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操作指引_第1页
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操作指引_第2页
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操作指引_第3页
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操作指引_第4页
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操作指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操作指引TOC\o"1-2"\h\u22827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 498281.1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 4190671.2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 450881.3电子政务的优势与挑战 419423第2章流程优化的重要性 519962.1流程优化的定义 517882.2流程优化的目的与意义 552362.3流程优化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 57973第3章电子政务流程现状分析 6105483.1电子政务流程的类型 65943.1.1按服务对象分类 6286793.1.2按业务领域分类 6242993.1.3按实施方式分类 6165513.2电子政务流程现状评估 7196923.2.1电子政务覆盖率 775843.2.2电子政务便捷性 7279483.2.3电子政务效率 748643.2.4电子政务安全性 760903.3电子政务流程问题识别 7193423.3.1电子政务流程不完善 7151143.3.2电子政务系统功能不足 763163.3.3电子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不畅 7220663.3.4电子政务安全性问题 8190233.3.5电子政务人才与培训不足 86174第4章流程优化方法与工具 8244974.1流程优化方法 8101494.1.1梳理现有流程 878564.1.2流程再造 830844.1.3持续改进 8202074.2流程优化工具 876974.2.1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工具 8325664.2.2BPM(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工具 9282504.2.3E(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工具 9119424.3创新思维在流程优化中的应用 9133844.3.1用户导向 9165734.3.2跨界融合 9124184.3.3大数据应用 967134.3.4人工智能应用 92225第5章电子政务流程设计原则 9303035.1用户导向原则 936535.1.1贴近用户需求:充分调研用户在办理政务事项过程中的痛点,有针对性地优化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满意度。 9161785.1.2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9123495.1.3用户参与:在流程设计过程中,积极征求用户意见和建议,保证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0185835.2简化流程原则 1062115.2.1简化环节:取消或合并不必要的流程环节,降低用户办事难度。 1034615.2.2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减少用户等待时间。 10137255.2.3规范操作: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提高政务服务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10183425.3集成协同原则 10196575.3.1业务整合:梳理各部门业务,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业务流程的有机整合。 10156415.3.2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享。 1063235.3.3协同办公:推动部门间协同办公,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10156705.4信息安全原则 10130345.4.1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等措施,保证政务数据安全。 10195885.4.2系统安全: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加强系统防护,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害。 10251585.4.3权限管理:合理设置用户权限,严格控制信息访问和操作权限,防止信息泄露。 10167025.4.4隐私保护:尊重用户隐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1011217第6章电子政务流程优化实施步骤 10238316.1制定优化计划 1081856.1.1确定优化目标:根据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明确流程优化的目标和预期效果,保证计划的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1056696.1.2分析现状:收集和分析现有电子政务流程的相关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优化计划提供依据。 11282456.1.3制定优化计划:结合优化目标和现状分析,制定具体的优化计划,包括优化范围、时间表、责任分工等。 1141226.1.4资源配置:为保证优化计划的顺利实施,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11236786.2流程梳理与诊断 1141386.2.1收集流程资料:收集现有电子政务流程的相关资料,包括流程图、操作手册、管理制度等。 11247826.2.2梳理流程:对现有流程进行逐环节、逐步骤的梳理,保证对流程的全面了解。 11187766.2.3诊断问题:分析现有流程中的问题,找出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关键原因。 11266316.2.4提出改进方向: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改进方向,为后续设计优化方案提供指导。 1130756.3设计优化方案 11177036.3.1流程重构:在梳理和诊断的基础上,对现有流程进行重构,简化冗余环节,提高效率。 11314556.3.2制定优化措施:针对诊断出的问题,制定具体的优化措施,包括流程调整、制度完善、技术改进等。 1112776.3.3评估优化方案:对设计出的优化方案进行评估,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11145326.3.4优化方案审批:将设计完成的优化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审批,保证方案符合政策和法规要求。 11274456.4优化方案实施与评估 11240656.4.1实施准备:为优化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好人员培训、技术支持、设备更新等准备工作。 11197016.4.2试点运行:在局部区域或部门实施优化方案,收集运行数据,分析效果。 11145956.4.3优化调整:根据试点运行结果,对优化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方案全面推广的可行性。 12238796.4.4全面实施:在优化方案调整完善后,全面推广至电子政务流程的各个环节。 12157746.4.5评估与持续改进:定期对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觉问题,持续改进,保证电子政务流程的持续优化。 1225056第7章电子政务关键流程优化案例 12243787.1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 12151037.1.1案例背景 12137347.1.2优化措施 12162577.1.3优化效果 1224127.2电子证照流程优化 12139207.2.1案例背景 1230337.2.2优化措施 13166777.2.3优化效果 13245887.3政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 13264077.3.1案例背景 1314897.3.2优化措施 13121747.3.3优化效果 1331770第8章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效果评估 13267198.