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量-试题及详解_第1页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量-试题及详解_第2页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量-试题及详解_第3页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量-试题及详解_第4页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量-试题及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测试三物质的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相同质量的CO?和N2O相比较,不一定相同的是()

A.分子数B.原子数C.体积D.电子数

答案:C

解析:由于C02和NzO摩尔质量相同,因此相同质量的CC>2和N2O物质的量相同,则其分

子数、原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同。

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这些物质按照不同的比例加以混合、压制,就可以制成

铅笔芯。如果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且用铅笔写一个字消耗的质量约为1mg。那

么一个铅笔字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

A.2.5X10l94-B.2.5X1()22个C.5Xl()i9个D.5X1()22个

答案:A

解析:按照物质的质量与物质所含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关系有:一个铅笔字所含有的碳原子

数=0.5X1X103X6.02X1023X—=2.5X1(/9个。

12

3.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

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B.质子总数

C.电子总数D.质量

答案:A

解析: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气体必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而NO、N2、O2均为

双原子分子,即原子总数亦相等。

4.设氯原子的质量为ag,12c原子的质量为b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12〃

①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了②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俞mol③该氯原子的摩

尔质量是aN,g④n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是”17n

a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中,以为该氯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②中,mg

b

777in

氯原子中含竺个氯原子,物质的量应为‘Lmol。③中氯原子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L

aaNA

④中ng氯原子所含氯原子个数为一,电子数为一X17。

aa

5.现有ggKC1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J%,对其采取某种措施后析出mgKC1

晶体,母液质量为m2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2%,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一定大于C2B.原条件下KC1的溶解度小于c,g

C.m|-m2^mD.m|C|-m=m2c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溶解度等概念的理解能力。晶体KC1析出的条件为降低温度、蒸发

水分等。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条件为降低温度,则冷却将使晶体析出,但温度一定,KC1

的溶解度为一定值,此时s=C2,A错误;B中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溶解度S与质量分

数的关系是S/(100+S)X100%=C1%,故S>c”B错误;若条件只为降低温度使晶体析出,则

mi-m2=m,若条件只为蒸发水分m(H2O)g使晶体析出,则m「m2=m+m(H2O),综上所述得

m「m22m,C不正确;D中满足溶质的质量相等,正确。

6.超导材料是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Ch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

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BazCsO。现欲合成0.5mol此高温超导物,依化学计量比例,需

取Y2O3、BaCCh及CuO的物质的量(mol)分别为()

A.0.50、0.50、0.50B.0.5、1.0、1.5

C.0.250、1.0、1.5D.1.0、0.25、0.17

答案:C

解析:依据Y、Ba、Cu物质的量守恒确定。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g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g•mo「)时,压强为1义1(/Pa。

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的压强增至5Xl()4Pa,这时容器

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A.3.3X1025B.3.3X1024

C.7.5X1023D.7.5X1022

答案:C

解析:n'(X)=—四~=0.25mol,而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即:

44g•mol

»(X)_5xlO4Pa

n(X)=1.25mol

0.25/"。/lxIO,Pa

N=1.25molX6.02X1023mor'=7.5X1023»

8.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g,当它盛满甲烷时的质量为203.4g,而盛满某

气体X时质量为205.5g,则X气体可能是()

A.氧气B.氮气C.乙烷D.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同一容器所盛气体的体积相同,即同温同压下所盛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设X气体

3国户位In-203.4—201.0205.5-201.0向心“一人

的摩尔质量为Mg-mor',则有-------------=-------------,解得M=30,故X气体

16M

可能是乙烷。

9.已知32gx与40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Q和9gH,在相同条件下,16gX和足量

Y混合生成0.25molQ和若干摩的H,则物质Q的摩尔质量应是()

A.122g,mol"B.63g,mol-1

C.126g,mol_1D.163g•mol"

答案:C

解析:按质量守恒定律,“32gX与40gY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Q和9gH”,Q的质量

为63g。现16gx参加反应,生成的Q应为31.5g,由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可得Q的摩尔

