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解期末考点
简答论述
1.简述内囊的构成,分部,通过内囊的主要纤维束及内囊受损
后典型表现。
内囊是由投射纤维构成的白质板,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后肢,
内囊膝3部分。通过内囊的主要纤维束有额桥束,丘脑前辐射,皮
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频桥束,丘脑中央福射,视辐射,听
辐射以及皮质核束。如内囊后肢损伤,伤及丘脑中央辐射和皮质脊
髓束,可导致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伤及视辐射,可
引起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偏盲。
2•简述躯干四肢深、浅感觉传导通路。
深感觉:
由3级神经元构成;
(1)脊神经节中的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
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组成薄束、楔束,两束上行至延髓,分别止于薄束核
和楔束核;
(2)薄束核和楔束核内的胞体。两核发出的纤维向前形成内
侧丘系交叉,然后转折上行,称内侧丘系,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
例核;
(3)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中的胞体。其发出纤维组成丘脑中
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
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浅感觉:
由3级神经元组成:
(1)脊与经,内曲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
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
(2)脊髓灰质的第I、IV、V层内的神经元胞体。,它们发出
纤维经白质前联合斜越上升1~2个脊髓节段,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
和前索形成脊髓丘脑束。该束上行,终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3)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神经元的胞体。其发出的纤维
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
小叶的后部。
3.简述视觉传导路和睡孔对光反射环路损伤后表现。
第一级神经元是位于眼球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他们接受来自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产生的视觉冲动并传至节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为视网膜内的节细胞其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会
并穿出眼球壁形成视神经,经过视神经管进入颅腔,形成视交叉和
视束。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的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交差后分
别加入对侧的视束,来自两眼视网膜颍侧半的纤维不交叉,各进入
同侧的视束。因此,左侧视束由来自两眼视网膜左侧半的纤维构成,
右侧视束由来自两眼视网膜右侧半的纤维构成,视束绕大脑想后,
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
第三级神经元,位于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的纤
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端脑枕叶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受损
见书321页图
4.简述纹状体的构成分部及功能。
分布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其余部分,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
状核与豆状核的壳为新纹状体。纹状核是皮质下运动中枢,调节肌
张力调整姿势,协调随意运动,管理习惯性附带动作
5、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产生: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从
所产生,成人总量约150ml,处于不断地产生、循环和回流的平衡
状态。
循环途径:脑脊液自侧脑室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向下经
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第四脑室内的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
两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内的脑脊液,主要通过蛛网
膜绒毛或颗粒,渗透到硬脑膜窦,回归静脉。
6.简述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睫状体一眼后房一瞳孔一眼前房一前房角一巩膜静脉窦。
7•论述肝门静脉的形成、属支、及其与上下腔静脉交通吻合途
径。
形成: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胰颈)
的后方汇合而成。
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
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吻合途径:⑴通过食管静脉丛,使肝门静脉系的胃左静脉与上
腔静脉系奇静脉、半奇静脉间形成吻合交通。⑵通过直肠静脉丛,
使肝门静脉系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系骼内静脉的
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间形成吻合交通⑶通过脐带周静脉网,使肝门
静脉系的附脐静脉与上腔静脉系的腹壁上静脉与和胸腹壁静脉间形
成吻合交通,也可与下腔静脉系的腹壁下静脉和腹壁浅静脉间形成
吻合交通⑷通过肝门静脉系的肠系膜上、下静脉的小属支,与上、
下腔静脉系的腰静脉、低位肋间后静脉、阁下静脉、肾静脉和睾丸
(卵巢)静脉等的小属支间形成吻合交通⑸通过椎静脉丛,使贴近
腹后壁的肠系膜上、下静脉和脾静脉的小属支与上下腔静脉的肋间
后静脉、椎静脉—腰静脉等属支间形成吻合交通。
8.(一)右心房腔内结构
①右心房以界崎为界分为前部的固有心房和后部的腔静脉窦两
部分。
益固有心房前部向左突出一个憩室状的右心耳。外侧壁处有起
自界崎止于右房室口的梳状肌。
③右心房包括3入口,1开口(右房室口),1窝。其中腔静脉窦
上端有上腔静脉口,下端有下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
间有冠状窦口,在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一卵圆形浅凹称卵圆窝。
(二)右心室腔内结构
①右心室有右房室口和肺动脉口。流入道由右房室口至右心室
尖内面有肉柱,流出道由流入道转向通肺动脉干的肺动脉口内面光
滑称动脉圆锥,在右房室口与肺动脉口之间有一弧形肌崎即室上崎。
②右房室口(入口)的防止血液反流装置称三尖瓣复合体。包括
右房室口纤维环,右房室瓣(三尖瓣),腱索和乳头肌。
③出口的防止血液反流装置包括肺动脉口纤维环和肺动脉瓣。
9、胃的分部以及分布于胃的动脉
(-)胃可分为四个部分:①贲门部,贲门周围的部分,没有
明确的界线。
②胃底或称胃穹隆,指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凸向膈穹隆的
部分°
益胃体,贲门平面以下,至角切迹,占胃的大部分Q
④幽门部,或称胃窦,自角切迹向右至幽门。
(二)胃的动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右动脉、
胃后动脉和胃短动脉,均来自腹腔干及其分支,其中胃后动脉(多
发自脾动脉),是胃后壁贲门部及其附近区域的重要血管,在行高
位胃、脾及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时,要考虑到此动脉的存在。
(1)胃左动脉:为腹腔干最小的一支,发出后行向左上方,至胃
的贲门处发出食管支,主干沿胃小弯转向右行,于小网膜内与胃右
动脉吻合成一血管弓,分支营养食管下端、贲门和胃小弯侧的胃前、
后壁。
(2)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于幽门上缘发出胃右动脉,发出后转
向左,沿胃小弯侧、小网膜内左行,与胃左动脉吻合。胃右动脉分
支至十二指肠上部和胃小弯侧的胃前,后壁。
(3)胃网膜右动脉:沿胃大弯向左走行与大网膜中,并与脾动脉
发出的胃网膜左动脉吻合,分支至胃大弯侧的前、后壁和大网膜。
(4)胃网膜左动脉:沿胃大弯向右行,于大网膜中与胃网膜右动
脉吻合°
(5)3短动脉:多条,在近脾门处发出,至胃底。
10.简述精子的产生及排出途径。
每个小叶内含1〜4条弯曲而细长的精曲小管,精曲小管的上皮
能衍生精子,并在附睾内进一步成熟,成熟后的精子经附睾管输送
至精小管,并经过输精管壶腹和精囊排泄管会合成的射精管,由尿
道排除体外
11.试述阑尾的位置,根部所在及体表投影点,阑尾切口层次及
血供?
