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成绩分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1955年1月26日)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令我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量·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菌,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治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库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苗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1956年2月29日)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需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向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纯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茶的、忘我的爱。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炼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滥情,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摘编自傅雷《傅雷家书》材料二:在中国美学中,“赤子之心”既是指一种婴儿般纯洁无瑕的童心,又具有抗争世俗、坚守素志的赤诚.其通贯于审美与文艺创作领域,在中国美学与文艺发展中生生不息,影响巨大。老子最早提出“赤子之心”这一范畴,他指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对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人性异化、大伪盛行的恶浊风气深恶痛绝,从道家的人性价值观提出最高的德性在于“赤子”。赤子也就是婴儿,其特点是童真木凿、精气未散,这种量真是最高的和谐之美。庄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赤子之心”,但是他所追求的自由无待人格境界是与“赤子之心”的内涵相通的。儒家孟子正式提出“赤子之心”这一概念,《孟子·离娄下》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里的“赤子之心”指人的本性、初心。孟子认为人皆有善良本性,具体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将比扩而充之,即可达到“充实之谓美”的境界。孟子心中的“关”与人的道德紧密相连,“美”之上还有“大”“圣”“神”等人格境界。所谓的“神”就是将未子之心发展到极致,不仅自己能够实现道德的自省自律也能感染他人,成为他人精神上的榜样。“赤子之心”可谓儒家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人格写照。由此可见,道家老庄的赤子之心和儒家孟子的赤子之心同名异实。“赤子之心”不仅是人格精神与审美境界,同时也成为文艺批评标准。“赤子之心”所内蕴的“真”的价值尺度为批评标准提出两方面要求:其一要真实合理,毫无伪饰;其二要真情真意,自然直率。这一批评标准贯穿中国美学与艺术发展的始终。真诚无欺的文章才能产生夺人心魄的力量,自古以来,真善美是中国美学与文艺的价值尺度与批评标准,而“真”是最根本的尺度,没有真实,善与美都无从谈起,“赤子之心”正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中国美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在它的哲学思想与文艺批评的融会贯通之中。“赤子之心”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范畴,其基本特点是强调人性的自由无待、真诚无伪,它既是人性中最可宝贵的因素,又是审美创造的原初动因,同时也是文艺批评的基本标准。时至今日,这一范畴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对文学创作与审美理想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审美活动的个体自由日益受到压制,“赤子之心”的保持面临诸多挑战。100多年前,王国维提出“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提出作家应以如婴儿般自然纯真、超越利害的心境来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同时倡导通过美育来洗涤国人内心功利主义倾向。梁启超、陈独秀等同样痛心于国力的衰微、国民的愚昧,为救国救民而奔走呼号,将美学与增进国民道德相结合。百年美学的精神,主要就是“立人为本”的启蒙精神与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的结合。“赤子之心”作为中国美学核心术语贯穿着中国美学发展始终,已然成为中国美学继往开来的人格精神、审美标准与批评尺度。(摘编自袁济喜《“赤子之心”的美学价值与当代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D.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雷先生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表明赤子无法理解自己的这种孤独。B.孟子学说中的“神”是赤子之心的最高境界,强调自省自律的同时能感染他人。C.赤子之心蕴含着“真”,“真”是善美的根本,因此赤子之心是真善美的关键。D.梁启超、陈独秀等人将美学与增进国民道德相结合,体现了美学精神的时代要求。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西汉刘安等《淮南子》:“且喜怒哀乐,有感而自然者也。”B.东汉王充《论衡》:“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C.南朝刘想《文心雕龙》:“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D.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4.材料二认为道家和儒家的赤子之心“同名异实”,请说明他们的不同之处。(4分)▲5.材料二指出“赤子之心”是文艺批评的标准,材料一第二段傅雷如何运用“赤子之心”的标准来评价傅聪演奏的?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夜行车(节选)李娟多年来我总是沦陷于同一个梦境——坐在飞驰的夜行车上,苦苦忍耐,等待天亮,等待终点。除了等待,什么也不能做。我讨厌远行,讨厌坐长途车。我嫉妒所有一上车就立刻呼呼大睡的人。他们用睡眠轻松对抗漫漫旅途,对抗一切枯燥和身体的不适。而我,我总是一上车就焦虑又激动,睡不着,怎么也睡不着。我曾在深夜坐过完全陌生的人的顺风车。那一次实在是急着回家,又实在是买不到车要了。台阶票都买不到。只好在客运站四处打听黑车的价格令我迟疑。这时,有人看出了我的窘迫。他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正好这两个小伙子的车要去富蕴县,你去找他们吧。他们的车便宜。我不认识那个人,更没法了解他所说的那两个小伙子。但还是打出了电话。对方是维吾尔族,汉话说得不太清楚,我们好容易才完成沟通。他让我某时去某处等他。我答应了。但挂了电话又后悔了。实在不敢。那时我还年轻,单独一个人,女性,又是深夜的出行,几百公里的路程,怀揣现金。这种情况下无论谁都没法相信陌生的人吧。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对方打來了电话,问我为什么还没到。又说他等不了我太久,那个地方不让停大车了。不知为什么,这通电话让我选择了信任。我赶了过去。天色越来越暗,道路越來越偏僻。荒郊野岭的,我越来越不安。无数次想问旁边两个人:“为什么要走这条路?为什么不走大路?”但都拼命忍住了。因为我知道他的问答。他必然会说,这条路不收费。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情……明明难以信任别人,又总是在替别人的合理性寻找依据。遇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往往不是逃避,而是不断说服自己不用逃避。感到害怕时,又努力伪装成不害怕。我心怀惧意,高度清醒,异常疲惫。我不知道那两人是否感受到了我的情绪。他们始终在激烈的音乐声中平静地交谈,似乎从来不在意我的存在和我的感受。虽然是深夜,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车辆的行驶方向不对。确实不对。我们应该笔直往北走,可他们一直往东开。开了好几个小时也没拐弯。终于,在凌展两点,我忍不住了,装作刚睡醒的样子,问出自己的疑惑:“我们现在去哪里?”司机说:“先去另一个地方办点事。”却再没有别的解释了。口吻依然那么平静,神态看上去好像也没觉得我这个问题有什么突兀的。