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智能温室智能管理方案_第1页
农业智能温室智能管理方案_第2页
农业智能温室智能管理方案_第3页
农业智能温室智能管理方案_第4页
农业智能温室智能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智能温室智能管理方案TOC\o"1-2"\h\u22992第一章引言 358801.1智能温室管理概述 318631.2智能温室管理的重要性 3163061.3智能温室管理方案目标 314429第二章智能温室环境监测 4283612.1环境参数监测 460612.2监测设备选型与部署 4287232.3数据采集与传输 51532第三章智能温室环境控制 5234873.1环境控制策略 5300963.2控制设备选型与应用 6300843.3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 629023第四章智能温室作物生长管理 778964.1作物生长模型建立 7140154.2生长环境优化 7173484.3作物生长监测与预警 815734第五章智能温室病虫害防治 8208175.1病虫害监测与识别 8105835.1.1监测方法 8253925.1.2识别技术 8148085.2防治措施与实施 829365.2.1防治策略 8120975.2.2防治实施 9280575.3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 967565.3.1评估指标 9280925.3.2评估方法 9294365.3.3评估结果分析 922第六章智能温室水资源管理 9292246.1水资源监测与优化 9163906.1.1监测系统构成 9229416.1.2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 9299426.1.3优化策略 10218906.2节水灌溉技术 1069886.2.1滴灌技术 10220366.2.2微喷技术 10312246.2.3湿度控制技术 10265006.3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10208356.3.1水分利用效率 104326.3.2灌溉效率 10222076.3.3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1022173第七章智能温室能源管理 1118127.1能源消耗监测与优化 1176547.1.1能源消耗监测 11305927.1.2能源消耗优化 1131907.2节能技术与应用 11134277.2.1节能技术 11254227.2.2节能技术应用 1240947.3能源利用效率评估 1254037.3.1评估指标 12326207.3.2评估方法 1216878第八章智能温室生产计划管理 12273208.1生产计划制定与调整 123478.1.1生产计划的制定原则 1293758.1.2生产计划的制定流程 13303958.1.3生产计划的调整 13144328.2生产任务分配与执行 13185458.2.1生产任务的分配原则 13251988.2.2生产任务的分配流程 1367498.2.3生产任务的执行 13295848.3生产进度监控与优化 14278768.3.1生产进度监控 1467398.3.2生产进度优化 143379第九章智能温室信息管理 14114499.1信息采集与处理 14267959.1.1信息采集 1472879.1.2信息处理 14257519.2信息共享与传递 15210849.2.1信息共享 1593659.2.2信息传递 15208659.3信息安全管理 15157159.3.1信息安全风险 15188129.3.2信息安全措施 1532488第十章智能温室项目实施与管理 161399610.1项目组织与管理 16606710.1.1项目组织结构 162721910.1.2项目管理职责 16954410.2项目实施流程与进度 162460510.2.1项目实施流程 16817310.2.2项目进度安排 171363610.3项目评估与总结 171788310.3.1项目评估 173006710.3.2项目总结 17第一章引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逐渐迈入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轨道。智能温室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本章主要对智能温室管理进行概述,分析其重要性,并阐述智能温室管理方案的目标。1.1智能温室管理概述智能温室管理是指在温室内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手段,对温室内的环境、设施、作物生长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测、智能调控和科学管理。通过智能温室管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1.2智能温室管理的重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能温室管理可以实现对温室环境的精确控制,使作物生长在最佳环境条件下,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智能温室管理还能减少人工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智能温室管理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智能温室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发展路径。(3)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智能温室管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通过智能温室管理,可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4)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智能温室管理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同时智能温室管理有助于拓展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1.3智能温室管理方案目标本智能温室管理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构建一个具有实时监测、智能调控、科学管理功能的智能温室管理系统;(2)提高作物产量、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3)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4)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通过实现上述目标,本智能温室管理方案将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二章智能温室环境监测2.1环境参数监测智能温室环境监测是智能管理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温室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环境参数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监测: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监测温室内的温度,可以保证植物生长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监测设备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2)湿度监测:湿度对植物生长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过高的湿度可能导致病害发生,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湿度监测设备应具备实时监测和报警功能。(3)光照监测: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监测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有助于调整温室内的光照条件,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4)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监测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保证植物在适宜的二氧化碳环境下生长。(5)土壤湿度监测:土壤湿度直接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通过监测土壤湿度,可以及时调整灌溉策略,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2.2监测设备选型与部署在选择监测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设备功能:设备应具备高精确度、高稳定性和实时监测功能。