八阑尾位置:阑尾根部连于盲肠的后侧壁,远端游离,盲肠的3个
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根部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骼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
为标志,称麦氏点
阑尾手术切入层次:
①从右下腹斜切口,皮肤一浅筋膜一腹外斜肌腱膜一腹内斜肌
一腹横肌一腹横筋膜一腹膜下筋膜一壁腹膜
②从正中切口,皮肤f浅筋膜f白线一腹横筋膜f腹膜下筋膜
③从旁正中切口,皮肤一浅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层一腹直肌一腹
直肌鞘后层T腹横筋膜f腹膜下筋膜f壁腹膜
血供:来自阑尾动脉,是无侧支循环的终末动脉,发生血运障
碍时极易导致阑尾坏死
12.肾的构造: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肾实质,肾实质又可分为
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肾髓质内可见15・20个肾锥体,2.3
个肾椎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椎体之间的部分
称为肾柱。
另一部分是尿液的引流管道,位于肾窦内,有7-8个肾小盏,
相邻的2-3个肾小盏汇成一个肾大盏,再集合成一个前后扁平漏斗
状的肾盂。
13.胆汁的排出途径:
由肝分泌的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内
贮存。进食后,胆囊收缩,肝胰壶腹括约肌舒张,使胆汁自胆囊经
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腔内。
14.简述大脑动脉环的构成及功能
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由前交通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
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
段共同组成,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
头体,故又称脑底动脉环。
通过大脑动脉环的调节,可使血流重新分布和代偿,维持脑的
血液供应◊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一基底动脉系血液得以沟通,
在调节脑血流量及建立新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15.椎间连接的主要结构(1)椎体间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2)椎弓间连接: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横突
间韧带、关节突关节
脊柱特点:脊柱由21块椎骨、1块能骨、1块尾骨借骨连接
形成,有颈曲、胸曲、腰曲、舐曲等4个生理性弯曲,脊柱内有椎
管,容纳脊髓及其被膜等,脊柱功能多而复杂,除支持和传导重力、
保护脊髓、参与体壁构成以外,还有运动功能。脊柱的运动范围与
关节突的方位、椎间盘的厚度和韧带的位置及厚薄等有关。
16.简述三叉神经的分支、出颅部位及分布范围
1)眼神经(伴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穿眶上裂入眶)
①泪腺神经:细小,分布于泪腺和上睑:
②额神经:经眶上切迹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③鼻睫神经:分布于鼻腔粘膜、筛窦、泪囊、鼻背皮肤以及眼
球、眼睑等。
2)上颌神经(穿海绵窦经圆孔入翼腭窝经眶下沟管孔延续为眶
下神经)
①眶下神经:分布于下睑、鼻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
②上牙槽神经:分支分布于上颌牙及牙龈;
③额神经:分布于额、频部皮肤;
④翼腭神经:分布于腭和鼻腔的粘膜及腭扁桃体。
3)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达颍下窝)
①耳颈神经:分布于耳前及颗部皮肤,并分支至腮腺;
②颊神经:分布于颊部皮肤和粘膜;
③舌神经:分布于口腔底及舌前2/3粘膜;
④下牙槽神经:分布于须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
⑤咀嚼肌神经:分布于各咀嚼肌。
17.简述臂丛主要分支及损伤后典型表现。
主要分支: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
经、槎神经、腋神经
损伤后典型表现:①胸长神经损伤:翼状肩②尺神经干损伤:
爪形手③尺神经和正中神经联合损伤,猿手④槎神经损伤:抬前
臂呈“垂腕”状⑤腋神经损伤;方肩
18.简述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区。
⑴第I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中央
前回最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与下肢的运动有关;中部与躯干和
上肢运动有关;下部与面,舌,咽,喉的运动有关。
(2)第I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中央旁
小叶的后部与小腿和会阴部的感觉有关;中央后回的最下部与咽,
舌的感觉有关Q
⑶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4)听区:位于外侧沟下壁上的颍横回。
⑸语言区:人类大脑皮质所特有区域。右利者多在左半球,左
利者多在右半球。
(小字部分:在人类,有第II躯体运动和感觉区,位于中央前、
后回下面的岛叶皮质。)
19.简述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的区别。
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分布范围和功能上
有较大区别:低级中枢不同,支配的器官不同,神经元数目不同,
纤维成分不同,纤维的粗细不同,神经纤维的分布形式不同,受意
识控制方式不同。
20.简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1)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T1-L3的侧角,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脑神经内脏运动核和脊髓的L2-
S4o
2)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交感神经为椎旁节和椎前节,副交
感神经为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3)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联系的比例不同:交感神经可以与许多节
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而副交感神经的事与较少的节后神经形成突触。
4)分部范围不同:交感神经分布范围较广,而副交感神经在周
围的分布则较局限。
5)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
一器官的作用是相互拮抗,又相互统一。
21.简述分布于舌的神经,支配舌肌的神经?
