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选择——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课题1救亡图存的抗争——民国前期求民主的潮流与思想解放一、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2)其次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3.结果:初步成功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1)是一场以先进青年学问分子为先锋,广阔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宏大爱国革命运动。(2)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打算,为新的革命力气、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建了条件。(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4)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共“一大”(1921年)(1)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心机构成立中心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2.中共“二大”(1922年)(1)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2)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3)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的“新”(三)国民革命1.背景(1)工人运动遭遇挫折,中国共产党由此相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2)孙中山深感人民群众力气的宏大,确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2.标记: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3.打算:1925年,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依据地。4.高潮:北伐斗争(1926-1927年)(1)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成就: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5.结果:在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下,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国民革命最终失败。国民革命须要澄清的几点相识(1)国民党“一大”探讨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其次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3)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4)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策基础,是国民革命的旗帜,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放弃了马克思主义。(5)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斗争成功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革命失败了。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化人心。在这股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学问分子奋起反击。2.标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其次卷起,改名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迁到北京。3.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1)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2)蔡元培与北京高校: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高校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京高校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4.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1)主动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思想的发绽开拓了道路,马克思主义起先在中国传播。②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切。③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消极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确定的片面性。(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起先传播(1)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成功》和《布尔什维主义的成功》两篇文章。(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探讨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广泛传播(1)“工读互助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失败告终,使很多青年起先接受马克思主义。(2)通过三次论战,坚决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信念,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3)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探讨会”,陈独秀组织“马克思主义探讨会”,宣扬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趋势:从学术的介绍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2)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扬。4.影响(1)马克思主义起先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变更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革命从今有了新的理论指南。[学问延长]正确相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时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起先,到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持续16年,又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两阶段。(2)相识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气孕育发展的时期。①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功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以失败而告终。②经济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③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与科学思潮兴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1.五四运动(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学问分子为先锋、广阔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宏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合民族力气而掀起的宏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学问的宏大思想启蒙运动。(2)意义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打算。③为新的革命力气、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建了条件。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⑤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毅的领导力气。(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合力气,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今,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3.新文化运动(1)历史背景: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缘由的苦痛反思。人们相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旧黑暗,根本缘由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2)与辛亥革命比较: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也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3)影响①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②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1.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潮流当这些和平的缔造者同意日本接着干涉中国的时候,这些希望破灭了。这一确定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充当先锋的是中国城市的学生和学问分子。这一运动唤醒了这个国家,唤起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抗拒外国尤其是日本人的干涉。——[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命题思索]史料反映出五四运动中民族意识觉醒,作者相识到这一点难能珍贵。史料分析了五四运动与时代潮流的关系,以促进对五四运动的进一步相识。2.民国初年民主思想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试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环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特别值得探讨总结之遗产。此次试验虽有其重要意义,如普及了民主观念,实践了民主操作,但最终的结局并不成功。——汪朝光《辛亥革命开启共和时代》[命题思索]民国三十年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空前活跃的试验阶段。尽管并不成功,但留下的历史遗产特别珍贵。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思想碰撞辛亥革命后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守旧势力掀起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一些激进学问分子于是发起新文化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两年后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快速增加。陈独秀、李大钊等人转向社会主义,追随他们的是一批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学问分子。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见对外反对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命题思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民主科学及社会主义四大思潮风云际会,交织碰撞,整个社会思想界空前活跃。►探究1新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史料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指责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阔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看法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很多主动有益的内容,事实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样。上海某报指责北京高校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见过于急迫,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相识,分析这些相识产生的缘由。史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持续,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是,部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东西方文化也存在着确定化的倾向。史料中“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也未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史料中“事实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样”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为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合理的成分,不能全盘否定。[提示]相识:传统文化中存在主动有益的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但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确定。缘由: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须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新”的表现(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①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②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的氛围。③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确定确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确定否定的局限性。④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宣扬资产阶级文化为主流;后期以宣扬马克思主义为主流。(2)“新”的表现①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②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③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与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后期是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④新内容:前期以宣扬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扬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⑤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探究2民主革命的新高潮——国民革命史料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亲密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序和民众参与主动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辞的革命》依据史料,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史料反映了国民革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详细实践,呈现出与以往革命不同的新特点。史料分为四个层次。“与辛亥革命相比”体现了国民革命基础广泛,“新三民主义”体现了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新;“强有力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国民革命以国共合作的新方式进行;“历史主流”体现了国民革命追求自主独立;“现代民族国家”体现了国民革命有反帝要求。