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数学教案_第1页
中职学校数学教案_第2页
中职学校数学教案_第3页
中职学校数学教案_第4页
中职学校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学校

《数学》

教案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

数(式)的运算

课题

教学L理解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数轴,倒数;

目标2.知道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会近似计算、会平方根;

教学

无理数,实数,数轴,绝对值的概念,

重点

教学

绝对值的概念,平方根、代数式(整式、分式)的运算。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1-1实数

课题引入:数的应用

讲授新课:数的基本知识与运算

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轻声慢步,请勿拥挤。

一、数的基本知识

'正整数

1•数的分类

整数<零

2.倒数与相反数的楞七粘有理数<贝整数

'正分数

分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2贝分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彳、无理数

提问:1的倒数是什么?0有没有倒数?

3.数轴与数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与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提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关系是什么?

4.绝对值

几何定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a的

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作.

代数定义:①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②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③零的绝对值等于零.

二、科学计数法

将近似值写成ax10刀(1<|a|<9是正整数)的形式叫做科学

计数法.例如:4860000=4.86X106,0.00486=4.86X10-3

三、平方与平方根

四、立方与立方根

本课小结:

数的分类(记住)

常用术语

作业:教材练习题L3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

数(式)的运算

课题

教学1.能熟练进行代数式(整式、分式)的运算

目标2.了解根式的概念,能进行乘方与开方运算

3.会代数式(整式、分式)的运算

教学实数的乘方与开方运算与相关公式,代数式(整式、分式)

重点的运算次方根的概念

教学

根式的概念及性质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1-2代数式

课题引入:复习数的基本知识与运算

讲授新课:数的乘方与开方运算

安全教育,走路莫耍手机,注意交通安全。

一、代数式的概念

1.代数式的意义

2.代数式的分类

3.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2•多项式

3.整式的运算

三、分式

1.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运算

2己生甥2+辽L一

1.镀浦二次根瓮-bab

2.二次根式乘除运算

3.分母有理化

例题讲解

1.若x与y互为相反数,a与b互为倒数,则代数式2()-3的

值是.

3.下列关于代数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产+产的意义是X、1,的平方与;

B.5(x+y)的意义是5与(x+y)的积;

C.x的5倍与y的与的一半,可表示为

D.比x的2倍多3的数,可表示为2%+3.

4.某班共有x个学生,其中女生人数占45%,那么男生人数是

()

A.45B.(l-45%)xC.D.

小结,记住分式的运算法则

作业,教材练习题3.4.5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

方程与方程组

课题

教学1、会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目标2、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会根的判别式的值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重点

教学

求根公式、根的判别式的及其应用

难点

X

教学45%

后记

教学过程:

§1-3方程与方程组(一)

旧课复习:整式、分式、代数式的运算

讲授新课:方程与方程组

一、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为1的整式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

az+6=0(a/0)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方程*+6=0

(aWO)化为^=一”的形式.基本步骤:去括号一移项-合

a

并同类项f将系数化为1.

安全教育3分钟,眼睛不要距离本子太近,预防近视,不要坐在

桌子上面,防止跌倒。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例题解析

四、分式方程

五、无理方程

小结,方程与方程组的解法

作业,教材练习题,二、L2.3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方程与方程组

课题

教学1、会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目标2、记住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会根的判别式的值应用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重点

教学

求根公式、根的判别式的及其应用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1-3方程与方程组(二)

旧课复习:方程与方程组

讲授新课:一元二次方程

安全教育3分钟,不要经常弯腰驼背,腰杆挺直,走路注意安全。

六、一元二次方程

例题解析,解方程

本课小结: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一元二次方

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的值,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的个数。

作业,教材练习题4.5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

指数与对数

课题

教学1、知道指数形式的概念,名称

目标2、会整数指数的运算

3、会分数指数的运算、应用

教学

整数指数的运算、分数指数的运算

重点

教学

整数指数的运算、分数指数的运算与应用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1-4指数与对数(一)

