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手册_第1页
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手册_第2页
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手册_第3页
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手册_第4页
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手册TOC\o"1-2"\h\u18639第1章引言 3225931.1研究背景与意义 31753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112551.3系统目标与功能 44827第2章智慧交通拥堵数据采集与处理 4247372.1数据采集方法 482992.1.1传感器数据采集 452252.1.2实时浮动车数据采集 5210682.1.3互联网数据采集 5284802.1.4公共交通数据采集 5266182.2数据预处理 5216902.2.1数据清洗 5308792.2.2数据归一化 5168222.2.3数据整合 5119172.3数据存储与索引 572682.3.1数据存储 5204072.3.2数据索引 612651第3章交通拥堵预测方法 66993.1传统预测方法 6120843.1.1时间序列分析法 6321263.1.2回归分析法 6145093.1.3神经网络法 6290363.2机器学习预测方法 6130523.2.1决策树 6273433.2.2随机森林 6199673.2.3支持向量机 6173803.2.4K近邻法 714173.3深度学习预测方法 745003.3.1卷积神经网络(CNN) 724843.3.2循环神经网络(RNN) 7243173.3.3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7119883.3.4门控循环单元(GRU) 7302513.3.5自编码器(AE) 7188773.3.6对抗网络(GAN) 710163第4章拥堵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7172764.1模型构建流程 7204954.1.1数据预处理 7183684.1.2特征选择 843264.1.3模型选择与设计 8193164.1.4训练与验证 896524.2模型参数调优 8218664.2.1调优方法 8139164.2.2超参数设置 82494.2.3调优策略 8244984.3模型评估指标 8130614.3.1平均绝对误差(MAE) 8105024.3.2均方误差(MSE) 8316884.3.3决定系数(R²) 859264.3.4准确率(Accuracy) 9133894.3.5F1分数(F1Score) 9206124.3.6罗杰斯特回归(ROC)曲线与AUC值 97309第5章智能疏导策略设计 990455.1疏导策略概述 9101115.1.1基本概念 915145.1.2疏导策略目标 9196145.1.3疏导策略原则 9108995.2疏导策略分类 9129805.2.1路网优化策略 10193975.2.2公共交通优化策略 10260895.2.3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10149485.3疏导策略优化 1070215.3.1数据驱动优化 10182655.3.2智能算法优化 10223165.3.3多目标协同优化 10109765.3.4系统集成与评估 1011375第6章交通拥堵实时监测与预警 11243656.1实时监测技术 11226286.1.1交通数据采集技术 11208286.1.2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 11117296.1.3交通拥堵识别算法 1189066.2预警体系构建 11172876.2.1预警指标体系 11179906.2.2预警模型与方法 1190436.2.3预警等级划分 11245116.3预警信息发布 11259736.3.1信息发布渠道 11169776.3.2信息发布策略 11176496.3.3信息发布效果评估 112024第7章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设计 12233407.1系统总体架构 12222267.2数据处理模块 12260407.3预测与疏导模块 12196967.4用户界面设计 1220284第8章系统实现与测试 1313868.1系统开发环境 13155778.1.1硬件环境 1353978.1.2软件环境 13111328.2系统功能实现 13314628.2.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4176608.2.2拥堵预测 14115638.2.3疏导策略 1448588.3系统测试与优化 14290278.3.1功能测试 1496868.3.2功能测试 14235248.3.3安全性与稳定性测试 1414392第9章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价 14321829.1案例背景 14235509.2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15149269.2.1拥堵预测准确性分析 15254939.2.2疏导策略有效性分析 15194679.3效益评价 1548609.3.1经济效益评价 15301099.3.2社会效益评价 1515881第10章总结与展望 16404310.1工作总结 162601910.2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1624107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17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城市交通需求与道路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市民出行效率,而且对城市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开展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在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国外研究较早,研究方法相对成熟,主要采用基于历史数据的统计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和交通流理论模型等进行拥堵预测。国内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涌现出许多具有我国特色的拥堵预测与疏导方法。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拥堵成因及演化机制研究: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土地利用等多个角度分析交通拥堵的形成原因及其演化过程。(2)交通拥堵预测方法研究:利用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交通拥堵预测模型。(3)交通拥堵疏导策略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拥堵,提出相应的疏导措施和优化方法。(4)智慧交通系统研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拥堵的实时监测、预测和疏导。1.3系统目标与功能本系统旨在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和出行者提供一套科学、实用、高效的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解决方案。系统的主要目标和功能如下:(1)实时监测:通过多源数据采集技术,实时获取城市交通运行状况,为拥堵预测和疏导提供数据支持。(2)拥堵预测: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采用先进的预测算法,对城市交通拥堵进行准确预测。