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专心爱心用心经济生活专题一生活与消费一货币(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二)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B、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重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三)货币的种类与形式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的方式:(1)现金结算(2)转账结算。2、常用信用工具:(1)信用卡: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B、优点: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C、其中银行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外汇和汇率:重点1、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判断汇率升高和跌落的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反之,亦然。3、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含义及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产生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重要性看: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2)对金钱要取之有道,要通过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轻重缓急。二价格(一)供求影响价格1.供求影响价格(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2)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直接因素)来实现的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即由卖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卖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这就是“买方市场”。(即是买者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买者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二)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越大,价格越高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提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有商品经济就有价值规律)(2)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等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格变动的影响(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一般来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2)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1)在可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将减少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名词解释:替代品是指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是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2、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中更具优势,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生产者提供质量好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就能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三.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物价总体水平)⑴、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A、其他条件不变,则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当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B、一般地,未来预期收入(未来收入)越高,预期支出的可能性就会越大。C、社会收入差距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⑵、物价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一般说来,物价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下跌,则购买力普遍提高,会增加对商品的消费量。2、消费的类型(1)按照消费对象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A、钱货两清的消费: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获得的,这种消费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B、贷款消费:一次性付款超出个人支付能力,预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这种消费对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注意:贷款消费除了包括到银行贷款,也包括赊帐、打白条等消费。这种消费有利于提高人们现有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但也会增加未来的消费负担,要慎重考虑未来的收入水平。)C、租赁消费: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租赁消费的适用情形:对一些商品消费者使用的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而买下它们又不划算的。(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A、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B、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C、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消费。(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一种消费的比重会逐步减少,后两种的消费比重会增加。)3、消费结构(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2)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3)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4)恩格尔系数: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一个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4、消费心理⑴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评价:要具体分析,反对盲目从众。⑵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评价:可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但要考虑社会认可和代价,不宜过分标新立异。⑶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评价:受攀比心理影响,是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可取⑷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评价: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消费,属于理智的消费,应提倡。5、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消费滞后。(注意:量入为出包括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这里的“入”包括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求: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A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B特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C倡导绿色消费的意义:绿色消费观念,(对消费者)有利于个人的生命健康;(对生产者)有利于促进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环保意识;(对经济)有利于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因:从历史角度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从现实国情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更要戒奢从俭。从个人成长看,艰苦奋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成就事业。专题二:生活、劳动与经营一:生产者决策理论1.决定企业与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决定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被称为“开发企业的金钥匙”。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体现出来。所以,要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关键是要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2.规模经济问题(企业的规模是否越大越好)扩大规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利用先进技术。但企业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企业规模过大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内部关系的协调困难。所以,企业应有一个最佳规模。3.企业定价行为企业定价主要依据:市场供求状况;企业生产成本;竞争对手的多少;国家政策等。(1)目前我国商品降价有合理性(竞争、供求变化、企业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成本降低)。(2)降价有一定的作用(增加企业的销售)。(3)但是价格战是低层次的竞争手段。从长远来讲,企业扩大销售关键是靠提高技术,改进质量,树立诚信品牌。4.成本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下降问题,与企业技术进步有关;与价值规律有关(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市场经济竞争有关(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所以企业为增强自身竞争力,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5.市场经济的良好秩序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作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二:就业和就业理论1.劳动和就业(1)劳动的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劳动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劳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2)就业的意义从国家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业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从社会角度看: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进行。从个人角度看: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我国出现就业问题的原因人口多;劳动力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3.如何解决(1)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党和政府:①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③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劳动者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④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流通。劳动者:①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谋求自主创业,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生活。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即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①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②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③树立竞争就业观。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就业形式多样化,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临时工、家政服务等就业方式可更加灵活地选择。4.劳动者维权问题劳动者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者权利的维护: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维权的基础。依法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三:投资理财1.银行的基本知识。银行存贷行为,主要是讲述储蓄,储蓄是一种投资方式,可分为“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有三项:存款、贷款、结算。2.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理财行为。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比较3.企业投资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通过加息抑制投资过热);投资目标的经济前景;经济增长的两种途径:增加投入,技术进步。4.尝试为家庭或企业设计一份投资计划。储蓄、股票、债券、保险是常见的几种投资行为。它们四者各有特色,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投资方式。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一)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1.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方式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原则: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每个劳动者能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劳动收入不等于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不等于剥削收入。(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5)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其前提是公有制这个范围。它反映了在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之间平等劳动的关系,不存在剥削与不平等,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除上交税收和预留企业扩大再生产资金外,其余全部劳动成果完全分配至劳动者个人。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指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其分配的前提是个体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按劳动要素取得收入指在私有制企业中的劳动者获得的收入。由于在私营或外资经济中工作的劳动者同业主之间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其收入是在契约约束下劳动力买卖关系,因而劳动者是按生产要素获得收入或具体说按劳动力要素取得收入。其分配的前提是在私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一部分以税收形式上交国家,另一部分归企业主私人占有,其余部分以工资形式分配给劳动者,因此,分配对象是劳动者创造的部分劳动成果。(6)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要素分配。无论是劳动收入,还是非劳动收入,只要是合法的,都受国家保护。(7)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w.w.w.k.s.5.u.c.o.m2.分配原则(1)效率原则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2)公平原则: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
