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部分学校高三开学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千里迢迢,远涉重洋来到这北美胜地丹佛,接受应用人类学会给我的马林诺斯基纪念奖,我的心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寻常的欣慰和感激。我师事马林诺斯基教授为时不久,只有两年。我就教于他的门下实有内在的原因,首要的原因是我学习社会人类学的动机。我在《乡土中国》导言中有过一段自白。当时作为一个30年代的中国青年,处于民族和国家存亡绝续的关头,很容易意识到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密切关系,而觉悟到不解决民族和国家的前途问题,就谈不到个人的出路,当时像我一样的青年人,开始认识到必须对中国社会有清楚的理解,因而要求摸索出一条科学地研究中国社会的道路。我早年所追求的就是用社会科学知识来改造人类社会,就是跑出书斋,甚至抛开书本,走入农村、城镇等社区,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来了解中国社会。但是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得到的许多资料怎样去整理、分析、解释以达到认识中国社会的目的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找到了马林诺斯基教授的门上。在他的指导下,我把去英国前在家乡一个农村里所记下的调查资料,整理和编写成《中国农民生活》这本书。人民中国建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怎样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我于是投身到民族的研究工作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放后,各族人民一致要求实现民族平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要有各民族的代表,民族聚居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文字,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也受到合理的尊重……要落实这些措施,许多具体的情况必须要搞清楚。比如,中国究竟有哪些民族?各有多少人?分布在什么地方?另外,我所参与的研究工作是跟人民的要求和政府工作的开展相适应的。各民族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发展经济和文化,要求进行必要的社会改革,而这些改革必须从他们当时的发展阶段出发,由他们本民族人民自愿进行。这里就需要这一种科学研究——如实地分析各民族的社会当时已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我们研究各民族的社会历史,目的是帮助各民族发展起来,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比较社会学的知识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作为我们分析具体社会的工具。我们是为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革提供科学的事实根据和符合当地人民利益的意见。这可以说是一种应用的人类学。我常常想到解放前在农村里调查时遇到的苦恼,那就是被调查者不理解我为什么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解放后,我做调查工作时就感觉到温暖和亲切。这其实没什么窍门,只不过是因为被调查者是明白并相信调查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他们的愿望。从这种切身体会中,我似乎见到了社会科学的新境界,就是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完全可以帮助人类摆脱改造社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进入科学性和主动性。这段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科学的对人民有用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说真正的应用人类学必须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人类学。这就是我在题目中所说的“人民的人类学”的涵义。(摘编自费孝通《迈向人民的人类学》)材料二:围绕着社会学源流的“本土化”之争,深层次上是社会学“科学性”与“人文性”属性的冲突:社会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理论应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知识,而不能是只适用于特定地域的地方性知识。有人将本土化追求与“反实证”倾向联系,认为“社会学中的反实证倾向存在已久,并非中国社会学中主张本土化者之首创”。也有人将对本土化的质疑归结为方法问题,认为“社会学本土化之类,所遭遇的最大问题不是理论问题,而是方法问题……这点成为熟悉实证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者质疑本土化是否必要和可能的理由”。从本土化之争可以看出,我国不少社会学人实际上把诞生于西方且富有浓厚西方文化色彩的社会学当作了社会学的全部,潜意识中将“科学”与“人文”相对立。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命题,大声疾呼“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他特别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格物致知”就是一种直觉认知方式,“含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的方法论的意义,它是通过人的深层心灵的感知和觉悟,直接获得某些认识,这种认知方式,我们的祖先实践了几千年”。费先生“双重性格论”为奠定社会学的中国特色指出了方向,他强调“将心比心”的田野调查,注重“解剖麻雀”式典型个案研究,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有机融合,实现“双重性格”的优势互补。这里有严谨严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文化自觉”。