质量为3.5g/0.25moi=126g•molL

10.有一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与过量水充分反应后,产生2.8L气体(标准状况下),

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恢复到标准状态,气体压强几乎为零,则原混合物中钠与过氧化钠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l:3B.3:1C.2:1D.l:2

答案:C

解析:因为金属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产生H2、的气体混合物,而混合气用电火花点

,占燃

燃后气体压强几乎为零,说明氢气和氧气刚好完全反应,据反应2H2+。2=^^2比0可知,

此时生成的H2和0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又据反应:2Na+2H2O====2NaOH+H2t,

2Na2O2+2H2O====4NaOH+O2t,可得如下关系:2Na—玲、2Na2O2—02,很显然,此时原

混合物中钠与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恒为2:1(与产生了多少升混合气体没关系),故

本题答案为C。

11.右图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耗用可燃气体X(X=A,B,C)的物质的量n(X),纵坐标表

示消耗02的物质的量n(O2),A,B是两种可燃气体,C是A和B的混合气体,则C中n(A):

喇为()

A.2:1B.1:2C.l:1D.任意比

答案:C

解析:由图象知,燃烧2moiA、B、C分别消耗Ch为1mol、4moK2.5mol,按平均值规

11.5

\/

2.5

4/\.5,即遐1=1。

〃⑻1

12.如右图所示,容器A(容积2L)中有IX1()5pa的空气(v(N2):V(02)=4:1)»在容器

B(容积1L)中放入少量的只吸附氧气的吸附剂,保持真空。打开旋塞C,放置片刻,容器内

的总压强变为O.6X1()5pa,这时气体中氮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之比最接近的数值是(吸附剂的

体积可忽略不计)()

A.8:1B.10:1C.12:1D.14:1

答案:A

解析:打开C后,在吸收前竺三=?Xl()5pa,吸收后T、V不变,2=包=

3L3n2p2

2

xltfPa

3----Z—=—;因空气中V(C>2):V(N2)=1:4,若吸收前为10体积(N2占8体积,O2

9

占2体积),减少1体积,即为吸收1体积所以二者体积比为8:1。

13.已知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g,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4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S+Q)16(〃+。)8(/?-a)\6(b-a)

A.-------B.--------C.-------D.--------

b-ab-ab+ab+a

答案:A

解析:因为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为ag,一个N2O5分子的质量为bg,所以一个氧原子的质

量为—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为"2g,则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

a+h

4_8S+Q)

14.常温下,在10L容器中通入Amol氢气和Bmol氧气(A、B均为小于或等于4的正整数),

点燃后充分反应,恢复到常温,容器内的气体(水蒸气的体积忽略不计)密度(g/L)最大值可能

是()

A.6.4B.9.6C.11.2D.12.8

答案:C

解析:因为密度二气体质量/气体体积,而气体体积恒为10L,所以所剩的氧气(摩尔质量比

氢气大)越多,则最后气体的密度也越大,因此,反应前氧气应尽可能多;氢气则尽可能少,

据题意可知,此时氧气的物质的量应为4m01,氢气的物质的量应为1mol,则有:

点燃

2H2+O22H2O

21

1mol0.5mol

故,反应后剩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4mol-0.5mol=3.5mol

此时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为:3.5〃吆/x32g・〃?”1]/,应选c。

10L

15.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mo『,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体

积为VL的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总数为X,则岖表示()

A.以g为单位VL该气体的质量B.每升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C.以g为单位1L该气体的质量D.以L为单位1mol该气体的体积

答案:C

解析:图-表示一个分子的质量(单位为g),2--X为VL气体的质量,则更表示1L

NANAA

气体的质量(单位为g)»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55分)

16.(8分)为了测定某种烷烧(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设计了下

面的实验:

①取一个配有合适胶塞的洁净、干燥的锥形瓶,准确称其质量为mi;

②往锥形瓶中通入干燥的该烧的样品,塞好胶塞,准确称量,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

结果基本相同,得到质量为m2;