1)一般感觉
①三叉神经分支下颌神经的舌神经,面神经鼓索——舌前2/3
一般内脏感觉Q
②舌神经舌支,舌咽神经——舌后1/3一般感觉
2)特殊内脏感觉
①面神经鼓索——舌前2/3味觉
②舌神经舌支,舌咽神经——后1/3味觉
3)运动
舌下神经——全部舌内肌和大部分舌外肌
22.简述子宫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1)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子宫底位于小骨
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在坐骨棘平面稍上方连接阴道。
2)子宫的固定装置
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能子宫韧带
23.简述输卵管的分部。
(个人觉得填空题)
输卵管的全长可分为四部,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输卵管子宫部,
输卵管峡部,输卵管壶腹部,和输卵管漏斗部。输卵管结扎时常在
峡部进行Q(注意顺序哦,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
24.简述男性尿道的分部和特点。
I)分布:
①前列腺部:为尿道穿前列腺部
②膜部:为尿道穿尿生殖膈的部分
③海绵体部:为尿道穿尿海绵体的部分
2)特点:
①3个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
②3个扩大: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尿道舟状窝
③2个弯曲:耻骨下弯(固定部),耻骨前弯(可动部)
25.简述输精管的走行和分部、精索的构成。
1)走行:输精管在阴囊、腹股沟管、盆腔上端与精索血管一
同走行,在盆腔下端与精索血管分离而独立走行。
2)分部①睾丸部②精索部③腹股沟部④盆部
3)精索的构成;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
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
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
26.简述小网膜的构成。
小网膜是自肝门向下移行至胃小弯的双层腹膜结构。可分为两
部:
①左侧部分称为肝胃韧带其内有胃左右动脉淋巴结和胃神经。
②右侧部分称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在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两层间
含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胆总管。
27.简述心传导系构成。
心传导系统由房结节,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组成其中窦房
结是正常心的兴奋产生部位结间束分为前中后三束房室结保证了
心房收缩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房室束由普肯野纤维构成分为左右支束。
28,简述腹腔干的分支。
腹腔干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
①胃左动脉分支至食管腹段、贲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
②肝总动脉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
1>肝固有动脉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在门静脉前方、胆总
管左侧上行至肝门,于肝门附近分为左、右支,分别进入肝左、右
叶。右支在入肝门之前发出一支胆囊动脉,经胆囊三角至胆囊颈后
上方,分支分布于胆囊。肝固有动脉尚分出胃右动脉,沿途分支至
十二指肠上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
2〉胃十二指肠动脉分为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前者在大网膜两层之间,沿胃大弯向左,沿途分出胃支和网膜支至
胃和大网膜,其终末支与胃网膜动脉吻合;后者有前、后两支,在
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的前、后面下行,分布到胰头和十二指肠。
③脾动脉沿胰上缘蜿蜒左行至脾门,分为数条脾支入脾。脾动
脉在胰上缘走行中,发出多条较细小的胰支至胰体和胰尾;发出
1~2支胃后动脉°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发出3~5条胃短动脉,经胃
脾韧带至胃底;发出胃网膜左动脉,其胃支和网膜支营养胃和大网
膜,其终末支与胃网膜右动脉吻合成动脉弓。
29.简述眼球折光装置构成。
眼球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房水等结构,这些结构均无
色透明,具有折光作用。所以晶状体,玻璃体,房水以及角膜一起
构成了眼的折光装置。
30.简述骨迷路和膜迷路的构成。
骨迷路由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构成,膜迷路由椭圆囊、球囊、
膜半规管和蜗管构成。
31.简述腹股沟管的结构。
腹股沟管是腹前外侧壁下部肌和腱之间的一条潜在性裂隙。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4至5厘米,
具有2口,4壁。外口为浅环(皮下环),由腹外斜肌腱膜于耻骨
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内口称深环(腹环),约在腹股沟
韧带中点上方L5cm处,腹壁下动脉外侧,是腹横筋膜向外突出形
成的卵圆形孔。
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部分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
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共同形成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
沟韧带。
在腹股沟管中,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现在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32.简述骨的形态和结构。
1)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
骨膜是一层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复盖在骨的表面;内含有丰富
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对骨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骨质有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前者质地坚硬致密,布于骨的表
层;后者呈海绵状,由许多片状的骨小梁交织而成,布于骨的内部。
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利骨松质的空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2)骨有不同的形态。基本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
不规则骨。
①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
②短骨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地连接存在。
③扁骨呈板状,分布于头、胸等处。
④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
33.简述胸廓的组成
胸廓,是胸壁的支架。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和胸骨,借
骨连结构成。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胸廓
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
34,简述骨盆的构成和分部。
骨盆:由能骨、尾骨和左、右髓骨及其骨连结构成。
分部:骨盆以界线为界,分为上部的大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
界线是由舐岬经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啃至耻骨联合上缘连
成的环形线。
35.简述肩关节结构特点。
关节囊薄而松弛,上壁有自喙突至肱骨大结节的喙肱韧带及肌
膻纤维增强,前后壁也都有肌腱纤维编入,以增加关节的稳固性,
但囊的下壁无肌腱纤维加强,为肩关节的薄弱处,胡肩关节脱位时,
肱骨头常从此处脱出!
36.简述肘关节的构成
肘关节是由肱尺关节,肱槎关节,槎尺近侧关节共同包裹在一
个关节囊里面组成的复关节。
37.简述赣关节面构成。
股关节面构成:由酸臼和股骨头构成,是典型的杵臼关节。