(摘编自石英《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建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认识到个人出路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联,科学理解中国社会以求挽救国家和民族,是费孝通投身马林诺斯基门下的原因。B.费孝通早期开展学术研究时遇到的困难,一是如何对掌握的材料进行解读,二是在调查时常常遭受到被调查者的冷遇。C.在社会学源流的“本土化”之争中,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如何看待本土的地方性知识是争论的焦点。D.费孝通认为,社会学既要保持传统上强调的科学属性,又要与中国传统的认知方式相一致,提出了新的社会学方法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较于在书斋里拿着书本思考,理解社会状况更好的方式,是实地观察和体验生活。B.人类学科学性和主动性的新境界,摆脱了盲目被动局面,更符合实证主义的方法论。C.“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智慧,超越国界,具有当代价值。D.费孝通特别关注直觉认知方式,他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常运用这一方法理解问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符合“人民的人类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A.为完善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而开展的研究B.为调查全民普法教育的现状而开展的研究C.为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而开展的研究D.为改善特大型城市人居环境而开展的研究4.费孝通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实践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5.费孝通的经历,给今天建设中国风格的社会学提供了哪些最基本的研究策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C2.B3.D4.①人民中国建立后,费孝通开展了一系列的量化研究,为民族地区的政策实施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事实根据;②他“将心比心”,让当地人民理解并认识到研究的目的,调查双方能在友好的氛围中交流,又“推己及人”,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意见。5.①坚持人民立场的策略,他也由此迈入社会学殿堂、投身民族研究;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策略,早期为认识中国社会投身马林诺斯基门下,解放后则致力于民族地区的发展;③坚持理论创新的策略,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创新主张,有力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错。费孝通提出的“双重性格”的命题是解决两者冲突的方案。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更符合实证主义的方法论”错。根据材料一第4段,“科学性和主动性”是指能够让被调查者感到“温暖和亲切”“明白并相信调查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他们的愿望”,这就是材料二第2段所指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直觉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含有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特殊的方法论的意义”。且根据材料二第1段,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具有理性、定量、普遍性等特点;而费孝通所指的“社会科学的新境界”具有“适用于特定地域的地方性”的“人文性”方法论特点。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人民的人类学”指的是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工具,为解决人民对社会发展变革等需求提供方法,以服务于广大人民利益的科学。A.该项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围。B.该项研究没有指向具体要解决的问题。C.该项研究没有解决人民对社会发展变革等需求提供方法。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结合“人民中国建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怎样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我于是投身到民族的研究工作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放后,各族人民一致要求实现民族平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要有各民族的代表,民族聚居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文字,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也受到合理的尊重……要落实这些措施,许多具体的情况必须要搞清楚”可知,人民中国建立后,费孝通开展了一系列的量化研究,为民族地区的政策实施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事实根据;结合“解放后,我做调查工作时就感觉到温暖和亲切。这其实没什么窍门,只不过是因为被调查者是明白并相信调查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是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实现他们的愿望。