(2)兼容性:监测设备应与智能温室管理平台兼容,便于数据传输和集成。(3)易用性:设备操作简便,易于维护。根据以上原则,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监测设备选型:(1)温度监测设备:选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如PT100或PT1000。(2)湿度监测设备:选用电容式湿度传感器。(3)光照监测设备:选用高精度光照传感器,如硅光电池传感器。(4)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设备:选用红外气体传感器。(5)土壤湿度监测设备:选用土壤湿度传感器,如电容式或电阻式传感器。设备部署时,应根据温室结构和植物种植特点进行合理布局,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3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与传输是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通过监测设备实时采集温室内的环境参数数据。(2)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智能温室管理平台。(3)数据处理:智能温室管理平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存储和数据挖掘等。(4)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曲线等形式展示给用户,便于用户实时了解温室环境状况。(5)预警与控制:根据监测数据,智能温室管理平台可对异常环境参数进行预警,并自动调整相关设备,以保持温室环境的稳定。通过以上数据采集与传输环节,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环境数据,为温室作物生长提供有力保障。第三章智能温室环境控制3.1环境控制策略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策略的核心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结合环境因素变化,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实现温室内部环境的精准调控。需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环境调控方案。具体策略如下:(1)温度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加热、通风、遮阳等设备,保证温室内部温度在适宜范围内波动,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2)湿度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加湿、除湿设备,保持温室内部湿度在适宜范围内,防止病害发生。(3)光照控制策略:根据作物对光照的需求,调节遮阳、补光设备,保证温室内部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4)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策略:通过调节通风、施肥设备,保持温室内部二氧化碳浓度在适宜范围内,促进作物光合作用。3.2控制设备选型与应用为实现上述环境控制策略,需选用合适的控制设备。以下为常用设备及其应用:(1)温度控制设备:主要包括加热器、通风系统、遮阳系统。加热器用于提高温室内部温度,通风系统用于调节温室内部温度和湿度,遮阳系统用于降低温室内部温度。(2)湿度控制设备:主要包括加湿器、除湿器。加湿器用于增加温室内部湿度,除湿器用于降低温室内部湿度。(3)光照控制设备:主要包括遮阳系统、补光系统。遮阳系统用于调节温室内部光照强度,补光系统用于补充温室内部光照不足。(4)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设备:主要包括通风系统、施肥系统。通风系统用于调节温室内部二氧化碳浓度,施肥系统用于补充作物所需营养。3.3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控制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稳定性:控制系统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2)可靠性:控制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可靠性,保证温室环境控制效果。(3)实时性:控制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和调控能力,满足作物生长需求。(4)易用性:控制系统界面应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和管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搭建环境监测平台:通过安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室内部环境参数。(2)构建控制策略模型: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环境参数,制定相应的环境调控策略。(3)选型控制设备:根据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控制设备,实现环境调控。(4)开发控制系统软件:编写控制系统软件,实现对温室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调控。(5)系统集成与调试:将控制设备、监测平台、控制系统软件等进行集成,并进行调试,保证系统稳定运行。(6)运行与维护:对控制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温室环境控制效果。第四章智能温室作物生长管理4.1作物生长模型建立作物生长模型的建立是智能温室作物生长管理的核心环节。根据不同作物种类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温室环境因素,构建作物生长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作物生长周期、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求、光照需求等参数。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和实际生产数据的分析,采用数学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作物生长模型的建立需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模型应基于作物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2)实用性:模型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能够为生产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3)动态性:模型应能实时调整,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和环境变化。4.2生长环境优化生长环境优化是提高作物生长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智能温室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生长环境的优化:(1)温度控制: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实时调整温室温度,保证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2)湿度控制:保持温室湿度在适宜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导致病害发生。(3)光照调节:通过补光和遮光设施,调整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满足作物光照需求。(4)营养供给:根据作物营养需求,合理配置肥料种类和施用量,保证作物生长所需营养。(5)气体成分调控:实时监测温室内的CO2浓度,适时补充CO2,提高作物光合速率。4.3作物生长监测与预警智能温室作物生长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生长指标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作物生长指标,如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等,用于评估作物生长状况。(2)病虫害监测: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测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3)环境参数监测: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环境参数,为生长环境优化提供数据支持。(4)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结合作物生长模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指导生产者及时采取措施。