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阅读与鉴赏板块六前备知识古诗特点与教材学考关联梳理一、古诗特点1.诗(一)古诗体裁种类阐释分类特点古体诗(古风)唐以前形成的较少格律限制的古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不讲对仗,用韵自由近体诗初唐以后形成的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古诗律诗(五律、七律),绝句(五绝、七绝)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限定。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2.词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乐诗、诗余等,分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三种。主要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3.曲曲又称词余。元曲分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包括小令、套数两种。其特点:有衬字、口语化、对仗丰富。(二)古诗语言读懂一首古诗,最关键的是读懂古诗语言,即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创作使用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日常使用语言,也有别于其他文体语言。从词法、句法维度看,它具有反常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惯于改变词性,言语具有意象性;②惯于改变词序,言语具有跳跃性;③惯于省略成分,言语具有凝练性。1.语言“变性”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动词活用现象。例如:①名词活用。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意为“戴锦帽,穿貂裘”。②形容词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③动词活用。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使动用法,意为“使……饮酒”。【理解小练1】
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活用之处,并理解其含义。(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答案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向南。(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答案名,名词作动词,闻名、出名。(3)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答案重、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2.语言“变序”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顺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例如: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为主语后置。②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生光彩”,为主宾换位。【理解小练2】
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语序颠倒之处及其妙处。(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正常语序应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颠倒语序,既合乎平仄需要,又突出了“英雄”一词。(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答案正常语序应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因平仄的限制,主语后置,动词前置,使诗句读起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3)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答案正常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两句诗主要是写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非同寻常——稻米是被鹦鹉偏爱啄食的香稻,梧桐是凤凰栖息的碧梧。杜甫不遵循常规,将原属宾语位置上的“香稻粒”与“碧梧枝”,硬是拆开来变成分属主、宾位置的词语,遂使诗句在一种拗折的韵味中,透露出奇崛不平的情味来。3.语言“省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例如:①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字。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理解小练3】
指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1)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答案省略谓语,“争”后省略“送”字。(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答案省略宾语,骤雨后海棠花怎样了?省略主语,“试问”前省略的主语是词人自己,“却道”前省略的主语是“卷帘人”。(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答案省略谓语,“自”后省略谓语“成”,“空”后省略谓语“有”。(三)古诗的章法结构(1)常见章法结构1.近体诗的章法结构律诗常见结构①四分法:起承转合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绝句结构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①“起”定基调起,即起笔,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等等。律诗首联为起,绝句第一句为起。了解古诗的起笔之法,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文本。如较为常见的点题起笔法,即诗歌首联点明呼应标题。②“承”起续境承,即承接,承接之法,应注意与题目的关联,并紧接起句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例证。律诗第二联为承,绝句第二句为承。“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但它不是“起”句的简单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承”句多为写景或叙事。③“转”造波澜转,通常指转折,但也有转变、变化之意。律诗之转在第三联,绝句之转在第三句。转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句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关注“转”句,能使我们尽快明了诗人的思路,也是我们体察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所以,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而诗歌命题常在“转”句上做文章。④妙“合”主旨合,即作结,于律诗为第四联,于绝句为第四句。