做臼的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嵌臼唇,以加深关节窝°
赣臼横韧带封闭麒臼切迹,使髓臼半月形的关节面扩大为环形
以包绕股骨头。
关节囊周围有韧带加强。前面为骼股韧带,最为强厚。此韧带
可以限制股关节过度后伸。对维持人体直立有重要作用。
关节囊内有股骨头韧带。
微关节囊后下壁相对薄弱,髓关节发生脱位时,股骨头大多从
此处向后下方脱出。
38.膝关节的辅助结构:
1)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
2)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
3)加强韧带(恨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帼斜韧带)
4)滑膜囊(酸上囊)滑膜嬖(翼状裳)
㈠半月板:由2个纤维软骨板构成,垫在胫骨内、外侧牌关节
面上,半月板外缘厚内缘薄。
内侧半月板:呈“C字形,前端窄后部宽,外缘中部与关节囊
纤维层和胫侧副韧带相连。
外侧半月板:呈“0”字形,外缘的后部与帼绳肌腱相连。
作用:有加深关节窝,缓冲震动和保护膝关节的功能。
㈡翼状毁:在关节腔内,位于骸骨下方的两侧,含有脂肪的邹
裳,填充关节腔。
作用:增大关节稳固性,有缓冲震动的功能°
㈢作上囊和嵌下深囊:位于股四头肌腱与骨面之间
作用;具有减少腱与骨面之间相互摩擦Q
㈣加固关节的韧带:
①、前后交叉韧带:位于关节腔内,分别附着于股骨内,侧牒
与胫骨牒间隆起。
作用:防止股骨和胫骨前后移位。
②、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外侧稍后方。起于:股骨外侧牌;
止于:腓骨小头。
作用:从外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
③、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偏后方。
起于:股骨内侧黑;止于:胫骨内侧黑。
作用:从内侧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伸。
④、骸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方,为股四头肌腱延续部分。
起于:骸骨;止于:胫骨粗隆。
作用:从前方加固和限制膝关节过度屈。
39.简述脑颅骨的构成
脑颅骨共八块,包括成对的顶骨,颗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
蝶骨,枕骨。它们共同围成颅腔,容纳和保护脑Q
40.简述膈的裂孔。
膈有3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位于左、右膈脚与第12胸椎体之间,有主动脉
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约平与第10胸椎水平,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
方,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约平第8胸椎水平,位于主动脉孔的右前上方,有
下腔静脉通过。
41.简述大腿前群肌的组成
大腿前群肌由缝匠肌和股四头肌组成。
①缝匠肌;起自骼前上棘,斜向内下方,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
作用:屈虢关节和膝关节,并使半屈位的膝关节旋内。
②股四头肌:有4个头:股直肌起向骼前下棘;股内侧肌和股
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外侧唇;
股中间肌起自股骨体前面。4个头合并,向下移行为一个扁腱,
包绕骸骨的前面和两侧,在骸骨尖以下移行为歌韧带,止于胫骨粗
隆。
作用:伸膝关节:股直肌尚可屈骸关节。
42.简述前外侧腹肌的构成。
前外侧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①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②腹外斜肌:位于腹外侧壁浅层。
③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
④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
44.食管.输尿管和男性尿道
⑴食管有三个生理性狭窄。
第1个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第2个狭窄
位于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处,相当于胸骨角或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距中切牙约25cm;第3个狭窄在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
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o三个狭窄是食管内异物容易滞留及
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⑵输尿管三个狭窄部:①输尿管与肾盂移行部,②输尿管与骼
血管交叉处③输尿管的壁内段。
⑶男性尿道有三个狭窄:分别在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尿道结实易滞留于这些部位。
45.简述十二指肠的分部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长约25cm,是小肠中长度
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部分Q十二指肠呈C型,
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4部分。
1)上部始自胃的幽门,向右后上延续,至肝门下方、胆囊颈
附近,急转向下,形成十二指肠上曲,移行为降部。
2)降部自十二指肠上曲向下,沿第1.2腰椎体右侧垂直下行,
其外侧紧邻右肾内侧缘,至第三腰椎体水平,急转向左,形成十二
指肠下曲,移行于水平部。
3)水平部自十二指肠下曲向左,横过下腔静脉和第三腰椎体
的前方,于腹主动脉之前折向左上,移行为升部。
4)升部自第三腰椎体左侧斜向左上方,至第二腰椎体左侧急
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
46.壁胸膜的分部
1)肋胸膜,紧贴胸壁内面,肋胸膜与胸内筋膜之间易剥离。
2)膈胸膜,覆盖膈上面,与膈紧贴,不易剥离。
3)纵膈胸膜,位于纵膈两侧,近似矢状位,其中部包绕肺根
后,移行于脏胸膈。移行部位的胸膜,肺根下方前后两层重叠,成
肺韧带,对肺起固定作用,
4)胸膜顶,覆盖肺尖,是肋胸膜和纵膈胸膜向上延续,突出
胸廓上口平面以上,伸出颈根部,高处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针刺或做臂丛神经麻醉时,要注意胸膜顶的位置以免损伤胸膜及肺
尖。
47.简述吼软骨构成及喉腔的分部
吼软骨构成:P97
①甲状软骨:不成对,是吼软骨中最大的一个,构成喉的前外
侧壁.
②环状软骨:不成对,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其下缘与气管相连
③会厌软骨:不成对,为一上宽下窄形似树叶状软骨
④杓状软骨;成对,尖朝上底朝下为三角形底与环状软骨板上
缘的关节面构成关节.
⑤其他较小的软骨:小角软骨、楔状软骨、麦粒软骨
喉腔的分部:P100
①喉前庭:是喉口至前庭嚷之间的部分
②喉中间腔:是前庭曩至声嚷之间的部分,此部分最窄容积最
小,向上下逐渐扩大
③声门下腔:是声裳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
48.左右主支气管区别
右支气管粗短而且陡直,平均长1-2.5cm,和主气管中轴延长
线夹角一般为20-30度,异物容易坠入,吸入性病变右侧发病率高。
左支气管较右支气管细长,长约5cm,和主气管中轴延长线夹角一
般为40・50度。
49简述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
肺:①肺尖位于锁骨内侧段上方2-3cm处。②肺下缘:两肺大致
相同,在锁骨中线上与第六肋相交,在腋中线上与第八肋相交,在
肩胛线上与第十肋相交,在脊柱旁终于第十胸椎棘突平面.
胸膜:①胸膜顶的体表投影同肺尖的体表投影。②胸膜下界的
体表投影比两肺下缘体表投影约低两个肋,但在肩胛线上与第十一
肋相交。在接近脊柱时约平第十二胸椎棘突。
50.肾的被膜由外向内是:肾筋膜,脂肪囊,纤维囊。
51.简述冠状动脉走形分支:冠状动脉分为左右冠状动脉。左冠
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窦,由左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入冠状沟,之后
很快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至心尖切迹,
多数绕至膈面在后室间沟上行一小段。前室间支发出心室支至左右
心室前壁,还发出若干室间隔支供应室间隔的前2/3。旋支沿冠状
沟绕心左缘至左心室膈面,沿途发出分支至左心室外侧壁和左心房。
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窦,由右心耳与肺动脉干之间进入冠状沟,
绕心锐缘至心膈面的房室交点处分为后室间支和左室后支,后室间
支发支供应左右心室壁,还发出室间隔支供应室间隔的后1/3,左
室后支分布于左心室后壁。右冠状动脉干沿途发支至右心房和右心
