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行业景区管理预案TOC\o"1-2"\h\u21433第一章景区概况与预案概述 37201.1景区基本介绍 384701.2预案编制目的 3235711.3预案适用范围 324672第二章自然灾害预防与应对 339912.1地震灾害 3311792.2洪水灾害 438612.3山体滑坡 4248812.4火灾预防与扑救 419427第三章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5255813.1传染病防控 5250543.1.1预案制定 5272823.1.2防控措施 527663.1.3应急响应 5300163.2食品安全事件 597063.2.1预案制定 539983.2.2预防措施 5154493.2.3应急响应 68656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294173.3.1预案制定 6281183.3.2应急响应 667393.4应急医疗救援 6177273.4.1预案制定 6232343.4.2救援设施 684673.4.3应急响应 67293第四章恐怖袭击与安全预防 7221094.1恐怖袭击预防 778974.2旅游安全 7132484.3网络信息安全 7306994.4人员伤亡处理 830969第五章交通保障与疏散 8190865.1交通拥堵应对 8243895.2突发事件交通保障 8116935.3疏散预案 9250795.4应急运输 922278第六章旅游高峰期管理 9124866.1旅游高峰期预测 9278236.1.1预测依据 9168036.1.2预测方法 9154056.1.3预测周期 9261266.2客流管理 9191666.2.1客流统计 9103096.2.2客流调控 1048596.2.3客流预警 1058306.3临时设施搭建 1065406.3.1临时设施种类 1063906.3.2临时设施布局 10115116.3.3临时设施管理 10322356.4应急服务保障 10228066.4.1应急预案制定 10160496.4.2应急服务人员培训 11176586.4.3应急服务设施建设 11305916.4.4应急服务协调 114036第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11306377.1环保措施 11115747.2生态修复 1116627.3污染处理 1220327.4景区绿化与养护 1210986第八章客户服务与投诉处理 1377988.1客户服务标准 13304838.1.1服务宗旨 13146998.1.2服务内容 1371788.1.3服务标准 1332398.2投诉处理流程 13289408.2.1投诉接收 13251168.2.2投诉处理 13126438.3客户满意度调查 1493688.3.1调查方法 1437248.3.2调查内容 1445868.3.3调查频率 14246588.4应急服务预案 14222708.4.1应急预案启动 14191998.4.2应急服务内容 14117418.4.3应急服务保障 1413266第九章信息发布与新闻宣传 1453079.1信息发布制度 14241479.2媒体沟通策略 15119039.3宣传推广活动 1585259.4应急信息发布 168288第十章组织协调与预案实施 162263010.1预案组织架构 16756110.2预案实施流程 16811410.3应急演练与培训 17638410.4预案修订与更新 17第一章景区概况与预案概述1.1景区基本介绍本景区位于我国某知名旅游城市,占地面积约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景区内包括了多个知名景点,如湖、山、古迹等,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游览。景区以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旅游服务,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重要支柱。1.2预案编制目的为了保证景区在面临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对,降低损失,保障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编制本预案。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景区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景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1.3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景区范围内发生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的应对与处置。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公共卫生事件等;(2)游客安全:包括游客在景区内发生的人身伤害、物品丢失、突发疾病等;(3)景区设施设备:包括景区内各类设施设备的故障、损坏等;(4)景区管理:包括景区内部管理混乱、人员伤亡、游客投诉等;(5)应急响应:包括景区内部应急组织、救援力量、物资保障等。本预案适用于景区全体工作人员,要求全体员工熟知预案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同时本预案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以保证景区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第二章自然灾害预防与应对2.1地震灾害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景区的破坏性极大。为降低地震灾害对景区的影响,景区管理单位应采取以下预防与应对措施:(1)建立健全地震预警系统,及时获取地震信息,并向游客发布预警。(2)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保证在地震发生时,景区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游客疏散。(3)对景区内的建筑、设施进行抗震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加固处理。(4)加强景区内的地质监测,对易发生地震的地质区域进行重点监控。(5)在景区内设置应急避难场所,为游客提供安全避难的空间。2.2洪水灾害洪水灾害对景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位上涨、道路阻断、景区设施受损等方面。以下为洪水灾害的预防与应对措施:(1)加强景区内的排水设施建设,保证景区在暴雨天气下能够迅速排除积水。(2)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及时了解水位变化情况,并向游客发布预警。(3)在景区内设置水位观测点,对水位进行实时监控。(4)加强景区内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加固和维护,保证在洪水来临时,游客能够安全撤离。(5)制定洪水应急预案,组织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演练。2.3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对景区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下为山体滑坡的预防与应对措施:(1)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控。(2)在景区内设置滑坡预警系统,及时向游客发布预警。(3)对景区内的山体进行加固处理,防止滑坡发生。(4)制定山体滑坡应急预案,组织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演练。(5)在景区内设置应急疏散通道,保证游客在山体滑坡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2.4火灾预防与扑救景区火灾对生态环境和游客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以下为火灾预防与扑救措施:(1)加强景区内的消防设施建设,保证消防设施齐全、完好。(2)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3)加强景区内的火灾隐患排查,对易燃物品进行清理。(4)开展火灾预防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火灾防范意识。