从这种切身体会中,我似乎见到了社会科学的新境界,就是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完全可以帮助人类摆脱改造社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进入科学性和主动性”可知,他“将心比心”,让当地人民理解并认识到研究的目的,调查双方能在友好的氛围中交流,又“推己及人”,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意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人民中国建立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是怎样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我于是投身到民族的研究工作中”可知。坚持人民立场的策略,他也由此迈入社会学殿堂、投身民族研究;结合“我师事马林诺斯基教授为时不久,只有两年。我就教于他的门下实有内在的原因,首要的原因是我学习社会人类学的动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解放后,各族人民一致要求实现民族平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里要有各民族的代表,民族聚居区要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文字,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也受到合理的尊重……要落实这些措施,许多具体的情况必须要搞清楚”可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策略,早期为认识中国社会投身马林诺斯基门下,解放后则致力干民族地区的发展;结合“费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命题,大声疾呼‘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可知,坚持理论创新的策略,晚年提出“社会学应当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创新主张,有力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瑰宝王晋康2050年12月,我离开设在太空城的时空管理局,回乡探望未婚妻栀子。那天是阿炳先生逝世百年纪念日,阿炳是她最崇敬的音乐家,是她心中的神祗。她在音乐厅举办阿炳二胡曲独奏音乐会,当《二泉映月》的旋律从琴弓下淙淙地淌出来,我仿佛听到了天籁。那是瞎子阿炳想象中的无锡惠泉山美景,月色空明,泉声空灵,白云悠悠,松涛阵阵。这是大自然最深处流出来的净泉,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谐振。琴弓飞速抖动,栀子流泪了,观众也流泪了。当最后一缕琴声在大厅中飘散后,台下响起暴雨般的掌声。回到家,栀子还沉浸在激荡的情绪中,她说:“阿炳先生的乐曲是偶然飘落人间的仙音,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至宝。先生一生穷愁潦倒,但有《二泉映月》传世,他的一生也就值了!”她的目光里燃烧起痴狂的火焰:“何汉,据说阿炳先生能演奏300多首乐曲!可惜它们永远失传了。一想到这些丢失的瑰宝,我就心如刀割!”“我们去找到那些失落的瑰宝!”虽然时空管理局的规定十分严格,处罚严厉无情,但是,我顾不得了。我们选择了1946年的惠山寺庙会。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胜利的喜悦中夹杂着凄楚困苦。庙会里人头攒动,江湖艺人在敲锣打鼓、翻筋斗、跳百索、立僵人,地摊上摆着泥人大阿福。我穿着长袍,栀子穿着素花旗袍,在一条小巷里等待。小巷铺着青石板,青砖垒就的小门洞上爬着百年紫藤,银杏树从各家小院中探出枝叶。阿炳的琴声从巷子深处涌来,是《听松》,沉雄有力,气魄宏大。两个身影在拐角出现,前边是一位中年女人,穿蓝布大襟上衣,手里牵着阿炳长袍的衣角,显然是他的夫人董彩娣。阿炳戴着墨镜和旧礼帽,肩上、背上挂着琵琶、笛子和笙,一把二胡用布带托在胯部之上,边走边拉。他们走过去了,栀子还在呆望着。我推推她,她才如梦初醒。我们赶紧追上阿炳,把激光录音头对准琴筒。阿炳的琴声连绵不断,起承时流转自然。阿炳的操弓如云中之龙,夭矫多变,而贯穿始终的基调苍凉高远。阿炳一直不停地演奏着,物我两忘,与音乐融为一体。整整一天,我们像导盲犬一样走在先生前面。直到夕阳西斜,董彩娣拉着丈夫返回,在青石板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和栀子坐时间车赶回,用整整一夜的时间听录音,做统计。先生共演奏了270首乐曲,栀子说,它们几乎都是精品,其中至少有15首是堪与《二泉映月》媲美的极品!栀子欣喜得难以自禁:“汉,知道你对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吗?储师竹、杨荫浏先生只录下6首,我们录下270首呀。”栀子说:“今天再去一次,请先生亲自为他的乐曲定出名字好吗?”我不能不同意:“咱们要尽量早点返回,不要忘了,我们是未经批准的时间偷渡者。”这天春雨淅淅,我们在街上没等到先生,便辗转打听,来到先生的家。一座破房,门廊下四个孩子在玩耍,他们是董彩娣前夫的孩子,个个衣衫褴褛、浑身脏污。董彩娣不在家,孩子们说她“缝穷”(给单身穷人做针线活)去了。阿炳先生坐在竹椅上,仍戴着墨镜和礼帽,似乎随时准备出门。他侧耳听我们进屋,问:“是哪位贵客?”栀子趋步上前,鞠躬说:“阿炳先生,华先生,我们把您昨天的演奏全录下来了,请您听听,告诉我们每首曲子的曲名,好吗?”先生点头说:“好呀。”栀子打开激光录音机,第一首先放《二泉映月》。凄楚优美的琴声响起来,阿炳先生浑身一颤,侧耳聆听一会儿,急迫地问:“你们哪位在操琴?拉得这么好?”栀子的泪水慢慢溢出眼眶:“先生,是您呀,这是您的录音。”原来先生刚才没听懂栀子的话,他不知道什么是录音。栀子做了解释,把录音重放了一遍,阿炳入迷地倾听着。一曲既毕,栀子说:“先生,这是你的一首名曲,它已经……”她改了口,“它必将留传千秋。请给它一个名字吧。”阿炳苍凉地说:“姑娘,我盼知音盼了一辈子,今天才盼来啦。这首曲子我常称它‘瞎拉拉’,若要起名字,就叫……‘二泉月冷’吧。”栀子继续播放,阿炳也一首首给出曲名。快中午了,雨越下越大,董彩娣回来了。我们都沉浸在音乐氛围中,没注意到她坐立不安的样子。她终于打断阿炳的话头,伏在他耳边轻声说着什么。我皱着眉头对栀子说:“她好像说要把琵琶当出去,买点儿肉菜招待我们。”栀子眼眶红了,急急掏出钱包:“先生,我这儿有钱!”她肯定想起人民币不能使用,又急忙扯下耳环和项链:“这是足金的首饰,师母请收下!”我厉声喝道:“栀子!”栀子扭回头看看我,这才想起出发前我严厉的嘱咐。她无奈地看看阿炳夫妇,泪水夺眶而出。忽然她朝阿炳跪下,伏地不起,肩膀猛烈地抽动。阿炳先生对妻子低声交代着,让她到某个熟人那儿借钱。趁这当儿,我急忙扯起栀子离开,甚至没向阿炳夫妇告别。桅子泪水汹涌,一直回望着那座破房。我曾再三向栀子交代:“时间旅行者不允许同异相时空有任何物质上的交流。