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学科学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骨骼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
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4.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
胞。
5.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等多方面的作用。
6.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贴在硬纸板上的人体骨骼图。
学生材料:每组鸡腿骨1根、小石块1块、放大镜1个、锤子1把、猪腿骨1根、实验记录
单1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
(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
的。(揭示课题:骨骼)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
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4.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一头、躯干、手臂、腿脚。分组各摸一个部分,
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5.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6.出示人体手骨的X光照片,提叵: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
学生讨论。最后师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
然有27块骨头呢!通过拍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头是否健康或者断裂。
7.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骨头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
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
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
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
8.游戏: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引导组内学生好好合作,看看哪一组装得又快又准确。
9.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10.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
(1)摸一摸耳朵,感觉到了什么?
(2)耳朵中含有软骨。
(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
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除了耳朵的软骨外,我们的鼻尖、膝盖等处还有
软骨。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学生先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然后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再掂一
掂它们各自的重量,比较一下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交流。
3.说说动物的骨头是什么样子的。(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
4.师小结:通过对鸡腿骨和石头的二匕较,将更好地发现骨头表面结构紧密、坚硬、质量轻等
特点。
四、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
1.讲述: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它们能长长,也能长粗。
2.观察活动:提供猪腿骨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血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
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4.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五、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出示幻灯片(人站立图,胸廓图,人体游泳图),问: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结:人的骨骼具有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器官、运动等多种作用。
4.安全教育。
六、作业
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骨骼
成人的骨骼:206块人体的支架
构成:头、躯干、手臂、腿脚
作用:运动、支撑、保护
2.关节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关节并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关节的位置;认识关节类型中的较链关节、旋转
关节,球状关节的活动形式和关节的作用。
2.知道人体上一些关节的位置;了解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
3.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
人体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人体骨骼模型。
学生材料:每组不同长短的木棒各3-6根、绳子若干、回形针若干、小口瓶1个、豆粒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看视频,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机器人行走、人类运动的视频,观察对比: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人类有什么不
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演示机器人行走和人类行走的动作。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
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借助图片半导体天线、挖土机手臂来解释骨头与骨头能活动的相连
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后提问:我们都知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人体的支架。每两块或两
块以上的骨之间由关节相连。那是不是所有的关节都能运动呢?
简单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
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
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乜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
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在解剖学中关节指的是活动的关节。
4.小组活动(同桌):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游戏:猜一猜: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关节,学生积极发言回答关节名称,教师标明图片中
关节的名称积极的鼓励并给予评价。
7.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课件中完成有关关节图片的猜猜游戏后,教师取出实物人体骨骼模型
让同学们指一指、说一说。
8.谈话并设疑: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你能
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
较有什么不一样?
小组活动: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一走路、卜蹲。
9.汇报实验结果,交流体验的感受。
10.学生回答后总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关节的作用:1.运动更灵活。
11.提问:教师列举某2个关节,他们都可以怎样活动呢?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简介关节的
几种活动方式,并提出本册教材对关节的三种分类方法:(1)较链关节(2)旋转关节(3)
球状关节
12.游戏:对号入座一根据教师给出的关节名称按活动方式进行分类,学生在白板上进行
操作。
13.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三、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与回忆: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
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回忆体育课上教师教授的立定跳远,
在完成最后一个落地动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板书设计】
2.关节
类型: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较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肘关节槎尺关节肩关节
膝关节髅关节
指头关节腕关节
作用:运动、缓冲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3.肌肉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能够借助于手臂活动模型了
解肌肉的工作方式。
2.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
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带动骨、关节实现的;了解手臂是如何运动的,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
一个收缩,另一个就舒张。
3.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
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
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骨骼的运动是由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引发的。
【教学难点】
制作手臂活动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学生材料:每组手臂活动模型1-2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2.提问:你有办法让这幅骨骼模型的四肢动起来吗?
