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练习)(解析版)_第1页
常见的碱(练习)(解析版)_第2页
常见的碱(练习)(解析版)_第3页
常见的碱(练习)(解析版)_第4页
常见的碱(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节

常见的碱

【同步练习-解析】

一、选择题

I.下列是探究碱性质的实验,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体现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

氢氧化氢氧化氢氧化氢氧化

SOi

氢氧化5

钙溶洒.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D.@®®

【答案】C

【解析】

①氢氧化钢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能体现碱的通

性;

②氢氧化钢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献溶液变红,能体现碱的通性;

③氢氧化钢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和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氢氧根离子在反

应前后没有改变,不能体现碱的道性;

④氢氧化钢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体现碱的通性。

2.用下列对比实验探究碱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露置5分钟刚从瓶中取

后的NaOH出的NaOH

表面潮湿表面干燥NaOH溶液石灰水

实睑1实验2

A.实验1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

B.实验2中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

C.通过对比A、C瓶的现象证明CO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说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该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2中,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强,饱和氢氧化

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水强,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C,该选项说法正确。

C、通过对比A、C,A瓶变瘪比C更明显,能够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证明

C02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是因为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钠

的溶解度远大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3.如图两圆相交部分是五种物质中两两之间相互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对反应现象的说法

A.a处形成黄色溶液B.b处形成大量气泡

C.c处反应放热D.d处溶液呈蓝色

【答案】A

【解析】

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氢气,氯化亚铁的溶液为浅绿色的,故A错误。

B、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泡,故B正确。

C、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放热,故C正确。

D、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所以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故D正确。

4.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注射器中的两种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瓶

内气体压强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氐顾的是()

B.BC段,C02与NaOH反应基本停止

C.D点压强比瓶内初始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最终压强比瓶内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答案】C

【解析】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容器

中气压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B、BC段气压不变,是因为CO2与NaOH溶液反应基本停止,该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少于或等于初始的二氧化碳的量,D点压强比初始

瓶内压强大,是因为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占据了一定体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5.小科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0eeQ

J碳

-稀

e一

豳1

「■

-厂

加V

:酸

1氢t(|

-钙

-「

丁g-g-

§-乙g-

丙Ttr

A.甲组实验能观察到无色变成红色,可推出氢氧化铜也能使指示剂变色

B.乙组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

C.丙组和戊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凡是碱都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变成红色,但是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显碱性,不能

使指示剂变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丙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戊

组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该选

项说法正确;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但是碱溶液才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6.豪豪在做电解水实验时,现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酷的硫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在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a为氧气,该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C.通过该实验可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zO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气体b,发现木条复燃

【答案】B

【解析】

A、a气体的体积较少为氧气,该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故选项A错误;

B、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所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

在大量0H,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故选项B正确;

C、通过该实验可得山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C错误:

D、b气体的体积较多为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木条复燃,故选项D错误。

7.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样品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

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该样品已完全变质

B.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

C.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D.白色固体甲可能Ca(OH”和CaC03的混合物

【答案】A

【解析】

A、若液体乙加入酚献试液变红,则可能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故不能确定

样品已经完全变质,错误;

B、液体乙中若含有氢氧化钙,则液体丙是红色的,若液体乙是水,则丙是无色的,正

确;

C、由于得到的白色固体甲加稀盐酸得到了气体,则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正确;

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Ch的混合物,正确。

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以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变

红,则物质A是()

A紫母石蕊溶液

A.浓氨水B.浓硫酸C.生石灰D.浓盐酸

【答案】D

【解析】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溶于水呈碱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选项

错误;

B、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具有吸水性,不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选项错误;

C、生石灰不具有挥发性,能够与水反应,表现出吸水性,不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选项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选项正确,故选D。

9.现有①铜和稀盐酸②氢氧化钠和水③熟石灰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纯碱和稀盐酸,五组物

质。将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如图所示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相互混合,有气泡从水中逸出的

A.③④⑤B.①③@C.®@®D.®@®

【答案】D

【解析】

①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和稀盐酸不反应,没有气泡产生。

②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有气泡从水中逸出。

③熟石灰与水不会放热,不会有气泡从水中逸出。

④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有气泡从水中逸出。

⑤纯碱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泡从水中逸出。

故②®⑤有气泡从水中逸出。故选:Do

10.下列四个实验中,不能体现碱的通性的是()

表:aOH溶液

「川英8;港港卜NaOH溶液

酚酎溶液

ABD.

