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设计说明:
本单元教学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一、单元目标设计
依据;二、在设计依据基础上设定的单元目标;三、根据设定的单元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指向;四、根据任务指向安排本单元的学习课时;
五、对每个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简单说明;六、本单元的整体评价。
一、单元目标设计依据
确定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关注四个大方面:课程标准中学习任
务群的要求,每单元的单元导语以及这一单元最后给的单元学习任务,还
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主要从这四大方面展开说明。
1.课程标准任务群说明:
本单元属于"科学阅读与创新",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自然科学和
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及著作,帮助高中生成为一个有一定科学素养,坚守
科学精神,勇于探索创新的“阅读者"、"探索者"、和"创新者”。
任务群说明中给出了如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
(1)掌握和运用科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2)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3)形成初步的求真、求实、求新的科学意识,尊重科学,在科学伦理许
可范围内,正确运用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提升自我科学素养。
第1页共44页
本单元共节选了四篇科学类文章,分别是根据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
者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
论文编写而成的《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日裔美国理论物理
学家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建筑学家梁思成的《中国
建筑的特征》,诗人、学者林庚的《说“木叶"》。我们在对这四篇文章
设定单元学习目标时就要紧扣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以此作为这个单
元的学习指导方向。
2.关注单元导语:
单元导语共三段,分别明确了本单元的研讨主题、选文情况及特点以及核
心学习任务。
第一段:引出探索与创新主题
第二段:介绍选文情况
第三段:明确核心任务
3.关注单元研习任务:
本单元研习任务分成了四个部分,清晰明确。
任务一:阅读梳理文章内容,思考并交流其中包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带给你
的启发。
任务二:体会科学语言及表达方式的特点。
任务三:学以致用,探究意象的暗示性。
任务四:运用所学技巧,写一篇说明文。
4.关注学生学习情况:
第2页共44页
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在初中时学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人民
英雄纪念碑》《蝉》《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等科
学类文章,初中要求学习这类文章,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
如何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说明的,还要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增
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学写过科学小论文。从初中到高一我们不难发
现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呈层级上升的,那高中的科学论文的学习我们既要
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能力,也要注意学习能力层级的递进提升。
二、单元学习目标
正是基于以上的单元学习依据的分析,设定了如下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作家及创作背景等资料,领会不同领域科学论文和著作的内容。
2.把握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概括内容,理清思路。学习知识性读物的
阅读方法。
3.感受科学作品的语言美、逻辑美和科学家探索真理的人格魅力,发展科学
思维,培养科学精神。
4.能运用科学语言和科学方法,创造性表达科学发现和科学认知。
其中1、2、3是我们的学习重点,4涉及到语言表达、方法技巧对学生
来说可能是个难点,上课过程中需着重进行引导。
三、单元学习任务指向
第3页共44页
根据设定的单元目标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指向。
任务一:指向梳理内容。
1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梳理内容,理清思路,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
通过文章内容的梳理,了解作者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经历或对事物的
认识与思考,从而领会不同学科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知识性读物的阅读
方法。
任务二:指向阅读方法
1.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2.养成撰写内容提要和读书笔记的习惯,注意科学语言的运用。
任务三:指向思想内涵科学精神
1.感受科学家探索真理的人格魅力,体会其中蕴含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初步形成求真求实求新的科学意识,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提升
自我科学素养。
3.探究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单元课时安排
根据任务指向和任务群的教学课时要求,本单元共安排6课时。
自主学习:2课时
第一课段:1课时
第二课段:1课时
第三课段:1课时
第四课段:1课时
第4页共44页
五、单元学习任务课时分解
自主学习:导读识人
第1课时: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
育历程》,积累字词,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学常识。
学习目标:做到文从字顺,读文识人。
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字音、词语,积累成语。根据资料了解作家生平事迹
及写作背景,掌握演讲词、科普文等文学常识。
第2课时: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积累字词,了解作
家作品,写作背景,文学常识。
学习目标:做到文从字顺,读文识人。
学习活动:自主学习字音、词语,积累成语。根据资料了解作家生平事迹
及写作背景,掌握自然科学小论文等文学常识。
第一课段:初读识文
梳理《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
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内容,理清层次。
学习目标:能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理清层次。
学习活动: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第二课段:精读识法
学习目标:体会四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分析作者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
法。
学习活动:分析其语言特点及阐释说明、逻辑推理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第5页共44页
第三课段:研读识神
学习目标:体验科学研究艰辛与乐趣,感受不同领域学者的创新意识、探
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活动:
1.梳理探索经历,体验科研艰辛。
2.解读科学精神,体悟探索创新。
3.联系个人实际发扬科学精神。
第四课段:拓读识理
学习目标: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拓展阅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动人事
迹,从科学家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的一座座科技创新丰碑中,领悟新时代