A.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B.怎么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加强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4)如何贯彻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A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C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这个考点也是一个单独的要点)。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②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5)正确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阶段。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这一环节要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再分配主要途径是国家预算。在这一环节要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只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6)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必然会带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吗?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激发生产要素拥有者的积极性,从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由于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各不相同,客观上也造成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异,出现贫富差距。但并不能由此就认为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会带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只要坚持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一方面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税收、完善社会保障等各种政策对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进行调节,就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7)公平与平均主义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而平均主义意味着要取消任何差别二:国家收入分配(一)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的构成及税收与财政的关系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财政收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二是财政收入受分配政策的制约。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把蛋糕做大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经济总规模和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源和流、根与叶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规模决定了国家财政的收支规模和增长速度。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生产结构对财政收支规模和增长速度有决定性的影响。B.分配政策制约财政收入——把蛋糕切好经济决定财政,财政规模的大小,归根到底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只是形成财政收入的基础,是一种可能性。在社会总产值中最终有多少能成为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要通过现实的分配过程。所以,财政收入要受到分配政策的制约。在国家财政分配规模既定的条件下,财政分配是否合理,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财政分配的效益,而财政分配的效益又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的速度又制约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如果财政资金分配得当,使用合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高,经济发展速度就快,从而也就使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加快。反之,财政资金分配不当,使用不合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就不高,经济发展速度就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受到影响。可见,财政影响经济。3.财政支出及财政支出的构成4.财政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民生问题)(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区别联系含义内容制定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极其相应的政策措施。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国库券的履行、保护价收购粮食等。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2.都通过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来实现经济发展。3.在一般条件下,两者相互配合起作用。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的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和银行利率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息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直接制定,经国务院批准。6.国家财政收入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出现“国富民穷”的情况,会直接减少企业的利润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个人购买力的提高,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付和调控的能力,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征税和纳税(一)准确把握我国税收的种类1.税收的种类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区别3.正确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要树立纳税人意识,即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自觉意识。具体表现在:(1)增强纳税人义务意识,自觉诚信纳税,反对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2)增强纳税人权利意识,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实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4.纳税人和负税人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1)市场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之一。(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3)市场调节的弊端:
原因结果侧重点自发性价值规律发挥作用与人们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是自发的、不需人为引导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自发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盲目性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形势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对生产某种商品以及生产数量“一窝蜂”滞后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尤其是在建设周期长的项目上生产经营决策落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4)市场秩序: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来维护。②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为支撑、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基本特征:坚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2)宏观调控:①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②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③手段: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和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调节经济活动。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等措施调节经济活动。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和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提示:经济手段的关键词: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利益的调整、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数量,税收,税率,国债等)、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法律手段的关键词有:经济立法、经济司法、依法查处、依法打击等。行政手段的关键词有: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二: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小康社会(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科学发展观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①提高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加快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③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一):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含义指商品、劳务、、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表现生产全球化、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实质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为主导的影响①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意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②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也带来经济波动,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应对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1)WTO①作用②基本原则③对我国的影响(2)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①原因:第一,必要性: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第二,意义: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第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趋利避害,防范风险。第二,基本战略:坚持“”与“”相结合。第三,始终坚持、的原则,维护我国经济安全。③我国企业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④从科学发展观方面理解,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政治生活专题五:公民的政治生活一:我国的国体理论(一)我国的国体:1.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1)特点:最大特点在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2)优点:第一,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第二,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三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4.我国民主政治建设(1)必要性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②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如何建设①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②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③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④坚持和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人民民主。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性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政治性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③监督权。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2.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1)二者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国家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公民更好地履行义务;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为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2)公民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的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三:我国公民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1.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利益,关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也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内容。2.我国公民为什么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什么)(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3.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怎么办)(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权利。(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4)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①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②学习有关政治知识。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③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④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四: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途径1.参加民主选举,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①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②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2)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 (3)行使选举权的重要性①行使好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②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行使好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③是否积极参与选举,认真行使选举权,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韵重要标志。(4)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①要不断提高自己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提高选举能力,选出切实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②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公民参与意识,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③要不断提高政治参与能力,在理性判断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2.参与民主决策,推进民主的科学化、民主化(1)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②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③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④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①对决策者: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片面性。②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3.民主管理是公民最广泛的民主实践(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①性质: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②管理形式: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委会干部。这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2)城市的居民委员会①性质: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艮的自治组织。②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3)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有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4)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民主管理青年学生应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获得更多民主管理机会,以不同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4.监督知识的整理(1)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我国政府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行政监督体系。(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4)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5)民主集中制——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的表现。(6)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7)公民的民主监督权①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权;②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的权利。③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的权利。民主监督的方式: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8)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有利于消除腐败、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9)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①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②要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公民应做到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第六专题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一、考点知识1、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负有特别重要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一方面,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例如,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医疗保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保护公共环境,防治污染,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等。