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三综合运用必备知识,提升解题关键能力——学、用、练,突破高考瓶颈
熟悉“四层”要求,知道高考“考什么”
关键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学科素养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题型一文言断句——抓住5标志,思考5角度文言断句是考查考生能否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就成了评判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不当,意味着没有读懂文意,不知道文章说了些什么,或理解偏颇错误。因此,读懂文章、把握大意是断句的前提。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某类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是相对固定的,可以根据词语的词性以及组合情况断句;最为明显的是文言虚词,可根据其在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语气作为断句的标志。值得提醒的是,高考给定的断句题,一定有疑难处,且在易混处设误,断句时要注意瞻前顾后,语意断句和标志断句相结合。【知识图解】一、抓住5标志,细心来断句文言文的断句关键在于“两要”:一要注重积累词义、语法、音韵以及古代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二要多读古书,多掌握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句读练习。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以下五种标志:
标志一名(代)词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名词常作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即练即悟】1.下面的短文有9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刻削eq\x(A)之道eq\x(B)鼻莫eq\x(C)如大eq\x(D)目莫eq\x(E)如小eq\x(F)鼻大可小eq\x(G)小不可eq\x(H)大eq\x(I)也eq\x(J)目小可大eq\x(K)大不可eq\x(L)小也eq\x(M)举事亦然eq\x(N)为其后可复eq\x(O)者也eq\x(P)则事eq\x(Q)寡败矣。标志二对话、引文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即练即悟】2.下面的短文有17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或eq\x(A)谓eq\x(B)郊岛eq\x(C)谁贫eq\x(D)曰eq\x(E)岛为甚也eq\x(F)曰eq\x(G)何以eq\x(H)知之eq\x(I)以其eq\x(J)诗知之eq\x(K)郊曰eq\x(L)种稻耕eq\x(M)白水eq\x(N)负薪斫eq\x(O)青山eq\x(P)岛曰eq\x(Q)市中eq\x(R)有樵山eq\x(S)客舍寒无烟eq\x(T)井底eq\x(U)有甘泉eq\x(V)釜中尝苦干eq\x(W)孟氏薪米自足eq\x(X)而岛家俱无eq\x(Y)以是知之耳。标志三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在文言文中,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为此我们借助虚词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类虚词:虚词类别及断句方法常见典型虚词句首发语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句首时间词——常居句首,其前一般断开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足以、何以、然则【即练即悟】3.下面的短文有11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史官曰eq\x(A)交友之道eq\x(B)难矣eq\x(C)人当意气eq\x(D)相得时eq\x(E)以身相许eq\x(F)若无难事eq\x(G)至事变势eq\x(H)穷eq\x(I)不能蹈eq\x(J)其所言而背去多矣eq\x(K)况既死eq\x(L)而能养其亲乎eq\x(M)吾观杜环事eq\x(N)虽古所称义烈之士eq\x(O)何以过eq\x(P)而世俗eq\x(Q)恒谓今人不逮古人eq\x(R)不亦诬eq\x(S)天下士人哉。标志四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此外,文言文中常常会碰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即练即悟】4.下面的短文有13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人不得eq\x(A)则非其上也eq\x(B)不得eq\x(C)而非其上eq\x(D)者eq\x(E)非也eq\x(F)为民上eq\x(G)而不与民同乐者eq\x(H)亦非也eq\x(I)乐民之乐eq\x(J)者eq\x(K)民亦乐其乐eq\x(L)忧民之忧者eq\x(M)民亦忧eq\x(N)其忧eq\x(O)乐以天下eq\x(P)忧以天下eq\x(Q)然而eq\x(R)不王者eq\x(S)未之有eq\x(T)也。标志五修辞标志、对称结构1.以“顶真”确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2.以“排偶”确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即练即悟】5.下面的短文有10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故师之eq\x(A)教也eq\x(B)不争eq\x(C)轻重尊卑贫富eq\x(D)而争于eq\x(E)道eq\x(F)其人eq\x(G)苟可eq\x(H)其事eq\x(I)无不可eq\x(J)所求尽得eq\x(K)所欲eq\x(L)尽成eq\x(M)此生于得圣人eq\x(N)圣人eq\x(O)生于疾学eq\x(P)不疾学eq\x(Q)而能为魁士名人者eq\x(R)未之尝有也。二、思考5角度,瞻前要顾后角度1分清主谓宾归属判断某一词语是充当前一句的宾语还是后一句的主语,主要看两点:一是准确判断该词的意思,从词义入手;二是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避免断章取义。[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混淆主谓、主宾)公讳某,字某。初任莱州莱阳主簿,会令坐事解去,公署令事,卒以丁夫治河为诸县最。改颍州司法参军,州民药氏为盗,会赦,出入里闾,操弓矢,为民害。有朱氏者,募客二人谋杀之法当死公曰为法所以辅善而禁恶也今杀良民为恶盗报仇岂法意邪乃状列之朱氏得减死改华州司法。(节选自《欧阳修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7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募客二人eq\x(A)谋杀之eq\x(B)法当死eq\x(C)公曰eq\x(D)为法所以辅善eq\x(E)而禁恶也eq\x(F)今杀良民为恶盗eq\x(G)报仇eq\x(H)岂法意邪eq\x(I)乃状列之eq\x(J)朱氏得eq\x(K)减死[自主尝试][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忽略主语承前省略)先生讳复,晋州平阳人也。少举进士不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著《尊王发微》。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6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方其病时eq\x(A)枢密使韩琦言eq\x(B)之天子eq\x(C)选书吏eq\x(D)给纸笔eq\x(E)命其门人祖无择eq\x(F)就其家eq\x(G)得其书十eq\x(H)有五篇eq\x(I)录之藏于秘阁。[自主尝试]角度2掌握重难句式文言语句的常规句式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也经常出现句式倒装的情况,如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而命题人往往会在修饰语的前后归属上做文章,如某个状语到底是前面一个行为的后置状语,还是后一个行为的状语,这就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例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忽略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孔戣,字君严,擢进士第。