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1页
云南省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2页
云南省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3页
云南省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4页
云南省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云南省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音错字正确的有:(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A.纳B.湾C.浅D.潭(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欲B.施C.勿D.于(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A.岭B.泊C.门D.西(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雕B.挽C.西D.天2、请根据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1)吹灭别人的灯,不会让自己更亮。()A.照耀B.闪烁C.明确D.开辟(2)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一直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A.棕色B.沉重C.悲伤D.漫长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天的香山,真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B.他太黏人了,像一只小猫,寸步不离地黏着我。C.他的话真是画蛇添足,完全没有必要的。D.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出错。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病句并改正。原句:他不但认真学习,而且关心集体,从不和同学打架。病句修改:他不但认真学习,而且关心集体,从不和同学争吵。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这首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抢(填韵母)。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燕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唯有你,去了,就永远不再回来。(1)请用原文中的词语填写下列句子。__________________去了,有再来的时候。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该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不要让它们风尘仆仆地等待着被破坏。B.他临危受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展现了英雄本色。C.秋天的公园,菊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D.为了孩子,父母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付出,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文章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独特的节气叫“寒露”。每年的阳历10月7日到9日之间,当秋天的第三个时节来临,气温开始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这一天就被称为“寒露”。寒露时节,天气转凉,草木开始由青绿变为枯黄,大自然的万物开始进入一个短暂的休整期。寒露时节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民间有“寒露进补”的习俗,人们认为这个时期进补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秋冬季节的疾病。传统的寒露时节进补食物包括鸭肉、猪肉、鸡肉等肉类,以及山药、莲子、花生等食材。除了饮食,寒露时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民间活动。比如,人们会举行“登高”活动,认为登上高山可以疏散筋骨,强身健体。还有“丰收节”,庆祝秋收的成果,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歌舞、祭祀等活动。在我国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家古老的酒坊,传承着几百年的酿酒工艺。这家酒坊的主人名叫王师傅,他对酿酒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当寒露来临,王师傅就会开始准备一年的酿酒工作。他精选上等的高粱、稻谷等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发酵、蒸馏、陈酿等工序,最终成为了一瓶瓶香气四溢的美酒。寒露时节,王师傅的酒坊总是热闹非凡。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有长途跋涉的酒友。王师傅热情地为他们讲解酿酒的历史和工艺,与他们分享关于酒的故事。而在一旁,他的儿子小李也在努力学习酿酒技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接过父亲的衣钵,继续传承这份家族的荣耀。有一天,一位记者来到酒坊,对王师傅说:“王师傅,您的酒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您觉得支撑这个酒坊的精神是什么?”王师傅微笑着回答:“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酿酒技艺,是我们的匠心精神。每一瓶酒都是我和我的伙伴们用心酿造的,我们希望把这份醇香带给更多的人。”问题1、请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2、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一下“寒露进补”的意义。3、文章中提到记者问王师傅酒坊支撑的精神是什么,王师傅是如何回答的?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溪边夏夜夏夜,溪边的小村变成了一片宁静。这里的天空格外明亮,满天的星星就像颗颗闪亮的宝石镶嵌在黑色的绸缎上,而明亮的月亮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躲在云里探出头来,轻轻照亮大地。溪水静静地流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在黑暗的小村中形成一个动听的背景音。村子周围弥漫着淡淡的泥土的气息,带来一种朴实的感觉。溪边的小草随风摆动,偶尔有几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点缀着这宁静的夜晚。我和爷爷正坐在溪边的石凳上,仰望着星空,爷爷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可他的眼神却依然年轻而清澈。夏夜的微风轻轻吹拂,似乎带给我们无尽的故事。1、本文描绘了夏夜溪边小村的哪些景象?请简要概括。(1)2、文中画线句中的“少女”比喻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3、爷爷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景象?2、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表达了怎样的情趣?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意象。第二题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千寻:形容极高,寻,古代长度单位。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表现了诗人壮志凌云、豪情满怀的情怀。B.《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表达了诗人不惧艰难险阻的决心。