3.谈话: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介绍:肌肉的类型。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7.学生交流。
8.小结:肌肉占到了人体体重的40%,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谈话:做几节广播操或做几个体育运动的动作,听口令停止动作,然后摸一下运动部位的
正反面肌肉,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汇总。
3.学生结合示范动作,进行汇报。
4.小结:我们刚才做的各种动作都是肌肉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四、从典型运动看一般规律
1.分组活动:每组选两位大力士进行扳手腕比赛。
2.其他组员触摸他们的前臂和上臂正反两面肌肉的软硬程度。
3.分组汇报:手臂用力弯曲时,内外两侧的肌肉各有什么特点?
4.观察手臂模型,当肌肉收缩时,相连的两块骨头的运动状态如何?在运动中,肌肉和骨骼
各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观察:认识全身肌肉
1.观察挂图,看一看我们全身的肌肉。
2.查阅资料,知道我们全身的肌肉一共有多少块。
3.思考:这些肌肉还能完成哪些动作?
4.延伸:肌肉除了协同骨骼一起完成运动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内脏器官的肌肉有哪些作用?
5.小组讨论、汇报。
二、制作一个肌体的运动模型
1.寻找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手臂活动模型。
2.请学生讨论一下制作材料的材质特点和制作要领。(代表骨骼的材料选用硬质材料,代表
肌肉的材料选用弹性材料,关节部位要做成课活动的结构)
3.学生制作。
【板书设计】
3.肌肉
骨骼:支撑保护作用
关节:转动移动作用
肌肉:伸缩奉引作用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4.骨骼、肌肉的保健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
2.知道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运动前做一些准备活动等可以预防骨骼和肌肉在运动中受伤。
3.知道坚持体育锻炼和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增进骨骼与肌肉的健康,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
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教学难点】
分析具体运动锻炼的骨骼和肌肉部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学生准备部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或图片,例如轮滑的护膝、头盔等;学生搜集各
种防护知识资料介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广播操或者运动场景,让学生活动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维持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相当重要。(揭示
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资料: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体育课、
间操的图片。)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
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自由阅读教材资料。)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6.思考、比较、讨论:你的身体欠缺的是什么?你会选择哪一种体育运动,为什么?
7.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
用?
8.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
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
目的。
三、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
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o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
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
玉米,鸡蛋,黄豆,豆腐,花生,肉类(鸽肉,猪肉,兔肉特别推荐)贝类,香菇,菠菜,
鱼肉等等。
讨论、交流:含钙的食物有哪些?
牛奶、海带、豆制品、动物骨头、蔬菜和虾皮等。(友情提醒:容易对海制品过敏的人们要小
心食用哟。)
3.拓展:营养与健康。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人体肌肉、骨骼及各部位组织的基本物质,缺乏蛋白质会导致发育迟缓,
骨骼和肌肉也会萎缩。肉类、海鲜和牛奶等动物性食品是完整的蛋白质来源,植物性来源则
可以从豆类、谷类及核果类中获得。钙质则是制造骨骼的原料,可以促进生长并增加骨头密
度。所以每天喝两杯牛奶,是累积骨本的好方法。维生素D是另一个令骨头强健的营养素,
除了可以由牛奶和鱼肝油、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得外,每天晒10〜15分钟太阳,人体便可以
自行制造维生素D。
四、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
例:某位学生在游泳时腿抽筋;某位同学在轮滑时膝盖摔伤。
讨论:我们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
3.活动指导:很多同学喜欢轮滑,轮滑时必须穿戴哪些防护性装备?(请一生当模特滑两步,
出示相关护膝、护腕、手套、头盔等,体会这些装备在活动中的防护作用)
4.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
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如果你确实受了伤,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一块冰敷在受伤的部位并高高地抬起,
这样能把疼痛和肿胀降低到最低程度。当你受伤后,一定要把受伤情况告诉家长、老师或者
其他长辈。如果老师、医生或者护二给你医疗指示,你一定要配合他们,遵照他们所说的去
做。若伤口没有痊愈,不要马上就参加运动,给骨头和关节充分愈合的时间,这样你就能够
避免旧伤复发。)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不要让肌肉过于疲劳,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大,要循序渐进。)
(3)防护知识介绍。
五、拓展延伸
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身边的科学。
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播放太极拳录像,介绍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益处。然后
与同学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板书设计】
4.骨骼、肌肉的保健
合理锻炼:举重、体操、游泳……
丰富营养:多吃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注意安全:做好防护、急救措施...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1.我们来养蚕
【教学目标】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知道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4.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教学难点】
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一大片蚕卵)谈话: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是泥、是豆、是芝麻、是油菜籽、是种子、是虫子、是蚂蚁的卵、是苍蝇的卵……)
2.教师谈话:这是一种动物的卵,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卵吗?