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拜岭南节度使。南方鬻口为货,掠人为奴婢,戣峻为之禁。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节选自《新唐书·孔戣传》)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8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亲吏得婴儿eq\x(A)于道eq\x(B)收育之eq\x(C)戣论以死eq\x(D)由是闾里eq\x(E)相约eq\x(F)不敢犯eq\x(G)士之斥南不能北归eq\x(H)与有罪之后百余族eq\x(I)才可用eq\x(J)用之eq\x(K)禀无告者eq\x(L)女子eq\x(M)为嫁遣之。[自主尝试][例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不熟悉重点句式)圬[注]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夫。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节选自《圬者王承福传》)[注]圬:泥瓦工人用的抹子;也可用作动词,指抹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5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功大者eq\x(A)其所以自奉也eq\x(B)博eq\x(C)妻与子eq\x(D)皆养eq\x(E)于我者也eq\x(F)吾能eq\x(G)薄eq\x(H)而功小eq\x(I)不有之eq\x(J)可也。[自主尝试]角度3辨清难解词五大断句关键点①句首发语词前一定要断开;②句末语气词后一定要断开;③某人曰后要断开;④对称工整的句子中间要断开;⑤主语不同的动词之间要断开。[例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不熟悉句末语气词)周慎靓王五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司马错请伐蜀,曰:“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王从错计,起兵伐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9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夫eq\x(A)蜀eq\x(B)西僻之国eq\x(C)而戎翟之长eq\x(D)也eq\x(E)有桀纣之乱eq\x(F)以秦攻之eq\x(G)譬如使豺狼eq\x(H)逐群羊eq\x(I)得其地足eq\x(J)以广国eq\x(K)取其财eq\x(L)足以富民eq\x(M)缮兵不伤众eq\x(N)而彼已服焉[自主尝试][例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忽略时间词的独立性)尉迟运,大司空、吴国公纲之子也。建德元年,为右宫正。三年,帝幸云阳宫,又令运以本官兼司武,俄而卫刺王宇文直作乱,率其党袭肃章门,运时偶在门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阖门。直既不得入,乃纵火烧门。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运率留守兵,因其退以击之,直大败而走。(节选自《周书·尉迟运传》)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7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运惧火eq\x(A)尽eq\x(B)直党得进eq\x(C)乃取宫中材木eq\x(D)及床等以益火eq\x(E)更以膏油eq\x(F)灌之eq\x(G)火势转炽eq\x(H)久之eq\x(I)直不得进eq\x(J)乃退[自主尝试]角度4熟悉常考文言修辞在文言文断句过程中,一些句子不能单靠词法、句法知识进行理解,这就要从文言文修辞的角度去确定其词义和句义,进而正确断句。[例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癸巳,书成,上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10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初eq\x(A)上谓监修国史eq\x(B)房玄龄曰eq\x(C)前世史官eq\x(D)所记eq\x(E)皆不令eq\x(F)人主见之eq\x(G)何也eq\x(H)对曰eq\x(I)史官eq\x(J)不虚美eq\x(K)不隐恶eq\x(L)若人主见之eq\x(M)必怒eq\x(N)故不敢献也[自主尝试][例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淳化四年二月,置审官院。初,帝虑中外官吏,清浊混淆,命官考课,号磨勘院。至是,梁鼎上言曰:“《虞书》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三代以还,率由此道。唐有考功之司明考课之令下自簿尉上至宰臣皆岁计功过较定优劣故人思激励绩效著闻五代兵革相继名存实亡且夫今之知州即古之刺史,治状显著者朝廷不知,方略蔑闻者任用如故,大失劝惩之体,浸成苟且之风。”(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9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唐eq\x(A)有考功之司eq\x(B)明考课之令eq\x(C)下自簿尉eq\x(D)上至宰臣eq\x(E)皆岁计功过eq\x(F)较定优劣eq\x(G)故人eq\x(H)思激励eq\x(I)绩效著闻eq\x(J)五代eq\x(K)兵革相继eq\x(L)名存实亡[自主尝试]角度5联系前后文语境文言文阅读有个原则就是“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文言语句一定不能脱离语境。语境可分为内部(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和外部语境(整段文字或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文言语句的意义必须借助这两种语境才能作出准确的推断。[例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上(唐玄宗)将幸东都,以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之。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思勖素贵幸,归,诉于上,上嗟叹良久,益重璟。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广州吏民为宋璟立遗爱碑。璟上言:“臣在州无它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风望自臣始请敕下禁止。”上从之。于是它州皆不敢立。(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5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臣在州eq\x(A)无它异迹eq\x(B)今以臣eq\x(C)光宠eq\x(D)成eq\x(E)彼谄谀eq\x(F)欲革此风eq\x(G)望自臣始eq\x(H)请敕下eq\x(I)禁止。[自主尝试]eq\x(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1)题型二古代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结合,分类强化记忆古代文化常识设题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逐年扩大考查范围,类型涉及更全面,识记和理解难度也在加大。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除掌握一定的解题技法外,更要拓展知识面,注重课下积累,注意三结合:结合文本要锁定该专有名词出现的区域,尽量从语义相关处推断。结合教材遇到专有名词时,要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文化知识词语时,不妨进行生活常态化、共识性话语的联想。【知识图解】学在课内,练在课外古代文化常识在教材中明确了十大类型: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宫室建筑、礼俗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下面课内、课外结合,分点进行训练。