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塔子坝中学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都江堰市塔子坝中学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都江堰市塔子坝中学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都江堰市塔子坝中学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都江堰市塔子坝中学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施工总体部署和规划第一节工程概况都江堰市塔子坝中学属于灾后异地重建项目,该项目位于都江堰市经济开发区安顺2村,占地面积37779.6平方米,建筑面积16855平方米,有三座教学楼、二座综合楼、一座行政楼、一座食堂、一个250米塑胶环形跑道运动场、450米新建围墙以及校内配套市政工程。第二节编制依据1、项目建设审批文件2、塔子坝中学建设用地放线图3、设计技术交底及施工图4、建设规划范围内的现场实际状况5、主要规范、标准5.1主要规程、规范分项名称编号类别测量工程《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混凝土结构施工《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国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国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国家《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国家《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国家《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国家《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国家《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国家《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国家《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国家其它《建设工程建设监理规程》DBJ01-41国家《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规程》DBJ01-80国家《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国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50326-2001国家5.2主要标准类别名称编号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国家《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国家《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国家《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4-88国家《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10-2002第二章工程总体部署第一节施工范围内的现状和周围的交通情况1、本工程位于滨河路和二环路交界处的一块绿地上,长180米、宽185米场地内有大量的树木,有四块用于当时抗震救灾搭建临时用房的水泥场地,有十六间临时活动板房,二间旧校舍,在场地的东南角有一座民房在建设用地的范围内,需要拆迁,有大约50米*50米混凝土场地,厚度20cm,需要凿除。2、施工范围内有三条混凝土的道路,宽度分别为4米、3米、6米,厚度大约10厘米,在道路的中间有几个的土堆,高度约为3米左右。3、施工场地的西南侧,有高压电杆,电源可以从此引下;在场地的东南侧的中间有一自来水的管道,施工用水可以从此引出。场地西侧有12米宽的滨河路,可以通过既有路组织施工材料、物质的运输。第二节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队伍的安排1)施工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管理、全面履行合同、确保工程建设工期、质量、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工程目标,针对本工程的工程特点,按照项目法组建项目管理部,承担本项目的施工任务。项目经理丁志斌项目经理丁志斌项目副经理常青总工程师蒋悦鹏工程技术部肖小彬综合管理部邓宇胜安全管理部朱正平质量管理部顾建莊物资设备部王云恺塔子坝中学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管理部组织机构图第三节施工队伍的安排本工程是都江堰市的一所中学,主体结构为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确保学校能按时交付使用,项目部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队伍、作业班组进场,分几个主要区域同时进行施工,具体施工队伍见下:序号施工范围施工队伍施工人数1基础和房屋主体工程主体施工作业队1502房屋装修工程装修作业队503水电安装工程水电施工作业队104室外市政工程市政工程施工队伍80第四节施工临时设施的布置1临时道路:在施工范围内,有三条既有的道路,当时是为了抗震救灾搭建临时帐篷而建,宽度分别为4米、3米、6米,道路的厚度15厘米,能满足施工临时道路的要求,可以利用既有道路。节约项目前期的投入。2、临时围墙:为了能保证施工范围内的施工安全,同时满足文明施工的要求,在施工范围的四周,设立用彩钢板搭建的临时围墙,进行封闭式施工。3、临时施工用房:在靠近滨河路一侧,在既有的一块的水泥地上搭建彩钢板房屋十间,用于项目部办公用房,利用原来居民小区临时活动板房充当项目部的生活用房,并按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进行适当的装修以满足生活的要求。4临时施工用电、用水:在施工范围的西南角,安装一台400kvA变压器和一只低压配电箱,以满足施工用电要求,详见临时施工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在靠近东北侧的既有马路边有市政自来水管网,可以从此处引出直径50毫米的水管,以满足施工用水的要求。第五节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页)第三章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第一节土方工程1、开挖前的准备开挖前应先与相关管理部门联系,清除开挖区域内所有障碍物,包括旧有房屋、树木、电线杆及地下障碍物等,按施工总平面图要求修建临时道路,保证土方运输道路畅通。2、开挖措施2.2土方开挖之前先洒灰线,定好开挖边界,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进行,自东向西,从场地内向工地门口处挖土。采用挖土机挖土,人工配合清槽,自卸汽车运土。2.3本工程由于整体基础埋深较浅,开挖时按1:0.6边坡,坑底两侧留置70cm工作面。1#楼、2#楼、3#楼同时开挖,先开挖1#楼,挖掘机由东向西挖,土方直接堆放在基坑的两侧,但堆土离开基坑应大于2米。堆土要堆成梯形的形状。2.4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必须保留不少于150厚原状土,待施工基础垫层时,再由人工挖至设计标高,此时一定注意不要扰动原土层。3、基坑验槽基础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验收,并会同设计、监理、甲方、地勘进行验槽,发现土质与地质报告不符合时,应共同协商研究处理。4、土方回填工程基础结构验收完毕,即可进行回填土工程施工,本工程回填土工程采用人工回填,机械打夯,部分边角处用人工夯实。回填土的含水量应适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适宜。当含水率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等措施,当含水率过低,应加适量水润湿。回填土应分层铺填,每层须铺厚度250mm。最后一层土夯压密实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符合设计标高。土压实后,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第二节模板工程1、模板体系确定1.1基础模板基础梁底板及侧模采用胶合板。1.2柱模板采用18mm厚双面覆膜多层板拼装成柱模,50*100木方背楞,脚手管紧固。1.3板、梁及楼梯模板板、梁模板配制:采用18mm厚多层板,次龙骨50×100木方,主龙骨50×100木方,钢管支撑,采用快拆体系。楼梯模板配制:采用18mm厚多层板,次龙骨50×100,主龙骨50×100木方,钢管支撑。2、模板施工2.1基础模板施工施工工艺:浇筑垫层→放线→立模→加固施工方法:人工清槽并浇筑完垫层后,在垫层上放出模板边线,立模以后采用木方、对模板进行固定。2.2柱模板施工(1)、安装前准备工作柱模安装之前,在基础上依次弹出墙体、柱子的300mm控制线,柱模的安装位置线。轴线引测后,测量员复验。模板清理完后及时刷脱模剂。柱模安装之前,柱头砼剔凿至露石子、钢筋绑扎完毕,验收合格且相关资料完毕。(2)、施工流程放线→安装柱模板→初步加固→校正垂直度→加固→预检(3)、柱模的安装将柱模内清理干净,通排柱先安装两排柱,经校正、固定,拉通线校正中间各柱。按柱模板设计图的模板位置,由下至上安装模板,模板之间用销栓销紧。(4)、柱模的拆除独立柱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即可拆除柱模板。先松开柱模连接件,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柱体,将模板拆下。