:正确理解、积累和使用成语要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二)正确理解和使用规范的新词1.辨别不规范的生造新词语。新词语中有一些生硬拼凑、格调低俗、不合规范、难以被人们接受的词语,对汉语的规范化造成消极的影响。我们要准确辨别并自觉抵制。2.正确理解和使用新词语。要了解新词语的来源,正确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对象及场合,并在言语实践中正确使用。任务二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1.词的本义与引申义(1)词的本义: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如《师说》中的“师”字,本义是“某些传授知识技术的人”。(2)词的引申义:由本义引申衍生的意义。如“师”字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出“从师”“学习”的新意义,就是引申义。(3)词义引申规律:2.古今异义词(1)定义: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2)古今词义演变类型:一、探究一词多义从本册所学的古代诗文中,梳理一词多义的例子,试分析义项之间的关系,并与同学们交流。示例:①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②以咨诹善道(《出师表》)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二、把握古今词义的不同1.从目前所学文言文中选择典型古今异义词,参照示例进行梳理,并总结词义引申的规律。示例:博学(1)古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代:有两件事我最憎恶: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爱默生《处世之道·崇拜》)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动词,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2)形容词,学问广博精深。2.阅读古代白话小说,从四大名著及《儒林外史》中任选一本,梳理其中的古今异义词,做成手抄报,贴在班级报栏里与同学交流。三、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义搜集容易错误理解的成语,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弄清这些成语的含义,避免误用。答案:(1)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2)不刊之论:刊,削除错字,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3)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4)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5)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任务三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一、准确理解词义,把握词语的用法1.下面是某公司的一份声明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近期有不法分子假扮我公司工作人员进行微信兼职诈骗活动,并收取一定押金。这些不法行为严重损坏了我公司声誉。在此,我公司特此做以下通告:我公司只会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正式招聘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且未以任何方式收取押金;对该等欺骗行为做出强烈遗憾并将此事交由相关部门处理,我们将彻查并对不法分子的欺骗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假扮”改为“假冒”或“冒充”;②“损坏”改为“损害”;③“通告”改为“声明”;④“正式”改为“正规”;⑤“遗憾”改为“谴责”。2.参照示例,对下面句子中的用词进行点评。示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荷塘月色》)点评:“泻”字紧扣“月光如流水一般”这个比喻,写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再加上“静静地”这个修饰语,就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倾泻,但又绝无声响的幽静。(1)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宗璞《紫藤萝瀑布》)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老舍《济南的冬天》)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个句子中的“挑逗”生动而传神,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紫藤萝花最浅的部分的色彩特征,花色本来是给人以静态的视觉感受,经这么一说,就富有动态美了。(2)这是历来为人们所推崇的一段经典描写,这里连用“攀”“缩”“微倾”三词,非常逼真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在翻越铁道时手、脚、身子的动作和姿态,表现了父亲翻越铁道时极艰难的情形,表达了父亲爱儿子的极其真挚朴素的情感。(3)这个句子中的两个“卧”字,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卧”字带人格化,写出了在这温晴的好天气里房屋和雪似乎暖洋洋地晒着太阳的情景。二、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揣摩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情况,分析其正误。1.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这里的老师鼓励学生应该是件好事,用“推波助澜”褒贬失当。)2.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修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分子策划破坏活动,含贬义。这里用于学生跟潮流选专业,褒贬失当。)3.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不堪设想:指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坏到极点。用于指消极方面的事。“公而忘私的行为”是好行为,不能用“不堪设想”。)4.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句中用来修饰“不自觉者”,褒贬失当。)三、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阅读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了解词语的语体色彩,分析下列各句中有无词语的语体色彩不当的情况。1.“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2.你既然身体欠佳,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3.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4.“三岁四岁狗也嫌。”小点点一会儿爬到床上翻跟头,喊“我是孙悟空”;一会儿又在地上爬,喊“我当解放军,母亲给我买枪”。5.洋柿子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软毛,花色黄,结浆果,球形或扁圆形,红或黄色,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6.老村长一进门就说:“张全家的二亩地,秋里收了一千五!咱都得科学种田,都弄它一千五。”7.“我这法行不行?”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请你喝酒。”答案:1.语体色彩不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2.根据内容,应是家长和孩子对话,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3.“遂”属于文言词汇,用于此处语体色彩不当4.“母亲”语体色彩不当,应该用“妈妈”。5.