我接着问:“哪个地方?”他说出一个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名宇。我一路以来的怀疑和恐惧终于达到了顶点。但是,在这辆奔驰的夜行车上,在无尽的黑夜中,无边的荒野上,面对两个年轻的男人……如果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丝毫无从抵抗,无法自保。于是我还是咬牙选择相信,强迫自己继续相信。总不能跳车吧?果然,半小时后车辆驶入了一个黑乎乎的村庄。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车在村子里七拐八拐,最后在一家人的院门前停下來,熄火。两人招呼我一起下车,然后大力拍打院门,呼喊主人。我毫无办法,别无选择,和他们一起站在黑暗中。逃都没处逃,这个陌生的地方,哪边有墙哪边有路都搞不清楚。恐惧感和坚决要求信任这一切的意念在身体里激烈对撞。我想要更理智一些,但最终发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能是最理智的。不久男主人过来开了门。他手持手电筒,披著外套,看得出刚刚从床上爬起。三个男人在门口寒暄了几句,然后招呼我一起走进去。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女主人一边系外套扣子一边从内室走出。地向两人繁琐地问好了全套的问候的禮仪。最后又看向我,多問了几句。我不懂维吾尔语,但是关于我的这几句话恰好都听懂了。因为和哈薩克语很像。女主人问:“她是谁?”司机说:“搭车的。”“她去哪里?”“哦丹。”“哦丹”就是富蕴县。至此,像是终于得到了最大的保证,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已是深夜,但女主人还是架锅烧水揉面,给我们准备起食物来。三个男人坐在旁边的床榻上商议事情。我如同梦游一般,帮着女主人添柴烧火。在这个不知何时的深夜里,不知何处的小村庄深处,毫不相识的一个家庭,毫无关系的四个人——想想都觉得神奇。直到那会儿才终于感到疲惫。并且终于感到了平静。这回车辆调头笔直向北。仍然是音乐声震天,仍然是长夜漫漫。我靠着座位,终于渐渐有了睡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买不到票,黑车价格又太贵,“我”才在陌生人的建议下联系了两个小伙子。B.“我”不敢相信陌生人,但他们打来的电话让“我”选择了信任,于是赶了过去。C.开车的小伙子们非常热爱生活,所以大音量播放流行音乐,“我”也因此而安心。D.司机和女主人的问答终于使“我”放下心来,“我”竟然对眼前的一切感到神奇。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交代“我”上车就睡不着,最后又写“渐渐有了睡意”,前后反差表明这次夜行对“我”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B.女主人深夜起床,用全套的礼仪欢迎客人,生火做饭招待客人,对她美好形象的刻画强化了文章对美好人性的表达。C.心理描写贯穿全文:“我”先是没有办法而无奈搭车,然后觉察方向不对而焦虑恐惧,最后听懂他们的对话而释然。D.黑暗是文章环境描写的主色调,天色越来越暗,村庄黑乎乎的,农家屋子的光线昏暗等都衬托出“我”内心的恐惧。8.“我”为什么觉得“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能是最理智的”?(4分)▲9.在文章的其他章节,作者将乘车夜行分为四步:离别、忍耐、抵达、回想。你认为作者将“回想”列入乘车夜行的步骤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范雎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白起伴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材料二:赵括虚谈无实而不可用,其父知之,其母亦知之,赵之诸臣蔺相如等亦知之。外至敌国亦知之,独其主不悟耳。用人之失天下之人皆知其不可而独其主不知者莫大之患也。夫人之言非一端也,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讷,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明暗也。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贤愚也。是皆未足为难也。若听其言则可用,然用之有辄败人之事者;听其言若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能以成功者,此然后为听言之难也。(节选自欧阳修《为君难论》)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用人之失A天下之人B皆知C其不可D回而独E其主F不知者G莫大之H患也。ABCDEFGH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让,责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言不让”的“让”意思不相同。B.何以,宾语前置,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的“自信”用法不相同。C.自,亲自,名词作状语,与《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的“云”用法相同。D.讷,说话迟钝,引申为不顺耳,本意与《促织》“为人迁讷”的“讷”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颇坚守营垒,不与秦国交战,于是秦国范雎施反间计。蔺相如识破了范雎的诡计,劝告赵王不要以赵括代廉颇,但赵王不听。B.赵括的母亲通过对儿子所作所为的观察,认为赵括远不如他父亲,不能为将出战,如果赵王一意孤行,出了问题,自己不负责任。C.赵括中了武安君白起的计,军队被截断,粮道补给也被阻断,军队中甚至出现了残杀相食的情况,这样赵军的败局已定。D.欧阳修认为臣子进言的话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君主都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见识去透过言辞的表面,洞察背后的真相。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之所畏,独畏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4分)▲(2)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4分)▲14.欧阳修认为什么是国君最难做的事?材料一的事例是如何支撑这一观点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隐者郊居陈师道高斋缭绕度双沟,老气轩昂盖九州。不谓江山开悒快,正缘风味得淹留。招携好客供谈笑,拆补新诗拟献酬。小摘自锄稀莱甲,旁观虚作不堪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描写隐者住处,与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描绘的意境基本相同。B.隐者留居此地并不是因为有优美的山水可以解愁,而是因为此地风味适合心意。C.“谈笑”“献酬”等词写隐者以诗会友的生动场景,表现出隐者对友情的珍视。D.尾联将旁观者与隐者比较,隐者种菜,自给自足,而旁观者却难掩生活的忧虑。16.首联是如何刻画隐者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教育专家郭教授在为“家长课堂”讲学时,引用(种树郭度能传》中的“▲,▲”两句来引导家长要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开展家定教育,不能忽视孩子的天性(2)小刚到南京放游,登高远眺,看到长江好似一条白练,远山青翠峻峭,不禁想起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词句:“▲,▲”(3)为了强调某些内容或情感,引起读者的思考,古诗词中常常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如“▲,▲”,是如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是第二次来大渡口,除了重温历史,更想①,好好品尝一下五花八门的大渡口豆花,豆花几乎和什么都能搭配得来,首先是“豆花面”,豆花面味厚而好吃,但一碗面吃到最后你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吃面还是在吃豆花,两种味道②,非常醇厚,让人难以忘怀。而到了大渡口,除了豆花面,义渡古镇的豆花鱼更是鲜到令人咂舌。据说此美味是从船帮菜里发展出来的。吃大渡口义渡的豆花鱼,老板总喜欢说:鱼是刚从江边收回来的,豆花是刚刚点好的,其实不必加此说,一碗豆花鱼端上来,人人几乎都会刹那间做了其美味的俘虏,两个字“鲜美”,再多加一个字:太鲜美!我是凭着豆花鱼记住义渡的。广阔的水城到处都有,水边的船菜也到处都有,但鲜美一如义渡的豆花鱼别处没有。来大渡口的义渡,不吃豆花鱼算是你白来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20.请根据文本内容,用一句话向游客介绍大渡口的美食。