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_第1页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_第2页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_第3页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_第4页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及实施方案制定TOC\o"1-2"\h\u32676第1章总论 363421.1示范区背景分析 3311691.2示范区建设目标与意义 32904第2章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原则与战略定位 4194362.1规划原则 4126312.2战略定位 5138402.3规划范围与期限 518857第3章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 5101063.1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526603.1.1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5230403.1.2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 5311823.2农业科技需求分析 6182883.2.1农业生产需求 632233.2.2农业农村发展需求 6213543.3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668593.3.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653903.3.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623673.3.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6182213.3.4农业科技政策支持不够 613200第4章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7232534.1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与平台 7171294.1.1创新主体 7182934.1.2创新平台 7164274.2农业科技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7196924.2.1农业科技产业链构建 7256484.2.2农业创新链构建 8161894.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8325714.3.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8288664.3.2农业技术推广 822742第5章示范区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 8140985.1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8132245.1.1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制定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9102295.1.2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优化农业基础设施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9156355.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9222985.2.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9119215.2.2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9252035.3产业优势与特色分析 9223165.3.1产业优势分析 9190305.3.2产业特色分析 1013702第6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 10153276.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10202966.1.1概述 10264046.1.2建设内容 1063926.1.3实施措施 1021026.2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 1065286.2.1概述 10166486.2.2建设内容 1138216.2.3实施措施 1150426.3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11179736.3.1概述 1119636.3.2建设内容 1197206.3.3实施措施 116638第7章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11114307.1人才需求分析 11223087.1.1结构性需求分析 12257057.1.2预测未来人才需求 12144127.2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1291537.2.1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12239277.2.2加强产学研结合 12265617.2.3引进高层次人才 12244687.2.4建立人才储备库 12156747.3人才激励机制与政策支持 12310677.3.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1262497.3.2制定优惠政策 1222697.3.3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 12140437.3.4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1313889第8章示范区农业科技政策与环境优化 13178278.1政策体系构建 13127218.1.1政策目标 1356598.1.2政策内容 13188338.1.3政策主体 13158088.1.4政策评估 13254528.2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1486898.2.1支持 14300078.2.2企业激励 14139728.2.3科研院所和高校激励 14189178.3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与创新 14120108.3.1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14295348.3.2金融政策支持 146695第9章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与运营管理 1475049.1建设模式与组织架构 14290509.1.1建设模式 15203479.1.2组织架构 1529899.2运营管理机制与制度 15254439.2.1运营管理机制 15190879.2.2制度建设 15206229.3绩效评价与监督 15145209.3.1绩效评价 15193849.3.2监督管理 1617004第10章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162269310.1实施步骤与任务分解 161911710.1.1项目立项与规划阶段 161112310.1.2项目实施阶段 16965310.1.3项目验收与评价阶段 162396910.2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17318810.2.1技术风险 172358810.2.2市场风险 173091810.2.3资金风险 172438010.3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17626010.3.1政策支持 1749510.3.2组织保障 171364110.3.3人才保障 183233110.3.4资金保障 18889510.3.5监管保障 18第1章总论1.1示范区背景分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示范区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重职责。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区应运而生,旨在通过集成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1.2示范区建设目标与意义(1)建设目标本示范区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农业高新技术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孵化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平台。具体目标如下:①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农村经济发展;③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④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2)建设意义①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竞争力。示范区通过引进、研发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示范区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助力农村经济发展。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通过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农业发展。示范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将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2章农业科技示范区规划原则与战略定位2.1规划原则农业科技示范区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前瞻性原则:充分考虑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保证规划目标和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条件,合理确定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功能布局和发展方向。(3)科技创新原则: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提高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4)产业链协同原则: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衔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5)绿色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6)示范引领原则: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区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发展。2.2战略定位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如下:(1)农业科技创新高地:聚焦国际农业科技前沿,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3)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以农业产业链为纽带,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聚。(4)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5)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载体:以农业科技示范区为平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2.3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涵盖农业科技示范区的核心区、辐射区和关联区,具体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23年至2030年,分为近期(20232025年)和远期(20262030年)两个阶段。第3章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3.1农业科技发展现状3.1.1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新品种选育、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在作物育种方面,我国已成功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奠定了基础。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3.1.2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日益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主要涵盖良种推广、新型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农业科技培训、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等也得到了广泛开展。3.2农业科技需求分析3.2.1农业生产需求人口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巨大压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农业生产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2)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3)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稳定;(4)提高农产品加工和储运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3.2.2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农业农村发展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4)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3.3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3.3.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需求。3.3.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地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足,农民接受和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意愿和能力有限。3.3.3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难以持续开展。农业科技人才流失问题也较为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的发展。3.3.4农业科技政策支持不够农业科技政策支持不够,导致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政策障碍。完善农业科技政策体系,对于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4章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4.1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与平台4.1.1创新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主要包括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创新主体应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格局。(1)农业科研机构:负责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2)高等院校: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3)农业企业:发挥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4.1.2创新平台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创新主体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创新资源。(2)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以园区为载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3)搭建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推动农业科技创新。4.2农业科技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4.2.1农业科技产业链构建以农业产业链为主线,将农业科技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1)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提升产业链前端创新能力。(2)优化农业生产环节: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等现代销售方式,拓宽农产品市场。4.2.2农业创新链构建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研发转化推广”的创新链。(1)强化研发环节: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创新成果产出。(2)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与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3)推广农业技术:通过培训、示范等方式,普及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4.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4.3.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1)完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搭建转化平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成果转化提供载体。(3)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农业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合作,促进成果转化。