-ry-rJ:窗斗软瓶

灰水-T|芝2邦J停04溶港CO

石灰水

【答案】A

【解析】

A、碳酸钠溶液能和氢氧化钙发生反应,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不能与碳酸钠反应,故

不能体现出来碱的通性,错误;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与硫酸铜反应,属于碱的通性,正确;

C、可溶性碱的溶液都能使酚猷变红,属于碱的通性,正确;

D、可溶性碱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属于碱的通性,正确。

11.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溶液红色褪去

B.pH值变大

C.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D.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答案】B

【解析】

+A.溶液的红色褪去,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而导致溶液的pH减

小,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不合题意。

B.如果在酸中不断的加入水,那么酸性减小,溶液的pH增大,此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没

有发生化学反应,故B符合题意。

C.铁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看到气泡说明有氢气生成,发生了化

学反应,故C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不

合题意。

12.下列验证“CO?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

均良好)()

【答案】A

【解析】

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

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

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

锥形瓶中。

13.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B.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C.白膜的形成与二领化碳有关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答案】A

【解析】

A、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辄化钙反应

生成碳酸钙沉淀,白膜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

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白膜可用盐酸除去,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用塞,故选项说法正

确。

14.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因为化学变化而变小的是

()

A.浓盐酸B.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D.浓硫酸

【答案】B

【解析】

A、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在空气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

化,故错误;

B、石灰水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会减

小,故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是可溶性的碳酸钠,故

错误;

D、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错

误。

15.在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无明显现象B.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C.有蓝色沉淀生成D.溶液呈血红色

【答案】B

【解折】

氯化铁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铁沉淀,所以实验现象为有红褐色沉淀生

成,

16.RbOH(氢氧化锄)与NaOH的性质相似,其碱性比NaOH强。下列关于RbOH性质

的说法,正确的是()

A.RbOH溶液的pH小于7B.RbOH能与CO2反应

C.RbOH与硫酸反应生成RbSChD.RbOH不能与FeCLa溶液反应

【答案】B

【解析】

A、RbOH溶液呈强碱性,pH值大于7,故A错误。

B、氢氧化锄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锄和水,故B正确。

C、氢氧化锄中锄元素化合价为+1价,所以硫酸锄的化学式为Rb2s0§,故C错误。

D、氢氧化锄能与FeCb反应生成氯化锄和氢氧化铁沉淀,故D错误。

17.某同学在化学晚会上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个

字,然后再喷上另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色的“化学魔术’'四个字。该同学所用

的两种无色液体可能是()

A.NaOH溶液、酚酸溶液B.白醋、酚酣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酚取溶液D.“雪碧”饮料、酚酷溶液

【答案】A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酰试液变红,故正确;

B、白醋呈酸性,不能使酚献试液变红,故错误;

C、石蕊是紫色的,不符合无色液体的要求,故错误;

D、“雪碧’,饮料呈酸性,不能使酚配试液变红,故错误。

18.下列选项没有体现酸的通性或者碱的通性的是()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

B.利用稀硫酸除去硫酸钠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

C.可溶性铜盐或铁盐遇氢氧化钠产生有色沉淀

D.实验室利用硝酸钢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A、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体现的是酸能与碳酸盐反应、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能体现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能体现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

C、可溶性铜盐或铁盐遇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有色沉淀,体现了碱溶液能与盐反应,能体现

碱的通性,不符合题意;

D、硫酸能与硝酸钢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硝酸,盐酸不能与硝酸钢溶液反应,不能

体现酸的通性,符合题意。

19.下列关于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稀盐酸能够使酚酸溶液变红

D.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质(如柠檬、柑橘)中含有酸

【答案】C

【解析】

A、苛性钠、烧碱、火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与酸反应,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选项正确;

C、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配试液变色,选项错误;

D、生活中很多物质中都含有酸,如柠檬含柠檬酸,选项正确,故选C。

20.镉及镉的化合物是一类对人体有毒的物质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物质可用于改良土壤酸碱度,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

A.熟石灰B.硫酸铜

C.稀盐酸D,氯化钠

【答案】A

【解析】

A、熟石灰(氢氧化钙)显碱性,可用于改良土壤酸碱度,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故A正

确;

B、硫酸铜不能用于改良土壤酸碱度,故B不正确;

C、稀盐酸显强酸性,不能用于改良土壤酸碱度,也不能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故C不正

确;

D、氯化钠显中性,不能用于改良土壤酸碱度,也不能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故D不正

确。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21.小李同学用如下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

应)。

酸酸碱指示剂

A

NaOH

盐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为验证性质④,他选择了二氧化碳与其反应,为探究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李设计

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

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A实验不严谭,应做一个对比实验:。

[答案]气球胀大将A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

【解析】

A中二氧化碳气体被消耗,试管内压强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进入试管

内,故会观察到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二氧化碳与氢氯化钠溶液反应,集气瓶内气体

减少,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胀大。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会使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故小莉提出质疑,她认为A实验不严