(政府的基本职能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建设服务性政府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说明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1)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1)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4、了解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1)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5、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1)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2)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①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6、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2)我国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②中国共产党的监督③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⑤群众通过法定渠道的监督⑥司法机关的监督⑦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二、知识网络(略)专题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2)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3)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部分职权。(4)职权。①立法权;②决定权;③任免权;④监督权。2.人大代表(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2)产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①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3)职责:①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②权力: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含义:(2)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4)产生: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5)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角度)(6)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7)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民主集中制。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从法律上说,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权机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处于从属、被领导地位。从组织上说,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所以,人民代表大会是其他国家机关的直接源泉,其他国家机关只能根据它的意志和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行政管理和执法活动。从工作上说,其他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每年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从行为上说,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行为进行全面监督。这种监督包括: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领导人是否各尽职守,是否有违法、滥用职权和失职的行为。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存在着制约因素。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他们都不受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他国家机关都是在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受其监督、对其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是被领导与领导、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不是相互监督的关系。附表:4.不要混淆人大的四个权力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是立法权,不是决定权;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是任免权;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除立法、任免和监督以外的重大事项)的权力是决定权;监督权主要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和“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人大具有法律监督职能,但不是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5.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驶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三者统一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本质。6.人民间接行驶国家权力,人民代表直接行驶国家权力。二我国的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1)地位:(2)性质:(3)宗旨:(4)指导思想:(5)原因:(6)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A)科学执政,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B)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D)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基本内容:A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B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E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优越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3.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宪法和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4.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1)地位和作用:①中共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职能②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形势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③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它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和报告工作。④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它不是国家机构,不能行使国家职能。(2)四者的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大的法定程序,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执行。国务院根据党的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做出的决定,起草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政协委员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5.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掌握理论体系的内容,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2)民族团结。①原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②地位: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3)共同繁荣。①原因: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地位: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4)三原则之间的关系:三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2.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核心内容:自治权。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2)体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3)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3.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4.我国民族关系、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的关系现阶段,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这是实施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与民族政策的客观基础。这些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又是发展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一致的。前者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总的指导思想,后者是总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5.如何看待“宗教信仰不只是个人的私事,要正确处理。”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基本消失,宗教不再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把宗教信仰作为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因此,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在我国,民族关系处理的妥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与兴衰,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一方面,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密切联系,能否正确处理好宗教问题,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目前,宗教问题仍是个复杂问题,对于超出公民宗教信仰的非法、违法活动,国家要依法加强管理、依法制裁违法犯罪活动,保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我们不能因为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事而认为宗教是小事。专题八当代国际社会一考点知识1、了解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及权利和义务(1)构成要素:人口、主权、领土和政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2)基本权利:①独立权:主权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②平等权:即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③自卫权:主权国家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④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3)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2、了解国际组织的含义、类型和作用(1)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2)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有一般性的和专门性的。(3)作用: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②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③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3、理解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1)宗旨:简单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2)原则:《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②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④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⑤集体协作;⑥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⑦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3)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有局限性。4、了解国际关系的含义(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3)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5、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1)国家间之所以出现亲疏冷热、分离聚合的复杂关系,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2)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有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3)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注: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6、说明我国在国家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1)维护的原因: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义性和正当性。(2)主要内容: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如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益、经济活动的利益和国家物质基础的增强等。(3)维护的注意点: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7、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2)关于和平问题①世界和平的意义: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②战后,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3)关于发展问题: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4)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5)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6)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8、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2)世界多极化的意义:①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②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9、了解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1)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重要性: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3)中国关于“建设国际新秩序”的主张:①政治上互相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②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③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④安全上互相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10、理解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11、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1)外交政策的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2)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基本点)①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主要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2、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中国的和平道路,不同于以往西方列强通过侵略、征服、控制的途径、掠夺,攫取别国的财富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知识网络(略)2、重点、难点知识的问题设置、点拨(1)运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理解(认识、分析)某种政治现象,通常可以考虑哪些要点?①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权利和义务。②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力平衡应用课件
- 《污染预防实务与》课件
- 《选择原理》课件
- 什么是功能功能可以理解为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相
- 三位数乘两位数质量练习练习题带答案
- 输血反应及护理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后的反
- 四三类用户权限区分及升级方式
- 注意的种类微电影分库周欣然
- 制订不同形式的日程安排表
- 世界杯活动策划方案
- TGDMDMA 0024-2023 个性化基台制作规程
- 无菌技术课件
- DB65-T 4572-2022 建材企业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 李约瑟难题解读
- 会计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 二次根式的乘法计算题100道简单
- 【课件】归纳提炼的象征符号-标志设计 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4
- 架桥机安装验收表
- 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 体育旅游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