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_第1页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_第2页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_第3页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_第4页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目录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的变化01.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02.劳作方式:劳动者所采取的,包括分工合作在内的组织形式农业:家庭式劳作为主,也有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共性:手工劳动回顾: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与共性一、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的变化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工厂机器大生产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后观察图片,分析工业革命前后劳作方式的变化。工业革命前后生产工具的变化——生产工具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手工作坊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分散集中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必修知识链接原因和条件:①前提:资产阶级统治最早在英国确立和发展②资本:通过圈地运动、殖民贸易和掠夺、奴隶贸易,扩大了资本积累。③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雇佣劳动力。④生产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知识。⑤原料: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⑥市场:18世纪以后,国内外市场日益扩大。革命性的变化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机器时代工厂时代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工厂制度(1)背景:①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工场分散向集中发展,走向生产专业化。②18世纪60年代以来,改良蒸汽机引发巨大变革,从手工向机器转变,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改变。③工厂出现,工厂制度形成。材料一:工厂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工人……为确保工厂机器的正常运转、利润的最大增长,各个工厂都制定了严格的纪律,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材料二: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致力于降低汽车的成本,实行流水线作业,使得原来需要花费12小时38分钟组装汽车底盘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3分钟。……流水线的使用引发了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人文实录》2.特点:(1)机器:倒班制(保证机器昼夜运行)(2)工人:规章制度严格(纪律意识)(3)生产:流水线(协同劳作、厂主监管)(4)原料: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厂制度的特点3.影响:①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②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③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生产,社会地位提高;④随着工厂数量和规模的扩大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材料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10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2/3。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美国创新史》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生产方式与组织形式的变化)(一)机器大生产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

早期工厂大量雇佣童工,一定程度上阻碍近代基础教育发展。探究1: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的关系?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促使工厂制度产生,工厂制度又反过来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推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总的来说就是生产力推动劳作方式的变革,劳作方式的变革又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生产力

劳作方式探究2: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革?①生产组织形式变革(机器增多工厂出现)②城市化进程速度快(工厂集中城市增多)③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减少工业增加)④社会关系发生变化(资产阶级无产阶级)⑤资产阶级调整政策(自由取代重商主义)19世纪60年代,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厂,开启了近代工业化。工厂制度与近代中国天津永利碱厂汉阳铁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1)概况:

官方:洋务企业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民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4.工厂制度引入中国:(2)背景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②统治阶级为实现自救,开展洋务运动;③甲午战后,列强投资设厂使中国利权进一步丧失;④关注民生,济世救民思想的影响。(2)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天津永利碱厂汉阳铁厂创建新式学堂【读图说史】:根据图片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经济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政治上: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促进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寻求民主、共和、独立之路。思想文化:西方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

民族资本家发展民族工业的目的?自强求富---维护统治实业救国不同点:中国:中国近代企业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刺激下产生的,属于“外发型”;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下,肩负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带有救亡图存的色彩。西方: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属于“内生型”;并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传播到世界各地,客观上推动各国近代化。相似点:都采用工厂制度和机器生产,推动经济近代化。探究1

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项目手工工场机器大工厂盛行时间约14—18世纪18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革命以来)动力机械使用手工工具使用蒸汽动力机械、内燃机动力机械、电力机械等生产规模规模小规模大生产技术局限于手工技术采用先进科技,技术成熟生产方法分工少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管理制度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无现代管理制度实行倒班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统一供应、合理调配原料使用,有详细的市场方案。手工工场与工厂制度的区别【拓展提升】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材料:1870-1920年,城市人口由990万增至5430万。1920年城市人口是全国总人口的51.4%,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蒋维忠《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美国城市化》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1)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2)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1)交通方式: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人工运河、铁路运输发展迅速。(2)影响: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二)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

旅行者以往靠双腿、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各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人

入“立

”(1)生产发展: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2)眼界开阔: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三)促进乡村面貌的改变

工业化的英国农村正在向城镇化转变,工商业繁荣导致农村转型成为城市,部分农村或依附于城市。农村的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城市又不断地对农村土地进行占领,控制农村经济,农村变成了城市领地。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田园》▲

伦敦伊丽莎白塔

俗称“大本钟”大本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1)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2)表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四)促进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格林尼治时间是由格林尼治天文台制定,在1840年以前影响力有限,英国各地遵守本地时间。184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铁路时刻表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优化城际交通状况;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节世界博览会,600万游客体验到标准时间体系;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全英国唯一法定时间;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更为增强1859年,“大本钟”建成,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1884年,法租界公董局正式启用外滩信号台,后因风雨折断。1908年重建,到1950年代中期,随着无线电、电话电报等服务水平上升而停止使用。1833年,英国首创“落球报时”,在格林尼治天文台泰晤士河畔建造了落球报时塔,专为航海服务。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化素质逐渐提升(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现:①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②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五)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材料

工业革命推动了初等教育的发展。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工厂法,规定限制童工劳动时间并提出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教育。国家干预教育始于19世纪30年代。从1833年起,议会开始拨款补助教育事业,其拨款数量逐年增加,并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英国申请专利变化状况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抢劫。—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6.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1)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疾病与社会犯罪等。)(2)结果:①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最低工资)。在英国煤矿中工作的童工拓展:工业革命下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工业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