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2024高二历史同步讲义(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1.梳理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成就及主要交通工具,从“时空观念”角度掌握交通的发展过程,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中国古代交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特点2.掌握近代交通工具及对海洋的探索,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3.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水陆交通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城市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感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对交通事业的影响(一)课前阅读:1、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发明蒸汽机车、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远洋轮船、汽车和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2、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3、巴拿马运河的开凿1981年作家陈平(三毛)接受《联合报》特别赞助,前往中南美洲旅行,后出版《万水千山走遍》,风靡一时。她在日记中还记载了这条修建了400多年,12级船闸构成的独特的运河,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4、京张铁路的“人”字线京张铁路关沟段南口至八达岭,最大坡度达到33%,为世界所罕见。京张铁路穿过八达岭,詹天佑采用南美矿山“人”字型线路方案,通过延长铁路距离,抬高路基高度,从而缩短了开挖八达岭隧道长度,列车到达青龙桥后利用天然地形右转,沿青龙桥东沟继续上坡前行,在东沟设站,列车进站后车尾变为车头向右折返,继续上坡前行,穿过八达岭隧道。这是当时最为有效的方案。5、列强掠夺中国筑路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疯狂抢夺铁路修筑权。到1911年,中国铁路里程共9600多千米,其中由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投资经营的竟达8900多千米,中国自主修建的铁路只有600多千米。6、法国米迪运河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期建造。它使法国南部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贸易多了一条水路,从而避开直布罗陀海峡,避开西班牙海盗,在政治和经济上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二)基础梳理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天然的道路与河流(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_住地__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2.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1)陆路交通①西方: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_行省__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②中国A.秦朝:修筑的_驰道__、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B.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C.唐代:驿道以_长安__为中心向各方辐射。D.元朝:构成了以_大都__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2)水路交通①中国A.春秋时期:已有运河。B.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_长江__和珠江两大水系。C.隋朝:大运河以_洛阳__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D.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②西方A.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_地中海__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B.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_朝鲜半岛__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_磁罗盘__、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3)明朝:郑和下西洋①时间:1405年到1433年。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_海上丝绸之路__”。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2)_腓尼基人__首次横渡地中海。(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4)_阿拉伯人__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1)新航路开辟①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②概况A.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B.哥伦布到达美洲。C.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D.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③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2)开凿运河①1869年开通的_苏伊士__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②1914年_巴拿马__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火车与铁路交通(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①条件: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②发明:1814年,_斯蒂芬森__改进了蒸汽机车。③影响: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①代表成就A.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B.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_詹天佑__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②局限: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①1807年,美国人_富尔顿__发明了汽船。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③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_黄鹄号__”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_轮船招商局__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3.汽车的出现与发展:19世纪80年代,_德国人__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四、交通与社会变迁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_行政效率__,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_清江浦__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_开封__两大古都。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_纽约__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中国的邮驿历史超过3000年。中国古代的邮驿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_民信局__;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1897年创办的大清_邮政官局__,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比较辨析】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1)驰道:驰道是首都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2)直道:直道是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起点在咸阳附近的云阳,终点在九原。(3)五尺道:五尺道是秦朝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一带。