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防城港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积累(21分)1.阅读“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与遐想。让我们一起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一)三峡重庆瞿塘峡、巫峡和湖北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瞿塘峡虽短,却能“镇渝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摹山”的雄伟气势。巫峡两岸奇峰突兀,怪石峰峋,峭壁屏列,延绵不绝,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yū()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西陵峡因峡长、滩多、水急、山清水秀、瀑宽洞奇、潭幽湖大而举世闻名。(1)阅读以上两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陶冶()yū()回(2)以上两段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烂漫:。盎然:。(4)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两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钱塘湖静若安澜万亩林区频入画水源尽处寻仙境暮到江陵难赏月阳煦朗天被凤山朝发白帝不见曦富春江幽如明镜千畴湿地竟飞诗对联一:;对联二:;(5)下面都是从以上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A.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B.巫峡两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延绵不绝。C.又好像一条历史的长河,刻画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D.冬日里则余晖静谧,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断桥残雪。2.“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说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10分)作者题目批注诗文王维①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征蓬出汉塞,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③,谁家新燕啄春泥。崔颢《黄鹤楼》既描绘了所见的黄鹤楼远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④,白云千载空悠悠。⑤《野望》写秋日晚景,牧人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衬出诗人的忧郁与孤独。⑥,猎马带禽归。曹植《梁甫行》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进一步诗人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感慨。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看见庭院中月光澄澈透明,疏影摇曳。抒发夜游时的心境。⑧,,盖竹柏影也。二、阅读(40分)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80%以上,北方不足20%。北方平原辽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更加剧了缺水的状况,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材料二】长江,属太平洋水系,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全长6300余千米。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年入海水量9513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流经中国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流域绝大部分处于湿润地区。长江干流自江源至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长约4500千米,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长950多千米,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0多千米,流域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2亿千瓦时,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与黄河相比,长江的发电量远远高于黄河。长江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千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中国政府网相关介绍)【材料三】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黄河之“黄”,实为泥沙。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蚀易散,每逢暴雨冲刷,则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黄河。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摘编自百度百科)3.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占全国80%以上。B.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C.长江上中下游三段,上游最长,其流域面积也最广。D.黄河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大河,素有“黄金水道”之称。4.下列说明方法在上面三则材料中没有使用的一项是()A.列数字 B.作引用 C.打比方 D.作比较5.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要,也是生态之基。国家水资源管理中心请中小学生就我国水资源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Ⅱ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刘心武①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②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③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母亲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④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⑤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昵,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⑥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⑦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删改)6.文中一共写了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母亲的三次“放飞”“我”的情感变化第一次:①意外第二次:举家外迁,不给儿子在北京留下一间房痛苦第三次:母亲把给儿子寄被套当作“学雷锋,做好事”②7.品味语言,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①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赏析加点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谈谈你对第①段画横线句“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作者认为母亲“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结合全文,谈谈母亲给予了“我”哪些人生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歌阅读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D.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11.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夜登华子冈,辋①水沦涟②,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③,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④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⑤,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⑥,麦陇朝雊⑦,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⑧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⑨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注释】①辋wǎnɡ:辋川。②沦涟:水起微波。③夜春:晚上用白杵捣谷(的声音)。④曩(nǎnɡ):从前。⑤仄径:狭窄的小路。⑥青皋:青草地。⑦雊(ɡòu):野鸡鸣叫。⑧天机清妙:指性情高远,超尘脱俗。⑨不急之务: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清流见底/昨夜见军帖 B.五色交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斯之不远/斯是陋室 D.倘能从我游乎/从流飘荡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俯仰结合,写出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风物。B.【甲】文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五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四言、七言、八言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C.【乙】文描绘了辋川的春色、月夜下隐约的城郭等景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D.【乙】文是唐朝诗人王维所作的一篇散文,用以邀请好友“裴秀才”共同游赏美景。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甲】文中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9分)“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道。八年级(1)班组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下面小题。【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17.