3.学生猜想。
(这是蚂蚁的卵、青蛙的卵、苍蝇的卵、鱼的卵、蜻蜓的卵、蚊子的卵、飞蛾的卵……)
4.从抽屉里拿出两个雪白的蚕茧,讲述:产卵是许多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蚕卵又是如何生
长变化的。让我们一起来养蚕吧。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
1.关于养蚕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
(蚕要吃桑叶、蚕会结茧、蚕茧可以做成丝绸的衣服)
3.教师讲述:小小的蚕对人类的作用可大呀……
4.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6.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为什么蚕会变成飞蛾?为什么变成飞蛾后会死?为什么蚕结的
茧是圆的?蚕为什么喜欢吃桑叶?它还能不能吃别的?为什么蚕要爬到上面去结茧?为什么
蚕一生中不是一个样子呢?……)
7.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
生研究的问题。
8.教师讲述:同学们就蚕提出了各种饶有兴趣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查
阅资料获得,有的可以通过一边养蚕一边研究。
三、观察蚕卵
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注意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
因此,在观察蚕卵的时候,同学们的观察活动除了细致外,还要注意要小心。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形状怎样?大小怎样?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蚕卵是圆形的。蚕卵中间有点凹下去。蚕卵的颜色是黑灰色的。蚕卵和一粒米差不多大……)
4.教师小结:蚕卵扁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出的卵黑灰色。卵只剩
空壳是白色的,壳上有小洞。
四、观察蚁蚕
1.出示蚕卵孵出的图片。思考:有什么新发现?
2.(用毛笔轻轻把蚕卵分发给学生)借助放大镜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并给它取个名字。
(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蚂蚁,所以叫蚁蚕;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虫子,所以叫虫蚕……)
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喂它吃东西。给它建一个家。给它找一些好朋友……)
4.教师小结:蚁蚕是黑色的,像小蚂蚁似的。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
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五、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让蚁蚕长得又大又壮?
2.教师讲述:大家对养蚕方法和蚕的知识已经有了部分了解。下一课我们将举行领养活动,
请大家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
1.我们来养蚕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观察蚕卵:黑色、很小、1-2毫米
观察蚁蚕:黑色、像蚂蚁、3-4亳米
养蚕活动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2.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目标】
1.学会喂养蚕。
2.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3.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4.能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较长时间的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做好养蚕的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蚕的一生标本。
【教学时间】
序号教学内容授课时间
1蚕宝宝出生了部分蚕出卵后
2蚕宝宝蜕皮了3—4天后
3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了18—20天后
4蚕宝宝开始结茧了27—30天后
5蚕蛹羽化成蛾子35—41天后
6蛋蛾交配产卵43天以后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时段(蚕宝宝出生了)
教学时间:40分钟
一、引导学生观察蚕卵和蚁蚕:
1.谈话:同学们盼望已久的养蚕活动,今天就要开始了。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在视频投
影仪上出示蚕卵。
2.学生观察。
3.谈话: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从蚕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方面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描述。
4.学生汇报交流。
5.谈话:今天,我们看到的蚁蚕是从淘宝买的,由于“五•一”节后,内地天气热,在路途
上已有大部分蚁蚕出卵。那么蚕卵到底是怎样孵化出蚕宝宝的?刚出壳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
的呢?
6.教师:展示蚁蚕破壳而出的资料。
7.学生观察:蚁蚕。
8.提问:谁能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子?