2.3梁、板模板施工施工流程:搭设满堂脚手架→安装主龙骨→安装次龙骨→校正标高→加设立杆水平拉杆→预检所有木方弹线找平后方可铺设顶板模板,确保顶板模板平整。梁、板跨度大于4m时,模板按规范要求起拱0.001L~0.003L2.4楼梯模板施工楼梯底模板超出侧模20-30m模板支设示意图3、模板拆除模板拆除均要以同条件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报告为依据,填写拆模申请单,由项目责任工程师和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生效执行。常温下,柱、梁拆除侧模时以不破坏阳角部位的混凝土为准。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1004、模板保护预组拼的模板其存放场地要平整。模板平放并用木方支垫,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模板使用前先刷脱模剂。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残存的混凝土、灰浆和刷脱模剂。模板堆放时,按规格整齐摆放,要保证平稳,防倾倒。吊装模板时轻起轻放,不准碰撞,防止模板变形。执行拆模申请制度,严禁强行拆模。起吊模板时,信号工到场指挥。5、安全环保措施5.1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5.2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板。5.3拆楼层外边模板时,应有防高空坠落及防止模板向外倒跌的措施。5.4拆模后模板或木方上的钉子,应及时拔除,防止钉子扎脚。第三节钢筋工程1、钢筋采购与存放1.1为保证本工程钢筋原材料的质量,供应厂家选择长期合作、社会信誉好的供应商。1.2钢筋进场需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材质证明)报监理审核。1.3钢筋进场后需分批进行原材机械性能复试(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中心进行)。1.4原材取样:钢筋进场后,同厂家、同炉号、同批量、同规格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也做一个验收批。在每个验收批取一组试件,在任意两根钢筋上截取,2根做拉伸试验(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2根做弯曲试验。取样部位为:在距钢筋端头500mm以上截取。1.5钢筋原材堆放在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规划区域,分批、分炉号、分规格、分等级挂牌标识,标识牌注明: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产地、进货日期、标识人。存放钢筋的场地要进行平整夯实,表面硬化,以利泄水。堆放时,钢筋下面要垫以垫木,离地面不宜少于20cm,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如有锈蚀需预先进行除锈处理。1.6为防止三级钢与二级钢混淆,在钢筋堆放时必须严格标识及分区管理,在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规划区域内分别堆放。1.7钢筋半成品要分部、分层、分段和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要放在一起,并有明显标识,标识上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型号、尺寸、直径、根数。2、各部位钢筋绑扎施工2.1基础钢筋施工施工顺序:定位放线→独立柱基础钢筋骨架定位→基础梁钢筋骨架定位→箍筋绑扎→混凝土垫块固定2.2柱钢筋绑扎施工施工顺序:立柱筋→套箍筋→连接柱筋→画箍筋间距→绑扎钢筋→放定位筋→绑扎垫块施工方法:用粉笔划好箍筋间距,箍筋面与主筋垂直绑扎,并保证箍筋弯钩在柱上四角相间布置。为防止柱筋在浇筑混凝土时偏位,在柱筋根部以及上、中、下部增设钢筋定位卡。钢筋接头按照50%错开相应距离;箍筋绑扎时开口方向间隔错开。柱钢筋定位示意图2.3梁钢筋施工施工顺序:主梁主筋→放主梁定位箍→主梁箍筋→次梁主筋→放次梁定位箍→次梁箍筋→垫块固定。施工方法:先在梁四角主筋上画箍筋分隔线,对接头进行连接,将四角主筋穿上箍筋,按分隔线绑扎牢固,然后绑扎其它钢筋。钢筋的绑扎顺序均按规范进行。对于梁内双排及多排钢筋的情况,为保证相邻两排钢筋间的净距,在两排钢筋间垫Φ25的短钢筋。在梁箍筋上加设塑料定位卡,保证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2.4板钢筋施工施工顺序:弹板钢筋位置线→板下铁绑扎→洞口附加钢筋→水电配管→板上铁绑扎→垫块固定。施工方法:先在模板上弹出钢筋分隔线和预留孔洞位置线,按线绑扎底层钢筋,用顺扣或八字扣。单向板除外围两根筋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板上部负弯矩筋拉通线绑扎。顶板双层钢筋之间采用图示马凳支设,绑扎施工完成后用马凳或钢管加设跳板通道,避免踩踏。2.5构造柱钢筋施工根据建筑图中隔墙位置,按规范做好构造柱插筋的预埋工作。混凝土施工完后做好保护。2.6预埋线盒在结构开始施工之前,即着手进行预留预埋的统计工作,并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指导施工,在施工阶段紧密配合。3、安全环保措施3.1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环境意识教育,钢筋运输、装卸、加工应防止不必要的噪声产生,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污染。3.2钢筋吊运应选好吊点,捆绑结实,防止坠落。3.3废旧钢筋头及时收集清理,保持工完场清。4、质量保证措施4.1格控制柱插筋位置,避免发生钢筋位移及规格与设计图纸不符,柱钢筋绑扎前必须清理根部的水泥浆水,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绑扎,并注意竖筋的垂直度,不得在倾斜的情况下绑扎水平筋及箍筋。柱的插筋上做一个收小的箍,将插筋上部连成一片防止任意移位及弯曲;

4.2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梁主筋与箍筋的接触点全部用铁丝扎牢,墙板、楼板双向受力钢筋的相交点必须全部扎牢;上述非双向配置的钢筋相交点,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可按梅花形交错绑扎牢固;

4.3筋绑扎时如遇预留洞、预埋件、管道位置须割断妨碍的钢筋,要按图纸要求留加强筋;

4.4弧焊接:对钢筋施焊前须在相同条件下制作二个抗拉试件。试验结果大于该类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才允许正式施焊;

4.5渣压力焊:施工前焊剂必须烘干,操作钢筋卡具随时检查,应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加强工序自检,并做好记录;机械连接:第四节混凝土工程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材料管理部门选定合格供应商,确保混凝土供应质量。由于层高较低,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1、现场要求1.1现场收料人员详细记录每车混凝土进场时间、开卸时间、浇完时间,以便分析混凝土在供应过程中其质量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1.2混凝土浇筑前采用混凝土浇筑申请单,作为混凝土浇筑前各分项质量进行验收和向混凝土搅拌站传递混凝土浇筑技术指标的凭证。2、混凝土的试验管理2.1坍落度测试测试坍落度前,要先将试验筒用水湿润,放在不吸水的刚性平板上,分层装入混凝土,每层用标准棒插捣数次,刮平顶层混凝土,按规定方法提桶、测量、记录。2.3混凝土的试块制作严格按照工程项目试验计划的要求进行,并采用小型振捣台振实,抹平并应及时在试块表面临时写明工程部位、制作日期、强度等级标识,并及时填写试块试验表格,试块制作在浇筑地点进行。2.4试块养护标养试块在拆模后及时放入标养室,同条件试块拆模后,注明标识,放置在与其代表结构部位的同样环境处,存放时放置在钢筋焊接的笼子内,并加锁保护,防止碰撞和丢失。3、各部位混凝土施工3.1楼板混凝土施工楼板混凝土要求随铺随振随压,并在浇筑完毕后,用木抹子抹平,并进行拉毛处理。3.2楼梯混凝土施工楼梯间踏步混凝土随结构楼板一起浇筑,一次成型。楼梯段自上而下浇筑,将每一部踏步振实,不断连续向下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楼梯施工缝留置在休息平台板1/3跨范围内。3.3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施工缝处必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且不少于留置施工缝后48小时,才允许继续浇筑。留置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其表面不磨光,并一直保持湿润状态。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凿毛处理,剔除浮动石子,并彻底清除施工缝处的松散游离的部分,然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刷1:1水泥砂浆一道,浇筑之前先预铺同配比的石子水泥砂浆,再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下料时要避免靠近缝边,缝边人工插捣,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3.4混凝土养护与保护:楼板、墙体和柱混凝土养护将根据具体环境采取覆盖麻袋片,浇水,等养护方式。楼板浇筑完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允许操作人员在上行走,进行一些轻便工作,但不得有冲击性操作。