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申论模拟75申论二、给定资料1.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定调2013年经济工作,城镇化被中央政治局会议当做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会议称,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2年11月,负责经济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曾多次强调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他还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2012年2月,李克强在《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文章中提到,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内需潜力大,对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不仅可扩大投资,而且能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要在保持投资合理规模的同时,完善政策,改善环境,尤其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有效释放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2012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指出我们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要保证粮食安全,中国的粮食要立足自身,不可能靠世界市场解决,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环保节能,还要深化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等。13亿人的现代化和近10亿人的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的,中国这条路走好了,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对世界也是贡献。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2013年1月15日,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2013年3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今年政府重点工作的部门分工。会议指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抓紧制定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分行业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具体办法,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力争有实质。2.从1978年到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但是,也无可讳言,中国城镇化建设在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背后,潜藏的诸多矛盾、问题也日益凸显。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率由当时的不足20%上升到如今的50%,但人口的城市化却存在巨大弹性,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城市只是他们暂时的栖息地。有多少农民工最终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至今未见有详细的数据报告。“比例极低,在一些改革比较成功的地区,这一比例可能会达到10%左右,越是大城市,比例越低,曾经有过调研数据,在有的特大城市,农民工成为市民的比例为百万分之一。”一位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学者如是说。在城市,农民工的工作多是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苦活、累活、脏活,不仅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得不到保障,并且面临着随时可能失业的风险,而每到年底,农民工讨薪等问题就突显出来。近三十年的户籍改革之后,许多地方户籍制度的作用在弱化。但进城务工人员发现,虽然他们取得了一纸户籍,但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子女教育、社会福利、住房等方面,仍然被排除在城市居民之外。在个别特大城市,户籍的高墙深壑依然壁垒森严。“一方面在逐步剥离,一方面与户口挂钩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以北京为例,买房买车没有户口都要受到限制。”胡星斗说。在这些特大城市,户口不再是空洞的文书证明,而是转化为了真金白银。一位北漂族曾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在教育方面,如果你没有北京户口,就要为孩子预留庞大的教育经费,幼儿园的各种赞助费在2万左右,小学、中学阶段,每年的赞助费、借读费等也要四五千元;在住房方面,没有北京户口就不能同当地人一样享受经济适用房红利,只能高价买进商品房;消费方面,外地人买车首付40%,本市户口只需首付20%……此外,北京冠绝全国的医保、社保,外地人也只有靠边站的份儿。利益催生需求,现实永远比剧情精彩,倒卖“留京指标”,以办“假户口”行骗牟利等事件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除却户籍之外,偏见和歧视也让进城务工人员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同工不能同酬,缺乏相应的培训指导和晋升机会,在认同和文化心理层面,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之间的隔阂仍然关山重重。“极强的心理忍受能力,任劳任怨,这是老一代农民工的普遍特质,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完全不同。”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并不认可这种“宿命”,他们的耐受力较低,视野开阔,维权意识较强,对物质有一定追求,很多人从小在城市长大,没有乡土观念,更适应城市生活。一项调查显示,约84.5%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30%多在农村没有承包地,40%多没有宅基地,92.3%不愿再回农村。社会学家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曹锦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人多地少,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一直是制约中国发展的根本矛盾之一。无论是长期以来二元户籍制度的安排,还是延长土地承包期不搞私有化的安排,亦或是农村宅基地和自建房不得作为财产性收入自由流通的安排,都是为不能完全被城市吸纳的农村劳动力留下一条返乡的通道,为大面积的经济回缩留下退路。而以往,老一代农民工在遇到经济波动时能顺利退回农村,避免了社会动荡。与父辈不同,新生代农民工难以按既定通道退回。