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暴发控制预案TOC\o"1-2"\h\u29761第一章概述 250871.1预案目的与意义 264501.1.1预案目的 2266591.1.2预案意义 2318051.1.3适用对象 392401.1.4适用场景 328761.1.5预案执行 322563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3202671.1.6成立医院感染暴发控制领导小组 3252941.1.7成立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工作小组 3183981.1.8成立医院感染暴发控制专家咨询组 3230891.1.9医院感染暴发控制领导小组职责 4149441.1.10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工作小组职责 43341.1.11医院感染暴发控制专家咨询组职责 412096第三章感染暴发识别与报告 412714第四章现场调查与处理 621381.1.12调查方法 688181.1.13调查内容 645761.1.14处理措施 7481第五章感染源控制 7206541.1.15目的 7150481.1.16方法 782341.1.17注意事项 8203251.1.18隔离措施 810891.1.19消毒措施 8153441.1.20防护措施 8307921.1.21宣传教育 898591.1.22目的 824911.1.23内容 939101.1.24方法 9179791.1.25注意事项 92828第六章传播途径阻断 932313第七章易感人群防护 1091541.1.26定义 10107951.1.27识别方法 1154651.1.28易感人群分类 11282271.1.29基本防护措施 1148921.1.30特异性防护措施 11227791.1.31评估指标 11247151.1.32评估方法 1269091.1.33评估周期 128755第八章消毒与隔离 12110411.1.34消毒方法 12117991.1.35隔离措施 1380971.1.36消毒与隔离效果评估 138367第九章应急处置与协调 1335091.1.37发觉感染暴发 13252191.1.38启动应急响应 1328601.1.39应急处置措施 14276211.1.40信息报告与发布 1425031.1.41内部协调 14162341.1.42外部协调 14169841.1.43演练目的 1463961.1.44演练内容 14220061.1.45演练组织与实施 1432454第十章持续改进与培训 15158191.1.46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1526381.1.47持续改进措施的具体内容 1597901.1.48培训对象 15131671.1.49培训内容 15308621.1.50评估方法 16297131.1.51评估结果分析 16117941.1.52持续改进培训工作 16第一章概述1.1预案目的与意义1.1.1预案目的本预案旨在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防控体系,保证在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对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事件对医院患者、医护人员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1.1.2预案意义(1)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通过制定本预案,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2)保障患者安全:本预案的实施,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保证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3)维护医护人员健康:本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保障医护人员在应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4)促进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本预案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减轻公共卫生负担。第二节预案适用范围1.1.3适用对象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1.1.4适用场景(1)医院内部感染暴发事件: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病例数超过正常水平,且具有明显聚集性的感染事件。(2)医院外部感染事件:指医疗机构外的感染事件,可能对医院内患者、医护人员及公共卫生安全产生影响的感染事件。(3)跨区域感染事件:指涉及两个及以上医疗机构或地区的感染事件。(4)特殊病原体感染事件:指由特殊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事件,如多重耐药菌、病毒性肝炎等。1.1.5预案执行本预案的执行应遵循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程序,结合实际情况,由感染管理部门、医疗管理部门、护理部门等共同参与,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一节组织架构1.1.6成立医院感染暴发控制领导小组(1)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全面负责医院感染暴发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2)副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协助组长开展工作。(3)成员:包括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预防保健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1.1.7成立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工作小组(1)组长:由感染管理科负责人担任,具体负责感染暴发控制工作的实施。(2)成员:包括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专业人员。1.1.8成立医院感染暴发控制专家咨询组(1)组长:由感染病专家担任,负责为感染暴发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2)成员:包括感染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专业专家。第二节职责划分1.1.9医院感染暴发控制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控制预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2)组织协调全院资源,保证感染暴发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3)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感染暴发控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对感染暴发控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1.1.10医院感染暴发控制工作小组职责(1)负责感染暴发信息的收集、报告和调查。(2)制定感染暴发控制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3)对感染暴发病例进行追踪管理,保证控制措施的落实。(4)定期对感染暴发控制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1.1.11医院感染暴发控制专家咨询组职责(1)为感染暴发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2)参与感染暴发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控制建议。