旧课复习:一元二次方程

讲授新课:指数

安全教育3分钟,天气寒冷,不要感冒,注意安全。

一、指数的基本概念

数的乘方由浅入深,关键在于是什么样的指数,数的乘方其指数

有正整数指数,有零指数,有负整数指数。比较难一点的是分数指数,

它包含了数的乘方与开方的综合运算。

1.整数指数幕

2.分数指数募

(1)n次方根

(2)分数指数幕

二、骞的运算法则

如上所述,记住得的运算法则

本课小结:数的乘方、开方运算,注意是比较大的有理数。

作业,教材练习题2.3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

指数与对数

课题

教学1、知道对数形式的概念,名称

目标2、记住对数的运算法则

3、会对数的基本运算、应用

教学

对数的性质、基本运算法则、应用

重点

教学

对数的基本运算、应用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1-4指数与对数(二)

旧课复习:指数及其运算

讲授新课:对数

安全教育3分钟,走路小心,不要跌倒,注意安全。

一、对数的有关概念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对数的运算法则

法贝(]1lgMN=lgM+1gN(M>0,7V>0).

法贝!I2ig==ig*igz(M>0,7V>0).

N

法贝]3IgATlgM(M>0,27为整数).

上述三条运算法则,对以为底的对数,都成立.

概念的应用

例1(讲授)用口,igy,g表示下列各式:

(1)1g种;(2)1g—;(3).

解⑴igxyzIgxIgyIgz;

(2)lg—lgx-lgyz=lgx-(lgj+lg2)Igx-lgy-lgz;

yz

(3)Igx21g4Tgz,21gx+;Igy_31gz.

例2(启发学生回答或提问)已知ln2=0.6931,ln3=1.0986.计

算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

(1)ln(45x37);(2)InV18.

分析关键是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所求的对数用ln2与ln3来

表示.

解(1)ln(45x37)ln45ln3751n4+71n3=51n22+71n3

(2)lnV18-Inl8-ln2x9-(In2+ln9)=-(in2+2In3)

2222

1.44515«1.4452.

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

(1)Ig2+lg5;(2)lg600-lg2-lg3.

分析逆向使用运算法则,再利用性质旭0=1进行计算.

解(1)lg2+lg5=lg(2x5)=lgl0=l;

(2)lg600-lg2-lg3=lg(—)=IglOO=IglO2=21gl0=2.

2x3

小结,对数的性质,对数的运算法则。作业,教材练习题2.3.4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

指数与对数

课题

教学1、知道对数形式的概念,名称

目标2、记住对数的运算法则

3、会对数的基本运算、应用

教学

对数的性质、基本运算法则、应用

重点

教学

对数的基本运算、应用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he/.学过程XD:

§1-4指数与对数(三)

旧课复习:对数

讲授新课:对数的应用

安全教育3分钟,走路小心,不要跌倒,注意安全。

一、公式的证明

1.上式要成立的条件是什么?(a>0,awl,>0)

2.你能证明上边的结论吗?

3.教师引导写出证明过程:

前提:a>0,a¥=l,>0

证明:设log“M=P』og“N=q,则ap=M,aq=N.

4.应用:log327=log“()+log“()

二、应用举例

(1)log216=(),log28=(),log22=();

3

(2)log28=(>31og28=().

1)观察各个式子的结果,你有哪些收获?

(1)log(,(―)=logaM-log(,N;(2)log((M"=nlog„M.

2)上式要成立的条件是什么?(a>0,awl,>0)

三、巩固练习

1.用igx,igy,igz表示下列各式:

(1)坨石;(2)ig把;(3)IgA;(4).

zX

2.已知ln2=0.6931,ln3=1.098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精确

至!J0.0001):

(1)ln36;(2)ln216;(3)lnI2;(4)ln(29x3H).