9.学生汇报交流。
10.谈话:为了能充分展示出蚕宝宝的生长全过程,培养大家长期观察和记录的科学习惯,
从今天开始,你们在饲养蚕宝宝的时候,就要为它们记录成长的变化过程。我们把这个就叫
“给蚕宝宝记日记”(板书课题)
11.淡话:现在将你们观察到的蚕卵和蚁蚕的样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
12.学生汇报活动记录。
13.讨论:你是怎样给蚕宝宝记日记的?
14.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16页,了解观察日记的样式。
15.你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完善自己写的日记?
16.小结:(略)
二、感受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1.谈话:蚕宝宝会不断成长,你知道蚕宝宝吃什么?(要注意桑叶的干净和新鲜。)
2.讨论:在养蚕宝宝的过程中,谁能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和你想研究的问题吗?
3.引导学生说出:蚕宝宝一天天在长大,蚕宝宝只吃桑叶吗?蚕宝宝还吃哪些植物的叶?用
榆树叶喂蚕,蚕也能吐丝吗?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
4.如果研究: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该怎样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养蚕?
(注意:最初喂的是什么,就一直坚持喂到最后,中途不能改。)
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通过你们的收集资料,谁能说出饲养蚕宝宝的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介绍:蚕宝宝的饲养方法。
(1)刚出身的蚁蚕宝宝最怕冷,温度要控制在26℃左右。
(2)蚕宝宝的“家”,最好用铁盒子或塑料盒子,盖上湿毛巾,保持较高的湿度。
(3)蚕宝宝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一般应多采傍晚的桑叶。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4)给蚕宝宝的“家。打扫卫生时,要等蚕宝宝爬到新桑叶上后移到新纸上,少数没上去
的用毛笔扫下来放在新桑叶上。
(5)要保持蚕宝宝的“家”,清洁卫生,每天打扫,及时清除蚕粪和病蚕。打扫完毕后,要
洗净手,再喂蚕。
7.制定养蚕宝宝计划,小组内分工。
8.小组长带着养蚕用具,到老师那里领取二龄蚕。
第二时段(蚕宝宝蜕皮了)
教学时间:20分钟
1.谈话:蚕宝宝生长四天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请了解的学生介绍:蚕宝宝是怎么蜕皮的?,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
3.提问:蚕宝宝为什么蜕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4.预测:蚕宝宝一生中要蜕几次皮?
5.展示蚕宝宝蜕皮的过程。
6.谈话:同学们,关于蚕宝宝观察要点,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7.引导学生明确以后一段时间的观察要点(即蚕的外形变化、吃食情况、眠起、蜕皮的过程)。
8.教师:将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比一比谁
的日记记得最详细、最认真。
9.学生汇报交流。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会蜕皮?
第三时段(蚕宝宝开始吐丝了)
教学时间:15分钟
1.师生交流活动。
(1)谈话:同学们,读一读,你写的观察日记,能说一说你养的蚕宝宝有什么新的变化,蚕
宝宝长大了多少?
(2)学生汇报、交流观察日记。评出能坚持每日一记的学生和记录日记有创新学生。
2.教师讲解:
(1)现在,我们的蚕宝宝已经进入五龄生长期了。有的蚕宝宝已经逐渐停止进食了,它们的
身体逐渐由青白色转为蜡黄色,变得半透明了,这时的蚕叫:“熟蚕”,它们马上就要吐丝了。
(2)介绍上族的方法:展示蚕宝宝上族的过程。
3.教师要求学生准备蚕宝宝上菠的材料。
4.了解蚕宝宝吐丝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1)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了,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它会形成什么?
(2)展示蚕宝宝吐丝过程。
(3)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宝宝吐丝时的情形。
5.教师:将观察到的蚕宝宝吐丝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
第四时段(蚕宝宝开始结茧了)
教学时间:20分钟
1.同学们,读一读,你写的观察日记,能说一说你养的蚕宝宝有什么新的变化?
2.布置: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学会用天平称一称一只茧子有多重?用尺子量一量蚕茧的长
度和宽度。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结的茧更大、更白?
3.请同学们拿着蚕茧摇一摇,对着光亮照一照,看看里面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
办法能观察到里面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
4.学生剪开一个茧子观察里面的蛹,再用手碰一碰,你发现了什么?