“洋柿子”语体色彩不当,应该用“番茄”。6.无词语的语体色彩不当的情况。7.“雅正”语体色彩不当,应该用“指出”。能力拓展能力拓展丰富熟语积累,让语言多姿多彩1.分组梳理讨论以往学过的熟语,查阅资料,举例说明成语的不同来源,并归纳其主要的类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来源于神话寓言: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拔苗助长(2)来源于历史故事: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缩为成语。例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破釜沉舟完璧归赵望梅止渴三顾茅庐(3)来源于古书成句: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一种是经过加工的,或紧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例如:①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瓜田李下——古诗《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4)来源于群众口语: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群众口头用的通俗而形象的俗语。例如:①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②千夫所指——《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③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④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实践飞跃1.搜集新词语,并制作“词语档案”,与同学们分享。示例:新词语:C位来源:游戏领域,即主力输出地位。含义:指在合影、舞台表演等时候,处于中心的人。2.以下列新词语为例,分析有关新词语对其他词语的影响,完成下面的表格。新词语对其他词语的影响解说白领衍生出其他词语衍生出蓝领、金领等新词山寨①丰富了词义②使“山寨”增加了新义项:ɑ.仿造的,非正牌的;b.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出炉③替代原有词语④大多数情况下,替代了原有的“发布”一词问鼎⑤改变了感情色彩⑥“问鼎”原指图谋夺取政权,含贬义;现在指“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成了褒义词3.阅读课本P130《语言的演变》,以下面的表格中所列的新词语为例,探究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并完成表格。新词语原因阐释克隆、云计算科技进步科技前沿知识名词核心素养①社会发展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动漫求简心理②“动画”“漫画”的合称克隆、核心素养③国际交流“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ɡ”的音译;“核心素养”源于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译自英文“KeyCompetencies”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③某品牌的创始人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间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0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⑤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3.(2020·南京高一检测)对下面语段的主旨观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如今,许多年轻人沉陷“美颜”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一味追求完美,却忽视了对自己的认知,照片可以被修改得面目全非,而真实的面目无法改变,真实的虚妄在于对现实和幻想的混淆。而你就是你,那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A.浮华年代,真实不再。B.真实之美,美在它的坦诚和率真。C.人的颜值与其价值不成正比。D.真实生活正美在它的残缺与遗憾。4.阅读下面一段话,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作者强调的两种研究方向的着眼点。(5分)语言是经常在变的,语音、语义、语汇、语法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短时间内看不出,时间长了就明显了。因此在对某一种语言进行研讨时,必须明确是在研究它的现状还是研究它的历史。第一个强调语言的共时研究(主要指当代)和历时研究的区别的语言学家是瑞士的索绪尔,他这个主张对后来的语言研究影响很大。可是有一点是索绪尔当时没怎么强调而是后来的语言学家加以发挥的,那就是历时的研究是以若干个共时的断面研究为基础的。这个认识对于汉语研究特别重要,因为直到不久以前,还有很多人把“古代汉语”当作一个单纯的东西来论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鸡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说文解字》说它是“知时畜也”。“知时畜”指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国一直有“雄鸡报晓”的说法。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这是因为作为十二生肖的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酉”按阴阳五行属“金”,于是便产生了“金鸡”一说。任何动物的本能原本无所谓好坏,但自从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门下的两名门客装鸡扮狗,偷盗狐裘,骗开城门之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成了人们对没什么大本事或偷偷摸摸做事的人的一种讥讽与轻蔑。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以后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关系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ɡ”“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例如:赶趟/来得及,长脚/高个儿,拐脚/瘸腿,斤半/一斤半,卖没了/卖光了,找不他到/找不到他。方言调查已近百年,材料积累不少,应经挑选后,把本地常见误读音、误用的方言词和方言句式,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此外,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不乏语言精练、意义深刻的精品,比如“不怕慢,就怕站”“日日守,年年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兄弟同心,田土成金”“好天得存雨来粮”,把这些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当然,留住乡音不光是学校的事。方言本是家传的母语,可许多家庭如今也不说了。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普通话,家里不说“土话”。其实,为了学普通话而放弃方言,这是误解。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另外,不同方言也有共同的规律。南方方言爱说“他有去,我有来”,和英语中have的用法大体相当。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更是可以相互论证,比如闽语把“高、低”说成“悬、下”,普通话也有“悬崖”和“下策”的说法。除了学校和家庭,要留住乡音,社区也有事可做。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整治青山绿水,发掘旅游资源,修饰古树、草场、水磨、廊桥,唱山歌、吃农家菜,趣味盎然。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听到难懂的方言还想探知奥妙呢。