答案:1.(1)glgx;(2)Igx+lgj-lgz;(3)21gj-21gx;(4)

ligx+ligy_l)gz.2.(1)3.5834;(2)5.3751;(3)1.2424;(4)

作业,练习题5.1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

集合及其表示

课题

教学

集合的概念,元素的性质。集合的表示方法。

目标

教学

集合元素的性质、集合的表示方法

重点

教学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正确表示简单集合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he/.学过程XD:

§2-1集合(一)

课题引入:集合的生活应用

讲授新课:集合

安全教育3分钟,不要轻信陌生消息,防止网络诈骗。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组成的全体就是一个

集合(简称集),用大写字母力、B、C-••…表示。集合中的每个对象

都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用小写字母a、b.c...表示。

若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4记作a€4否则aAo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分类J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空集与数嵯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如方程也+1=0的解集为0

数集:以为元素的集合。

常用数集

二、知识巩固

1.下列对象的全体能否成为一个集合?请说出集合中的元素:

(1)小于10的正偶数.(2)15的正约数.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三、集合的表示方法:

四、例题解析

(1)方程或-9=0的解集可用列举法表示为{-3,3}

(2)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用列举法表示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大于或等于3”可以写成x>3.另外,这个集合的元

素必须是整数,即x€Z,因此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可用描述法表示为

{x|x>3€Z}

小结,集合的表示。作业,教材练习题L2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课题

教学

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会判断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目标

教学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重点

教学

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2-1集合(二)

旧课复习:集合与元素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讲授新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安全教育,走路小心,不要跌倒,注意安全。

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真子集定义

一般地,对于集合力与集合5如果集电4B,但存在元素

X,

xB^x4我的称集合力是集合8的真子集,记作Z呈8(或

房⑷读作“Z真包含于或“8真包含4'。

注:0罚G4为非空集合)

如:数集N、Z、Q、R之间有香皂旧R

2.相等集合

对于集合Z与集合⑸若集合磔,且氏4,曝们称集合,与集

合与相等。记作,读作“集合Z等于集合占'.

如①实例考察第三组集合中

②{x2-56=0}={2,3}

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④{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思考:集合{平行四边形}还可以等于什么?

二、例题解析

例1确定下列各题中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2,4,6}{-2,0,2,4,6,8}

(2){x|KO},UI2<0}

解:(D因为集合力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夕的元素,而集

合后中存在元素。不是集合,的元素,所以这两个集合的关系感

AB

(2)因为集合bNlWO}={x|xW-1},集合{x|2v0}={x|xv

2}.把集合Z,B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1—4所示.

所以这两个集合的关系是力身

本课小结:1.能判断存在子集关系的两个集合谁是谁的子集,

进一步确定其是否为真子集。

2.理解两个集合包含关系的确定。作业,练习题3.4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集合的基本运算

课题

教学

熟练掌握交集、并集,全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目标

教学

交集、并集,全集的概念

重点

教学

交集、并集,全集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dbUL学AIL,过>_L程.-^n:

§2-1集合(三)

旧课复习: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如何寻求?

讲授新课:集合的交集、并集

安全教育,打雷时不要使用手机。

一、集合的交集

一般地,既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与B的交集。记作ZCIB,读作“z交〃'且XCA

如图

如实例考察中n{李明、王南}

由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两个集合48都有

an力n0=0AnnA.

二、集合的并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石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称为力与右的并集,即作ZUB,读作“Z并,即4U{€4或x

€昂,用图表示为

如实例考察中U{刘远,张华,李明,王南,赵东,孙晓}

由并集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两个集合45都有zu,4u0,

zue=eu4若,则力U.

例求下列集合的并集:

(1){班内全体女生},{班内全体男生}

(2){>2},{<-2}

解(1)ZU{班内全体学生}

(2)如图,在数轴上表示集合4与8

所以ZU{v-2或x>2}

三、全集与补集

补集:一般地,设。为全集,若集合A为。的一个律(A

S,则由。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在全集U

中的补集,简称集合,的补集,记作读作“月补”,即{€0,且X

,},用图表示为。

小结,交集、并集、补集。作业,练习题二、L2.3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课题

1、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

2、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目标

3、知道函数三种表示方法,会解析法表示函数

教学求解简单函数的定义域教学求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

重点的方法难点解析法表示函数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3-1函数的概念

课题引入:列举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旧课集合的运算

讲授新课:函数意义

一、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变量在某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称为变量.

常量在某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保持数值不变的量称为常量.