要求:与作者的感情倾向保持一政,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意完整,表达流畅,不超过30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如果能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长,A?当然有,早睡早起更能保持身体健康。好多人喜欢晚睡晚起,认为在夜深人静时更有灵感,学习成工作的效率更高,因为B,是一个可以独立思考的好时机。然而,人体白天和晚上分泌激素的情况不同,比加褪黑素,这是一种能促进睡眠的激素,可以减少睡眠时醒来,延长深度睡眠时间,增强免疲力,提高睡眠质量。褪黑素一般是晚上睡觉时分泌较多,白天分泌较少。如果长时间白天睡觉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导致睡眠障得。而且白天光线明亮,环境嘈杂,C。所以,专家建议成年人睡上11点前要入睡,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长,可以使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长期坚持会使皮肤变得更加红润有光泽,精力也会更加充沛。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退语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渡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调要求写作。(60分)语言文字运用Ⅱ中讲到晚睡晚起有害健康的问题,其实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会熬夜学习,熬夜工件,在努力奋斗着。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处理奋斗与健康之同的关系呢?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500字。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2025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成绩分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1955年1月26日)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令我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量·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菌,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治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库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苗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1956年2月29日)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需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向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纯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茶的、忘我的爱。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炼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滥情,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摘编自傅雷《傅雷家书》材料二:在中国美学中,“赤子之心”既是指一种婴儿般纯洁无瑕的童心,又具有抗争世俗、坚守素志的赤诚.其通贯于审美与文艺创作领域,在中国美学与文艺发展中生生不息,影响巨大。老子最早提出“赤子之心”这一范畴,他指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对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人性异化、大伪盛行的恶浊风气深恶痛绝,从道家的人性价值观提出最高的德性在于“赤子”。赤子也就是婴儿,其特点是童真木凿、精气未散,这种量真是最高的和谐之美。庄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赤子之心”,但是他所追求的自由无待人格境界是与“赤子之心”的内涵相通的。儒家孟子正式提出“赤子之心”这一概念,《孟子·离娄下》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里的“赤子之心”指人的本性、初心。孟子认为人皆有善良本性,具体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将比扩而充之,即可达到“充实之谓美”的境界。孟子心中的“关”与人的道德紧密相连,“美”之上还有“大”“圣”“神”等人格境界。所谓的“神”就是将未子之心发展到极致,不仅自己能够实现道德的自省自律也能感染他人,成为他人精神上的榜样。“赤子之心”可谓儒家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人格写照。由此可见,道家老庄的赤子之心和儒家孟子的赤子之心同名异实。“赤子之心”不仅是人格精神与审美境界,同时也成为文艺批评标准。“赤子之心”所内蕴的“真”的价值尺度为批评标准提出两方面要求:其一要真实合理,毫无伪饰;其二要真情真意,自然直率。这一批评标准贯穿中国美学与艺术发展的始终。真诚无欺的文章才能产生夺人心魄的力量,自古以来,真善美是中国美学与文艺的价值尺度与批评标准,而“真”是最根本的尺度,没有真实,善与美都无从谈起,“赤子之心”正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中国美学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在它的哲学思想与文艺批评的融会贯通之中。“赤子之心”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范畴,其基本特点是强调人性的自由无待、真诚无伪,它既是人性中最可宝贵的因素,又是审美创造的原初动因,同时也是文艺批评的基本标准。时至今日,这一范畴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对文学创作与审美理想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审美活动的个体自由日益受到压制,“赤子之心”的保持面临诸多挑战。100多年前,王国维提出“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提出作家应以如婴儿般自然纯真、超越利害的心境来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同时倡导通过美育来洗涤国人内心功利主义倾向。梁启超、陈独秀等同样痛心于国力的衰微、国民的愚昧,为救国救民而奔走呼号,将美学与增进国民道德相结合。百年美学的精神,主要就是“立人为本”的启蒙精神与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的结合。“赤子之心”作为中国美学核心术语贯穿着中国美学发展始终,已然成为中国美学继往开来的人格精神、审美标准与批评尺度。(摘编自袁济喜《“赤子之心”的美学价值与当代启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B.C.D.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雷先生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表明赤子无法理解自己的这种孤独。B.孟子学说中的“神”是赤子之心的最高境界,强调自省自律的同时能感染他人。C.赤子之心蕴含着“真”,“真”是善美的根本,因此赤子之心是真善美的关键。D.梁启超、陈独秀等人将美学与增进国民道德相结合,体现了美学精神的时代要求。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西汉刘安等《淮南子》:“且喜怒哀乐,有感而自然者也。”B.东汉王充《论衡》:“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C.南朝刘想《文心雕龙》:“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D.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4.材料二认为道家和儒家的赤子之心“同名异实”,请说明他们的不同之处。(4分)▲5.材料二指出“赤子之心”是文艺批评的标准,材料一第二段傅雷如何运用“赤子之心”的标准来评价傅聪演奏的?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A.“所有艺术家都必须具备”错误,绝对化了。C.“赤子之心”作为人格精神、文艺批评标准和审美境界不存在先后顺序。D.“立人为本”修饰百年美学精神是错误的,原文“百年美学的精神,主要就是‘立人为本’的启蒙精神与传统文化中忧患意识的结合”。