(3)拥堵疏导:根据拥堵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疏导策略,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4)系统评估与优化:通过评估系统功能和疏导效果,不断优化预测模型和疏导策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用户服务:为出行者提供实时拥堵信息、路径规划和出行建议,提高出行效率。第2章智慧交通拥堵数据采集与处理2.1数据采集方法为构建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需对交通数据进行全面、准确的采集。以下为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2.1.1传感器数据采集(1)地磁车辆检测器:通过检测车辆通过时的磁场变化,获取实时交通流量数据。(2)摄像头:实时监控道路状况,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分析交通流量、车辆类型及行驶速度等。(3)雷达:利用雷达波的反射原理,检测车辆速度、车距等信息。(4)线圈检测器:通过埋设在路面下的感应线圈,检测车辆通过时的电磁变化,获取交通流量数据。2.1.2实时浮动车数据采集利用安装有GPS定位装置的浮动车(如出租车、公交车等)实时的位置信息,分析道路拥堵状况。2.1.3互联网数据采集(1)导航软件:通过分析用户使用导航软件时的实时数据,获取道路拥堵状况。(2)社交媒体:分析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交通相关信息,了解道路拥堵状况。2.1.4公共交通数据采集获取公共交通运营数据,如公交车、地铁的实时位置、速度等信息,为拥堵预测提供参考。2.2数据预处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通常包含噪声和异常值,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2.2.1数据清洗(1)去除重复数据:对重复采集的数据进行去重处理。(2)填补缺失值:采用均值、中位数等统计方法填补缺失数据。(3)剔除异常值:根据设定的阈值,识别并剔除异常数据。2.2.2数据归一化将不同量纲的数据转换为相同量纲,便于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2.2.3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2.3数据存储与索引为便于高效地检索和分析数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合理存储和索引。2.3.1数据存储(1)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适用于结构化数据存储。(2)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HBase等,适用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存储。(3)分布式文件存储:如HDFS、Ceph等,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管理。2.3.2数据索引(1)空间索引:针对地理位置信息,采用R树、四叉树等索引结构,提高空间查询效率。(2)时间索引:针对时间序列数据,采用B树、LSM树等索引结构,提高时间查询效率。(3)全文索引:对文本数据进行索引,支持快速检索。第3章交通拥堵预测方法3.1传统预测方法3.1.1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未来交通拥堵情况。常见的时间序列模型有自回归模型(AR)、移动平均模型(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等。3.1.2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通过分析交通拥堵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此类方法主要包括线性回归、多元回归、逻辑回归等。3.1.3神经网络法传统神经网络法如多层感知器(MLP)在交通拥堵预测中也有应用。该方法通过学习历史数据,自动提取特征并进行非线性映射,从而实现拥堵预测。3.2机器学习预测方法3.2.1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分类与回归方法。通过学习数据特征与标签之间的关系,一棵树形结构,用于预测交通拥堵。3.2.2随机森林随机森林是决策树的集成学习方法。通过构建多棵决策树,采用投票或平均的方式提高预测准确性。3.2.3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基于最大间隔准则的分类与回归方法。在交通拥堵预测中,SVM可以有效地学习非线性特征,实现高精度预测。3.2.4K近邻法K近邻法(KNN)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方法。通过查找测试样本的K个最近邻,根据这些近邻的标签进行预测。3.3深度学习预测方法3.3.1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也被应用于交通拥堵预测。CNN能够自动提取空间特征,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3.3.2循环神经网络(RNN)循环神经网络具有记忆能力,能够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在交通拥堵预测中,RNN可捕捉交通数据的时序特征,提高预测准确性。3.3.3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是RNN的一种改进结构,具有更好的长期记忆能力。LSTM在交通拥堵预测中能够学习复杂的时间依赖关系,从而实现较高精度的预测。3.3.4门控循环单元(GRU)门控循环单元是LSTM的简化版本,具有参数更少、计算速度更快的优点。在交通拥堵预测中,GRU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序数据特征,实现预测任务。3.3.5自编码器(AE)自编码器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数据的低维表示来进行拥堵预测。在此基础上,堆叠多层自编码器(SAE)可以提高预测功能。3.3.6对抗网络(GAN)对抗网络通过器和判别器的博弈学习,能够具有较高真实性的交通数据。在交通拥堵预测中,GAN可以用于训练样本,提高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第4章拥堵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4.1模型构建流程4.1.1数据预处理在进行拥堵预测模型构建之前,首先需对采集的交通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特征工程等步骤,以保证后续建模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1.2特征选择基于对交通拥堵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原始数据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作为模型输入。特征选择方法包括统计方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4.1.3模型选择与设计结合拥堵预测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常见的拥堵预测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本章节将重点探讨这些模型的适用性及改进方法。4.1.4训练与验证利用交通数据集对所设计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训练过程采用交叉验证等方法,保证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4.2模型参数调优4.2.1调优方法为提高拥堵预测模型的功能,需对模型参数进行调优。