的科学家精神。
学习活动:
1.学习优秀品质,激发科学兴趣。
2.掌握阅读科学知识类读物的阅读要领。
六、单元整体评价
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到底教会了学生哪些,学生又学会了多少,我们
要有个评价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可以作为接下来的学习方向
指导。所以设计了一个评价量表,期望通过这个表能直观获得数据进行统
计。
第6页共44页
评价学生自我小组成员评价标准(每
项目评价互相评价项10分)
课堂
表现
标
目
达成
作业
完成
学习
收获
第一课时导读识人
自主学习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一、积累字词
1.阅读文本,划出生字新词。
2.字词检测
(1)青蒿呜。素疟n诧疾精髓sui肆虐nii。羟qi*ng基衍y3
n生物拯zheng救砒pi霜
沧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2)刨根究底(pao)撒手人寰(huan)
第7页共44页
湮没(yan)惊诧(cha)
栅栏(z哈)畏蕙不前(xi)
五彩斑斓(Ian)目眩(xu3n)
鄙视(bi)冷嘲热讽(feng)
杜撰(zhuan)怪诞(dan)
二、了解作者
L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
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
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
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2月14日,
荣获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
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科学家。
人物评价: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
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
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
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
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
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颁奖)
第8页共44页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
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
评价)
2.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
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
《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三、掌握文学常识
1.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云上的讲演文稿。演讲词像议论文般论点鲜
明、迄珥住强,但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亘传饪和鼓动的应用文体,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需注意下几点:
第一,针对性。撰写演讲词,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进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
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以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
接受水平。
第二,鲜明性。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
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
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第三,条理性。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就会影响演讲效果。
第四,通俗性。演讲的语言,总的说来应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句子不要
太长,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
以便雅俗共赏。
第9页共44页
2.科普文指的是用深人浅出的方式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的说明
性文章。
科普文大致分为科学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其特点是内容的科学性,文笔的
文学性,语言的通俗性。
自主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
一、积累字词
1.阅读文本,划出生字新词。
2.字词检测
(1)帷幕()屋脊()接樟()凤毛麟角()
埋怨()埋葬()翘起()翘首以盼()
点缀()辍学()厦门()高楼大厦()
角色()穹窿()门槛()直栏横槛()
(2)袅袅照浦褒扬灼灼亭皋
寒砧涔阳万能锭言筌窸窣
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褒义词。筌:捕鱼的竹器。
二、了解作者
1.梁思成:
⑴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
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他是近代学者、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子,
第10页共44页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曾主持中国营造学祖研
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
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其他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等。
⑵美丽的神话:他们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
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
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
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
错批一人,多生几亿——马寅初(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人口学家)
错批一人,少了多少名城——梁思成(建筑学家,一生致力于古建筑研究和保
护)
⑶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中国建筑史的贡献:1937年7月梁思成偶然看到法国人伯
希和带到国外的敦煌壁画图片,很清楚地描绘了五台山唐代建筑图景,梁思成如
获至宝。他和林徽因等一行4人起身去五台山,先坐火车到太原又坐汽车颠簸
128多公里,最后又转骑骡子,最后才到达这座佛光寺,发现了中国现存唯一的
唐代建筑遗存——五台山佛光寺大雄宝殿。正定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赡的
古建筑遗存,吸引着梁思成。1933年4月,梁思成第一次到正定考察,原定两
周,后由于战乱,缩短为七天。当天下午5时梁思成一行来到正定,借住在隆兴
寺,当晚便开始考察,直到"天已墨黑,殿里阴森,对面几不见人,只听见上面
蝙蝠唧唧叫唤",才回方丈院晚斋。以后的几天,考察非常辛苦。对于这次考察,
梁思成写道:"今春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圆满。"
第二次考察,是在当年即1933年11月,梁思成偕林徽因女士再次来到正定,
第11页共44页
"留得旬日彳导详细检正旧时图稿,并从新测绘当日所割爱而未细量的诸建筑物。”
"这次考察成图盈箧,满载而归。"
2.林庚(1910—2006),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毕业于清
华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后人评价他:
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
他的"少年精神":林庚先生是一个唐诗研究者,而少年精神是他对唐诗
总体风格的概述。他认为唐朝有一种勃发的气象在,反映到唐诗上,便是一种昂
扬向上的极富青春生命力的能够以天下为己任的少年精神。如李白一生怀才不遇,
仍然高歌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一声穷困潦倒,依旧高