③往锥形瓶中加满水,塞好胶塞,准确称量,得到质量为m3。已知: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

质量为29.0,完成下列问题:

(1)具体说明本实验的原理。

(2)步骤②为什么要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的结果基本相同?o

(3)具体说明本实验中如何做到每次测量都在相同体积下进行。

(4)本实验中收集气体样品的操作,可选用的方法是(用图中的标号填写)。

(5)写出锥形瓶中样品的质量m制的计算式(设空气的质量为m空气)

(6)写出由实验测得该烷烧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计算式)。

答案:(1)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一一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不同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2)保证瓶内空气完全排尽,样品恒重

(3)在第一次称量前,待锥形瓶塞紧胶塞后,在瓶口胶塞上做一标记,以后每次测量,胶塞

塞入瓶口的位置都以此为准

(4)D

(5)m2-mi+m空气

""■p"

(6)29.0X.或29.0X=rn,——-in-,!-+---4

机空气f气

解析:测定烷燃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用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即”=2人;在

M2m2

测量过程中采用了测平均数据法(重复操作、两次测量结果基本相同)可保证实验时瓶内空气

完全排尽,使结果准确;为使每次测量都在相同的体积下进行,便须对锥形瓶中所容纳物质

的体积进行标记;由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0,而样品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29.0,故要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否则将在样品中混入水蒸气而影响

测定结果);由实验操作可知,on为锥形瓶与空气的总质量,为锥形瓶与烷烧样品的总质

量,则m样M=m2-mi+m空气。

17.(10分)在常温下,按右下图装配好装置,待内外空气压强不变时,水银柱液面在A处,

取下橡皮塞,在玻璃燃烧匙中加入二硫化碳,用酒精灯点燃,并迅速移入锥形瓶中,再塞紧

橡皮塞,二硫化碳安静地燃烧,水银柱推向左管,简要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二硫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说明水银柱推向左管的原因o

(3)火焰熄灭后,静置一段时间恢复到原温度,水银柱的位置应该是

A.仍在A处B.高于A处C.低于A处

作出选择后,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验证CS2燃烧的产物。所需药品请在下列物质中选择:品红溶液、饱

和Na2c。3溶液、饱和NaHCCh溶液、KMnCU酸性溶液、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

CO2、SO2

ABCD

①A、B、C、D中所盛放的药品是:

A.,B.,C.,D.o

②确认混合气体中含S02的现象是,确认混合气体中含C02的

现象是。

占燃

答案:(DCS2+3O2T三三CO2+2SO2

(2)CS2燃烧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

(3)ACS2燃烧是一个气体体积在反应前后不变的反应,所以恢复到室温时,水银又回到A

(4)①品红溶液高镒酸钾酸性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②A中品红溶液褪色C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他正确答案也

可)

18.(9分)有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次外层均为8个电

子,其中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A、B、C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依次

为。取A、B、C三种元素的单质各mg,在室温下分别与VL4

mol-L-1的盐酸充分反应。试推断下列三种情况下V值的取值范围(用含m的表达式表示)。

(1)当A、B、C三种单质放出的H?一样多时,

(2)当C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比最多时,o

(3)当A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2最多时,。

(4)当B、C两种单质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几乎一样多时,o

答案:Na、Mg、Al

(l)V=m/92(2)V>m/48

(3)0<V<m/92

(4)0<VWm/48

解析:解答本题,元素的推断是关键,解题的方法可用分段讨论法。根据题意不难推出C

为Al,A为Na,B为Mg。根据Na、Mg、Al与盐酸的反应,以盐酸的体积V为变量,在

数轴上找出刚好完全反应的特殊点(即金属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然后分

段讨论。

点评:mg钠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92;mg镁与盐酸刚好完全

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V=m/48;mg铝与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盐酸的体积为

V=m/36o

mmmyr

924836V

分析此数轴我们可以发现:在VWm/92时,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在V

Wm/48时,B、C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但只要V>m/48,则C(铝)与盐酸反应

