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内能(7大题型)(含答案解析)_第1页
13.2 内能(7大题型)(含答案解析)_第2页
13.2 内能(7大题型)(含答案解析)_第3页
13.2 内能(7大题型)(含答案解析)_第4页
13.2 内能(7大题型)(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2内能知识点1内能1、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①分子动能: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就越大。②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2、内能的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注】一切物体都有内能。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①状态:物质的状态不同,其分子间的距离和相互作用力也不同,分子势能也就不同,因而其内能不同。②温度:同一物体,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越大。③质量:温度、状态相同的同种物体,物体的质量越大,分子的个数就越多,内能就越大。④种类: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结构都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不物体内部分子数目也不同,它们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也就不同,因而内能不同。⑤体积:体积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分子间距离大小的变化引起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变化,从而影响分子势能的大小,进而影响内能的大小。知识点2物体内能的改变1、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现象图示分析利用燃气灶烧水,一会水就烧开了烧水时,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火焰传给水和壶利用暖手袋取人冷暖,手变暖和,而冷却暖手袋逐渐变凉取暖时,暖手袋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从暖手袋传给手在太阳下晒被子被子温度升高太阳的温度高,被子的温度低,热量从太阳传递给被子,被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结论:①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②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的过程就是热传递。③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利用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对外界做功图示分析迅速下压活塞,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时,硝化棉迅速燃烧向瓶内打气,瓶内气压越来越大直至冲开瓶塞.此时,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结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温度减低,内能减小。3、热传递和做功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联系实质方法热传递能量的转移高温物体放热,低温物体吸热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且效果相同做功能量的转化压缩体积、摩擦生热、锻打物体、弯折物体等体积膨胀知识点3热量1、热量的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用符号Q表示。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注意】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2、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温度内能热量区别概念表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特点状态量状态量过程量表述“降低”、“升高”等“具有”、“增加”“减少”等“吸收”、“放出”等联系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少,但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温度、热量、内能的两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1)两个“一定”:①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其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②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但内能一定增加。(2)四个“不一定”:①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②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界做功)。③一个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内能增加(或减少),其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如晶体的熔化(或凝固)过程。④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不一定是因为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因为做功,如摩擦生热(或物体对外界做功)。题型一内能的概念【例1】(23-24九年级上·内蒙古呼伦贝尔·期末)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 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答案】C【解析】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物体温度再低也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A错误;B.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C.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故C正确;D.内能的大小物体的温度和质量有关,只知道温度不能判断,故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故D错误。故选C。【变式1-1】(23-24九年级上·广西贺州·期中)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有内能,冰没有内能B.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C.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具有的内能大D.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答案】D【解析】A.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冰当然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B.内能大小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分子机构、质量等因素有关,故水蒸气的内能与水的内能无法比较,故B错误;C.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大,但内能不变,故C错误;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确定的一杯水,在温度变高时,内能会增大,故D正确。故选D。【变式1-2】(23-24八年级下·上海嘉定·期末)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越快,其内能越大 B.0℃的冰块没有内能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答案】D【解析】A.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A错误;B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B错误,D正确;C.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C错误。故选D。【变式1-3】(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内能和机械能C.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D.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答案】B【解析】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0℃的物体有内能,故A错误;B.一切物体具有内能,物体可以发生机械运动,则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故B正确;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故C错误;D.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B。【变式1-4】(23-24九年级上·山西晋城·阶段练习)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相等B.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C.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无关D.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也可以具有机械能【答案】D【解析】A.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只是影响分子平均动能的一个因素,而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决定分子势能)、物质的量(决定分子总数)等因素有关,因此,即使温度相同,不同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相等。故A错误;B.