函数与自变量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设为x与%如果

在变量x的允许取值范围内,变量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

存在确定的依赖关系,那么变量y称为变量x的函数,x称为自变量.

1、函数的定义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

对于X在某个实数集合。中的每一个值,按照某个对应关系(或称

对应法则)4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相对应,那么我们就说尸是X

的函数,记作(㈤

其中,x称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即集合。)称为函数的定

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称为函数值,当X取遍。中所有值

时,所得到的函数值y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定义域

使函数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即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例题解析:

例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2A2-31

(2)y=

⑻y=^3X-X2-2

解:(D由于x为任何实数,函数2A2-31都有意义,所以这

个函数的定义域为(-88).

(2)函数的定义域由不等式组3W0

确定.解不等式组,得

x>2,且xw3

所以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2,3)U(38).

二、函数的表示方法

1、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有三种

2、函数的表示方法基本应用:求x对应的函数值,把x的值直

接代到函数解析式中去进行计算就可以了,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

安全教育,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

小结函数概念与表示。作业,练习题,一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

课题

1、知道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通式

教学

2、记住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目标

3、会求斜率与截距

教学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教学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

重点的图像特点难点图像特点的应用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3-2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课题引入:函数的基本概念

讲授新课: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

一、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1)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画2x与23图像。

(2)比较23与2x在解析式及图象上的异同点,总结一次函数

图像形状?它与直线关系?

函数2x与23的图象:

列表描点连线,得出结论:

1、一次函数(k,b是常数,kwO)图象是一条直线.

2、函数图象是函数图象向正上(下)方平移个单位

3、函数图象与函数图象平行。

二、一次函数的特点

在同一坐标系1@|23、

(类比正比例函数图?以上一

次函数的图象么?)

小结:

一次函数(b>0)

一次函数(bvO)r-^

一次函数(0)的修

安全教育,走路

y=2x-3

作业,教材练习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二次函数

课题

1、记住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2、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目标3、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4、会应用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与性质解简单的题

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与教学应用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重点性质难点与性质解题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3-4二次函数(一)

复习旧课:一次函数

讲授新课:二次函数

一、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把形如U=n”+bx+c("O)(a、b、c是常数)的函数

叫做二次函数,其中a称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

项。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等号右边自变量的最高次数是2。

顶点坐标:

交点式为:)(x-%2)(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的抛物缭、

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4卬0)与B(X2(0)

二、二次函数的图像

基本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2的图像,可以看

出,二次函数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如果所画图形准确,那么二次函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但抛物线不一定是二次函数。开口

向上或者向下的抛物线才是二次函数。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_b

为直线'俞麻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o特别地,当

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

当碟尸P在y轴上;当八=62-4.=0时,P在X轴上。

小结,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

安全教育3分钟,体育运动,要注意安全,比赛第二。

作业,教材例题2、4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二次函数

课题

1、记住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2、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目标3、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4、会应用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与性质解简单的题

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与教学应用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重点性质难点与性质解题

教学

教学过程:

§3-4二次函数(二)

复习旧课:二次函数概念与图像

讲授新课: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性质U=ax2+bx+c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大小。当a>0时,抛

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越大,则抛物线的开

口越小。越小,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大。

4.一次项系数b与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

与b同号时(即>0),对称轴在y轴左侧;当a与b异号时(即<0),

对称轴在y轴右侧。(可巧记为:左同右异)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A二内一4">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A=M-4n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当

人=信-4℃<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b

当。>0时,函数在地质最小值;

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

_b

当。<0时,函数在"二一五处取得最大值;

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函数的值域是

当力二。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解

析式变形为2(a壬0)。

7.定义域:R

值域:当a>0时,值域是;