这是旅行者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如果把原子弹带给希特勒,把猎枪带给尼安德特人,甚至只是把火柴带给蓝田猿人……历史该如何震荡不已!过度剧烈的震荡有可能导致时空结构大崩溃。”回到时间车里,栀子啜泣不已,激动地说:“这样伟大的音乐家,你能忍心旁观他受苦受难,四年之后就吐血而死?汉,我们把阿炳先生接回2050年吧!”我启动了时间车:“我们只是时间旅行者,不能改变历史的。需要改变的太多了,你能把岳飞、凡·高、耶稣都带回到现代?想都不能想啊。”栀子悲伤地沉默了很久,低声说:“只要这些音乐能活下去,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的。”(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我”对未婚妻栀子所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欣赏,为下文“我”决定陪栀子穿越时空寻找“瑰宝”作了铺垫。B.1946年的无锡城,庙会的热闹和小巷的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为杰出民间音乐家阿炳的出场营造出非同寻常的特殊背景。C.栀子认为阿炳创作的270首乐曲几乎都是精品,其中还不乏可与《二泉映月》媲美的极品,这是偶像崇拜带来的审美错觉。D.名曲《二泉映月》在文中多次出现,一方面回应题旨,另一方面也作为线索串联起相隔一百多年的人物、场景和故事情节。7.关于文中第二次穿越和第一次穿越的异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次穿越都是为了失去的“瑰宝”,但具体目的有所不同,第一次是为了寻找乐曲,第二次是想请阿炳给乐曲定名,相比较之下,第一次比第二次更为重要。B.两次穿越抵达的地点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无锡,但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所有所不同,第一次主要是在阿炳前来卖艺的惠山寺庙会上,第二次则是在阿炳的家。C.两次穿越的时间很集中,就在前后两天,但天气却有所不同,第一次是晴天,第二次是雨天,不同天气营造的不同氛围和两次穿越后发生的不同故事吻合。D.两次穿越后的栀子都和阿炳进行了近距离的接触,但第二次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具体说来,他们面对面地进行了从物质、信息到情感多方面的交流。8.有人说本文标题中的“瑰宝”既指阿炳创造的音乐,也指阿炳本人,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陈述理由。9.本文通过“时间车”这一科幻创意实现了人物之间跨越百年的交流,这种跨越通过人物梦境也可以实现。请结合文本谈一谈,和梦境相比,以科幻创意表现有什么好处?【答案】6.A7.D8.示例一:同意。因为阿炳本人跟他创造的音乐一样珍贵。阿炳才华横溢,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270首乐曲,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阿炳安贫乐道,在艰难困窘的生活中从容自若;阿炳着装整肃,谦恭有礼,有谦谦君子的风范。示例二:不同意。因为文中的“瑰宝”有特定的所指,指的是阿炳创造的音乐。文中栀子和何汉穿越的目的是寻找丢失的“瑰宝”,也就是阿炳先生演奏但却未能传世的300多首乐曲。当他们录到了270首乐曲后,他们认为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小说的结束,栀子说:“只要这些音乐能活下去,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的。”9.①让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更具真实感,并因此更加打动人心;
②让人物活动和人物交流受到限制,从而表现出艺术张力;
③让背景设置更有想象力,更有助于表现人们理想中的科技进步和时代变化。【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B.“营造出非同寻常的特殊背景”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可知,阿炳在巷子演奏与“庙会里人头攒动,江湖艺人在敲锣打鼓、翻筋斗、跳百索、立僵人”的情景恰好相符合,也符合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胜利的喜悦中夹杂着凄楚困苦”的时代背景,所以并未营造出非同寻常的特殊背景。C.“这是偶像崇拜带来的审美错觉”说法错误,阿炳创作的270首乐曲几乎都是精品是对阿炳艺术成就的客观评价,并不是偶像崇拜带来的审美错觉。D.“回应题旨”“作为线索串联起”说法错误,本文的主旨是表现对阿炳及其创作的乐曲的珍视与赞美,所以《二泉映月》在文中多次出现,不能起到“回应题旨”的作用;文章是以两次穿越为主线来写,名曲《二泉映月》不是文章的线索,故“作为线索串联起”说法错误。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D.“他们面对面地进行了从物质、信息到情感多方面的交流”说法错误。由文中“栀子扭回头看看我,这才想起出发前我严厉的嘱咐。……我急忙扯起栀子离开,甚至没向阿炳夫妇告别”可知,并未进行物质交流,“掏出”和“扯下”只是栀子的动作,她并没有将其送给阿炳。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含义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可同意,也可不同意。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观点,再结合内容阐明理由。示例一:同意。由文中“阿炳的琴声从巷子深处涌来,是《听松》,沉雄有力,气魄宏大”“阿炳的琴声连绵不断,起承时流转自然。阿炳的操弓如云中之龙,夭矫多变,而贯穿始终的基调苍凉高远”“先生共演奏了270首乐曲,栀子说,它们几乎都是精品”可知,阿炳才华横溢,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创作了270首乐曲,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演奏家;由文中“我们在街上没等到先生,便辗转打听,来到先生的家。一座破房,门廊下四个孩子在玩耍,他们是董彩娣前夫的孩子,个个衣衫褴褛、浑身脏污”可知,阿炳生活贫困,穷愁潦倒,但在如此境况之下,他依然从容自若地创作出众多不朽的音乐名曲,表明他是一个安贫乐道之人;由文中“阿炳先生坐在竹椅上,仍戴着墨镜和礼帽,似乎随时准备出门。他侧耳听我们进屋,问:‘是哪位贵客?’”