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栽培技术规程DB41-T 2294-2022_第1页
梧桐栽培技术规程DB41-T 2294-2022_第2页
梧桐栽培技术规程DB41-T 2294-2022_第3页
梧桐栽培技术规程DB41-T 2294-2022_第4页
梧桐栽培技术规程DB41-T 2294-20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40

CCSB61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294—2022

梧桐栽培技术规程

2022-09-16发布2022-12-14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29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安阳市道路绿化管理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涛、郭振锋、马元旭、陈文浩、张红英、邵丽杰、白皛、董利萍、朱瑞琪、

侯利涛、孙曾丽、张健、陈莉、刘艳萍、薛景。

I

DB41/T2294—2022

梧桐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梧桐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播种育苗、大苗培育、苗木出圃、栽植与管理、主要病虫害

防治等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梧桐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2290林木种苗标签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梧桐

梧桐(Firmianasimplex)是锦葵目梧桐科梧桐属落叶乔木,多为人工栽培。树冠卵圆形,树干端

直挺立,高可达16m;树皮青绿色,平滑。单叶互生,叶心形,掌状3~5裂,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圆锥

花序顶生,花淡黄绿色;蓇葖果膜质,有柄,成熟前开裂成叶状,每蓇葖果有种子2~4个;种子圆球形,

表面有皱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4播种育苗

4.1圃地选择与整理、作床

4.1.1圃地选择

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强的土壤,pH6.0~pH8.0。

圃地其他条件按GB6001的规定执行。

4.1.2圃地整理

1

DB41/T2294—2022

初冬时对圃地进行翻耕,深度为30cm,耙平。翻耕前可均匀撒施腐熟的有机肥,施肥量宜为

1000kg/667m2~1500kg/667m2。

结合翻耕,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施70%的敌磺钠粉剂1kg~2kg,兑细土50倍拌匀后均匀撒施。

4.1.3作床

年降水量大于1000mm的地区采用高床育苗。年降水量较小的地区采用低床或平床育苗。

苗床规格按GB6001的规定执行。

4.2种实采集与处理

4.2.1种实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当果皮由浅绿色变成黄色且有皱时,于9月下旬

至10月上旬及时采集。

4.2.2种实调制

果实采集后,在阴凉处摊开晾晒,每日翻动2~3次,自然晾干后揉搓脱粒,去杂,净种。

种子质量检验方法按GB/T2772的规定执行。

4.2.3种子贮藏

普通干藏法贮藏。

4.3播种

4.3.1播种时期

3月下旬至4月上旬。

4.3.2种子催芽

播种前30d~40d将种子用5%的多菌灵溶液浸泡18h~24h,捞出用清水冲洗。将种子与过筛后的粗

河沙按体积比1:3混合均匀,河沙湿度以手握成团但不滴水为宜。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

低于1.5m处,挖四壁垂直的催芽坑,坑的四周挖排水沟。坑深50cm~60cm,长度和宽度按照种子量多

少而定。在催芽坑内每隔0.5m~1m垂直插入一束草把作为通气道,然后填入种子与湿粗河沙的混合物,

至离坑口15cm左右时,覆纯湿粗河沙与地面相平,并盖一层湿润草帘。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每隔5d~