一、姓名、称谓1.【学在课内】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寡人之于国也()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竖子不足与谋()④吾不能早用子()⑤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⑥敢以烦执事()⑦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⑧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⑨不敢献。公为我献之()⑩贱妾留空房()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①“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正妻为嫡母,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②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③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号”和“名”词义相近或相反,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④“天圣”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于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有且只有一个年号。()⑤庙号是指皇帝在位时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也用这个庙号。()⑥上辈称呼下辈或者平辈之间称呼时一般直接使用第二人称代词,无尊卑之说,如“尔安敢轻吾射”中的“尔”。()⑦古人自称家人的时候经常带“家”或“舍”,其中“舍”是称呼家中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人,“家”则是称呼家中比自己辈分低或年少的人。()⑧“殿下”是古代对仅次于天子的侯王或皇太子的尊称。()⑨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表示褒奖之意,称之为“谥”或“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⑩“先”表示已故的,是称呼死者的敬辞。如“先考”是对已故母亲的敬称,也称“先君子”。“从”表示堂房亲属。如“从子”是指侄子,“从兄”是指同祖伯叔的儿子而年长于自己的人。()二、官职、科举1.【学在课内】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晋侯秦伯围郑()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③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④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⑤拜为上卿()⑥召有司案图()⑦举孝廉不行()⑧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⑨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⑩下车伊始()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①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兵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兵部尚书。()②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如张衡就曾经“公车特征拜郎中”。()③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④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晋侯”比“秦伯”低一等。()⑤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名称为“三公”。但朝代不同、时期不同,三公之官名称不同,职掌也不同。()⑥“征、辟、任、除、拜、授、迁”都是指任用官员,用法相同。()⑦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⑧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连中三元”。()⑨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三、地理常识1.【学在课内】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沛公居山东时()②沛公欲王关中()③将军战河北()④泰山之阳,汶水西流()⑤游于三辅,因入京师()⑥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⑦然后以六合为家()⑧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⑨一去紫台连朔漠()⑩序八州而朝同列()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①“江河”专指长江、黄河。“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又称“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②“塞外”又名塞北、朔北、漠南,古代指外长城以北,即今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及河北外长城以北一带。()③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④“国”是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⑤有些地方有古称或者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扬州称临安、维扬,杭州称广陵、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⑥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后成为中国的别称。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⑦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东部地区。()⑧淮左,淮水西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西面。()⑨中国五岳,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⑩山东,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四、宗法、礼俗1.【学在课内】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乃朝服,设九宾()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⑤项王、项伯东向坐()⑥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⑦申之以孝悌之义()⑧伏惟启阿母()⑨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⑩哙拜谢,起,立而饮之()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①“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②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中的“祖”就是“祖道”,引申为饯行和送别。()③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纯色全体牲畜和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叫“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④敕,中国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⑤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团圆节日。