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二人民教化事业的发展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从时空观念角度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化方针的变更。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说明,驾驭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化发展的成就,相识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3.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教化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化”的深刻含义。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一、社会主义教化的兴办1.废除旧的教化制度(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2)方针: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教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化。(3)措施:改造旧教化、旧学制,创建新的教化管理制度。(4)结果:顺当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化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化的转变。2.建立新的教化制度(1)教化方针:①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化等,优先录用工农子女入学。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化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③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化方针,应当使受教化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实施措施:①刘少奇从中国的实际动身,提倡“两种教化制度”与“两种劳动制度”,以推动教化方针的实施。②在办学体制上,国家实行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新建一批多科性工业高校和多种特地学院。(3)成果:①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②奠定了教化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育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气。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化革命”1.背景(1)“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国形势一片混乱。(2)各地大中学校纷纷“停课闹革命”。(3)1968年底,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持续的学问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表现(1)各地开展了创办“七·二一工人高校”的热潮。(2)教学体制:实行所谓“开门办学”。(3)改革学制:缩短学制,将小学与初中合并或将初中与中学合并。(4)招生制度:事实上废止了从中学干脆升入高校的传统做法和高等学校的升学考试制度。3.影响(1)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2)全国文盲、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峻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三、教化事业的蓬勃发展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化界经过拨乱反正,广阔教化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新生。2.发展教化(1)1977年,复原了高考制度,同时建立起中小学老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2)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化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成为新时期教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3)1995年,中共中心、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化事业的发展。(4)1980年以来,教化立法进展较快,初步建立起中国教化法律法规体系。3.主要成就(1)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化,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2)中等职业教化和中学阶段职业教化发展快速,一般教化结构进一步优化。(3)成人教化成果显著。(4)高等教化总体规模发展快速,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化体系。eq\a\vs4\al(微小点拨)[特殊提示]新中国发展人民教化,不是把旧教化完全否定,而是以老解放区新教化阅历为基础,汲取了旧教化的有用阅历,同时借鉴苏联阅历而形成的。[图解识记]社会主义教化的兴办[概念阐释]“两种教化制度”是两类形式不同的教化制度,不是性质不同的新旧教化制度。刘少奇提倡的“两种教化制度”是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两种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化制度,都是为推动教化方针的实施而实行的,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教化。[易错提示]“教化革命”不具有进步意义,是失误。“教化革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教学体制、学校领导体制、学生学制和招生制度进行的一系列不科学的变更,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化遭到严峻破坏的一些举措。[历史说明]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发展与国家振兴的关系角度,认知“科教兴国”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学习思索]新中国的教化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教材P88)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学习思索]查找相关资料,谈谈你对学问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看法。(教材P89)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从学问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历史影响方面绽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学习思索]高考制度的复原为什么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反响?(教材P89)复原高考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的1977年起先的,它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进行拨乱反正的起先和重要举措之一;它重新确立了敬重学问、敬重人才的旗帜;它对个人成长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思索]中共中心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教材P89)“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化为本,把科技和教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加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实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养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旺盛昌盛。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49页探究主题一新中国教化的发展历程及阅历教训史料一改革教化、改革文艺……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需彻底变更资产阶级学问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确定》探究点一:史料一对我国的教化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化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提示:错误估计:错误地认为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需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变更这种现象。后果:“左”倾的错误教化方针使教化事业遭到了空前严峻的破坏。史料二科技进步、经济旺盛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养,培育大批人才。我们必需把教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探究点二:归纳史料二中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为了实现这一“根本大计”,“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实行了哪些重大举措?提示:观点:科技进步、经济旺盛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化,要优先发展教化。举措:复原高考、提出“三个面对”、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化;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化立法和高等教化改革;加大教化投入等。探究主题二发展教化的重大意义史料我知道科学、教化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化,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邓小平《教化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科技进步、经济旺盛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养,培育大批人才。我们必需把教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探究点一:据史料第一段并结合所学分析,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化、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提示:发展教化为科学探讨供应人才,科学和教化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探究点二:依据史料其次段,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提示:科技进步、经济旺盛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化,要优先发展教化。相识“国运兴衰,系于教化”的重大意义(1)通过教化培育大量人才,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学问含量。社会发展须要劳动者成为各行各业懂得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而科学技术人员和现代管理人才必需通过教化来获得。(2)不断提高劳动者素养,发掘劳动者的巨大智力资源。生产力中最具活力的财宝,是人的学问和智力,特殊是在学问经济时代,人的智力开发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显得日益突出。(3)培育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无论什么时代,社会都须要不断创新。(4)教化的大力投入,有利于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自我测评(教材P91)1.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文化浩劫?它对中国教化事业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有哪些?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实质、内容以及影响。回答第一小问时可结合“文化大革命”对教化的影响进行分析;回答其次小问时,留意与所学学问对接,答出它“破坏”和“影响”的主要方面。答案提示:缘由:“文化大革命”否定了新中国成立17年来逐步探究出的适应我国国情的一整套办学方式、课程教材设置、教学管理体制以及招生安排制度,在全国开展了大张旗鼓的所谓“教化革命”。破坏和影响:长时期“停课闹革命”和所谓“教化革命”,使中国教化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峻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2.改革开放后,中国教化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紧扣“改革开放后”这一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即可。答案提示:实现了“两基”;职业教化得到发展,一般教化结构进一步优化;成人教化成果显著;高等教化发展快速且形成体系。材料阅读与思索(教材P91)阅读材料,探讨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缘由及其主要内容。思路点拨:回答“缘由”时,应从教化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角度思索;“主要内容”调用所学学问回答即可。答案提示:缘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科技的进步取决于劳动者的素养,即人才的培育。人才的培育取决于教化的发展状况。因此,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内容:坚持以教化为本,把科技和教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50页题组1社会主义教化的兴办1.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化会议”,确定工农教化首先以识字教化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化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A.占据教化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气B.培育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化,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化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化解析: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任务已基本完成,从教化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经济建设,人民教化是其性质。答案:C2.20世纪50年头,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很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进而综合性高校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育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B.“双百”方针得到顺当实施C.高等教化深受传统教化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对”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解析:结合20世纪50年头国家开展的五年安排,可知大专院校调整是为工业建设输送专业人才,因此选择A项。答案:A题组2教化的曲折发展和复兴3.教化关乎千家万户,中国高校曾一度停止招生,该时期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徘徊时期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并未停止高考招生,故A错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并未停止高考招生,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曾一度停止高考招生,故C项正确;1977年复原高考,而不是停止高考,故D项错误。答案:C4.作为教化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学问,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不难发觉,在做此题时只要留意图片中的“红与专、用毛泽东思想战胜疾病、红卫兵”就不难看出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C5.20世纪90年头以来党和政府把教化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表现在()A.开展识字教化 B.复原高考制度C.通过《义务教化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90年头以来”。A项发生在20世纪50年头,B项发生于20世纪70年头,C项发生于20世纪80年头,答案为D项。答案:D6.邓小平提出“教化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十年建设初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解析: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化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这为新时期我国教化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白正确的方向,故选D项。答案:D7.国运兴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