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智能制造应用方案设计TOC\o"1-2"\h\u19484第1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 4231271.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469161.1.1初始阶段(2000年代初):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界开始关注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实现设备、工厂和人员之间的互联互通。 4258741.1.2摸索阶段(2010年代初):各国和企业开始布局工业互联网,启动相关研究项目,摸索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4143561.1.3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渐成熟,各国加快工业互联网战略布局,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4274501.2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 4200211.2.1设备层:包括各种工业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负责数据采集、传输和控制。 4279481.2.2网络层:实现设备层与平台层的连接,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 4166411.2.3平台层: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 4230461.2.4应用层:面向各类业务场景,提供智能化应用服务,包括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远程监控等。 475201.3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技术 510941.3.1设备接入技术:实现各类工业设备与平台的快速、稳定连接,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 5266641.3.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存储和分析,挖掘数据价值,为决策提供支持。 5124061.3.3云计算技术: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效运行。 56681.3.4网络安全技术: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安全、设备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止各类安全威胁。 5138651.3.5人工智能技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管理和决策。 5235471.3.6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映射关系,实现设备、工厂和系统的实时监控与优化。 5117201.3.7边缘计算技术:将部分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迁移至边缘节点,降低延迟,提高实时性。 58325第2章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5148642.1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 5229392.2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 5128412.3智能制造的关键领域 620450第3章平台架构设计 6229703.1总体架构设计 6183313.1.1物理资源层 7323663.1.2基础设施层 7124213.1.3平台服务层 7201583.1.4应用层 7281673.1.5安全保障体系 771723.2网络架构设计 7167553.2.1工厂内网络架构 725913.2.2工厂间网络架构 7285803.3数据架构设计 82983.3.1数据模型设计 8174773.3.2数据存储设计 866883.3.3数据处理设计 8267463.3.4数据交换与共享设计 817757第4章关键技术研究 8286224.1设备互联互通技术 887934.1.1设备接入技术 8219044.1.2设备识别与解析技术 9312524.1.3网络通信技术 9138224.2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966674.2.1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 9107434.2.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9316624.2.3云计算平台技术 984544.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9175854.3.1机器学习算法 9135774.3.2深度学习技术 9201374.3.3人工智能应用技术 103005第5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 1063595.1生产过程智能化 10158595.1.1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 10238285.1.2智能调度与优化 10146595.1.3智能质量控制 1023515.2设备维护与预测性维护 10308335.2.1设备状态监测 10103115.2.2预测性维护策略 1040685.2.3维护流程优化 10255705.3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11140415.3.1供应链协同 11171055.3.2智能库存管理 11315515.3.3物流过程优化 11153965.3.4供应链风险管理 1132091第6章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体系 1199066.1安全风险分析 11147596.1.1网络安全风险 1146196.1.2系统安全风险 11231756.1.3应用安全风险 12153076.2安全防护策略 1263456.2.1网络安全防护 12114256.2.2系统安全防护 12105116.2.3应用安全防护 1288506.3安全管理体系 12259996.3.1安全政策制定 12230966.3.2安全组织架构 1278876.3.3安全培训与教育 1258986.3.4安全审计与监控 124933第7章平台部署与实施 1328137.1设备接入与边缘计算 13197227.1.1设备接入 13327557.1.2边缘计算 13240597.2云平台部署 13311847.2.1基础设施建设 13301997.2.2平台软件部署 13323177.2.3数据中心管理 13276907.3系统集成与测试 13223557.3.1系统集成 13234207.3.2系统测试 1342917.3.3系统优化与维护 1413210第8章智能制造案例分析 14110738.1国内外典型智能制造案例 14274498.1.1国内案例 1482468.1.2国外案例 1496028.2案例分析与启示 14245788.2.1案例分析 14275928.2.2启示 1418798.3案例在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15260988.3.1平台架构设计 15113888.3.2关键技术应用 1539078.3.3业务模式创新 1527498第9章生态体系建设 1547189.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 15205239.1.1建立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 1538479.1.2共同研发与应用关键技术 15309519.1.3促进产业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 16235159.2产业协同创新 16218769.2.1建立产业协同创新机制 16134969.2.2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16226429.2.3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16306249.3培育人才与政策支持 16200229.3.1加强人才培养 16298309.3.2制定优惠政策支持 1628685第10章持续优化与发展 161126910.1平台功能优化 171603510.1.1优化策略制定 173191810.1.2功能监控与评估 171754910.1.3功能优化实施 173171010.2业务模式创新 171083010.2.1业务需求分析 172413110.2.2业务流程重构 17391410.2.3业务模式设计 1713678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3059610.3.1技术发展趋势 171310210.3.2政策与市场环境 172357910.3.3产业生态构建 182675810.3.4国际化发展 18第1章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1.1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自21世纪初兴起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1初始阶段(2000年代初):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界开始关注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实现设备、工厂和人员之间的互联互通。