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试题_第1页
2024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试题_第2页
2024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试题_第3页
2024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试题_第4页
2024年度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同步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2、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3、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5、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 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 D.把“冰箱”放在湿热环境中第Ⅱ卷(非选择题85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相同时间,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图象并回答:(1)这种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理由:______。(2)物质在A点处于______态;物质在B点处于______态;物质在C点处于______态。2、小明在厨房中发现:(1)如图所示,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______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水蒸气状态;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放热______,形成“白气”;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2)冬天,厨房温度较低,在炉子上烧菜时,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图______(填“甲”或“乙”)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3、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可用塑料布收集露水,如图所示,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该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____热量,所以露的形成多在夜间。4、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它们被上升的气流托起,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如果温度高于0℃,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加下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面几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________。(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5、甲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如图所示,小明洗完手后,将湿手伸开放在感应式干手机的风口处,干手机吹出风速很快的热风,不一会手就被吹干,水“消失”了。干手机使水快速“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2、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很多戴眼镜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在室外活动后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会上霜,挡住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一会儿霜又变成了白雾,看东西还是模糊不清;再过一会儿;白雾干了,眼镜片又透亮了。请解释上述现象中的霜、白雾、白雾干了的成因。3、用水壶烧水时,会看到壶嘴上方会有白气产生,而夏天吃冰棒也会在冰棒周围看见白气,请分别解释这两种白气产生的原因。4、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常因为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试着用物理知识解释眼镜起雾的原因。5、用蒸汽烫斗熨烫衣物比普通的电熨斗要好得多。它跟普通熨斗一样能将衣物熨平,但不会像普通熨斗那样,稍不注意就会将衣物烫坏,为什么蒸汽烫斗有如此优点?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下如图1所示.(1)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按图中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与冰块接触,但不要碰到试管的_____;(2)在图2图线中BC段物质处于_____(“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由图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3)试管中冰完全熔化后,若继续加热,在一段时间后得到上面图象中DE段,在DE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2、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应将___________(选填“整块冰”或“碎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___________,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分钟,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3、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完成下列问题。时间/min11.522.533.544.555.566.5温度/595552494848484847454342(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_______(选填“固”或“液”)态;(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明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石蜡、冰的熔化特点。(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______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2)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石蜡的熔化图象是图______(选填①或②),判断依据是______;(4)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5、小翁同学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1)根据实验记录,他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10min末这一时刻,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从AB段和CD段的比较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冰吸收的热比水吸收的热_______(选填“多”、“一样”或“少”);(2)继续加热到水沸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且保持不变,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分析】【详解】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故选D。2、D【详解】AB.由于晶体的熔化图像和液体的沸腾图像都与图中相同,也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物质本身的状态,所以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也不能确定是否是晶体,故AB错误;CD.由于不能确定图像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也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液体的沸腾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液态,故C错误,D正确。故选D。3、D【详解】A.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云中的小水滴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4、C【分析】【详解】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5、B【分析】【详解】A.陶罐隔热效果较好,铁导热性好,不适合,故A不符合题意;B.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利用了水蒸发吸热,使食物的温度降低,故B符合题意;CD.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或湿热环境内不容易蒸发,所以不适合,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

晶体

有固定熔点

固液共存【详解】(1)[1][2]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由图可知,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2)[3][4][5]由图可知,BD段是熔化过程,AB段是熔化前,物质在A点处于固态,物质在B点处于固态;C点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在C点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

沸腾

液化

汽化

甲【详解】(1)①[1]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嘴附近温度比较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然保持水蒸气状态。②[2]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遇冷液化,放出热量,形成小水滴,即“白气”。③[3]“白气”进一步上升,到干燥的空气中,蒸发又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2)[4]可以确定图甲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因为熄火后,锅上方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白气比较多;乙图为熄火前的瞬间,由于环境温度较高,水蒸气液化的较少,白气较少。3、

液化

放出【详解】[1]空气中有水蒸气,而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塑料布变成小水滴,即露水,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所以露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2]露的形成多在夜间,这是因为夜间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变成小水滴,所以该物态变化过程要放出热量。4、

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

随手关紧水龙头

不开着水龙头刷牙

淘米水浇花

洗衣水拖地等合理即可【详解】(1)[1][2]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由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3]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2)[4]熔化过程是需要吸热的。(3)[5]合理即可,如: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5、

3.00

-6【详解】[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A的左侧对应的刻度值为4.00cm,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7.00cm,则木块的长度是l=7.00cm-4.00cm=3.00cm[2]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在零摄氏度以下,故温度计的示数为-6℃。三、简答题1、见详解【详解】水“消失”是汽化现象中的蒸发,当洗手后把手放在热风干手器的下方,一是伸开手扩大液体表面积,二是热风提高手上水分的温度,三是加快水表面的空气流动,这些都能加快手上水分的蒸发。2、见解析所示【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白雾干了是雾汽化为水蒸气。3、见解析【详解】用水壶烧水时,会看到壶嘴上方会有白气产生,是壶嘴处喷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夏天吃冰棒也会在冰棒周围看见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的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4、见解析【详解】答:戴口罩时,呼出的热空气通过口罩与鼻梁之间的空隙,与冷的眼镜片接触,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从而导致眼镜“起雾”。5、见解析【详解】因为蒸汽熨斗喷出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接触衣物表面便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布料表面上;熨烫时,衣物上的水分重新汽化变为水蒸气并吸收大量热量散失在空气中,另外因为水的沸点为100℃,而且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只要衣物上有水分,衣物的温度就不会超过100℃,熨烫时候就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烫坏衣服。四、实验探究1、(1)试管底和侧壁;(2)固液共存态;0.(3)不能;试管内水与外面的水同温度相同不能从外面吸热【详解】试题分析:(1)在使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因为这些地方的温度与液体的实际温度不相等;(2)图线中BC段处于正在熔化的过程,所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冰熔化时的温度叫做冰的熔点为0℃;(3)在DE段时间内大烧杯的水的温度不再升高与小试管中水的温度相同,小试管中的水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小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考点:水的沸腾2、

碎冰

受热均匀

-2

晶体

固液共存

不正确【详解】(1)[1][2]为了缩短熔化时间和使物质受热均匀,实验时应将碎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时,冰块受热更均匀,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同时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2)[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在零摄氏度以下,故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2℃。(3)[4]由图丙可知,从第2min到第5min,是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所以冰是晶体。[5]第4min时,冰的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此时冰正在熔化,故处于固液共存状态。(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