()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⑦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⑧再拜,再一次行拜礼,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⑨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两国结盟共对外敌,后称两国结盟为“秦晋之好”。()⑩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天子之死称崩,父母之死称见背,佛教徒之死称圆寂,一般人的死称羽化、亡故、谢世等等。()五、天文、历法1.【学在课内】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②岁在癸丑()③七月既望()④徘徊于斗牛之间()⑤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⑥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⑦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⑧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⑨如何四纪为天子()⑩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①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支循环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②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阴历每月初一称“晦”,每月最后一天称“朔”。()③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也就是以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④《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正热。()⑤月亮的别称很多,如金乌、金蟾、玉兔、婵娟等。()⑥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⑦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长的时间。()⑧东曦,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⑨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⑩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不分离。()六、文史、典故1.【学在课内】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②通五经,贯六艺()③为变徵之声()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⑤死当结草()⑥他日趋庭,叨陪鲤对()⑦东隅已逝,桑榆非晚()⑧三径就荒,松菊犹存()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①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③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很多,主要的有:以作者姓名命名,如《李清照集》;以官爵命名,如《范文正公文集》(范仲淹)。()④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⑤五经是《诗》《书》《礼》《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⑥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苏洵的《嘉祐集》、杜牧的《樊川文集》都是以帝王年号命名的。()⑦法书又称法帖,是指人们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有时也以此表示对古代名家墨迹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⑧《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⑨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或陈述某种意见的一种文体。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以及陈说政治的请求和愿望。()⑩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行书也叫“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七、生活、文化1.【学在课内】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乃使其从者衣褐()②江州司马青衫湿()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④把吴钩看了()⑤臣请就汤镬()⑥副有罪,当相坐()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⑧钟鸣鼎食之家()⑨槌床便大怒()⑩布衣之交尚不相欺()2.【练在课外】判断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解说的正误。①刺配:脸上刺了字,发配到远地充军。刺,即黥刑,在罪犯脸部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②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故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如“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就是布衣、麻衣,借指平民。()③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④案,又称食案,是进食用的托盘,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足很矮,古人进食时常“举案齐眉”,以示敬意。()⑤尊、壶、觥、筹、卮、缶,都是古代形状不一的盛酒器。()⑥“席”是跪坐时用的垫子。这是由于最初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坐的时候,比较庄重的坐姿是跪坐。()⑦在周代,马车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根据马的数量,可以对车有不同的称呼:骈就是两匹马拉车,驷就是三匹马拉车。()⑧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⑨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种砍头的刑罚。古代也作为死刑的统称。()⑩古代将上下身分为两件衣服,总称“衣裳”,“衣”和“裳”是两个词,“裳”指上身的衣服,“衣”指下身的衣服,也叫“裙”。()eq\x(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2)
题型三文意的概括分析——用好比对,找准依据概括分析题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写人物、所述事件或观点态度进行的判断或分析。此题有两种设题情况:一是客观选择题,二是主观简答题。客观选择题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往往将错误点放在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词语含义、句间关系的细微变化上,解答时要细加比对;简答题设题角度灵活,可概括,可分析评价,答题时要找准文中依据。【知识图解】用好七个比对,精准做出选择比对文本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一步重点是发现命题人在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语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等方面设置的干扰,解题时用好七个比对角度。一、比对时间——防止时序混乱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搞错。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对应选项比对分析1.