(3)对感染暴发控制工作进行评估,验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开展感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全院员工的防控意识。第三章感染暴发识别与报告第一节感染暴发定义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内,短时间内出现多于平常的感染病例,这些病例具有相同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病原体。感染暴发通常涉及多个病区或多个患者,对医疗机构内患者的健康及医疗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感染暴发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医院内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感染暴发。(2)社区关联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外发生的感染暴发,但与医疗机构有关联。(3)交叉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内,由于交叉感染导致的感染暴发。第二节感染暴发识别感染暴发的识别是感染控制工作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感染暴发识别的主要方法:(1)监测: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病例进行实时监测,发觉异常情况。(2)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觉感染病例的聚集现象,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暴发。(3)病例调查:对感染病例进行详细的个案调查,了解感染源、感染途径、感染病原体等信息。(4)病原体检测:对感染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来源。(5)跨部门合作:感染管理部门与临床、检验、药剂等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分析感染暴发的原因。(6)专家评估:邀请感染控制专家对感染暴发进行评估,提供专业意见。第三节感染暴发报告流程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步识别:感染管理部门在发觉感染病例聚集现象后,应立即进行初步识别。(2)立即报告:感染管理部门应在初步识别后24小时内,向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报告。(3)启动应急预案:感染控制委员会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感染暴发应急预案。(4)成立调查组:感染控制委员会组织成立调查组,对感染暴发进行详细调查。(5)报告上级部门:调查组在完成初步调查后,应将调查结果报告给医院上级部门。(6)制定整改措施:根据调查结果,感染控制委员会应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7)持续监测:感染管理部门应持续监测感染病例,评估整改措施效果。(8)信息反馈: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向上级部门反馈感染暴发控制进展情况。(9)记录和总结:感染管理部门应详细记录感染暴发过程及控制措施,为今后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经验教训。第四章现场调查与处理1.1.12调查方法(一)现场观察(1)对感染暴发场所进行全面的现场观察,记录环境布局、设施设备、人员流动等基本情况。(2)观察感染患者病情、症状、体征等,为后续调查提供依据。(二)访谈(1)与感染患者、医护人员、家属等进行访谈,了解感染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等信息。(2)访谈内容包括:感染患者的症状、治疗经过、用药情况、接触史等。(三)资料收集(1)收集感染患者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报告、抗生素使用记录等。(2)收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操作规程、培训记录等。(四)流行病学调查(1)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2)调查内容包括:感染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种、感染部位等。1.1.13调查内容(一)感染病例的基本情况(1)感染病例的数量、分布、发展趋势等。(2)感染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种、感染部位等。(二)感染源与传播途径(1)分析感染源的可能来源,如患者、医护人员、环境等。(2)调查感染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三)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1)调查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如手卫生、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2)分析感染控制措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四)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1)调查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运行情况。(2)评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合理性、有效性。1.1.14处理措施(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1)根据感染暴发情况,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2)成立感染暴发控制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二)隔离感染病例(1)将感染病例与其他患者进行隔离,防止感染传播。(2)对感染病例进行严密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三)加强感染源控制(1)对感染源进行隔离、治疗,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2)加强环境消毒,减少感染源在环境中的存活。(四)加强感染传播途径的阻断(1)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等感染控制措施。(2)加强通风、空气消毒,降低空气传播风险。(五)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提高感染管理水平。(2)完善感染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六)加强监测与报告(1)加强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时发觉新的感染病例。(2)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感染暴发情况。第五章感染源控制第一节感染源查找1.1.15目的感染源查找的目的是迅速、准确地确定引起医院感染暴发的病原体及其来源,为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1.1.16方法(1)病例调查:对感染暴发病例进行详细调查,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治疗方法等,分析可能的感染源。(2)环境监测:对病例所在病区、诊疗设备、医疗器械等进行环境监测,查找可能的污染源。(3)实验室检测:对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来源。(4)相关人员调查: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护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操作行为、防护措施等,排除人为因素导致的感染。