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阅读】说明文阅读之说明对象及特点 - 原卷版-六年级语文-部编版_第1页
第17讲【阅读】说明文阅读之说明对象及特点 - 原卷版-六年级语文-部编版_第2页
第17讲【阅读】说明文阅读之说明对象及特点 - 原卷版-六年级语文-部编版_第3页
第17讲【阅读】说明文阅读之说明对象及特点 - 原卷版-六年级语文-部编版_第4页
第17讲【阅读】说明文阅读之说明对象及特点 - 原卷版-六年级语文-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说明文阅读之对象及特征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或阐明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二、说明文的分类1.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3.按写作方法可分为:介绍性说明文、描述性说明文、记叙性说明文、阐释性说明文。三、说明文的特点1.说明性。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其他表达方式。2.知识性(科学性)。以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或阐明事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说明文考点】一、明确说明对象【题型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看文题(1)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2)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3)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2.抓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点明了说明对象。3.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1)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2)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对象)的……(内容)。二、概括说明对象特征【解题思路】看标题——审问题——读文章1.看标题:说明对象的特征。2.审问题:有针对性地读文章。3.读文章:跳读搜索;把握关键词句。【题型1】本文说明了××的××特征。1.看标题。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巍巍中山陵》2.抓住关键句、中心句。对于总分式、递进式结构的说明文,从中心句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如:不少说明文会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如《苏州园林》一文,开头总说部分,就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后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个布局以及局部的安排都突出了这个特点。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进关系的句子。3.逐段阅读,综合概括。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比如并列式结构,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的,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有时,说明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说明事理的,要注意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4.尽量采用原词,原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①随着淡水储量的减少,海水淡化技术已从沙漠地带走向城市。②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大规模淡化海水来获取饮用水这一方法一直为少数富裕而又缺水的沙漠地带国家所有。而现在,情况却在发生变化,就在最近几周,两个气候温和的城市——伦敦和中国天津——均宣布了建立大型海水淡化厂的计划。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用一句话概括本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海啸具有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2】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答题格式:常用判断句“××是××”的句式。先确定句子主干,再添加表示说明对象特征、性质、功用、状态等修饰成分,注意准确、严密、简明。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低层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物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并使能见度的水平距离小于1千米,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称为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雾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雾称为浓雾。请根据文意,用一句话给“雾”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3】加标题类。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②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植物也“发烧”王贞虎科学家发现,植物也有“发烧”的症状。有趣的是,许多植物的“发烧”竟然也与疾病有关。通常,农作物的体温只比气温高2℃-4℃,假如超出许多,那这株植物就该请“医生”了。植物的“高热”就跟人类的重感冒一样,只有在受到病毒感染时,叶子等部位的温度才会急剧上升。植物发烧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水杨酸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存在于植物体内,有毒,但势单力薄,小水起不了大浪。