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理念的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实践_第1页
基于绿色理念的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实践_第2页
基于绿色理念的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实践_第3页
基于绿色理念的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实践_第4页
基于绿色理念的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绿色理念的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实践TOC\o"1-2"\h\u1053第1章绿色农业概述 3126891.1绿色农业的发展背景 386681.1.1我国农业发展历程 431241.1.2资源环境现状 4276341.1.3政策导向 4161551.2绿色农业的基本理念 4169961.2.1生态环境保护 416481.2.2农产品质量安全 4174171.2.3农业功能拓展 4214281.3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 4231021.3.1智能化 5146381.3.2生态化 5192331.3.3标准化 5137421.3.4国际化 520167第2章农业智能化技术体系 529282.1农业智能化技术概述 5181862.2农业物联网技术 5253892.3农业大数据分析技术 6304332.4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617561第3章智能种植系统设计 6157163.1智能种植系统架构 6306843.1.1感知层 6148143.1.2传输层 7163273.1.3控制层 7106653.1.4应用层 768783.2智能传感器与监测技术 755373.2.1土壤湿度传感器 7269793.2.2土壤温度传感器 7216143.2.3光照传感器 723123.2.4CO2传感器 7204793.3智能控制系统 7150953.3.1自动灌溉系统 7122613.3.2自动施肥系统 839173.3.3自动通风系统 8223793.3.4自动补光系统 8105593.4智能种植决策支持系统 8239753.4.1数据采集与处理 824253.4.2模型构建与优化 858433.4.3病虫害预警与防治 8144663.4.4农业资源合理配置 816816第4章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 8146274.1作物生长环境因子监测 8165814.1.1监测内容 8110424.1.2监测方法 9180914.2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922684.2.1气候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9219744.2.2土壤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9323714.2.3水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9141934.3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 940134.3.1气候调控 9272044.3.2土壤调控 9106974.3.3水环境调控 9209404.4智能灌溉系统 10268174.4.1系统组成 10283784.4.2工作原理 1021461第5章土壤质量监测与改良 10303365.1土壤质量监测技术 10131505.1.1土壤采样技术 102765.1.2土壤物理性质检测 10292335.1.3土壤化学性质检测 1067965.1.4土壤生物学性质监测 10202505.2土壤养分管理与调控 1016685.2.1土壤养分监测技术 1018495.2.2土壤养分平衡调控 10239815.2.3有机肥施用技术 11103155.3土壤水分监测与调控 1160045.3.1土壤水分监测技术 11292135.3.2土壤水分调控技术 11271725.3.3水肥一体化技术 11104315.4土壤生态环境改善技术 11319495.4.1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1113325.4.2土壤侵蚀防治技术 114415.4.3土壤生态保护与恢复 118365第6章植物生长模型与仿真 11177206.1植物生长模型概述 11221636.2植物生长模型的构建方法 11235526.3植物生长仿真技术 12153406.4植物生长模型在智能种植中的应用 1213698第7章智能种植管理与决策支持 12324797.1智能种植管理技术 12148117.2作物生长远程监测与诊断 13223717.3作物生长预测与优化 1362137.4决策支持系统在智能种植中的应用 1314943第8章绿色植保技术与应用 13210568.1绿色植保概述 13191378.1.1绿色植保的定义与原则 13124858.1.2绿色植保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性 1382778.2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 13318048.2.1生物农药的种类与特性 14313428.2.2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14217848.3物理防治技术 14257438.3.1物理隔离技术 14149048.3.2诱杀技术 14178578.3.3热处理技术 14295788.4智能植保装备 14223298.4.1智能喷雾系统 1426848.4.2无人机植保技术 1495878.4.3智能监测与诊断系统 141855第9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458779.1农业废弃物概述 1484339.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536679.3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 15164109.4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510542第10章智能种植实践案例分析 162820310.1智能温室种植实践 162770810.1.1案例概述 162505410.1.2实践措施 162781610.2设施农业智能化种植实践 16605410.2.1案例概述 161875610.2.2实践措施 16782710.3露地作物智能种植实践 17674810.3.1案例概述 171774410.3.2实践措施 173000710.4区域性智能农业实践案例 172871610.4.1案例概述 171856410.4.2实践措施 17第1章绿色农业概述1.1绿色农业的发展背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加剧,农业生产在满足粮食安全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绿色农业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节将从我国农业发展历程、资源环境现状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阐述绿色农业的发展背景。1.1.1我国农业发展历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变革。从最初的农业集体化,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追求高产高效的背后,农业生产也暴露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转变发展方式。1.1.2资源环境现状我国农业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低。耕地、水资源、草地等农业资源日益紧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农业生产面临巨大压力。农业化学品过量使用、农业生产方式不当等问题,也加剧了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1.1.3政策导向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等,明确提出了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举措,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1.2绿色农业的基本理念绿色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强调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绿色农业的基本理念。1.2.1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农业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化学品污染;采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2.2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农业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1.2.3农业功能拓展绿色农业不仅关注农业生产功能,还注重拓展农业的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1.3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绿色农业正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3.1智能化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1.3.2生态化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1.3.3标准化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标准体系,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1.3.4国际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绿色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第2章农业智能化技术体系2.1农业智能化技术概述农业智能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综合性技术。本章将从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农业智能化技术体系。2.2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实现农业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1)感知技术: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设备运行状态。(2)传输技术: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将农业现场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农业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4)控制技术: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农业生产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实现智能化管理。