故选B。

(2)A.“赤子无法理解自己的这种孤独”错误,“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表明赤子保持心灵的纯洁和丰盈。感受不到孤独。

故选A。

(3)D.“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表达了为文要悟的观点,而材料二第四段紧扣是为文要真。

故选D。

(4)①结合“赤子也就是婴儿,其特点是童真木凿、精气未散,这种量真是最高的和谐之美”可知,道家的赤子之心强调人格的纯真白由,不受世俗的干扰。②结合“不仅自己能够实现道德的自省自律也能感染他人,成为他人精神上的榜样。‘赤子之心’可谓儒家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人格写照”可知,儒家的赤子之心突出了它的社会伦理力量,强调人格上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5)①结合“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令我想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量•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可知,傅聪的演奏纯真无伪。像罗曼•罗兰和他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他们都是孤独而纯洁的灵魂。②结合“河,莱菌,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治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库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可知,傅聪的演奏充满炽烈真情,自然真率。他把新中国黎明的钟声传遍世界。③结合“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河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可知,博聪的演奏具有夺人心魄的力量,如奔腾的黄河、长江,气吞牛斗。

答案:

(1)B

(2)A

(3)D

(4)①道家的赤子之心强调人格的纯真白由,不受世俗的干扰。②儒家的赤子之心突出了它的社会伦理力量,强调人格上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5)①傅聪的演奏纯真无伪。像罗曼•罗兰和他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他们都是孤独而纯洁的灵魂。②傅聪的演奏充满炽烈真情,自然真率。他把新中国黎明的钟声传遍世界。③博聪的演奏具有夺人心魄的力量,如奔腾的黄河、长江,气吞牛斗。(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夜行车(节选)李娟多年来我总是沦陷于同一个梦境——坐在飞驰的夜行车上,苦苦忍耐,等待天亮,等待终点。除了等待,什么也不能做。我讨厌远行,讨厌坐长途车。我嫉妒所有一上车就立刻呼呼大睡的人。他们用睡眠轻松对抗漫漫旅途,对抗一切枯燥和身体的不适。而我,我总是一上车就焦虑又激动,睡不着,怎么也睡不着。我曾在深夜坐过完全陌生的人的顺风车。那一次实在是急着回家,又实在是买不到车要了。台阶票都买不到。只好在客运站四处打听黑车的价格令我迟疑。这时,有人看出了我的窘迫。他给了我一个电话,说,正好这两个小伙子的车要去富蕴县,你去找他们吧。他们的车便宜。我不认识那个人,更没法了解他所说的那两个小伙子。但还是打出了电话。对方是维吾尔族,汉话说得不太清楚,我们好容易才完成沟通。他让我某时去某处等他。我答应了。但挂了电话又后悔了。实在不敢。那时我还年轻,单独一个人,女性,又是深夜的出行,几百公里的路程,怀揣现金。这种情况下无论谁都没法相信陌生的人吧。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对方打來了电话,问我为什么还没到。又说他等不了我太久,那个地方不让停大车了。不知为什么,这通电话让我选择了信任。我赶了过去。天色越来越暗,道路越來越偏僻。荒郊野岭的,我越来越不安。无数次想问旁边两个人:“为什么要走这条路?为什么不走大路?”但都拼命忍住了。因为我知道他的问答。他必然会说,这条路不收费。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情……明明难以信任别人,又总是在替别人的合理性寻找依据。遇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往往不是逃避,而是不断说服自己不用逃避。感到害怕时,又努力伪装成不害怕。我心怀惧意,高度清醒,异常疲惫。我不知道那两人是否感受到了我的情绪。他们始终在激烈的音乐声中平静地交谈,似乎从来不在意我的存在和我的感受。虽然是深夜,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车辆的行驶方向不对。确实不对。我们应该笔直往北走,可他们一直往东开。开了好几个小时也没拐弯。终于,在凌展两点,我忍不住了,装作刚睡醒的样子,问出自己的疑惑:“我们现在去哪里?”司机说:“先去另一个地方办点事。”却再没有别的解释了。口吻依然那么平静,神态看上去好像也没觉得我这个问题有什么突兀的。我接着问:“哪个地方?”