有些县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也能唤起乡思乡情。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现在,京戏、大鼓、快书、苏州评弹、泉州的梨园、穗港的粤剧等,虽不像过去那样流行,可一到国外,它们就绽放异彩。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让它继续焕发青春,值得钦佩和鼓励。现实告诉我们,要留住乡音,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6.关于“留住乡音”的原因,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方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C.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或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或经挑选后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D.如果乡音荡然无存,那么模糊的乡愁必会淡出人们的记忆。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并不能证明高智商和学好方言之间有着必然联系。B.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编辑了用于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字表。C.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曾向通语输送营养,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D.不同方言之间存在共同之处,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不是不可以相互论证的。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既论证了留住乡音的必要性,也论证了留住乡音的重要性。B.父母在家说方言,未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相反,让孩子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学习一些方言,可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C.地方政府可以编写一些方言志、俗语志,这既可传承本地文化,又能唤起乡思乡情。D.饱含历史文化积淀的戏曲和曲艺首要体现方言的交际作用,其次才是作为艺术形式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题组B能力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是喧嚣的。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地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C.他有点像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主人公,于是大家就叫他“醋栗”。D.那样的“看”根本就不能算是看,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感觉而已。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旷野是舒缓宁静的,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是激烈喧嚣的,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

3.语文课上,同学们对“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一句的修辞手法产生分歧,有的认为是拟人,有的则认为是比喻,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原因。(4分)答:

4.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做修改。(5分)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答: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0个字。(5分)截至目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接近80%,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文盲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至4%以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仓颉的传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他被奉为创造汉字的神,尊称为“字祖”。至今在中原地区的濮阳南乐、开封、鲁山、虞城、洛宁、新郑等地,还可以看到仓颉庙、仓颉祠、仓颉造字台、仓颉墓冢等遗存。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不过,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约定俗成,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我们推测,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萌芽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他身为秦相,作有秦刻石和《仓颉篇》字书,曾辅助秦始皇统一文字。历史上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并根据汉字的构形特征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自《说文解字》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仅殷墟、周原出土的10多万片甲骨文和河南、陕西、山西诸省出土的8000余件带有铭文的商周青铜器,16000余片温县、侯马春秋盟书,9000余件魏晋隋唐墓志碑刻等大宗资料就足以震惊世界。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如今在许慎家乡漯河境内的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还有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刻画符号的重要发现,已引起学术界对中华文字起源的新思考。近几十年河北蒿城台西出土的象形符号及郑州小双桥商代陶器朱书文字,加之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郑州商城二里岗期刻辞甲骨,使我们对商代前期的古汉字又有了新的认识。山西襄汾陶寺文化朱书陶文、偃师二里头和登封王城岗陶文,则透露出虞夏文字的若干重要信息。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与汉字文化渊源的独特联系。据统计,目前海内外刊布的各种殷墟时期的著录刻辞甲骨已达90000余片,历代出土的相当于殷墟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多达6500多件。以这些甲骨文、金文为典型代表的商代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古汉字系统。殷商文明是在吸收、借鉴夏代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代文字当承自夏文化,而且在殷墟时期尤其是从商王武丁以后有迅速发展的迹象。那时候,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时人大多是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可惜今天已不易见到,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翻铸在青铜器上。今所见殷墟时期的单字字目已达4100余个,可释字目1340多个。这些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首、口、大、小、山、川、木、虫、鱼之类的基本字,它们是汉字的基础,后世通过它们又不断地孳乳出新字。