调优方法包括网格搜索、随机搜索、贝叶斯优化等。4.2.2超参数设置针对不同模型,设置合理的超参数范围。超参数包括学习率、正则化系数、网络结构等。4.2.3调优策略根据模型功能指标,采用贪心策略、迭代搜索等方法逐步调整超参数,直至找到最优或近似最优参数组合。4.3模型评估指标4.3.1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误差是衡量模型预测精度的常用指标,反映了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平均误差的大小。4.3.2均方误差(MSE)均方误差是衡量模型预测误差的另一种常用指标,对较大误差有更高的惩罚。4.3.3决定系数(R²)决定系数反映了模型对数据变异性的解释程度,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越接近1表示模型解释能力越强。4.3.4准确率(Accuracy)准确率是分类问题中常用的评估指标,用于衡量模型对拥堵状态预测的正确性。4.3.5F1分数(F1Score)F1分数是综合考虑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评估指标,适用于不平衡数据集。4.3.6罗杰斯特回归(ROC)曲线与AUC值ROC曲线和AUC值用于评估模型对拥堵状态预测的概率分布,能够反映模型对正负样本的区分能力。第5章智能疏导策略设计5.1疏导策略概述智能疏导策略是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引导和调节交通流,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本章将从疏导策略的基本概念、目标及原则等方面进行概述。5.1.1基本概念疏导策略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对交通流进行引导和调控,以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绿色运行。5.1.2疏导策略目标(1)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优化交通流分布,提高交通系统整体运行效率;(3)降低交通发生率,保障交通安全;(4)减少交通污染,促进绿色出行。5.1.3疏导策略原则(1)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各种交通因素,制定全方位、多角度的疏导措施;(2)动态性原则:根据实时交通数据,动态调整疏导策略;(3)科学性原则:依据交通科学理论,合理设计疏导方案;(4)可行性原则:保证疏导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5.2疏导策略分类根据疏导策略的作用对象和实施方式,可将疏导策略分为以下几类:5.2.1路网优化策略(1)路径诱导策略:通过实时交通信息发布,引导驾驶员选择最优路径;(2)道路容量优化策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如拓宽道路、增设车道等;(3)交通组织优化策略:改善交叉口、瓶颈路段等交通组织,提高交通流效率。5.2.2公共交通优化策略(1)公交优先策略:提高公共交通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吸引更多乘客;(2)公交线网优化策略:优化公交线路布局,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公交智能化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5.2.3交通需求管理策略(1)限行策略:对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实行车辆限行;(2)停车管理策略:提高停车收费,控制停车需求;(3)绿色出行引导策略:鼓励非机动车、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5.3疏导策略优化疏导策略优化是提高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功能的关键。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疏导策略的优化方法:5.3.1数据驱动优化(1)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交通流特征,为疏导策略制定提供依据;(2)建立实时交通数据与历史数据的关联模型,提高疏导策略的准确性。5.3.2智能算法优化(1)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求解疏导策略的最优解;(2)结合深度学习技术,提高疏导策略的泛化能力和自适应能力。5.3.3多目标协同优化(1)综合考虑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等多目标,设计协同疏导策略;(2)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实现疏导策略的帕累托优化。5.3.4系统集成与评估(1)将疏导策略与其他交通管理系统集成,实现一体化管理;(2)建立疏导策略评估体系,定期对疏导策略进行评估和调整。第6章交通拥堵实时监测与预警6.1实时监测技术6.1.1交通数据采集技术本节介绍目前广泛应用于交通数据采集的技术,包括地磁检测、视频监控、浮动车技术以及新型传感器等,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6.1.2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阐述实时交通数据传输与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压缩、传输协议、数据清洗、融合处理等,以保证实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6.1.3交通拥堵识别算法介绍目前主流的交通拥堵识别算法,如基于密度聚类、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并对各种算法的功能进行比较。6.2预警体系构建6.2.1预警指标体系分析和构建适用于交通拥堵预警的指标体系,包括道路通行能力、车流量、车速、率等关键指标。6.2.2预警模型与方法介绍交通拥堵预警的模型与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灰色预测、神经网络等,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6.2.3预警等级划分根据交通拥堵程度和影响范围,将预警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和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措施。6.3预警信息发布6.3.1信息发布渠道介绍预警信息发布的多样化渠道,包括手机短信、社交媒体、车载导航、交通广播等,以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范围和传播效率。6.3.2信息发布策略阐述针对不同预警等级和用户群体的信息发布策略,保证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人员和车主。6.3.3信息发布效果评估分析预警信息发布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如预警响应时间、预警准确率、疏导效果等,为持续优化预警体系提供依据。第7章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设计7.1系统总体架构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采用分层架构,主要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各层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交通拥堵的预测与疏导工作。(1)数据层:负责收集和处理各类交通数据,如历史拥堵数据、实时交通流量、天气信息等。