他说出一个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名宇。我一路以来的怀疑和恐惧终于达到了顶点。但是,在这辆奔驰的夜行车上,在无尽的黑夜中,无边的荒野上,面对两个年轻的男人……如果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丝毫无从抵抗,无法自保。于是我还是咬牙选择相信,强迫自己继续相信。总不能跳车吧?果然,半小时后车辆驶入了一个黑乎乎的村庄。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车在村子里七拐八拐,最后在一家人的院门前停下來,熄火。两人招呼我一起下车,然后大力拍打院门,呼喊主人。我毫无办法,别无选择,和他们一起站在黑暗中。逃都没处逃,这个陌生的地方,哪边有墙哪边有路都搞不清楚。恐惧感和坚决要求信任这一切的意念在身体里激烈对撞。我想要更理智一些,但最终发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能是最理智的。不久男主人过来开了门。他手持手电筒,披著外套,看得出刚刚从床上爬起。三个男人在门口寒暄了几句,然后招呼我一起走进去。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女主人一边系外套扣子一边从内室走出。地向两人繁琐地问好了全套的问候的禮仪。最后又看向我,多問了几句。我不懂维吾尔语,但是关于我的这几句话恰好都听懂了。因为和哈薩克语很像。女主人问:“她是谁?”司机说:“搭车的。”“她去哪里?”“哦丹。”“哦丹”就是富蕴县。至此,像是终于得到了最大的保证,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已是深夜,但女主人还是架锅烧水揉面,给我们准备起食物来。三个男人坐在旁边的床榻上商议事情。我如同梦游一般,帮着女主人添柴烧火。在这个不知何时的深夜里,不知何处的小村庄深处,毫不相识的一个家庭,毫无关系的四个人——想想都觉得神奇。直到那会儿才终于感到疲惫。并且终于感到了平静。这回车辆调头笔直向北。仍然是音乐声震天,仍然是长夜漫漫。我靠着座位,终于渐渐有了睡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买不到票,黑车价格又太贵,“我”才在陌生人的建议下联系了两个小伙子。B.“我”不敢相信陌生人,但他们打来的电话让“我”选择了信任,于是赶了过去。C.开车的小伙子们非常热爱生活,所以大音量播放流行音乐,“我”也因此而安心。D.司机和女主人的问答终于使“我”放下心来,“我”竟然对眼前的一切感到神奇。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交代“我”上车就睡不着,最后又写“渐渐有了睡意”,前后反差表明这次夜行对“我”个人成长有重要意义。B.女主人深夜起床,用全套的礼仪欢迎客人,生火做饭招待客人,对她美好形象的刻画强化了文章对美好人性的表达。C.心理描写贯穿全文:“我”先是没有办法而无奈搭车,然后觉察方向不对而焦虑恐惧,最后听懂他们的对话而释然。D.黑暗是文章环境描写的主色调,天色越来越暗,村庄黑乎乎的,农家屋子的光线昏暗等都衬托出“我”内心的恐惧。8.“我”为什么觉得“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能是最理智的”?(4分)▲9.在文章的其他章节,作者将乘车夜行分为四步:离别、忍耐、抵达、回想。你认为作者将“回想”列入乘车夜行的步骤有什么意义?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情节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情节在文中的位置以及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解答】(1)C.“开车的小伙子们非常热爱生活,所以大音量播放流行音乐”错误。根据原文“这让我有了一种奇异的安心,觉得他俩真的就只是普通的年轻人”可知,“我”之所以感到安心,并非是因为认为他们热爱生活,而是因为他们播放音乐的行为让“我”觉得他们只是普通的年轻人,与“热爱生活”无关。

故选C。

(2)D.“都衬托出‘我’内心的恐惧”错误。根据原文“天色越来越暗,道路越来越偏僻。荒郊野岭的,我越来越不安”“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家庭。……不停地向两人繁琐地问好了全套的问候的礼仪。最后又看向我,多问了几句”等可知,在女主人家时,“我”已经放下了戒备,此时的黑暗并没有衬托出“我”内心的恐惧,反而衬托出“我”内心的平静和对奇妙经历的感受。

故选D。

(3)自我保护的考量:由“不能让他们看出我的怀疑和不安。如果什么事也不会发生,这种怀疑就是对别人的伤害。如果真发生了什么事,这种怀疑屁用也没有。把一切捅开了闹大了之后我还能怎样呢?难不成跳车吗”“我毫无办法,别无选择,和他们一起站在黑暗中。逃都没处逃,这个陌生的地方,哪边有墙哪边有路都搞不清楚”可知,在面对潜在的危险时,“我”意识到任何形式的反抗或逃脱尝试都可能激怒对方,从而增加自身受到伤害的风险。由“我想要更理智一些,但最终发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能是最理智的”可知,在这种力量悬殊、环境未知的情况下,保持沉默和不动声色成为了“我”保护自己安全的策略。任何言语或行动上的反抗都可能被解读为挑衅,导致情况恶化,因此“我”选择了不作为以避免刺激对方,减少可能的威胁。