下列两组材料分别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诚信的观点和事例:第一组观点类:①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②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③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④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第二组事例类:①程门立雪②烽火戏诸侯③商鞅立木④曾子烹彘请分别选出上面两组材料中与诚信无关的一项。第一组:第二组:18.【活动二】阅读名著说诚信根据提示,完成下表。作品人物相关信息思考《红星照耀中国》①他口才很好,“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纪实作品要求“用事实说话”,结合整本书的阅读,说说斯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③②红军15军团司令,出身窑工,打仗十年,八次受伤。19.【活动三】你说我说思诚信【观点论述】在诚信与利益的天平上,人们迷失了自己,往往把利益看得太重,把诚信看得太轻。“如何看待利益和诚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四、写作(5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注意描写范围的选择。可以将窗户当作一个“画框”,只描写“画框”内的风景,也可以将视野扩大至窗外能看到的所有景物;可以选取窗外景物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描绘,也可以整体勾勒,把握全局。可以根据窗口所处的高度,选取一个主要的观察视角,再辅以其他角度灵活描写。还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可以围绕窗外景色最主要的特点,给景物描写定一个基调,如美丽、欢乐、忙碌等,描写时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yě;;迂(2)流连忘返、延绵不绝、诗情画意、山清水秀、举世闻名(二)富春江富春江,流贯桐庐、富阳。“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富春江烂漫的风光就像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又好像一条历史的长河,刻画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船行其境,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生意盎然。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3)颜色鲜艳而美丽。;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三)钱塘湖钱塘湖,即西湖。“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桃柳掩映,酝酿生机;夏时荷花映日,荷叶接天,水波粼粼,山色空蒙;秋天则树木参差,层林尽染,金桂飘香,月满平湖;冬日里则余晖静谧,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断桥残雪。钱塘湖之美,湖光山色自然和谐,你会为其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4)对联一:暮到江陵难赏月;朝发白帝不见曦;对联二:富春江幽如明镜;钱塘湖静若安澜(5)C【解析】【分析】(1)“冶”读作“yě”;“yū”写作“迂”
(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两段文字中的成语有:流连忘返、延绵不绝、诗情画意、山清水秀、举世闻名。(任意三个即可)
(3)本题考查解释词语。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据此我们可以选择上联:暮到江陵难赏月;下联对:朝发白帝不见曦。上联:富春江幽如明镜;下联对:钱塘湖静若安澜。
(5)ABD.正确。
C.有误,此句搭配不当,把“刻画”改为“包孕”。
故答案为:(1)yě;迂(2)流连忘返、延绵不绝、诗情画意、山清水秀、举世闻名(3)颜色鲜艳而美丽。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三)钱塘湖钱塘湖,即西湖。“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桃柳掩映,酝酿生机;夏时荷花映日,荷叶接天,水波粼粼,山色空蒙;秋天则树木参差,层林尽染,金桂飘香,月满平湖;冬日里则余晖静谧,暗香浮动,疏影横斜,断桥残雪。钱塘湖之美,湖光山色自然和谐,你会为其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4)对联一:暮到江陵难赏月,朝发白帝不见曦;对联二:富春江幽如明镜,钱塘湖静若安澜
(5)C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
(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2.【答案】①《使至塞上》;②归雁入胡天;③几处早莺争暖树;④黄鹤一去不复返;⑤王绩;⑥牧人驱犊返;⑦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⑧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塞、雁、莺、鹤、犊
故答案为:①《使至塞上》②归雁入胡天③几处早莺争暖树④黄鹤一去不复返⑤王绩⑥牧人驱犊返⑦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⑧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答案】3.D4.C5.①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引江、济、淮等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②进一步推进长江、黄河保护法等法治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每条河流的流域生态。③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农业用水利用率。【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涉及的内容,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将信息进行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定位文本概念在文中的位置,查看上下文,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3.ABC.正确。
D.有误,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故答案为:D4.材料二中“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年入海水量9513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总入海水量的1/3以上”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材料—“南方水资源占全国80%以上,北方不足20%”中的数字又形成了对比;材料三中引用了古籍“黄河斗水,泥居其七”。所以三则材料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做引用。没有打比方。
故答案为:C5.结合材料三“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可得: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问题;“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可得:实施南水北调,引江、济、淮等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结合材料—“北方平原辽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更加剧了缺水的状况,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可得: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农业用水利用率。
故答案为:①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引江、济、淮等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②进一步推进长江、黄河保护法等法治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每条河流的流域生态。③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农业用水利用率。【答案】6.①儿子考上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②悲凉7.①“非同小可”的意思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能轻视。母亲认为吃饭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表现了母亲对“我”饮食上的关心,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爱。②运用了语言、神态描写,通过描写母亲回答邻居的疑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宁肯家中清贫,也要尊重“我”的个人爱好,表现了母亲对“我”成长的关注和无私的爱。8.内容上:物质上,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在饮食上对“我”照顾细致,支持“我”的爱好,坚持为“我”订几十种报刊;精神上,教导“我”“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在“我”上大学后将“我”放飞,培养“我”独立生活的能力。全文表现了母亲的用心良苦,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9.①吃正经饭,走正经路,做正经人。②注重精神食粮。③独立生活,独立解决困难。【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①概括为:儿子考上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结合“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②概括为:悲凉。
故答案为:①儿子考上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母亲把儿子“推”到学校住读②悲凉7.本题考查词句赏析。①“非同小可”的意思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结合“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分析,母亲认为吃饭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表现了母亲对“我”饮食的关心,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②根据“回答得很坦然”分析,采用了神态描写;根据“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分析,采用了语言描写。结合上文“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可知,母亲回答邻居不解的疑问,写出了母亲宁肯家中清贫,也尊重孩子的个人爱好。“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表现了母亲对“我”成长的关注和无私的爱。
