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3/02/wKhkGWcrm06ADf7HAAHJ2wjmVkc794.jpg)
![河南省南阳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3/02/wKhkGWcrm06ADf7HAAHJ2wjmVkc7942.jpg)
![河南省南阳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3/02/wKhkGWcrm06ADf7HAAHJ2wjmVkc7943.jpg)
![河南省南阳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3/02/wKhkGWcrm06ADf7HAAHJ2wjmVkc7944.jpg)
![河南省南阳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3/02/wKhkGWcrm06ADf7HAAHJ2wjmVkc79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文段一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不应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古代,教育是一种特别注重伦理和人格塑造的文化现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功能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提供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智能。现代教育的目标不仅包括传授知识,更强调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有着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也变得尤为重要。有效的互动和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摘自《教育的本质与未来》1.根据文段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非常重视教育中的伦理和人格培养。B.现代教育仅重视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C.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情感智能。D.有效的互动和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材料:《寂寞的蓝》初秋的晨风中,太阳还未露脸,整个世界都浸泡在这份宁静中。一道淡淡的光辉已经弥漫开来,稍后,就会拉开这一纸画面的日幕。前方是一片深蓝的湖水,水中的鱼静静地游弋。湖边倚立着一棵古老的蓝柳,河滨湿地上的野花从未间断过它雪白的花穗;蓝鸟嘻戏于林间,时而掠过水面,浅吟低唱,哞哞星光永远印留在它黑晴孔中。浓郁的淡蓝和丝丝甜咸的空气,聚散间已弥成一片浩渺。似乎萦绕着圣洁的救赎之火,无数的告白漂荡在蓝海里无声拥凉。遥望那水色,简直淘然一蓝,redits嫩绿和青翠交织在色彩之间,应和着光影的方向。午后,白炽的日阳开始折射,麦苗青青间,喊破处千声啼春燕子会拍打着日子章,装进框框云一样地飘忽在蔚蓝的天空。若有若无,似乎판魔片的各种绿中,漫无目的地找寻着什么。循着微凉拉开陌路的蓝,作者又见。湖的那边,一览台过高处的山脊,在苍茫中投下山影。暮霭沉沉,一袭雾霭让远方的群山变得若隐若现。纯然间,或凝视远方,万般追求都只是虚妄,一切尘嚣已无从谈起。时光静谧,无限美妙。——节选自《当代散文百家》题目:1.根据选文的内容,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个段落在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使文章更加有情感色彩。B.文中的“蓝”既是景物描写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某种情感或意向的象征。C.文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和谐,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D.文中没有涉及到人物形象的描写,因此无法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姬文老者,鲁之田夫也。少而力,壮而贫。尝闻越王勾践雪耻谋国事,通昼罔寐,翻覆帷裳,唯此为念。后闻吴未灭而兵不起,妒忌贤才,多所杀一人,以壮士之气,全军而退,颇有猎气,乃是刘邦一人。冬至前后后,与荆轲谋一刺杀之计,但未遂。楚汉相争,刘邦励精图治,姬文邃舅邦臣者献奇计,每曰:“君可操一剑,刺杀项羽,则天下定矣。”姬文EXECUTED项羽之计,终非邦臣之意,遂未施行。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翻覆帷裳,唯此为念。念:思念B.吴未灭而兵不起。兵:士兵C.姬文EXECUTED项羽之计。EXECUTED:施行D.吾必躬[i]亲[i]之事。躬:亲自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材料临江仙·送钱穆父(宋)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出知瀛州。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③春温:比喻春天温暖el_4_174_581_ka:lr(3)_0988126,这里是指与人相见时的亲切感情。④筠(jūn):竹。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主要描述了词人与友人钱穆父初别的场景,表达了深切的离愁。B.“天涯踏尽红尘”说明友人的旅程充满了艰难困苦,体现了词人的牵挂。C.“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描绘了一幅凄清的送别画面,深情绵邈。D.结尾两句以比喻的方式,表达出人生如同旅行,每个人都奔走在人生的路上。2.请简要分析词中“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两句的含义及其在词中的作用。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请写出李白《蜀道难》中两句描绘蜀道景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已深深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运作。以图书馆为例,传统的纸质书籍保存和检索已经逐步被电子书和数字图书馆所取代。电子书不仅可以在多种设备上阅读,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分享。这种变化不仅缩短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也为阅读带来了新的方式。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增多,人们开始担忧阅读习惯的改变是否会影响深度阅读的传统。纸质书籍的质感和阅读体验是电子书难以完全复制的,有人认为纸质书籍能激发人们的思考,而电子书在阅读过程中显得更加轻松。1.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电子书给阅读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A.电子书阅读更加便捷,可以在多种设备上进行。B.电子书能够快速分享,缩短了知识传播路径。C.人们开始担忧阅读习惯的改变影响深度阅读。D.纸质书籍的质感和阅读体验无法被电子书完全复制。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通勤、休息乃至阅读时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然而,这种便捷的阅读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过度依赖手机阅读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和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甚至可能影响人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降低。此外,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还可能对眼部肌肉造成损伤。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手机阅读,同时避免其负面影响,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语言文字运用Ⅱ】7.阅读上述材料,请根据语境,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适合作为材料最后一句话的选项,并阐述理由。(4分)A.介华提醒大家合理利用手机阅读时间,避免负面影响。B.学者们呼吁,合理使用手机,享受阅读的乐趣。