维护信任与尊重:由“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对方打来了电话,问我为什么还没到。又说他等不了我太久,那个地方不让停大车了。不知为什么,这通电话让我选择了信任”可知,尽管内心充满怀疑和恐惧,“我”还是试图维持对这两个陌生人的信任。说出心中的怀疑不仅不会改变现状,反而可能伤害到对方,破坏这份脆弱的信任。由“此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我选择继续信任,他俩和所有年轻的少数民族货车司机一样,也拧开最大音量播放着本民族流行音乐。这让我有了一种奇异的安心,觉得他俩真的就只是普通的年轻人”“我一路以来的怀疑和恐惧终于达到了顶点。但是,在这辆奔驰的夜行车上,在无尽的黑夜中,无边的荒野上,面对两个年轻的男人……如果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我丝毫无从抵抗,无法自保。于是我还是咬牙选择相信,强迫自己继续相信”“我想要更理智一些,但最终发现,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能是最理智的”可知,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对方有恶意的情况下,“我”选择相信他们是无辜的,通过沉默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4)情感的释放与延续:“回想”不仅仅是对过往经历的简单回忆,它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与延续。在夜行的旅程中,作者经历了从焦虑到恐惧,再到信任与平静的复杂情感变化。通过“回想”,这些情感得以在时间的长河中再次流淌,让作者能够重新体验和理解当时的感受。正如文中所言,“我”对那次夜行的记忆如此深刻,以至于“讨厌远行,讨厌坐长途车”,这表明“回想”不仅让情感得到了释放,还将其转化为一种持久的情感印记,影响着作者后续的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

旅程的提炼与升华:“回想”不仅仅是对事件本身的复述,它更是对旅程意义的提炼与升华。在“回想”中,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对夜行经历的表面叙述上,而是深入挖掘了这次经历背后更为复杂的人性思考。例如,面对陌生人的信任与怀疑、在不确定环境中寻求安全感的努力、以及在极度压力下对自我保护与他人尊重之间的权衡,这些都是“回想”过程中得到提炼的主题。通过“回想”,作者得以从更高层面审视自己的经历,从中汲取更深层次的人生启示。

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回想”还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它使作者能够从夜行经历中学习和成长。这次特殊的夜行之旅,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但通过“回想”,作者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冷静,如何在信任与怀疑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在面对未知时保持坚韧与乐观。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成为了作者日后面对人生中各种不确定性时的重要支撑,使她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答案:

(1)C

(2)D

(3)①“我”处在恐惧之中,如果他们真是坏人,“我”没有任何反抗和逃脱的可能,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济于事;②“我”又选择相信他们是好人,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他们的怀疑和伤害。

(4)①回想是情感的释放和延续,作者在回想中再次感受到当时夜行车上的焦虑和恐惧,以至于讨厌远行,讨厌坐长途车。②回想是旅程的提炼和升华,作者回想的不只是一次夜行的经历,而是融入了更为复杂的人性思考。③回想是经验的总结和反思,这次夜行的经历成为了作者宝贵的经验,让她更加从容地应对人生中的不确定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范雎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白起伴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材料二:赵括虚谈无实而不可用,其父知之,其母亦知之,赵之诸臣蔺相如等亦知之。外至敌国亦知之,独其主不悟耳。用人之失天下之人皆知其不可而独其主不知者莫大之患也。夫人之言非一端也,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讷,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明暗也。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贤愚也。是皆未足为难也。若听其言则可用,然用之有辄败人之事者;听其言若不可用,然非如其言不能以成功者,此然后为听言之难也。(节选自欧阳修《为君难论》)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用人之失A天下之人B皆知C其不可D回而独E其主F不知者G莫大之H患也。ABCDEFGH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让,责备,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言不让”的“让”意思不相同。B.何以,宾语前置,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的“自信”用法不相同。C.自,亲自,名词作状语,与《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的“云”用法相同。D.讷,说话迟钝,引申为不顺耳,本意与《促织》“为人迁讷”的“讷”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廉颇坚守营垒,不与秦国交战,于是秦国范雎施反间计。蔺相如识破了范雎的诡计,劝告赵王不要以赵括代廉颇,但赵王不听。B.赵括的母亲通过对儿子所作所为的观察,认为赵括远不如他父亲,不能为将出战,如果赵王一意孤行,出了问题,自己不负责任。C.赵括中了武安君白起的计,军队被截断,粮道补给也被阻断,军队中甚至出现了残杀相食的情况,这样赵军的败局已定。D.欧阳修认为臣子进言的话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君主都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见识去透过言辞的表面,洞察背后的真相。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之所畏,独畏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4分)▲(2)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4分)▲14.欧阳修认为什么是国君最难做的事?材料一的事例是如何支撑这一观点的?(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材料内容及评析作者观点的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句意:任用人的失误,天下的人都知道他不可以任用,偏偏他的君主不知道,这是最大的祸患。“用人之失”名词性偏正短语,意思是在用人方面的失误,表意完整且独立,故可在A处断开。“天下之人”,名词短语作主语,“皆知”,谓语部分,“其不可”,宾语部分,构成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故应在D处断开。“独其主不知者”主谓结构,“独其主”为主语,“不知”为谓语,句意完整,故应在G处断开。

故选ADG。

(1)A.正确。词义不同。动词,责备。句意:(赵王)多次责备他;动词,谦让。句意:他们的话都不谦让。

B.错误。用法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式。句意:为什么呢;句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C.正确。用法相同,名词作状语。句意:赵括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与秦军搏斗;句意:天下的百姓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

D.正确。词义相同,说话迟钝,引申为不顺耳。句意:忠诚的言语朴实无华,往往不顺耳;句意:这个人性格内向,说话迟钝。

故选B。

(3)A.“蔺相如识破了范雎的诡计”错误。根据材料一“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应侯范雎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可知,廉颇确实坚守营垒,不与秦国交战,但材料中并没有交代蔺相如在赵王做出决定之前就已经识破了反间计。

故选A。

(4)①“畏”,害怕、畏惧;“耳”,罢了;“与”,对付;“降”,投降。译文:秦国害怕的,唯独是害怕赵括担任将军罢了!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将要投降了!