10d检查一次催芽情况,保持河沙湿润,当种子有30%以上裂嘴露白时即可播种。

4.3.3播种方法

条播。播幅宽6cm~8cm,行距40cm~50cm,播种量13.0kg/667m2~15.0kg/667m2。边播边覆土、

镇压。覆土厚度1.0cm~1.5cm。播后宜用一层草帘覆盖,灌透水一次。

4.4播后管理

4.4.1间苗

当有30%的种子的子叶出土后,即可于阴天或傍晚揭去草帘。全年宜间苗1~2次,当幼苗高达5cm

左右时进行第一次间苗,苗高达10cm左右时进行第二次间苗,株距定为20cm~25cm。

4.4.2浇水

2

DB41/T2294—2022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9月下旬应停止灌水。

4.4.3松土除草

结合间苗进行松土,拔除杂草。

4.4.4施肥

待幼苗长出2~3片叶后,以埋施方式追施一次氮肥,用量6kg/667m2~8kg/667m2。7月中旬再以

同样方式追施复合肥一次,用量10kg/667m2。9月上旬,宜采用滴灌方式增施磷、钾肥一次。磷肥施

2.5kg/667m2~2.8kg/667m2,浓度为0.7%~1.5%;钾肥施2kg/667m2,浓度为0.5%。

5大苗培育

5.1苗木移植

5.1.1移植时间

3月上、中旬。

5.1.2移植密度

1年生播种苗,移植的株行距宜为1.0m×2.0m。移植苗需多次移植时,可根据苗木培育目标逐渐扩

大株行距。

5.1.3移植方法

裸根移植。移植前每移植穴内施用腐熟的有机肥5kg左右,应与土壤混合均匀,并拌入磷肥0.2kg~

0.3kg,然后上覆一层表土。移植后应及时浇水。

5.2移植苗管理

适时灌溉与排水。结合松土除草,于7月中旬以埋施方式追施复合肥一次,用量宜15kg/667m2。适

时进行人工整枝。

6苗木出圃

6.1出圃苗木规格

2年生苗木的苗高应大于2.0m,地径应超过3.0cm。3~4年生苗木的苗高应大于3.0m,地径应超过

4.0cm。大于4年生苗木的出圃规格应视栽植要求而定。

出圃苗木应干形通直,分枝合理,无机械损伤,根系完整,全株无病虫害。

苗木质量参照GB6000执行。

其他执行GB/T15776的相关规定。

6.2起苗

6.2.1起苗准备

起苗前3d~5d,可灌透水一次。

种苗生产经营档案执行LY/T2289。

3

DB41/T2294—2022

种苗标签执行LY/T2290。

其他执行GB6001的相关规定。

6.2.2裸根苗出圃

2~4年生苗木,宜裸根起苗。起苗时宜保持原冠,根系应完整,起苗后宜适当短截过长根,应剪去

劈裂根、病虫根、枯死根,剪口应平滑。修剪后的大伤口应消毒并涂抹保护剂,然后将苗木根系整体蘸

上泥浆。

6.2.3带土球苗出圃

大于4年生的苗木,宜采用带土球出圃,可用于四旁植树或城市行道树。土球直径为苗木胸径的8

倍以上,土球厚度为土球直径的2/3。整个土球应平整圆滑,形状应上大下小,底部削成锅底状。用草

绳等软性材料缠绕土球。

起苗时宜保持原冠,直径1.5cm以下的侧根可用铁锹直接铲断,直径大于1.5cm的侧根用修枝剪剪

成下面为马蹄形的切口,切口应平滑,不劈不裂。

6.3苗木检疫与运输

起苗后应进行植物检疫并及时运输。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湿、防晒和防冻。苗木到达目的地后,

应立即栽植。

7栽植与管理

7.1整地与挖穴

秋冬季整地、除杂。整地方式以带状整地为主,四旁植树或城市行道树宜采用大穴整地。

栽植穴直径、穴深可均为50cm~80cm,具体大小应视苗木情况而定。

7.2栽植时间

3月上、中旬或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7.3栽植密度

用材林宜为每亩40~67株。防护林宜为每亩67~134株。特种用途林宜为每亩54~100株。城市行道

树株距宜为4m~6m。

7.4栽植方法

7.4.1裸根苗栽植

栽植深度宜比原土印深2cm~3cm,苗木应扶正,栽植过程中应边填土边踏实,根系应舒展向下,

不发生窝根、翘根现象。

宜原冠栽植,栽植时剪除枯死枝、伤残枝,并适度修剪非主要侧枝。栽植后应及时浇足定根水。

7.4.2带土球苗栽植

带土球苗入穴后,应先在土球底部四周垫少量土,调整栽植深度,使土球上表面略低于地面。去除

包装或捆扎材料,用土固定土球,保持树体直立。先向穴中填入表土,填至穴深一半时,将穴内四周夯

实,再继续用土填满树穴、夯实,不能砸碎土球。

4

DB41/T2294—2022

宜保持原冠栽植,栽植时应修剪枯死枝、伤残枝。栽植后应及时浇水。

7.5栽后管理

7.5.1水分管理

适时灌溉补水,大雨过后应及时排涝。

7.5.2间作与中耕除草

栽植早期宜与作物套种间作,林地可随套种作物进行田间管理。未间作的幼林,在5~6月和8~9

月各中耕、去除杂草和杂灌一次。

7.5.3补植、修枝

春季土壤解冻后,苗木发芽前或秋季土壤封冻前,苗木落叶后,及时对死亡的栽植苗木进行补植替

换,补植苗木的规格应与当前栽植地上的苗木规格相近。

适时合理修枝,城市行道树3.5m以下的侧枝应剪除。

8主要病虫害防治

梧桐主要虫害有梧桐木虱、大青叶蝉、刺蛾。

梧桐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梧桐藻斑病、白绢病。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1276的规定。

