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18课 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课辛亥革命--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1.1902—1911年,清政府修订新律法,新律吸收了资产阶级法律形式、原则和制度。同时,新律还最大限度考虑到了礼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使礼教在新律中得以体现。据此可知,清末新律()A.宣告了新式司法体系建立 B.具有儒法合一的特征C.体现了布新与承旧的结合 D.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2.“《临时约法》塑造的责任内阁制,与西方议会内阁制有很大不同„„其一,强调内阁对大总统权力的制衡,这体现在内阁的副署权的规定上。其二,内阁替大总统代责,受议会问责”。这反映了近代中国()A.排斥三权分立思想 B.照搬欧美政治体制C.专制传统相对浓厚 D.政治道路走向独立3.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就曾访问设在比利时的第二国际执行局,请求接纳他的党,并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为此,孙中山主张实行()A.社会主义 B.政治革命 C.民族主义 D.社会革命4.孙中山提到颁布《临时约法》的缘由时说:“北方将士以袁世凯为首领,与予议和,夫北方将士与革命相拒之汉阳,明明为反对民国者,今虽服从民国,安能保其心无他?故予奉临时约法而使服从。”下列各项中,与孙中山的意图相吻合的是()A.临时大总统为陆海军元帅 B.宪法的起草权归临时大总统和参政院C.临时大总统任命文武职官 D.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5.1912年3月,北京临时参议院在讨论制定国会组织及选举法大纲时,多数革命党议员主张依财产多寡和是否识字来限制选民选举权,不主张普选制。材料说明当时中国()A.三民主义思想遭到抵制 B.反对复辟政治斗争任务艰巨C.民主政治建设面临困境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6.民国元年中华书局发行《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书中有:“鱼之游泳于水中也,出于自然。人之生于斯世,其必有权利者,亦出于自然。此即权利出于天赋之说也。次之有社会契约之说。”由此可见,该书的发行()A.顺应了民主共和潮流 B.强化了对文化的控制C.助力了辛亥革命成功 D.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7.1902年以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出现了商业会议公所、商务公所等组织。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要求凡属商务繁盛地区,皆宜成立商务总会。此后,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将原来的商务公所改为商会,其他地方的商会也纷纷建立。商会的出现()A.表明清政府主动融入世界近代化潮流 B.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C.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D.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8.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而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这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特例。清政府的这一做法()A.加速了战争结局的到来 B.推动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出台C.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D.助推国人形成“以俄为师”观念9.南京临时政府创建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斯时并无“总理”一职。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这一改制主要是为了()A.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B.提高政府的行政治理效能C.缓解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D.满足多党民主参政的诉求10.以下为20世纪初的一份“报单”(官方向民间报喜的传单)内容节选(“X”处为缺字):“贵府少爷某某,今蒙钦命;头品顶戴赏戴花翎两广总督部堂袁,X品顶戴XX学堂监督某;会同考取为学堂XX学员一名,俟毕业后给以举人出身,知日荣升禄位。”该“报单”折射出()A.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B.维新变法的妥协性C.预备立宪的虚假性 D.社会转型的艰难性11.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鼓励华侨投资。在南洋侨商的投资下,潮汕铁路、新宁铁路、广厦铁路等纷纷建成并通车,两江总督还创办南洋劝业事务会,招揽华侨回国投资已成风尚。这反映了()A.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推动实业的发展 B.政府收回了铁路修筑的自主权C.海外华侨主导清末“实业救国”运动 D.清廷意图借“新政”实现“自救”12.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商部劝办商会谕》、《商会章程附议》等法律,推动了各地商会的建立。到1911年,全国共有商务总会53所,商务分会787所。这些举措的实行()A.构建起完整的经济法体系 B.缓解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C.有效地抵制外国资本输出 D.助推民主革命力量的壮大二、论述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末新政大事记(部分)时间内容1901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至清亡编成新军约16万人)令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县改设小学堂1902裁河东河道总督,裁詹事府及通司1903设立练兵处,领导全国练兵事务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后颁布《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等,允许自由发展实业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至1907年,留日学生总数达15000人)1905令“立停科举以广学校”设立学部,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1906颁布《仿行立宪上谕》,预备立宪1908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条款由“君上大权”“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1911以“皇族内阁”收场——摘编自忻平《清末新政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清末最后十年所遭遇的转型困境致使其改制带有自毁的意味,最终不得不让位于被认为更迅捷有效的革命,其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背道而驰。——摘编自罗志围《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思路说明材料二的观点。三、材料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8年,旅京山东人士受危机意识和乡缘观念的驱使,创办了《山东杂志》。其发刊词指出:“《山东杂志》何为而作也?乃为东人筹生活之计、万全之策,而广集事汇、兼为论说,偏陲之父老子弟,使易其积习,以免于危亡也。》杂志由山东同乡集股经营,初次召集时,“大众非常踊跃,认百股者三人,其余十股至五十股不等,约计已集约在千股以上”。杂志在山东省内的东牟公学、济宁公立阅报所以及各府中学堂等地广设代派处,还采取“代销杂志十份以上者酌提一成”等办法促销。杂志的载文分为十类,即论说、朝政、学务、民风、吏治、实业、交涉、要闻、轶事、杂录。杂志以大量篇幅介绍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活动、野心和手段进行揭露,对清廷的吏治腐败和对内昏庸、对外出卖国家权利的事实进行批判。——摘编自孙向群等《开启民智救亡图存——<山东杂志>评述》(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杂志》创办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概括《山东杂志》运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时代价值。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新律吸收了资产阶级法律形式、原则和制度。同时,新律还最大限度考虑到了礼教在中国的广泛影响,使礼教在新律中得以体现”可知,清末新律既吸收了西方新的法律思想,又保留了中国传统礼教思想,体现了布新与承旧的结合,C项正确;宣告了新式司法体系建立夸大了新律的作用,排除A项;儒法合一是传统法律的特点,排除B项;新律的颁布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延续清王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取责任内阁制,实际上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个人专制和独裁,这主要是中国专制传统相对浓厚的社会现实之下的一种选择。所以C项正确。材料强调“与西方议会内阁制有很大不同”,所以排除B项。《临时约法》遵循和体现三权分立思想,排除A选项。新中国成立,中国才走向了政治的独立,排除D选项。3.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可知,这反映了孙中山鉴于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导致的即将到来的社会革命而提出民生主义。想以此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防止欧美之弊端在中国出现,也即是主张实行社会革命,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并非是社会主义者排除A项;政治革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项;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一个民族独立、统一、富强的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D解析:只有D项符合《临时约法》内容,所以D项正确。