1.1.2摸索阶段(2010年代初):各国和企业开始布局工业互联网,启动相关研究项目,摸索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1.1.3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工业互联网平台逐渐成熟,各国加快工业互联网战略布局,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1.2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构建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1.2.1设备层:包括各种工业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负责数据采集、传输和控制。1.2.2网络层:实现设备层与平台层的连接,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1.2.3平台层: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1.2.4应用层:面向各类业务场景,提供智能化应用服务,包括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远程监控等。1.3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涉及众多关键技术,以下列举几个核心部分:1.3.1设备接入技术:实现各类工业设备与平台的快速、稳定连接,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1.3.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存储和分析,挖掘数据价值,为决策提供支持。1.3.3云计算技术: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效运行。1.3.4网络安全技术: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安全、设备安全和网络安全,防止各类安全威胁。1.3.5人工智能技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管理和决策。1.3.6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映射关系,实现设备、工厂和系统的实时监控与优化。1.3.7边缘计算技术:将部分数据处理和分析任务迁移至边缘节点,降低延迟,提高实时性。第2章智能制造发展战略2.1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涵盖关键零部件、装备、系统解决方案等领域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智能制造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智能制造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已涵盖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家电、机械制造等领域。(3)智能制造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4)智能制造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2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2)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制造模式。(4)提升制造业绿色化、服务化、个性化水平,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5)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我国智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2.3智能制造的关键领域智能制造的关键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装备:研发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的智能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智能工厂:构建具有高度柔性、自适应性的智能工厂,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3)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具有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等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4)工业软件: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5)工业大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制造业海量数据中的价值,为决策提供支持。(6)人工智能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7)绿色制造:推广绿色制造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8)服务型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9)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推动制造业向个性化、差异化方向发展。(10)网络化协同制造:推进企业间网络化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第3章平台架构设计3.1总体架构设计本章主要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总体架构设计,以保证平台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总体架构设计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物理资源层、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应用层和安全保障体系。3.1.1物理资源层物理资源层主要包括工厂内的各类硬件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这些设备负责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为平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3.1.2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采用云计算技术,为平台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同时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弹性伸缩和高效利用。3.1.3平台服务层平台服务层是整个架构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管理、应用使能、业务流程管理和安全保障等功能。数据管理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分析;应用使能提供开发工具和组件,支持快速开发和部署各类应用;业务流程管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调度和优化;安全保障保证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3.1.4应用层应用层包括各类智能制造应用,如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质量管理等。这些应用基于平台服务层提供的功能,为工厂运营管理提供支持。3.1.5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贯穿整个架构,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等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保证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3.2网络架构设计3.2.1工厂内网络架构工厂内网络架构主要包括设备层、边缘层和核心层。设备层负责实时采集数据,边缘层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核心层实现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应用。(1)设备层: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2)边缘层:采用边缘计算技术,对设备层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减轻核心层的压力。(3)核心层:采用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技术,保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实时处理。3.2.2工厂间网络架构工厂间网络架构主要包括工厂内网、数据中心和云平台。通过构建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实现工厂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1)工厂内网:采用虚拟私有云技术,实现工厂内部网络的隔离和安全。(2)数据中心:负责存储和分析工厂间的共享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3)云平台:提供公共服务和资源,支持工厂间的业务协同和创新能力。