(2)服务层:提供数据预处理、预测模型训练、拥堵疏导策略等核心服务。(3)应用层: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交通拥堵预测、拥堵疏导策略推荐等。(4)展示层:以图形化界面展示系统功能,便于用户操作和查看。7.2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存储三个部分。(1)数据采集:从多个数据源获取实时和历史的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流量、速度、信息等。(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3)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为后续的预测与疏导模块提供数据支持。7.3预测与疏导模块预测与疏导模块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拥堵预测和拥堵疏导两个子模块。(1)拥堵预测: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等,对历史交通数据进行训练,建立拥堵预测模型,实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拥堵情况。(2)拥堵疏导:根据预测结果,结合实时交通数据,制定拥堵疏导策略。疏导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信号优化、路线推荐、交通管制等。7.4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以简洁、直观、易用为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实时交通信息展示:以地图形式展示当前交通状况,包括拥堵区域、拥堵程度等。(2)拥堵预测展示:展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拥堵预测结果,为用户出行提供参考。(3)拥堵疏导策略推荐:根据预测结果,为用户提供拥堵疏导策略,帮助用户合理规划出行路线。(4)系统设置:提供系统参数设置、数据源配置等功能,便于用户自定义系统配置。(5)帮助与反馈:提供用户手册、操作指南等帮助信息,同时收集用户反馈,不断优化系统功能。第8章系统实现与测试8.1系统开发环境为了保证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系统采用了以下开发环境:8.1.1硬件环境服务器:采用高功能服务器,配置至少四核处理器、64GB内存、1TB高速硬盘;输入输出设备:支持多种数据采集设备,如摄像头、地磁车辆检测器、信号控制器等;网络:千兆以太网,保证数据传输速度。8.1.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LinuxUbuntu18.04;编程语言:Python3.6及以上版本;数据库:MySQL5.7及以上版本;开发工具:PyCharm、Git、Docker;依赖库:NumPy、Pandas、Scikitlearn、TensorFlow、Keras等。8.2系统功能实现本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8.2.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从多个数据源实时采集交通数据,如摄像头、地磁车辆检测器等;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归一化、异常值处理等;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供后续分析使用。8.2.2拥堵预测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对交通拥堵进行预测;根据实时采集的交通数据,动态调整预测模型参数,提高预测准确性;输出预测结果,包括拥堵发生的时间、地点、程度等。8.2.3疏导策略根据拥堵预测结果,相应的疏导策略;结合实时交通数据,调整信号灯控制策略、临时交通管制等措施,缓解交通拥堵;评估疏导策略的效果,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8.3系统测试与优化8.3.1功能测试对系统各模块进行单元测试,保证功能正确性;进行集成测试,验证系统各模块之间的协作是否正常;开展系统测试,模拟实际运行环境,检验系统整体功能。8.3.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功能,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分析系统瓶颈,针对关键模块进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持续优化算法,提高预测准确性和疏导效果。8.3.3安全性与稳定性测试对系统进行安全测试,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检验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稳定性,如网络中断、硬件故障等;针对测试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优化,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第9章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价9.1案例背景本章选取了我国某大型城市作为案例,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对市民出行和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为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当地引入了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本节将介绍案例背景,包括城市交通现状、拥堵成因及系统实施前的交通状况。9.2系统应用效果分析9.2.1拥堵预测准确性分析通过对系统预测结果与实际交通情况的对比分析,评估系统在拥堵预测方面的准确性。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预测准确率:统计预测正确的时间段占总预测时间段的百分比。(2)预测误差:计算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评估预测结果的可靠性。9.2.2疏导策略有效性分析分析系统提出的疏导策略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包括以下方面:(1)拥堵缓解程度:对比实施疏导策略前后的道路通行情况,评估拥堵程度的改善。(2)疏导策略实施效率:分析疏导策略的实施时间、影响范围及所需资源,评价策略的有效性。9.3效益评价9.3.1经济效益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估智慧交通拥堵预测与疏导系统的经济效益:(1)降低出行成本:通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市民出行时间和燃油消耗,降低出行成本。(2)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有利于企业物流运输,提高运营效率。(3)减少交通污染:降低车辆拥堵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9.3.2社会效益评价从以下方面评估系统的社会效益:(1)提高市民出行满意度:通过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市民出行舒适度,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2)优化交通资源配置:系统可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合理调配交通资源,提高道路利用率。(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