4、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4.1混凝土工程严密组织施工,每一流水段的混凝土保证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4.2拉结筋、对拉螺杆等处的混凝土应小心剔凿,控制剔凿范围。同时加强预留预埋的工作,限制在施工完毕后,进行如预埋线槽、线盒等的剔凿,以减少对混凝土外观的影响。4.3进场的商品混凝土要随附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及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骨料的种类和最大粒经、外加剂、掺合料的品种及掺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混凝土配合比和标准试件强度、原材料的温度、拌合温度的测量记录。但对其强度的评定以到达现场入模前取样而制取的28天标养强度值为依据。4.4坍落度、和易性等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检验以到达现场入模前为准。在现场检查混凝土坍落度,要求的坍落度与实测的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内。在性能达不到要求时,做退场处理。4.5在混凝土振动时,振动棒要快插慢拔,按450mm间距成梅花形布置振动点。4.6混凝土振捣时在钢筋骨架上铺跳板,操作人员在跳板上施工。在混凝土初凝前由抹灰工抹平混凝土面,随抹随拆除跳板。4.7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看模,认真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发现有变形时及时修正处理。5、安全环保措施5.1混凝土运输、浇筑部位应有安全防护栏杆,操作平台。5.2混凝土运输车每次出场应清理下料斗,防止混凝土遗洒。5.3混凝土施工时的废弃物应及时清运,保持工完场清。5.4禁止混凝土罐车高速运行,停车待卸料时应熄火。5.5混凝土浇筑时使用低噪音振动器。5.6汽车出场需经冲洗,冲洗水沉清再用或排除。6、通病防治措施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发生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有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针对这一系列的混凝土通病,我施工单位根据各个通病产生的不同原因,特制定以下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1、蜂窝

(1)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2)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捣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采取措施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麻面

(1)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2)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黏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3、露筋

(1)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等。

(2)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及马凳铁高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大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重挠度减少;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

4、孔洞

(1)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2)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

第五节脚手架工程1、脚手架形式主体工程结构施工期间外脚手架为双排落地脚手架:该双排脚手架距离结构0.3米。立杆排距1.5米,立杆纵距1米,步距1.8米,主节点处设有横向水平杆,立杆底部1.1脚手架搭设应按如下顺序进行:放置纵向扫地杆→立柱→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连墙件(或加抛撑)→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依次循环)。1.2脚手架外侧立面在整个高度和长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控制在60度;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剪刀撑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的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1.3作业面脚手板下挂一道水平安全网,第一步水平杆处挂水平安全网一道,脚手架竖向外围满挂密闭安全网封闭。双排脚手架搭设示意图2、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技术、安全措施2.1脚手架的搭设作业规定(1)、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钢扣件,不得使用铅丝和其他材料绑扎。脚手杆件不得钢木混搭。(2)、在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脚手架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3)、脚手架的搭设作业,必须在统一指挥下,严格按照以下规定程序进行:1)、按施工方案放线、铺垫板、设置底座或标定立杆位置。2)、周边脚手架应从一个角部开始,并向两边延伸交圈搭设。3)、搭设应按定位依次固定,拆除顺序相反。校正立杆垂直之后再予以固定。4)、脚手架各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均应大于10cm(4)、脚手板或其它作业层铺板要求1)、脚手板或其它铺板应铺平铺稳,绑扎固定。2)、脚手板如采用搭接铺放,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0mm,且在搭接段的中部应设有支承横杆。铺板严禁出现端头超出支承横杆250mm3)、长脚手板采用纵向铺设时,其下支承横杆的间距不得大于1.2m。纵铺脚手板应按以下规定部位与其下支承横杆绑扎固定:脚手架的两端和拐角处;沿板长方向每隔15~4)、由于内排立杆距结构30cm(5)、施工人员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宜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予临时固定。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工具及零配件要放在工具袋中。不得单人进行搭设较重杆配件和其它易发生失衡、脱手、碰撞、滑跌等不安全的作业。(6)、在搭设中不得随意改变悬挑架设计、减少杆配件设置和对挑杆纵距作≥100mm的构架尺寸放大。确有实际情况,需要对构架作调整和改变时,应提交技术主管人员解决。(7)、必须按照要求搭设防护栏及防护网,脚手板操作面的端头处设不小于1.2m高的防护栏杆两道;建筑物顶部脚手架要高出屋面女儿墙顶1.5(8)、对脚手架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有杆件变形、扣件松动、沉降明显等变化及时进行处理。2.2脚手架搭设质量的检查验收规定(1)、脚手架的验收标准规定1)、构架结构符合前述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个别部位的尺寸变化应在允许的调整范围之内。2)、节点的连接可靠,其中扣件的拧紧程度应控制在扭力矩达到40~60N·m。3)、脚手架立杆垂直度应≤1/300,且应同时控制其最大垂直偏差值: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50mm;当架高〉20m时为不大于100mm4)、纵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应≤1/250,且全架长的水平偏差值不大于50mm。5)、作业层铺板、安全防护措施等需符合上述的要求。(2)、脚手架的验收和日常检查按以下规定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1)、搭设完毕后;2)、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之前;3)、在遭受暴风、大雨、大雪、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4)、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2.3脚手架使用规定(1)、操作人员必须在下层架搭设完毕,并检查符合设计规定才可上架操作。(2)、作业层每1m2架面上实用的施工荷载(人员、材料和机具重量)不得超过相应的规定值或施工设计值:施工荷载(作业层上人员、器具、材料的重量)的标准值不得大于3kN/m2(3)、架面上码放散装材料,必须放置稳固,防止滑脱、落物伤人;严禁架上人员在架面上跑、跳。(4)、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垫器物或单块脚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5)、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和连墙件。