室°
52.主动脉可依据其走行部位和形态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
降主动脉3部分由主动脉弓的凸侧自右向左发出3大分支,依
次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53.简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分部。
1)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分布于胰和十二指肠;2)空肠动脉和
回肠动脉,分布于空、回肠;3)回结肠动脉,分布于回盲部;4)
右结肠动脉,分布于升结肠;5)中结肠动脉,分布于横结肠。
54.简述骼内动脉的分支。答:骼内动脉进入小骨盆后,分出
壁支和脏支。1:壁支(1)骼腰动脉(2)能外侧动脉(3)臀上动脉(4)
闭孔动脉2:脏支(1)脐动脓(2)膀胱下动脉(3)直肠下动脉(4)子宫
动脉(5)阴部内动脉
55,锁骨下动脉的主要分支;1,椎动脉2,胸廓内动脉(腹壁上动
脉、肌膈动脉、心包膈动脉)3.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肩胛上
动脉、颈横动脉、颈升动脉、颈浅动脉、肩胛背动脉)4.肋颈干
腋动脉的主要分支:1)胸肩峰动脉2)胸外侧动脉3)肩胛下
动脉4)旋肱后动脉5)旋肱前动脉6)胸最上动脉
56.上肢的浅静脉构成
手指的浅静脉在手指背面形成相互吻合的指背静脉,相邻的指
背静脉汇合成掌背静脉,它们在手背中部汇合成不同形式的手背静
脉网。在继续向心回流途中,逐渐汇成下列主要的浅静脉:1头静
脉,穿深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2贵要静林,临床常作插管
3肘正中静脉,是临床采血常用的静脉。
57,简述大隐静脉主要属支Q
5条属支: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旋骼浅静脉,腹壁
浅静脉和阴部外静脉。
58.简述胸导管的起止,走行,和收集的淋巴干。
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方的乳糜池.向上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
胸腔。在食管后方沿脊柱的左前方上行,至颈根部呈弓状弯向左侧
注入左静脉角。
收集的淋巴干有左、右腰干,肠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
支气管纵隔干。
59.简述眼球壁中膜的构成。
眼球壁中膜位于外膜内测,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色素细胞,
成棕黑色,中膜由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位于角膜正后方,中央有一圆孔为瞳孔,含有瞳孔括约肌
和瞳孔开大肌,来缩小和开大瞳孔。
睫状体位于虹膜后方,后部有睫状环,前部有睫状突,睫状体
发出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可使睫状小带松
弛紧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睫状体还产生房水Q
脉络膜位于睫状体的后方,占中膜的2/3,内面紧贴视网膜的
色素层,外与巩膜结合,可以输送营养物质,吸收分散的光线。
60,简述脊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1)外形:①脊髓表面有六条沟裂:前正中裂。后正中裂。两
条前外侧沟和两条后外侧沟。
②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部分,上方的叫颈膨大,
只第四颈髓至第一胸髓,下方的叫腰能膨大,自第二腰髓至第三能
髓。
2)内部结构:分为灰质和白质°
灰质:①前角:属运动性含有成群分布的前角运动神经元②侧
角:由中小型细胞组成,内含交感神经③后角;与感觉有关,主要
接受后跟传入脊髓的各种感觉纤维
白质:①前索:前正中裂和前外侧沟之间②外侧索:前后外侧
沟之间③后索:后外侧沟和后正中沟之间④白质前连和:连接左右
两侧的纤维
61.简述小脑的分叶和功能?
分叶:小脑可分为前叶、后叶和绒球小结叶
功能:小脑的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骨骼肌张力和协调随
意运动。
①其中,维持身体平衡是小脑最原始的一种功能,产生于原小
脑(故原小脑受损伤后,患者平衡失调,站立时身体摇摆不稳,行
走时步履蹒跚。);
②旧小脑的功能是调节肌张力;
③新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临床上新小脑
损伤常伴有旧小脑损伤。新小脑损伤时主要表现为患侧运动性共济
失调,尤其是做精细运动时表现更明显。运动时关节和骨骼肌之间
不能协调,使运动不能平稳进行,致使出现辨距不能,交替运动不
能,动作分解等临床表现。如指鼻不准,不能立即由旋前转为旋后
运动,运动时表现震颤而静止时震颤消夫,拿东西时过度伸开手指
等现象)
62.脑干的构成
位于颅后窝,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构成
63.间脑的分部
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五部分。内部的
腔隙为第三脑室。
64.简述脑干的躯体运动核有哪些
自上而下有①动眼神经核②滑车神经核③三叉神经运动核④展
神经核⑤面神经核⑥疑核⑦舌下神经核⑧副神经核
65.简述脑干的内脏运动核的构成
内脏运动核又称副交感核,自上而下①动眼神经核②上泌涎核
③下泌涎核④迷走神经背核
66.简述大脑半球的分叶和主要沟回
1)主要分叶:3条主要的沟,分5个叶:外恻沟,中央沟,顶
枕沟;额叶,顶叶,颍叶,枕叶,岛叶
2)主要沟回
上外侧面:
①额叶:中央前回,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②顶叶:中央后回顶内沟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
③颍叶:颍上沟颍下沟颍上回颍横回颍中回颠下回
内侧面:中央旁小叶距状沟楔叶舌回海马沟扣带回
下面:嗅束嗅球嗅三角钩海马旁回侧副沟枕颍沟
海马结构:乳头体海马穹隆海马旁回齿状回沟
67.大脑髓质的构成
大脑髓质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分为投射系,连合系,联络
系。
(1)投射系: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称
为投射纤维,除穹隆外,绝大多数投射纤维经过内囊。内囊位于尾
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内囊受损可引起三偏征。
(2)连合系:是连接左右半球大脑皮质的纤维,包括脱胭体,
前连合,穹隆连合,其中脚版体是最大的连合纤维束。
(3)联络系:连接同测大脑半球内各回或叶之间的纤维,主要
有上纵束,下纵束,钩束,扣带。
68.脑脊髓的被膜的构成
脑的被膜
(1)硬脑膜:由两层合成,外层成自颅骨内面,内层折叠突出,
形成硬脑膜隔,其中突入大脑纵裂者为大脑镰,突入左右小脑半球
之间者为小脑镰,突入大脑横裂者为小脑幕。硬脑膜有些部位,内
外层间有腔隙,称为硬脑膜窦。
(2)脑蛛网膜:紧邻硬脑膜,脑蛛网膜在硬脑膜窦附近形成蛛
网膜绒毛和蛛网膜颗粒,可使脑脊液通过。
(3)软脑膜:紧贴脑的表面,其某些部位形成脉络丛,可产生
脑脊液。
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附着于枕骨大孔的周缘,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
韧带之间的间隙称为硬膜外隙,临床上常于此进行硬膜外麻醉。
(2)脊髓蛛网膜:内面与软脊膜有较大的间隙,称为蛛网膜下
隙,内充满脑脊液。
(3)软脊膜:紧贴与脊髓表面,并自脊髓下端下延构成终丝。
软脊膜上的血管分支进入脊髓,对脊髓有营养作用。
69.简述脑的动脉分部。
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两个系统。(1)颈内动
脉的主要分支均发自大脑部,包括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
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在视交叉外侧,与对侧同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
相连,分布于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的一部分,
以及额叶、顶叶上外侧面的上部;大脑中动脉分布于岛叶和大脑半
球背外侧面的大部分;后交通动脉是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系的
吻合支;在后交通动脉的内侧有眼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在后交
通动脉的外侧,颈内动脉还分出脉络从前动脉,分支进入侧脑室。
(2)椎-基底动脉: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至延髓腹侧上缘
处两侧椎动脉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在脑桥上缘处分为左右大脑后动
脉,椎动脉在合成基底动脉之前发出脊髓后动脉,脊髓前动脉,小
脑下后动脉,基底动脉发出小脑下前动脉,迷路动脉,脑桥动脉和
小脑上动脉。