一旦遇到经济“硬着陆”或“软着陆”,新生代农民工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无论是从社会公平还是长期维稳来考量,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这一问题都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农民工这一特定称谓或将退出历史舞台。3.大量农民工在城镇享受公共服务水平低,在城镇落户门槛高,难以融入城市,这也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学前教育方面,农民工随迁幼儿大多数进入的还是条件较差的民办幼儿园。在义务教育方面,2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入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在高中教育方面,大量从小生在城市并在城市接受了完整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希望在当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但是,由于高考实行户籍所在地报名制度,考生要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并参加高考,这就使得跨省的农民工子女不得不在中考或高考前选择回到流出地省份就读,影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由于新农合的报销限制、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不高,以及农民工自身经济状况等原因,广大农民工难以获得城市正规医院的医疗服务,患病后自我医疗的比例高。农民工主要从事于低薪、高危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职业安全防护差,罹患职业病的人数不断增加,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近年来农民工职业病发病人数高达总发病人数的80%以上,农民工群体性职业病事件不断出现。农民工除参加工伤保险比率略高外,参加其余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比率均未超过30%。农民工参保率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主要原因是农民工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相对于其收入较高。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由于收入来源不稳定,水平较低,在负担自身开支和养家费用后,再缴纳社会保险费有一定困难。同时,由于农民工流动性相对较大,城乡社会保险间跨制度转移办法尚未出台,影响了农民工参保积极性。个别企业为减少成本,违反《社会保险法》,不给农民工参保或以派遣用工的形式逃避参保义务。政府对农民工文化生活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少。企业没有把文化服务当作农民工的重要权益,对文化生活关注少,对文化设施投入很少。多数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缺少最基本的文化娱乐方式。大部分地区未将农民工作为住房保障对象,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基本上不对外来农民工开放,也缺乏针对农民工特点的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政策,农民工住房保障水平较低,公积金缴存率也很低。农民工住房支付能力弱,在城镇居住条件低劣,很大一部分农民工仍居住在陋屋(地下室、棚户区、工棚等),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一些地方的户籍改革主要是针对本辖区的非农户口,但对跨行政区的流动人口户籍基本没有放开。还有一些地方的户籍制度改革没有触及嵌入其中的福利制度,或者设置的门槛较高,农民工难以跨越。引导农民工到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不够有力,农民工进城落户进展总体缓慢。4.城镇化的推进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到2012年,第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约10%,工业化基本实现。同时,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建设粗放、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农村宏观经济室副主任李国祥。记者:如何看待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成就和问题?李国祥:自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2000万人,年均城镇化水平提高近1.5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7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2.6%。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率处于30%到70%之间时,城镇化速度相对比较快。据此可以判断,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率还将快速提高。记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何在?李国祥: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应由过去的制约外来人口融入到城镇向积极稳妥地将转移人口市民化转变,城镇建设和发展由过去的粗放方式向集约化转变,城镇由过去的过分注重经营城市向服务市民转变,城镇政府公共服务由过去的只面向户籍人口向覆盖到全部常住人口转变,最终使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并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城市群的科学合理体系。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制约。因此,我国城镇化还是主要解决农民如何“市民化”和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进城,其对土地的放弃与否要尊重自身意愿。农民进城后最难的首先是就业问题,其次是住房问题,还有子女教育问题,而不是仅仅解决一个户口。不应把粮食安全与城镇化对立记者: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难度加大,如何既保证建设用地,又保护耕地红线?李国祥:城镇化势必要合法地占用农村土地。根据《201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2年转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42.91万公顷,其中耕地25.94万公顷。毫无疑问,建设用地中有相当一部分基于满足城镇化发展需要。我们不要把粮食安全跟房地产或者建设用地对立起来。目前,一些地区存在着极端的认识,误以为一个地方发展不起来,是因为粮食生产占地太多了。城镇化不是尽可能地多占地,而是把土地集约高效地利用起来。按这个思路,建设占地与保护耕地两者并不矛盾。城镇化改善人们居住条件,进行国土整治,可以把过去低效利用的土地开发整治出来,变成高标准农田。中小城市吸引力亟待提升记者:当前城镇化的空间布局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优化布局?