放出的氢气最多。

使用此数轴时,还应注意:钠与盐酸溶液反应,不管HC1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最终都全部

发生置换反应(盐酸与钠反应完后,溶液中的水继续与剩余的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即

钠不存在剩余的情况。

(1)要使A、B、C三种单质放出的H?一样多,只能是V=m/92。

(2)要使C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H2最多,只能是V>m/48。

(3)要使A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比最多,只能是0<V<m/92o

(4)要使B、C两种单质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几乎一样多,只能是0<VWm/48。

19.(7分)仔细阅读给CuSO4-5H2O晶体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如下反应:

CuSO4-5H2O^=CUSO4+5H2O,C11SO4…C11O+SO3

1000℃1000℃

4CuO2CU2O+O22SO3,—'2SO2+O2

今取25.0gCuSO「5H2。晶体加热,使之均匀、缓慢升温至1000℃,并恒温1h。请完成

下列问题:

(1)最终所得固体的颜色为,质量为g»

(2)不考虑实验带来的误差,在反应条件下,反应后的除去水后的气态产物的物质的量可能

为(填写下列选项)。

A.OB.0.1molC.大于0.1mol

(3)(2)问中除上述三个选项外,你认为更准确的范围应该是什么?并予以说明。

(4)如果某同学做此实验时,最后固体质量为7.6g,试通过计算判断该固体物质的组成,其

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答案:⑴红(或砖红)色7.2(2)C

(3)CuO分解生成0.025molC>2,SO3分解是可逆反应,故SO3分解反应混合物大于01mol,

小于0.15moL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大于0.125mol,小于0.175mol

(4)剩余固体7.6g,介于7.2—8.0g之间,故为CuO和Cu2O混合物。

n(Cu)=n(CuSO4,5H2O)=0.1mol

n(CuO)+2〃(Cu、O)=O.lmol

n(CuO)xSO^•mol'+n(Cu2O)x144g•mol'=7.6^

n(CuO)=0.05mol

n(Cu20)=0.025mol

解析:由题给信息知,反应最终固体产物是红色的Cu2O,并由Cu元素守恒得m(Cu2O)=

^n(CuSO4•5H2O)XM(Cu2O>yX0.1molX144g•mo〃=7.2g«若不考虑误差,0.1mol

CuSO4分解产生SO3和CuO各0.1mol,CuO又分解生成0.025molO2,由于SO3分解是可

逆反应,反应混合物大于0.1mol,小于0.15moL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大于0.125mol,

小于0.175mol。由于0.1molC11SO4吗4。高温分解可得0.1molCuO,即质量为8.0g,CuO

继续分解最终可得7.2gCu?。。如果最后固体质量为7.6g,介于7.2g—8.0g之间,说明是

CuO和Cu2O的混合物,可依据Cu元素守恒列方程组求解其物质的量.

20.(6分)已知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X、Y、Z为常见化合物,Y的相对分

子质量比Z小16,乙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的小2,B与X的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各物质转化关系如右图(各反应条件已略去)。

(1)丙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和。

(2)Y转化为Z的化学方程式为。

(3)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2Na2()2

(2)2Na2so3+C>2====2Na2sO4

(3)2SO.3+2Na2C)2====2Na2so4+O2t

解析:甲、乙、丙为常见单质,且乙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Y的相对分子质量比Z小

16,即Z比Y多一个氧原子。根据题中“甲土应〉A+丙B”和“乙例->C[区>D"

两条线,应能判断出是连续氧化过程(此为该题突破点),则初步推断丙为。2,乙为S,C为

SO2,D为SO3,A、B均为氧化物。

又根据C+A——>Y,即SO2+A——>Y,则A应为碱性氧化物,可知甲为常见金属钠,A

为Na20,B为Na2O2,则X为Na2S,Y为Na2SO3,Z为Na2so4。

点评:无机推断题是高考常见题型之一,找准突破口是解无机推断题的关键,本题的突破口

就是一特殊数据一一Y的相对分子质量比Z小16。

21.(7分)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mL。向其中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