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不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故B错误;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它直接影响分子的平均动能,从而间接影响内能,因此,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是有关的。故C错误;D.内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宏观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这两种能量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例如,一个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它既有机械能(因为它在运动且有高度),也有内能(因为飞机内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题型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例2】(23-24九年级上·甘肃陇南·期末)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A.甲的内能比乙大 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 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答案】B【解析】A.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由于不知道物体质量等因素,无法比较内能的大小,故A不符合题意;B.分子运动与Wendy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B符合题意;C.机械能是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有关的能量,内能是与物体的微观运动有关的能量,无法比较机械能大小,故C不符合题意;D.分子动能的总和与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和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关,不知道分子的个数等因素,故不能比较分子的动能,故D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2-1】(2024·广东·二模)如图甲~丁所示,是冰放在恒温环境下,熔化过程中先后经历的过程。图中标出了杯内物质的温度,水到达20℃后不再从环境吸热。由于蒸发,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水质量如图戊所示(已知比热容c水>c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恒温环境温度高于20℃B.甲杯冰分子动能与乙杯相同C.丁杯水的内能与戊杯相同D.丁杯水分子与戊杯水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相同【答案】D【解析】A.水到达20℃后不再从环境吸热,说明与环境温度相同,故A错误;B.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甲杯冰和乙杯冰的温度不同,所以甲杯冰分子动能小于乙杯,故B错误;C.丁杯水的质量大于戊杯水,且温度相同,所以丁杯水的内能大于戊杯水的内能,故C错误;D.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丁杯与戊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所以丁杯水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戊杯水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相同,故D正确。故选D。【变式2-2】(23-24九年级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皑皑白雪和炽热的岩浆都具有内能B.炽热的岩浆比皑皑白雪内能大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缓慢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答案】B【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皑皑白雪和炽热的岩浆都具有内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内能与质量、温度都有关系,岩浆温度高,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CD.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缓慢,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2-3】(23-24九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如图所示,三杯成分配比相同的奶茶,甲杯中奶茶质量为550g、温度为30℃,乙杯中奶茶质量为750g、温度为30℃,丙杯中奶茶质量为750g、温度为60℃,则杯中奶茶的内能最大,杯中奶茶的内能最小。【答案】丙甲【解析】[1][2]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因此同种物质相比较,分子数目越多、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比较甲、乙两杯中的奶茶,温度相同,乙杯中奶茶的质量大,所以乙杯中奶茶的内能大。比较乙、丙两杯中的奶茶,质量相同,但丙杯内奶茶的温度高,所以丙杯内奶茶的内能大。即丙杯奶茶内能最大,甲杯奶茶内能最小。【变式2-4】(23-24八年级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的总和叫做内能,的冰块(选填“具有”或“没有”)内能。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气和100℃水,温度大,内能大(后两空均选填“水蒸气”、“水”或“一样”)。【答案】势能具有一样水蒸气【解析】[1]分子热运动具有分子动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凭借其相对位置而具有能叫分子势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故的冰块具有内能。[3]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气和100℃水,温度都是100℃,温度一样大。[4]100℃水变成100℃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故质量相同的100℃水蒸气和100℃水,100℃水蒸气内能大。【变式2-5】(23-24九年级上·湖北襄阳·阶段练习)如图所示a、b、c三杯水中,a、c两杯水的温度相同,b、c两杯水的质量相同,比较后可知: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大的,杯中水的内能是最小的。【答案】ca【解析】[1][2]a、b中水的温度相同,b杯水的质量较大,所以b杯水的内能大于a杯水的内能;b、c两杯水质量相等,c杯水的温度比b杯水的温度高,则c杯水的内能大于b杯水的内能,所以a杯中水的内能最小,c杯中水的内能最大。题型三物态变化与内能的综合【例3】(2024·山东淄博·一模)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化过程用时min。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A点时的内能。【答案】晶体4大于【解析】[1][2]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表明该物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它的熔化过程用时为8min﹣4min=4min[3]晶体在熔化时持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大于它在A点时的内能。【变式3-1】(2024·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在课外实践性作业中,某同学探究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该盐水的凝固点是℃,凝固过程经历min,凝固过程中盐水的内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65减小【解析】[1][2]由图像可知,盐水在−6℃时开始凝固,凝固点为−6℃;盐水从第5min开始凝固,到第10min凝固结束,凝固过程经历5min。[3]凝固过程中,盐水不断放出热量,内能减小。【变式3-2】(2024·湖南娄底·二模)对某种物质持续加热使它熔化,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1)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某时刻该物质的温度如图乙中温度计所示,此时的温度为℃;(3)该物质在15min时的内能20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晶体74小于【解析】(1)[1]由图甲可知,该物质在加热过程,开始温度不断上升,当温度达到80℃左右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故该物质是晶体。(2)[2]如图乙中温度计所示,分度值为2℃,此时的温度为74℃。(3)[3]物体在加热过程中,不断吸热,内能增加,故物体在15min时的内能小于20min时的内能。【变式3-3】(23-24九年级下·辽宁铁岭·阶段练习)如图甲是小林同学用“水浴加热法”做的固体熔化实验。图乙为物体在连续加热过程中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图象。(1)A点对应的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温度是℃;(2)由图象可知BC段物体的状态是(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物体在C时刻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时刻的内能;(3)由图象可知,该固体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0~4℃之间受热时体积会(选填“变大”或“变小”);(4)一直对装置加热,试管里的物质(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答案】-2固液共存态大于晶体变小不会【解析】(1)[1]由图甲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摄氏度,液柱的液面在0刻度线以下,示数为-2摄氏度。