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_第1页
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_第2页
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_第3页
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_第4页
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管理信息化价值

评估体系

目录

定位目标和要求......................................................4

二.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模型............................................5

2.1评估模型架构............................................5

2.1.1管理信息化应用价值度量模型....................................5

2.1.2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6

2.1.2.1评估模型..................................................6

2.1.2.2评估内容结构.............................................8

2.1.3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9

2.1.3.1评估模型..................................................9

2.1.3.2评估内容结构.............................................10

2.1.4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估.....................................11

2.1.4.1评估模型.................................................11

2.1.4.2评估内容结构.............................................12

2.1.5企业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13

2.2评估指标体系设置...............................................14

2.2.1设计思想与指标设计原则......................................14

2.2.2指标内容结构.................................................15

2.2.3指标层次结构...............................................19

2.2.4指标体系权重设置............................................20

三.指标说明与指标测量内容...........................................23

3.1管理信息化应用基础评估指标...................................23

3.2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指标...................................27

3.3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指标...................................44

3.4信息采集与评分.................................................56

3.4.1信息采集............................................56

3.4.2问卷设计及评分.........................................57

3.4.2.1问卷设计.................................................57

3.4.2.2评分办法.................................................57

3.4.2.3测评计分.................................................57

四.管理信息化评估判定方法...........................................59

4.1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59

4.1.1应用程度评估等级划分.........................................59

4.1.2应用程度等级判定..............................................60

4.2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61

4.2.1应用效果评估等级划分.........................................61

4.2.2应用效果等级判定..............................................62

4.3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估........................................64

4.3.1应用水平评估框架............................................64

4.3.2应用水平评估等级划分........................................64

4.3.3应用水平等级判定............................................65

五.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化评估...........................................66

5.1集团企业评估模型...............................................66

5.2集团信息化应用评估内容..................................67

5.3集团企业评估指标体系....................................68

5.4指标说明与指标测量内容..................................70

5.4.1集团信息化应用基础指标.......................................70

5.4.2集团信息化应用程度指标.......................................73

5.4.3集团信息化应用效果指标.......................................79

5.5集团企业评估方法........................................88

5.5.1调查与问卷...................................................88

5.5.2评估等级的判定方法...........................................88

5.5.2.1集团信息化总体水平评估..................................89

5.5.2.2集团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89

5.5.2.3集团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89

【主要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标准版-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调查问卷与使用说明错误!未定义书

签。

附录B:集团版-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调查问卷与使用说明错误!未定义书

签。

一.定位目标和要求

编制企业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开展企业信息化项目评估,

是在国家部署的“两化融合”战略大背景下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企

业管理信息化是两化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业务模式创

新、管理优化和管理创新、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国资委、

工信部及部分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就企业两化融合开展了评估工作。

作为管理信息化领导厂商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

广泛的用户基础,应该在推动企业两化融合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目标定位确立为:

1.遵循工信部的“两化融合”评估规范,侧重于企业管理信息化

的价值评估,突出信息化在业务融合和管理融合方面的应用。

注重信息化与企业业务的融合以促进业务创新,注重信息化与

企业管理的融合以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引领企业的管理信息

化的健康发展;

2.以服务于企业为宗旨,贯彻客户化经营理念。通过评估咨询为

企业指明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提供信息化建设系统规划、咨询

服务,通过信息化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

3.通过开展信息化评估,达到“以评促建”目的,建立信息化项

目的实施规范。以企业信息化评估体系为参照,指导项目的实

施工作,规范项目的实施内容,明确项目的实施目标。

4.通过开展信息化评估,达到“以评促研”目的,促进产品的研

发工作。信息化项目评估过程同时也是系统的从企业获取管理

需求、掌握企业在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要求的过程,把

来自客户方面的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思想转变为研发的创

新产品模型,促进新产品研发工作。

二.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模型

2.1评估模型架构

2.1.1管理信息化应用价值度量模型

建立评估模型的基本思想在于:基于这个模型,可以通过对相关

要素的度量来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价值进行检验评估,并用于业务研

究和工作改进、肯定成果和找出缺陷并指明发展的方向,使之不断趋

近于理想的目标;