李国祥:我国城市发展还不协调,特大城市对农村劳动力吸收能力较强,但小城镇缺乏吸引力。从发展经济学来讲,农民进城务工,一靠推力,二靠吸引力。如果城镇缺乏吸引力,农民不愿意进去,产业就无法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其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人口达到一定的集聚规模。这就需要我国的城市协调发展,使中小城市具有对人口的吸引力。相应来说,要使功能布局合理,需要在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所突破。推进城镇化,主要应从城镇布局和城镇管理等多方面来解决部分城市人口过分集中而部分城镇无法让外来人口融入的问题。对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城镇,常住人口达到城市规模的,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让已经城镇化的农村转变为城市,以便更好发挥城市功能。5.2014年7月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在中国(四川)—德国新型城镇化合作论坛上发言,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成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关情况及投资合作机遇。葛红林回顾了与德国各界特别是2004年12月德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顺利开馆以来,两地政府间和企业间的友好交往经历。他说,近年来,随着成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成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成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55家在成都落户,已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74条和14天直达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去年6月,成都还成为继上海、香港、北京之后,中国第四个举办财富全球论坛的城市。葛红林说,当前,成都正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涵盖1个特大中心城市、7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城市、169个特色镇以及约2800个农村新型社区的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他还和与会嘉宾分享了成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六个城乡一体化框架下的新型城镇化,即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机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的一体化发展;二是新型工业化支撑下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产城相融建设,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互动发展;三是交通先行推动下的新型城镇化,将新开工一批高铁、地铁、轻轨、轨道电车和第二机场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成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四是信息化推动下的新型城镇化,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城镇生产生活组织形式,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结合成都新型城镇化建设特点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葛红林就和与会德国企业进一步深化合作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在汽车与机械制造方面,希望相关企业把更多产能和新产品投放到成都,在成都设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与本地企业实现深度合作。二是在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希望相关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分支机构,希望相关企业在城市配送和航空物流领域开展更多合作,加快开通至成都的客货运直航。三是在新兴产业方面,希望相关企业积极参与成都新兴产业发展和相关设施建设,在成都布局研发和制造基地,探寻更多商机,不断做大做强。葛红林说,随着成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再加上中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机遇,未来的成都,商机无限。我们期待着与德国企业界老朋友进一步加强合作,也期待着帮助新朋友拓展在中国西部的市场,在成都出现更多良好合作典范,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6.中新网成都6月9日电“过去低成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已经过去,结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四川新型城镇化正处于关键阶段,多项经济数据有喜有忧,川版路径还需爬坡过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分析指出。9日,以“中国西南发展战略”为主题的“天府峰会2014”在四川成都举行。旨在共论中国的突破与变革,共襄西南转型深化,共促区域经济发展。“西南城镇化里面不解决农民进城所关系的公共服务提供、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等问题,我想城镇化这个题目就无法存在。”李铁表示,作为西南经济重镇,四川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处于调整的轨道当中,其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既与国家大环境相契合,也与自身经济转型相呼应。“四川有望在大西南地区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新型城镇化道路。”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刘云中指出,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是决定四川城镇化发展阶段的重要因素。“三十年四川产业走了一个轮回,省内的集中趋势,外省人口的增加,净迁移指数的下降,吸引力增强,促使城市人口增速加快。”刘云中所说的“产业轮回”,其参照指标包括制造业占比、消费品行业转移、资本品的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人口流动模式等几个指标。在上述指标中,最为积极的是人口流动模式的变化,以2010年为标志,四川省内跨县流动大幅度上升,作为人口流出的大省,近几年四川人口流出的指数在逐渐减少。“成都平原在过去的十年里面人口增长几乎是全国最快的地方”,“这说明四川的集化效应正在变得非常强”。然而,长期以来,四川城镇化建设一直面临着内外部“双向不均衡”的局面:就全国来看,虽然四川的城镇化水平领先甘肃、云南等西南省份,但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明显;内部来看,不同地市州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最高的成都和最低的甘孜州差距甚至超过40%以上。