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
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
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单元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大青树下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
习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鼓励学
生多种方法识字。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
子理解课文内容。
《花的学校》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
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多元认
字,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
腻的想象。
《不懂就要问》讲了孙中山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重
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重点是选择别
人感兴趣的内容讲清楚,恰当使用图片和实物。
本次习作以《猜猜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
去写。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学会积累词句,学习成语,练习感情朗
读,创造名字,理解积累古诗《所见》。重点是积累词句、成语、古
诗,会感情朗读。
单元重难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抓住关键词句
理解课文。(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学会先说后
写,抓住人物主要
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单元课时安排:
《大青树下的小学》2课时
《花的学校》2课时
《不懂就要问》1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2课时
主备执教
单元—»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
第1课时课题新授
时型
知识与技能: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
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教学过程与方法: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
目标学校的特别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
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要点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
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
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
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
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
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
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
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
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
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
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
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空”和“戎”组成,右边的
“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主备执教
单元—»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
第2课时课题新授
时型
知识与技能: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
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教学过程与方法: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
目标学校的特别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
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
教学之情。
要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
之情。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
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
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
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
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
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
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
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
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
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
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
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
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
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
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
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
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
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
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
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
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大青树下的小学
板
穿戴不同语言不同
书
共同学习共同游戏
设
热爱团结
it
评价与反思
主备执教
单元—»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课
第1课时课题2花的学校新授
时型
知识与技能: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
“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
教学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目标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
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重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体会诗的意境。
要点难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一1941年),印度诗人、
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
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
《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
《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一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一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
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
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
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
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
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主备执教
单元—»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课
第2课时课题2花的学校新授
时型
知识与技能: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
“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
教学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目标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
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重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
教学会诗的意境。
要点难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
“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
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
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
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
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
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
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
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
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
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
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
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花的学校
板
花孩子: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书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真可爱
it
评价与反思
主备执教
单元—»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3*不懂就要问课
第1课时课题新授
时型
知识与技能: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
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教学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
目标
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
习方法。
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
教学问的学习方法。
要点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
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
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
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
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
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
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
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
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
还有什么不懂的?
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
齐读)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
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
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1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
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
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主备执教
单元—»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3*不懂就要问课
第2课时课题新授
时型
知识与技能: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
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教学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
目标
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
习方法。
重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
教学问的学习方法。
要点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
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
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
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
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
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
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
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
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
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
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
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
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
问”这句话的意思。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
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
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恨读书迟。
⑧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布置作业。
1.迁移练习。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
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
问精神。
2.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板
书不懂就要问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主备执教
单元—»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口语交际1我的暑假课
第1课时课题新授
时生活型
1.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感。
教学
2.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不要打岔。
目标
3.学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评价。
重点: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
2.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
教学达清楚。
要点难点: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
2.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
达清楚。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导入。
(出示老师课余生活的照片)漫长的暑假生活很快过去
了,老师在暑假里经历了一件新鲜事,请大家说一说
老师在做什么啊?
二、问同学们看相片的感受。
问: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暑假做了什么啊?