(5)组织景区工作人员进行火灾扑救演练,提高火灾应急处理能力。(6)与当地消防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得到支援。第三章公共卫生事件应对3.1传染病防控3.1.1预案制定景区应制定传染病防控预案,明确防控目标、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预案应结合景区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传染病的种类、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等因素。3.1.2防控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通过景区宣传栏、电子屏幕、网络平台等渠道,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游客和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2)完善公共卫生设施:保证景区公共卫生设施齐全、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3)加强人员培训:对景区员工进行传染病防控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4)疫情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体系,发觉疫情及时报告,采取相应措施。3.1.3应急响应景区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采取隔离、消毒、救治等措施,保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3.2食品安全事件3.2.1预案制定景区应制定食品安全事件预案,明确食品安全事件的分类、等级、处理流程、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3.2.2预防措施(1)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对景区内食品经营单位进行严格监管,保证食品安全。(2)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对景区内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3)完善食品安全设施:保证景区内食品经营单位具备完善的食品安全设施。3.2.3应急响应景区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食品安全事件,协助开展调查。(2)现场处理:对涉事食品进行封存、销毁,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观察。(3)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事件相关信息,避免恐慌。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1预案制定景区应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明确事件分类、等级、处理流程、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3.3.2应急响应(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件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2)现场处置:对事件现场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事态扩大。(3)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相关信息,避免恐慌。(4)救治伤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保证生命安全。3.4应急医疗救援3.4.1预案制定景区应制定应急医疗救援预案,明确救援任务、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3.4.2救援设施(1)设置医疗救助站:在景区内设置医疗救助站,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药品和救援人员。(2)保障通讯畅通:保证景区内通讯设备正常运行,便于救援信息的传递。3.4.3应急响应(1)快速反应:接到救援请求后,迅速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现场。(2)现场救治: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必要时转送至医疗机构。(3)信息反馈: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救援情况,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第四章恐怖袭击与安全预防4.1恐怖袭击预防景区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人员密集度,因此恐怖袭击的预防工作是景区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景区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对景区员工进行恐怖袭击防范培训,提高员工对恐怖袭击的识别和应对能力。(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恐怖袭击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3)加强景区入口、重点部位的安全检查,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检门、手持金属探测器等。(4)加强与当地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掌握恐怖袭击情报信息,提高预警能力。4.2旅游安全旅游安全是指景区在接待游客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游客人身、财产受到损失的事件。为降低旅游安全的发生,景区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景区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保证设施设备安全可靠。(2)完善景区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3)加强景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4)加强对游客的安全宣传,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遵守景区规定。4.3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景区网络信息安全成为景区管理的重要任务。为保障景区网络信息安全,景区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安全责任分工。(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定期对景区网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3)提高景区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对员工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4)加强对景区官方网站、公众号等网络平台的监管,保证信息安全。4.4人员伤亡处理人员伤亡是指在景区内发生的人员伤亡事件。为妥善处理人员伤亡,景区应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救治。(2)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3)做好善后工作,对伤亡者家属进行妥善安置。(4)总结原因,加强对景区安全管理,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第五章交通保障与疏散5.1交通拥堵应对为有效应对景区交通拥堵状况,景区管理方应采取以下措施:(1)实时监控景区交通状况,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对车流量、路况等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2)合理规划景区内部交通布局,优化停车场、出入口等关键节点的设计,提高通行效率。