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点_第1页
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点_第2页
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点_第3页
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短文二篇》知识点《答谢中书书》一、全文展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三、作品梗概《答谢中书书》:本文是陶弘景回复谢征的一封回信。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绘山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正是如此。四、主题概述本文以清新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五、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萎靡。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今义:和。(二)一词多义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三)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作动词,坠落)(四)重要虚词1.实是欲界之仙都(助词,的)2.未复有能与其者(代词,这种)六、鉴赏品读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五色交辉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

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5.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七、全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记承天寺夜游》一、全文展示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作品梗概《记承天寺夜游》: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此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做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四、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月色作生动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逆境中感慨深微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和坦荡旷达的人生态度。五、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念无与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但是。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二)一词多义相与步于中庭(和,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三)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四)重要虚词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副词,于是,就)2.怀民亦未寝(副词,也)3.相与步于中庭(介词,在)(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中庭相与步”。)六、鉴赏品读1.联系背景说说苏轼为何要夜游?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2.作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写月色?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运用比喻,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澄澈清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3.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趁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七、全文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