5.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多数革命党议员主张依财产多寡和是否识字来限制选民选举权,不主张普选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党议员在讨论制定国会组织及选举法大纲时,多数主张依财产多寡和是否识字来限制选民选举权,而不主张普选制,这与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不符,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困境,C项正确;在民国初期,三民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遭到抵制”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12年,民国建立不久,而反对复辟的政治斗争发生在1913年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运动之后,排除B项;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生在晚清时期的维新运动之中,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元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元年中华书局发行的《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中阐述了权利出于天赋以及社会契约之说,书中关于权利来源的论述,有助于向民众传播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使民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民主共和制度,这一发行行为顺应了民主共和潮流,A项正确;该书的发行是对民主思想的传播,而非强化对文化的控制,排除B项;该书发行于民国元年,是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不能助力辛亥革命成功,排除C项;仅一本书的发行不能确立主权在民原则,主权在民原则的确立需要一系列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的保障,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会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为发展工商业而建立的组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故B正确;清政府奖励实业,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是主动融入近代化潮流,故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商会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过于绝对化,故排除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戊戌变法运动,故排除D。故选:B。8.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俄战争的胜负,实际上向中国人证明日本的立宪政体要优于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所以助推了1906年清末预备立宪的出台,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结局与交战双方的军事力量和综合国力等因素相关,而中国的“局外中立”不能对日俄战争的结局起到决定的影响,故排除A项;中国的“局外中立”并不能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排除C项;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获胜而结束,中国人在亲见这一结局后也结束了以俄国还是以日本为学习对象的长期争议,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实行的是总统制,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院…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改制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捍卫民主共和,即为了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A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并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治理效能,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新旧势力之间关系不大,材料所述变化主要目的是为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责任内阁制建立的目的,与多党民主参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C解析:A.大众传媒的重要性:虽然这份“报单”可以被视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工具,但它本身并没有直接反映出大众传媒在当时的重要性。它更多的是一个官方向民间的报喜传单,而不是一个关于大众传媒影响力的例子。B.维新变法的采边性:从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提到了“两广总督部堂袁”和“学堂”等字样,但这些与维新变法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维新变法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而且这份“报单”并没有明显体现出维新变法的特点或内容。C.预备立宪的虚假性:这一选项与“报单”内容较为相关。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提出了预备立宪的改革方案。但这份“报单”中的“俟毕业后给以举人出身,知日荣升位”等内容,反映出的是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和残余,而不是真正的立宪改革。因此,这确实体现了一种预备立宪的虚假性,即虽然名义上提出了立宪改革,但实际上仍然受到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D.社会转型的艰难性:虽然清末社会确实面临转型的艰难,但这份“报单”的内容并没有直接反映出这种艰难性。它更多的是体现了清末新政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该“报单”折射出的是C.预备立宪的虚假性。11.答案:D解析:1903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试图通过实行“新政”,吸引华侨投资以缓解财政危机,D项正确;1903年外国资本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国内环境并不稳定,排除A项;B项内容材料未涉及,排除;“实业救国”运动是由国内民族资本家发起的,排除C项。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材料中清政府颁布一系列法律推动了商会的建立,这些商会的建立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增强了民主革命力量,故D项正确。材料中只是提及一些法律,不能说明构建起完整的经济法体系,A项错误;材料中的举措并没有缓解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项错误;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不能抵制外国资本输出,C项错误。13.答案: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设立督办政务处、推行新政、改革教育、编练新军、振兴商务、预备立宪等。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并未能真正解决清政府面临的问题。首先,清末新政的实质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这些改革却加剧了社会的矛盾。例如,编练新军和废除科举制度等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但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新军的反叛和知识分子的激进思想,都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选派留学生。推动了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加速清王朝灭亡。其次,清政府虽然宣布预备立宪,并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未能真正实现宪政。同时,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迎合民意,试图假借实行责任内阁制来限制皇权。但第一届责任内阁却被讥为“皇族内阁”,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失望和不满。综上所述,清末新政改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专制统治,这些改革并未能真正解决社会的问题。相反,这些改革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不满,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灭亡。解析:14.答案:(1)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推行;近代报刊业的发展;国人的家国情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西学的传播。(2)特点:股份制经营;多渠道销售;多元化内容;紧扣时势。(任意三点)时代价值:激发民众忧患意识;舆论监督;传播近代西方政治学说;启发民智;促进近代出版业的发展。(任意四点)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题思路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背景: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