1.1.17注意事项(1)查找感染源时,要注重时效性,尽快完成调查。(2)调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3)要充分利用多学科合作,发挥各专业优势,提高感染源查找的准确性。第二节感染源控制策略1.1.18隔离措施(1)对感染源病例实施隔离,避免病原体传播。(2)对病例所在病区实行封闭管理,限制人员进出。(3)对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1.1.19消毒措施(1)对感染源病例所在病区、诊疗设备、医疗器械等进行彻底消毒。(2)加强病区环境清洁和消毒,保证空气质量。(3)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1.1.20防护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2)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实施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3)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觉感染病例。1.1.21宣传教育(1)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3)利用多种渠道开展感染控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医院感染的认识。第三节感染源监测1.1.22目的感染源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发觉和控制感染源,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1.23内容(1)对感染源病例进行动态监测,了解感染发展趋势。(2)对感染源所在病区、诊疗设备、医疗器械等进行环境监测,掌握污染状况。(3)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评价手卫生依从性。(4)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测,保证措施有效。1.1.24方法(1)制定感染源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对象、频次和指标。(2)建立感染源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3)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指导感染控制工作。1.1.25注意事项(1)监测过程中,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对监测结果要及时进行分析,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3)加强监测队伍的培训,提高监测能力。第六章传播途径阻断第一节传播途径识别医院感染暴发时,正确识别传播途径是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关键。以下为传播途径识别的具体内容:(1)病例调查:通过详细调查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接触史、临床表现等信息,初步判断可能的传播途径。(2)环境监测:对医院环境进行采样检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水源等,以确定环境是否为传播途径。(3)病原体特性分析: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如传播方式、存活时间等,为传播途径识别提供科学依据。(4)传播途径分类:根据病例特征和监测结果,将传播途径分为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类型,并明确各类传播途径的特点。(5)风险评估:结合病例数、传播速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对传播途径进行风险评估,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第二节传播途径阻断措施在明确传播途径后,需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传播途径阻断:(1)隔离措施:对感染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减少与其他患者的接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2)消毒处理:对医院环境、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3)个人防护: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减少接触传播。(4)手卫生: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意识,减少病原体传播。(5)通风换气:改善医院空气质量,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传播风险。(6)健康监测:对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觉并隔离潜在感染者。(7)宣传教育:加强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防控意识。第三节传播途径监测为有效阻断传播途径,需进行以下监测工作:(1)病例监测:持续监测感染病例的数量、分布、趋势等,分析传播途径的变化。(2)环境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采样检测,评估消毒措施的有效性。(3)病原体监测: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了解病原体的变异情况。(4)传播途径分析:结合监测数据,分析传播途径的变化和防控措施的效果。(5)风险评估:根据监测结果,定期更新风险评估,调整防控策略。(6)信息报告: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保证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上报。第七章易感人群防护第一节易感人群识别1.1.26定义易感人群是指在医院感染暴发过程中,由于自身生理、病理、免疫状态等因素,对病原体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的人群。1.1.27识别方法(1)病史调查: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了解其接触史、暴露史、基础疾病等情况。(2)体检: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全面体检,观察有无感染相关症状和体征。(3)实验室检查: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明确感染病原体。1.1.28易感人群分类(1)免疫功能低下者:如器官移植患者、血液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2)基础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3)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4)接触感染源的工作人员。第二节防护措施1.1.29基本防护措施(1)健康教育:加强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2)严格手卫生:加强手卫生管理,保证易感人群及其接触者严格执行手卫生。(3)环境清洁消毒:对易感人群所在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4)隔离措施:对确诊或疑似感染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风险。1.1.30特异性防护措施(1)免疫增强: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易感人群进行免疫增强治疗。