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3246438.1.1效率指标 14274408.1.2质量指标 14144798.1.3效益指标 14297448.2评估方法与工具 14193308.2.1评估方法 1416968.2.2评估工具 14130518.3评估结果应用与反馈 15291768.3.1评估结果应用 1544208.3.2评估反馈 1525929第9章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持续改进 15162379.1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15109099.1.1提高行政效率 15183459.1.2适应社会需求 15128979.1.3推动创新发展 15213959.2持续改进的方法与策略 1559219.2.1流程监控与分析 16136899.2.2信息化技术应用 16174359.2.3用户体验反馈 16115549.2.4建立激励机制 16321189.3搭建持续改进机制 16193739.3.1制定持续改进计划 16161589.3.2建立协作机制 16142009.3.3强化人员培训 16203729.3.4落实责任制度 1622578第10章电子政务流程优化保障措施 16363910.1组织保障 162982510.2制度保障 1720210.3技术保障 172199310.4人才保障 17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1.1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全球范围内的部门逐渐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增强透明度及优化民众办事体验的重要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关注并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在政策、资金及项目实施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促使电子政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2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电子政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部门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服务方式等进行优化与改革,以提高政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服务质量为目标,实现与公民、企业及其他机构之间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的政务活动。1.3电子政务的优势与挑战电子政务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通过电子化、自动化手段,简化政务流程,降低民众办事的时间成本,提升部门的办公效率。(2)增强透明度: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助于信息资源的公开,提高决策的透明度,便于社会公众监督。(3)优化资源配置:电子政务推动内部及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4)降低行政成本: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减少纸质文件的使用,降低运作成本。但是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以下挑战:(1)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政务的深入实施,信息安全成为关键问题,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成为部门关注的焦点。(2)技术更新换代:电子政务需要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软硬件设施,以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3)法律法规滞后: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制约了电子政务的推进。(4)人才队伍建设:电子政务的实施需要一支具备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的队伍,当前我国部门在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不足。第2章流程优化的重要性2.1流程优化的定义流程优化是指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和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的过程。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调整,消除不必要的环节,整合重复的步骤,从而实现工作流程的标准化、简洁化和高效化。2.2流程优化的目的与意义流程优化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运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组织竞争力。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流程优化,可以消除工作中的瓶颈和冗余环节,降低工作耗时,提高工作效率。(2)降低成本:优化流程有助于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3)提升服务质量:流程优化有助于保证工作环节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4)增强组织竞争力:流程优化有助于提升组织的整体运作水平,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强组织竞争力。2.3流程优化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程优化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下是流程优化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体现:(1)简化政务流程:对政务流程进行优化,简化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间,提高政务服务效率。(2)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流程优化,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决策水平。(3)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政务流程,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满足公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4)规范政务行为:流程优化有助于规范政务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形象。(5)推动政务创新:流程优化为政务创新提供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政务流程,促进职能转变和服务创新。第3章电子政务流程现状分析3.1电子政务流程的类型电子政务流程可根据服务对象、业务领域及实施方式进行分类。以下为电子政务流程的主要类型:3.1.1按服务对象分类(1)面向公民的电子政务流程:主要包括办理户籍、婚姻、税务、教育、医疗等各类与公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2)面向企业的电子政务流程:主要包括企业注册、项目审批、税收征管、产业政策等与企业运营相关的政务服务。(3)面向公务员的电子政务流程:主要包括内部办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与部门内部管理相关的政务服务。3.1.2按业务领域分类(1)行政审批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审批、许可证核发、资质认证等政务事项。(2)公共服务流程:主要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公共服务事项。(3)协同办公流程:主要包括部门内部及部门间的文件传输、信息共享、会议管理等。3.1.3按实施方式分类(1)全流程电子化:政务事项从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反馈等环节全部实现电子化。(2)部分流程电子化:政务事项的部分环节实现电子化,如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等。(3)线上线下结合:政务事项在线上完成部分环节,如网上预约、网上提交材料等,其余环节在线下完成。3.2电子政务流程现状评估为全面了解电子政务流程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估:3.2.1电子政务覆盖率评估各政务事项的电子化程度,分析已实现电子化的政务事项占比,以及电子政务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的覆盖率。3.2.2电子政务便捷性评估电子政务流程的用户体验,包括办理流程的简繁程度、网上办事指南的明确性、网上操作界面的友好性等。3.2.3电子政务效率通过对比传统政务流程与电子政务流程的办理时间,评估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方面的作用。