②“更”,改变;“约束”,法令规定;“易”,调换;“击”,进攻。译文:赵括一到军中,就完全改变了原来(廉颇)的法令规定,调换了原来的军官,下令出兵进攻秦军。

(5)欧阳修在《为君难论》中提出,国君最难做的事情是“听言”,即辨别和采纳正确的建议。“夫人之言非一端也,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讷。”谄媚的言语容易取悦君主,而忠诚的言论往往朴实无华,可能因为表达上的笨拙而不被重视。此外,有些言论听起来似乎合理,但如果采纳执行却会导致失败;而有些言论初听之下似乎不可行,但实际上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这种区分哪些言论值得采纳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听言之难”。

材料一《通鉴纪事本末》中,赵括自幼学习兵法,言谈之间显得自信满满,仿佛对军事了如指掌。他的言论和表现给赵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赵王不顾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反对,坚持任命赵括为将军。然而,赵括的实际指挥能力与他的理论知识大相径庭,最终导致了赵军的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惨烈的结局凸显了“听言之难”的残酷现实。

相反,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曾警告过赵王,指出赵括缺乏实战经验和领导才能,不适合担任统帅。这些看似“不合时宜”的谏言,未能在当时激起赵王足够的警觉,但事实证明,倘若赵王能慧眼识珠,听取并采纳这些建议,或许就能避免这场灾难性的军事溃败。

答案:

(1)ADG

(2)B

(3)A

(4)①秦国害怕的,唯独是害怕赵括担任将军罢了!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将要投降了!

②赵括一到军中,就完全改变了原来(廉颇)的法令规定,调换了原来的军官,下令出兵进攻秦军。

(5)①欧阳修认为,国君最难做的是“听言”。②赵括“谈兵”,看似可用,但按此行事导致失败。③蔺相如和赵母的话,看似不可用,但不按此行事就无法成功。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军数次打败赵军,廉颇于是下令坚守营垒不轻易与秦军交战。赵王认为廉颇是因屡屡失利而胆怯,不敢迎敌作战,十分生气,多次责备他。应侯范雎又派人携千金去赵国实施反间计,散布说:“秦国害怕的,唯独是害怕赵括担任将军罢了!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将要投降了!”赵王于是便任命赵括为大将代替廉颇。蔺相如劝赵王说:“大王因赵括有点名气就重用他,这好比是用胶黏住琴柱而弹琴,怎能弹好呢!赵括只知道死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根本不知道随机应变。”赵王不听劝告。当初,赵括自幼学习兵法时,就自以为天下无人能和他相比。曾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军事,赵奢难不住他,但也不认为他学得很好,赵括的母亲问其原因,赵奢说:“领军打仗关系到生死存亡,而赵括说起来很轻松随便。如果赵国不派他为将军罢了,若是真的用他,灭亡赵军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带兵将要出发时,他的母亲亲自上书给赵王,说不可重用赵括。赵王问:“为什么?”回答说:“当年我嫁给他父亲时,他父亲已经身为将军,自己亲自捧食进餐的有几十人,他结交的朋友有几百人。大王与宗室王族赏给他的财物,他全都分给部下的将领与谋士。他只要接受朝廷的命令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刚刚做了将军,立刻就面向东而坐,接受拜见,他的士兵及大小军官没有人敢抬头正眼看他。大王赏给他的金银财物,全部藏在家中,每天都在察看良田美宅,合适的就买下来。大王以为赵括会像他父亲,其实他们父子存在很大的差异,恳请大王不要派他去。”赵王说:“你不必管了,我已经做出决定。”于是赵括的母亲说:“假如赵括出现什么过失,请不要连累我治罪。”赵王答应了她的要求。

赵括一到军中,就完全改变了原来廉颇的法令规定,调换原来的军官,下令出兵进攻秦军。武安君白起假装兵败而退,布置两支奇兵准备在赵军的后方给予截击。赵括乘胜追击,直抵秦军营垒前,秦军坚守营垒无法攻入;这时,秦军的一支奇兵二万五千人已切断赵军的后路,另一支五千骑兵又截断赵军返回营垒的通道,赵军被分为两半,粮食补给中断。九月,赵军已断绝粮食四十六天,士兵在内部暗中残杀,互相吞食。赵括在窘迫危急的形势下,下令对秦军实施进攻,准备分出四支分队,轮番出击四五次都没冲出重围。赵括亲自率精锐士兵,和秦军进行搏斗,秦军当即射杀了赵括。赵军全线崩溃,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

材料二:

赵括只会夸夸其谈而没有实际本领,他父亲赵奢知道这个情况,他母亲也知道这个情况,赵国的大臣蔺相如等也知道这个情况,就连秦国等敌国也都了解这个情况,唯独赵王不了解。用人方面的失误,天下的人都知道这样做不行,唯独君主不知道,这是最大的祸患。

人们所说的话并非只有一种类型,有的是巧言善辩、纵横捭阖且听起来令人愉悦,而忠言则往往质朴无华且多显笨拙,但这并不是听从意见难的原因,关键在于听者是否明智。阿谀奉承的话顺耳且容易让人高兴,而直言不讳的话则可能逆耳并触怒人心,这也不是听从意见难的原因,关键在于听者是否贤明。这些其实都还不算是最难的。当听到的话看似可行,但按照它去做却常常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听到的话看似不可行,但不按照它去做就无法成功,这才是听言的困难所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隐者郊居陈师道高斋缭绕度双沟,老气轩昂盖九州。不谓江山开悒快,正缘风味得淹留。招携好客供谈笑,拆补新诗拟献酬。小摘自锄稀莱甲,旁观虚作不堪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描写隐者住处,与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描绘的意境基本相同。B.隐者留居此地并不是因为有优美的山水可以解愁,而是因为此地风味适合心意。C.“谈笑”“献酬”等词写隐者以诗会友的生动场景,表现出隐者对友情的珍视。D.尾联将旁观者与隐者比较,隐者种菜,自给自足,而旁观者却难掩生活的忧虑。16.首联是如何刻画隐者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D.“隐者种菜,自给自足,而旁观者却难掩生活的忧虑”错误,尾联主要写出了隐者田园生活的愉悦,而旁观者即使“虚作”也难以理解,为隐者担忧。

