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设计与材料方案TOC\o"1-2"\h\u30499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 43325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发展 424151.1.1定义 4250961.1.2发展 458001.2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 412701.2.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325581.2.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4174181.2.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指标 44635第2章节能减排设计原则 5277572.1节能设计理念 51522.1.1整体优化设计 5185912.1.2适应性设计 5228192.1.3高功能建筑设计 5192602.1.4可持续发展理念 5127192.2减排设计策略 543652.2.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81902.2.2利用可再生能源 5318722.2.3绿色交通规划 5229572.2.4碳汇设计 6322482.3节能减排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6250372.3.1高效围护结构技术 6306212.3.2高效能源系统技术 661332.3.3绿色照明技术 6247102.3.4被动式设计技术 6238582.3.5生态修复技术 610882第3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6259293.1墙体保温设计 6181133.1.1保温材料选择 6161573.1.2保温层厚度设计 6187343.1.3保温构造设计 7136293.2门窗节能设计 7264293.2.1门窗材料选择 7286433.2.2门窗传热系数设计 7139383.2.3门窗气密性设计 7194363.3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设计 7286663.3.1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择 7139693.3.2屋面保温隔热层厚度设计 7271293.3.3地面保温隔热设计 77145第4章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 8154994.1太阳能热水系统 898554.1.1概述 8305994.1.2系统分类 8165054.1.3设计要点 8142004.2地源热泵技术 828564.2.1概述 870384.2.2系统分类 8266234.2.3设计要点 8273624.3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 8179764.3.1概述 9288384.3.2系统分类 9170794.3.3设计要点 91125第5章建筑通风与采光设计 9214795.1自然通风设计 9131015.1.1设计原则 9188555.1.2通风策略 9205475.1.3设计要点 9270145.2高效采光系统 9135495.2.1设计原则 9291395.2.2采光策略 10286065.2.3设计要点 10251755.3通风与采光一体化设计 10263505.3.1设计原则 1081135.3.2设计策略 10201655.3.3设计要点 1028322第6章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 1072126.1环保型建筑材料 10283806.1.1生态水泥 1073796.1.2硅藻泥 11145976.1.3低放射性石材 11270346.2节能型建筑材料 1187166.2.1真空绝热板 11197336.2.2高效节能玻璃 11302206.2.3高功能隔热材料 11182786.3循环再生建筑材料 11202946.3.1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 11250356.3.2废旧橡胶制品再生利用 1146106.3.3生物质建筑材料 11223996.3.4废旧金属再生利用 117248第7章建筑水资源利用与节约 1217767.1雨水收集与利用 12289347.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2300377.1.2雨水收集设施的选型与应用 1280407.1.3雨水收集与利用案例分析 12164137.2废水处理与回用 12300497.2.1建筑废水处理技术 12294087.2.2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的设计 12143897.2.3废水处理与回用案例分析 12116917.3节水型卫生设备 12164067.3.1节水型卫生设备概述 1299557.3.2节水型卫生设备选型与安装 12299507.3.3节水型卫生设备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13115447.3.4节水型卫生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1324507第8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13124028.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3225548.1.1建筑废弃物的定义与分类 13226998.1.2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 13249688.2废弃物再生产品应用 1350428.2.1废弃物再生建材 1345208.2.2废弃物再生景观材料 13108438.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13308948.3.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1350888.3.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措施 133848.3.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案例解析 1417902第9章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 14122659.1智能化控制系统 14283089.1.1概述 1454819.1.2系统组成 14118709.1.3技术应用 14228739.2能源监测与优化 14236239.2.1能源监测技术 14224129.2.2能源优化策略 14272649.2.3案例分析 14124309.3信息化管理平台 14312519.3.1概述 14166809.3.2平台架构 15237839.3.3功能与应用 15253149.3.4技术发展趋势 15187第10章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5960810.1国内绿色建筑案例 152125510.1.1案例一:上海世博园区某绿色建筑 152919510.1.2案例二:广州某绿色住宅项目 152788310.2国外绿色建筑案例 151873810.2.1案例一:美国纽约某绿色建筑 15399010.2.2案例二:英国伦敦某绿色建筑 15945610.3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6第1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发展1.1.1定义绿色建筑,又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1.2发展绿色建筑理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绿色运动,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开始关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自21世纪初以来,加大了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绿色建筑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核心的一系列绿色建筑标准和规范,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2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1.2.