评估模型作为测度工具应该能够客观地评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

现实状况,合理地给出从低到高的水平度量,明确每一级次的提升需

要改进的工作,希望通过对管理信息化的评估达到不断提高企业应用

水平和提高管理绩效的目的。

管理信息化价值度量模型:

管理信息化价值度量模型

能力和应用效果提升

对管理信息化价值的度量通过两个维度的评估来确定,即管理信

息化应用程度和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两个维度来评估。信息化应用程

度是从信息化在企业管理各个职能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评估,通过信

息化对管理的覆盖度来全面评估信息化的应用程度;信息化应用效果

是对信息化在业务效率提高、能力提升以及效益提高方面进行评估,

以评估企业通过信息化对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和经济效益提高所带来

的实实在在的效果;最后通过综合判定方法来最终确定管理信息化价

值的综合评估等级。

2.1.2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

2.1.2.1评估模型

应用程度是指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是反映信息化应

用的领域覆盖面;深度是反映具体领域由初级的信息存储到业务处

理,由单项业务应用到跨业务集成应用。业务上的由浅入深、由低级

到高级的应用;管理上的由作业层到管理控制层,再到战略管理层的

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其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符合

“沙堆模型”①,即深度应用是以广度应用为基础的。按我国企业信

息化进程的客观情况,存在着阶段跃升的规律:即单项应用阶段、业

务集成阶段和协同应用阶段的逐级跃升阶段,每一阶段向更高一阶段

的跃升时,都有着在该阶段上应用的自然积累过程。按照这一信息化

发展的规律性,对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的评估就分别从“管理信息化

基础、单项业务应用、业务集成应用、协同应用创新”几个方面展开,

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构建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模型

(见下图)。

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

管理信息化基础单项业务应用业务集成应用协同集成创新

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

协同与创新阶段

业务集成阶段

起步与单项业

务应用阶段

应用覆盖

®沙堆底面积代表广度,沙堆的高表示深度,只有沙堆底面积扩大后才能够在广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朝

高度发展。反之则不然。

这一评估模型能较好的揭示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和基本的

演进规律,说明应用广度和应用深度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2.1.2.2评估内容结构

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评估内容结构:

信息化基础:可分为管理基础、技术基础两个方面的内容。

单项应用:单项应用可划分为业务、产品、管理三个维度。

单项应用

三个维度的单项应用:

1.业务应用,供应链物流、

业务层、操作层业务

2.有关产品设计、制造、服

务等管理营运

3.管理层应用,财务、昧、

质量、能源环保等

产必维企业管理维

业务集成应用:划分为三个方面的集成应用。

业务集成

三个方面的集成应用:

1.管理与业务、簪理与控制

等的集成;

2.产品设计与生产制造的集

成;

3.供应链业务(产供销)集

产品维企业管理维成;

协同应用:指企业间的协同应用,也划分为三个方面。

协同应用协同:企亚间协同应用

三个方面的协同应用:

1.产业链企业间协同,协同

制造等;

2.产品研发悔同,创新发展

模式建立:

产品维'企业管理维3.集团成员企业间的协同应

用:

从单项应用到集成应用,再到协同应用反映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

设的客观进程,也是信息化发展从初级阶段的简单应用到高级阶段的

深入应用发展规律。

2.1.3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

2.1.3.1评估模型

信息化与业务和管理融合的最终目是获得价值,实际上信息化最

大的价值在于信息化通过与业务融合、管理融合而内化为企业的经营

能力和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管理转型升级。这种因果关系是确定的,

但在具体量化上却常常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相关性为基础选用

以下四个方面来来评估。

效率的提图;

能力增强和管理提升;

经济效益提高;

社会效益提高。

效率提高、能力增强与管理提升,又都对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间

接作用,前二者与后者的因果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基于此,便有以下

评估模型(见下图)。

能力

堰强应用效果评估

业务与管

理创新

能力增

强和管

理提升

效率

提图

同时,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效率提高、能力增强管理提升、业务

和管理创新,与信息化应用内容层面的单项应用、业务集成应用和协

同应用之间,分别存在着内在的对应关系。即:一般来说,单项应用

带来的只是效率的提高;集成应用能显著带来能力的增强和管理的提

升,同时也是信息化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阶段;而协同应用阶段是更

高级别的管理突破,在跨企业应用与产业链协同的基础上实现业务集

群和企业生态链级别的管理创新,并带来更加显著经济效益。

2.1.3.2评估内容结构

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的内容结构:

管理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

效率提高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效率提高:单项应用和单部门应用主要带来的是自身效率的提

高。影响的只是部门内的局部效率,对部门之外的企业层面的经济效

益贡献一般无法体现出来;

能力增强和管理提升:到了业务集成阶段,要进行业务间的数据

共享和集成、并需要建立跨部门业务流程和业务集成,这就必然涉及

到流程优化和改变业务模式,企业才能从信息能释放和全面业务集成

优化中得到能力的增强和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

经济效益提高:是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全局业务效率的提高、能

力的增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对这一效果的评

估是通过信息化前后综合对比分析进行的。选取如劳动生产率提高、

企业整个供应链的资金周转加快、产能均衡成本降低等与信息化应用

有密切相关的指标来测量,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社会效益提高:综合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水平的提高程度。

2.1.4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评估

2.1.4.1评估模型

管理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评估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初级水平、

中级水平、高级水平和卓越水平四个等级。

管嚼泮管理信息化总体水平评估

A级

总体卓越

>y3%水平

B级

总体高级

水平

>y2%

c级

总体中级

水平

>y1%D级

总体初级

水平

A管理信息化应用

得分率

o>xl%>x2%>X3%

2.1.4.2评估内容结构

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评估总体上从管理信息化应用、管理信息化

效果、管理信息化总体水平等三个方面进行。首先从信息化应用和信

息化效果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评估信息化对企业关键业务的覆盖

情况、达到的应用程度,反映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处于什么阶段;

另一方面,对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成效评估,反映通过信息化对企业管

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贡献程度;最后,基于上述两方

面的评估数据,再对一个企业在管理信息化上的总体水平给予综合判

定,得出管理信息化水平的评估结论。

三方面的关系:信息化应用程度和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是两个独

立互斥的评估维度,而信息化总体水平的评估是在应用和效果的基础

上进行的综合评估。

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等级判定:总体水平等级的每一级要划定信息

化应用得分率标准和信息化效果得分率标准,并经过相关合理性和逻

辑分析来最终判定总体水平的等级。

2.1.5企业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

基于以上综合评估模型,来构架企业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如

下:

管理信息化价值评估体系

以下就指标体系与测量方法、评估等级设置和判定方法两大部分

内容分别展开说明。

2.2评估指标体系设置

2.2.1设计思想与指标设计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估的基础,同时对正确引导和促进企业信

息化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指标设计中结合了对我国企业

管理信息化实践经验,提炼的指标能够说明和反映国内企业信息化发

展进程和阶段跃升规律。

在指标设计的技术层面上,尽量选取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全面的情

况,为此,所选指标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必要的新指标应定义明

确,便于数据采集。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

以在内容上拓展。着重把握了以下方面:

指标结构的严谨性。基于上述评估模型来安排指标结构。从信息

化基础、信息化应用程度和信息化应用效果三个维度进行指标设置,

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指标覆盖。能够全面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状况,指标设置