2.3农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农业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应用,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1)数据采集与整合:收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整合和存储。(2)数据挖掘与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发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规律和关联性,为决策提供支持。(3)模型构建与优化:建立农业生产模型,通过不断优化和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果。(4)可视化展示: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便于用户直观了解农业生产状况。2.4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识别:利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生长状况等的快速识别。(2)智能决策: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决策支持。(3)智能控制:运用自动化技术、技术等,实现农业设备的智能控制。(4)智能服务: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通过以上农业智能化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第3章智能种植系统设计3.1智能种植系统架构智能种植系统架构的设计遵循绿色理念,以实现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为目标。系统架构主要包括四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控制层和应用层。3.1.1感知层感知层负责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作物生长状态,主要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光照、CO2浓度等参数。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数据的采集,为智能控制系统提供数据支持。3.1.2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控制层。采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如ZigBee、LoRa、4G/5G等,实现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3.1.3控制层控制层接收传输层发送的数据,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对农业设备进行智能调控,如自动灌溉、施肥、通风等,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的优化。3.1.4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对智能种植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决策支持。3.2智能传感器与监测技术智能传感器是智能种植系统的核心部件,本节主要介绍适用于智能种植的传感器及其监测技术。3.2.1土壤湿度传感器采用频域反射(FDR)技术,实时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为自动灌溉提供依据。3.2.2土壤温度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等传感器,监测土壤温度,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3.2.3光照传感器采用光敏电阻或光敏二极管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光照强度,为补光系统提供数据支持。3.2.4CO2传感器采用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监测空气中CO2浓度,为通风系统提供控制依据。3.3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感知层传输的数据,对农业设备进行自动调控,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的优化。3.3.1自动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实现节水灌溉。3.3.2自动施肥系统根据土壤养分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3.3.3自动通风系统根据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CO2浓度等),自动调节通风量,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3.3.4自动补光系统根据光照传感器数据,自动调节补光强度,满足作物光照需求。3.4智能种植决策支持系统智能种植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大量农业数据的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3.4.1数据采集与处理采集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态等数据,通过数据清洗、整合、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4.2模型构建与优化构建作物生长模型,结合环境因素,优化种植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4.3病虫害预警与防治通过对病虫害数据的分析,实现病虫害预警,制定绿色、高效的防治措施。3.4.4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根据作物生长需求,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第4章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与调控4.1作物生长环境因子监测作物生长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实现绿色理念的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实践首先需要对作物生长环境因子进行精确监测。本节主要介绍作物生长环境因子的监测方法和技术。4.1.1监测内容(1)气候因子:气温、湿度、光照、风速等;(2)土壤因子:土壤温度、湿度、pH值、养分含量等;(3)水环境因子:水质、水位、水温等。4.1.2监测方法(1)地面观测:通过气象站、土壤监测站等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2)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技术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环境因子数据;(3)传感器监测:在农田中部署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因子。4.2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助于我们针对性地进行环境调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本节主要分析气候、土壤和水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4.2.1气候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气温、湿度、光照等气候因子对作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如气温影响作物生长速度,光照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等。4.2.2土壤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温度、湿度、养分含量等土壤因子直接影响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4.2.3水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水是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水质、水位和水温等水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4.3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针对作物生长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有助于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本节主要介绍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4.3.1气候调控(1)设施农业: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调控气温、湿度、光照等气候因子;(2)人工降雨:通过人工降雨设备,增加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4.3.2土壤调控(1)土壤改良: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肥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2)土壤湿度调控:利用滴灌、喷灌等技术,精确控制土壤湿度。4.3.3水环境调控(1)水质调控:通过水处理设备,改善农田水质;(2)水位调控:利用水泵、水闸等设备,调节农田水位。4.4智能灌溉系统智能灌溉系统是绿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精确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因子,实现自动、高效、节水的灌溉。本节主要介绍智能灌溉系统的组成和原理。4.4.1系统组成(1)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需水量等;(2)控制器: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节灌溉设备;(3)执行器:实施灌溉操作,如喷灌、滴灌等;(4)通信模块:实现各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与协同工作。4.4.2工作原理智能灌溉系统根据作物生长环境因子的监测结果,结合作物需水模型,自动调节灌溉设备,实现精准灌溉。同时系统可远程监控和操作,提高灌溉效率,节约水资源。第5章土壤质量监测与改良5.1土壤质量监测技术5.1.1土壤采样技术介绍土壤采样方法、采样工具及采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1.2土壤物理性质检测分析土壤质地、容重、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检测方法。5.1.3土壤化学性质检测阐述土壤pH值、有机质、养分元素含量等化学性质的检测技术。5.1.4土壤生物学性质监测探讨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等生物学性质的监测方法。5.2土壤养分管理与调控5.2.1土壤养分监测技术介绍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如土壤氮、磷、钾等元素的测定。5.2.2土壤养分平衡调控阐述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供肥能力,合理调控土壤养分的原则和方法。