仅能容下一辆马车通过,故名“五尺道”。(4)新道:新道顾名思义就是新修的道路,目的是开发和经营岭南。【概念阐释】“丝绸之路”和驿道(1)“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2)驿道也被称为古驿道,是古代中国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是古代陆路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是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概念阐释】运河(1)狭义上讲,运河是人工开凿的通航河道;(2)广义上讲,运河是用以沟通地区或水域间水运的人工水道,通常与自然水道或其他运河相连。除航运外,运河还可用于灌溉、分洪、排涝、给水等。【微总结】“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1)经济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岛,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的海上大通道,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2)文化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向外传播着民族工艺和儒道思想,对沿线国家和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掀起了“中国热”,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微提升】近代中国修筑铁路面临的困难(1)大多数中国人对铁路的认识落后、愚昧,是阻碍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原因。(2)列强极力争夺铁路修筑权,压制中国自主建筑铁路,也是阻碍中国铁路建设的重要原因。(3)经济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科技人才不足也是制约因素,导致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发展很缓慢。【微提示】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它的成功创办和业务拓展,对打破列强在华航运垄断有着重要意义。主题一古代的水陆交通与对海洋的探索(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1.中国古代交通的变迁材料秦朝统一六国后,修筑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并统一了车辙宽度;同时开通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唐朝驿道将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拓展了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当时世界之最。——据孙家驷《道路概论》等思考: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特点。(史料实证)【解析】抓住关键信息:“驰道、直道和五尺道”“全国性道路网”“贯通”“世界之最”。【答案】重视交通建设及规范;形成全国性交通网络;陆路与水路相结合;注重与外国的交通建设;在古代领先于世界;服务于政治;交通建设不断发展完善。2.中西方对海洋的探索材料一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今广东徐闻)港、合浦(今广西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摘编自刘治娟《丝绸的历史》材料二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与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形成不同之处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转销”“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同:都以海上交往为主;所到之处涉及亚洲;存在商业方面的交流。异:汉朝“海上丝绸之路”范围局限于亚洲和非洲,新航路开辟涉及全球;汉朝“海上丝绸之路”伴随的是和平交流,新航路开辟则和殖民扩张相结合。原因:对外交往的目的不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政府的对外政策不同。主题二古代交通的变迁和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材料一罗马人除了公共建筑以外,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道路。在意大利境内,著名的有通往南部的阿庇安大道,由罗马经坎佩尼亚延至他林敦;通往北部的费拉米尼乌斯大道,由罗马直达翁布里亚东海岸;通往东北部的瓦莱利亚大道,由罗马通向东北部地区。这些大道对维护帝国的统治和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整个帝国变成了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使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谚语即说明了罗马交通高度发达的盛况。——《世界历史》解说词第15集古代罗马文化思考: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大力修筑道路的主要目的,并概括其影响。【答案】主要目的:加强帝国辽阔疆域的联系,维护帝国的统治。影响:维护了帝国的统治,加强了帝国各地的联系,使整个帝国变成了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促进了帝国内部和对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材料二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开凿运河,尤其重视开凿沟通南北的运河。春秋时开凿了沟通江、淮的邗沟,战国时开凿了沟通黄、淮及其支流的鸿沟。隋朝为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巩固统一,开凿完成沟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唐代对大运河作了局部的变更和整修,宋朝十分重视开发大运河交通运输功能。此后,元明清三代皆建都北京,经济上仰赖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尤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以保障官方漕运。大运河的开通和维护,带动了运河沿线地区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摘编自袁行霈著《中华文明史》思考: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古代开凿并维护沟通南北走向运河的必要性。【答案】必要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呈东西走向;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加强南北交通运输的需要;推动沿线经济发展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运河有经济、政治、交通、文化等多种功能。材料三清朝在总结历代实施邮驿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邮驿制度。清代的邮驿,在中央由兵部车驾吏司主管,在地方归各省按察使司主管。清代邮驿,由驿、站、塘、台、所、铺六种组织形式构成。驿站的驿夫、马、车、船、经费等,都有一定的数目。公文传递由驿站传送、专差传送、急递传送三种方式。用何种方式传递,怎样封发公文,则由公文的性质与内容决定。确定邮驿程限的基本原则是因程设限,依限传递,因地制宜,区别对待,选择捷径,分秒必争。《大清律例》内的《兵律》部分共有邮律18条,规定通讯法纪,严禁官兵骚扰驿站。清代共有2000多个驿站,7万余名驿夫,14000个递铺,4万多铺兵,其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效率之高,可谓空前,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思考: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邮驿制度的特点和作用。【答案】特点:分中央与地方两级,分工明确;组织形式、传送方式多样;邮驿程限原则合理、高效;有法律保障;组织严密、规模庞大。作用:保障国家公文的传递,政务信息的传达;提高封建国家公共事务的管理水平;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主题三近代交通的改进及其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1.工业革命与交通发展材料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十六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历史解释)【解析】抓住关键信息:“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铁路条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的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2.交通发展的影响材料一些地区提供原料,而另外一些地区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过程把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思考:有学者指出“交通发展促进世界的联系”。