三、结合照片,老师讲述自己暑假经历过的新鲜事。
四、让学生复述老师的经历。
1.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2.师生共同点评。
(讲故事一要选别人感兴趣的事,二要恰当地选用图片
和实物)
五、分小组讲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交流自己经历了什么新鲜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六、每组选派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经历的
新鲜事。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评、梳理。
七、评比。
大家评比谁讲得最好,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八、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板
书
设
计
主备执教
单元—»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语文园地一课
第1课时课题新授
时型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积累
《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
教学
表达句子意思。
目标
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
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
方。
重点: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
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
教学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要点难点: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
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
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交流平台
1.让同学把课本看到第一课,找到自己认为有新鲜感
的句子。
2.点名让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3.男生、女生分别读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表达自
己的看法。
4.师总结:有新鲜感的句子一般都运用了某些写作手
法。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二、词句段运用
1.把课本上13面词句段运用第一题的两行词语找男
生读一次。
2.学生都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3.分组说说自己的发现。
4.师点拨。
5.课下让学生积累词语。
6.老师点名让学生读课本演示出来的三个句子。体会
句子意思。
7.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8.同学间互相交流。
板
书
设
计
主备执教
单元—»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语文园地一课
第2课时课题新授
时型
1.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积累
《所见》一诗。
2.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
教学
表达句子意思。
目标
3.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小组
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地
方。
重点: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
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
教学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要点难点: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然后小组内为小组取名字,
小组内成员策划活动方案。成员间交流方案是否有改进的地方。
最后开始实施方案。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组织兴趣小组。
1.先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老师引导学
生建立兴趣小组。
2.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
3.最后把小组名字定卜来。
4.学生间相互交流活动内容。老师在一旁点拨,然后
学生再思考。活动内容要围绕小组名字来。
5.老师总结,学生课后思考。
二、日积月累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同学间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然后竞赛背诵。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主备执教
单元—»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习作1猜猜他是谁课
第1课时课题新授
时型
1.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形象特点的方法。
教学
2.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去描写人物。
目标
3.掌握开头空两格的写作格式。
重点:1.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教学2.选取一到二点刻画人物。
要点难点:1.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2.选取一到二点刻画人物。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游戏导入。
我们请我们班三个同学上黑板来做一个小游戏,大
家谁想上台。
游戏规则:首先请上台的三个同学用丝巾蒙上双眼。
下面再随便请上来三个同学,让蒙眼的同学猜一猜
是谁。最多只能猜三次,三次猜不对者唱一支歌曲。
二、游戏环节。
台下同学不能提示,从班里分别挑选最胖的和最瘦
的以及最高的三名同学,让蒙眼的同学去猜。
三、游戏结束,点评。
请猜中的同学发言,谈猜中的依据是什么。
四、第二次游戏。
游戏规则:请同学们用笔描述班内同学的外貌以及
性格特点和做事风格。然后请刚刚没猜中的同学继
续猜描述的是谁。
五、游戏点评。
1.谁描写的最符合人物对象?
2.猜中的原因在哪里?
六、小结
每个人的外貌性格都有差异,都是独一无二的。只
有写出人物的特点,才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第一单元习作指导
猜猜他是谁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结合本次习作给出的主题,写一写自
己的同学。
2.选定内容:
(1)人物的外貌特点。
(2)通过具体的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品质。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
4.表现手法:开门见山、首尾呼应。
5.结构顺序: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接着通过具体的
事例反映人物的品质,最后首尾呼应,点明人物的
性格特点。
习作例文:
我的好朋友
她,长着蘑菇似的头发,白里透红的脸上长着
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下面是一个高挺的鼻子。再开头简介人物
往下看,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的外貌特征,给
她非常爱看作文书。如果你去看一看她的抽屉,人留下整体印
你一定可以从她的抽屉里看到好几本作文书。记得象
上一次,学校就要进入读书时间了,而班里面总有
那么几个同学忘记带书来学校看,所以此时,那些
同学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她就会从她的
抽屉里拿出她的作文书,说:“我这里还有好几本通过具体的事
作文书,你们都拿去看吧。”那些没带书的同学像例说明夏优璇
是抓住了一把救命稻草一样,欣喜若狂地接过书,爱看作文书的
连声道谢。特点。
她也是一个很爱帮助别人的人。她的书包里有
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的东西。例如:美术
课要用的剪刀;语文课要用到的订书机;数学课要
用的固体胶……应有尽有。每当上课需要用到“小通过爱帮助人
百宝箱”里的工具时,她总是毫不犹豫地给别人先的具体事例的
用,自己最后才用。描写,我们能够
她还是一个很尽职的人。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体会到夏优璇
的组长,但是她做组长也做得非常尽职。每一次收的善良、热情。
作业,她都是第一个收齐;每一次发作业,她都发
得最多。
她就是我的朋友一一夏优璇,她就是我那个爱总结全文,深化
看作文书、爱帮助人、做事非常尽职的好朋友。主题。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
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
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单元教材分析:
《古诗三首》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
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领略秋
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
路上行走的情绪。重点是通过分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
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分析重点
词句,借助图片、音乐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
之情。
《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
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
象的美好。
习作本次习作主题是《写日记》,引导学生学习写日记的格式和
内容及好处。重点是分析例文,总结日记格式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
写日记。
语文园地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学习用合作和探究法等方法
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用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积累四季特别是秋
天的成语。
单元重难点:
(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
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要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利
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单元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2课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主备执教
单元二李宝升李宝升
人人
课4古诗三首课
第1课时课题新授
时型
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
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重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
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要点难点:L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
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
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
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
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
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
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
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
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
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
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
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
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
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
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
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
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
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