喊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大情怀的诗句。说林庚先生
有少年精神,是说他具有勃发向上的生命态度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想了
解更多,同学们可以阅读张伟的《林庚,喧闹时代里的隐退者》。
三、掌握文学常识
1.自然科学小论文
自然科学小论文是科普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一般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介绍自然科学中某一领域的知识,阐述一种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借以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爰,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
其主要特点有:
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自然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篇
幅不长。
第12页共44页
二是科学性。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自然科学小论文所述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
专业性,所列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所说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
后实事求是提出来的,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
三是通俗性。和专业学术论文不同,自然科学小论文在内容上要求通俗易懂深人
浅出,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是创造性。作者要在自然科学小论文里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
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新成就,从而给人
以一定的启发。
四、梳理本单元四位作者的信息,填写下表。
作者国籍身份研究领域研究成果或作品
五、布置作业:
"争做最佳内容讲述人"评选活动开始啦,请各组同学积极参与。
概述内容:《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四选一。
第13页共44页
篇目语言是否内容是否层次是否总分(100分)
准确(40完整(30清楚(30
分)分)分)
《青蒿素:人类征
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
的教育历程》
《中国建筑的特
征》
《说“木叶”》
第二课时
初读识文
学习目标
1.把握文本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2.掌握阅读知识性读物的阅读要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从梦想到发现,科学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但是,科学又有着独特的魅力,充
满着无穷的乐趣。成为一名科学家是无数有志青年的梦想,对科学的探究是许多
第14页共44页
年轻学子孜孜以求的,今天,我们随着本单元四位科学家的探索之路,来感受梦
想实现过程中艰辛与乐趣。我们的人生或许能从中受到一些启迪。
我们已经用两课时进行了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积累了字词,了解了
作家生平事迹及写作背景,并初步了解了演讲词、科普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等文
学常识。大部分同学做到了文从字顺,读文识人。自主学习阶段,我们还布置了
一个作业:"争做最佳内容讲述人”评选活动,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节课我
们的学习任务是梳理文本内容,把握重要概念和术语,理清文章思路。
二、梳理内容,理清层次
(-)学习活动一:梳理《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
教育历程》《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内容,理清层次。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观察这个思维导图,我们发现它分为左右两个部分。
左边是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屠呦呦的科学探索之路:
第15页共44页
童年时代:目睹中草药治病救人的事例学习时代:发现中医药学的丰富宝
藏一研究时代:提取青蒿素——发展时代:研究青蒿素衍生物,加强国际合
作,推动传统医学的研究。
右边概括了青蒿素发现、提取、制成药物的艰辛过程。(解释右边思维导图)在
这个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做了大量的实验、查阅文献甚至在新药的临床试
验阶段做志愿者。(青蒿素的研发成功,和屠呦呦对中草药的好奇、热衷以及探
索过程中的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一
名
牝
班
手
m家
r
w
万
发
本文写了三件事: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对爰因斯坦未完成事业的好奇、制造电子
感应加速器。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它不仅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且具有
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想象、好奇、实践,这些都是成为科学家的重要因素。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中国建筑的特征》,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习活动3: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一部分
笫16页共44页
中国建筑的体系分布及演变
第二部分
()至():中国建筑的()特征
()至():中国建筑的()特点
()至():中国建筑的外观、()、()等特点。
第三部分
用"()""()"介绍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第四部分
结语:继承发扬,古为今用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中国建筑的分布与演变。如此有影响的中国建
筑具有哪些特征呢?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将这些特征概括为九点,那么这九
点都写了什么呢,写完基本特征,作者用哪两个词在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
的组织风格?请同学快速浏览文本,筛选信息,完成表格。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说“木叶"》,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第17页共44页
(这篇文章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说起,结合大量古诗名句,对"木叶”
"树叶"等的不同艺术特征及其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
学辨析,指出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只在于凭借显在的和外露的意义,而更在于它的
潜在的意义或者说在于它的暗示性。)
(二)学习活动二:请同学们寻找四篇文章中的关键词,借助关键词,概括文章
主要内容,理清层次,完成表格。
(通过上面的思维导图,同学们对文本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分成四
个小组完成这个表格,比一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篇目关键词(概念、特文本内容文本思路
征;名词、动词>
《青蒿素:人
类征服疾病的一
小步3
《一名物理学
家的教育历程》
《中国建筑的
特征》
《说“木叶”
»
总结:阅读知识性读物,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寻找关键句来梳理文章脉络,概括
主要内容。
(三)学习活动三:总结知识性读物(说明文)的结构和顺序。
1.结构
连贯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一篇完整的文章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
的。
2.顺序
第18页共44页
空间顺序(也可称事实顺序,一般指地点、方位、方向)、时间顺序(包括发展
顺序,程序顺序)、事理顺序(也可称逻辑顺序,一般指从现象到本质)。说明