(3)根据景区实际承载能力,适时采取限流措施,避免大量游客短时间内涌入景区。(4)加强与周边交通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合理调配交通资源,保证景区周边道路畅通。(5)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景区交通实时信息,引导游客合理选择出行方式。5.2突发事件交通保障针对突发事件,景区管理方应制定以下交通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交通保障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措施。(2)加强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协作,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3)设置临时交通管制区域,保证救援车辆、物资等快速到达现场。(4)充分利用景区内部交通工具,如观光车、摆渡船等,协助疏散游客。(5)通过广播、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交通保障信息,引导游客合理出行。5.3疏散预案景区管理方应制定以下疏散预案,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序地疏散游客:(1)根据景区地形、交通状况等因素,划分疏散区域,确定疏散路线。(2)设置疏散指示牌,明确疏散方向和目的地。(3)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员工和游客的疏散意识和能力。(4)建立健全疏散通讯体系,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通知到各个部门。(5)与周边景区、酒店等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应对疏散任务。5.4应急运输为保障景区应急运输需求,景区管理方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应急运输预案,明确应急运输任务、路线、车辆等。(2)加强应急运输车辆的管理,保证车辆功能良好,随时待命。(3)配备必要的应急运输物资,如医疗器械、食品、饮用水等。(4)与周边地区建立应急运输联动机制,共同应对突发状况。(5)定期组织应急运输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第六章旅游高峰期管理6.1旅游高峰期预测6.1.1预测依据景区管理单位应根据历史数据分析,结合节假日、旅游旺季、地方节庆活动等因素,综合考虑气象、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信息,对旅游高峰期进行科学预测。6.1.2预测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数学模型,对旅游高峰期进行预测。同时借鉴国内外景区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6.1.3预测周期景区管理单位应定期对旅游高峰期进行预测,预测周期为一年,分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个季节。6.2客流管理6.2.1客流统计景区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客流统计制度,对景区游客数量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2.2客流调控根据旅游高峰期预测结果,制定客流调控措施,包括:(1)合理调整景区门票价格,引导游客分散出行;(2)优化景区游览路线,提高游览效率;(3)加强景区内部交通管理,保证游客出行安全、顺畅;(4)加强景区外围交通疏导,缓解交通压力。6.2.3客流预警景区管理单位应设立客流预警机制,当游客数量接近景区承载能力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游客合理选择出行时间。6.3临时设施搭建6.3.1临时设施种类根据旅游高峰期预测结果和客流管理需求,景区管理单位应搭建以下临时设施:(1)临时售票窗口;(2)临时停车场;(3)临时游览设施;(4)临时休息区;(5)临时餐饮服务设施。6.3.2临时设施布局景区管理单位应根据景区地形、游客需求等因素,合理布局临时设施,保证游客舒适、便捷地使用。6.3.3临时设施管理景区管理单位应加强对临时设施的管理,保证设施安全、卫生、有序,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6.4应急服务保障6.4.1应急预案制定景区管理单位应制定旅游高峰期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响应流程、应急资源配备等内容。6.4.2应急服务人员培训景区管理单位应加强应急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应对旅游高峰期的能力和素质。6.4.3应急服务设施建设景区管理单位应加强应急服务设施建设,包括:(1)医疗救护设施;(2)消防设施;(3)紧急疏散通道;(4)通讯设施。6.4.4应急服务协调景区管理单位应加强与当地公安、交通、医疗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旅游高峰期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七章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7.1环保措施景区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职责。以下为景区环保措施:(1)制定环保规章制度:景区应制定完善的环保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环保职责,保证环保工作的有效实施。(2)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对景区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保证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3)节能减排:景区内设施设备应采用节能环保型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5)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对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7.2生态修复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修复,以下为生态修复措施:(1)生态保护红线:明确景区生态保护红线,对重点生态区域实施严格保护。(2)植被恢复:对景区内的裸露土地进行植被恢复,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景区生态环境质量。(3)生态景观建设:充分利用景区自然景观,结合人文景观,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景观。(4)生态廊道建设:加强景区生态廊道建设,保障生物多样性,提高景区生态环境连通性。(5)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推广:积极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推广,提高生态修复效果。7.3污染处理景区应建立健全污染处理机制,以下为污染处理措施:(1)应急预案:制定污染应急预案,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2)报告:发生污染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3)现场处理:迅速组织人员对污染现场进行处理,防止污染扩散。(4)调查与处理:对污染进行调查,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5)赔偿与恢复:对污染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并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景区生态环境。7.4景区绿化与养护景区绿化与养护工作是保持景区生态环境优美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景区绿化与养护措施:(1)绿化规划:根据景区地形、气候等条件,制定合理的绿化规划,保证绿化效果。