“要改变这种双向不均的局面,四川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必须做到”城市和产业互动发展”,做到”产城一体”而不是简单的”产城一起”。”四川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晓刚表示。但问题显然不会这么简单,王晓刚称,有两个方面的因素是四川建设新型城镇化必须要努力破解的难题:一是,行政管理体制的矛盾是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已到非改不可的程度;二是,鉴于四川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回流养老,国家应该参照其为东部地区所做的贡献,加大对四川等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支持力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按户籍人口来配置资源,应该按常住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在较为突出的公共服务提供方面,王晓刚建议,因为一座城市如果有巨量的常住人口,但不按常住人口来配置资源,那肯定资源是短缺的。相反,有一些农村既然常住人口已经减少了很多了,户籍人口数量很大,如果按户籍人口来配置,那么很可能就造成资源的浪费。7.《中国经营报》:说起“鬼城”“空城”会提起鄂尔多斯康巴什,当前,贵阳、营口、常州等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鬼城的魅影,这和当下兴起的新城运动不无关联。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鬼城”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的三四线城市,这让大张旗鼓的“城镇化”非常尴尬,为了避免新型城镇化沦为“鬼城”,就要深刻反思当下的中国房地产开发模式和调控政策,需要警惕盲目城市化的诸多隐患。虽然很多地方政府不愿承认“鬼城”一说,原因是没有数据证明这些房子是空置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房子都是被有钱人和外地人买走的,这些房子被当做投资对象,处于事实上的空置或者闲置状态。从利益流向来看,这种发展模式的收益群体首先是以高价卖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方政府,其次就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开发商,还有那些通过倒买倒卖房子获益的投机客。如果中国的房地产调控不能切断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链条,继续纵容地方政府卖地扩张,房地产调控不但难以取得成效,“鬼城”现象还会进一步蔓延。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吴新坚:现在全国有很多“鬼城”“空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投资性过热的现实,一方面,是房地产开发商借助度假投资等概念,过度开发城市郊区、城市新区的楼市,随之而生的就是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造城运动”,出现空城就是投资过热的体现。另一方面,“空城”“鬼城”的出现,反映了当前城镇化流于房地产化的倾向,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前的做法方向偏了。苏培科:当务之急是扑灭房地产的虚火,尤其不能让新型城镇化沦为房地产化,否则新型城镇化很难成功。遗憾的是,从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来看,“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元投资”,再从各地方政府出炉的各种城镇化体系建设规划方案来看,“新型城镇化”依然是新瓶装旧酒。如果城镇化扩张超过现实需求,将过去投资“铁公基”的发展模式复制到城镇化建设,就可能形成过度的城镇化。因此,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时候务必要警惕“房地产化”以及“鬼城”“空城”现象,减少盲目的造城运动。吴新坚:纠正具有房地产化倾向的城镇化运动,需要地方政府改变角色定位,改变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改变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过度依赖的现状。未来可以尝试以土地融资的模式建设城市,就是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或者土地抵押的方式,获得城市建设以及基础配套建设必需的资金,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新型城镇化之路需要平衡生态环境和城市扩张的关系。《中国经营报》:未来将有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他们需要住房,也需要工作,还需要融入城市生活,要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在城镇化大背景下,保障房建设将成为各级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于进城农民来说,他们的刚需就是支付得起的住房,而不是建设高档住宅、别墅。不过,这种房子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都不愿意建,因为收益比较低。我们应该首先解决那些已经进城很多年、在城市有稳定工作、并且愿意长期留下来的这些人的住房问题,新型城镇化必须要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建立完善的保障房体系将是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吴新坚:目前我国的房价大大超过农民以及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新型城镇化需要进城农民有房住,还需要他们融入城市生活,这个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建立和完善保障房体系。苏培科:新型城镇化一定要避免重蹈以往“圈地运动”的覆辙,不能把城镇化作为政绩,在推进速度上不能再搞竞赛。地方政府在吸引农民进城的时候一定要有主要产业的支撑,有了工作进城农民才能真正融入城市。同时,新一届政府需要坚定不移地调控房价,并及时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8.记者:现在方方面面的人都谈论城镇化,但理解上却各有不同。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廖明:城镇化实际上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一个阶段、一个过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飞快的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目前城市化率已超过50%。但同时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专家学者、官员们也讨论很多,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进城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等。