(2)[2]由图乙知,BC段,固态的温度保持不变,且在持续加热,说明此段是熔化过程,此物体在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3]物体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却持续吸热,内能增大,所以C时刻的内能比B时刻的大。(3)[4]由第(2)小题的分析知,该物体在熔化过程有固定的温度,是晶体。[5]由图乙知,0~4摄氏度之间,温度升高,体积减小。(4)[6]该物体熔化时保持温度不变为0摄氏度,所以其熔点为0摄氏度,水在标准大气压时,熔点为0摄氏度,所以该物体是冰。一直对装置加热,试管里的物质持续吸热,当试管外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吸热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此时试管内外的水温度相同,试管内的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变式3-4】(23-24九年级下·辽宁营口·期中)小明在家中发现了爸爸防止血糖过低而食用的葡萄糖粉,想知道它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于是将葡萄糖粉末带到学校的实验室,组装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1)器材组装过程中,a、b、c三个装置正确安装顺序依次为,实验过程中使用搅拌棒搅拌的目的是;(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其显示温度为℃;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57667584848484899499(3)如表是小明实验记录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葡萄糖粉(填“是”或“不是”)晶体,其在熔化过程中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从第7min到第8min,试管中物质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填“加剧”、“不变”或“减弱”)。【答案】cba使葡萄糖粉受热均匀58是增大加剧【解析】(1)[1]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度确定烧杯的高度,故组装装置时,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即按cba的顺序安装。[2]为了使葡萄糖粉受热均匀,测得的实验数据更准确,实验过程中使用搅拌棒搅拌。(2)[3]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58℃。(3)[4]由表中数据可知,葡萄糖粉在第3min至第6min,温度保持不变,说明葡萄糖粉有固定的熔点,所以属于晶体。[5]葡萄糖粉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大。(4)[6]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由表中数据可知,从第7min到第8min,试管中物质温度升高,所以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加剧。【变式3-5】(23-24九年级下·安徽合肥·期中)小明从实验室取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来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实验温度结束后,小明做出了如图所示甲、乙物质的熔化图像。(1)根据图像判断(选填“甲”或“乙”)物质是晶体;(2)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填选项字母)A.甲物质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B.乙物质的熔化过程历时4min,温度不变C.乙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不变,内能不变【答案】乙A【解析】(1)[1]由图像可知,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乙物质是晶体。(2)[2]A.由图像可知,甲物质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内能不断增加,故A正确;B.由图像可知,乙物质从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4min熔化完,熔化过程历时2min,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B错误;C.乙物质在BC段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故C错误。故选A。题型四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例4】(2024·广西南宁·模拟预测)“三月三”假期,小龙和家人一起制作艾叶糍粑,用锅蒸糍粑时是利用方式增大糍粑的内能,打开锅盖就闻到艾叶的阵阵清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答案】热传递无规则【解析】[1]用锅蒸糍粑时,糍粑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变大,所以糍粑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2]打开锅盖就闻到艾叶的阵阵清香,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式4-1】(24-25九年级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冬天用暖水袋取暖,说明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答案】增大热传递【解析】[1]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虽然质量温度不变,但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大。[2]冬天用暖水袋取暖,人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变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变式4-2】(23-24九年级上·广东惠州·阶段练习)艾灸是中医的瑰宝,利用艾条燃烧产生的热刺激人体穴位,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如图所示用艾柱熏烤患者的穴位时,是(选填“红外线/紫外线”)通过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闻到浓浓的艾草药香,这是现象。【答案】红外线热传递扩散【解析】[1][2]艾灸的部位有温热感,艾灸的部位吸收了热量,这是红外线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3]闻到浓浓的艾草药香,这说明药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变式4-3】(23-24九年级下·江西宜春·阶段练习)下图都是小明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时的场菜,其中改交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A.钻木取火 B.拾柴烧火C.煮沸清水 D.烹饪食物【答案】A【解析】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拾柴烧火、煮沸清水、烹饪食物都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型五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例5】(2024·吉林长春·一模)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热水袋取暖 B.钻木取火 C.热水温牛奶 D.喝冷饮解暑【答案】B【解析】A.热水袋取暖,人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钻木取火,克服摩擦做功,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C.热水温牛奶,牛奶从热水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喝冷饮时,冷饮吸收热量,内能增加,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5-1】(2024·重庆南岸·模拟预测)北京时间2024年2月2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01星发射升空,如图所示。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是将内能转化为,防护罩温度升高主要通过改变了内能。【答案】机械能做功【解析】[1]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加速向上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防护罩温度升高是因为上升过程中与周围大气产生摩擦,所以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内能。【变式5-2】(2024·吉林松原·二模)学校大课间举行拔河比赛,老师挑选体重偏大的同学参赛,这是通过增大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拔河的过程中,绳子的内能。【答案】压力增大【解析】[1]在拔河比赛中,挑选体重偏大的同学参赛,因为此时学生处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这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2]拔河的过程中,人对绳子做功,绳子的内能增大。【变式5-3】(24-25九年级上·福建莆田·开学考试)某同学在探究物体内能改变的方法时做了两个实验:(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棉花燃烧的现象,说明内部气体的升高,内能增大;(2)如图乙所示,广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通过打气筒给瓶内打气,达到一定程度时,瓶塞跳出。①在这一实验过程中,你应当注意观察的是(填字母);A.打气过程

B.打气时瓶内水的情况C.瓶塞跳起的现象