5.预测:剪开茧子的蛹能活吗?剪开茧子的蛹是否还能变成蚕蛾?
6.学生预测结果,并做对比实验观察。
7.学生把观察蚕蛹的情形记录或画在第68页,并与同学交流。
第五时段(蚕蛹羽化成蛾子)
教学时间:10分钟
1.谈话: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写的观察日记,说一说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2.展示蚕蛾资料。
3.学生交流汇报。
4.学生观察并描述蚕蛾是什么样子的。(蚕蛾肚子、触角、几对翅、几只脚、雌雄等方面)
5.将蚕蛹羽化成蛾子情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8页活动记录上。
第六时段(蚕蛾交配产卵)
教学时间:20分钟
一、师生交流活动
1.谈话:谁说一说蚕宝宝又有什么新的变化?
2.雌雄蚕蛾如何交配的?什么样的蚕蛾产卵?、雌蚕蛾是怎样产卵的?
3.学生交流汇报。
4.学生活动:数一数,一只雌蚕蛾能产多少卵,观察交配的蚕蛾和没有交配的蚕蛾产的卵有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什么区别。
5.谈话:将蚕蛾交配产卵情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9页活动记录上。
6.学生交流
二、归纳:蚕的一生汇报。
1.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为几个阶段?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3.展示蚕的一生的标本。
4.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的蚕蛾已经产下了卵,它们的一生即将结束,一批新的蚕宝宝即将诞
生。生命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三、布置作业
1.记好观察日记,写出养蚕体会,我们还会经常进行交流的
【板书设计】
2.给蚕宝宝记日记
蚕的一生:蜕皮四次
蚕卵幼虫蛹蚕蛾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3.我们来抽丝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抽出丝。
3.能测量出一根丝的长度。
【教学重点】
抽丝和测一根丝的长度。
【教学难点】
找准茧上的丝头。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丝绸制品、抽丝工具(炊帚、小锅、小苏打、缠线板、直尺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展示蚕茧)提问:老师为你准备了这样一个物体,认识吗?它有什么作用?
(丝,蚕,丝蚕,蚕茧...)
2.蚕茧抽出来的丝可以做衣服。还可以做棉丝被。看来这样的一个蚕茧,作用很大。这样一
个蚕茧,把丝都抽出来,它有多少?
3.学生猜测。
二、观察蚕茧,了解抽丝的方法
1.看看蚕茧,外面毛茸茸的丝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学生观察。
2.这么大的蚕茧,它的丝都抽出来,丝有多长?每个同学都试试看,能不能抽出一根丝?
学生实验。
3.刚才的活动有什么感受?(很柔软,很容易断……)
4.是不是我们的抽丝方法有问题呢?我们看看传统的抽丝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三、浸泡蚕茧
1.我国很早就掌握了剿丝技术。那要把丝抽出来,先要干什么?(放到水里煮一下,用开水
浸泡)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2.在浸泡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建议.,先把外面的乱丝清除,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杯子,里
面放了些小苏打,这样可以减少浸泡的时间。在浸泡的时候,蚕茧浮上来,可以用棍子按下
去。
3.学生浸泡蚕茧。
四、抽丝方法指导
1.请组长按住蚕茧,其他同学都坐下,看老师这里。假如这个蚕茧已经浸泡好了,那该从哪
里开始抽丝呢?(要找到头)
2.哪里找到头呢?看老师这里(教师演示)一一你看到什么?(丝)
3.学生实验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部分小组的丝头断了重新比较难找。
个别组的绕丝方法比较慢。)
4.汇报交流:刚才的抽丝有什么感觉?(很难,容易断,很长,好像抽不完)
5.测量汇报一下各组的抽丝长度,教师评价鼓励。
【板书设计】
3.我们来抽丝
抽丝
蚕茧丝绸
先浸泡再抽丝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4,养蚕经验交流会
【教学目标】
1.交流“蚕的一生经过了几次变化”。
2.画蚕一生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蚕一生的变化图,初步形成“变态”的概念。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异同。引导孩子们发现,虽然蚕蛾和蝴蝶的外形有诸多差异,从而用归
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
【教学重点】
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
【教学难点】
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图画或文字表述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养蚕日记、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堂
1.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现在都长成什么样子了呀?