可知,阿炳总是戴着墨镜和礼帽,着装整肃,他说话谦恭有礼,有谦谦君子的风范;所以,阿炳本人跟他创造音乐一样珍贵,标题“瑰宝”既指阿炳创造的音乐,也指阿炳本人。示例二:不同意。由文中“‘何汉,据说阿炳先生能演奏300多首乐曲!可惜它们永远失传了。一想到这些丢失的瑰宝,我就心如刀割!’”“‘我们去找到那些失落的瑰宝!’虽然时空管理局的规定十分严格,处罚严厉无情,但是,我顾不得了”可知,栀子和何汉穿越的目的是寻找丢失的“瑰宝”,也就是阿炳先生演奏但却未能传世的300多首乐曲。所以“瑰宝”指阿炳创造的音乐。由文中“‘栀子欣喜得难以自禁:‘汉,知道你对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吗?储师竹、杨荫浏先生只录下6首,我们录下270首呀’”“栀子悲伤地沉默了很久,低声说:‘只要这些音乐能活下去,先生也会含笑九泉的’”可知,当他们录到了270首乐曲后,认为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小说的结束,也是在说这些音乐的巨大价值,所以“瑰宝”指阿炳创造的音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通过文中“两个身影在拐角出现,……阿炳戴着墨镜和旧礼帽,肩上、背上挂着琵琶、笛子和笙,一把二胡用布带托在胯部之上,边走边拉”“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胜利的喜悦中夹杂着凄楚困苦。庙会里人头攒动,江湖艺人在敲锣打鼓、翻筋斗、跳百索、立僵人,地摊上摆着泥人大阿福。……银杏树从各家小院中探出枝叶”可以看出,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非常真实立体。“时间车”这一科幻创意让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更具真实感,并因此更加打动人心;通过文中“我启动了时间车:‘我们只是时间旅行者,不能改变历史的。需要改变的太多了,你能把岳飞、凡·高、耶稣都带回到现代?想都不能想啊’”“原来先生刚才没听懂栀子的话,他不知道什么是录音。栀子做了解释,把录音重放了一遍,阿炳入迷地倾听着”可以看出,“时间车”这一科幻创意让人物活动和人物交流受到限制,从而表现出艺术张力;通过文中“2050年12月,我离开设在太空城的时空管理局,回乡探望未婚妻栀子。那天是阿炳先生逝世百年纪念日,阿炳是她最崇敬的音乐家,是她心中的神祗”“‘我们去找到那些失落的瑰宝!’虽然时空管理局的规定十分严格,处罚严厉无情,但是,我顾不得了”可以看出,文章的背景设置在了未来的2050年,那时的人类已经可以穿越时空,“时间车”这一科幻创意让背景设置更有想象力,更有助于表现人们理想中的科技进步和时代变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尹子奇①领兵十三万趣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或一日至二十合;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众气自倍。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睢阳城食且尽。将士人廪米日一合②,杂以茶纸、树皮为食,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尹子奇问巡曰:“闻君每战眦裂齿碎,何也?”巡曰:“吾志吞逆贼,但力不能耳!”子奇以刀抉其口视之,所余才三四。子奇义其所为,欲活之。其徒曰:“彼守节者也,终不为吾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乃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巡行兵不依古法教战阵,令本将各以其意教之。人或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战,云合乌散,变态不恒。数步之间,势有同异。临机应猝,在于呼吸之间,而动询大将,事不相及,非知兵之变者也。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韩愈《张中永传后叙》)①尹子奇:安史之乱中的叛军将领。②合:容量单位,十合为一升。10.下列对文中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B.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C.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D.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明/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寒暑/故下争致死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合,也称为“回合”,旧小说中描写武将交锋一次叫一个回合。这里指双方较量一次。B.再拜,有两种意思:一是第二次拜,二是拜两次。文中“巡西向再拜”中是第一种意思。C.颜色,文中是“脸色”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中一样。D.“其谁之功也!”中“其”的意思,与《师说》中“其皆出于此乎?”的意思并不一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史叛军以近二倍的兵力进攻睢阳。守城将士日夜与叛军激战,擒贼将六十多人,杀士卒二万余,将士们因之士气大增。B.睢阳被围粮食将尽,而且士卒都因为饥饿无法战斗,有人建议弃城,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的保障,决定坚守待援。C.张巡练兵不依照古代兵法,而让将领们各依本人的想法指挥作战,因为他觉得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让士兵们各自为战更好。D.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对张巡、许远的评价很高,认为他们守卫睢阳,不弃城而走的考虑非常周到,体现出他们的贤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②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14.两则材料都反映出张巡和许远坚守睢阳的艰难,具体有哪些困难?他们的坚守有什么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述。【答案】10.D11.B12.C13.①况且我们的士兵饥饿病弱,逃跑一定不能到达目的地。古代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尚见相互相救援帮助,何况睢阳附近的众位将帅呢!