C.专家们普遍认为,推广纸质阅读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D.只要使用合适的眼镜,就可以避免因手机阅读而造成的视力损伤。选择B项,理由:文章材料重点讨论了手机阅读的利弊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B项呼应文章主题,提醒大家合理使用手机,享受优质的阅读体验。8.假设你班上要组织一次关于手机与阅读的讨论会,请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两个讨论话题。(4分)话题一:(如何平衡手机阅读与纸质阅读?)话题二:(探讨手机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阅读习惯?)八、写作题(6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材料: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山海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以“情满于山,意溢于海”为题作文。要求:①要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感悟或情感。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河南省南阳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文段一教育的内在价值教育不应只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古代,教育是一种特别注重伦理和人格塑造的文化现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功能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多样。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提供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智能。现代教育的目标不仅包括传授知识,更强调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有着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育环境也变得尤为重要。有效的互动和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摘自《教育的本质与未来》1.根据文段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非常重视教育中的伦理和人格培养。B.现代教育仅重视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C.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情感智能。D.有效的互动和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正确答案:B这个答案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原文的内容进行判断,考察学生对文段信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正确答案的选择题中包含了错误的观点,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原文重点内容与错误信息。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材料:《寂寞的蓝》初秋的晨风中,太阳还未露脸,整个世界都浸泡在这份宁静中。一道淡淡的光辉已经弥漫开来,稍后,就会拉开这一纸画面的日幕。前方是一片深蓝的湖水,水中的鱼静静地游弋。湖边倚立着一棵古老的蓝柳,河滨湿地上的野花从未间断过它雪白的花穗;蓝鸟嘻戏于林间,时而掠过水面,浅吟低唱,哞哞星光永远印留在它黑晴孔中。浓郁的淡蓝和丝丝甜咸的空气,聚散间已弥成一片浩渺。似乎萦绕着圣洁的救赎之火,无数的告白漂荡在蓝海里无声拥凉。遥望那水色,简直淘然一蓝,redits嫩绿和青翠交织在色彩之间,应和着光影的方向。午后,白炽的日阳开始折射,麦苗青青间,喊破处千声啼春燕子会拍打着日子章,装进框框云一样地飘忽在蔚蓝的天空。若有若无,似乎판魔片的各种绿中,漫无目的地找寻着什么。循着微凉拉开陌路的蓝,作者又见。湖的那边,一览台过高处的山脊,在苍茫中投下山影。暮霭沉沉,一袭雾霭让远方的群山变得若隐若现。纯然间,或凝视远方,万般追求都只是虚妄,一切尘嚣已无从谈起。时光静谧,无限美妙。——节选自《当代散文百家》题目:1.根据选文的内容,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整个段落在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使文章更加有情感色彩。B.文中的“蓝”既是景物描写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某种情感或意向的象征。C.文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和谐,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D.文中没有涉及到人物形象的描写,因此无法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D解析:选项D中提到文中没有涉及到人物形象的描写,完全无法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文章通过细致的自然景物描写,间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带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因此,选项D的理解并不准确。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姬文老者,鲁之田夫也。少而力,壮而贫。尝闻越王勾践雪耻谋国事,通昼罔寐,翻覆帷裳,唯此为念。后闻吴未灭而兵不起,妒忌贤才,多所杀一人,以壮士之气,全军而退,颇有猎气,乃是刘邦一人。冬至前后后,与荆轲谋一刺杀之计,但未遂。楚汉相争,刘邦励精图治,姬文邃舅邦臣者献奇计,每曰:“君可操一剑,刺杀项羽,则天下定矣。”姬文EXECUTED项羽之计,终非邦臣之意,遂未施行。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翻覆帷裳,唯此为念。念:思念B.吴未灭而兵不起。兵:士兵C.姬文EXECUTED项羽之计。EXECUTED:施行D.吾必躬[i]亲[i]之事。躬:亲自答案:小题1、B(解析:兵:战争)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材料临江仙·送钱穆父(宋)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出知瀛州。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③春温:比喻春天温暖el_4_174_581_ka:lr(3)_0988126,这里是指与人相见时的亲切感情。④筠(jūn):竹。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主要描述了词人与友人钱穆父初别的场景,表达了深切的离愁。B.“天涯踏尽红尘”说明友人的旅程充满了艰难困苦,体现了词人的牵挂。C.“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描绘了一幅凄清的送别画面,深情绵邈。D.结尾两句以比喻的方式,表达出人生如同旅行,每个人都奔走在人生的路上。答案:A2.请简要分析词中“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两句的含义及其在词中的作用。答案:这两句话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友人比作古井般沉静内敛,“无波”形容其内心的稳定和淡泊;秋筠即竹子,因其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这里象征友人品德的高洁和气节的坚定。在词中,这两句借物喻人,既赞美了友人的品格,又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敬慕之情。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转折作了铺垫,提升了全词的温柔深婉之境。这道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诗歌的基本理解和赏析能力,涉及对词句含义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识别以及情感表达的把握。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请写出李白《蜀道难》中两句描绘蜀道景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名句名篇默写。这两句出自李白的《蜀道难》,均出自诗的首段。