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综合检测题 基础训练B卷_第1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综合检测题 基础训练B卷_第2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综合检测题 基础训练B卷_第3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综合检测题 基础训练B卷_第4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综合检测题 基础训练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生物的进化

综合检测题基础训练B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与进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种群对农药的抗药性增强,是农药对害虫进行选择的结果

B.某植物生存环境改变后出现花期不同的植株,最终可能会形成新物种

C.不同物种之间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共同进化的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使有利基因保留下来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深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中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

B.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所需要的必要条件

D.个体的表现型在个体死亡后消失,种群通过繁殖保留基因库

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也会不断发生进化

D.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

4.科学家发现一类蜕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千足虫等。与普通蜕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

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类蜕螂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该类蜕螂与千足虫之间存在着共同进化

C.蜕螂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发生变化

D.如果该类蜕螂可与普通蜕螂交配,则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自然选择过程中选择的对象是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

D.种群数目变化会影响基因频率

6.“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说法()

A.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灭绝

B.正确。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正确。基因突变虽然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的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因生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

C.人类遗传病发病情况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

D.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联会异常

8.无花果的隐头花序花托的顶端有一个很小的开孔,专有的、高度特化的榕小蜂雌蜂进入小孔后

在花上产卵,雌蜂在花序上爬行时能进行传粉,无花果隐头花序是榕小蜂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

食物来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榕小蜂特殊的生殖行为决定了无花果的变异方向

B.两者的依存关系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

C.花序的特化是无花果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两种生物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9.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合的是()

A.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

B.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

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10.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由于突变和选择因素不同,其基因组成可能会朝不同方向改变,导致新

物种的形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11.在一次大风暴后,有人搜集了100只受伤的麻雀并饲养,结果活下来64只。在死去的个体中,大部

分是个体比较大、变异类型特殊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特殊的变异类型都是不利的

D.不产生变异的生物才能生存

12.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

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

白纹伊蚊。其可能的原因是()

A.杀虫剂造成白纹伊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白纹伊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白纹伊蚊种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13.DNA分析表明,白头叶猴和金头叶猴都是从黑头叶猴进化而来的,为三个不同物种,以下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三个物种彼此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自然选择使黑头叶猴不同种群朝不同方向进化

C.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中的等位基因

D.新物种的形成体现出自然选择可提高生物多样性

14.科学家经长期观察发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较缓和

B.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变异小

C.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

D.海洋中生存斗争激烈,很多生物被淘汰

15.距今一万多年前,由于地壳运动,某种鸟的两个种群被分隔,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

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鸟类新物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标志是出现了生殖隔离

C.两地种群的基因库逐渐形成明显的差异,最终出现生殖隔离

D.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补充修

正。下列哪项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1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若存在地理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B.判断种群是否进化,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

C.有性生殖提高了物种的变异性,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18.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B.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自然选择时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

19.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

雄性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难以逃避天敌,属于不利变异

B.孔雀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属于生物的共同进化

D.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0.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

二、填空题

2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生物进化有内在联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19世纪中叶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种群基因型频率为AA20%、Aa60%、aa20%,则A

基因频率为。

(2)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有黑色型和浅色类型,经过若干年自然选择后,黑色类型桦尺蛾占多

数,说明自然选择是(填“定向的”或“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

(填“基因型”或“表现型”)。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

22.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趾便于划水,游泳

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

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发生变化,W变为0.2,w变为0.8。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

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

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3.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填"是”或“否”)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理由是o

23.果蝇的灰体(E)和黑檀体(e)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个野生果蝇种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和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决定进

化的方向。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

耳,耳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6中质的基因型频率为一」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害虫种群内原本就存在着各种变异,农药对不同抗药性的害虫进行了选择,淘汰其中不抗

药或抗药性弱的个体,抗药性强的个体逐渐增多,害虫抗药基因枳累,最终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

增强A正确。花期不同的植株不能相互受粉,即不能自由进行基因交流,经过长期演变,可能会

进化为两个物种,B正确。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除了可通过物种间的斗争实现,还可通过物种

间的互利来实现,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使有利基因

得到保留,D正确。

2.答案:D

解析:

3.答案:A

解析:A基因突变不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各种中药材的

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周围的环境在不断发生改变.对

生物不断进行选择,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故生物也在不断进化.C正确;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

程中.相互选择适应.故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D正确。

4.答案:D

解析:该类蜕螂的出现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与普通蜕螂出现

差异后形成的,A正确;该类蜕螂和千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正确;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类蜕螂与普通蜕螂有所不同,晚螂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发生变化,C正确;该

类蜕螂与普通蜕螂之间能够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才能说明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D错误。

5.答案:C

解析:

A、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

代,种群是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也就是同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拥有一个

基因库,B正确;

C、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现型,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

D、种群数量下降时,各基因型的个体也很少,某种基因很可能因其基因型的个体的偶然死亡而丢

失,因此种群数目变化会影响基因频率,D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

C、由B分析可知,C正确;

D、生物的有利或有害是相对的,与生物生存的环境有关,基因突变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

误。故选:Co

7.答案:D

解析:生物变异的有利或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环境,即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因生物所处

的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因为各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

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生物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人类遗传病发病情况与基因有

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

离而造成的。

8.答案:B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榕小蜂特殊的生殖行为只是起了选择作用;榕小蜂和无花果之间互利共

生,两者的依存关系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花序的特化并未产生生殖隔离,故不是新物种

形成的必要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答案:D

解析: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如多倍体的形

成,A不符合题意;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

提供原材料,B不符合题意;喷洒农药选择了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

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不符合题意;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种群是

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要有生殖隔离;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

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11.答案:B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自然选择通过定向

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利与害取决于环境,是相对而言的,C错误;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产生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产生不

利变异的个体会被淘汰,D错误。

12.答案:C

解析:由于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所以经过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

个体数量逐渐增加,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

查。

13.答案:C

解析: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

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黑头叶猴不

同种群朝不同方向进化,B正确;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表型,C错误;生物多

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14.答案:A

解析: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较缓和导致海洋生

物比陆地生物的进化速度缓慢。

15.答案:A

解析: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耍经过地理隔离,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

离,B正确:两地种群的基因库逐渐形成明显的差异最终出现生殖隔离,C正确;两个新的鸟

类物种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16.答案:B

解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A正确;

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B

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D正确.

故选:B.

17.答案:A

解析: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判断种

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B正确;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

组,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捕

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