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论证这一观点。(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解析】抓住关键信息:“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贸易和运输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使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古今中外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员、货物的往来和政治、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知识点一:全面认识古代中国交通建设的目的、特点及影响目的政治:强化中央集权军事: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军队调遣特点(1)以都城为中心;(2)分布广(全国);(3)类型多样化;(4)连通性(道路网);(5)水陆并举影响(1)积极性: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④便利人民的生产和生活;(2)消极性:加重徭役负担,开启远洋航海的时代►知识点二: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项目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相同开创精神;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不同目的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促进交流东方寻金和开拓新市场等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响经济(1)朝贡贸易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停止;(2)远洋航海业衰落(1)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原始积累;(2)远洋航海业蒸蒸日上政治扩大了明朝的政治影响,树立起中国人和平使者的形象(1)掀起殖民狂潮,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知识点三: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1.工业革命促进了陆上交通的发展(1)蒸汽机的发明改进,促进了蒸汽机车的出现,也使得交通运输行业迎来突破性发展。(2)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人们想方设法地改造交通工具。(3)进入19世纪后,蒸汽机技术不断完善,逐渐成为车辆等交通工具上通用的便利的动力机器,促成了以铁路建设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开拓了陆地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人类进入了铁路时代。2.工业革命促进了水上交通的发展。人类水上交通技术的变革,同样始自蒸汽机的使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他使用从英国进口的万能蒸汽机,驱动客轮在哈得逊河航行,揭开了蒸汽轮船时代的序幕。3.使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知识点四、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1)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具有半殖民地性质。(2)铁路、水运、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受到本国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3)地域发展不平衡,城市比乡村发展好。(4)各种交通工具并存。(5)起步晚,发展慢,落后于同时代西方国家。2.成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了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4)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5)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1.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车,以及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距今都有5000年左右。这一发现 A.说明中国的牛车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B.有力地证明了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C.说明车是古代主要交通工具和军事装备D.证明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2.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咸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A.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B.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C.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3.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被誉为“新世界的罗马”。两条大道贯穿全国,主要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这说明在古代印加,道路具有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 D.联络功能4.“如果说长城是一撇,大运河则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厚重的‘人’字。”材料中的“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方便了帝王游山玩水B.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C.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5.15世纪左右,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下列对这一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B.16世纪后地中海商业更兴旺C.利益驱动下的海洋积极探索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6.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均降低了东西方物资交流的成本,大大改变了世界航运格局,不仅分别成为两国经济生命线,更是东西方互联互通的要道,成为大国角力场、兵家必争地。文中的“两国”指的是A.西班牙、摩洛哥B.新加坡、马来西亚C.法国、英国D.埃及、巴拿马7.1987年,人们在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的沉船。该船长约30米,宽约10米,船舱内保存以瓷器为主的文物有6万至8万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造船技术水平高超B.丝路贸易长期繁荣C.瓷器远销欧洲各国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8.1902年,卢汉(京汉)铁路修到石家庄;1904年,正太(今石太)铁路动工兴建。石家庄成了两条铁路的交会点,其逐渐取代正定、保定,成为控燕京南门、扼冀晋咽喉、连齐鲁中原的华北重镇。这反映了交通变迁A.改变城市发展 B.加强经济交流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快物流发展9.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派兵驻守,并以驿路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其深远意义是 ()A.边疆开始纳入中央管理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D.促进了专制主义的加强10.近代一首竹枝词记录了某交通工具的情况:“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该交通工具 ()A.19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B.是“科”与“技”结合的典范C.洋务运动时期得到迅速发展D.是中国近代城镇重要交通工具参考答案1.【解析】选B。乌鲁克文化泥板上的象形文字“车”和描绘在彩陶钵上的双轮车图形及黏土制车模型均属于考古资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以有力地证明两河流域文明发明了轮车,故B正确。2.【解析】选A。修筑通往北方的直道,有利于加强对北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也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3.【解析】选B。根据材料“主要用于传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