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全诗的开篇,点出了蜀道的险峻,极大地渲染了了秦蜀之间崇山峻岭、峭崖断壁的险恶地势,突出其艰难程度,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后一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则进一步描写蜀道的古老传说,形象地体现了蜀道开辟之艰难。学生平时应多积累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记忆。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已深深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运作。以图书馆为例,传统的纸质书籍保存和检索已经逐步被电子书和数字图书馆所取代。电子书不仅可以在多种设备上阅读,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分享。这种变化不仅缩短了知识传播的路径,也为阅读带来了新的方式。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增多,人们开始担忧阅读习惯的改变是否会影响深度阅读的传统。纸质书籍的质感和阅读体验是电子书难以完全复制的,有人认为纸质书籍能激发人们的思考,而电子书在阅读过程中显得更加轻松。1.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电子书给阅读带来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A.电子书阅读更加便捷,可以在多种设备上进行。B.电子书能够快速分享,缩短了知识传播路径。C.人们开始担忧阅读习惯的改变影响深度阅读。D.纸质书籍的质感和阅读体验无法被电子书完全复制。答案:A.电子书阅读更加便捷,可以在多种设备上进行。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本信息的概括和提炼能力。正确答案为A,因为题目要求的是体现电子书对阅读带来的变化,而不是担忧或纸质书籍的特点。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通勤、休息乃至阅读时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然而,这种便捷的阅读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过度依赖手机阅读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和注意力分散;另一方面,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甚至可能影响人的生物钟,导致睡眠质量降低。此外,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还可能对眼部肌肉造成损伤。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手机阅读,同时避免其负面影响,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语言文字运用Ⅱ】7.阅读上述材料,请根据语境,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适合作为材料最后一句话的选项,并阐述理由。(4分)A.介华提醒大家合理利用手机阅读时间,避免负面影响。B.学者们呼吁,合理使用手机,享受阅读的乐趣。C.专家们普遍认为,推广纸质阅读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D.只要使用合适的眼镜,就可以避免因手机阅读而造成的视力损伤。选择B项,理由:文章材料重点讨论了手机阅读的利弊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B项呼应文章主题,提醒大家合理使用手机,享受优质的阅读体验。8.假设你班上要组织一次关于手机与阅读的讨论会,请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两个讨论话题。(4分)话题一:(如何平衡手机阅读与纸质阅读?)话题二:(探讨手机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阅读习惯?)【答案】7.选择B项。理由:选项B准确地呈现了文章的核心思想,既强调了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又鼓励大家通过手机享受阅读的乐趣,符合文本的整体基调。8.话题一:如何平衡手机阅读与纸质阅读?话题二:探讨手机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如何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阅读习惯?八、写作题(6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材料: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山海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以“情满于山,意溢于海”为题作文。要求:①要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感悟或情感。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写作示例:标题:情满于山,意溢于海记忆里,母亲寄予我的那首《登鹳雀楼》,就如同人生的阶梯,指引着我向上攀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千年前的鹳雀楼,如今已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灯塔,它不仅写在华美的纸张上,更刻在深深的记忆中。山,不仅是物质上的高地,更代表了精神的高度;海,不仅是地理上的宽广,更象征着心灵的辽阔。每当夕阳西下,山峦渐渐染上金色的余晖,那影像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引发了我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我记得那年暑假,和家人一同踏上了去泰山的旅程。当我们要登上山顶时,耳边是一阵阵的风声和人群的喧闹,但我仿佛已经望见了自己,站在山顶上观赏日出的壮丽景色。这时,我意识到,我的努力与坚持,就像登山步履,一步步带领我接近目标。而此时的夕阳,如同砥砺人心的力量,推动着我向前走。山,不仅记录了我成长的痕迹,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让我相信每一个愿望,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我的亲人,就像是海中的航行者,他们的爱是温暖的回应,有时也像是海洋中的风浪,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挑战。海的意义,不在于其表象的深水与波涛澎湃,更在于它背后那无法测量的深意和广阔无垠的可能性。每当我遇到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项目开发合同范本
- 餐饮供应商供货合同范本
- 汇报中的内容优化让信息更有吸引力
- 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推广策略研究
- 物流业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讲义岳麓版选修4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7章分子动理论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
-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18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社区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的融合
- 《认识人民币(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培智版
- 纺织服装面料创意设计
- 四川义务教育三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下册
- 甘肃省兰州市兰炼一中2025届数学高一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EPC总承包项目工程设计各阶段的服务承诺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工程投标书(范文)
- 2024-2030年中国达克罗行业运行态势与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 联合体三方协议合同模板
- 五上数学简便运算500道及答案
- 2023届高考英语全国甲卷试卷讲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