从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金文到周秦时期的篆系文字、六国文字,还有秦汉以后的方块汉字,包括古隶、八分隶、魏碑、楷书,各时期的汉语文字资料丰富完备。北宋学者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一书中,详细记述了印刷工匠毕昇于北宋庆历年间发明活字版的经过,并记录了毕昇活字版的工艺技术。这种字体萌芽于北宋汴京,所谓“横平竖直,横轻竖重,字形方正,笔画匀称”,也许因为这个,后世的“宋体”便成为出版印刷最为理想的正文字体。可以说,宋代是汉字真正成熟的时期。(摘编自王蕴智《黄河学视野中的汉字》)材料二:汉字发展规律有三:一、汉字形体存在简化趋势。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汉字最初的形体大都相当复杂,在数千年的使用过程中,汉字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自然演变过程,简化的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图形为符号,删减多余和重复的偏旁,用笔画简单的字体代替笔画复杂的字体,截取原字的一部分代替本字等。汉字字形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魏碑—楷书几种形体,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行书和草书。二、汉字形体趋向规范化。早期的汉字形体没有一定之规,偏旁位置不固定,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同字异体现象也相当严重。汉字在简化的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规范化。汉字规范化主要由政府完成,当然,个体也可能影响汉字的规范化,例如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三、汉字形体存在形声化趋势。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甲骨文中主要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形声字所占的比例仅为20%,到了许慎《说文解字》,形声字已占80%,今天汉字中的形声字所占比例更高达90%以上。可以看出汉字的发展存在一个形声化的过程。可见,汉字是一种与时俱进、能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文字。(摘编自徐光春《汉字文化》)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仓颉庙、仓颉造字台等遗存以及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历史上确实存在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代表性人物。B.中原地区出土的大量魏晋隋唐墓志碑刻资料,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刮目相看。C.殷墟时期甲骨文字中依然存活着的古汉字多为人、山、川、木、虫等基本字,后人以此为基础不断创造新的文字。D.汉字形体的简化、规范化以及形声化趋势,是汉字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而不断自我调整的必然结果。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将来要学习、研究古汉字体系,或者要探究某些汉字的起源,研读《说文解字》或是很好的选择。B.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主要出土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或许可以推知汉字文化的源头就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C.殷商文明吸收、借鉴夏代文明,因为文字发展具有传承性,也因为夏代文字载体的门类非常丰富。D.汉字形体源于以象形和会意为主的甲骨文,定形于楷书,这既有历朝历代官府的作为,也有个体的作用。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汉字发展规律范畴的一项是(3分)()A.编写《汉字简化方案》B.秦相李斯主持“书同文”C.毕昇发明活字版技术D.武则天造一个“曌”字9.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说文解字》的作用。(4分)答:

10.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

题组C培优拔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中“学”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学”呢?至少在东汉之前,对“学”通行的解释是“觉”。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这种以“导”为前提的“觉”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对“学”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效”,有“效法”之义。“效”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效”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学”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学”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学”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学”,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学”,而是将“学”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学”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学”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学”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步的体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有删改)材料二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时”字,历来有不同的阐发。宋代理学家谢良佐在解释“时”的意义时说:“时习者,无时而不习。”从学习做人之道的角度来说,谢氏的说法说明了做人的道理存在于“百姓日用之间”,可以说“道不远人”。要想达到“无终食之间违仁”,就要时时刻刻谨记做人之道,正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在“时”的规范下,内化成一种心性品质,自然可以达到“三月不违仁”,并进一步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近代的程树德则指出“时”有三种蕴义:“凡学有三时:一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一就人身中为时者,即注意教育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现代西方心理学家皮亚杰、埃里克森等都对其做了经典的研究。我国先哲的理念虽然没有准确的心理学实验支撑,但是他们的直觉经验使他们提出了教育的顺序性原则,注重抓住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期,对不同时期的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礼记·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二就年中为时者,即根据一年中时令的不同调节学习内容。《礼记·王制》云:“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这种学习观反映了我国先民“天人合一”的特殊思维,古人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天、地、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外界自然变化能够引起人体内在情感变化。在这种“外象内感”的思维方式影响下,古人不但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