2.看起来同学们对蚕宝宝照顾的都非常好,老师相信这期间你们一定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
经验!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板书课题)一起来交流、总结一下自己的养蚕经
验吧。
二、成果展示
1.各小组派代表上来给我们讲诉这段时间的养蚕成果。
(预设学生行为:学生拿图片演示。有的是蚕卵,那是交配后产下的;有的是蚕蛹被剪开后;
有的是蚕蛾...)
三、结合自己的蚕宝宝日记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师:刚刚老师看到,你们展示的蚕宝宝都非常健康,这说明啊!同学们之前这一个月对蚕
宝宝的照顾真的都非常细心,展示的都很好。那你们在精心照顾蚕宝宝的这一个月里有没有
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呢?比如说……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2.师:我们每个小组都记有自己的蚕宝宝日记的,对吧?现在啊,小组翻看自己组内的蚕宝
宝日记,一起谈论一下,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整理出来。一会我们再请小组跟我们分享自
己小组内记录的蚕宝宝的生长历程。
(预设学生行为,拿着自己小组记录的蚕宝宝日记本上台演示,讲诉养蚕过程中的发现和变
化。)
四、结合老师的蚕宝宝日记及蚕一生的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学生归纳总结
1.师生总结重点记录,交流养蚕发现。
2.师:恩!同学们都讲的非常的棒,看来同学们小组合作做的非常非常的好,那其实老师
也跟同学们一样,为自己养的蚕宝宝写了日记的,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老师写的是不是跟你
们一样呢?(课件展示老师的养蚕日记。)
3.师:老师的日记记得怎么样?好,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蚕一生的生长历程,注意观察每一个
环节,看老师和你们是不是都记录了哦!
(看总结视频)
4.评价各小组的记录,交流表现。
5.讨论。
6.师:(好,我们把蚕宝宝的整个过程都回顾了一遍,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大家这段
时间的养蚕活动和大家记得蚕宝宝日记,你们发现蚕的一生一共要经过几次变化?来,各小
组一起讨论、总结一下。看看这几次变化里,蚕宝宝都是从什么变成什么?)
五、指导学生将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集体思考一下看哪个组能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跟我们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并进行讲解。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六、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引入“变态”概念,引出与蝴蝶的比较。
师:(大家都完成的非常棒,我们看看在蚕宝宝的一生中哪个过程是最有意思,最神奇的啊?)
预设回答:结茧之后变蛾的部分。
师:[对,老师也觉得这里最神奇,蚕宝宝会自己结个茧,然后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其实
啊,这种变化过程在科学上我们叫做“变态
2.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
(对照书上24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3.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出示蚕蛾的细节图与蝴蝶的细节图给学生作比较。)
4.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5.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概念。
(蚕蛾和蝴蝶的外形有诸多差异,但身体都分为头、胸、腹3部分;头部都有一对触角;背
部都有两对翅膀,胸部都有三对足,从而用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特征。生长过程:都要经历变
态)
6.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七、了解昆虫和人类的关系
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板书设计】
4.养蚕经验交流会
蚕的一生: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蛹、蚕蛾、产卵
完全变态:蚕、蚊、蝇、蝇等
不完全变态:蟋蟀、蝗虫等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1.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
1.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相对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
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
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的结论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知道什么是参照物,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利用参照物判断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记录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出“运动”的话题
1.谈话:大家都听过《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吗?那你们说说那个丢剑的人为什么就找不
到自己丢到水里的剑了呢?怎样才能找到剑呢?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3.讲解:船是运动的,对于剑来说它是不动的,所以以船上的记号来找剑是找不到的了。对
“运动”的常识不了解是多么的可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切都在运动中”。(揭示课题)
二、认识参照物
1.教师出示书上的图片:你们观察这两副图,你觉得哪些物体在运动?你怎么知道他们在运
动?
2.学生观察并填写教材后的记录表。
3.学生相互交流。
4.讲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一个标准,在科学上,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
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参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5.提问:你能找出图中的参照物吗?