通过以上措施,智能温室作物生长管理实现了作物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第五章智能温室病虫害防治5.1病虫害监测与识别5.1.1监测方法智能温室病虫害监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主要利用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变化来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化学监测则是通过检测温室内的气体、水分和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分析病虫害的发展趋势;生物监测则依赖于生物传感器,对病虫害生物特征进行实时监测。5.1.2识别技术病虫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识别、光谱识别和生物信息识别。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对温室内的植株进行图像采集,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病虫害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光谱识别技术则是通过分析植株的光谱特征,判断病虫害的发生;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则通过对病虫害生物信息进行检测,实现病虫害的准确识别。5.2防治措施与实施5.2.1防治策略针对智能温室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优化温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加强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控制病虫害;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5.2.2防治实施(1)优化温室环境:通过调整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使温室内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病虫害的生长和繁殖。(2)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3)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5.3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5.3.1评估指标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标:病虫害发生率、防治覆盖率、防治效果和防治成本。5.3.2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定量评估主要通过对温室内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防治效果指标;定性评估则通过观察和调查,对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5.3.3评估结果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分析防治措施的优缺点,为智能温室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防治策略,以提高防治效果。第六章智能温室水资源管理6.1水资源监测与优化水资源是智能温室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水资源的有效监测与优化,是实现温室高效生产的关键环节。6.1.1监测系统构成水资源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水质监测、水量监测和气象监测三部分。其中,水质监测主要关注温室灌溉水中各项指标的实时检测,如pH值、EC值、溶解氧等;水量监测则关注温室用水量、排水量及灌溉设备运行状况;气象监测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6.1.2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监测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自动采样装置等设备进行,将实时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水资源优化提供依据。6.1.3优化策略根据监测数据,制定以下优化策略:(1)调整灌溉制度,保证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2)优化灌溉设备,提高灌溉均匀度,减少水资源浪费;(3)实施水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温室用水量。6.2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智能温室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6.2.1滴灌技术滴灌是将水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一种灌溉方式,具有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等优点。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滴灌的自动化、精确化。6.2.2微喷技术微喷是将水以雾状形式均匀喷洒到作物表面的一种灌溉方式,适用于叶菜类、花卉等需水量较小的作物。微喷技术具有节水、减少土壤侵蚀等优点。6.2.3湿度控制技术通过调节温室湿度,降低作物蒸腾速率,从而减少水分消耗。智能温室湿度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温室湿度,自动调整灌溉策略。6.3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衡量智能温室水资源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6.3.1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是指单位水资源所能产生的作物产量。通过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和灌溉用水量,计算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水资源管理水平。6.3.2灌溉效率灌溉效率是指灌溉过程中实际用水量与理论用水量的比值。通过分析灌溉设备运行状况和作物需水量,计算灌溉效率,评估灌溉技术的合理性。6.3.3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是指水资源在温室生产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程度。通过监测温室排水量和灌溉用水量,计算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评价水资源循环利用效果。通过以上评价体系,可以全面了解智能温室水资源管理状况,为优化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第七章智能温室能源管理7.1能源消耗监测与优化7.1.1能源消耗监测智能温室能源消耗监测主要包括对温室内部各类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如电力、燃气、热力等。通过对能源消耗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为后续能源优化提供数据支持。(1)监测内容:包括温室内部用电、用气、用水、用热等能源消耗数据。(2)监测手段: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类能源消耗数据实时传输至能源管理平台。(3)监测频率:根据温室实际需求,设置合适的监测频率,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7.1.2能源消耗优化智能温室能源消耗优化旨在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措施如下:(1)能源需求预测:根据温室生产需求、气象条件等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能源需求,为能源调度提供依据。(2)能源调度策略:根据能源需求预测,合理调度各类能源,实现能源的最优配置。(3)能源节约措施:采用节能设备、优化生产流程等手段,降低能源消耗。7.2节能技术与应用7.2.1节能技术智能温室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节能设备: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加热、通风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2)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温室内部环境的精确调节,减少能源浪费。