C.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观沧海》中的“若出其中”指的是诗人实际看到了日月从海中升起。D.《登飞来峰》通过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对于《观沧海》这首诗,下面理解有误的是()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阔的海景图。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展现了海边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大海比作宇宙的中心。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句诗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结合《登飞来峰》全诗,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四、名著阅读(9分)【节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述了他的童年生活。他从故乡的小镇出发,去到三味书屋读书。那里有严格的一套学问,但也充满了童年的乐趣。那位三味书屋的先生,学者前进极慢,也不大开口,叫人说明道理,随时指出错误,也不问你,只是叫你照规矩办事。鲁迅在描述先生摇头,摇头以外,还说了什么?【小题】根据节选部分,三味书屋的先生除了摇头之外,还说了什么?五、写作题(50分)题目:《我的家乡变化》要求:以“我的家乡变化”为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突出家乡的变化,注意描写细节,表达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和思考。以下为写作示例及解析:2024年云南省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音错字正确的有:(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A.纳B.湾C.浅D.潭(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欲B.施C.勿D.于(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A.岭B.泊C.门D.西(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雕B.挽C.西D.天答案:1、B2、C3、A4、D解析:(1)此题考查重点字词的读音。正确的读音应该是“湾”,故选B;(2)此题考查重点字词的读音。正确的读音应该是“施”,故选C;(3)此题考查重点字词的读音。正确的读音应该是“岭”,故选A;(4)此题考查重点字词的读音。正确的读音应该是“天”,故选D。2、请根据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1)吹灭别人的灯,不会让自己更亮。()A.照耀B.闪烁C.明确D.开辟(2)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一直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A.棕色B.沉重C.悲伤D.漫长答案:1、A2、D解析:(1)此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辨析。根据句子意思,应选“照耀”,表示照亮、光辉的意思。(2)此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辨析。根据句子意思,应选“漫长”,表示很长、难以跨越的意思。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天的香山,真是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B.他太黏人了,像一只小猫,寸步不离地黏着我。C.他的话真是画蛇添足,完全没有必要的。D.他做事总是不假思索,结果常常出错。答案:C解析:“画蛇添足”的意思是做多余的事情,使事情不如人意,而在这里他的话确实没有必要,但“画蛇添足”是形容做了多余的、不适当的事,并不适合此语境。句中应该使用“画蛇添足”的近义词“多此一举”或“言不由衷”等。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病句并改正。原句:他不但认真学习,而且关心集体,从不和同学打架。病句修改:他不但认真学习,而且关心集体,从不和同学争吵。答案:该句无明显语法错误,但“打架”一词较为激烈,可以改为“争吵”来表达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解析:原句中的“打架”虽然在语法上没有错误,但是在表达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上可能不够温和。因此,本句可以适当改用“争吵”来调整语感,使句子更加委婉得体。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这首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抢(填韵母)。答案:iao(2)诗中“春眠不觉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解析:(1)根据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我们可以看到“晓”和“鸟”是押韵的,韵脚是iao。(2)“春眠不觉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自然的深深喜爱。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燕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唯有你,去了,就永远不再回来。(1)请用原文中的词语填写下列句子。__________________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答案:燕子桃花(2)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答案:排比和拟人解析:(1)根据原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直接填写“燕子”和“桃花”即可。(2)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燕子、桃花和杨柳的生命周期,来强调人的一生有限,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哀叹。同时,“去了,就永远不再回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燕子、桃花和杨柳以人的情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该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不要让它们风尘仆仆地等待着被破坏。B.他临危受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展现了英雄本色。C.秋天的公园,菊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D.为了孩子,父母们总是不厌其烦地付出,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答案:A解析:A项中“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劳累,经常用来形容人,不能用来形容公共设施,此处使用不当。其他选项中的词语使用都是正确的。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文章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独特的节气叫“寒露”。每年的阳历10月7日到9日之间,当秋天的第三个时节来临,气温开始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露,这一天就被称为“寒露”。寒露时节,天气转凉,草木开始由青绿变为枯黄,大自然的万物开始进入一个短暂的休整期。寒露时节的饮食文化也非常丰富。民间有“寒露进补”的习俗,人们认为这个时期进补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秋冬季节的疾病。传统的寒露时节进补食物包括鸭肉、猪肉、鸡肉等肉类,以及山药、莲子、花生等食材。