70.简述坐骨神经走行和分支。
走行: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经股骨
大转子与坐骨大结节连线中点稍内侧降至股后,与股二头肌长头深
面下行到达胭窝。
分支:一般在胴窝上角附近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
在股后部发出肌支支配大腿后群诸肌,发关节支到膝关节。
71.简述经过眶上裂进出颅的结构
1)动眼神经经眶上裂入眶分为上下两支,上支支配上直肌和
提上睑肌,下肢支配下直肌。
2)滑车神经于中脑背面出脑,绕大脑脚向前传入海绵窦外侧
壁,经眶上裂,越过提上睑肌,向前内行,自上面进入并支配上斜
肌。
3)三叉神经的额神经,在提上睑肌上方前行,至眶上裂出眶,
移行为脏上神经。
4)展神经起自脑桥的展神经核,从脑桥沟中部出核,前行至
颗骨部尖端处入海绵窦,出窦后在经眶上裂入眶,自内侧进入外直
肌,支配此肌。神经
72,简述经过颈静脉孔进出颅的结构有哪些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73.简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表现
(1)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①骨骼肌瘫痪,肌张力增高,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这是由于
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消失造成的;
②瘫痪的骨骼肌早期不萎缩,这是由于此肌并未失去直接的神
经支配;
③瘫痪部位深反射亢进(因失去高级控制),浅反射减弱或消
失(因锥体系的完整性被破坏);
④瘫痪一侧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阳性,这是由于锥体
束被破坏所致。
(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①骨骼肌瘫痪,肌张力低下,称弛缓性瘫痪或软瘫,这是由于
骨骼肌失去直接的神经支配造成的;
②瘫痪肌明显萎缩,为神经营养作用障碍所致:
③深浅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出现,皆因反射弧中断的缘故。
74.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特征
1)典型的椎骨由椎体和椎弓构成。椎体位于前部,成短柱状,
椎弓位于后部,为一弓形骨板。椎弓向前连于椎体的部分是1对较
细的椎弓根。椎弓缘形成切迹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
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椎弓的后部扩展变宽为椎弓板。椎弓与椎
体后面围成椎孔。推弓板上有7个突起,横突1对,关节突2对
(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棘突1个。
2)①颈椎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有横突孔;
第2~6颈椎棘突较短,末端分又;第1颈椎又名寰椎,呈环形,无
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及侧块构成。第2颈椎又名枢
椎,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齿突。第7颈椎又名隆椎,棘突较长,末
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关节突关节面近于水平位。
②胸椎椎体自上向下逐渐增大。椎体侧面后份接近上缘和下
缘处各有一半圆形肋凹,横突末端的前面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
斜向后下方。关节突关节面呈冠状位。
③腰椎椎体粗状,棘突宽厚呈板状,水平后伸。关节突关节
面几呈矢状位.
④舐骨由5块舐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
⑤尾骨由3〜4块尾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
名词解释
1.椎孔:椎弓与椎体后面围成的结构。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横崎,是计
数肋的重要标志。
3.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之间形成的三角形裂
隙。
4.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并连于骼前上棘与
耻骨结节之间的结构。
5.咽峡:腭帆后缘和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结构。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于脐与右骼前上棘连线的
中、外1/3交点。
7.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返折处的每侧呈半环状的结构,
是站立位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多积于此。
8.膀胱三角:位于两个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无论膀胱处
于充盈或空虚时,其黏膜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嬖。
9,子宫峡;宫颈上端短而狭细的部分。非妊娠期长约1cm,妊
娠中后期可达是被拉伸最长的地方,壁变薄,易破裂,
常在此处剖宫取胎。
10.阴道穹:阴道上端宽大呈穹窿状绕子宫颈c在子宫颈阴道部
前、后方的分别叫前穹和后穹,两侧部叫侧穹。阴道后穹最深,精
液多积于此处。
11.静脉角: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
12.掌浅弓:由尺动脉的本干和梯动脉的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
掌腱膜与指浅屈肌腱之见,位置较浅,弓的顶点相当于掌中纹处。
13.掌深弓:由槎动脉的本干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
指屈肌腱的表面,掌深弓位于掌浅弓的近侧,约平腕掌关节处,由
弓的远端部发出3条掌心动脉,沿骨间掌侧肌的表面前行,于234
掌指关节处与指掌侧总动脉吻合。
14.颈动脉小球:是一扁椭圆形、粟粒状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
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它与主动脉小球一样,属化学感受器,
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气分压及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
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或氧分压降低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呼吸
加深、加快。
15.颈动脉窦:为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
窦壁外膜深面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
时,窦壁扩张,血管壁侧压力增加,刺激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
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16.窦房结:位于右心房的界沟上1/3心包脏层深面,呈扁椭圆
形,结的长轴与界沟基本平行,其中央有窦房结动脉通过,在动脉
的周围有许多能产生兴奋的p细胞(起搏细胞)正常的兴奋由窦房
结产生。
17.前房角:眼前房的周缘,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构成虹膜角膜角,
又称前房角。
18.听小骨链:鼓室内有3块听小骨,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锤骨、
砧骨和镣骨,3块听小骨连成听骨链,恰似一个曲折的杠杆系统,
当声波振动鼓膜时,3块听小骨的连续运动使镣骨底在前庭窗上来
回摆动,将声波的振动传入内耳。
19.白质: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多数纤维有髓鞘,呈白色,
称白质。
20.灰质:神经元的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因颜色灰暗,称
灰质。
21.皮质:在脑内,脑表皮呈层配布的灰质又称皮质。
22.髓质:脑深部的白质
23,神经核:在中枢系统中,功能和形态相近的神经元聚集成
的团块
24.网状结构:在中枢系统中,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
有分散的神经元或边界不甚清晰的神经核团这些区域被称为网状结
构
25.硬膜外隙:椎管内面的骨膜与硬脊膜及黄韧带之间的间隙