(3)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温室对传统能源的依赖。7.2.2节能技术应用智能温室节能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照明系统节能:采用LED照明技术,降低能耗,提高照明效果。(2)加热系统节能:采用热泵技术,提高热能利用效率。(3)通风系统节能:采用变频风机,实现通风系统的精确控制。7.3能源利用效率评估7.3.1评估指标能源利用效率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能源消耗强度:单位面积或单位产量能源消耗。(2)能源利用效率:能源产出与能源消耗的比值。(3)节能率:采用节能措施后,能源消耗降低的比例。7.3.2评估方法能源利用效率评估方法主要包括:(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不同温室的能源利用效率,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2)统计分析法:对温室能源消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能源利用的薄弱环节。(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温室案例,分析其能源利用效率,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以上评估方法,为智能温室能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第八章智能温室生产计划管理8.1生产计划制定与调整8.1.1生产计划的制定原则智能温室生产计划的制定需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市场需求及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生产计划;(2)充分考虑温室内的资源分配,如空间、光照、水肥等;(3)保证生产过程中作物生长的均衡性和高效性;(4)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8.1.2生产计划的制定流程生产计划的制定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温室生产相关数据,如作物品种、生长周期、市场需求等;(2)分析数据,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及温室生产潜力;(3)制定初步生产计划,包括作物种植面积、茬口安排、生产周期等;(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计划,保证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8.1.3生产计划的调整生产计划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市场需求的变动,导致生产计划需要调整;(2)温室内部环境变化,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作物生长;(3)生产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如病虫害、自然灾害等;(4)根据生产进度和实际效果,及时调整生产计划。8.2生产任务分配与执行8.2.1生产任务的分配原则生产任务的分配需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温室条件,合理分配生产任务;(2)充分考虑员工技能和特长,提高生产效率;(3)保证生产任务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8.2.2生产任务的分配流程生产任务的分配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任务分配表;(2)根据员工技能和特长,安排具体生产任务;(3)对员工进行培训,保证其熟悉生产任务和相关操作;(4)监督生产任务的执行,保证生产进度和质量。8.2.3生产任务的执行生产任务的执行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员工按照生产任务分配表,进行实际操作;(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3)及时记录生产数据,为生产调整提供依据;(4)定期检查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8.3生产进度监控与优化8.3.1生产进度监控生产进度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监测温室内部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2)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如生长周期、病虫害等;(3)记录生产数据,如产量、品质、成本等;(4)分析生产进度,为生产调整提供依据。8.3.2生产进度优化生产进度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根据生产进度和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计划;(2)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技能;(4)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水平。第九章智能温室信息管理9.1信息采集与处理9.1.1信息采集在智能温室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采集是首要环节。信息采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作物生长状态、设备运行状态等。为实现精准管理,智能温室通常采用各类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智能温室还配备有图像识别系统,用于分析作物生长状态。9.1.2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智能温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系统对采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挖掘,以实现对温室环境的精确控制。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去除异常值和无效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便于后续分析。(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找出温室环境与作物生长之间的关联规律。(4)模型构建:根据分析结果,构建温室环境调控模型,为智能温室管理提供决策支持。9.2信息共享与传递9.2.1信息共享智能温室信息管理系统需实现与外部系统(如农业部门、气象部门等)的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智能温室可以获取更多有关气候、市场等方面的信息,为温室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信息共享的主要方式有:(1)数据接口:与其他系统建立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交换。(2)信息平台: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9.2.2信息传递智能温室信息管理系统需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有:(1)有线传输:通过有线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2)无线传输: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传递。9.3信息安全管理9.3.1信息安全风险智能温室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如温室环境参数、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1)数据泄露:黑客攻击或内部人员泄露,导致信息泄露。(2)数据篡改:黑客篡改数据,影响温室管理决策。(3)系统故障:硬件或软件故障,导致信息管理系统瘫痪。9.3.2信息安全措施为保障智能温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需采取以下措施:(1)网络安全:加强网络防护,防止黑客攻击。(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证数据安全。(3)权限管理: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防止内部人员泄露信息。(4)备份恢复:定期对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