可是,一旦植物受到病毒感染,少量的水杨酸便会迅速产生不可小觑的力量,它们振臂一呼,“群贼响应”,成千上万个水杨酸弟兄于最短的时间内在植物体内集合,形成一支水杨酸大军。这支大军发起进攻,植物不得已,只好“关闭城门”,将叶子表面的气孔完全关闭。由于叶子上的气孔对植物所起的作用跟人体汗腺一样,植物没了这些排汗孔,水分蒸发量大大减少,体内的热量排不了,就会“发烧”。而且,水杨酸大军首先进攻的“城堡”是植物的根部,影响根对营养的吸收,营养不良也加快了植物的“发烧”。在水杨酸进攻植株的“战斗”末期,植物已是全身酸软、有气无力了。它们的叶片只能进行少量的光合作用,根系则失去了吸水的功能,“渴灾”便开始降临,“高烧”进一步加重。如果时间一长,植物就会奄奄一息,最后死亡。即使植物没有受到病毒感染,但如果“渴”得厉害的话,也会“发烧”。白天,植物的叶温主要靠蒸腾作用调节。当土壤里的水分充足时,蒸腾作用较强,叶温降低;而当土壤里的水分不足的时候,叶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在阳光下失水过多就不得不关闭气孔,导致蒸腾作用减弱,叶温升高。(摘自《发明与创新·少儿天地》2016年第12期)★1.文中下列加双引号的词语,意思指的是什么?植物“发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发烧的“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不得已只好“关闭城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发烧”主要指哪个部位“发烧”?()A.叶子 B.枝干 C.体内 D.根部★3.叶子表面的气孔具有什么作用?()A.吸收营养 B.吸收水分 C.进行光合作用 D.调节水分蒸发★4.短文介绍了哪两个原因会导致植物“发烧”?请简要概括下来。⑴⑵5.作者解释植物“发烧”现象时,较多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揭示植物“发烧”的现象更加准确,以免读者理解错误。B.分析植物“发烧”的原因更加清晰,增强说明的科学性。C.介绍植物“发烧”的过程更加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D.说明植物“发烧”的状况更加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航空母舰的“家”①我国首艘航空母舰(简称“航母”)——辽宁舰在大海上航行的雄姿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万分,看着它在海上劈波斩浪,也有人担心起来:航母要是“累”了,能回“家”休息一下吗?航母的“家”到底是什么样呢?②航母的“家”叫航母军港,它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大。军港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水深超过25米,航道宽度在400米以上,军港的防波堤很长,如同母亲的手臂。航母在这巨大的军港里,如同一个婴儿,安静地停泊在母亲的臂弯里。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波澜未起。巨大的航母军港有着良好的抗风避浪性能,可以为航母提供风平浪静的驻泊条件,据说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③航母军港有许多智能化设备,比如航母军港内设有“防袭击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提前预知敌方的各种袭击,给港内航母躲避袭击赢得宝贵时间,减少伤亡与损失。再比如航母军港作为航母重要的后勤补给港,配备了智能化的“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有了这个系统,航母军港就如同有了一个“大管家”,能毫无差错地完成复杂的补给工作。④航母军港的功能也很完善,它是个能容纳各种军舰的“大肚汉”。航母在执行任务时,其他类型的各种军舰“跟随”其左右。航母军港不仅能接纳航母这位“大哥”前来“休息”,还能接纳其他各类军舰“小弟”前来停泊。航母军港也是个“吃不垮”的“大财主”。进港的航母,还有其他各类型的军舰可都是“大胃口”,燃料要喝饱,弹药要装足,谁“饿”了都发挥不出战斗力,航母军港以其充足的“粮草”,让各类军舰“吃饱喝足”。航母军港还是个“妙手回春”的“好医生”。航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出现了“病情”,就要回“家”“治疗”。航母军港以其高超的“医术”保障航母随时处于健康状态。⑤航母军港,真是航空母舰温暖的“家”啊!(选自《学与玩》,有删改)★1.题目中的“家”指的是()A.辽宁舰 B.航空母舰 C.航母军港 D.各类军舰2.“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波澜未起。”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航母军港的什么性能()A.面积大 B.港口深 C.防波堤长 D.抗风避浪★3.本文除了介绍航母军港的“规模大”“功能完善”这两方面内容以外,还介绍了它哪方面的内容()A.“大管家” B.防袭击预警系统C.智能化设备 D.后勤补给计算机系统4.本文在介绍说明对象时,多处出现如“大肚汉”“大哥”等这类词语,这样表达的好处是()A.简洁明了 B.形象生动 C.科学准确 D.具体明确5.文中第④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航母军港完善的功能?请分点简要概括。6.文中第①自然段就提出了两个问题,你觉得这样写好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至少两点)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苏州园林(节选)叶圣陶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国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錾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村,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甩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完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英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2.短文第②自然段说明的对象是,说明对象的共同点是第④自然段说明的对象是,其中以描写为主。3.短文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