确因操作要求需要临时拆除时,必须经主管人员同意,采取相应补强措施,并在作业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6)、施工人员在架上作业中,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保护,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严禁在架上戏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7)、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走设安全防护的出入通(梯)道,严禁攀援脚手架上下。(8)、每班施工人员上架作业时,应先行检查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问题存在,在排除和解决后方许开始作业。在作业中发现有不安全的情况和迹象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查,解决以后才能恢复正常作业;发现有异常和危险情况时,应立即通知所有架上人员撤离。(9)、在每步架的作业完成之后,必须将架上剩余物品移至各层楼面上;每日收工前应清理架面,将垃圾及时清运;在作业期间,应及时清理落入安全网内的材料和物品。在任何情况下,严禁自架上向下抛掷材料物品和倾倒垃圾。2.4脚手架的拆除规定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应按确定的拆除程序进行。水平拉接杆件应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杆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和误靠已松脱连接的杆件。拆下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和吊下。在任何情况下严禁向下抛掷钢管、配件及其它物品。2.5环境保护措施2.5.1在外脚手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以减小在结构施工阶段由于在一些工序施工过程中粉尘飞扬的现象,降低粉尘向大气中的排放。2.5.2在搭拆脚手架时,搭设各种杆件要轻拿轻放,严禁向下抛掷,不准硬砸硬敲,以减小噪音。第六节砌体工程1、本工程砌筑墙体内、外墙填充±0.000以上采用MU7.5烧结页岩空心砖,厚度240,M7.5混合砂浆砌筑。2、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拌制砂浆→确定组砌方法→排砖→砌筑→构造柱混凝土浇筑→验收3、柱子、砼墙与砌筑墙体的连接,采用后置胀栓的方法,构造柱部位在顶板上面预留插筋。4、后砌的非承重墙沿墙高每隔600mm,配置2Φ6通长钢筋与柱或墙拉结。5、后砌墙与窗台下部和门窗洞口顶部高度及高度大于4m的墙中部,设置50mm厚的钢筋砼配筋带,内配2Φ10通长钢筋,连系钢筋6@300。6、墙体的构造柱沿柱高每隔500mm设置2Φ6通长拉结筋。7、现场存放砌块的场地应夯实平整,不积水,砌块码放整齐。装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且尽量减少二次倒运。8、根据墙体尺寸和砌块规格,妥善安排砌筑平面排块设计,根据砌块厚度与结构净空高度及门窗尺寸,切实安排好排块设计,避免浪费。9、水暖、电器、设备等管线预留洞须分别与各专业要求密切配合进行留设,避免剔凿。第七节抹灰工程1、砌块墙抹灰1.1基层处理:抹灰前检查砌块墙体,对松动、灰浆不饱满的拼缝及梁、板下的顶头缝,用掺水量10%的胶灰浆填塞密实,墙内预埋管线基本完毕。1.2贴灰饼:用托线板检测一遍墙面不同部位的垂直、平整情况,以墙面的实际高度决定灰饼的数量。一般水平及高度距离以1.5m为宜。用1:2.5水泥砂浆,做成100mm见方的灰饼。灰饼厚度以满足墙面抹灰达到垂直度的要求为宜。上下灰饼用托线板找垂直,水平方向用靠尺板或拉通线找平,先上后下。1.3浇水湿润:在抹灰前一天将墙面浮土清扫干净,分数遍浇水湿润,浇水量水分渗入砌块深度8—10mm为宜1.4打底子灰、水泥砂浆罩面:用掺用水量10%的胶的1:3水泥砂浆抹底子灰,用大杠将墙面刮平,木抹子揉搓成粗麻面。1.5抹水泥踢脚板:在抹水泥砂浆的高度范围内,刷一遍掺用水量10%的108胶素水泥浆甩毛,立即抹8mm厚1:3的水泥砂浆打底扫毛或划出纹道,随之抹6mm厚1:2.5水泥砂浆罩面压实赶光,墙面抹灰完成后,出墙厚度应一致,一般以突出墙面灰层5—7mm为宜。1.6抹门窗口水泥砂浆护角:室内门窗口的阳角和门窗套、柱面阳角,均应抹水泥砂浆护角,其高度不得小于2m,护角每侧包边的宽度不小于50mm,阳角、门窗套上下和过梁底面要方正。操作方法同踢脚线,成活后与墙面灰层平齐。1.7抹灰前修抹墙面上的箱、槽、孔洞:把暖气、电气设备的箱、槽、孔洞,抹灰时比墙面底灰高出一个罩面灰的厚度,确保槽、洞周边修整完好。1.8罩面灰:用托线板检查,要求垂直、平整,阴、阳角方正,顶板(梁)与墙面交角顺直,管后阴角顺直、平整、洁净。刷素水泥浆后,用1:2.5水泥砂浆分两遍成活、罩面,厚5—7mm。1.9养护:地面抹平、压实以后24h可浇水养护,一般养护期为7d。2、地面抹灰2.1基层处理:将基层上的油污、杂物清理干净。2.2贴点标高、冲筋:找标高弹水平控制线:根据墙上+50cm水平标高线往下量测面层标高2.3洒水湿润:抹水泥砂浆前,应适当洒水湿润基层表面,主要是利于基层与面层的结合。2.4铺装水泥砂浆:按分格块装灰、铺平,用刮杠靠冲筋条刮平,找坡后用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光。待浮水沉失后,人踏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度,再用铁抹子压第二遍即可交活。水泥砂浆一般配合比为1:2.5,拌合稠度控制在7cm。2.5养护:同墙面抹灰。第八节涂料工程本工程外墙的涂料,利用外墙脚手架进行施工。主要施工工序:1、基层处理:将墙面上的灰渣、浮土和油污等处理干净;2、第一遍满刮耐水腻子:待满刮一遍耐水腻子干燥后,将墙面的腻子残渣等清扫干净。3、二遍满刮耐水腻子,干燥后砂纸磨平。4、刷第一遍涂料:有顶棚先刷顶棚,后刷墙面,刷墙面时应先上后下,先将墙面清扫干净,再用布将墙面粉尘擦净。使用新滚筒时,注意将活动的滚筒毛理掉。涂料使用前,应搅拌均匀,适当加水稀释,防止头遍涂料刷不开。5、第二遍涂料:操作要求同第一遍。使用前要充分搅拌,以防露底。6、第三遍涂料:操作要求同第一遍。由于乳胶漆膜干燥较快,应连续迅速操作,涂刷时从一头开始,逐渐涂刷向另一头,要注意上下顺刷互相衔接,后一滚紧接前一滚,避免出现干燥后在处理接头。第九节屋面工程施工工艺:找坡层→隔气层→保温层→找平层→隔气层→找平层→防水层→面层1、屋面保温层1.1施工准备:现浇混凝土结构层表面,应将杂物、灰尘清理干净。穿结构的管根在保温层施工前,应用细石混凝土塞堵密实。1.2保温层铺设:水泥膨胀珍珠岩板直接铺设在找坡层上。2、找平层2.1基层处理:将找坡层上的松散杂物清理干净。2.2洒水湿润:抹找平层水泥砂浆前,应适当洒水湿润基层表面,主要是利于基层与找平层的结合,洒水达到基层和找平层能牢固结合为度。2.3贴点标高、冲筋:根据坡度要求,拉线找坡,一般按1~2m贴点标高(贴灰饼),铺抹找平砂浆时,先按流水方向以间距1—2m冲筋,并设置找平层分格缝,宽度一般为20mm,并且将缝与保温层连通,分格缝最大间距为6cm;2.4铺装水泥砂浆:按分格块装灰、铺平,用刮杠靠冲筋条刮平,找坡后用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光。待浮水沉失后,踏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度,再用铁抹子压第二遍即可。找平层水泥砂浆一般配合比为1:3,拌合稠度控制在7cm。2.5养护:找平层抹平、压实以后24h可浇水养护,一般养护期为7d,经干燥后铺设防水层。3、防水层3.1基层处理: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灰尘土、杂物清理干净。3.2涂刷基层处理剂:卷材施工,按产品说明书配套使用,基层处理剂是将氯丁橡胶沥青胶粘剂加入工业汽油稀释,搅拌均匀,用长把滚刷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上,常温经过24h后,开始铺贴卷材。3.3附加层施工:一般用热熔法适用改性沥青卷材施工防水层,在女儿墙、水落口、管根、檐口、阴阳角等细部先做附加层,附加的范围应符合设计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和规定。3.4铺贴卷材:铺设时接缝应错开。将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剪成相应尺寸,用原卷心卷好备用;铺贴时随放卷随用火焰喷枪加热基层和卷材的交界处,喷枪距加热面300mm左右,经往返均匀加热,趁卷材的材面刚刚融化时,将卷材向前滚铺、粘贴,搭接部位应满粘牢固,搭接宽度满粘法为100mm。3.5热熔封边:将卷材搭接处用喷枪加热,趁热使二者粘接牢固,以边缘挤出沥青为度,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末端收头用密封膏嵌填严密。3.6防水层蓄水试验:卷材防水层,经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蓄水试验,24h无渗漏,可进行防水混凝土施工。第十节吊顶1、弹顶棚标高水平线:用尺竖向量至顶棚设计标高,沿墙、柱四周弹顶棚标高水平线。2、划龙骨分档线:按设计要求的主、次龙骨间距布置,在已弹好的顶棚标高水平线上划龙骨分档线。3、安装主龙骨吊杆:弹好顶棚标高水平线及龙骨分档位置线后,确定吊杆下端头的标高,按主龙骨位置及吊挂间距,将吊杆无螺栓丝扣的一端与楼板预埋钢筋连接固定。未预埋钢筋时可用膨胀螺栓。安装主龙骨:调节主龙骨夹具的高度至龙骨架高度,并注意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起拱。4、安装次龙骨:将T型龙骨与主龙骨连接牢固,安装时纵向龙骨应该定位准确,与主龙骨十字交叉,并贴紧主龙骨安装;安装从主龙骨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根安装,纵向龙骨安装完毕再安装卡档龙骨,以固定此龙骨之间的间距。5、罩面板安装:在安装罩面板前必须对顶棚内的各种管线进行检查验收,并经打压试验合格后,才允许安装罩面板。罩面板安装必须保证顶棚的花色图案(如果有)的整体性。为了保证罩面板的清洁,施工者必须带手套。