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国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有美国LEED、英国BREEAM、德国DGNB等。这些评价体系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全寿命周期角度出发,对建筑的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2.2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核心,包括设计阶段评价、施工阶段评价和运营阶段评价三个部分。评价内容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评价结果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三个等级,三星级为最高等级。1.2.3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指标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节能指标:建筑节能功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管理体系等;(2)节地指标:土地利用率、绿化率、生态保护等;(3)节水指标:用水效率、雨水利用、中水回用等;(4)节材指标:材料循环利用、建筑材料环保功能等;(5)室内环境质量指标:空气质量、水质、声环境、光环境等;(6)施工管理指标:施工过程环保、废弃物处理等;(7)运营管理指标:设施设备运行效率、物业管理等。通过以上指标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建筑的绿色功能,为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提供参考依据。第2章节能减排设计原则2.1节能设计理念节能设计理念源于对建筑能耗的深入分析和优化,旨在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下为建筑行业普遍遵循的节能设计原则:2.1.1整体优化设计整体优化设计强调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维护等全过程充分考虑节能措施,实现能源消耗的最优化。2.1.2适应性设计适应性设计依据当地气候特点、资源条件及建筑功能需求,合理确定建筑形式、朝向、体型系数等,提高建筑的气候适应性。2.1.3高功能建筑设计高功能建筑设计关注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气密性等方面,提高建筑本体节能功能。2.1.4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节能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2.2减排设计策略减排设计策略主要针对建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排放量:2.2.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能源系统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2.2利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2.2.3绿色交通规划合理规划建筑周边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降低交通排放。2.2.4碳汇设计加强绿化设计,增加建筑周边植被,提高碳汇能力。2.3节能减排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2.3.1高效围护结构技术采用高功能保温材料、隔热材料、气密性材料等,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功能。2.3.2高效能源系统技术运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3.3绿色照明技术采用LED灯具、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降低照明能耗。2.3.4被动式设计技术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能耗。2.3.5生态修复技术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屋顶绿化等技术,提高建筑环境质量,降低排放。通过以上节能减排设计原则和技术应用,建筑行业将有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贡献力量。第3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3.1墙体保温设计3.1.1保温材料选择在选择墙体的保温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其热导率、密度、抗压强度、耐久性等功能指标。常用的保温材料有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等。根据我国气候特点及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合理选用保温材料。3.1.2保温层厚度设计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结合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域、用途及保温材料功能,计算保温层的厚度。保温层厚度应满足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的需求,同时考虑施工及经济因素。3.1.3保温构造设计墙体的保温构造设计应考虑保温层的位置、固定方式、接缝处理等。保温层应设置在建筑物的外侧,以减小热桥的影响。保温层的固定可采用粘结、锚固等方式,保证其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3.2门窗节能设计3.2.1门窗材料选择门窗材料的选用对建筑物的能耗影响较大。应选择热导率较低、密封功能较好的材料,如断桥铝型材、PVC型材等。玻璃方面,应选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节能玻璃。3.2.2门窗传热系数设计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门窗的传热系数应满足相应气候区域的限值要求。通过计算门窗的传热系数,合理选择窗型、玻璃厚度及间隔条等,以降低传热损失。3.2.3门窗气密性设计提高门窗的气密性是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途径。气密性设计应包括框扇密封、玻璃与框扇的密封、五金件密封等方面。合理设置密封条、密封胶等,提高门窗的气密功能。3.3屋面与地面保温隔热设计3.3.1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择屋面保温隔热材料应具有较低的热导率、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常用的材料有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岩棉、泡沫玻璃等。根据屋面的使用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保温隔热材料。3.3.2屋面保温隔热层厚度设计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建筑物所在气候区域的要求,计算屋面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同时考虑屋面的防水、排水等功能,合理确定保温隔热层的厚度。3.3.3地面保温隔热设计地面保温隔热设计应结合地下部分的使用功能、土壤温度等因素进行。选用适当的保温隔热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等。合理设置保温隔热层厚度,提高地面的保温隔热功能。同时注意地下部分的防水处理,保证建筑物安全可靠。