②等到没有救兵而且处境窘迫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病废、饥饿羸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14.第一问(困难):①缺乏粮食(或士兵饥饿羸弱)无法战斗;②兵力消耗(不足),又没有援兵。第二问(意义):保护了江、淮,为朝廷最终平定叛乱做出贡献。【解析】【导语】尹子奇率大军围攻睢阳时,张巡与许远坚决守城,表现出卓绝的勇气和谋略。尽管兵力与粮草严重不足,二人依旧坚守睢阳不退。张巡的灵活用兵策略及应变能力,与士卒同甘共苦,赢得将士们的死力支持。韩愈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坚守之功乃拯救天下的壮举。这两篇文字体现了古代忠义将领面对敌寇时的不屈精神和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张巡又待人诚恳,胸怀坦荡,善于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他号令严明,赏罚分明,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的将士都争先拼死效力。“推诚待人”中“推诚”是“待人”的方式,作状语,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号令明”“赏罚信”均为主谓结构,语意完整,结构相似,各自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有时一天交战达二十次。B.“文中‘巡西向再拜’中是第一种意思”错误,文中“巡西向再拜”中是第二种意思。句意:张巡向西拜了两拜。C.正确。句意:面不改色。/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干枯。D.正确。代词,这/副词,大概。句意:这是谁的功劳呢。/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让士兵们各自为战更好”错误。根据“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可知,张巡让将领各自训练自己的士兵,是为了让将领和士兵互相熟悉,“让士兵们各自为战”曲解文意。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羸”,羸弱,身体瘦弱;“走”,撤退,逃跑;“恤”,救济,帮助;“密迩”,附近,近旁。②“穷”,处境窘迫;“将”,率领;“虽”,即使。【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先看困难。根据第一段选文“睢阳城食且尽”“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可知,其困难城中粮食短缺,士卒饥饿、生病,兵力不足;根据第二段选文“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可知,其困难是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也没有后援。再看坚守的意义。根据第二段选文“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可知,其意义是保护了江、淮一带的安全,为朝廷以后平定叛乱奠定了基础。参考译文:尹子奇带领十三万军队奔赴睢阳。许远向张巡告急求救,张巡从宁陵带兵进入睢阳。张巡自己有军队三千人,跟许远的军队合共六千八百人。叛军全部人马逼近睢阳城,张巡督促教励将士,日夜苦战,有时一天交战达二十次;总共激战十六天,擒获叛军将领六十多人,杀死对方士兵二万多,睢阳士气大涨。尹子奇又征兵几万,攻打睢阳。睢阳城粮食将尽。将士每人每天分米一合,用茶纸、树皮夹杂在一起作为食物。士兵也消耗至一千六百人,都因饥饿不能战斗。有人建议放弃守城往东撤退,张巡、许远商量,认为:“睢阳是江、淮一带的屏障,如果放弃睢阳撒离,叛军一定会乘胜长驱直入,这样就无法守住江、淮了。况且我们的士兵饥饿病弱,逃跑(撤退)一定不能到达目的地。古代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尚且相互相救援帮助,何况睢阳附近的众位将帅呢!还不如坚守睢阳来等待援兵。”癸丑(初九)这一天,叛军登上城头,将士们因为病弱,不能再战。张巡向西拜了两拜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但没有守住睢阳城,生时既然不能报答陛下的恩德,死后应当变为恶鬼来杀死叛贼!”随后睢阳城被叛军攻陷,张巡与许远都被俘。尹子奇问张巡说:“听说将军你每当作战时眼角都要睁裂,牙齿都要咬碎,这是为什么?”张巡说:“我是坚决想要吞掉你们这伙叛逆的反贼,只是力量不够罢了。”尹子奇就用刀撬开张巡的口探视,发现所剩下的不过三四颗牙齿。尹子奇十分欣赏张巡的忠义,不想杀掉他。他的部下却说:“张巡是忠义守节的人,终究不会被我们所用。况且他深得军心,留下他的性命,将成为后患。”于是尹子奇就把张巡斩杀。张巡将死时,神色自若,面不改色,意气扬扬像平常一样。张巡练兵不按照古人的兵法作战布阵,而是命令部下的将领各自按照自己的战略教习战法。有人问其中的原因,张巡说:“现在是与反叛的胡人作战,他们忽散忽合,变化不定,有时在数步之内,军势都不同。所以需要将领们在很短的时间内面对时机应对突发的事件,如果让他们动不动就要请示大将,那事情就来不及处理了,这样做是不知道作战用兵的变化。所以我让士卒了解将领的心意,将领熟悉士卒的情况,这样将领指挥士卒作战,就如手使用自己的指头一样自如。兵与将都相互熟悉,部队各自为战,不是很好吗!”每当战斗激烈时,有的将士后退下来,张巡就立在阵地上对将士们说:“我绝不离开这里,你们为我返回去继续与叛军决战。”将士听后,没有人敢不返,身拼死而战的,最后都能够打退敌人的进攻。张巡又待人诚恳,胸怀坦荡,普于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他号令严明,赏罚分明。与都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的将士都争先拼死效力。(节选自《货治通鉴·唐纪》)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最终不来救授,从而弃城预先逃走呢?如果睢阳不能坚守,即使选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处境窘迫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羸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这样贤明,他们的考虑已经很精密周到了!坚守一座城池,来保卫国家,凭借千百名接近死亡的士兵,抵挡上百万日益增多的敌军,掩护江淮流域,从而阻遇叛军的兵势。唐王朝没有被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呢?