3.3数据架构设计3.3.1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模型设计主要包括设备模型、业务模型和数据分析模型。设备模型描述设备的基本信息和功能参数;业务模型描述生产过程中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数据分析模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3.3.2数据存储设计数据存储设计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数据的可靠存储和高效访问。同时根据数据的不同类型和访问频率,采用不同的存储策略。(1)结构化数据: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存储,如MySQL、Oracle等。(2)非结构化数据: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存储,如HDFS、Ceph等。3.3.3数据处理设计数据处理设计包括实时数据处理和离线数据处理。(1)实时数据处理:采用流处理技术,如ApacheKafka、ApacheFlink等,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2)离线数据处理:采用批处理技术,如ApacheHadoop、ApacheSpark等,对历史数据进行批量处理和分析。3.3.4数据交换与共享设计数据交换与共享设计采用标准化、开放性的数据接口,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1)数据交换:采用消息队列技术,如RabbitMQ、Kafka等,实现数据的异步传输。(2)数据共享:采用API接口技术,如RESTfulAPI等,实现数据的高效共享和访问。第4章关键技术研究4.1设备互联互通技术4.1.1设备接入技术设备互联互通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基础。为实现各类设备的数据采集与传输,本研究采用了基于国际标准的OPCUA协议的设备接入技术。该技术有效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保证设备间高效、稳定的数据交换。4.1.2设备识别与解析技术为实现设备数据的精准识别与解析,采用了基于XML的设备描述文件。通过设备描述文件,对设备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等进行规范描述,为平台提供准确的设备数据解析支持。4.1.3网络通信技术为保障设备间的高效通信,采用了基于MQTT协议的轻量级网络通信技术。该技术具有低功耗、低延迟的特点,适用于工业环境下大量设备的实时数据传输。4.2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4.2.1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产生的海量数据,本研究采用了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进行数据存储,结合NoSQL数据库MongoDB进行数据管理。该技术方案有效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4.2.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为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效率,本研究采用了基于Spark的大数据处理框架。通过Spark的批处理和实时处理能力,实现对工业数据的快速分析,为智能制造提供数据支撑。4.2.3云计算平台技术本研究采用OpenStack开源云计算平台,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计算环境。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平台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能力。4.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4.3.1机器学习算法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数据挖掘需求,本研究选取了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等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类与预测。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分析,实现对设备状态、生产过程等方面的智能监控。4.3.2深度学习技术为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级智能应用,本研究采用了基于TensorFlow框架的深度学习技术。通过构建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工业图像、语音等数据的智能识别。4.3.3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结合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需求,本研究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设备故障预测、生产优化等方面。通过智能算法对工业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技术支持。第5章智能制造应用场景5.1生产过程智能化5.1.1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部署各类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生产环境数据、产品质量数据等,为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数据支持。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生产调度、工艺优化、质量控制等环节提供决策依据。5.1.2智能调度与优化基于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智能调度系统,实现生产任务的自动分配、设备运行的智能监控和调度。通过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1.3智能质量控制利用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通过建立质量分析模型,对质量问题进行预警和排查,提升产品质量。5.2设备维护与预测性维护5.2.1设备状态监测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收集设备运行数据,对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数据分析技术,评估设备运行状况,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5.2.2预测性维护策略基于设备运行数据和历史维护记录,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设备故障预测模型,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5.2.3维护流程优化通过智能制造平台,实现设备维护任务的自动化派单、维护进度跟踪和维修质量评估。优化维护流程,降低维护成本。5.3供应链与物流管理5.3.1供应链协同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平台对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5.3.2智能库存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仓储设备,实现库存的实时监控、自动盘点和智能补货。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5.3.3物流过程优化通过部署物流跟踪设备和系统,实时监控物流运输过程,优化物流路线,提高物流效率。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物流决策提供支持。5.3.4供应链风险管理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评估。通过建立风险应对机制,降低供应链风险。第6章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体系6.1安全风险分析6.1.1网络安全风险网络攻击: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能遭受的各类网络攻击,如DDoS攻击、钓鱼攻击、恶意代码植入等。数据泄露:探讨平台数据在传输、存储、处理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露风险。授权认证风险:分析平台在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6.1.2系统安全风险系统漏洞:研究工业互联网平台系统可能存在的漏洞,如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硬件设备风险:分析硬件设备故障、老化等因素对平台安全的影响。云计算安全风险:针对平台采用的云计算技术,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6.1.3应用安全风险应用程序漏洞:研究智能制造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如Web应用漏洞、API接口风险等。应用数据安全:探讨应用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等过程中的安全风险。6.2安全防护策略6.2.1网络安全防护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VPN技术:采用VPN技术,保障远程访问安全。加密通信:对重要数据采用加密传输,提高数据安全性。