除了饮食,寒露时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民间活动。比如,人们会举行“登高”活动,认为登上高山可以疏散筋骨,强身健体。还有“丰收节”,庆祝秋收的成果,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歌舞、祭祀等活动。在我国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家古老的酒坊,传承着几百年的酿酒工艺。这家酒坊的主人名叫王师傅,他对酿酒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当寒露来临,王师傅就会开始准备一年的酿酒工作。他精选上等的高粱、稻谷等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发酵、蒸馏、陈酿等工序,最终成为了一瓶瓶香气四溢的美酒。寒露时节,王师傅的酒坊总是热闹非凡。有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有长途跋涉的酒友。王师傅热情地为他们讲解酿酒的历史和工艺,与他们分享关于酒的故事。而在一旁,他的儿子小李也在努力学习酿酒技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接过父亲的衣钵,继续传承这份家族的荣耀。有一天,一位记者来到酒坊,对王师傅说:“王师傅,您的酒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您觉得支撑这个酒坊的精神是什么?”王师傅微笑着回答:“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酿酒技艺,是我们的匠心精神。每一瓶酒都是我和我的伙伴们用心酿造的,我们希望把这份醇香带给更多的人。”问题1、请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答案:文章主要介绍了寒露节气的习俗、饮食以及一个小村庄酒坊主人王师傅传承酿酒技艺的故事。2、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一下“寒露进补”的意义。答案:寒露进补的意义在于秋季天气转凉,通过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秋冬季节的疾病。3、文章中提到记者问王师傅酒坊支撑的精神是什么,王师傅是如何回答的?答案:王师傅回答是老一辈传下来的酿酒技艺和匠心精神,他认为每一瓶酒都是他和伙伴们用心酿造的,希望把这份醇香带给更多的人。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溪边夏夜夏夜,溪边的小村变成了一片宁静。这里的天空格外明亮,满天的星星就像颗颗闪亮的宝石镶嵌在黑色的绸缎上,而明亮的月亮就像一位害羞的少女,躲在云里探出头来,轻轻照亮大地。溪水静静地流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在黑暗的小村中形成一个动听的背景音。村子周围弥漫着淡淡的泥土的气息,带来一种朴实的感觉。溪边的小草随风摆动,偶尔有几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点缀着这宁静的夜晚。我和爷爷正坐在溪边的石凳上,仰望着星空,爷爷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可他的眼神却依然年轻而清澈。夏夜的微风轻轻吹拂,似乎带给我们无尽的故事。1、本文描绘了夏夜溪边小村的哪些景象?请简要概括。(1)答:本文描绘了夏夜明亮的星星、月亮、悦耳的溪水声、淡淡的泥土气息、摆动的小草、飞舞的萤火虫等景象。2、文中画线句中的“少女”比喻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答:文中画线句中的“少女”比喻的是月亮。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亮朦胧、柔和的特点,给月亮增添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使文章更具文采。3、爷爷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答:爷爷在文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爷爷的形象和他对夏夜的回忆,表达了对乡情和童年的怀念之情,也使文章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同时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景象?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篱笆稀疏,小路深远,树木新绿,花儿盛开。2、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表达了怎样的情趣?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孩子们天真活泼,喜爱捕捉蝴蝶的快乐情趣。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结构和意象。答案:这首诗结构简单明了,前后两联分别描绘了静态的景致和动态的场景。意象方面,篱笆、小径、树木、菜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儿童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真挚感受。第二题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乙】《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千寻:形容极高,寻,古代长度单位。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沧海》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表现了诗人壮志凌云、豪情满怀的情怀。B.《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表达了诗人不惧艰难险阻的决心。C.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观沧海》中的“若出其中”指的是诗人实际看到了日月从海中升起。D.《登飞来峰》通过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答案:C2、对于《观沧海》这首诗,下面理解有误的是()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阔的海景图。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展现了海边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将大海比作宇宙的中心。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句诗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答案:C3、结合《登飞来峰》全诗,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坚定自信的态度,以及超越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精神追求。诗人认为只要自己站得足够高,就能够看透一切障碍,获得清晰而广阔的视野,寓意着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勇敢面对挑战,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四、名著阅读(9分)【节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描述了他的童年生活。他从故乡的小镇出发,去到三味书屋读书。那里有严格的一套学问,但也充满了童年的乐趣。那位三味书屋的先生,学者前进极慢,也不大开口,叫人说明道理,随时指出错误,也不问你,只是叫你照规矩办事。鲁迅在描述先生摇头,摇头以外,还说了什么?【小题】根据节选部分,三味书屋的先生除了摇头之外,还说了什么?【答案】根据节选部分,当鲁迅先生回答问题出错时,三味书屋的先生除了摇头之外,还会说“晚上要早休息”或“不要这样了,专心学习”。具体的表述可能根据不同的版本有所不同,但大意是指出错误或提醒鲁迅早点休息,专心学习。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答案的具体表述,因为原文中并没有直接提到先生说了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