(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西河·和王潜斋韵①曹豳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C.“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16.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5.D16.同:本词与《扬州慢》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异:本词还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丧权误国、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东山再起、挽救国家危亡的期盼。《扬州慢》则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表述错误。“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几句中,曹豳感叹如今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于草野之间,扶危安邦的大任由谁来担负。但下片还有着弦外之音,“高卧闾里”隐居不仕的王潜斋,正是可以负起国家安危之责的人材,而非国无能人、无人关心国事。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两首词的共同点看,纵观姜夔的《扬州慢》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本词则化用曹操《蒿里行》诗名“百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入词,对人民横遭屠戮的惨状满怀同情,深感悲愤,对南宋当权者昏庸腐败、丧权辱国的行径含恨不已,语带讥刺,同样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从两首词的不同点看,姜夔的《扬州慢》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而本词“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犹未?”两句积极唤起处于绝望中的王潜斋,坚信他不久将东山再起,能够象张骞一样扶危安邦,收复中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正面描写,表现音乐或激越或柔和,时悲切时欢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司马迁认为文学创作多源于作者内心的怨愤,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认为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平作《离骚》“_________________”。(3)古人常用镜子来表达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昆山玉碎凤凰叫②.芙蓉泣露香兰笑③.大底(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④.盖自怨生也⑤.塞上长城空自许⑥.镜中衰鬓已先斑(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芙蓉、泣、愤、鬓、徘徊。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我的肠胃被全面改造过来后,我也开始全面掌控家里的厨房(其实也就一只炉子、一张矮桌、一把菜刀加一个纸箱),成为家里的首席大师傅。强硬自负如卡西,都默默认同。斯马胡力更是__________。只有李娟做的,他无论是什么才极卖力地吃。连她烧的白开水都喝得__________。我怀着无限乐趣一次又一次用力剜出一大块细腻洁白的羊油,丢进热锅。看着它面对我愉快地苏醒,看着它丝丝入扣地四面融化,润物细无声。再__________扔进切碎的洋葱和固体酱油。香气“啊”地尖叫一声,喜气洋洋地烟花般绽放。毡房被香得微微地鼓胀。赶紧倒清水!浇灭它的热情!于是香气迅速退却到水的内部。盖上锅盖煮啊煮啊,柴火烧啊烧啊。一旁的面团早就等得不耐烦了,暗自变软,并且越来越柔软,越来越柔软……温顺地任我把它切成块儿、搓成条儿、捏成片儿。无怨无尤,躺倒了一桌子。水开了,边开边说:“来吧来吧,快点快点!”满锅沸腾,无数只手争先恐后地招摇。我每丢进几块面片,面汤就会稍稍安静一点点。但还是无法安抚。直到“熟”这种力量全面覆盖上来,锅中诸位才满意地、香喷喷地渐渐静止下来。炉火也渐渐熄灭。汤饭如鲜花怒放一般盛了满锅。至于放多少盐,不必操心,我的手指比我更清楚。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20.文中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进行简要赏析。【答案】18.赞不绝口/啧啧称赞津津有味/有滋有味出其不意19.只要是李娟做的,无论是什么他都吃得极卖力。20.文中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有:羊油“苏醒”,香气“尖叫”,面团“等得不耐烦”,水“边开边说”和“争先恐后地招摇”等。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对象人格化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充满活力的食物烹制过程,表达了对食物的极度珍爱和对生活强烈的热爱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硬自负如卡西,都默默认同。斯马胡力更是……”可知,此处想表达的是斯马胡力对“我”的厨艺赞叹不已,故可填“赞不绝口”或“啧啧称赞”。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啧啧称赞:不停的称赞、夸赞。第二空,结合前文“连她烧的白开水都喝得”可知,即使“我”烧的白开水,斯马胡力都觉得特别好喝,故可填“津津有味”或“有滋有味”。津津有味: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有滋有味:指十分有味道,生动。第三空,此处想表达突然间“扔进切碎的洋葱和固体酱油”,故可填“出其不意”。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该句语病有三:第一处,关联词语误用,将“只有……才……”改为“只要是……都……”。第二处,语序不当,将“他无论是什么……”改为“无论是什么他……”。第三处,将“极卖力地吃”改为“吃得极卖力”,使用动补结构表强调。