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
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
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
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
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
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
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
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
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
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谁愿意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呢?如:
我想请XX同学回答,回答正确后这位同学有权请后面
的同学回答他提出的问题。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
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
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
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
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
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
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
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诗人在山脚下看到了什么?此时为什么突然停下来了
呢?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
人家)是啊,画面上苍茫的山,洁白的云,隐约可见的
黄土茅舍已经很美了,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火红
火红的枫树林,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迷人,诗人
置身这红艳艳似火的满山枫林中,激动不已,怎能不
停下来细细观赏。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
人此时的心情“爱”。
(4)(课件:枫树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枫树,边欣
赏边想,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
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
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
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鲜花是红艳的,可在夕阳映照下的枫叶
比二月的鲜花更红艳。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
吗?诗人更重要的是在赞美什么呢?(请注意“霜叶”
的“霜”。经霜打过的枫叶一般都是怎样的?你认为
诗人在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呢?)枫叶那种不屈不挠,
顽强抗争的精神不正是诗人一生的追求吗?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闭眼,
边背边想象刚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种形式反复
读,直到背诵。)
六、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
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
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单元二主备李宝升执教李宝升
人人
课4古诗三首课
第2课时课题新授
时型
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
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重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
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要点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
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
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他很欣赏
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
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单元二主备李宝升执教李宝升
人人
课4古诗三首课
第3课时课题新授
时型
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
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重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
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要点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
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
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
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
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一一
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
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
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
指导识记。(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
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
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
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
表见解。
3.(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出现参考答案:)老师重
点点拨理解:
答案一: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
忆。
4.有感情朗读。
五、拓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板
书
设
计
单元二主备李宝升执教李宝升
人人
课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课
第1课时课题新授
时道型
知识与技能:
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过程与方法:
教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
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要点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
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
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
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
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
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
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
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
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
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
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
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
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
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
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一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
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板
书
设
计
评价与反思
单元二主备李宝升执教李宝升
人人
课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课
第2课时课题新授
时道型
知识与技能:
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过程与方法:
教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
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要点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
相关课件
准备
教学预案个性设计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
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
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
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
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
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
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
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
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
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
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
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
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板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书
水泥道上布满洛叶水泥道地毯
设
落叶一一小巴掌
计
小雨靴一一小鸟水泥道真美
评价与反思
单元二主备李宝升执教李宝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习2025年雷锋精神六十二周年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4份)-54
- 2024年油烟净化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政治-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2月高考备考联考卷(六)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农村宅基地买卖合同协议书(农村土地流转法律保障)
- 2025年度地下车位租赁与车位租赁平台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室内装修安全监理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商铺租赁税收优惠政策协议
- 2025年度新能源技术研发用工协议安全责任承诺书
- 2025年度制造业企业生产线人员招聘与培训合同
-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参考模板范本
- 建筑冷热源素材
- 初中英语 沪教牛津版 9A U7-1 Reading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 课件
- 骗提个人住房公积金检讨书
- 监控系统维保方案计划及报价
- ABCD2评分量表(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
- E-learning平台使用手册(培训管理员版)
- 自动化物料编码规则
- 小学音乐教材分析
- 委托收款三方协议
- 黄冈市2021-2022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