26.蛛网膜下隙:脊髓蛛网膜内面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
27.终池:脊髓周围的蛛网膜下隙,向上与脑的蛛网膜下隙相通,
向下自脊髓末端至第二能椎平面,其间隙特别扩大,称为终池
28.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
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共同组成。
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故又称
脑底动脉环。
29.神经节:在周围系统中,神经元胞体集聚形成的结构称为神
经节
选择填空参考
1,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骨髓以及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构成。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骨髓分为红骨髓与黄骨髓(5〜6
岁以后,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呈黄色,称为
黄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
2.关节结构(包括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关节的基本结
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
关节唇和滑膜裳
3.椎间连接
①椎体间的连结:相邻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
带相连
②椎弓间的连结:包括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
韧带和关节突关节
4.椎间盘
是牢固连结于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环盘(第1、2颈椎
间除外)椎间盘由中央部的髓核和外周部的纤维环构成。成人有23
个椎间盘。椎间盘脱出常发生在纤维环后外侧薄弱处,腰部多见,
颈部次之。
5,脊柱弯曲
成人脊柱有颈曲、胸曲、腰曲、能曲等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
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舐曲凸
向后。胸曲和舐曲在胚胎时己形成,颈曲和腰曲是生后发育过
程中随着抬头、坐立而相继成。
6,骨盆
由舐骨、尾骨和左右雕骨及其骨
连结构成。人直立时,骨盆向前
倾斜,两侧的骼前上棘和耻骨结
节位于同一冠状面。
7,膈的裂孔
膈有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位于左右膈脚与第12胸椎体之间,有主动脉和
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约平第10胸椎水平,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
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约平第8胸椎水平,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右前上方,
有下腔静脉通过
8.四大关节面:
①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②肘关节:
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的滑车切迹构成Q
肱楼关节:由肱骨小头与梯骨头的关节凹构成。
槎尺近侧关节:由梯骨头环状关节与尺骨的梯切迹构成。
③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牌与胫骨内、外侧牌及陵骨构成。
④儆关节:由髓臼与股骨头构成。
9.胃的形态分部
形态:完全空虚时略呈管状,高度充盈时可成球囊形。
结构:贲门、幽门、胃大弯、胃小弯、角切记(胃角)。
分部:(1)贲门部(2)胃底(3)胃体(4)幽门部。
10.盲结肠特征
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
11.胆汁排出途径
(1)正常状态:
肝分泌胆汁,经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储存。
(2)进食后(尤其进高脂肪食物)
胆汁自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
二指肠腔内。
12.喉软骨及喉腔: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喉软骨中最
大的一个)•环状软骨・(呼吸道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会厌软
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此外还有较小的小角软•契状软骨和麦粒软骨。
喉腔:喉腔是由喉软骨组成的腔隙,上经喉口通过喉咽,下达环状
软骨,下缘续于气管。喉腔粘膜与咽和气管的黏膜想延续。
13.左右主支气管:支气管指由气管分出的各级分支,由气管分
出的第一级分支即左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短粗而
陡直,左主支气管较右主支气管细长而走向倾斜
14.肺的形态:左右肺大部分位于胸腔内,右肺宽而短,左肺窄
而长。肺略呈圆锥形,具有一尖肺尖一底肺底三个面及前后下三
个缘。肺的前缘薄而锐利,左肺前缘下份有一心切迹,后缘圆钝,
下缘也较锐利。
15.壁胸膜的分布:分为四部分,1.肋胸膜:紧贴胸壁内面,前
缘位于胸骨后面,后缘达脊柱两侧。2,隔胸膜:覆盖于隔的上面,
与膈紧密贴连不易剥离,3,纵膈胸膜:贴附于纵膈两侧,近似矢状
位,4.胸膜顶:覆盖肺尖,是肋胸膜和纵膈隐窝向上的延续。
16.喉软骨及喉腔;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喉软骨中最
大的一个)•环状软骨・(呼吸道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会厌软
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此外还有较小的小角软・契状软骨和麦粒软骨。
喉腔:喉腔是由喉软骨组成的腔隙,上经喉口通过喉咽,下达环状
软骨,下缘续于气管。喉腔粘膜与咽和气管的黏膜想延续。左右主
支气管:1.名解:支气管指由气管分出的各级分支,由气管分出的第
一级分支即左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较左主支气管短粗而陡直,
左主支气管较右主支气管细长而走向倾斜
17.肺的形态:左右肺大部分位于胸腔内,右肺宽而短,左肺窄
而长。肺略呈圆锥形,具有一尖肺尖一底肺底三个面及前后下三
个缘。肺的前缘薄而锐利,左肺前缘下份有一心切迹,后缘圆钝,
下缘也较锐利。
18.壁胸膜的分布,分为四部分,①肋胸膜:紧贴胸壁内面,前
缘位于胸骨后面,后缘达脊柱两侧。②隔胸膜:覆盖于隔的上面,
与膈紧密贴连不易剥离③纵膈胸膜:贴附于纵膈两侧,近似矢状位
④胸膜顶:覆盖肺尖,是肋胸膜和纵膈隐窝向上的延续。
19.肾的构造
在肾的冠状切面上,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肾实质,一是尿液
的引流管道,肾实质分为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尿液的引
流管道位于肾窦内!
20.肾的被膜
肾有四层被膜,分别是肌织膜、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①肾皮质表面有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肌织膜,它与肾实
质粘连紧密,不易分离
②脂肪囊为包在纤维囊外周及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对肾起
弹性垫样的保护作用
③纤维囊贴附于肾实质表面的薄而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膜,内
含少量弹性纤维
④肾筋膜来自腹膜外结缔组织,分裹肾上腺及周围的脂肪组织,
包括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
21.男性尿道
男性尿道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止于尿道外口,全长可分为前
列腺部(为尿道穿前列腺的部分)、膜部(为尿道穿尿生殖膈的部分)
和海绵体(为尿道穿过尿道海绵体的部分)
22.输精管
分为四部分1、睾丸部2、精索部3、腹股沟部4、盆部
23.输卵管
由外侧向内侧分为四部分,1、输卵管漏斗,为输卵管外端扩
大的部分,呈漏斗状。2、输卵管壶腹,是输卵管最长的一段。3、
输卵管峡4、输卵管子宫部!
24.子宫
子宫位置,位于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固定装置,主
要有四对韧带,子宫阔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子宫圆韧带:
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子宫主韧带:维持子宫正常的位置使其
不至于向下脱垂,舐子宫韧带:牵引子宫向后上!!!