6.学生讨论并交流。
三、探究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1.给学生看一段汽车在行驶的课件,看完后让学生讨论: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怎么知道
汽车是否在前进?
2.提问: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动了吗?
3.学生讨论
4.讨论交流:为什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
5.小结: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会影响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结论。以坐在行驶的汽车
里的人为例,如果选汽车为参照物,则人不在运动;如果选地面上的人为参照物,则车内的
乘客在运动;如果选择车为参照物,车外的人就在运动。
6.学生活动:让学生站在滑板上进行滑动。你们觉得谁在动?怎么动?你根据什么标准说他
在动?
7.学生交流。
8.提出问题:如果参照物选滑板车本身呢?
9.先提问在滑板车上的学生:你和滑板车比较,你在运动吗?为什么?
10.讲述:如果你坐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一位旅客在列车车厢的过道上经过,你
觉得他走得快还是慢?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呢?
11.学生讨论并交流。
12.提问:两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13.小结:确定参照物是研究物体是否运动时非常重要的,在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时也是不可
缺少的。
14.拓展:认识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影响。
(1)提问:乘坐电梯上下的人动了吗?怎样判断拔河比赛的输赢呢?
(2)学生讨论。
(3)提问:课文中介绍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景象,明明是竹排在移动,
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4)学生讨论,回答。
(5)交流:你们在判断时选用了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6)小结:“竹排江中游,青山两岸走”,因为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向前进,而两旁原本不动
的巍巍青山就会让你感觉在后退,从而进一步明确判断物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关系,揭示出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不同标准下运动判断结果是不同的。
四、探究有没有绝对不动的或静止的物体
1.提问:我们的教室在运动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回答。
3.提问:你们的参照物是什么?如果给你们机会到宇宙中去,你还能看见这课树的话,你觉
得它是在运动吗?
4.学生回答。
5.教师:你有什么想法?
6.学生讨论。
7.毛泽东写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的诗句,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
8.学生讨论交流。
9.小结: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地球上所有的物体每时每刻都随着地球的自转
在飞速运动着。
五、拓展作业
1.提问: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请同学们要学以致用,下课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选择同一参照物去
判断不同物体的运动,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1.一切都在运动中
(假定静止)变化运动(绝对)
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
不变静止(相对)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2.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3.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4.会使用秒表。
5.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教学重点】
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难点】
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秒表、米尺、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提问: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
2.猜一猜,谁移动得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因此无法判断出
他们移动的快慢”)
3.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学习
1.讲解“在行进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工
(1)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要指定一段距离,让他们进行比赛。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比
赛的录像。(播放刘翔比赛录像)
(2)讨论:知道这是什么比赛吗?(110米栏)在决赛中,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美
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
的成绩。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时间的多少)
(3)讨论:就是说,想要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4)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行进一定距离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速度。(板书:运动速度)
2.讲解“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较行进距离的长短”。
(1)引入: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
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2)你们能给下列运动速度排序吗?在教材第30页上完成。
(3)提问:你们是怎么比出快慢的?
(4)那么,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还可能和什么情况有关?
3.测算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1)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这样的活动吗?
(小组讨论)
(2)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吗?(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3)讨论测量要求:
①从表格中知道用不同速度的步伐走同样的距离5米。
②学生示范正常步伐与慢一些的步伐。
③测量时间时,我们可以用秒表。(出示教学秒表的用法,学生试用)
④知道怎样计算速度(用距离除以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借助计算器,结果保留整数。
⑤除了这样测算行走速度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出示表格2)。在这张表里,有哪些情
况与第一张表相同?哪些不同?
⑥测量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如果尺子不够长怎么办?(分两次测量)提醒大家,测
量时要注意将尺子拉直,沿直线测量。
⑦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左边这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1;右边的几个
小组进行测量活动2。在室外,老师已经事先画好了一段5米的距离,做测量活动1的同学
可以直接到那个场地测量。做测量活动2的小组,老师已经标好起点位置了。这样的活动你
们会做吗?在小组内想想应该怎做,以及如何分工。(学生讨论)
⑧完成测量和记录后,请各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交流一下,正常步伐的速度与慢一些步伐
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分小组开始测量。(提醒: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室外每块地砖的长度是100厘米)
(5)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4.知道如何判断缓慢运动的物体。
(1)引入:(出示图片)指甲在运动吗?你有办法测出它的生长速度吗?