考虑到各业务领域、各业务层面的信息化应用,有良好的覆盖性。

指标独立性。评估指标之间不存在包容和交叉关系,具有独立性。

可操作性。指标含义准确,信息采集方便,追求有效务实。

可测度性。选择评估指标遵循可测度原则。指标可以是定量的,

或者是定性的,但这些指标的数据与信息必须是能度量和界定的。

内在平衡性。对于代表企业管理某个领域改善的衡量因素,原则

上只选取一个指标来进行衡量,即指标数据所体现的内涵不重复。另

外,从效率与控制上考虑平衡,因为缺乏控制的高效率往往带来很大

的风险,也就是说信息化需要遵循大量的约束条件,这些控制机制的

实现是与效率提升并存的,否则效率提升无意义。

可扩展性。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随着实践的积累和经验的不断丰

富,能够方便的进行适时调整和修订,以便不断的充实完善。

2.2.2指标内容结构

根据管理企业信息化评估内容要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管理信

息化基础,管理信息化应用和管理信息化效果三部分。对一个企业管

理信息化现状的评估,需要从不同维度上进行指标测度,获得有关信

息化应用和效果方面详细的数据,然后才能够全面的从总体上确认企

业信息化达到的综合水平。考虑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和进步,通

过信息化评估不仅能够衡量当前的水平,又能引领企业管理信息化向

深入发展,指标体系对内容又必须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的考虑,使得

它能够给企业指明发展的路径。

在整个评估体系中,指标体系内容结构在确定之后应该保持相对

稳定。

第一部分:管理信息化基础

信息化要融合于企业管理并内化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需要有

很好的基础,这包括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两个方面。组织基础包括组

织结构及内涵的管理流程、组织制度及内涵的组织能力;技术基础是

指信息技术以及企业运营所需要的技术要素。管理信息化基础部分以

重点评估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组织基础、管理基础、技术设施基

础等情况,总的包括6个方面的评估内容。

(一)信息化组织与规划:评估企业的信息化组织建设、机构设置、

管理信息化人员、信息化规划的具体情况。组织和人员情况反映企业

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组织和人力资源方面对持续推进信息化的保障条

件;信息化规划,评估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战略规划制订与实施情况,

信息化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规划分年度的滚动和执行情况等。

(二)网络平台: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尤其是评估

能够体现当前信息技术方面的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等设

施的基本情况。因为这些都是现代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应用部署上的基

础条件。

(三)支撑技术:有关系统平台可扩展性、平台对流程配置支持、应

用集成方式等。

(四)管理基础:这是针对有关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管理基础现

状的详细评估,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基础数据、

编码体系、信息共享等情况。评估企业IT与管理模式的适应情况,

包括企业基础管理,信息资源的获取、整合和集中管理情况。还有涉

及到与信息化相关的定额标准、生产原始记录、各种计量标准、标准

化制度、统一编码体系、物料/产品/人员/基础数据完备性等情况。

通过这些内容能够评估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基础管理水平。

(五)信息安全:企业在防病毒管理方面的情况,防病毒安全保障措

施。企业在数据安全措施方面的建设情况,保障体系;企业管理信息

系统在身份认证安全性方面的措施,保障体系等。

(六)资金投入:评估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从管理信息化建设

的角度评估,对当前连续三年企业用于管理信息化资金总投入、当前

连续三年来企业开展管理咨询与培训的资金总投入等作为评估的重

点要素。

第二部分:管理信息化应用

对信息化应用从广度和深度进行全面评估。首先,从覆盖面上,

评估企业信息化对总体业务的覆盖状况,那些业务领域实现了信息

化,应用了哪些系统,覆盖企业哪些部门,从应用的广度方面进行具

体评估;其二,从应用的深度方面评估信息化的水平,是否充分发挥

了信息系统的作用,信息资源得到跨业务和跨组织的集成应用;然后,

更高级别的综合应用,通过信息化实现综合创新满足企业发展和业务

模式变革的需要,来评估信息化达到的综合水平的高度;再进一步,

衡量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产业链协同应用等情况。这些方面的协同与

创新水平能否满足企业发展和业务模式创新的需求等。管理信息化应

用部分的评估包括3个主要方面。

(七)单项业务应用:从企业研发设计管理和产品数据管理、生产管

理、生产制造、物料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管理、财

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些基本应用,再到商业智能、电子商务等层

面等综合应用等,以评估企业信息化对各领域主要业务的覆盖面情

况。

(A)业务集成应用:业务集成应用是在单项业务应用的基础上,在

企业内跨业务领域和跨组织的综合集成应用,主要内容包括ERP与

研发设计集成应用、业务与财务集成应用、ERP与MES集成应用、ERP

与BI集成应用、ERP与控制系统集成应用、ERP与其它系统集成等应

用,同时评估在集成应用中所涉及的业务流程优化重组等管理层面的

改进情况。

(九)协同集成创新: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较高阶段,企业与产业链

信息协同、资源协同、合作伙伴业务协同、客户协同等模式的出现,

信息技术在其推动企业业务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对协同效应的评估,把企业业务协同与信息集成、产业链业务协同与

