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历史(导学案)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1.3地球的历史(导学案)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1.3地球的历史(导学案)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1.3地球的历史(导学案)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1.3地球的历史(导学案)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导学案)【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恐龙化石形成过程,说出地层沉积和生物演化的一般规律。(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观察地质年代表,找出其分为几个层次,说出各层次的名称。(综合思维)3、运用图文资料,填写各地质年代地球演化的基本情况,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阅读地质年代表,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课前预习】知识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1)研究地球历史最主要的途径:研究。(2)地层的概念:地层是具有的层状岩石。(3)沉积岩地层的特点①结构特点:具有明显的构造,可能会含有化石。②时间特点:一般情况下,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2.化石生物的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3.地层与化石的关系(1)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的化石不同,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的化石。(2)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故越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4.地球历史研究的依据(1)研究地层的性质、厚度和相互关系,可以了解和地球运动特征。(2)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2.地质年代表(1)划分基础: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2)划分方法: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地质年代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2)演化特点=1\*GB3①海陆演化: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2\*GB3②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甲烷和氨;太古宙时期,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3\*GB3③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冥古宙:只有一些,没有生命的迹象。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元古宙:蓝藻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4\*GB3④地质矿产: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2.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2)演化特点=1\*GB3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后期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2\*GB3②生物演化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动物海洋,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脊椎动物,随着海洋面积缩小和气候变干旱,由鱼类向两栖类再向进化植物陆上低等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3\*GB3③矿产: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期。=4\*GB3④物种灭绝: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3.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2)演化特点=1\*GB3①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2\*GB3②生物演化动物:爬行动物盛行,=3\*GB3③地质矿产:是主要的。=4\*GB3④物种灭绝: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4.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6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2)演化特点=1\*GB3①海陆演化: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2\*GB3②生物演化: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3\*GB3③气候演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A.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B.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课中探究】情境导入恐龙真的存在过吗?怎么证明?作为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梁龙是巨型恐龙中的明星,它们体型巨大,最大的身长超过36米,脖子长度超过6米,尾巴长度更在10米以上。1.5亿年前,在北美洲大平原上,它们是最常见的巨型恐龙。然而,现在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通过化石骨架来认识它们。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呢?地球的环境都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任务一:恐龙化石是如何形成的?材料1:恐龙化石是如何形成的?①恐龙死亡与埋藏;②地质作用与压力;③矿物质渗透与替换④化石形成与保存。【小组合作】:结合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概括沉积地层的形成规律。材料2:A、B两地层对比。【小组合作】1、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2、用虚线将同一时代的地层连接起来,你会发现什么问题?3、猜想两地地层存在差异的原因。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烙印。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统称为前寒武纪。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小结提升1:化石与地质年代表任务二:地球的环境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小组合作】:结合材料,完成下表。(全班分四组,每组完成一个时期。)材料: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的漫长时期,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也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到了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藻等原核生物。蓝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材料: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材料: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里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到了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但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材料: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到了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晚期,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材料: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意为“中间的生物时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材料: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也是主要的成煤期。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材料:新生代(距今6600万年至今)是“最近的生物时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新生代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自主学习】:将下列选项填入右图中。蓝细菌②无脊椎动物③蕨类④氧气⑤联合古陆⑥爬行动物⑦两栖动物⑧哺乳动物小结提升2:【课堂总结】【课堂练习】2024年到来不久,我国古生物学家就命名了一种来自江西的恐龙——赣地巨龙(见图1),其生存年代为距今9000多万年前。图2示意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下面小题。1.赣地巨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A.志留纪B.白垩纪C.寒武纪D.第四纪2.通过研究赣地巨龙化石,可以(

)A.判断古植被分布规律 B.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C.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 D.加速生物的演化进程阿巴拉契亚煤田又大又厚,它不仅是美国最大的煤田,更是全世界最大的煤田,面积达18万平方千米,长度达到1200千米。据科学家推测,该地煤炭形成于3亿年前,当时该地为繁茂的原始雨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阿巴拉契亚煤田可能形成的年代及煤层中可能发现的化石,搭配正确的是(

)A.古生代—蕨类植物化石 B.中生代—恐龙化石C.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 D.古生代—鸟类化石4.煤炭形成时期,阿巴拉契亚地区气候较现在(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小明在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了下图中蕨类植物的化石。工作人员介绍蕨类植物主要繁盛于3亿~4亿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后来大面积灭绝了。完成下面小题。5.推测该蕨类植物繁盛时,其主要生长在(