(2)绿化种植:选择适应景区生态环境的植物进行绿化种植,提高绿化覆盖率。(3)绿化养护:加强绿化养护管理,保证绿化植物生长良好,提高景区生态环境质量。(4)病虫害防治: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绿化植物健康成长。(5)绿化技术创新:积极摸索绿化技术创新,提高绿化效果,降低绿化成本。第八章客户服务与投诉处理8.1客户服务标准8.1.1服务宗旨景区客户服务应以“以人为本,客户至上”为宗旨,力求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保证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体验达到最佳。8.1.2服务内容(1)景区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保持热情、礼貌、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2)为游客提供景区导览、咨询、讲解等服务,保证游客能够充分了解景区特色及游览路线。(3)提供便捷的票务服务,包括门票预订、购买、退换等。(4)提供景区内交通服务,包括观光车、游览船等。(5)提供餐饮、购物、住宿等配套设施服务。(6)为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提供个性化服务。8.1.3服务标准(1)服务态度:工作人员应始终保持热情、礼貌、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2)服务效率:工作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服务,保证游客满意度。(3)服务质量: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为游客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4)服务设施:景区内设施应保持整洁、安全、舒适,满足游客需求。8.2投诉处理流程8.2.1投诉接收景区设立投诉、投诉箱等渠道,方便游客提出意见和建议。8.2.2投诉处理(1)接到投诉后,景区应在1小时内做出回应,了解投诉内容。(2)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与游客沟通,了解详细情况。(3)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游客合法权益。(4)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游客,征求游客满意度。(5)对投诉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定期汇总分析,改进服务质量。8.3客户满意度调查8.3.1调查方法景区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在线评价等多种方式,定期对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8.3.2调查内容(1)景区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2)景区设施:包括设施整洁、安全、舒适等。(3)景区管理水平:包括景区管理秩序、景区环境等。(4)景区特色:包括景区特色活动、特色服务、特色设施等。8.3.3调查频率景区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游客需求,改进服务质量。8.4应急服务预案8.4.1应急预案启动景区在发生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8.4.2应急服务内容(1)及时发布应急信息,告知游客景区实际情况及应对措施。(2)为游客提供临时休息、餐饮、医疗等服务。(3)协助游客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游客人身安全。(4)加强与部门、景区周边单位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突发事件。8.4.3应急服务保障(1)景区应建立应急队伍,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2)景区应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急救包、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3)景区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战性。第九章信息发布与新闻宣传9.1信息发布制度景区信息发布制度是保证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权威性的重要保障。景区应建立以下信息发布制度:(1)信息审核制度:景区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审核部门,对拟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合规性和权威性。(2)信息发布权限:明确信息发布权限,保证信息发布工作的有序进行。景区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遵循信息发布流程,保证信息发布的规范性和统一性。(3)信息发布渠道:景区应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以及户外广告、宣传册等传统媒体,多渠道发布景区相关信息。(4)信息更新与维护:景区应定期更新、维护信息,保证信息发布平台的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9.2媒体沟通策略景区媒体沟通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媒体数据库:收集、整理国内外各类媒体信息,建立完善的媒体数据库,为景区与媒体沟通提供数据支持。(2)主动沟通:景区应主动与媒体建立联系,定期向媒体提供景区的新闻素材和活动信息,提高景区的曝光率。(3)策划专题报道:结合景区特色,策划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报道,提升景区品牌形象。(4)危机应对:景区应制定媒体危机应对策略,对负面报道及时回应,保证景区声誉不受损害。9.3宣传推广活动景区宣传推广活动旨在提高景区知名度和游客满意度,以下是一些建议:(1)线上线下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如摄影比赛、抖音挑战、网红直播等,吸引游客参与,提高景区知名度。(2)合作伙伴关系:与旅行社、OTA等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广景区,扩大市场影响力。(3)节庆活动: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如民俗文化节、音乐节等,丰富景区活动内容,提升游客体验。(4)优惠政策:针对不同游客群体,推出优惠政策,如亲子游、学生游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9.4应急信息发布景区应急信息发布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拌合站罐车安全协议书
- 茶房合作协议书
- 部门交接协议书
- 策划宣传协议书
- 研磨介质协议书
- 房屋免打孔分割协议书
- 终止探望协议书
- 姑娘和婆婆同住协议书
- 酒业入股协议书
- 碰车解决协议书
- 委托寻找房源协议书
- 法洛四联症的护理课件
- 2025年佛山市三水海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高考语文写作押题作文10篇
- 跨国医疗体检代理合作协议
- 2024年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24名笔试题带答案
- 中国成人呼吸系统疾病家庭氧疗指南(2024年)解读
- HY/T 0460.5-2024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第5部分:珊瑚礁
- 大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合同书模板
- 医疗临床试验患者筛选
- 人力资源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与维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