故答案为:①“非同小可”的意思是不是寻常的,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能轻视。母亲认为吃饭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表现了母亲对“我”饮食上的关心,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关爱。②运用了语言、神态描写,通过描写母亲回答邻居的疑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宁肯家中清贫,也要尊重“我”的个人爱好,表现了母亲对“我”成长的关注和无私的爱。8.本题考查段落作用。根据“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可得出:物质上,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在饮食上对“我”照顾细致,支持“我”的爱好,坚持为“我”订几十种报刊;结合“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概括得出:精神上,教导“我”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根据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可知,母亲培养“我”独立生活的能力。结合“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可知,表现了母亲的用心良苦,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据此分析,内容上:“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了母亲的用心良苦,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结构上:“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的具体内容。9.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由“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可概括为:吃正经饭走正经路做正经人。由“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可得出:重精神轻物质。由“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可得出:独立生活,独立解决困难。
故答案为:①吃正经饭,走正经路,做正经人。②注重精神食粮。③独立生活,独立解决困难。【答案】10.C11.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用拟人手法,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10.ABD.正确。
C.有误,“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风景的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故答案为:C11.本题考查情感把握。“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诗人顺着长江远疲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故答案为: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用拟人手法,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答案】12.B13.B14.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②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的叫声像豹的叫声一样。15.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写景抒情基调。16.【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或:表达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及与古今知音相比肩的思想。)【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恬淡宁静、超尘脱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或: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也隐含着希望友人淡泊名利、回归自然之意。)【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4)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附参考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乙】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与月影或上或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的叫声像豹的叫声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次回想从前你与我一同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适宜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野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如果这样(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天性与众不同,我怎能以这样闲适的事情来邀请你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12.A.“清流见底”中的“见”意为“看见,看到”,描述的是清澈的水流可以清晰地看到底部;“昨夜见军帖”中的“见”同样意为“看见,看到”,指的是昨晚看到了军队的文书或告示。两者意思相同,不符合题意。B.“五色交辉”中的“交”意为“相互”,描述的是多种颜色相互辉映的景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中的“交”则意为“交往”,是询问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用。两者意思明显不同,符合题意。C.“斯之不远”与“斯是陋室”中的“斯”均作指示代词使用,意为“这”,前者表示“这样的地方不远了”,后者表示“这是简陋的屋子”。两者意思相同,不符合题意。D.“倘能从我游乎”与“从流飘荡”中的“从”均含有“跟从、随着”的意思,前者是假设性的邀请,意为“如果能跟从我的脚步一起游玩吗?”;后者描述的是随着水流飘荡的情景。虽然语境不同,但“从”的基本意义在两句中是一致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3.ACD.正确。
B.有误,文中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间用五言、七言、八言散句。
故答案为:B14.本题考查翻译。①重点词:歇,消散;乱,此起彼伏;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②重点词:如,像。15.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结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句可知,写山林景色的瑰丽,作者只用了两组对偶句共十六个字,写了茅山中一年四时之美后,作者又用两组并列对偶句写一日之美。所以第一句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写景抒情基调。
故答案为: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写景抒情基调。16.本题考查情感的分析。【甲】文结合“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句可知,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结合“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句可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恬淡宁静、超尘脱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故答案为:【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或:表达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及与古今知音相比肩的思想。)【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恬淡宁静、超尘脱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真挚情谊。(或: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也隐含着希望友人淡泊名利、回归自然之意。)【答案】17.④;①18.①贺龙;②徐海东;③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事实。19.示例一:诚信是利益的前提。诚信是立身之本,恪守诚信能带来更长远的利益和合作,不仅如此,还能得到利益的增长,如收获正义、良知和爱。因此要在讲诚信的基础上去获取利益。示例二:诚信和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失去诚信,也失去利益,甚至人缘,得不偿失。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恪守诚信。【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2)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第一组:①②③有关;④无关,该句强调的是读书要有怀疑精神。第二组:①无关,该事例强调的是求学的诚心。②③④有关。
故答案为:④;①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①根据提示“他口才很好,‘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可知,“他”是指贺龙。②根据提示“红军15军团司令,出身窑工,打仗十年,八次受伤”可知,“他”是指徐海东。③《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为了达到这一点,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事实。
故答案为:①贺龙②徐海东③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事实。19.本题考查谈认识、看法。根据提示“在诚信与利益的天平上,人们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个体户店铺租赁合同(标准版)3篇
- 大型公共建筑监理合同(2篇)
- 12 醉翁亭记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河北专版)
- 22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2024年汽轮机油技术升级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3篇
- 完整交通事故赔偿协议书
- 消防项目合作协议书
- 体育中心场地租赁合同
- 洒水车标准租赁合同
- 三方房产抵债协议书
- 2025年度爱读书学长主办的读书挑战赛组织合同
- 2024年沧州经济开发区招聘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
- 2025年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招聘交通辅警1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 2025年林权抵押合同范本
- 2024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学业水平测试 期末卷(含答案)
- 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新人教版):第七章动量守恒定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压轴60题40大考点)
- 企业环保知识培训课件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 暨南大学《微观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