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1.1940年4月,蒋介石要求朱德、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华中问题,顾祝同也邀请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赴上饶商讨新四军的活动区域。国民党提出“将新四军迁往黄河以北,将黄河以北划分为新四军防区”。这些情况表明()A.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C.国共之间矛盾加剧 D.战略防御阶段国共关系的变化2.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相互制约的收入、支出、保管、审核系统;规定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标准,上至边区政府主席,下至乡政府乡长,都不发薪饷,实行最低的津贴制度(每月津贴只有一元五角到五元),其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这些做法()A.表达了全国民众抗战的决心坚定 B.体现了政权建设的人民属性C.标志着延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实践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1943年,淮北根据地在工作总结中指出:7个县的参议会议员共458位,从阶级成分上看,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人17人,其他39人。参议会的成立()A.移植了西方的议会民主 B.调动了农民的参政议政积极性C.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 D.集聚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力量4.抗战音乐是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收录抗战歌曲3621首,其歌词中的部分高频词如下图所示。这些音乐旨在()A.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B.提升文化素养C.推动音乐的大众化 D.塑造民族精神5.《纽约时报》1942年1月13日报道说,“自太平洋战争以来,正是这第一次裁决,来反对这个出其不意还没有被打败的对手,日本没有丝毫胜利的机会。今天,在太平洋战役反击阶段开始之时,她将扮演更加光辉的角色,给予日本方面重创一击”。第一次裁决是指()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C.太原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6.1938年出版的《内外杂志》解题思路了某场会战,此次大战由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敌人调集全部侵华兵力于津浦线,企图以外线作战策略,歼灭我抗战的主力,而我军却都本预定计划安全撤至指定地点,依然保持战斗的全力”。该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7.鲁迅曾说早期中国新诗大多数是“眼看的”,而不是“嘴唱的”,他认为新诗必须要“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抗战时期,不仅有了适合朗诵的新诗,还有了直接谱成歌曲的“歌诗”,如《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新诗的发展()A.由地域文化所推动 B.受个人喜好左右C.由文人审美所决定 D.受时代因素影响8.1943年,《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指出:“对于妇女文化的政治的教育,应通过生产方式去进行。”随后,华北地区任丘县南关确定了“生产学习两不误”的方针,寿阳县的妇女冬学还规定“青年妇女主要以文化为主,壮年妇女要以政策、土改、生产、婚姻和时事政治为主”。上述方针政策意在()A.巩固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B.培养高素质生产劳动者C.大力提升妇女政治地位 D.增强抗战救国社会力量9.1939年9月在陕甘边区,中央党校成立了回民班;1941年6月在陕北公学成立了民族部;边区政府还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学校,功课里增加了阿拉伯语。另外,还创办了两所蒙古族学校;1941年创办了民族学院,招收了蒙、回、藏、苗、汉等各族青年300多人。这一做法()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 B.注重保障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C.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D.推动人民群众参加反蒋的斗争10.1940年,朱家璧受中共中央委派回到云南后,在滇军中开展工作,邀请著名评论家刘思慕做“中国近百年史”“日本侵略史”等演讲。他还组织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成立前锋剧团,出版《前锋》旬刊。这些活动()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B.促进了敌后革命力量发展C.激发滇军积极投身台儿庄战役 D.为全民族抗战作出了贡献11.陕甘宁边区政府主持的军事展览会多次向广大军民征集相关展品,其中包括战斗所获战利品,烈士的照片、略传及遗物,描绘战斗经过的通讯、照片及图画,暴露敌军兽行、敌寇阴谋的照片、图画,以及反映前后方民众参战动员的各种材料等。此举旨在()A.发动民众参与土地革命 B.突显艺术作品的政治功能C.凝聚中华民族救亡力量 D.宣传军民抗战的显著成效12.1944年,毛泽东在《学习与时局》中指出:“几年内,我党开辟了一个广大的解放区战场,以至于能够停止日寇主力向国民党战场作战略进攻至五年半之久,将日军主力吸引过来,挽救了国民党战场的危机,支持了长期的抗战。”这体现出当时()A.抗战推动人民民主力量壮大 B.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主战场C.两个中国的命运方向已明确 D.民族战争负有人民解放使命二、论述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宏观的视角看,抗日战争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的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立,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摘编自王建朗《大国之路的起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抗日战争”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三、材料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边区行政委员会在1939年关于村选举的指示信中说,“村政权之脆弱无力,不足以适应战斗环境担当战斗任务,在(民国)二十七年最末一次粉碎敌人围攻中,暴露的最为明显”。为此,抗日根据地花了很大力气宣传、组织基层选举,不仅挨家挨户动员,还成立选举训练班,并编出《选村长》等戏剧到处演出,印行大量像《大家选》这样的小报和宣传品,形象地告诉农民选上自己合意的人会带来什么好处。不仅如此,共产党人还和农民群众一起,想出了许多世界选举史上闻所未闻的选举办法,如豆选法、乍胳臂、背箱子等,以适应识字不多和不识字的农民。事实证明,只有农民自己将他们与政权拥在一起,“才能发生伟大的革命效力”。——摘编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1)据材料,概括边区政府推动基层选举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边区政府推动基层选举的意义。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此时正处于抗战相持阶段,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此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将新四军的防区和驻地迁往黄河以北是借日军力量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表明国共之间矛盾加剧,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国民党削弱共产党的力量,国共之间矛盾加剧,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国共之间矛盾加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影响,排除B项;该阶段国共关系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矛盾不断加剧,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建立了相互制约的收入、支出、保管、审核系统”是廉政建设,“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都体现了政权建设的人民属性,B项正确;材料与表达抗战决心无关,排除A项;材料也不能体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属性,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7个县的参议会议员共458位,从阶级成分上看,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人17人,其他39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团结了包括农民、地主、商人等在内的抗日力量,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C项正确;根据地参议会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创举和探索,并非移植西方的议会民主,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的参议会团结了包括农民、地主、商人等在内的抗日力量,“调动农民的参政议政积极性”的表述不全面,排除B项;当时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D解析:在抗战歌曲歌词中的部分高频词中,“团结”出现的次数最多。