信息集成、企业管理模式优化重组等作为管理信息化的重点评估要

素。

第三部分:管理信息化效果

管理信息化效果评估是应用价值的量化评估,通过效果评估衡量

管理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贡献度。

管理信息化的效果体现在通过信息化而产生的效率提高、能力增

强和管理提升、效益提高等,评估的难点集中在信息化效益的评估方

法上,尤其是对间接效益的准确评估成为了最大的难点。在评估内容

安排上把效率提高、能力增强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三个方面作为主要的评估要素。

(十)效率提高:各种业务效率的提高,各种业务应用信息化都会带

来直接效率的提高。

(十一)能力增强与管理水平提升:评估信息化带来给企业在业务能

力和管理能力以及使总体的管理水平提升的量化测评。能力增强体现

在信息资源能力的释放使得原来不能做和做不到事先在可以做了,延

伸管理空间和改变了管理模式,使得管理能力大大增强;体现管理水

平提升的方面包括信息准确率、主要业务处理速率、主要计划准确率、

全面预算准确率、市场预测准确率、客户满意度率、员工胜任岗位比

率等,以及体现集成应用成效的管理模式优化重组率、业务流程优化

重组率等方面;

(十二)经济效益:体现经济效益的可用连续三年产品销售增长率、

连续三年产品利润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主营销

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供应链存货周转率、

信息化项目投资利润率等效率指标来评判;

(十三)社会效益:社会效益评估可用企业的百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

比率、社会贡献率来评判对社会效益的贡献度。

2.2.3指标层次结构

指标体系分多层结构,自顶向下逐层细化,指标层次分为三级:

三个一级指标:按上述评估内容结构的三个部分设置为三个一级

指标;

三个层级划分:指标体系共分成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三个层次。三级指标为底层指标。

底层指标包含若干项评分采集项。底层指标的评分值为直接采集

得分。三级指标,即底层分值的计算,以百分制来评分,每项指标按

评分区间从低到高的得分区间为[0T00]。

2.2.4指标体系权重设置

指标的权重设计方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理论(AHP,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

采用主观赋权法进行权重设置。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

系统分析方法,是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

够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互结合起来,把系统整体清晰地分解为

层次化、数量化表达。

具体权重的确定,借鉴了国家工信部、国资委、中国机械联合会

及各省市等关于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资料作为参考。

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及权重设置表:

一级指标权权权底层分

二级指标(12)三级指标(100)

(3)重%重%重%值

1、组织20%[0-100]

(一)信息化组

20%2、规划50%[0-100]

织与规划

3、人员30%[0-100]

1、网络设施20%[0-100]

(二)网络平台10%2、公司网站30%[0-100]

3、数据中心50%[0-100]

1、平台可扩展性35%[0-100]

信息化基

25%(三)支撑技术15%2、平台对流程配置支持35%[0-100]

3、应用集成方式30%[0-100]

1、企业战略10%[0-100]

2、管理模式20%[0-100]

3、业务流程20%[0-100]

(四)管理基础35%

4、基础数据20%[0-100]

5、编码体系20%[0-100]

6、管理体系文件10%[0-100]

一级指标权权权底层分

二级指标(12)三级指标(100)

(3)重%重外重%值

1、防病毒30%[0-100]

2、数据安全性30%[0-100]

(五)信息安全10%

3、身份认证安全性30%[0-100]

4、其它安全10%[0-100]

1、三年的总投入占收入比重40%[0-100]

(六)资金投入10%

2、咨询、规划、培训占比重60%[0-100]

1、研发设计管理9%[0-100]

2、生产管理9%[0-100]

3、生产制造9%[0-100]

4、采购管理5%[0-100]

5、销售管理5%[0-100]

6、仓库管理5%[0-100]

7、财务管理5%[0-100]

9、质量管理5%[0-100]

(七)单项业务10、售后服务5%[0-100]

30%

应用11、设备管理2%[0-100]

12、能源管理2%[0-100]

13、环保管理2%[0-100]

14、安全管理2%[0-100]

15、项目管理8%[0-100]

信息化应

45%16、办公协同5%[0-100]

用程度

17、电子商务应用8%[0-100]

18、商业智能应用8%[0-100]

19、EPM绩效管理6%[0-100]

1、ERP与研发设计集成25%[0-100]

2、业务与财务集成应用25%[0-100]