)A.冷干的沙漠地区 B.干旱的大陆地区 C.温暖的浅海地区 D.湿润的森林地区6.蕨类植物繁盛时期(

)A.联合古陆最终解体,人类出现B.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开始出现C.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D.生物从原核生物演化到真核和多细胞生物7.读“岩层与化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左图甲处化石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描述符合的是(双选)。①可能是鱼类化石②被子植物繁盛③可能是鸟类化石④阿尔卑斯山脉形成⑤是重要的成煤期(2)右图地点3缺失B岩层,试分析其原因。

(3)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猜想,代表性的有“陨星撞击说”“火山爆发说”“气候变化说”等。请从以上几个猜想中任选一个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

【参考答案】【课前预习】知识点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1)研究地球历史最主要的途径:研究地层。(2)地层的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3)沉积岩地层的特点①结构特点: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可能会含有化石。②时间特点:一般情况下,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2.化石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3.地层与化石的关系(1)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的化石不同,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2)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故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4.地球历史研究的依据(1)研究地层的性质、厚度和相互关系,可以了解古地理环境和地球运动特征。(2)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2.地质年代表(1)划分基础: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2)划分方法: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3)地质年代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的90%。(2)演化特点=1\*GB3①海陆演化: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2\*GB3②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太古宙时期,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3\*GB3③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冥古宙: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元古宙:蓝藻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4\*GB3④地质矿产: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2.古生代——“远古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5.41亿年—2.52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2)演化特点=1\*GB3①海陆演化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后期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2\*GB3②生物演化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脊椎动物,随着海洋面积缩小和气候变干旱,由鱼类向两栖类再向爬行类进化植物陆上低等植物祼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3\*GB3③矿产:晚古生代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4\*GB3④物种灭绝: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3.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2)演化特点=1\*GB3①海陆演化: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2\*GB3②生物演化动物:爬行动物盛行,=3\*GB3③地质矿产:是主要的成煤期。=4\*GB3④物种灭绝: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4.新生代——“最近的生物时代”(1)时间:距今6600万年至今,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2)演化特点=1\*GB3①海陆演化: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2\*GB3②生物演化:被子植物高度繁盛,草原面积扩大,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3\*GB3③气候演化: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A.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B.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目前,地球处于一个温暖期。【课中探究】任务一:恐龙化石是如何形成的?材料1:恐龙化石是如何形成的?①恐龙死亡与埋藏;②地质作用与压力;③矿物质渗透与替换④化石形成与保存。【小组合作】:结合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概括沉积地层的形成规律。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由下到上,地层由老到新,生物化石有简单低级到复杂高级。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材料2:A、B两地层对比。【小组合作】1、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2、用虚线将同一时代的地层连接起来,你会发现什么问题?3、猜想两地地层存在差异的原因。问题1:是问题2:岩层不连续,出现断裂,错位和缺失。问题3:第一种可能是当时B地发生了地壳抬升,形成高地,不易接受沉积,没有形成①岩层;第二种可能是B地已形成的①岩层在地壳抬升后,被外力侵蚀,导致了①岩层的缺失。地质年代表:任务二:地球的环境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自主学习】:将下列选项填入右图中。【课堂练习】【答案】1.B2.B【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赣地巨龙生存年代为距今9000多万年前,对照图中地质年代表可知,赣地巨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赣地巨龙生活在其适应的自然环境之中,因此通过研究该化石可以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B符合题意;赣地巨龙只是局部地区的一种爬行动物,研究赣地巨龙化石并不能判断古植被分布规律,更不能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与加速生物演化进程完全无关,排除ACD。故选B。【答案】3.A4.B【解析】3.根据题干,煤炭形成于3亿年前,当时应为古生代,古生代的代表性植被为蕨类,A正确,中生代恐龙化石、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比古生代晚,鸟类化石不是古生代的,BCD错误。故选A。依题意,形成煤炭时植被为原始雨林,为高温多雨的环境;而现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成煤时期气候较现在暖湿,B正确,ACD错误;故选B。【答案】5.D6.B【解析】5.蕨类植物属于陆地生物,喜温喜湿,再根据蕨类植物繁盛这一条件,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为温暖湿润的陆地环境。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6.蕨类植物繁盛时期主要在晚古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在新生代,A选项错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在古生代晚期开始出现,B选项正确;以三叶虫为代表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在早古生代,C选项错误;生物从原核生物演化到真核和多细胞生物出现在前寒武纪,D选项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