第4章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4.1太阳能热水系统4.1.1概述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的装置,具有清洁、可再生、无污染等优点。在绿色建筑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有助于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碳排放。4.1.2系统分类根据集热方式不同,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大类。直接式系统通过太阳能集热器直接加热水,适用于温暖地区;间接式系统通过集热器加热传热工质,再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水,适用于寒冷地区。4.1.3设计要点在设计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建筑朝向、用水需求、集热器选型等。同时要保证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提高美观性和安全性。4.2地源热泵技术4.2.1概述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土壤或水体中的恒定温度,通过热泵循环系统实现冬暖夏凉的空调效果。该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适用于各类建筑。4.2.2系统分类地源热泵系统主要分为地埋管式、地下水式和地表水式。地埋管式系统适用于不具备地下水或地表水条件的建筑;地下水式系统适用于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地表水式系统适用于临近湖泊、河流等水体资源的建筑。4.2.3设计要点在设计地源热泵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建筑负荷等因素。同时要保证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室内外环境相结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建筑舒适度。4.3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4.3.1概述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光伏发电设备与建筑相结合,实现建筑自身能源需求的一种方式。该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美观等特点,有助于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4.3.2系统分类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分为屋顶光伏、墙面光伏和玻璃幕墙光伏等。根据建筑形式和用途不同,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光伏发电系统。4.3.3设计要点在设计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建筑朝向、光照条件、建筑结构、光伏组件选型等。同时要保证系统与建筑风格协调,提高建筑美观性。还要关注系统安全、维护和运行效益等方面。第5章建筑通风与采光设计5.1自然通风设计5.1.1设计原则自然通风设计应遵循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的原则,结合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使用功能及室内外环境要求,优化通风系统。5.1.2通风策略(1)合理布局建筑空间,提高通风效率;(2)利用建筑物的朝向、高差和周围环境,引导自然风流;(3)采用通风道、通风井、通风塔等设施,增强通风效果;(4)结合绿化配置,提高室内外空气品质。5.1.3设计要点(1)合理设置门窗位置、大小和开启方式,保证通风顺畅;(2)采用可调节通风量的通风设备,满足不同季节和时段的通风需求;(3)优化通风管道布局,降低通风阻力;(4)考虑室内空气质量,避免污染物侵入。5.2高效采光系统5.2.1设计原则高效采光系统应以提高室内光照质量、降低能耗为目标,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视觉需求,合理配置采光设施。5.2.2采光策略(1)优化建筑朝向和开窗方向,增加采光面积;(2)采用高透光率的玻璃材料,提高采光效率;(3)利用反光板、导光管等设施,改善室内光照分布;(4)结合遮阳设施,降低夏季阳光直射,提高冬季阳光利用率。5.2.3设计要点(1)合理确定采光口尺寸和位置,避免产生眩光和光污染;(2)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室内光照的自动调节;(3)结合室内装修和家具配置,提高光环境的舒适度;(4)考虑遮阳和保温需求,优化采光系统设计。5.3通风与采光一体化设计5.3.1设计原则通风与采光一体化设计应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影响,实现功能互补,提高建筑整体的节能功能和舒适度。5.3.2设计策略(1)统一规划通风和采光系统,实现资源共享;(2)利用通风系统引导室内气流,改善采光效果;(3)通过采光系统优化室内光照分布,提高通风效率;(4)结合建筑造型和结构特点,实现通风与采光的协同设计。5.3.3设计要点(1)合理布局门窗、通风道和采光口,实现通风与采光的有机结合;(2)采用可调节的通风和采光设施,满足不同使用需求;(3)优化建筑表皮设计,提高通风与采光功能;(4)考虑室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动态调节和优化。第6章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6.1环保型建筑材料6.1.1生态水泥生态水泥是一种具有环保特点的水泥产品,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工业废渣、矿渣等替代原料,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其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6.1.2硅藻泥硅藻泥是一种天然环保的内墙装饰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硅藻土,具有吸附甲醛、调节室内湿度等功能,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6.1.3低放射性石材低放射性石材是指放射性元素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要求的石材。这类石材在保证美观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和人体的放射性污染。6.2节能型建筑材料6.2.1真空绝热板真空绝热板是一种高效的保温材料,具有低导热系数、防火、防水等特点,适用于建筑物的屋顶、外墙等部位的保温。6.2.2高效节能玻璃高效节能玻璃采用低辐射膜、真空层等先进技术,具有优异的隔热、隔音功能,有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6.2.3高功能隔热材料高功能隔热材料如气凝胶、真空绝热材料等,具有轻质、高强、耐高温等特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隔热。6.3循环再生建筑材料6.3.1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废弃混凝土再生骨料是将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6.3.2废旧橡胶制品再生利用废旧橡胶制品通过再生处理,可制备成橡胶地砖、防水卷材等建筑材料,既解决了废旧橡胶的环保问题,又实现了资源再利用。6.3.3生物质建筑材料生物质建筑材料如竹胶合板、木塑复合材料等,采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具有低碳、环保、可持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6.3.4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废旧金属通过回收、熔炼等工艺处理后,可用于生产各种建筑用型材、板材等,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第7章建筑水资源利用与节约7.1雨水收集与利用7.