第十一节电气工程1、电气工程系统概述1.1设计范围变配电系统、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消防报警系统1.2电气系统设计内容(1)、变配电系统1)、负荷分类:火灾自动报警、网络、监控等装置负荷等级为一级,采用两路电源供电,主、备用电源由厂区变电所供给;建筑物内照明等用电设备负荷等级为三级,采用一路电源供电。2)、供电电源:从交电所引接380V/220V低压电源至本单位用电配电箱。3)、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消防泵,防排烟机及消防电梯等消防设备供电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4)、设备房等处采用直管型荧光灯,门厅,公共走道处采用紧凑型荧光灯。5)、应急照明:A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地下室。B配电室,消控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自备发电机房等设备机房。C办公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D疏散走道。6)、所有疏散走道各个安全出口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7)、应急照明回路的所有灯具均选择设有玻璃保护罩的灯具。(2)、消防报警系统1)、本工程按一级保护对象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层。2)、根据国家规范,标准规定的场所及根据火灾危险程度及消防功能要求需要的各个场所设置火灾探测器,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所有报警信号均通过总线进入火灾报警控制器。3)、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可通过总线实现控制及显示功能。4)、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可通过多线实现控制及显示功能。5)、彩色CRT应能显示保护对象的重点部位,疏散通道及消防设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等。6)、本工程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在走道,门厅,办公室等场所设置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7)、在消防室设置多线制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在消防水泵房,配电室,消防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及主要空调机房等处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处设置电话插孔。2、施工准备2.1熟悉图纸资料,弄清设计图的设计内容,对图中选用的电气设备和主要材料等进行统计,注意图纸提出的施工要求。2.2准备施工机具材料。2.3技术交底。施工前要认真听取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交底,弄清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和施工方法。2.4熟悉有关电力工程的技术规范。2.5准备阶段流程图如下:看图→图纸会审→提出设备、材料、加工件计划→验收入库和保管→提出设备、材料费用→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机具的准备。3、施工顺序由于工程中电气、通风等专业交叉施工,所以合理安排专业施工程序,解决各专业和专业工种在时间上的搭接施工,对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安全生产非常重要。电气专业施工程序在整个大程序的安排下,原则上是先配合土建预埋,后设备安装和配线同步进行,预埋工作紧跟土建施工进度。电气施工工序计划图:开工准备→配合土建结构预埋→二次砌筑管路敷设→线槽安装→各系统配线、敷设电缆→配电箱、控制箱安装→弱电设备安装→强弱电器具安装→单机调试→集中调试→交工验收4、施工工艺整个施工过程分三个阶段,主体配合阶段、安装及调试阶段。其中配合阶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安装和调试阶段,故应设电气工长专门负责落实到人。4.1电缆线路施工电缆敷设一般规定: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电缆信道畅通,排水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电缆型号、电压、规格应符合设计,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当对电缆的密封有怀疑时,应进行潮湿判断,电缆放线架应放置稳妥,钢轴的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的防水层,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应采用四芯电力电缆,不应采用三芯电缆另加一根单芯电缆或以导线、电缆金属护套作中性线,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宜相同,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应大于表中所列数值。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mm)电缆种类敷设方式水平垂直电力电缆全塑型4001000除全塑型外的中低压电缆8001500控制电缆8001000注:全塑型电力电缆水平敷设沿支架能把电缆固定时,支持点间的距离允许为800mm。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中的规定。电缆最小弯曲半径(D为电缆外径)电缆形式多芯单芯控制电缆10D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10D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15D20D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是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磨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在复杂的条件下用机械敷设大截面电缆时,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敷设方法、线盘架设位置、电缆牵引方向,校核牵引力和侧压力,配备敷设人员和机具。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或钢丝网套与牵引钢栏之间装设防捻器。敷设电缆时,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在敷设前24h内的平均温度以及敷设现场的温度不应低于表中的规定;当温度低于表中规定值时,因采取措施。电缆允许敷设最低温度电缆类型电缆结构允许敷设最低温度(℃)塑料绝缘电力电缆0控制电缆耐寒护套—20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15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10电力电缆接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列敷设的电缆,其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电缆明敷时的接头,应用托板托置固定。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标志牌的装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架层内等地方,电缆应装设标志牌。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当无编号时,应写明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地点;并联使用的电缆应有顺序号。标识牌的字迹应清晰不易脱落。标志牌规格宜统一。标志牌应能防腐,挂装应牢固。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在下列地方应将电缆加以固定;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上;桥架上每个2m处;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处;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5~10m处;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的固定夹具不应构成闭合磁路。电缆进入电缆沟、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管道内电缆的敷设(1)、在下列地点,电缆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保护管或加装保护罩:电缆进入建筑物、隧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其它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的防。(2)、保护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不应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不因小于250mm。保护罩根部不应高出地面。