3.2.4电子政务安全性评估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功能,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3.3电子政务流程问题识别在分析电子政务流程现状的基础上,识别以下问题:3.3.1电子政务流程不完善部分政务事项尚未实现电子化,导致线上线下流程不衔接,影响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3.3.2电子政务系统功能不足部分电子政务系统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复杂政务事项的办理需求,导致用户体验不佳。3.3.3电子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不畅政务数据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存在壁垒,数据共享与交换不充分,影响电子政务的协同办公效果。3.3.4电子政务安全性问题部分电子政务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问题,影响政务服务的正常运行。3.3.5电子政务人才与培训不足部门在电子政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维、管理及培训等方面存在短板。第4章流程优化方法与工具4.1流程优化方法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是提升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几种常用的流程优化方法:4.1.1梳理现有流程(1)全面梳理政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流程的透明化和规范化。(2)分析现有流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找出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4.1.2流程再造(1)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现有流程进行根本性改革,简化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2)整合政务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降低行政成本。4.1.3持续改进(1)建立流程优化长效机制,定期对政务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2)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流程优化,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4.2流程优化工具为了更好地实施流程优化,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流程优化工具:4.2.1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工具用于对政务流程进行再造,通过可视化建模、流程仿真等技术,实现政务流程的优化。4.2.2BPM(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工具实现对政务流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便于发觉流程中的问题,为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持。4.2.3E(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工具用于整合政务系统中的应用,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政务流程的运行效率。4.3创新思维在流程优化中的应用创新思维是推动政务流程优化的关键因素,以下为创新思维在流程优化中的应用:4.3.1用户导向关注用户需求,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创新政务流程设计,提升服务质量。4.3.2跨界融合借鉴其他行业和领域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政务流程优化中,实现跨界融合,提升工作效率。4.3.3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政务流程运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觉潜在问题和优化方向,为流程优化提供科学依据。4.3.4人工智能应用摸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流程优化中的应用,如智能语音、智能审批等,提高政务流程的智能化水平。第5章电子政务流程设计原则5.1用户导向原则电子政务流程设计应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全面关注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流程设计过程中,应深入分析用户群体特征,了解用户需求,保证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实用性和高效性。遵循以下要点:5.1.1贴近用户需求:充分调研用户在办理政务事项过程中的痛点,有针对性地优化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满意度。5.1.2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5.1.3用户参与:在流程设计过程中,积极征求用户意见和建议,保证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2简化流程原则简化流程是提高电子政务效率的关键。在流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5.2.1简化环节:取消或合并不必要的流程环节,降低用户办事难度。5.2.2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减少用户等待时间。5.2.3规范操作: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提高政务服务的一致性和公正性。5.3集成协同原则电子政务流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提高政务效能。以下为集成协同原则要点:5.3.1业务整合:梳理各部门业务,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业务流程的有机整合。5.3.2数据共享: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享。5.3.3协同办公:推动部门间协同办公,提高政务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5.4信息安全原则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流程设计的重要保障。在流程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5.4.1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加密、备份和恢复等措施,保证政务数据安全。5.4.2系统安全:构建安全的网络环境,加强系统防护,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病毒侵害。5.4.3权限管理:合理设置用户权限,严格控制信息访问和操作权限,防止信息泄露。5.4.4隐私保护:尊重用户隐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第6章电子政务流程优化实施步骤6.1制定优化计划6.1.1确定优化目标:根据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明确流程优化的目标和预期效果,保证计划的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6.1.2分析现状:收集和分析现有电子政务流程的相关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优化计划提供依据。6.1.3制定优化计划:结合优化目标和现状分析,制定具体的优化计划,包括优化范围、时间表、责任分工等。6.1.4资源配置:为保证优化计划的顺利实施,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6.2流程梳理与诊断6.2.1收集流程资料:收集现有电子政务流程的相关资料,包括流程图、操作手册、管理制度等。6.2.2梳理流程:对现有流程进行逐环节、逐步骤的梳理,保证对流程的全面了解。6.2.3诊断问题:分析现有流程中的问题,找出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关键原因。6.2.4提出改进方向:根据诊断结果,明确改进方向,为后续设计优化方案提供指导。6.3设计优化方案6.3.1流程重构:在梳理和诊断的基础上,对现有流程进行重构,简化冗余环节,提高效率。6.3.2制定优化措施:针对诊断出的问题,制定具体的优化措施,包括流程调整、制度完善、技术改进等。6.3.3评估优化方案:对设计出的优化方案进行评估,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6.3.4优化方案审批:将设计完成的优化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审批,保证方案符合政策和法规要求。6.4优化方案实施与评估6.4.1实施准备:为优化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好人员培训、技术支持、设备更新等准备工作。6.4.2试点运行:在局部区域或部门实施优化方案,收集运行数据,分析效果。