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范例(二篇)_第1页
2024年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范例(二篇)_第2页
2024年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范例(二篇)_第3页
2024年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范例(二篇)_第4页
2024年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范例(二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页共5页2024年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范例在进行生物实验过程中,若发生培养物滴洒、离心管破裂等意外,导致大量气溶胶产生时,应立即中止实验操作。随后,应对污染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消毒液喷洒,并用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同时,应开启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灯进行照射。在经过指定时间后,将覆盖的纱布放入消毒袋中,并用新的消毒液浸透的纱布擦拭污染区域。对于被污染的实验器材,也应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若工作人员皮肤接触到污染物,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清洗消毒;若衣物被污染,则应立即更换,并将污染衣物放入灭菌袋中进行高压消毒或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处理。在生物安全柜外发生小范围污染,产生有限气溶胶时,如固体培养基掉落,应立即用消毒液浸湿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并在指定时间后按照前述步骤清除污染。所有污染材料应放入生物安全废弃物灭菌袋中进行高压消毒。若在安全柜外发生大规模污染,产生大量气溶胶,应立即停止实验,使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用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同时开启紫外灯。关闭实验室门,并贴上明显警示标志后,人员应离开实验室,并向实验室主任报告,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在指定时间后,由专职消毒人员或在其指导下进行消毒和清除污染工作,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对于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溢出,应采取以下措施:若材料溅到实验服上,应迅速脱去防护服,摘掉手套,洗手并更换新的防护服和手套,必要时进行喷淋。污染的防护服和手套应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理。若材料溅到眼睛或周围部位,应立即摘掉手套,使用洗眼器或流动水冲洗眼部,并根据情况接受医学观察、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事故处理完毕后,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若手套破损,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污染手部皮肤,应立即摘掉手套,使用适宜的消毒液浸泡,流动水冲洗,并更换新手套。若实验室记录表格或手写资料被污染,应立即摘抄资料内容,并将原件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理。在使用离心机时,若装有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离心管破裂或疑似破裂,应关闭动力并保持离心机盖子关闭指定时间。若离心机停止运行后发生破裂,应立即关闭机盖,保持指定时间。清理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外加厚胶皮手套,使用镊子或垫有棉花的镊子夹取碎片,所有破裂的试管、离心桶和套管应放入利器盒,按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未破碎的有盖管子应用含氯消毒液对污染的容器表面进行消毒。离心机内表面污染可用有效氯浓度为指定百分比的含氯消毒剂或指定百分比的酒精擦拭两遍后再用清水擦拭,干燥后方可使用。在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如生物安全柜或其他防护设备的技术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应立即停止实验,报告实验室主任,通报有关部门进行修理,并做好详细记录。若发生停电,应自动启用备用电源。否则,应立即停止实验,按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并在离开时关闭实验室门。电力恢复后,至少等待指定时间后才能再次进入实验室工作。若发生仪器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并报有关部门维修。仪器运出前应彻底消毒。修理冰箱、培养箱时,应取出所有物品,放入备用设备中,并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内表面及外表面。若维修人员必须进入实验区,则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维修工作结束后,所用工具在带出实验室前应严格消毒。实验室人员必须协助和监控维修过程。若出现异常情况影响到实验结果,应停止实验。待一切恢复正常后重新测试,原测试步骤作废。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事件并造成损伤时,先进行自救,根据需要到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护。吸入感染性材料时,应立即到定点医院就诊,就诊时应由专人专车陪同前往,并做好医疗记录。相关科室应协助完成人员隔离、救治、污染实验室及环境消毒等工作。对意外事件的记录应包括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科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处理方法,并要求相关人员签字。菌(毒)种必须放置在带锁的超低温冰柜或液氮罐内保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如发现毒种丢失或锁损,应立即报告,迅速查明原因,及时追回。实验室应避免使用玻璃等易碎品,如发生玻璃器具破碎,无污染的可以应用扫帚、簸箕、镊子等工具处理,有污染的则需要先用纱布围住然后倒入消毒剂处理,使用无菌器械将污染物残片放入生物安全废弃物袋并放入有危险标志的利器盒,禁止用手直接接触。2024年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范例(二)一、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防控措施的成效进行评估,并总结实验室工作流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当之处,包括试验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整改措施。二、意外事故的现场处理方法当工作人员遭遇意外事故,如针刺伤、感染性标本溅射至体表或口鼻眼内,或实验台面被污染时,应立即视为安全事故,并采取紧急医学处置措施(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依据生物安全风险等级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的风险,并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1、化学污染①立即使用流动清水冲洗污染部位。②立即前往急诊室就医,并根据污染化学物质的性质使用相应药物。③在事故发生后的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报告,包括医生向医务处报告、护士向护理部报告,以及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具体时间应在相关文件中明确。2、针刺伤①被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用力挤压受伤部位,向远离心脏的方向挤出伤口血液,避免来回挤压,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②使用____%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并用防水敷料覆盖。③意外受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告相关部门,包括医生向医务处报告、护士向护理部报告,以及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并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④若怀疑被HBV感染,应尽快注射高效价抗乙肝病毒抗体和接种乙肝疫苗。⑤若怀疑被HCV感染,应尽快进行HCV抗体检查,并在4至____周后检测HCVRNA。⑥若怀疑被HIV感染,应及时寻求相关专家的诊断,并根据专家建议进行预防性用药,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的建议进行周期性复查,如____周、____周、____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____周内,大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避免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时应使用避孕套。3、皮肤、粘膜、角膜污染①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②若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③及时前往急诊室就医,并请专科医生诊治。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报告,包括医生向医务处报告、护士向护理部报告,并向感染管理科报告,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4、灼伤①碱类灼伤1.1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直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再用____%-____%醋酸或____%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1.2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____%-____%硼酸溶液进行大量冲洗,特别注意穹窿部的彻底冲洗。②酸类灼伤2.1一般酸灼伤2.1.1皮肤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2.2彻底冲洗后,可用____%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直接使用碱性药物中和,以免加重皮肤损伤。2.2浓硫酸灼伤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勿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产生强烈放热反应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2.3强酸灼伤强酸溅入眼内时,应使用眼喷淋器冲洗,并拉开上下眼睑,确保酸不留在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