6.2.2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安全加固:定期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进行安全加固,修复已知漏洞。硬件设备防护:对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安全可靠。云安全防护:采用云安全解决方案,提高云计算环境的安全性。6.2.3应用安全防护应用程序安全:加强Web应用和API接口的安全防护,防止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数据安全保护:实施数据加密、脱敏等技术,保证应用数据安全。6.3安全管理体系6.3.1安全政策制定制定全面的安全政策,明确安全目标、职责、措施等。定期对安全政策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环境。6.3.2安全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组织,负责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6.3.3安全培训与教育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安全意识教育,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6.3.4安全审计与监控定期进行安全审计,评估安全防护策略的有效性。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事件。第7章平台部署与实施7.1设备接入与边缘计算7.1.1设备接入设备接入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基础环节。本节主要阐述设备接入的流程、技术要求及实施方案。梳理各类设备的数据接口、通信协议及数据格式;通过设备驱动程序开发,实现设备与平台的互联互通;对设备进行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保证数据安全。7.1.2边缘计算边缘计算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支撑技术。本节介绍边缘计算在平台部署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实时分析、本地决策等功能。通过边缘计算,降低数据传输延迟,减轻云平台负担,提高系统实时性。7.2云平台部署7.2.1基础设施建设本节阐述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选型及配置。根据业务需求,合理规划资源,保证平台稳定运行。7.2.2平台软件部署本节介绍平台软件的部署过程,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同时对平台软件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系统功能。7.2.3数据中心管理数据中心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本节阐述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数据安全等方面。7.3系统集成与测试7.3.1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各项功能的关键环节。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系统集成:业务流程整合、数据接口对接、应用系统整合等。7.3.2系统测试为保证平台稳定、可靠运行,本节对系统进行详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等。7.3.3系统优化与维护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平台满足业务需求。同时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保证平台长期稳定运行。第8章智能制造案例分析8.1国内外典型智能制造案例8.1.1国内案例(1)海尔集团:通过打造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航天云网: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为航空航天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高研发和制造能力。(3)三一重工: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故障预测与维护,降低运维成本。8.1.2国外案例(1)德国西门子:通过数字化工厂和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美国通用电气(GE):借助Predix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化航空发动机的维修和运营,提升客户满意度。(3)日本发那科:利用技术和智能制造,实现工厂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8.2案例分析与启示8.2.1案例分析(1)共性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2)业务模式:大规模定制、设备远程监控、故障预测与维护、数字化工厂等。(3)价值体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客户体验等。8.2.2启示(1)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智能制造提供支撑。(2)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制造能力。(3)重视共性技术研发,提高智能制造技术水平。(4)创新业务模式,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8.3案例在平台建设中的应用8.3.1平台架构设计结合国内外智能制造案例,构建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安全保障等模块的工业互联网平台。8.3.2关键技术应用(1)大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挖掘,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2)人工智能: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决策和优化。(3)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8.3.3业务模式创新(1)大规模定制:基于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2)设备远程监控:实时掌握设备状态,提前发觉和解决问题。(3)故障预测与维护:利用数据分析,降低设备故障率。(4)数字化工厂: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通过以上分析,本章节对国内外智能制造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策略。这些案例和启示将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第9章生态体系建设9.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与智能制造应用方案的实现,依赖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本节将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9.1.1建立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为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高效运作,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技术交流等手段,提高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效应。9.1.2共同研发与应用关键技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智能制造应用方案的技术创新。同时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9.1.3促进产业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双联户联户长先进主要事迹(6篇)
- 网络安全漏洞挖掘算法-洞察分析
- 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研究洞察报告-洞察分析
- 心理健康与老年痴呆预防-洞察分析
- 土壤养分精准管理效果评估-洞察分析
- 虚拟卡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中的研究-洞察分析
- 医院防火应急预案范文(7篇)
- 农业科技创新的跨学科合作模式
- 创新设计的商业化应用与IP战略规划
- 创新批改模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秘诀
-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君子善假于物也 导写及范文示例
- 售后服务培训管理制度
- 氮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测绘工程产品价格》和《测绘工程产品困难类别细则》
- 生产现场定置管理规定区域划分、标识牌、工具摆放标准
- 接口类验收报告
- 工程制图-水利工程图
- 小学五年级脱式计算题300道-五年级上册脱式计算题及答案
- 隧道支护安全技术交底书
- GB∕T 22063-2018 显微镜 C型接口
- 仓库管理员月度绩效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