D.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②在你认为应当观察的这一项中,你所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一现象说明了。【答案】(1)温度(2)D瓶内出现白雾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解析】(1)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棉花燃烧的现象;活塞向下压的过程中,对筒内的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棉花燃烧;故说明内部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2)①[1]本实验研究的是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内能的变化情况,故应观察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②[2][3]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内出现白雾;这一现象所说明的问题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题型六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例6】(24-25九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开学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相接触,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D.烧红的铁钉投入冷水中,铁钉比冷水温度高,所以铁钉把温度传给了水【答案】C【解析】A.物体内能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二是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因此,物体内能增加,并不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A错误;B.内能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例如,一小块高温铁块的内能可能远小于一大块低温铁块的内能。故B错误;C.当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相接触时,由于温度差的存在,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等。这个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故C正确;D.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而不是温度的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此,不能说铁钉把温度传给了水,而应该说铁钉把内能(或热量)传给了水。故D错误;故选C。【变式6-1】(23-24九年级上·吉林·阶段练习)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D.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答案】B【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B.根据沸腾的特点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维持沸腾状态,但是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故B正确;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来进行描述,故C错误;D.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可能改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是内能增大,故D错误。故选B。【变式6-2】(2024·山东淄博·一模)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极年平均气温为-25℃,所以南极的冰山没有内能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答案】D【解析】A.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即使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25℃,冰山仍然具有内能,只是内能相对较小。故A错误;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的过程中,物体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描述的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而不是物体“含有”或“具有”的热量。故C错误;D.当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时,将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小。故D正确。故选D。【变式6-3】(23-24九年级上·四川泸州·期中)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0℃的冰块和温度、质量相同的水,其内能相等C.热量都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答案】D【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A错误;B.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由于水和冰的质量相等,故分子数相等;温度相同说明分子平均动能也相等;由于冰熔化为水要吸收热量,说明水的内能大,故B错误;C.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是高温物体,故C错误;D.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故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故D正确。故选D。【变式6-4】(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模拟预测)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答案】A【解析】A.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所以内能增加。故A正确;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D.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它做了功。故D错误。故选A。【变式6-5】(2024·广东东莞·一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0℃的冰块,它的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C.热胀冷缩中的“冷热”是指内能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答案】D【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B.热量是一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C.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温度的高和低,而不是指内能,故C错误;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故D正确。故选D。题型七内能的综合问题【例7】(23-24九年级上·江西鹰潭·期末)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零下的冰块放在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B.冬天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D.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答案】A【解析】A.把零下的冰块放在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从冰箱中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故A正确;B.冬天搓手取暖,双手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故B错误;C.用锯条锯木板,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锯条和木板的内能,故C错误;D.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热汤的温度高,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D错误。故选A。【变式7-1】(23-24九年级下·内蒙古赤峰·阶段练习)涮羊肉是我们赤峰地区美食之一。图中是希雅家在涮羊肉时出现的情景,她给父母解释和物理相关现象,其中解释“错误”的是()A.“锅上的白气”是液化现象,越靠近锅的地方“白气”越少,因为越靠近锅的地方温度越高B.台上冰冻的羊肉卷逐渐变软,是熔化现象,是羊肉卷不断放热的结果C.羊肉放到开水锅里,逐渐变熟,这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它的内能D.羊肉放到锅里,瞬间肉香飘逸,这是扩散现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答案】B【解析】A.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因此越靠近锅的地方温度越高,则“白气”越少,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羊肉卷变软是冰熔化现象,该过程是冰放热,不是羊肉卷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C.羊肉放到开水锅里,逐渐变熟,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使得羊肉的内能增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肉香飘逸,为扩散现象,是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且这种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7-2】(23-24九年级上·湖北宜昌·期中)如图所示,在炎热的夏季,救治中暑病人时将病人放在阴凉通风处,在头上敷冷的湿毛巾。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内具有的内能大B.敷上冷的湿毛巾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病人的内能,降低人体温度C.给病人扇扇子是为了扇走病人的温度D.图中的做法都是为了减少人体含有的热量【答案】B【解析】A.中暑并不是因为体内内能大,而是因为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无法有效散热,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