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二、比对地点——避免地点错位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对应选项比对分析2.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三、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对应选项比对分析3.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4.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四、比对因果关系——避免因果混乱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间强加因果关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对应选项比对分析5.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配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五、比对增删的范围词或程度词及其他类的词语——避免以偏概全(或遗漏要点)比对一些增删的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看看有无以偏概全或遗漏要点等陷阱。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对应选项比对分析6.(欧阳君)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之饥氓也。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7.先生(指传主朱筠)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六、比对关键词语——避免曲解文意命题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易把握,故要认真、细心比对。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对应选项比对分析8.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所以求一良医而不可得。七、比对添加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比对选项中是否被命题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分析概括是否有误。原文对应选项比对分析9.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eq\a\vs4\al\co1(●)跟踪小测eq\a\vs4\al\co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1.【原文】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题肢】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比对结果:2.【原文】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题肢】吴祐在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比对结果:3.【原文】初,崔日用自言明《左氏春秋》诸侯官族。它日,学士大集,日用折(武)平一曰:“君文章固耐久,若言经,则败绩矣。”时崔湜、张说素知平一该习,劝令酬诘,平一乃请所疑。日用曰:“鲁三桓,郑七穆,奈何?”答曰:“庆父、叔牙、季友,桓三子也……”一坐惊服。平一问日用曰:“公言齐桓公、楚庄王时,诸侯属齐若楚凡几?晋六卿,齐、楚执政几何人?”日用谢曰:“吾不知,君能知乎?”平一条举始末,无留语。日用曰:“吾请北面。”阖坐大笑。【题肢】崔日用在集会时想要折辱武平一,但是不但没有难倒武平一,自己却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出言威胁要找皇帝评理,引来大家的哄笑。比对结果:4.【原文】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题肢】应詹从小多有不幸,十多岁时祖母去世,又遇居所倒塌,但他依然孝性不改,深受世人的肯定。比对结果:eq\x(温馨提示:请完成课时作业3)题型四文言文得分大户——句子翻译翻译是文言文的重头戏,分值高,难度大,失分严重,是一轮复习需要扎实复习的重点之一。通观近几年高考卷文言文翻译题给定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三类赋分点:重点实词的翻译、重点虚词的翻译、句子大意。此外,如果有文言句式或固定格式,也是重要的翻译点。翻译重在字字对译,赋分点逐一落实,准确到位。【知识图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失分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往往只翻译文句的大意,而忽略试题的“采分点”。下面,我们就谈一谈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突破“采分点”的方法。一、7处采分点,译句要谨慎采分点主要涉及7个方面:重要实词、重要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文言文翻译7处采分点例句及翻译(1)重要实词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采分点:译文:(2)重要虚词创辑《安徽通志》,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采分点:译文:(3)古今异义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采分点:译文:(4)通假字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采分点:译文:(5)词类活用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采分点:译文:(6)特殊句式①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采分点:译文:②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采分点:译文:(7)固定结构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采分点:译文:【即练即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提示:译句前请先找出三个关键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关键句式”,并作解释)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彜伦有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谥简肃公。(选自《南史·徐勉传》)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关键句式:译文: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关键句式:译文:eq\a\vs4\al\co1(●)跟踪小测eq\a\vs4\al\co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孔子之宋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子路怒,奋戟将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义之不免俗也。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子路歌,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节选自《说苑·杂言》)1.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译文:2.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译文:3.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玄就车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4.行与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己注《传》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译文:5.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我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译文:
二、运用6字诀,译句信达雅文言文翻译的步骤:1.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义,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2.找到句子的特点,即得分点。3.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这时就要采用“留、换、删、补、调、变”等方法。意译: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谨记6字诀防范6失误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②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光武、邓禹”等为人名,“河内”为地名,应该保留。③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译: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迁”“桑怿”均为人名,故保留。【典题1】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保留法)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翻译点】①重点实词:②重要虚词:③文言句式:【须保留的内容】译文:
失误一该留不留,强行翻译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赵立,徐州张益村人。……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宋史·赵立传》)[误卷呈现]适逢金国上将军完颜昌加紧围困楚州,佐理郡务官贾敦诗打算交出城投降,安抚使杜充命令赵立率领部下前往支援他。[现场批语]官职名“左将军”“通守”“宣抚使”及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作用的“之”,不用翻译。这里却强行翻译。应该保留官职名,删去“之”。[我来改正]换即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卑鄙”应替换为“地位低、见识浅”。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表时间、年龄、风俗的称谓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②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译: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伏”,是谦称。翻译时要将“伏”换成“我”。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是指农历每月十六,表示满月后一天。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④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天下”。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⑥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保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⑤⑥两例,“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庙堂”本指“庙宇”,这里比喻“朝廷”,应该替换。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等。【典题2】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翻译点】①重点实词:②重要虚词:③文言句式:【须替换的内容】译文:
失误二该换不换,文白夹杂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僧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数十万。一行常思报之。至开元中,承玄宗敬遇之,言无不可。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之。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误卷呈现]高僧一行,年幼时家庭贫困,邻居有个王姥,前后接济一行数十万铜钱。[现场批语]“邻居有个王姥”文白夹杂,读者不能明白“王姥”是人名还是一个老太太,“姥”根据文意应该译为“年老的妇人”。[我来改正]删即删除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除。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如: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故翻译时应略去。②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并序》)“作息”为偏义复词,义偏向“作”,故“息”应该不译。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其”是句中形容词词头,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夫”是句首发语助词,表示要发议论,无实在意义,舍去不译。⑤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仿佛”与“若”同义,翻译时只取一个词。译为“好像”“仿佛”。⑥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均为表感叹的语气助词,翻译时只要译一个就可以了,故可译为“啊”。⑦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此句为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有何陋”,“之”是助词,使宾语置于谓语之前,无实在意义,故不译。【典题3】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除法)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选自刘向《说苑》)【翻译点】①重点实词:②重要虚词:③文言句式:【须删除的内容】译文:
失误三该删不删,拖沓累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误卷呈现]“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也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在这里。”[现场批语]①“也”字,句末表示判断,可翻译成“是”,上面答案翻译成“也”,明显是错误的。②“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上面的译文当成了兼词“于之”,此处为语气词,可删掉不译。[我来改正]补即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因古人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翻译时,用与文言词语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还要注意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①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说》)译: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更”“役”“复”“赋”,均应译为“变更”“差役”“恢复”“赋税”。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译:皇帝厌恶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的人)会变为奸佞(的人)。“恶”“过”“忠”“佞”均应译为“厌恶”“过错”“忠诚”“奸佞”。③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译: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加他的过失。