作结之意,即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好的结句有以景结情、以情收尾或放开一步、另拓新境的表达效果。一般来说,尾句(联)通常会表明题旨,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发掘尾句(联)所蕴含的情感主旨。(3)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工整是其基本要求。如何“工整”?字数相等,平仄相对,结构相同,语意相关。利用“对仗工整”的规则(尤其是“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推知诗歌中的难点。正对指上下两联内容相同,互为关联补充,说明同一个道理。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两句角度相同,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反对指上下两联内容相反,形成对照。如鲁迅《自嘲》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对待敌人与亲人的两种态度放在一起,对比鲜明。串对指构成对仗的上下两联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如陆游《游山西村》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上句说“疑无路”,下句说“又一村”,语意上形成上下承接、略有转折的语法关系。【理解小练4】
(1)根据对近体诗结构特点的理解,填出右面图中横线上的内容。(2)中间两联对仗属于____对。承转合抒情正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合音乐,又有着不同于诗的特点。开头、过片和结尾怎样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1)词的起调、发端要“工”。要像园林的门扉,使人一推开便能窥见佳景的一角,但又不能一览无余,这样才能引起人一定要走进去、看下去的浓厚兴趣。宋词中有一些比较常见而又有特色的开头:2.词的章法结构①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则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柳永名作《望海潮》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像散文一样直陈而出,粗笔勾勒出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②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范仲淹的《苏幕遮》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头,非常洗练地描绘出寂寞、凋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看便产生羁旅难熬、心情惆怅的感觉。③造思:先设一问,或点出题意,或造一悬念,引人深思,使人急于要看下去。然后以答语的形式引出词的主体。这是词人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是谓“造思”。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2)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什么叫过片?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大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即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①笔断意不断,上下紧相连。如李清照的《声声慢》。②上下连贯,文意并列。上下片文意并列,或一正一反,或一今一昔,而以过片为桥,下片首紧承上片尾,使上下片贯通一气。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今,下片怀古。(3)词的结尾非常重要,往往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结句要像勒住一匹狂奔的骏马一样,既收束有力,又能发人深思,留有余地。或以景作结,或以情作结,或以问作结。词的写作结构一般呈直线型。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前半泛写,后半专叙;前面写因,后面写果等。【理解小练5】
根据对词结构特点的理解,填出右面图中的空缺内容。答案
①主句写景②尾句过渡③写景④承接上阕,表达主旨二、教材学考关联梳理时期(时代)篇名作者体裁题材关联点(除关联作者、题材外可能关联的考点)先秦《芣苢》无名氏四言诗(古风)劳动诗①结构上的重章叠唱;②赋的手法《氓》无名氏四言诗(古风)(叙事诗)爱情诗①叙事特点;②诗中人物形象;③赋、比、兴手法《离骚(节选)》屈原杂言诗(古风)政治诗①诗人的情志(人生理想和家国情怀);②香草、美人意象;③“兮”字运用;④抒情手法(直抒胸臆、想象及对比)汉《孔雀东南飞并序》无名氏五言诗(古风)(乐府)爱情诗①叙事特点;②铺陈手法;③诗中人物形象;④浪漫结尾时期(时代)篇名作者体裁题材关联点(除关联作者、题材外可能关联的考点)魏晋《短歌行》曹操四言诗(古风)言志诗①诗人形象;②情感变化;③比兴、用典《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五言诗(古风)田园诗①诗人的隐逸情怀;②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等)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杂言诗(古风)游仙诗(送别诗)①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②浪漫主义手法(想象、夸张)和风格《蜀道难》李白杂言诗(古风)送别诗①描写技巧;②浪漫主义手法;③用典时期(时代)篇名作者体裁题材关联点(除关联作者、题材外可能关联的考点)唐《登高》杜甫七律登临诗①沉郁阔大的意境;②每联对仗、句法严谨的创作技巧《蜀相》杜甫七律怀古诗①感时忧国的情怀;②借古怀今的手法《琵琶行并序》白居易七言诗(叙事诗)贬谪诗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人生感慨;②音乐描写技巧时期(时代)篇名作者体裁题材关联点(除关联作者、题材外可能关联的考点)宋《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词(豪放词)怀古诗①词中寄托的“人生如梦”及达观释然的人生态度;②虚实相生与衬托手法;③豪放风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词(豪放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艺术专业实习心得总结(30篇)
- 水电使用协议书(17篇)
- 汽车年终工作总结7篇
- 租车合同范本
- 解除房屋租赁合同诉状(32篇)
- 工程材料采购合同模板(31篇)
- 千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方案
- 信托审计服务合同
- 地基基础施工方案
- 责任转移担保合同
- 基于西门子plc停车场车位控制系统设计
- RTO使用说明书
- 配电柜拆除安装施工方案(共11页)
- 广东省中小学校教育培养成本表
- 车辆行驶证原件及翻译模板(共3页)
- 最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_55-2019_)ppt课件
- DCS型电脑定量包装秤使用说明
- 八年级上册道法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23张)ppt课件
- 农机企业申请进入补贴目录流程
- 医院新进护士轮转手册
- 质量目标分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