具体防治措施见附录A。

5

DB41/T2294—2022

A

A

附录A

(资料性)

梧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梧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见表A.1。

表A.1梧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有害生物名称为害症状防治措施

若虫及成虫聚集在叶背或幼枝、嫩(1)加强苗木检疫和苗木调运前杀虫处理。

梢及花序上吸食汁液,破坏输导组织,(2)适当保留林下植被,提高林间生物多样性,保

梧桐木虱

导致叶面萎缩、叶片脱落、枝梢干枯。护和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及寄生蜂等天敌。

Thysanogynalimbata

若虫分泌的白色絮状蜡质物能堵塞叶(3)根据若虫虫情,分别在5月上旬和9月上旬,

片气孔,使叶面出现萎缩症状。使用24%螺虫乙酯4000倍液进行喷雾

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株枝梢、茎叶(1)9~10月在林分外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大青叶蝉的汁液为害,造成叶片褪色、畸形、(2)10月上旬当雌成虫转移至树上产卵时,及时喷

Cicadellaviridis卷缩,严重时可致全叶枯萎、幼树死施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

亡。散粒剂3000倍液,7d~10d一次,连喷2~3次

(1)于冬季摘虫茧或敲碎树干上的虫茧,减少虫源。

(2)在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3)幼虫发生期,用50%杀螟硫磷乳剂800~1000

刺蛾幼虫取食叶片的下表皮及叶肉,严

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剂1500倍液喷药。在低龄幼

Thoseasinensis重时把叶片吃光,仅留叶脉、叶柄。

虫期,用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杀螟

杆菌乳剂800~1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1000倍液

喷药

立枯型症状为苗木茎部已木质化,

(1)加强水肥管理,提高苗木抗病力。

病菌侵染后,引起根部腐烂,造成苗

(2)发病期用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

猝倒病木死亡但不倒伏。猝倒型症状为幼苗

80%嘧霉胺·异菌脲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等进行灌

Rhizoctoniasolani刚出土,尚未木质化,病原菌侵入根

根,7d一次,连灌2~3次。若病原菌同时为害地

茎部,被侵染处变褐色,出现水渍状

上部分,应在根部灌药的同时,进行喷雾

腐烂,苗木迅速倒下

染病叶的正、背面产生黄褐色针头

梧桐藻斑病(1)加强幼林抚育,促进林分郁闭。

大小圆形病斑或十字形斑点,渐呈放

Cephaleuros(2)发病初期,于4月下旬和5月中、下旬分别喷

射状并发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灰绿色

virescens施一次20%噻菌铜悬浮液1000倍液等铜素制剂。

至黄褐色病斑,病斑后期变为暗褐色

感病苗木根茎部或茎基部皮层逐渐

变成褐色坏死,严重时全株枯死。在(1)加强水肥管理,及时拔除发病严重的植株。

白绢病

感病叶片上出现轮纹状褐色病斑,叶(2)发病初期,用绢遁800~1000倍液或用1%硫酸

Sclerotiumrolfsii

片变小变黄,枝梢节间缩短,枝叶凋铜液等浇灌病株根部

6

DB41/T2294—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安阳市道路绿化管理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涛、郭振锋、马元旭、陈文浩、张红英、邵丽杰、白皛、董利萍、朱瑞琪、

侯利涛、孙曾丽、张健、陈莉、刘艳萍、薛景。

I

DB41/T2294—2022

梧桐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梧桐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播种育苗、大苗培育、苗木出圃、栽植与管理、主要病虫害

防治等技术内容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梧桐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772林木种子检验规程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6001育苗技术规程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2290林木种苗标签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梧桐

梧桐(Firmianasimplex)是锦葵目梧桐科梧桐属落叶乔木,多为人工栽培。树冠卵圆形,树干端

直挺立,高可达16m;树皮青绿色,平滑。单叶互生,叶心形,掌状3~5裂,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圆锥

花序顶生,花淡黄绿色;蓇葖果膜质,有柄,成熟前开裂成叶状,每蓇葖果有种子2~4个;种子圆球形,

表面有皱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4播种育苗

4.1圃地选择与整理、作床

4.1.1圃地选择

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透气性强的土壤,pH6.0~pH8.0。

圃地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