“财”“损”“志”“益”“过”都要补为双音节词,译为“钱财”“削弱”“志向”“增加”“过失”。④我奉王命,义无屈。公等有妻子,徒死无益。译:我奉君王的命令,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王”“命”“无”“屈”“妻”“子”“益”均应依次换为“君王”“命令”“不能”“屈服”“妻子”“儿女”“好处”。“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并补充为“妻子、儿女”。2.增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或分句文言文中常常承前、蒙后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或分句,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来。如:①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译:(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就说:“那个人与某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这里“则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补出。根据上下文,这里省略的应是“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②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译: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这里“有”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人”,“相示”前省略“以文”,后句省略主语“吾”,尾句省略宾语“之”,翻译时应该补上。③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但是,力气可以到那里却没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对自己来说,是应该后悔的。这个句子,根据前后文理解,应省略一个分句,指的是“力足以至”的人却没有至,所以“人讥己悔”。故在翻译时应补出“而不至”之类的分句。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那些不良方面加以改正。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本例后一分句承前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定要补充出来。⑤沛公军霸上。(司马迁《史记·鸿门宴》)译:沛公驻军在霸上。“军”后省略了“于”。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翻译时根据具体情况补出。3.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词语古汉语中,多数情况下,数量、分数等表示的方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不用量词和表分数的词语,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如表物量,可补“个”“只”“把”等,如表动量则补“次”“回”等。如:①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李密《陈情表》)译: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九十有六”后添加量词“岁”,译为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九十六岁”。②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译: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有十分之六。“十之六”是分数词,译为“十分之六”。《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与此同。
失误四该补不补,语意不通(一)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误卷呈现]专心致志地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现场批语]“专心致志地研究”前缺少了主语“曹端”,“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也缺少了定语“他”,句子不通顺,补上,文意才通顺。[我来改正](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误卷呈现]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方才与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③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那些喜欢游览的人到的地方,还不及人家的十分之一。“十一”是分数,“十分之一”。【典题4】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翻译点】①重点实词:②重要虚词:③文言句式:【须补充的内容】译文:
[现场批语]“与予同登进士第”承前省略了主语“滕子京”,“始从之游”也是承前省略了主语“予”,在翻译时补上,表达的意思才完整。[我来改正]调即调序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1.主谓倒置主语后说的情况,多用于感叹句或疑问句。如: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译:你治理东阿是很好的啊!②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译:你不聪明也太厉害了!以上两例都是主谓倒装句,“子之治东阿”“汝之不惠”是主语,“甚善矣”“甚矣”是谓语。翻译时应调整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2.宾语前置有多种情况,都应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先说谓语或介词,再说宾语。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的句子。翻译时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调整。助词“之”“是”不译。如: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译: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除疑惑。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借助词“之”“是”“之为”使宾语前置。此句按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又如“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惟命是从”等。②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古汉语否定句中,如果代词做宾语,一般要前置于谓语动词之前。例句中“未之有”即“未有之”,翻译时将“之”放到“有”的后面,即“有之”。又如“时不我待”“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③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恐怕应该责怪你们吧?古汉语疑问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于谓语动词之前。“尔是过”即“过尔”,翻译时将“尔”放到“过”的后面,“是”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④不识吾子奚以知之?译: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⑤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奚以”“何请”均为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代词宾语“奚”“何”放到介词“以”和动词“请”的后面。译为“凭什么”“请求什么”。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借“之”和“者”使定语后置,常用“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结构。