故选D。

(2)诗歌的首联通过对居所和隐者气质的刻画,将隐者的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出来。

首先,“缭绕度双沟”是写居所高斋的环境特点:云雾缭绕,如同仙境,需要“度双沟”才能到达。高斋的描述体现了隐者居处的幽静而隐蔽,契合其隐逸的身份,用环境侧面烘托了隐者与尘世隔绝的形象。

其次,“老气轩昂盖九州”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隐者具有超凡的智慧和从容不迫的气质。这种气度体现了隐者虽然年事已高,退隐山林,却依然保持着傲视天下的气概,表现了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态度,属于正面描写。

答案:

(1)D

(2)①出句通过描写居住环境来侧面烘托隐者形象,隐者住处云雾缭绕,如同仙境,需要“度双沟”才能到达,幽静而隐蔽,写出隐者与尘世的隔绝;②对句直接展示隐者形象,隐者虽然年事已高,退隐山林,却依然保持着傲视天下的气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教育专家郭教授在为“家长课堂”讲学时,引用(种树郭度能传》中的“▲,▲”两句来引导家长要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开展家定教育,不能忽视孩子的天性(2)小刚到南京放游,登高远眺,看到长江好似一条白练,远山青翠峻峭,不禁想起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词句:“▲,▲”(3)为了强调某些内容或情感,引起读者的思考,古诗词中常常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如“▲,▲”,是如此。【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情境式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死记硬背。【解答】故答案为:

(1)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重点字:致)

(2)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重点字:簇)

(3)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重点字: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是第二次来大渡口,除了重温历史,更想①,好好品尝一下五花八门的大渡口豆花,豆花几乎和什么都能搭配得来,首先是“豆花面”,豆花面味厚而好吃,但一碗面吃到最后你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吃面还是在吃豆花,两种味道②,非常醇厚,让人难以忘怀。而到了大渡口,除了豆花面,义渡古镇的豆花鱼更是鲜到令人咂舌。据说此美味是从船帮菜里发展出来的。吃大渡口义渡的豆花鱼,老板总喜欢说:鱼是刚从江边收回来的,豆花是刚刚点好的,其实不必加此说,一碗豆花鱼端上来,人人几乎都会刹那间做了其美味的俘虏,两个字“鲜美”,再多加一个字:太鲜美!我是凭着豆花鱼记住义渡的。广阔的水城到处都有,水边的船菜也到处都有,但鲜美一如义渡的豆花鱼别处没有。来大渡口的义渡,不吃豆花鱼算是你白来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20.请根据文本内容,用一句话向游客介绍大渡口的美食。要求:与作者的感情倾向保持一政,使用一组关联词,语意完整,表达流畅,不超过30个字。(4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成语的含义,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语段)表达效果的能力。解题时,可以从修辞、句式等角度分析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信息,再进行答案要点概括。【解答】(1)①处,根据上文“除了重温历史,更想”以及下文“好好品尝一下五花八门的大渡口豆花”可知,此处需要表达的是作者想要尽情享受美食的意思。因此,可填“大快朵颐”或“大饱口福”。大快朵颐: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大饱口福:指吃够了很好的东西或指在物质或精神上受到了充分的满足感。

②处,根据上文“豆花面味厚而好吃,但一碗面吃到最后你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吃面还是在吃豆花”可知,面和豆花的味道融合在一起,难以区分,非常醇厚,让人难以忘怀。因此,可填“兼而有之”或“合而为一”。兼而有之: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合而为一:指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2)“两个字”是对“鲜美”这一评价的提前预告,让读者在读到这个词之前就产生了期待感,同时也使得“鲜美”一词更加突出和醒目,成为整个句子的核心。

“再多加一个字”巧妙地引入了“太”字,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太”字的加入,将“鲜美”的程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表明这种美味已经超越了一般的“鲜美”,达到了极致的程度。

“两个字”和“再多加一个字”前后关联,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不断强调豆花鱼的美味,使得这一描述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节奏感和层次感,加深了读者对于豆花鱼美味的记忆。

(3)从文本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大渡口的豆花面和豆花鱼持有极高的评价,表达了强烈的喜爱之情。文本中提到了两种特色美食——豆花面和豆花鱼,以及对它们的描述——“味厚而好吃”“令人咂舌”。在不超过30字的限制下,须使用一组关联词(如“不仅……而且……”或“虽然……但是……”)来连接上述关键信息,形成一个既能体现作者情感倾向,又能准确反映文本内容的句子。如:大渡口,豆花面香浓可口,豆花鱼更令人惊艳,美食天堂不容错过。

答案:

(1)①大快朵颐(大饱口福)

②兼而有之(合而为一)

(2)①“两个字”对“鲜美”有提示作用,使“鲜美”一词更加醒目;

②“再多加一个字”,突出了“太”,进一步强调了鲜美的程度。

③前后关联,反复强调,突出豆花鱼的美味,语言简短有力,生动灵活。

(3)示例一:大渡口不仅有味厚而好吃的豆花面,而且还有令人咂舌的豆花鱼。

示例二:虽然大渡口的豆花面味厚而好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