当a<0时,值域是

奇偶性:当。时,此函数是偶函数;当b不等于。时,此函数

是非奇非偶函数。

周期性:无

例题讲解

安全教育3分钟,雨天路滑,注意防止跌倒。

小结二次函数的七个性质。作业,教材练习题1、2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二次函数

课题

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

2、知道反函数的特点

目标

3、会求原函数的反函数

教学求反函数的步骤教学求反函数的步骤

重点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3-6反函数

复习旧课:二次函数概念与图像

讲授新课:反函数

一、反函数的概念

设函数(x)的定义域是D,值域是f(D)o如果对于值域f(D)中的每

一个y,在D中有且只有一个x使得f(x),则按此对应法则得到了一

个定义在f(D)上的函数,并把该函数称为函数(x)的反函数,记为

x=f~l(y),yef(D)

习惯上我们用X来表示自变量,用y来表示因变量,于是函数(X)

的反函数通常写成】(X)。

例如,函数歹=的反函数是y二五,XWR。

相对于反函数】(x)来说,原来的函数(x)称为直接函数。反函数与

直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二、反函数的性质

(1)函数f(x)与它的反函数】(x)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对称

(2)一个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相应区间上单调性一致;

(3)大部分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有相同的单调性。

单调函数一定有反函数,如二次函数在R内不是反函数,但在其单

调增(减)的定义域内,可以求反函数;另外,反比例函数等函数不

单调,也可求反函数。

【例题】求(2)/(21)的反函数

去分母得22

移项合并含有x项得x(21)2

(2)/(21)

即f1(x)=(2)/(21)

安全教育3分钟,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预防骗子。

小结,反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作业,教材练习题1、2

教案

第周

课型基础课

分类

教学函数的单调性

课题

教学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

目标2、会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判断简单函数的单调性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的理解

重点方法难点与判断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3-7函数的单调性

复习旧课:反函数

讲授新课: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

1、增函数、减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⑸的定义域上某个区间为I:如果对于任意的xl,

A2€/,当X1<A2时,都有4x1)V/U2)我们就说函数⑸在区间/上

是单调增函数,其图像沿x轴的正方向上升,如果对于任意的xl,

a)b)

在区间/上是单调减函数,简称减函。其图像沿X轴的正方向下

降,如图所示.

2、函数的单调区间

【例题1]图3-16所示为函数㈤€[-10,10]的图像,

试根据图像指出这个函数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在每个单调区间上,它

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解:函数⑸的单调区/有go,夕Nja[打,'],」2,

-io\i~/~io\'y8iox

8],[8,10].3

函数㈤在区间区0,-4],[-1,2],[8,10]上是减函数,在区间

[-4,-1],[2,8]上是增函数.

【例题2]试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讨论下列函数的单调性:

/(A)=36

解任取xl,A2€(-OOOO),且X1<A2,则

Z(X1)(A2)=(3X1-6)-(3A2-6)=3(X12)

因为xl2<0,所以3(才12)<0.于是

/(X1)(A2)<0整理得/(^1)</(A2)

因此,函数/⑸=36在(-8,+8)上是增函数.

小结: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增函数、减函数的判断方法。根

据定义讨论函数的单调性的步骤:第一步,书写“任取xl,A2€I,

且X1VA2";第二步,写出/(xl),/(A2);第三步,化简/(xl)

(A2),并判断它的符号;第四步,写出结论

安全教育,团结同学,不要打闹,注意安全。作业,练习题4.5

教案

第周

课型基础课

分类

教学函数的单调性

课题

教学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

目标2、学生会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方法

教学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教学函数的奇偶性概念的理解

重点方法难点与判断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3-8函数的奇偶性

复习旧课:函数的单调性

讲授新课: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

1、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

偶函数:一般地,设函数(3的定义域为。,如果对于任意的

x£D,都有/()(x),则称(x)为偶函数,如2

奇函数:一般地,设函数(x)的定义域为。,如果对于任意的

xSD,都有/()(x),则称(x)为奇函数,如2

2、奇偶性与偶函数的图像特征

f(x)为奇函数<=>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f(x)为偶函数

<=>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如图:

奇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也是单调递

增。奇函数点0-0偶函数点0-0偶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

调递减,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单调递增。

3、函数的奇偶性的判断

利用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进行判断。判断的方法步骤是:

(1)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的奇偶性的必备条件

(2)计算法,根据计算结果判断。

【例题】利用定义,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2

(1)4A)=下(2)4A)3-2X

解:函数4见=的定义域为(-8,o)u(0,+8)

由于对于任意的x€D,都有

2

4)=一"2/x(㈤

所以函数4团=一扇偶函数.