翻译时调整顺序。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利之爪牙,强之筋骨”。翻译时把“利”“强”分别放到中心词“爪牙”“筋骨”的前面。②今陕西成皋中,立土动及百尺,亦雁荡具体而微者。(沈括《梦溪笔谈·雁荡山》)译:现在陕西成皋那里,矗立的土山动不动达到百尺高,也算是形体具备只不过规模小一些的雁荡山。“具体而微”是修饰“雁荡”的,即“具体而微之雁荡”。翻译时把定语“具体而微”放到中心词“雁荡山”的前面。③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苏轼《赤壁赋》)译: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的节拍吹箫应和。“有吹洞箫者”修饰“客”,翻译时把“有吹洞箫者”放到中心词“客”的前面。4.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中,介宾短语后置非常普遍,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从它们所处的位置来讲,叫补语。但从内容上讲,它们有时作状语。翻译时要提到动词前面。如:①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译:不受时俗限制(影响),向我学习。②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译:比田里的农夫还多。③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译: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也可译为:徘徊在斗宿和牛宿之间。④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译: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失误五该调不调,句不畅达(一)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若此,予忍不铭?(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误卷呈现]装殓入棺时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太不一样了我的贫穷,就可以知道了。[现场批语]翻译的时候没有注意句式,“装殓入棺时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译错了。“殓以嫁时之衣”应为“以嫁时之衣殓”,属介宾结构后置;“甚矣吾贫”应为“吾贫甚矣”,属主谓倒装句式。[我来改正](二)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节选自《明史·王祎传》)⑤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以上例①、②、④、⑤中,“于时”“于余”“于南亩之农夫”“以祸福”“于斯亭”翻译时就一定要放到动词“拘”“学”“多”“谕”“饮”前作状语。但有时,有些短语可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也可以不调,仍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例③。另外,文言文中,用于修饰动词的数词,常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常常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如:①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译:良马跳一次,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句中“一”译为“一次”,“十”译为“十天”,并放到“跃”和“驾”的后面。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罐。句中“一”译为“一下”,并放到谓语“击”的后面。以上两例中,例①如果按原文的顺序翻译为“良马一跳”,例②译为“替赵王一敲瓦罐”,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应该在数词后加上量词,并放到谓语之后。【典题5】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调序法)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如不才,终为他有。”【翻译点】①重点实词:②重要虚词:③文言句式:【须调整的内容】译文:
[误卷呈现]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威胁梁王用耸人听闻的话,一定要杀掉王。[现场批语]注意“胁王以危言”应为“以危言胁王”,属状语后置句。翻译的时候没有调整造成句意不顺。[我来改正]变“变”即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对使用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一般用意译。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易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1.互文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合并而完整达意,不可直译。如:①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将“秦”“汉”两个做主语的朝代名词放到一起。②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译:主人客人下马上船。如果我们译出的句子是这样:主人下马,客人上船。主人白居易没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邀相见”?所以,要把同为主语的“主人”和“客”,同为谓语的“下马”和“在船”分别放到一起,再进行翻译。下例类推。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宫赋》)译:燕、赵、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石油化工安全评价与隐患排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推广活动策划与执行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工艺品展览馆建设与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融资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4S店汽车租赁与绿色出行倡导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开发项目挂靠合作保密协议合同3篇
- 2025年度特色餐饮品牌店面全面转让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物业公司应急处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篇
- 基于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的电子劳动合同信任机制合同3篇
- 高二物理竞赛霍尔效应 课件
- 金融数学-(南京大学)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 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考核评分表
- 亚什兰版胶衣操作指南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口算除法 人教版
- DB32-T 3129-2016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单体钢架塑料大棚 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6.农业产值与增加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20年)
- 人工挖孔桩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 供应商物料质量问题赔偿协议(终端)
-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共19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