在国际上,城镇化有两种主要的模式:一个是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大,像摊大饼,如北京的五环、六环往外扩,这是外延扩张式的发展模式;还有一种是以中心城市,带动其周边的一些城镇发展的一种立体发展模式,也叫空间发展模式。以上这两种模式国际上都有例子。第一种模式如巴西、墨西哥、南非、印度,这些国家城市在极度扩张,人口也极度扩张。但是城市发展没有跟上人口聚集发展的步伐,所以很多进城的人员没有工作,变成了贫民。另外一个模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模式。比如德国的法兰克福。就以上两种模式,我认为后者更先进。记者:在城镇化发展方向和模式上,各个城市的认识还有误区,这与我国的城市管理模式也有一定关系,那么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城市间管理模式?廖明:我觉得中国必须在城市发展中建立一种协调机制。说到城市和周边城镇共同发展,就涉及区域发展问题。但是,我国的区域发展缺乏有效的、统一的协调机制。比方北京,周边是天津和河北的大量城市,那么怎么样能够一起发展,虽然我们有“京津唐”这个目标,但实际上没有建立很好的协调机制,都是各自发展各自的。中国的城市间管理,是层级式的垂直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阻止了区域性发展。再有,我国的干部考核机制也以地区的经济发展GDP指标为核心指标来考核,至于其周边地方的共同发展促进,没有考核指标和要求。因此,中国城镇化建设,必须进行改革,解决好协调机制问题,给予足够的制度保障。记者:按您的思路,如何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呢?廖明: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城市发展的同时,农村必须也要跟上发展,这也是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内容。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发展,是把农民集中起来,造成农村的小区,盖上六层小楼,这就出现很多问题,如居住集中了,但距离耕种的土地很远。农忙时农民只好在地头搭棚子生活。似乎生活质量提高了,而实际上生活质量降低了。再有住进这种楼房,农民不能养鸡、养猪了,没地方晒谷子、放农具了,感觉到很不方便。深刻的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把农民的宅基地通过整合腾出来,置换发展房地产的指标。农村发展模式不能是统一的,也不可能全部追求一种模式。大城市边缘已经基本没有农业的地区和偏远山地农村不可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简而言之,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其周边农村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建立适合于当地农村特点特色的发展模式,而且要农民自愿而不是政府强迫的。9.城镇化,应该是一个由工业化、产业化带动的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是将失地农民变成有业市民的过程,是进城农民融入城市、在城市获得新的更加广阔、更加高级的发展空间的过程。近年来,城镇化成为十分热门的重大话题。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但现在对城镇化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只要城镇化率提出高了,就会自然形成“增长引擎”,带来“改革红利”。城镇化古已有之。古代的城镇化主要源于城市手工业的发展,这一发展,带来就业需求的扩大,一些农民便由农村进城,变成市民,由此形成了城镇化的渐进趋势。今天,城镇化的动力则由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各种产业,城镇化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换言之,城镇化是由产业化带动的,以工业化为主的产业化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动力,而城镇化则是产业化的结果,其本身并不构成发展动力。现在,城镇化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和违背这一认识有关。一些地区不顾产业化前提,强行征地,把有地农民变成无地农民,逼农民进城上楼,把无地农民变成无业市民。如此一来,城镇化的统计数据是上去了,但这种离开了产业发展带动的城镇化,或者说倒果为因的城镇化,带来的只能是“双输”的结果:农村因青壮年人口减少而导致无人种地、农业凋敝;城市则因进城农民无业可就而留下巨大的社保负担和治安隐患。这并非危言耸听,比如印度、墨西哥等国,很多城市都存在大量的贫民窟,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城镇化不当遗留的后果。当前,一些地方城镇化率较高,但城镇化质量却不高,根源也在于进了城的农民无业可就,无法在城市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由此可见,城镇化必须以产业化发展为前提,决不能离开产业化的发展搞城镇化,决不能实行倒果为因的城镇化。要把主要精力用于T业化、产业化的发展,以此带动城镇化的发展。这个次序如果颠倒了,必定本末倒置,后患无穷。相应的,在城镇化率统计上也应进行改革,要把就业率作为城镇化率的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才可能推动城镇化的质量提升。李克强总理在谈到城镇化时强调,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城镇化带来的“改革红利”,必须要落实到农民头上。此外,在有条件的农村,实行就地城镇化,不失为行之有效的选择之一。同时给进城农民保留后路,也是今后城镇化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一个办法是在一定期限内保留他们作为农民的各种补贴;另一个办法是将流转的土地实行集体化经营。10.2013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较快,更多的农民进了城,更多的农民工得到了市民化待遇,城镇化的质量稳步提升。“但应看到,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滞后、城镇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还制约着城镇化发展。今后,在重视发展速度的同时,更要抓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秦富说。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全国2.6亿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但却难以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推进户籍制度及教育、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让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在城里安心地住下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廖洪乐说。2013年以来,一些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得到破除。