6.4.3优化调整:根据试点运行结果,对优化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方案全面推广的可行性。6.4.4全面实施:在优化方案调整完善后,全面推广至电子政务流程的各个环节。6.4.5评估与持续改进:定期对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觉问题,持续改进,保证电子政务流程的持续优化。第7章电子政务关键流程优化案例7.1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7.1.1案例背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成为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关键。本案例以某市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为例,阐述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效率。7.1.2优化措施(1)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简化审批流程;(2)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数据共享;(3)引入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等技术,提高审批效率;(4)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审批时间。7.1.3优化效果通过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该市实现了以下成效:(1)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间平均缩短50%以上;(2)企业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达到90%以上;(3)政务数据共享率提高至80%,有效避免了重复提交材料;(4)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7.2电子证照流程优化7.2.1案例背景电子证照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例以某省电子证照流程优化为例,探讨如何提升电子证照的应用水平。7.2.2优化措施(1)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实现证照数据实时更新;(2)优化电子证照申请、审核、发放流程,提高办理效率;(3)推进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减少纸质证照的使用;(4)加强电子证照安全认证,保证证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7.2.3优化效果通过电子证照流程优化,该省取得了以下成果:(1)电子证照覆盖率提高至85%,有效减少了纸质证照的使用;(2)电子证照办理时间平均缩短60%,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3)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4)电子证照安全认证机制得到完善,保障了证照的真实性和有效性。7.3政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7.3.1案例背景政务数据共享是推动政务服务高效协同的重要手段。本案例以某市政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为例,分析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政务数据的高效共享。7.3.2优化措施(1)制定政务数据共享政策,明确共享范围、方式和责任;(2)建立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务部门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3)优化政务数据共享流程,简化数据申请、审批、使用等环节;(4)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护,保证数据共享过程中的信息安全。7.3.3优化效果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该市取得了以下成效:(1)政务数据共享率提高至90%,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群众办事;(2)政务部门间协同效率提升,审批时间平均缩短40%;(3)政务数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未发生数据泄露等安全;(4)为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提升了治理能力。第8章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效果评估8.1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是保证评估全面、客观和科学的关键。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8.1.1效率指标(1)政务处理速度:以政务事项的平均办理时间为主要评估指标;(2)政务事项一次性通过率:评估政务事项在办理过程中,一次性通过的比例;(3)资源利用率:评估电子政务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利用情况。8.1.2质量指标(1)政务事项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用户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对政务事项办理结果的满意度;(2)政务事项准确率:评估政务事项办理结果的正确性;(3)服务质量:评估电子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功能完善度、易用性等方面。8.1.3效益指标(1)成本节约:评估电子政务流程优化前后,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节约情况;(2)政务事项覆盖面:评估政务事项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覆盖程度;(3)社会效益:评估电子政务流程优化对提高形象、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贡献。8.2评估方法与工具8.2.1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通过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量化评估;(2)定性评估: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效果进行主观评价;(3)综合评估:将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估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效果。8.2.2评估工具(1)数据收集工具:包括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表等;(2)数据分析工具:运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评估报告编写工具:采用Word、PPT等软件编写评估报告。8.3评估结果应用与反馈8.3.1评估结果应用(1)优化政策制定: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电子政务政策,促进政务流程持续优化;(2)改进政务服务:针对评估中发觉的问题,改进政务事项办理流程,提高服务质量;(3)提升治理能力:通过评估结果,提高治理能力,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8.3.2评估反馈(1)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定期收集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效果的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2)制定整改措施:针对评估反馈,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效果;(3)持续优化:将评估反馈作为持续优化电子政务流程的重要依据,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第9章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持续改进9.1持续改进的重要性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电子政务流程亦需不断优化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本章节将阐述持续改进在电子政务流程优化中的重要性。9.1.1提高行政效率持续改进有助于提高部门的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9.1.2适应社会需求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持续改进可以使电子政务流程更加贴近民众需求,提高服务的满意度。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