文中也会出现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的现象。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用思维导图和表格的形式,通过抓关键词,寻找关键句,概括主
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从而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会阅读知识性读物应
该抓住的要领: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用思维导图和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
章和梳理文章的内容。
布置作业
阅读一篇科学家的人物传记,把握关键词,梳理文章内容,画出思维导图,小
组交流,班级展示。
板书设计
把握关键词
第19页共44页
第一课段梳理内容
理清层次
第三课时
精读识法
教学目标:
1.感知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2.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诗歌、散文和小说,还学过说明文。回顾过往所学,
我们发现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呈现出不同特点。本单元所学四篇文章,不管是为
表现屠呦呦及其团队科学发现之不易而详细介绍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发现及应用
于临床的过程,还是加来道雄现身说法,详细介绍一名科学家成长的必备条件,
也不管是梁思成对中国传统建筑九大特征的详细介绍,还是林庚对木叶能够成为
诗人笔下钟爰的艺术形象原因的条分缕析,他们都给我们一种感觉,四篇文章都
运用了太多说明性的语言。那么,这些说明性语言有什么特点呢?
二、研习任务一:掌握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本单元四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思考,在小组交流,
把交流的结果分享给大家。
第20页共44页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
(2)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
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明确:语言准确、严谨
(3)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
明确:语言生动形象
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我想这个鲤鱼"科
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他们
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
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明确: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3.《中国建筑的特征》:
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
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
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瞿斯飞"的
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
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
要的特征之一。
明确: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
4.《说“木叶"》:
第21页共44页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
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
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
而不是湿润的……"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
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
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
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明确:语言准确而生动
(二)总结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娄遣、范围、
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
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
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
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
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三、研习任务二: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本单元四篇文章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
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
果,然而进展甚微。
第22页共44页
明确:列数字可以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
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
力求近似。
2.为了寻找答案,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最早提到青蒿治疗疟疾的记录,
出现在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书中有这样的话:又方,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绞取之,尽服之。
明确: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3.青蒿素和以往的抗疟药物相比,在化学结构和作用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在研究评价的时候发现,比之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疗效提高近十倍,更重
要的是用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
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明确:作比较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通过熟悉事物
的作比而变得具体而鲜明。
(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待神智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
的传奇故事。它说:"突然之间,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们的宇宙(池水),
投进了一个冥冥世界,那里有令人目眩的强光和我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物体。
最奇怪的是那个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点也不像鱼。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
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
于这个冥冥世界。随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们的世界。"(当然,这
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
道。)
第23页共44页
明确: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可以使事物的
形状特点更突出,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三)《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1.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
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2.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
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闹、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