25.小网膜:连于肝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双层腹膜皱裳,包括
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
26.心腔结构:右心房,是心腔中最靠右侧的部分。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为心脏最靠前部分Q
左心房,左心耳。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下方。
27.心传导系: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
纤维网6
28.心脏动脉: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
29,锁骨下动脉分支: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30.主动脉弓的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31.腹主动脉:于主动脉裂孔处由胸主动脉移行而来,沿脊柱腰
段的左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体下缘分为左、右骼总动脓。腹主动
脉的分支有壁支和脏支。壁支细小,脏支粗大。
1)壁支有:①膈下动脉②腰动脉③舐正中动脉。
2)脏支有:①肾上腺中动脉②肾动脉。
32.腹腔干的分支:
{1}胃左动脉:
(1)食管支
(2)贲门支
(3)胃支
{2}肝总动脉:
(1)肝固有动脉
一①胃右动脉
T②左支
T③右支-胆囊动脉
(2)胃十二指肠动脉
一①胃网膜右动脉
一②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3}脾动脉:
(1)脾支(2)胰支(3)胃短动脉(4)胃后动脉
33.上肢浅静脉:手指的浅静脉在手指背面形成相互吻合的指背
静脉。相邻指背静脉汇合成掌背静脉。它们在手背中部汇合成不同
形式的手背静脉网。在继续向心回流途中,逐渐汇成下列主要的浅
静脉:①头静脉②贵要静脉③肘正中静脉°
34.门静脉:肝门静脉系由肝门静脉及其各级属支组成。
(1)肝门静脉的结构特点①其起始端和分支的末端均与毛细
血管相连②肝门静脉及其属支内缺乏功能性的静脉瓣,因此,肝门
静脉压力过高时,血液易发生逆流。
(2)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①肠系膜上静脉②脾静脉③肠系膜
下静脉④胃左静脉⑤胃右静脉⑥胆囊静脉⑦附脐静脉
35.眼球壁:可分为纤维膜(外膜),血管膜(中膜),视网膜
(内膜)。纤维膜包括角膜,巩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
膜;视网膜包括虹膜部,睫状体部,合称为盲部,脉络膜部,也称
为视部。
36.眼球内容物:晶状体,玻璃体,房水
37,鼓室:鼓室壁;上壁;盖壁
下壁:颈静脉壁
前壁:颈动脉壁
后壁:乳突壁
外侧壁:鼓膜壁
内侧壁:迷路壁
听小骨:锤骨,砧骨,镣骨
内耳迷路分部及感受器: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
膜迷路: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
位觉感受器(直线,变速):椭圆囊斑,球囊斑
位觉感受器(旋转):壶腹崎
听觉感受器:螺旋器,又称Corti器
38.纹状体
定义: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有内囊纤维穿过,在水平切面上呈
灰白质相间的纹理,所以两核合称为纹状体。
构成:新纹状体一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旧纹状体一豆状核的
苍白球
39.内囊
定义: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是由投射纤维构
成的白质板。
构成:内囊前肢一位于豆状核和尾状核之间内囊后肢一位于豆
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主要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
和听辐射等通过,内囊膝T位于前、后肢汇合处,有皮质核束通过
三偏:若内囊后肢损伤,伤及丘脑中央辐射和皮质脊髓束,可
导致对侧半身感觉
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伤及视辐射,可引起双眼对侧半视野同
向偏盲。
40.①第I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特点:
上下颠倒,但是头部为正。左右交叉。身体各部分投影区大小只取
决于功能的复杂性和复杂程度。
②第I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特点:
上下颠倒,但是头部为正。左右交叉。身体各部分投影区大
41.臂丛主要分支: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
尺神经、梯神经、腋神经
42.坐骨神经: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经,在胭窝上角附近分为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2终支。坐骨神经在股后部发出肌支支配大腿后
群诸肌,发关节支到膝关节。腓总神经分为腓深神经、腓浅神经
和腓肠外侧皮神经
43.脑神经连脑出颅部位:
顺序及神经出入颅纤维分布损伤后主要表
名称根出部位成分现
入脑
部位
I嗅神嗅球筛孔内脏鼻腔嗅粘膜嗅觉障碍
经感觉
II视神视交视神经躯体眼球视网膜视觉障碍
经叉管感觉
III动眼中脑眶上裂躯体上、下、内直眼外斜视,上
神经脚间运动肌,下斜肌,睑下垂
窝上睑提肌
内脏瞳孔括约肌、对光反射消失
运动睫状肌
(副
交
感)
w滑车中脑眶上裂躯体上斜肌眼不能向外下
神经下丘运动斜视
下方
V三叉脑桥眼神躯体头面部皮肤、面部感觉障
神经基底经:眶感觉口腔、鼻腔粘碍,角膜反射
部与上裂膜、牙及牙消失
小脑上颌神龈、眼球及舌
中脚经;圆前2/3粘膜
交界孔躯体咀嚼肌、下颌咀嚼肌瘫痪,
处下颌神运动舌骨肌、二腹张口时下颌偏
经:卵肌前腹向患侧
圆孔
VI展神延髓眶上裂躯体外直肌眼内斜视
经脑桥运动
沟中
部
vn面神延髓内耳门躯体面部表情肌、额纹消失,眼
经脑桥—内耳运动颈阔肌、茎突不能闭合,口
沟外道一面舌骨肌、二腹角歪向健侧,
侧部神经管肌后腹鼻唇沟变浅
一茎乳内脏泪腺、下颌下分泌障碍
孔运动腺、舌下腺及
(副鼻腔和腭腺体
交
感)
内脏舌前2/3味蕾味觉障碍
感觉
vni前延髓内耳门躯体半规管壶腹眩晕,眼球震
前庭脑桥一内耳感觉崎、球囊斑及颤等
庭神沟外道椭圆囊斑
蜗经侧部
神蜗螺旋器听力障碍
经神
经
IX舌咽延髓颈静脉躯体茎突咽肌
神经橄榄孔运动
后沟内脏腮腺分泌障碍
上部运动
(副
交
感)
内脏咽、鼓室、软咽与舌后1/3
感觉腭、舌后1/3感觉障碍,咽
的粘膜、舌后反射消失,舌
1/3味蕾、颈动后1/3味觉障
脉窦、颈动脉碍
小球
X迷走延髓颈静脉内脏心肌、胸腹腔心动过速,内
神经橄榄孔运动脏器的平滑肌脏运动障碍,
后沟(副和腺体腺体分泌障碍
中部交
感)
躯体咽喉肌发音嘶哑,发
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