抗战时期,为了对抗日本侵略者,全国人民认识到需要团结到一起才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获取最后的胜利,这种意识在抗战歌曲中也有体现,由此可知,这些音乐旨在塑造民族精神,D项正确;“丰富民众精神生活”是抗战歌曲产生的影响,不是其目的,排除A项;这些歌曲的内容与抗战息息相关,与“提升文化素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音乐的大众化表现为歌词的通俗化以及歌曲风格的世俗化等,与材料主旨及抗日战争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C项。5.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日军队展开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军对长沙的进攻,并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正节节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鼓舞了盟军士气,振奋了盟军精神,所以《纽约时报》给予高度评价,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至1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6月至11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太原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据题干信息“此次大战由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敌人调集全部侵华兵力于津浦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的大规模防御战役,故选C项;淞沪会战主要发生在上海地区,与材料中提到的“津浦线”不符,且李宗仁并非此战的主要指挥官,排除A项;忻口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西忻口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役由阎锡山指挥,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D解析:8.答案:D解析:根据地强调加强妇女的文化教育,增强抗战救国社会力量,D项正确;抗战时期,实行三三制原则是巩固根据地的民主建设,排除A项;根据“青年妇女主要以文化为主,壮年妇女要以政策、土改、生产、婚姻和时事政治为主”可知,此举目的并非为了培养劳动者的素质,排除B项;C项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9.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成立回民班”“还创办了两所蒙古族学校”“招收了蒙、回、藏、苗、汉等各族青年300多人”可知,1941年,中共中央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尊重蒙、回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通过这些措施有利于团结各民族,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后,排除A项;各民族的独立与发展通过办培训班等行为无从体现,排除B项;当时处于全国抗战时期,并未强调反蒋的斗争,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朱家璧在滇军中开展的工作,包括邀请演讲、组织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成立剧团、出版刊物等,这些活动通过宣传抗战思想,激发了滇军和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增强了抗日力量的团结和凝聚力,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全民族抗战作出了贡献,D项正确;此时是抗战时期,材料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团结各方力量进行抗战,而非推广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滇军并非敌后力量,这些活动更多的是在正面战场发挥作用,所以不能说是促进了敌后革命力量发展,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而题干所述活动发生在1940年,时间上不对应,不能说这些活动激发滇军积极投身台儿庄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全民族抗战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通过主办军事展览会的方式向广大军民征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遗物、照片、战利品等材料,这有助于激发广大民众同仇敌忾、凝聚民族救亡力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发动民众参与土地革命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烈士的照片、略传及遗物,描绘战斗经过的通讯”等信息并不是艺术作品,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体现军民抗战的成效,更重要的是凝聚力量共同抗日,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年(中国)。根据材料“几年内,我党开辟了一个广大的解放区战场,以至于能够停止日寇主力向国民党战场作战略进攻至五年半之久,将日军主力吸引过来,挽救了国民党战场的危机,支持了长期的抗战”可知,材料强调解放区战场对国民党战场的贡献,体现了人民民主力量的增强,即抗战推动人民民主力量壮大,A项正确;抗战前期正面战场是抗日主战场,后期是敌后战场为主战场,排除B项;1944年,当时仍是抗战时期,两个中国的命运方向并未明确,排除C项;民族战争主要是抗击日本侵略者,且材料中没有体现人民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示例:观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说明: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抗战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本题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抗日战争”“……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立,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可拟定论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关于阐释可从抗日战争胜利的地位、对世界和平发展的推动、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地位的提高及不平等条约的修订等角度进行解题思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即可。14.答案:(1)特点:方式灵活,善于创新;针对性强;广泛发动;多方配合(多种举措相结合);注重实效;积极引导。背景:抗战相持阶段,日军加强侵略,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加强边区民主政权建设。(2)意义:提升基层政权能力,以应对抗战需要;争取农民对政权的认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提升农民政治文化素养,为抗日民主政权奠定群众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