(2)函数4组3-2牙的定义域(-88).

由于对于任意的都有

4)=()3-2()(A3-2A)(A)

安全教育,上下楼梯,不要拥挤。作业,练习题1、2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指数函数

课题

教学1、理解指数函数的含义。

目标2、知道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学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重点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3-8指数函数

复习旧课:函数的奇偶性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含义,函数的奇偶性

与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别方法。

讲授新课:指数函数

一、指数函数的概念

正整数指数骞(基础知识)

零指数募20=1(户0)

负整数指数幕3美。)

分数指数塞(难点)

有理数指数得的运算法则:

设a>0,Z?>0,p,q€Q,则

法则1•=+

法则2m

法贝!I3()P=♦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3>OW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如

2x,0.5x等.定义域(-88)

二、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指数函数的图像

2、指数函数的性质

①两个图像都在x轴上方,它们的函数值尸>0

②两个图像都过点(0,1)

③2乂的图像沿x轴的正方向上升,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1/2)*的图像沿x轴的正方向下降,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例题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实数的大小:

(1)33・6与328(2)6)

解(1)指数函数3X是增函数.

因为3.6>2.8,所以336>328

(2)指数函数是减函数.

因为2.5V3,所以

小结,形如3>0W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指数函数图像特点

与性质

安全教育,提高网络防骗意识。作业,教材例题2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对数函数

课题

1、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

教学

2、知道对数函数的图像特点

目标

3、会简单的对数函数的应用

教学对数函数的概念与特点教学对数函数的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3-9对数函数

复习旧课: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讲授新课:对数及对数函数

一、对数的基本知识

对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3>0,々于1)那么6称为数a为底N

的对数.记作,a为对数的底数,"为真数.

二、对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x(a>0,a+1)的函数称为对数函数.

如2X定义域(08)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互为反函数,2x

与2x互为反函数.

例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4)(2)2

(1)因为4>0,即XV4

所以函数2(4)的定义域是(-8,4).

(2)因为也>0,即XWO

所以函数2的定义域是(-oo,0)U(0,+8).

三、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讨论

小结性质①两个图像都在y轴的右边

②两个图像都过点(1。)

③嚏:的图像沿x轴的正方向上开,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

>'=1°1的图像沿入轴的正方向下降,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例题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a与人的大小:

(1)2a>26(2)0.3a>0.3Z>

(1)对数函数2x在区间(0,+oo)内是增函数,因为2a>26,

所以a>2?>0

(2)对数函数。.3x在区间(0,+oo)内是减函数,因为0.3a

>0.3b,所以Uvavb

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对数的概念,对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对数

函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对数函数的简单应用。

安全教育,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打闹。作业,练习题2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课题

教学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性质,利

目标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

教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重点

教学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4-1不等式的有关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

旧课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的值判断一元二次

方程实数根的个数。

讲授新课:不等式的有关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概念

1、不等式概念

2、不等式的性质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例题解析】

本节课小结,解不等式。安全教育,作业,练习题一、L2.3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绝对值不等式

课题

教学1、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概念

目标2、会解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教学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重点

教学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4-3绝对值不等式

旧课复习:不等式的有关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

讲授新课: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一、绝对值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应用中,经常涉及重量、面积、体积等,也涉及某些数学

对象(如实数、向量)的大小或绝对值。它们都是通过非负数来度量

的。掌握解绝对值不等式等不等式的基本思路,会用分类、换元、数

形结合的方法解不等式。解绝对值不等式的基本思想:解绝对值不等

式的基本思想是去绝对值,常采用的方法是讨论符号与平方。

二、绝对值不等式的

表示数轴上的点a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两个重要性质:

1=

=(b#=0)

2<可逆>

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解决与绝对值有关的问题(如解绝对值不等式,解绝对值方程,研

究含有绝对值符号的函数等等),其关键往往在于去掉绝对值符号。

而去掉绝对值符号的基本方法有二。

以下,具体说说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其一为平方,所谓平方,比如,3,可化为xM=9,绝对值符号没

有了!