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3)、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4)、穿入管中电缆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电缆支架的配制与安装(1)、电缆支架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显著变形。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实际偏差不应大于5mm。金属电缆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位于湿热、盐雾以及有化学腐蚀地区时,应根据实际作特殊的防腐处理。(2)、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用表中的规定。但层间净距不应小于两倍电缆外径加10mm,35kV及以上高压电缆不应小于2倍电缆外径加50mm(3)、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托架支吊架的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各支架的同层横档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偏差不应大于5mm。托架支吊架沿桥架走向左右的偏差不应大于10在右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物上安装的电缆支架,应有与电缆沟或建筑物相同的坡度。电缆支架最上层机最下层至沟顶、楼板或沟底、地面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小于表中的规定。电缆支架的层间允许最小距离值(mm)电缆类型和敷设特征支(吊)架桥架控制电缆120200电力电缆10kV及以下(处6~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外)150~2002506~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200~250300电缆敷设于槽盒内H+80H+100注:H表示槽盒外壳高度电缆管的加工及敷设(1)、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硬质塑料管不得用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场所。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理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2)、电缆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金属电缆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涂沥青,镀锌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以防腐漆。(3)、电缆管的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4)、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5)、电缆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间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过3m。(6)、电缆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金属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金属电缆管不宜直接对焊。(7)、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并列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8)、利用电缆的保护钢管作接地线时,应先焊好接地线;有螺纹的管接头处,应用跳线焊接,再敷设电缆。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应符合《建筑电气安装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电缆的排列,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排列;当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敷设在同一侧支架上时,应将控制电缆放在电力电缆下面,1kv及以下电力电缆应放在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应不小于1m;交叉时应不小于0.5m。如无法达到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的上部。明设在室内及电缆沟内的电缆应剥除麻护层,并应对其铠装加以防腐。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尚应将盖板缝隙密封,以免水、汽、油、灰等侵入。隐蔽工程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中间验收,并作好签证。注意电缆的排列。电缆敷设一定要根据设计图纸绘制的“电缆敷设图”进行。图中应包括电缆和根数,各类电缆的排列和放置顺序,以及与各种管道的交叉位置。对运到现场的电缆要核算、弄清每盘的电缆长度,确定好中间接头的位置。接线路实际情况,配置电缆长度,避免浪费。核算时,不要把电缆接头放在道路交叉处、建筑物的大门口以及与其它管道交叉的地方。在同一电缆沟内有数条电缆并列敷设时,电缆接头要错开,在接头处应留有备用电缆坑。由室外埋地敷设引入室内的电缆,外面的黄麻层应剥除。有多根电缆时,要弄清每根电缆的型号、编号、走向以及放在电缆架上的位置和大约长度等。施放时,可先敷设长的、截面大的电源干线,再敷截面小且短的电缆。每放完一根电缆,即把电缆的标志牌挂好,以利于电缆在支架上合理排放,避免交叉和混乱现象。电力电缆的试验电力电缆的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1)、测量绝缘电阻;(2)、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3)、检查电缆线路的相位;(4)、测量各电缆线芯对地或对金属屏蔽层间和各线芯间的绝缘电阻。直流耐压试验及泄漏电流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直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塑料绝缘电缆直流耐压试验电压,应符合表中的规定:电缆额定电压U0(Kv)0.61.83.668.712182126直流试验电压(Kv)2.47.2152435487284104试验时间(min)151515151515151515试验时,试验电压可分4~6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并读取泄漏电流值,测量时应消除杂散电流的影响。电缆的泄漏电流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电缆绝缘可能有缺陷,应找出缺陷部位,并予以处理:(1)、泄漏电流很不稳定;(2)、泄漏电流随试验电压升高急剧上升;(3)、泄漏电流随试验时间延长有上升现象。(4)、检查电缆线线路的两端相位一致并与电网相位相符合。4.2电缆桥架施工电缆桥架的配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电缆梯架(托盘)、电缆梯架(托盘)的支(吊)架、连接件和附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2)、电缆梯架(托盘)的规格、支吊跨距、防腐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3)、梯架(托盘)在每个支吊架上的固定应牢固;梯架(托盘)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梯架(托盘)的外侧。(4)、铝合金梯架在钢制支吊架上固定时,应有防电化腐蚀的措施。(5)、当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超过15m时,应有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缝。(6)、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7)、电缆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8)、电缆桥架的安装高度、水平度、垂直度及电缆桥架的转弯半径,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电缆桥架的加工应采用等离子切割机,不得使用电气焊,以免损伤电缆桥架表面的防腐层。(9)、桥架的安装应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说明,另外如业主另有要求的情况下应按照业主的指示去进行施工.(10)、桥架的支架应安装设计图纸的要求制作,并且支架的材料采用热镀锌槽钢或角钢,支架间距应根据电缆桥架的强度、质量、内含的电缆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但支架的间距不可大于3米(11)、桥架的弯头应在现场进行加工制作,安装。(12)、桥架及其支架等安装完毕后,对焊点和支架要进行冷镀锌并刷一层防腐漆。4.3接地的施工电气装置的接地(1)、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电机、变压器、电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等金属底座和外壳。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配电、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及操作台等和金属框架和底座。