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说“木叶”-高中语文教学资料_第1页
9 说“木叶”-高中语文教学资料_第2页
9 说“木叶”-高中语文教学资料_第3页
9 说“木叶”-高中语文教学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页课时把关练9说“木叶”◆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一轮红日从嶙峋的三危山高峰上升起来的时候,骆驼客指着那里说:“喏,千佛洞就在太阳的西边,鸣沙山的脚下。”我们顺着方向望去,只见三危山尽头依然是_①的戈壁和沙山。骆驼客看我们焦急的样子,便打趣地说:“千佛洞是仙境,时隐时现,变化无穷,哪能一下子让人看见呢?”我们不满意他的回答,但也无奈。骆驼带着叮当的驼铃声依然慢悠悠地在沙滩下印刻着它那莲花瓣一样的美丽图案。当骆驼转过一个沙丘时,突然,我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从一个沙丘的夹缝里,不远的峡谷中,隐隐露出一片泛绿的树梢头,犹如绿岛点缀其间,真是别有天地。大家争相指点,喜笑颜开。骆驼这时也加快了脚步小跑起来。骆驼客挥鞭吆喝,却也_②。它们歪歪斜斜地奔下山坡,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狂饮起来。此时,我们却完全被眼前的壮观景象陶醉了。不远处,透过白杨枝梢,无数开凿在峭壁上的石窟,像蜂房一样密密麻麻。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金碧辉煌,闪烁夺目。整个画面,像一幅巨大的镶满珠宝玉翠的锦绣唇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惊心动魄,赞叹不已。一股涌自肺腑的对伟大民族艺术的敬仰爱戴之情③。我们跳下骆驼,向着向往已久的民族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跑去。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中国古典诗歌中语象的暗示性来源其实颇为复杂。①,比如“柳”能代表春天的美好和情感的深切,这都与柳枝柔美绵长的形象特点有关。“木叶”形象的微黄干燥之感,自然带来整个舒朗的清秋气息。但②,它更多地产生于人的主观感情的对象化中。如“月”的阴晴圆缺让人联想到人的聚散离合,“梅”的凌寒独开让人联想到孤高自赏的品格。更重要的是,诗歌中语象的暗示性一般不是孤立、临时的,③_。这就使得中国诗歌不只是由一般意义上的词语构成,其中包含了很多本身即带有很强情感性和想象力的元素,带来浓浓的诗味。这当中最突出的就是所谓“美人”“香草”,经《离骚》发端,经过历代名篇的累积,这类物象在古代诗歌中就几乎成了明君良臣或君子贤达的代名词了。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联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请仿照文中画线句中关于“月”和“梅”两个语象的表述,以“竹”“菊”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近,语意相符。◆阅读理解阅读《说“木叶”》,完成6~9题。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诗句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谢庄、陆厥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启发。B.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而多用“木叶”,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C.“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要比“树”显得单纯,是“木”的一个艺术特征。D.“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出话题,即“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B.文章列举含“木叶”的实例,让读者从具体可感的诗中认识到这一意象的普遍性。C.文章在“木叶”和“树叶”的对比中把论证推向深入,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会察觉它的存在。B.“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影响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C.古诗中“木叶”的“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的,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D.艺术形象的领域,一字之差在表达上就相差千里,因此在写作和鉴赏中要培养谨严的态度。9.曹植《野田黄雀行》有“高树多悲风”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树”而不用“高木”?10.吴均《答柳恽》有“寒风扫高木”的诗句,为什么诗人在这里用“高木”而不用“高树”?第三单元第4页课时把关练参考答案9说“木叶”1.①一望无际②无济于事③油然而生(第一空,文中语境是形容戈壁和沙山的广阔,可以用“一望无际"。“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第二空,从后文“它们歪歪斜斜地奔下山坡,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狂饮起来”可知,骆驼客挥鞭吆喝并没有对骆驼起到作用,可以用“无济于事”。“无济于事”,对事情起不到帮助作用。第三空,文中是对伟大民族艺术的敬仰爱戴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可以用“油然而生”。“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2.骆驼依然慢悠悠地走着,带着叮当的驼铃声,在沙滩上印刻着美丽的图案,那图案就像莲花瓣一样。(长句变短句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将原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以及补语等成分单独成句,再根据句子的逻辑联系安排句子的顺序。)3.D(画波浪线的句子将“阳光照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的画面”比喻为“一幅巨大的镶满珠宝玉翠的锦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绕”“送”都是人的动作,此处将河水和山峦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诗句将兵士在前线拼死作战,而将领们却在帐中欣赏美人的歌舞作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C.诗句采用了互文的手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写出了思妇与游子在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地思念之情。“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D.诗句将树上的积雪比喻为“梨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4.①很多(有的)来源于形象②暗示性并不仅仅来源于形象(暗示性并不由形象直接引发)③而是共同的、长久的[第一空,根据前句及后面举的例子“比如‘柳’能代表春天的美好和情感的深切,这都与柳枝柔美绵长的形象特点有关。‘木叶’形象的微黄干燥之感,自然带来整个舒朗的清秋气息”等信息可知,此处是说中国古典诗歌中语象的暗示性来自很多形象,故补写内容“很多(有的)来源于形象”。第二空,根据句中的“但”可知,前后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再根据后句“它更多地产生于人的主观感情的对象化中……”可知,此处是说中国古典诗歌中语象的暗示性来源其实颇为复杂,不仅仅来自诗中的形象,更多来自人的主观感情的对象化,所以补写内容是“暗示性并不仅仅来源于形象”或“暗示性并不由形象直接引发”。第三空,由前句“诗歌中语象的暗示性一般不是孤立、临时的”和后句中“经过历代名篇的累积,这类物象在古代诗歌中就几乎成了明君良臣或君子贤达的代名词了”可知,此处是说诗歌中语象的暗示性是共同的、长久的,故补写内容应是“而是共同的、长久的”。]5.“竹”的坚韧有节(性直心空)让人联想到弘毅自持(谦逊自持)的君子之风;“菊”的傲寒守拙让人联想到高洁隐逸的志趣。[画线句子的句式是:某物的……(用四字词语概括该物的特点)让人联想到……(用一个偏正短语概括出该物的文化内涵)。比如,仿照“月的阴晴圆缺”仿写“竹”的特点是“坚韧有节”,再由“月的阴晴圆缺”生发的联想“人的聚散离合”,联想到“竹”的“谦逊自持的君子之风”;同样,由“梅的凌寒独开”仿写出“菊的傲寒守拙”,由“孤高自赏的品格”仿写出“高洁隐逸的志趣”。]6.B(B项,“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曲解文意。根据课文第二段,树叶简称为叶,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可见并不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7.D(D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错误。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后,指出艺术形象的领域,“木”与“树”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文章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8.A(B项,“‘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曲解文意。依据原文第五段,木“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可见是“木头”的形象,而并不是“双重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