谨,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进行试验。

22.如图是小明归纳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性质②,工业上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该反应的亿学方程式是

(2)性质④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物质是o(写一种)

(3)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也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电离时。

【答案】SO2+2NaOH=Na2SO3+H2OFeCb或Fez(S04)3产生的阴离子只有氢氧

根离子

【解析】

(1)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2NaOH=Na2sO3+H2O。

(2)性质④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物质是氯化铁或硫酸铁,化学式为:

FeCb或Fez(S04)3。

(3)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也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只有氢氧

根离子。

23.某同学为了制作“叶脉书签”,用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

泡树叶的混合溶液,A、B的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存在如图关系:

(1)A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o

(2)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o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0H溶液中有气泡生成Na2CO3+Ca(OH)2=CaCO31+2NaOH

【解析】

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B溶液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碱和碱不

反应,所以B是盐,A是碱,A、B溶液混合后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氯化钠溶液,所以

A、B溶液都含有钠离子,所以A是氢氧化钠,B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且含钠离

子,则B是碳酸钠。

(1)A为氢氧化钠溶液,则其中的阴离子为0H%

(2)A为氢氧化钠,而B为碳酸钠,二者混合后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

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①中的实验现象

为:溶液中有气泡生成。

(3)在反应③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1+2NaOHo

24.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科总结了氢氧

化钠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艮]氢氧化钠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科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

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色。

(2)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3)如果③中出现了红褐色絮状沉淀,请写出一个符合该现象的盐的化学式。

【答案】蓝2NaOH+H2SO4=Na2SO4+2H2OFeCh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牛成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2NaOH+HfO4=Na)S04+2HOc

(3)③中出现了红褐色絮状沉淀,则为铁盐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是氯化铁,化学式为

FeCho

2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

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某些非金

属氧化物碱

盐和水新盐和新碱

性质2溶性质3

指示剂液酸

变色盐和水

‘性质1性质4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酬溶液变。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所以氢氧化钠必须

__________保存。

(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填“酸”“碱”或“盐.

(4)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填化学符号)。

【答案】红色2NaOH+CO2=Na2CO3+H2O密封盐0才

【解析】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酰溶液变红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时,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NaOH+CO2=Na2CO3+H2O,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3)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盐,碱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0H-。

26.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早在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

如图反应①,其中“白石”即石灰石,“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首次制得C02,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

水。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1)反应①发生后,可得到的气体为,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

类型);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o

【答案】C02分解反应CO2+Ca(OH)2=CaCO31+H2O碳酸水中含有水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碳酸分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液态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

【解析】

(1)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反应③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

(OH)2=CaCO3l+H2Oo

(3)碳酸水中含有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碳酸分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液态二氧

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

27.小强家的新房装修,瓦工师傅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收工时瓦工师

傅把未用完的石灰浆用沙土盖上,以备第二天再用,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浆因变质而

失效。

小强和小英想通过实验验证石灰浆的变质情况,小强取样,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搅拌,发现

杯底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于是认为石灰浆已变质。小英认为该结论不严密,其理由是

O经讨论后,小强重新取样,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并继续做了两

步实验,得出该石灰浆部分变质,请你写出其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第一步

;第二步O

【答案】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向滤液中滴加酚酣试液,酚酰试液变红色向滤渣中加

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

【解析】

小英认为该结论不严密,其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经讨论后,小强重新取样,加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并继续做了两步实验,第一

步:向滤液中滴加酚配试液,酚S:试液变红色,说明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第二步:向漉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滤渣中含有碳酸钙。

则证明石灰浆部分变质。

28.皮蛋是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制作皮蛋的方法有多种,一种制作含锌皮蛋的方法是把鸭

蛋放在培养液中浸泡,培养液由水、食盐、氢氧化钠、少量硫酸锌等物质配制而成。

(1)取少量培养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配溶液后变红,则培养液的pH7(填

“V”、或“=”)o

(2)在(1)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硫酸,红色褪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2)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种盐溶液产生了沉淀,该盐可能是o

A.BaChB.CuSO4C.NaNO3D.KNO3

【答案】>H2so4+2NaOH=Na2so4+2H2OA

【解析】

(1)无色酚微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碱性溶液的pH大于7。

(2)硫酸可以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3)所得的溶液中加入一种盐溶液产生了沉淀,该盐可能是BaCb;因为

Na2SO4+BaC12=BaSO41+2NaCl。

三、简答题

29.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欲知其

组成成分,现取样品9.8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

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稀硫酸的质量g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go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求9.8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答案】(1)2.2:(2)根据图像可知,与碳酸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