电缆的金属护层、可触及的电缆金属保护管和穿线的钢管。电缆桥架、支架。(2)、接地线不应作其它用途。4.4配管、配线的施工4.4.1.配管一般规定(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2)、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3)、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4)、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5)、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6)、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7)、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8)、垂直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管内导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管内导线截面为70~95mm2,长度每超过20m。管内导线截面为120~240mm2,长度每超过18m。(9)、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10)在TN—S、TN—C—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与保护接地(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4.4.2.、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钢管内如果有灰尘、油污或受潮生锈,不但穿线困难,而且会造成导线的绝缘层损伤,使绝缘性能降低。因此,在敷设电线前,应对线管进行除锈涂漆。、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管子内壁除锈有以下几种方法:人工清除法:用钢丝刷,两头各绑一根铁丝,穿过管子,来回拉动钢丝刷清除。清除管内油污或脏污时,也可在一根铁丝中间扎上布条或胶皮等物,在管中来回拉拽。压缩空气吹除法:在管的一端,用一定压力的空气往官里吹,将管内的尘埃等物,从管子的另一端吹出。高压水清洗法:用一定压力的水通入管内,利用水力清除脏物。然后用人工清除法把管内湿气擦干。不良处切断清洗法:这是不得已采取的措施,在暗管中,混凝土灌进了管内,只能凿开建筑物把这段管子切除,套上一段较粗的管子。管子外壁除锈,可用钢丝刷打磨,也可用电动除锈机。、切断钢管。可用钢锯切断(最好选用钢锯条)或管子切割机割断。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无铁屑及毛刺,且断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套丝。丝口连接,管端套丝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在管接头两端应焊跨接接地线。薄壁钢管的连接必须用丝扣连接。薄壁钢管套丝一般用圆板牙扳手和圆板牙绞制。厚壁钢管,可用管子铰板和管螺纹板牙绞制。绞制完螺纹后随即清修管口,将管口端面和内壁的毛刺锉光,使管口保持光滑,以免割破导线绝缘层。、弯管。钢管明配需随建筑物结构形状进行立体布置,但要尽量减少弯头。钢管弯制常用弯管方法有以下几种:弯管器弯管:在弯制管径为50mm及以下的钢管时,可用弯管器弯管。制作时,先将管子弯曲部位的前段放入弯管器内,管子焊缝放在弯曲方向的侧面,然后用脚踩住管子,手扳弯管器柄,适当加力,使管子略有弯曲,再逐点移动弯管器,使管子弯成所需的弯曲半径。滑轮弯管器弯管:当钢管弯制的外观、形状要求较高时,特别是弯制大量相同曲率半径的钢管,使用滑轮弯管器。固定在工作台上进行弯制。气焊加热弯制:厚壁管和管径较粗的钢管可用气焊加热进行弯制。但需注意掌握火侯,钢管加热不足(未烧红)弯不动;加热过火(烧得太红)或加热不均匀,容易弯瘪。此外,对预埋钢管露出建筑物以外的部分不直或位置不正时,也可以用气焊加热整形。对弯管的要求:钢管弯曲处不应出现凹凸和裂缝,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钢管弯曲时,焊缝如放在弯曲方向的内侧或处侧,管子容易出现裂缝。当有两个以上弯时,更要注意管子的焊缝位置。管壁薄、直径大的钢管弯曲时,管内要灌满砂且应灌实,否则钢管容易弯瘪。如果用加热弯曲,要灌用干燥砂。灌砂后,管的两端塞上木塞。、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光滑、无缺损。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补涂防腐漆;明配钢管或暗配的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敷设方式钢管种类钢管直径(mm)15~2025~3240~5065以上管卡间最大距离(m)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厚壁钢管1.52.02.53.5薄壁钢管1.01.52.0__4.4.3.(1)、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间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m。(2)、金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坦于地下或混凝土中。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非金属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3)、金属软管不应是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4)、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5)、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6)、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7)、与嵌入式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8)、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4.4.4配线一般规定、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规范附表B的规定。、配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室内绝缘导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规范附录D的要求;室内绝缘导线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规范附录E的要求。、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当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导线的芯线应采用焊接、压板压接或套管连接。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位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有应清除残余焊剂。压板或其它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低于导线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在配线的分支线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直线的横拉力。、配线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各回路的绝缘检查,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并应做好记录。、配线工程施工后,保护地线(PE线)连接应可靠。对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应作模拟动作试验,并应做好记录。管内穿线、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保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几种情况或设计有特殊规定的除外: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同内,但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截面积的40%。、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当导线敷设于垂直管内时,应符合“一般规定”中第(8)条的规定。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应符合《建筑电气安装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88)。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在电线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中间应加装接线盒或拉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管子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时;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有一个弯时;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两个弯时;管子长度每超过12m,有三个弯时。