3、ERP与MES集成应用10%[0-100]

(A)业务集成

40%4、ERP与BI集成应用10%[0-100]

应用

5、ERP与控制系统集成应用5%[0-100]

6、ERP与其它系统集成应用5%[0-100]

7、业务流程优化重组20%[0-100]

1、与供应商协同40%[0-100]

(九)协同集成2、与外协厂商协同20%[0-100]

30%

创新3、与三方物流协同10%[0-100]

4、与客户协同(制造行业)30%[0-100]

(十)效率提高

1、提高计划编制准确率4%[0-100]

信息化效2、缩短计划编制周期4%[0-100]

30%一生产效率25%

果3、缩短生产周期4%[0-100]

4、提高生产作业调度效率4%[0-100]

一采购效率5、提高采购计划准确率4%[0-100]

一级指标权权权底层分

二级指标(12)三级指标(100)

(3)重%重外重%值

6、缩短采购计划编制周期4%[0-100]

7、提高供应商的供货准确率3%[0-100]

8、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率3%[0-100]

一库存管理9、提高库存盘点速率3%[0-100]

效率10、提高库存盘点准确率3%[0-100]

11、提高零部件配套率3%[0-100]

12、缩短销售计划编制时间3%[0-100]

13、提高销售计划准确率3%[0-100]

14、提高日常订单处理效率3%[0-100]

一市场与销

15、提高日常订单处理准确

售效率3%[0-100]

16、提高销售结算准确率3%[0-100]

17、缩短产品提货时间3%[0-100]

18、缩短财务报告时间3%[0-100]

19、缩短成本核算时间3%[0-100]

一财务与成20、缩短预算编制时间3%[0-100]

本计算21、提高财务报告准确性3%[0-100]

22、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3%[0-100]

23、提高预算编制准确性3%[0-100]

24、提高客户保有率3%[0-100]

一客户服务25、缩短客户异议处理时间3%[0-100]

26、减少客户异议次数3%[0-100]

27、提高关键设备利用率3%[0-100]

一设备管理28、提高设备检修计划执行

3%[0-100]

准确率

—人力资源29、缩短薪资计算发放时间3%[0-100]

1、全员劳动生产率15%[0-100]

2、工业增加值率15%[0-100]

3,主营销售利润率15%[0-100]

4、流动资产周转率15%[0-100]

5、成本降低率15%[0-100]

6、供应链存货周转率15%[0-100]

(十一)经济效7、降低管理费用10%[0-100]

25%

益1、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10%[0-100]

2、提高企业决策支持能力10%[0-100]

3、提高企业生产能力10%[0-100]

4、优化重组企业管理模式比

10%[0-100]

5、优化重组企业业务流程比

10%[0-100]

一级指标权权权底层分

二级指标(12)三级指标(100)

(3)重%重外重%值

6、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岗

10%[0-100]

位比率

7、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10%[0-100]

8、提高市场预测准确率5%[0-100]

9、提高全面预算准确率10%[0-100]

10>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10%[0-100]

11、提高客户满意度比率5%[0-100]

1、社会贡献率50%[0-100]

(十二)社会效

10%2、百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比

益50%[0-100]

三.指标说明与指标测量内容

3.1管理信息化应用基础评估指标

管理信息化基础评估指标测量内容说明:

二级三级指标指标定义描述指标测量内容

1、组织形式:信息化主管领导的层

级;信息化相关组织的设置;

指企业在信息化方2、组织类型:信息化专职(责任)

面的组织设置、职能部门的职能定位;

1、组织

体系建设等现状水3、是否有CIO设置:首席信息官

平。(CIO)的职责定位;

4、信息化制度:制度建设与执行情

1、规划层次: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

(一)信息化信息化专项规划纳入企业总体规

信息化相关规划的

组织与规划戈U;

制订情况、战略一致

2、有无规划:信息化专项规划。

2,规划性、内容覆盖、滚动

3、规划深度,包括目标效果-内容

和调整情况

范围-技术路线-预算-执行策略

以及执行水平。

4、规划执行:信息化年度计划与滚

动执行、业务发展中的落实情况;

企业信息化的人员

基础,专职人员队伍1、企业人员IT培训

3、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