(2)抗感染治疗:对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3)疫苗接种:对有疫苗接种指征的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4)个体防护:为易感人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第三节防护效果评估1.1.31评估指标(1)感染发生率:监测易感人群的感染发生率,评估防护措施的effectiveness。(2)感染控制率: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判断感染控制效果。(3)患者满意度:了解易感人群对防护措施的满意程度,评估防护措施的实际效果。1.1.32评估方法(1)定期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开展现场调查,了解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3)对易感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防护措施的满意度。1.1.33评估周期根据感染暴发情况和防护措施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评估,一般建议每季度评估一次。在感染暴发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评估周期。第八章消毒与隔离1.1.34消毒方法(一)物体表面消毒(1)针对医院环境中物体表面,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每日至少2次。(2)对于容易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增加消毒频次。(3)对于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如金属、玻璃等,可采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二)空气消毒(1)采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空气进行消毒,每日至少2次,每次照射时间≥30分钟。(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30分钟。(3)必要时,可采用过氧化氢雾化消毒。(三)手部消毒(1)医务人员及病患家属进入病区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2)使用含醇类快速手消毒剂,涂抹于双手掌面、背面及手腕,揉搓至干燥。(四)排泄物、分泌物消毒(1)将排泄物、分泌物收集于专用的收集容器中,加入含氯消毒剂(浓度为10000mg/L)进行消毒。(2)消毒后的排泄物、分泌物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1.1.35隔离措施(一)隔离区域(1)设置专门的隔离病区,与其他病区保持一定距离。(2)隔离病区入口处设立警示标志,提醒进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二)隔离设施(1)隔离病房内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2)病房内设置独立卫生间,避免交叉感染。(3)设置污物处理设施,保证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三)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手卫生。(2)病患及家属不得随意出入隔离病区,如有需要,需经医护人员批准。(3)病患之间不得相互串门,避免交叉感染。1.1.36消毒与隔离效果评估(一)消毒效果评估(1)定期对物体表面、空气、手部等消毒效果进行监测。(2)采样后送检,检测消毒剂残留量及微生物含量。(3)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消毒方法及频次。(二)隔离效果评估(1)观察病患及医务人员是否严格执行隔离制度。(2)定期对隔离病区进行环境卫生监测,评估隔离措施的有效性。(3)分析感染病例,查找隔离措施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第九章应急处置与协调第一节应急处置流程1.1.37发觉感染暴发(1)当医院发觉感染病例异常增多时,应立即启动医院感染暴发预警机制,及时上报至感染管理科。(2)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核实感染病例,初步判断感染暴发的原因。1.1.38启动应急响应(1)感染管理科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向分管领导报告,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2)分管领导组织召开应急指挥部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处置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1.1.39应急处置措施(1)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限制感染源传播。(2)加强手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3)加强环境消毒:对感染区域进行彻底消毒,保证环境安全。(4)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追踪调查,查找感染原因,切断传播途径。(5)加强监测:对感染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监测,及时发觉新发病例。1.1.40信息报告与发布(1)感染管理科负责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感染暴发情况。(2)医院宣传部门负责发布感染暴发相关信息,保证信息透明。第二节协调沟通1.1.41内部协调(1)医院内部各部门要加强沟通,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2)感染管理科与临床科室密切配合,共同应对感染暴发。1.1.42外部协调(1)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报告感染暴发情况。(2)与其他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应对感染暴发。第三节应急预案演练1.1.43演练目的(1)检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的实战性。(2)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感染暴发的能力。1.1.44演练内容(1)模拟感染暴发事件,检验应急响应流程。(2)检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3)评估应急处置措施的实际效果。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侣恋爱合同协议书 范本完整版》
- 公司项目保密协议书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电商产业园知识产权保护协议3篇
- 电信外包工合同
- 大学岗位聘用合同(2篇)
- 合作社成员入股合同(2篇)
- 购销合同违约金责任与损害赔偿
- 贷款合同签订流程
- 政府采购合同的合同解除
- 铁矿粉批发协议
- 校长的课程与学校教学领导力课件
- 加强工程分包管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 48个英语音标课件共48张PPT.ppt
- 工业大类由39个变更为41个
- 三年级上册科学素材-复习资料青岛版(六年制)(2019新版)
- 海拔高度与气压、空气密度、重力加速度对照表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简介
- 12细胞周期(cellcycles)
-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申报技术交底书
- 《气管插管术》PPT课件课件
- 产品试用申请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