(2)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指甲生长这样运动缓慢的物体。(出示图片)你有办法计算出小苗的
生长速度吗?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5.息结:今天,我们讨论了物体运动快慢的问题,它离不开时间和距离这两个因素。
6.说明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
(1)(出示图片)这是一张气象卫星云图,是2005年台风“卡努”运动走向图。(出示资料)
(2)交流问题: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了什么?
为什么?
(3)小结:物体的运动速度除了包括距离和时间这两个重要因素外,还包括物体运动的方向。
(板书:方向)
三、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吗?
【板书设计】
2.运动的快慢
在行进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较行进距离的长短
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运动的方向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3.运动的方式
【教学目标】
1.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线;能按物体运动的路线给运动分类。
2.知道按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运动方式。
3.感受分析问题的过程,体会合作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点】
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线并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准确地画出物体运动的路线。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纸风车、小篮球
学生材料:直尺、乒乓球、纸风车、单摆、小车、托盘、实验记录纸(每组5张)、记号笔(黑
色水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1.出示纸风车(纸风车的中心与一片叶子上用红点表示):这是纸风车,你会玩吗?(请一
名学生上台演示风车玩法)
2.你能不能用手势来表示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3.拿出一只篮球,师:只许用一只手,谁想来玩玩?(请一名学生上台玩篮球)。
4.你能不能也用手势来表示篮球是怎样运动的?
5.这两位同学玩得非常好,你想玩吗?
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1.老师也为每组同学准备了几样材料:直尺、乒乓球、纸风车、单摆、小车。你都认识吗?
你能让他们运动起来吗?(你觉得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
记录,注意安全。重点关注单摆,引导单摆的运动方式)
2.请你选择一样材料进行研究,注意观察它是怎样运动的,画出它的运动路线。
3.画好以后组内进行交流,听听其他同学有何想法?(教师适当指导)
4.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1)你研究的是哪个物体?请你结合图示介绍它是如何运动的?
新品文档耕心整理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2)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在同学老师的共同讨论下,得出相对完整的图示,把选
择相对较好的实验记录展示在黑板上。
小车・风车
乒乓球(往下扔)、直尺单摆
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样物体的运动路线,它们相同吗?那你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路线的
不同把它们分成两类呢?小组可以先小声交流一下,再集体交流。
6.讲述并板书:如果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来分,小车、直尺、乒乓球都是沿着直线作运动,这
样的运动方式称为直线运动;单摆作弧线运动、风车沿圆周作运动,弧线和圆周都属于曲线,
所以这几种物体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7.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物体运动的方式。(板书课题)
8.老师拿出一只乒乓球,刚才同学书是这样玩的,然后找一位同学接老师扔出的乒乓球,其
他同学注意观察乒乓球的运动路线,看看这时的乒乓球是在作什么运动?刚才的乒乓球是在
作直线运动,而现在是在作曲线运动,这说明什么?(说明物体操作的方法不同,运动的方
式也就可能发生改变)
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W示易拉罐,请你让易拉罐在桌面上运动起来,并仔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主承办单位安全协议书
- 仓储一体化服务协议书
- 高空安全协议协议书
- 交房屋定金有效协议书
- 饭店楼上住户协议书
- 车辆事故出院协议书
- 项目整体回购协议书
- 车间安全管理总结报告
- 食品过期调解协议书
- 送货司机责任协议书
- MOOC 大学公共体育-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GB 34914-2021净水机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
- GB 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
-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第四章电学测试
- 机电顾问服务建议书123
-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造价综合定额答疑汇编2022年11月更新
- 科学发展观基本解读(完整版)课件
- 基坑工程施工验收记录表
- 夜间施工专项方案
- 微生物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评估报告
- 护理风险管理与护理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