目前,全国有18个省(区、市)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意见,14个省(区、市)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2013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全国300多个地级市在2013年年底前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我国还逐步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努力让进城农民实现住有所居,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当前,不少城市快速膨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突出,逐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高质量的城镇化,就是要全力营造绿色基调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山东省广饶县住建局局长田建林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确定城市定位,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意见》确定了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4大重点领域,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达到1000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4%、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等多个具体指标。“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不同用途的土地出让价格差别很大,工业用地的价格只相当于商业用地的11%,约相当于房地产开发用地的14%,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过低导致了工业用地发展慢、用地浪费等问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国务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于现行的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了修改,提高了征地补偿标准。我国每年计划新增用地600万亩,实际新增用地超过1000万亩。一方面,城镇用地紧张,另一方面,大量土地闲置。为了盘活存量土地,2013年4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指导意见》,确定在内蒙古、辽宁、上海等10省(区、市)开展试点,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推进城镇化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三、作答要求第1题、根据给定资料1,指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400字以内。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中国的城镇化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具有重大意义。(1)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顺应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理性选择。(2)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自觉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建设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3)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依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条件。城镇化是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途径。(4)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解决城镇化自身问题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重要出路。继续保持一定的城镇化速度,是尽快改变城镇化滞后状态的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需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还有利于城镇化问题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答案解析:第2题、请以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拟写一份市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要求:有条理、层次性,语言简明。700字左右。我的答案:我的答案:参考答案:关于我市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分类指导、生态宜居、彰显文化”的原则,大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型城镇化结构体系,城乡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初步形成。一、我市城镇化发展现状(1)城镇规划工作得到加强。(2)产业发展水平快速提升。(3)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养殖场市场营销用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养鸡场地租赁及产品销售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设备安装合同安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运输合作保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出租屋租赁及物业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农村田亩租赁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合同
- 2025年度农家乐房屋租赁与乡村民宿品牌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科技项目订单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现代农业私人土地租赁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农村土地互换促进乡村振兴合作协议2篇
- 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高职英语高考试卷
- 中国古代文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 重庆市南岸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课程设计
- 《写字楼招商方案》课件
- 服务器维保应急预案
- 烟花爆竹经营
- 药房库存盘点与管理培训
- 手消毒液使用率低品管圈课件
- 偏身舞蹈症的护理查房
- 抑郁障碍患者的沟通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