5.2.3有机肥施用技术分析有机肥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方法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5.3土壤水分监测与调控5.3.1土壤水分监测技术介绍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如时域反射仪、频域反射仪等。5.3.2土壤水分调控技术阐述灌溉、排水等土壤水分调控措施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5.3.3水肥一体化技术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5.4土壤生态环境改善技术5.4.1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修复技术的原理与应用。5.4.2土壤侵蚀防治技术阐述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在防治土壤侵蚀中的应用。5.4.3土壤生态保护与恢复探讨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质量提升等措施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第6章植物生长模型与仿真6.1植物生长模型概述植物生长模型是对植物生长过程进行抽象和模拟的理论和方法。它以生物学、生态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为基础,通过定量描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生态和形态等特征,为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章将从绿色理念的角度,介绍植物生长模型及其在智能种植中的应用。6.2植物生长模型的构建方法植物生长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经验模型:根据大量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植物生长模型,如线性回归、多项式拟合等。(2)机理模型:依据植物生长的生理、生态和形态学原理,构建数学方程组来描述植物生长过程。(3)机器学习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对植物生长过程进行模拟。(4)多模型融合:结合不同模型的优点,构建综合生长模型,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3植物生长仿真技术植物生长仿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生长可视化:采用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将植物生长过程进行可视化展示。(2)生长动态模拟:结合植物生长模型,对植物生长过程进行动态模拟,预测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3)生长优化:基于植物生长仿真结果,对种植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实现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6.4植物生长模型在智能种植中的应用植物生长模型在智能种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准农业:根据植物生长模型,实施精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农业决策支持: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如种植结构优化、作物品种选择等。(3)农业资源利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担。(4)气候变化适应:研究植物生长模型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应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5)农业教育与研究: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工具,提高农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技术人才培养。第7章智能种植管理与决策支持7.1智能种植管理技术智能种植管理技术是基于绿色理念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首先介绍智能种植管理技术的内涵、原理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重点讨论智能化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资源消耗。7.2作物生长远程监测与诊断作物生长远程监测与诊断是智能种植管理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阐述现代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包括对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态、病虫害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同时探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作物生长诊断方法,为智能种植提供数据支持。7.3作物生长预测与优化作物生长预测与优化旨在通过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分析,实现对未来生长趋势的预测和生长措施的优化。本节详细介绍作物生长模型、预测方法及其在智能种植中的应用。同时探讨如何根据预测结果调整种植措施,以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生产。7.4决策支持系统在智能种植中的应用决策支持系统是将作物生长模型、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为种植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建议。本节重点讨论决策支持系统在智能种植中的应用,包括病虫害防治、灌溉施肥、作物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决策支持。同时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绿色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第8章绿色植保技术与应用8.1绿色植保概述本节将介绍绿色植保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在农业现代化智能种植中的应用。探讨绿色植保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性、生态平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8.1.1绿色植保的定义与原则绿色植保是指采用环保、生态友好的方法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其遵循的原则包括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8.1.2绿色植保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分析绿色植保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8.2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本节主要介绍生物农药的特点、类型及在智能种植中的应用,同时探讨生物防治技术的实际操作方法。8.2.1生物农药的种类与特性详述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的种类、作用机理和优点。8.2.2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分析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操作方法。8.3物理防治技术本节将探讨物理防治方法在绿色植保中的应用,包括物理隔离、诱杀、热处理等技术。8.3.1物理隔离技术介绍利用物理屏障、防虫网等手段,阻止害虫侵入作物生长区域的方法。8.3.2诱杀技术阐述色板诱杀、灯光诱杀、性信息素诱杀等诱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8.3.3热处理技术介绍利用高温处理杀灭病虫害的方法,包括热风、热水等处理技术。8.4智能植保装备本节重点介绍智能化植保设备在绿色植保中的应用,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8.4.1智能喷雾系统阐述智能喷雾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在绿色植保中的应用优势。8.4.2无人机植保技术分析无人机在农业植保领域的应用,包括喷洒、监测等功能的实现。8.4.3智能监测与诊断系统介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作物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诊断的智能系统。第9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9.1农业废弃物概述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再用于原有目的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农膜、动物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和农业残茬等。这些废弃物若得不到有效处理和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9.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堆肥化技术:通过微生物作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2)饲料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加工成动物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资源浪费。(3)材料化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稻壳等,开发新型环保材料,如生物质板材、生物质纤维等。(4)能源化技术:通过生物质气化、生物质固化等手段,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9.3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洁、低碳、可再生的特点。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主要包括:(1)生物质气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在缺氧或微氧条件下气化,产生可燃气体,用作燃料或发电。(2)生物质固化技术:将农业废弃物压缩成固体燃料,提高其燃烧值,减少环境污染。(3)生物质发酵技术:利用微生物将农业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4)生物质直燃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直接燃烧,用于供暖、发电等。9.4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一种以农业废弃物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