【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我怀着无限乐趣一次又一次用力剜出一大块细腻洁白的羊油,丢进热锅。看着它面对我愉快地苏醒……”一句中,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羊油以“苏醒”这一人的特性。“香气‘啊’地尖叫一声”一句中,也是用拟人修辞,“尖叫”一词使香气人格化。“一旁的面团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中,同样使用拟人手法,“不耐烦”一词将面团人格化。“水开了,边开边说……无数只手争先恐后地招摇”一句中,赋予水以“边开边说”和“争先恐后地招摇”这些人特有的动作。这些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羊油”“面团”“水”以人格化的特点,让整个做饭的过程极具画面感,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充满活力的食物烹制过程,表达了对食物的极度珍爱和对生活强烈的热爱之情,也是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4月24日上午,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仪式上,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官。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祝融号”是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技成果。②,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从字面上来看,“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的首趟征途,计划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界亦属创举。③,寓意点燃我国行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不断超越。21.以下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本则新闻报道标题的一项是()A.中国航天日启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B.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C.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D.“祝融号”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表达连贯。要求:每处不超过20个字。【答案】21.B22.示例:①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给首辆火星车命名②以火神的名字命名③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标题的能力。新闻稿标题应该突出新闻稿的重点,让读者一眼看出新闻稿的主要内容。根据原文第一段“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可知,这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原文第二段“祝融号’是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技成果”,可知,这是在讲火星车的命名。根据原文第二段“从字面上看,‘祝’,表达了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的美好祝愿,‘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可知,此段依然在讲火星车的命名。第三段主要表达了“祝融”的寓意。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为,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与我国其他航天器命名思路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可知,此处在讲首辆火星车命名的来源,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故填“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第二空:根据前文“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的掌火之官”及后文“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教师法制培训课件
- 培训机构英语老师述职
- 14.2 热机的效率(7大题型)(含答案解析)
-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山西现代双语学校南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八年级上数学月考试卷(含答案)
- T-XZZL 0034-2024 高粱面(红面)鱼鱼传统美食制作规程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4.3 任务2 创建区域
- 河北省百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 含解析
- 印前知识培训讲义
- 物理化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 甲亢肝损害包建东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5太阳》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 市政污水管网深基坑拉森钢板桩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 省赛一等奖
- 平行检查记录(焊接)
- 消防在心中安全伴我行-中学精创主题班会
- GA/T 718-2007枪支致伤力的法庭科学鉴定判据
- 2023年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答案直接打印版
- ASNT超声II级基础理论试卷试题(答案)
- 出生缺陷预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