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9.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
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
明确:分类别可以帮助读者掌握事物特征,头绪分明。
(四)《说"木叶"》: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
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
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
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
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
钟爰的形象。
明确:引用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
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第24页共44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说明语言的一般特点,掌握了常见的说明方法,希望同
学们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
五、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及你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某一自然现象写一篇说
明文,介绍某一常识中蕴含的道理。要求:自主确定说明内容,语言表达流畅。
不少于800字。
六、板书设计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准确、严谨是基础,而又不拘一格。
2.常见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引用等。
第四课时
研读识神
学习目标:
1、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乐趣,感受不同领域学者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科
学态度。
第25页共44页
2、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情境导入:
我校"三余书吧"将进行图书翻新整理工作,本次翻新,除了保留原有
的"文学作品”阅读区域、"工具书阅读区域"、”杂志期刊阅读区域"
外,为引导同学们深度阅读知识性读物,在获得科学认识的同时,能够体
会科学精神的人文之美,激发科学探索意识与创造精神,还将新增"知识
类读物阅读区域",现围绕"知识类读物阅读区域"建设与阅读推广,以
"研习学术读物,探索科学精神”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
活动一回顾探索经历,体验科研艰辛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和《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都是
具有自传性质的科普性学术文章,两位作者都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了自己的科研
探索过程,通过上节课思维导图同学们可以了解屠呦呦发现研究青蒿素与加来道
雄成为物理学家的历程体验,深切体会到了科研探索的艰辛与不易。
合作探究
任务一:这条探索与发现之路充满艰辛,如果让你在这两条路上分别做一个
最艰难的标识牌,那么你会把这个标识牌安放在哪个位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讨论并派代表说明你的安放理由。
1、篇目《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安放位置:发现青蒿素的抗疟性
第26页共44页
安放理由:万事开头难,屠呦呦临危受命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
效的成分,大量重复的实验过程,文中第6段提到,在第一阶段,我搜集了2000
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
余种提取物,数字背后反映出研究工作的繁复,揭示了青蒿素研究工作的艰难。
2、篇目《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安放位置:建造加速器
安放理由:只是高中生的作者,在圣诞节这样的节日里,没有玩耍,而是做实验,
文中第17段提到,在我读高中的那个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
我们把整整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这条50码长的线路上缠绕和安装笨重的线圈。
同是高中生的我们很容易从描述中体会到这个过程的艰难,以及作者享受的乐趣,
这份热爰,值得标识。
活动二解读科学精神,体悟探索创新
合作探究
任务二:再读课文,在屠呦呦和加来道雄深入浅出的介绍自己探索过程的文
字中,在梁思成和林庚对自己的学术研究领域专业而清晰的阐释中,你读到了怎
样的科学精神,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各认领一篇文章,尝试进行总结与分享,
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1、篇目《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科学精神:执著精神
文本依据:
第27页共44页
文本第6段,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
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
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精神解读:
一串数据的简单罗列,没有浓墨重彩的笔调,没有矫揉造作的煽情,在精炼
的叙述与平静的语言之下,写进了屠呦呦实验过程的繁复与实验结果的受挫,但
即便如此,屠呦呦不曾放弃继续实验,继续探索,直至转折点出现。执着不言弃
是科学探索与创新的重要品质。
科学精神:奉献精神
文本依据:
文本第11段在20世纪7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
为了战胜疟疾,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批尝试青蒿提取物,以确认
其对人体的安全性。
精神解读:
70年代的中国科研条件落后,当历经艰辛,终于获得安全性高的青蒿素中
心提取物,在临床实验很难开展的背景下,屠呦呦为了确保药对人体的安全性,
以身试药这种罔顾人生安全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不禁使我们联想到新冠疫苗刚
刚问世时,首先接种疫苗的也是科研人群,这是一种高贵的传承。
科学精神:爱国精神
文本依据:
文本第4段,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与人类的瑰宝。在研究最困难、
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文本第21段,青蒿
第28页共44页
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
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药
智慧的唯一果实。
精神解读:
整篇文章从标题到中间的叙述,再到结尾,不管是直接的叙述,还是带有感
情色彩的议论,作者始终不忘彰显中药学的贡献,体现深深爰国情谊与文化自信,
这是科学精神的根基所在。
2、篇目《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科学精神:想像力
文本依据:
文本第2--10段,记述童年的第一件趣事,对鲤鱼"科学家"的想象。
精神解读:
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
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
科学精神:兴趣
文本依据:
文本第12--14段,记述童年的第二件趣事,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
学到的关于爰因斯坦的一切,包括他的未完成的理论。
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够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
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我们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
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
第29页共44页
的神秘谋杀故事都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
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精神解读:
从梦想到发现,科学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同时科学又有着独特的魅力,
充满无穷的乐趣。
科学精神:实验精神
文本依据:
文本第16段,我就开始着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对撞机。
文本第17段,为了产生电子感应加速器所必需的巨大磁场,我努力说服父
母亲,让他们帮助我,在我读高中的那个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
线,我们把整整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这条50码长的线路上,缠绕和安装笨重的
线圈。
精神解读:
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
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
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
归纳小结:
把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科学品质融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这些品质正好贯穿
了科学探索与创新的全过程,科研之前满怀兴趣,充满想象,饱含热情,科研过
程中拥有实证精神,执着不怕困难,敢于为国家,为人类奉献自我,科研取得硕
果过后,平静且从容不忘来时路,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1、篇目:《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30页共44页
科学精神:认真、严谨,深厚的学养,责任与担当。
文本依据:
引论部分: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主体部分:对
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总结性说明,概括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做了
专业而清晰的阐释。
精神解读:
梁思成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
家和建筑师。平津战役提供北京建筑图,保护北京文物。对建筑的爱可以超越国
界,保护日本奈良的建筑。为人做事都体现出一种大家风范。
是他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跋涉在深山老林里,寻觅着中华古代
文明的瑰宝,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部建筑史;是他发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规划的
最高目的是安居乐业的呼喊,为中国城市的理性发展隼路蓝缕;是他搏近全力为
中国古代建筑请命,虽是屡战屡败,却痴情不改。
建筑是承载民族文化、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梁思成是一位极具科学态度、
人文关怀和民族责任感的科学家。他的建筑思想和为中国建筑所做的贡献必将彪
炳史册。
4、篇目:《说“木叶”》
科学精神:善于发现、观察独特、思考深入的科学态度。
文本依据:
《说“木叶"》从论述“木叶"切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到有关“木叶"
诗句的品读玩味中,从现象谈到本质,从个别谈到一般,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
为简单,深入浅出地阐发理论。
第31页共44页
精神解读:
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到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
化抽象为形象,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
归纳小结:
单元主题精神: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反映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
个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这些文章有的介绍科学发现的成果和过程,有的探讨
建筑学问题,有的分析文学现象,展现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
和科学态度,从而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三:联系个人实际发扬科学精神
课后活动作业:
"研习学术读物,探索科学精神”主题交流会,面向各班级号召同学积极参
加,希望参与交流的同学能够在研读知识性读物,解读科研人物的基础上,进一
步联系自己科学探索或学术研究的经历,通过联系个人实际,发扬科学精神。欢
迎有想法有精力,有追求的同学填写报名表,积极参与交流会。
"研习学术读物,探索科学精神"主题交流会报名表
姓名班级
发言标题发言时长
学术读物内容概括
科研人物精神解读
个人探索创新经历分享
第32页共44页
板书设计
单元主题精神
创新意识对科算
探索精神激发一兴趣
科学态度
第五课时
拓读识理
学习活动一: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科学兴趣。
问题一:屠呦呦和加来道雄的献身科学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结合新时代
的科学家精神和具体事例,谈一谈科学家精神的作用。
【明确】屠呦呦和加来道雄进行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们对科学的热
爱以及踏实的精神品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想有所成就,仅仅空
想是不行的,要有严谨、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从基础做起,重在实践。
中华民族是最不缺少精神的民族。具体到科学领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
来,广大科技工作者躬耕在祖国的大地上,树立起了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
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
第33页共44页
一、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爰国精神
"中国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爰国科学家的代表。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后因急切地想
要回国,遭到美国非法拘留,最终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投身于国防建
设中。1948年,已晋升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的钱三强毅然决
定和夫人回国,投入祖国的原子能事业。以语文和历史满分考入清华历史
系的钱伟长,在九一八事件后,为救国毅然弃文从理,通过努力,入学物
理才考了5分的他拿到了物理系第一名。后来在国外学成后,谢绝高薪聘
请,回国开创第一个力学专业。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却有祖国。新时代的科学家依然要心怀祖国,破解时
代命题,回应人民关切,在科学的路上继续进发。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一一钱学森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才聚齐鲁成就未来”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社会招聘105人(山东)笔试核心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度版权购买合同的定价策略3篇
- 2024年度企业资产转让合同(含汇率风险管理)
- 2024年度整栋房屋出租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的租金调整
- 2024年度墙面装修工程合同履行期限协议2篇
- 2024钢材采购合同样本标准的超市采购合同样本参考
- 2024年度男方婚内出轨离婚协议书
- 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销售区域代理合同
- 《合同订立前的单方承诺行为研究》
- 2024年度东莞跨境电商服务合同
- 生物科学师范生生涯发展报告
- 职业生涯规划生物学科教师
- 监理办公室岗位责任制度牌
- 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 第11课 门 窗 墙(全国一等奖)
- 介绍方志敏(修订版)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
- 《人文主义文学》课件
- 神话故事狐假虎威
- 秋冬季预防三高
- 员工黄赌毒普法知识讲座
- 导游职业生涯规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