其二为讨论,所谓讨论,即x>0时,;x<0时,,绝对值符号也

没有了!

解不等式2-2|>x2-34

解•「2-2221

Mx22=(l/4)2+7/4>0

所以2-2|中的绝对值符号可直接去掉.

故原不等式等价于x22>x2-34

解得:x>-3

原不等式解集为{x>-3}

本课小结,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勿拥挤,仔仔细细,脚踏实地。

作业,练习题二、L2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

课题

教学1、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

目标2、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重点

教学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

难点

教学

后记

山乙、一L-rrt

教学过程:

§4-4一元二次不等式(1)

旧课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讲授新课: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

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最高次数为二次的不等式叫做一

元二次不等式,他的一般形式是: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函数的关系及解法如下表

本课小结,一元二次不等式2>0与2<0的解法

(分△>(),A=0,A<0三种情况)。安全教育,过马路,左顾

右盼,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作业,教材练习题三、L2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

课题

教学1、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

目标2、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学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重点

教学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4-4一元二次不等式(2)

旧课复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讲授新课: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应用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应用举例

例2解下列不等式:

»>0的解集为

y&O的解集为

哪,注

y20的解集为

yVO的解集为F等式。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

数列等差数列

课题

教学(1)能准确叙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目标(2)能用定义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3)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

教学

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

重点

教学

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及应用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5-1等差数列

旧课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讲授新课:等差数列

一、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

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

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用递推公式表示为d(〃>2)或

!”+|一”“=1(〃之1)・

思考:(1)你能再举出一些等差数列的例子吗?

(2)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①1,1,1,1,1;②4,7,10,13,16;③-3,-2,-1,1,2,

3o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是d,

求凡.•••由等差数列的定义:%―4=d,a3-a2=d,a4-a3=d,........

所以,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q+(〃T)d.

三、数学运用

【例1】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每

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能进行,届数照算。

(1)试写出由举行奥运会的年份构成的数列的通项公式;

(2)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2050年举行奥运会吗?

解:(1)由题意:举行奥运会的年份构成的数列是一个以1896

为首项,4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1896+4(〃7)=1892+4〃(〃eN*)

(2)假设为=2008,贝2008=1892+4”,得〃=29

假设g=2050,2050=1892+4〃无正整数解。

答:所求的通项公式是4=1892+4〃(〃eN*),2008年北京奥运会

是第29届奥运会,2050年不举行奥运会。

说明:由此例说明等差数列项的判断方法。

【例2】在等差数列{q}中,已知生=10,佝=28,求阳.

解:由题意可知:,解得4=4,d=3,

小结:1.等差数列的定义:a-a,T=d(〃N2);2.等差数列的通

项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安全教育:禁止下河游泳,注意安全。作业:教材81页习题1.2

教案

第周

课型

基础课

分类

教学

数列等差数列

课题

教学(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能判断数列是否等比数列。

目标(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

等比数列的公比及通项公式。

重点

教学

等比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及应用

难点

教学

后记

教学过程:

§5-3等比数列

旧课复习:等差数列

讲授新课:等比数列

引入:“一尺之梗,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细胞分裂模型;

一、等比数列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

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

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4*0),(注意:等比数列的公比

与项都不为零).

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q/O)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前(〃-1)个等式有:

若将上述“-1个等式相乘,便可得:=

4«2%%

即:an=a[-q"~'(«>2)

当〃=1时,左边=%,右边=%,所以等式成立,.♦.等比数列通项公

式为:。",尸.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

【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1)M,U;(2)0,1,2,4,8;

(3)

解:(1)所给的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2)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例2】在等比数列口}中,

(1)已知6=3,4=-2,求生;(2)已知4=20,4=160,求明.

解:(1)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4=3'(-2产=一96.

(2)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那么,得,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即:;等比数列的通

项公式:4=%•/,

安全教育,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互敬互爱,不要打打闹闹。

作业,教材练习题

教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