[提示]宣扬范围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功绩(1)特点①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②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④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斗争。(2)历史功绩①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②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扬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起先驾驭一部分革命武装;广阔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以家国情怀感悟五四精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理性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很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原委应不应当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好像“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探讨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分析材料,论证感性爱国与理性爱国的统一性。【提示】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民族利益受到严峻危害,能够自告奋勇,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跑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弘扬五四精神,彰显家国情怀(1)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五四精神蕴含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宏大精神;五四精神体现了追求真理而英勇解放的精神;五四精神具有剧烈的民族感和时代感,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先进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的精神。(2)五四精神的弘扬:近百年来,五四精神已经成为中国青年不朽的符号象征。五四精神生生不息,激励多数进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国家兴盛、民族富强而奋勉有为、艰苦奋斗,就在于其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3)彰显家国情怀: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凝合力、号召力,在当前更有必要透过弘扬五四精神来强化爱国主义,彰显家国情怀。让五四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宏大事业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调。还原历史情境教材主干学问常考常新练点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2024·全国卷Ⅲ)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由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尝试解答]________B[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在清帝退位诏书稿上加上“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方面揭示了袁世凯的野心,另一方面也有抹杀革命之意,好像共和政府的组建是由清帝下诏赏赐的,而孙中山认为“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因此,从材料看,当时双方最大的分歧是由谁来主导组建临时共和政府,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看,双方都赞同“共和体制”,解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是否要进行社会革命,解除C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依据当时双方的约定,清帝退位时临时大总统的人选是袁世凯,解除D项。]练点2: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2024·全国卷Ⅱ)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行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与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相识趋于一样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尝试解答]________B[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描述的核心是“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合群自救”,这反映了爱国救亡的信念,由此可知,当时各界团体爱国觉悟有所提高,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社会改造道路的相识,且“趋于一样”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解除A项;材料未提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项错误;1919年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传播,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D项错误。]练点3:孙中山的宏大转变(2024·全国卷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确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变更反封建的斗争目标[尝试解答]________C[依据材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可知,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缘由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不力;依据材料“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是因为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因此孙中山意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他只是从俄国革命中获得阅历,不行能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及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故A、B两项错误;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没有变更,故D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练点1课改理念辛亥革命期间的南北和议与妥协政治,在新教材中是主要学问点,旧教材中没有涉及;兼顾新旧教材的连接,渗透了新课改理念练点2呼应热点2024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00周年,以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为切入点,涉及爱国情怀的热点问题练点3历史现场孙中山在1923年为改组国民党而作的一次讲话设误陷阱效仿的是俄国的成功之法,非其革命之“道路”,更非其革命之“前途”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练点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活动(2024·全国卷Ⅲ)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见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尝试解答]________B[材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表明陈独秀追求个人的自由和民主权利,“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意思是中国传统道德压抑人们的自由和权利,综合起来可以看出陈独秀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陈独秀强调的是个人的人格和权利,并未主见国家至上,故A项错误;陈独秀在当时赞成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马克思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练点5: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2024·全国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同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更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学问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发生变更[尝试解答]________A[材料表明1919—1922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出现的次数远远高于“民主”出现的次数,说明新文化运动由宣扬、追求民主同等转变为宣扬革命、科学救国,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变更,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起先于192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更,而非学问界对资本主义政体模式的看法,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仍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冲突没有发生变更,故D项错误。]练点6: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2024·全国卷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指责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化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加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尝试解答]________C[依据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快速传播。依据材料“一些人”主见“走进工厂,深化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的思想,故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实业救国运动和批判传统礼教,故解除B、D两项。]练点7:五四运动后思想多元化(2024·全国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辩,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见“采纳劳农主义的干脆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辩()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算了条件D.消退了学问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尝试解答]________C[五四运动激发了学问界空前高涨的民族主义热忱,材料中这场争辩的实质是中国原委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实业”,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采纳“劳农主义”以及要不要成立无产阶级政党用革命手段来改造中国。通过这场争辩使很多青年认清了科学社会主义,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因此这场争辩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算了条件,故C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练点4史料实证从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的撰文,论证陈独秀批判封建伦理的思想主见练点5计量史学以《新青年》中“革命”“科学”“民主”等词出现次数,分析这种变更说明的社会现象练点6材料新奇通过一些时评间接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辨实力正确相识“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在近代历史上的主动作用考向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下图为中国近代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务()A.揭露了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B.激发了国民的联合反帝斗争C.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丢失D.迫使日本放弃了侵华的野心B[材料中的漫画反映了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激发了国民的联合反帝斗争,故选B项;材料意在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而非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解除A项;日本强占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中国主权的转手,并非进一步丢失,解除C项;五四运动并没有使日本放弃侵华的野心,解除D项。]2.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该机构的成立表明()A.工人运动由经济斗争转向了政治斗争B.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起先走向结合C.中国革命受到了苏俄革命道路的影响D.中国革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结合C[依据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结合所学苏俄革命道路是依靠工人阶级的学问可知中国革命受到了苏俄革命道路的影响,故选C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已经是政治运动,解除A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起先走向结合,解除B项;“中国革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结合”是1927年井冈山依据地的开拓,解除D项。]3.1924年7月至1925年5月,国民党在广东开办了四期农夫讲习所,其课程涵盖了农夫运动之理论、广东农夫运动史、农夫协会之组织法及农夫、工人与国民党之关系等方面。这一举措有助于()A.推动国民党开展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对讲机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服务内容扩展
- 近摄镜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连衣裙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版权购买合同(具体权益内容)
- 浇铸用车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插线板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无人机遥感监测服务合同
- 2024年度别克汽车金融贷款服务合同
- 气动开窗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建筑力学完整版全套ppt课件
- 【课件】Unit4Readingforwrit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量表
- 1.我们生活的世界
- 第9章 政府单位预算会计核算
- 欧陆590系列数字直流式调速器中文说明书
- 分布函数(课堂PPT)
- 古城南京的城市演变与现代规划
-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档案保管期限表(20150305)..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期末题库及答案
- 精忠报国歌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