、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管路允许偏差值,在2m以内均为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1/2。、塑料管进入接线盒、灯头盒、开关盒或配电箱内,应加以固定。、钢管进入灯头盒、开关盒、拉线盒、接线盒及配电箱时,暗配管可用焊接固定,管口露出盒(箱)应小于5mm;明配管应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内线检查试验。竣工检查的主要内容工程施工与设计是否符合,包括电气设备规格及安装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需要控制的相隔距离,如配线与各种管路、建筑物等设施的距离是否符合标准。安装线路的支持物和穿墙瓷管应牢固可靠,配线与线路设备的接头应接触良好。线路中的回路要正确,相线与中性线不能搞错,应接地的不能漏接。导通试验主要是检查导线是否有折断、接触不良以及误接等现象。导通试验可用百万用表,试验时,先将导线的一端全部短接,然后在导线的另一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每两个端头测试一次,看是否正确。测量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时,应事先将断路器、用设备和仪表等都断开,对照明回路还应将灯泡拧下(插座、开关和配电盘不要动它),然后在每段线路熔断器的下接线端进行测量,线间或线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5MΩ。测量设备一般选用500~1000V级摇表。检查相位线路敷设完工后,始端与末端相位应一致,测法参考电缆相位检查部分。耐压试验重要场所对主动力装置应做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标准为1000V。当回路绝缘电阻值在10MΩ以上时,可用2500V级摇表代替,时间为1mim。、金属配管常见的通病。管口不齐,套丝乱扣,管口有毛刺;管子弯曲半径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有扁、凹裂、扭现象;配管不到位,即使插入箱盒内也长度不一;楼板上面焦渣层内敷管,水泥砂浆保护层或垫层素混凝土太薄,造成地面顺管路裂缝。砂浆保护层或垫层素混凝土太薄,造成地面顺管路裂缝。、注意金属线管接地和防腐处理的下列缺陷:漏装接地线或接地线截面不够,焊接面积太小;使用焊接管内壁未进行除锈刷漆,煨弯及焊接部位未作防腐处理;焦渣层内敷管未用水泥砂浆保护,土层内敷管混凝土保护层做的不符合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接地跨接线的直径可参照表,焊接长度要达到接地线直径的6倍以上。金属管跨接线选择表公称直径DN(mm)跨接线(mm)电线管钢管圆钢扁钢≤32405070~80≤253240~5070~80φ6φ8φ10—接线箱、盒容易产生的通病。箱、盒安装标高不一致,箱、盒开孔不整齐;配管进箱、盒不顺直,箱、盒变形;箱、盒口抹灰缺阳角;现浇混凝土墙内(楼板内)箱、盒移位,深浅不符合要求;安装电器后,箱、盒内脏物未清除。、管内穿线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先穿线后戴护口或不戴护口;导线背扣或死扣,损伤绝缘层。相线未进开关,或者相线未接在螺口灯头的舌簧上。穿线过程未注意成品保护,弄脏已经油漆、装饰好的设备、墙面、顶棚。、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剖开导线的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铜芯导线的中间连接和分支连接应使用熔焊、镴焊、或压接法连接;公支线连接的接头处,干线不应受来自支线的横向拉应力;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截面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与电气器具的接线端子可直接连接,但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后再连接;截面超过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应焊接或压接接线端子后,再与电气器具的端子连接(设备自带插接式的端子除外);使用压接法连接铜芯导线时,连接管、接线端子、压模的规格应与线芯截面相符;使用气焊法或电弧焊法连接铜芯导线时,焊缝的周围应有凸起呈半圆形的加强高度,凸起高度为线芯直径的0.15~0.3倍,并不应有裂缝、夹渣、凹陷、断股及根部未焊后的缺陷;导线焊接后,接头处的残余焊药和焊渣应清除干净;使用锡焊法连接铜芯导线时,焊锡应灌得饱满,不应使用酸性焊剂;绝缘导线的中间和分支接头处,应用绝缘带包缠均匀、严密,并不低于原有的绝缘强度;在接线端子的端部与导线绝缘层的空隙处,应用绝缘带包缠严密。4.5照明装置施工一般规定、设备及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技术文件应齐全。型号、规格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国家现行的标准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前,建筑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对灯具安装有妨碍的模板、脚手架应拆除;顶棚、墙面等抹灰工作应完成,地面清理工作应结束。、电气照明装置施工结束后,对施工中造成的建筑物、构筑物局部破损部分,应修补完整。、当在砖石结构中安装电气照明装置时,应采用预埋吊钩、螺栓、螺钉、膨胀螺栓、尼龙塞固定;严禁使用木楔。当设计无规定时,上述固定件的承载能力应与电气照明装置的重量相匹配。、在危险性较大特殊危险场所,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时,应使用额定电压为36V以下的照明灯具,或采取保护措施。、安装在绝缘台上的电气照明装置,其导线的端头绝缘部分应伸出绝缘台的表面。、电气照明装置的接线应牢固,电气接触应良好;需接地或接零的灯具、开关、插座等非电金属部分,应有明显标志的专用接地螺钉。、电气照明装置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灯具、灯具及其配件应齐全,并应无机械损伤、变形、油漆剥落和灯罩破裂等缺陷。、根据灯具的安装场所及用途,引向每个灯具的导线线芯最小截面应符合表中的规定。灯具的安装场所及用途线芯最小截面(mm2)铜芯软线铜线铝线灯头线民用建筑室内0.40.52.5工业建筑室外0.50.82.5室外1.01.02.5移动用电设备的导线生活用0.4__生产用1.0__、灯具不得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当灯具表面高温部位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在变电所内,高压、低压配电设备及母线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灯具。、室外安装的灯具,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m;当在墙上安装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5m。、螺口灯头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相线应接在中心触点的端子上,零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应有破损和漏电。对带开关的灯头,开关手柄不应有裸露的金属部分。、对装有白炽灯泡的吸顶灯具,灯泡不应紧贴灯罩;当灯泡与绝缘台之间的距离小于5mm时,灯泡与绝缘台之间应采取隔热措施。、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采用钢管作等距的吊杆时,钢管内径不应小于10mm;钢管壁厚度不应小于1.5mm。吊链灯具的灯线不应受拉力,灯线应与吊链编叉在一起。软线吊灯的软线两端应作保护扣;两端芯线应搪锡。同一室内或场所成排安装的灯具,其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5mm。日光灯和高压汞灯及其附件应配套使用,安装位置应便于检查和维修。灯具固定应牢固可靠。每个灯具固定用的螺钉或螺栓不应少于2个;当绝缘台直径为75mm及以下时,可采用一个螺钉或螺栓固定。、投光灯的底及支架应固定牢固,枢轴应沿需要的光轴方向拧紧固定。、金属卤化物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灯具安装高度宜大于5m,导线应经接线柱与灯具连接,且不得靠近灯具表面。灯管必须与触发器和限流器配套使用。落地安装的反光照明灯具,应采取保护措施。、嵌入顶棚内的装饰灯具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灯具应固定在专设的框架上,导线不应贴近灯具外壳,且在灯盒内应留有余量,灯具的边框应紧贴在顶棚面上。矩形灯具的边框宜与顶棚面的装饰直线平行,其偏差不应大于5mm。日光灯管组合的开启式灯具,灯管排列应整齐,其多属或塑料的间隔不应有扭曲等缺陷。4.6插座、开关4.6.1.插座、插座的安装高度符合设计的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3m;托儿所、幼儿园及小学校不宜小1.8m;同一场所安装的插座高度应一致。车间及试验室的插座安装高度距地面不宜小于0.3m;特殊场所暗装的插座不应小于0.15m;同一室内安装的插座高度差不宜大于5mm;并列安装的相同型号的插座高度差不宜大于1mm。落地插座应具有牢固可靠的保护盖板。、插座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相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相接;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相接,左孔与零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