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构成及工艺流程,为建筑项目提供有效的雨水资源化利用方案。7.1.2雨水收集设施的选型与应用分析不同类型的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桶、蓄水池、渗透沟等,探讨其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与优势,以实现雨水的有效收集与利用。7.1.3雨水收集与利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在建筑项目中的成功应用,总结经验,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7.2废水处理与回用7.2.1建筑废水处理技术介绍建筑废水处理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为建筑废水的处理与回用提供技术支持。7.2.2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的设计分析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的设计要点,包括系统布局、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方面,保证废水处理效果及回用水质安全。7.2.3废水处理与回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废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效果,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7.3节水型卫生设备7.3.1节水型卫生设备概述介绍节水型卫生设备的定义、分类及主要特点,阐述其在建筑水资源节约中的作用。7.3.2节水型卫生设备选型与安装分析不同类型的节水型卫生设备,如节水型马桶、洗手盆、淋浴器等,探讨其在建筑项目中的选型与安装要点。7.3.3节水型卫生设备的应用与效果评估通过实际项目应用,评估节水型卫生设备在建筑水资源节约方面的效果,为建筑项目提供节水型卫生设备选型与应用建议。7.3.4节水型卫生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阐述节水型卫生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措施,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实现建筑水资源的持续节约。第8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8.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8.1.1建筑废弃物的定义与分类本节主要介绍建筑废弃物的定义,以及按照性质和来源进行的分类。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拆除废物、施工废物、建材废料等,对其分类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8.1.2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本节将阐述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建筑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方法,并对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8.2废弃物再生产品应用8.2.1废弃物再生建材本节将介绍废弃物再生建材的种类、功能及应用,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砖、再生砂浆等,并分析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价值。8.2.2废弃物再生景观材料本节主要阐述废弃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包括废弃物再生铺装材料、绿化材料等,以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目标。8.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8.3.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本节将详细介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包括废弃物分选、再生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制备等,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8.3.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与措施本节将从政策、法规和措施等方面,分析我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发展。8.3.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案例解析本节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建筑行业提供借鉴和参考。第9章绿色建筑智能化技术9.1智能化控制系统9.1.1概述智能化控制系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建筑技术,实现对建筑内环境、能源设备的高效运行与管理。9.1.2系统组成智能化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中心及通信网络等部分,共同实现对建筑内温度、湿度、照明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调节。9.1.3技术应用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节能照明、智能遮阳、暖通空调控制等方面。9.2能源监测与优化9.2.1能源监测技术本节阐述绿色建筑中能源监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建筑能源管理中的应用,包括电力、燃气、水等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9.2.2能源优化策略通过对能源消耗数据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能源优化策略,如需求响应、能效提升、设备维护等,降低建筑能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粤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湘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4年新世纪版必修2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教科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粤教沪科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沪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保温工程承包合同
- 交换机安装调试记录表实用文档
- 理性思维作文素材800字(通用范文5篇)
- 口腔颌面外科学 09颞下颌关节疾病
- 应急物资清单明细表
- 房地产估计第八章成本法练习题参考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课件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个案护理体会(论文)3500字》
- 《小学生错别字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
- 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管理制度
- 酒店安全的管理制度
- (大洁王)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