4.3.2农业技术推广构建多元化、高效便捷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建立涵盖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网络体系。(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摸索多元化技术推广模式,如线上线下结合、示范带动等。通过以上措施,构建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第5章示范区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5.1农业产业布局规划5.1.1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类型等自然条件,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制定农业产业布局规划。(1)粮食作物种植区:重点发展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粮食作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经济作物种植区: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油料等。(3)特色农业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如特色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畜牧养殖区:优化畜牧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提高畜牧产品质量。(5)水产养殖区: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高效、生态、安全的水产养殖业。5.1.2根据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优化农业基础设施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和农田抗旱涝能力。(2)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5.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5.2.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效益。(1)减少低效益作物种植面积,增加高效益作物种植面积。(2)推广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3)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5.2.2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型业态。(2)加强农业产后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5.3产业优势与特色分析5.3.1产业优势分析(1)地理优势:示范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流通和销售。(2)资源优势:示范区自然资源丰富,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技术优势: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5.3.2产业特色分析(1)特色农产品:示范区拥有独特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培育出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2)农业文化:示范区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文化底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文化产业。(3)生态农业:示范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形象。第6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优化6.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6.1.1概述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本节主要对农业科技示范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行规划与设计。6.1.2建设内容(1)修建、改造灌溉渠道,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2)建设排水系统,降低农田内涝风险;(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建设水源工程,保证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6.1.3实施措施(1)根据示范区地形、地貌和水资源条件,合理规划灌溉、排水系统布局;(2)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等;(3)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建立健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6.2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6.2.1概述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对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进行规划与设计。6.2.2建设内容(1)推广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建立农业信息化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化;(3)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机械化操作和信息化应用能力。6.2.3实施措施(1)根据示范区农业产业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配置农业机械设备;(2)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3)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4)开发适用于示范区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生产数据实时监测和分析;(5)组织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应用水平。6.3农业生态环境改善6.3.1概述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节主要对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生态环境改善进行规划与设计。6.3.2建设内容(1)实施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2)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药使用量;(3)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4)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6.3.3实施措施(1)开展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定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措施;(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建立农业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和利用体系;(4)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执法,提高农民环保意识;(5)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第7章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7.1人才需求分析7.1.1结构性需求分析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发展需求,对本地区农业科技人才进行结构性需求分析。分析内容应包括各类农业科技人才的专业分布、技能层次、年龄结构等方面,以明确当前人才队伍的优势与不足。7.1.2预测未来人才需求结合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和本地区农业科技示范区的规划目标,预测未来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及需求类型,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供依据。7.2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7.2.1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7.2.2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合作,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7.2.3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农业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项目合作、特聘教授、兼职研究员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为本地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7.2.4建立人才储备库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库,对各类人才进行动态管理,为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7.3人才激励机制与政策支持7.3.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同时完善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等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7.3.2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农业科技人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高人才的吸引力。7.3.3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活动,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7.3.4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参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第8章示范区农业科技政策与环境优化8.1政策体系构建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健康发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政策体系。本节将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主体和政策评估等方面展开论述。8.1.1政策目标(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2)引导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3)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保障农业科技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8.1.2政策内容(1)农业科技研发政策: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农业科技成果在示范区内的转化与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3)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素质;(4)农业科技金融服务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5)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政策:加强与国际农业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8.1.3政策主体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8.1.4政策评估定期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政策体系。8.2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8.2.1支持(1)设立农业科技示范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2)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科技企业成本;(3)优化农业科技项目审批流程,提高项目实施效率。8.2.2企业激励(1)鼓励企业参与农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2)支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对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给予奖励;(3)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短缺问题。8.2.3科研院所和高校激励(1)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加大科研经费投入;(2)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奖,奖励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科研团队和个人。8.3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与创新8.3.1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1)开发农业科技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摸索设立农业科技保险,降低农业科技企业风险;(3)推进农业科技股权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8.3.2金融政策支持(1)对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信贷优惠政策,降低融资成本;(2)完善农业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企业融资成功率;(3)鼓励金融机构设立专门部门,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专业金融服务。通过以上政策体系构建、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以及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与创新,旨在为农业科技示范区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9章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与运营管理9.1建设模式与组织架构9.1.1建设模式本章节主要探讨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建设模式。根据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农业科技示范区可采取主导、企业参与、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发展需求和优势,选择适宜的建设模式。9.1.2组织架构农业科技示范区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决策层由相关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等组成,负责制定示范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层负责示范区的日常运营管理;执行层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9.2运营管理机制与制度9.2.1运营管理机制运营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管理机制:明确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流程,保证项目质量;(2)资源共享机制:促进示范区内部及与外部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分配示范区内部各方的经济利益,激发参与积极性;(4)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各方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9.2.2制度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区应建立健全以下制度:(1)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申报、评审、实施、验收等环节;(2)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资金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4)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技术创新;(5)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示范区生产安全,防止发生。9.3绩效评价与监督9.3.1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绩效:评估示范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2)社会绩效:评估示范区对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带动作用;(3)环境绩效:评估示范区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4)科技创新绩效:评估示范区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表现。9.3.2监督管理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督:相关部门对示范区的建设与运营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